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12 09:2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单位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网站;人员素质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性

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的重点更侧于档案信息,而且要通过广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档案部门进行装备,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使档案信息更好的实现社会化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改变以往实动服务的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提升档案工作和档案的价值,更充分的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会进一步拓展,可以将一些利用频率高、重要的及容易受到损坏的档案信息先进行数字化转化,以便于更好的满足档案信息检索利用及共享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快对藏书目录中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并将其纳入到档案信息化管理范畴,加快推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另外,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信息的长期可读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档案信息化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决策层要及时转变观念,档案工作者也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转变过来,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了解,这样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才能互相协作配合。同时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针对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中长期目标和规划,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很大的。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档案部门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先进的硬件设备对现存的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整理、补充、扫描以及转换;其次,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集收集、保管、利用、共享和服务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环环相扣,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对建立的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进而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为客户查询等需求提供网上服务平台;构建各类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备份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以上这些工作仅仅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部分工作,如果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事业单位是很难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的。只有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建立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站。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通常都需要建立档案网络,通过网页的形式来为为档案需求者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且档案工作人员也能够在网上进行查询、归档和下载。当前网页服务已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构建了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送,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具有升级功能以及再开发能力的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系统,从而方便档案网络管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需要,能够凸显出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

其次,要选择能够满足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的规范设备,最好是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产品,或者可以的话,与国外以及国内的相关公司取得联系,量身定做出适合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操作系统,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进行,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断的更新以及升级,从而降低一定的成本。

(四)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事业单位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要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仅要具备全新的观念,而且还要掌握信息化操作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够对网上各种纷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更好的将档案信息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出来,更好的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及具体性的工作,需要全体档案人员、领导及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档案队伍整体素质,档案人员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工程建设 项目信息化 集成策略

近些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复杂化和信息海量化特征,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极高的要求,促使项目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对管理对象、流程和措施的信息化,构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体系,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中的各类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1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管理对象的信息化

管理对象的信息化是项目信息化基础管理的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涉及到的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总量不断增加,给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只能通过对管理对象的信息化,实现项目资源管理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

1.2 信息集成化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集成是项内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牵涉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工作必须依托先进的集成管理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筑工程建设相关工作纳入到信息系统的管理范畴中,实现各施工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共享,加强相互之间的动态关联,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性。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局限于项目部或建筑企业内部,由建筑企业具体负责各自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统一标准,导致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各行其是的问题,自行设置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确定工作流程、定义数据标准等,导致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仅能实现企业个体内部的信息共享,无法与企业外部的工程参建单位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严重影响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现状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优势。

2.2 信息存储方式不合理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存储仍然以纸质版为主,该种存储方式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便于工程权责的界定。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长工期、大数据特征,导致信息的利用难度极大,需要从繁杂的数据中进行有用信息的搜集。此外,由于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导致参建单位分散于各个地区,进行纸质版信息传递的效率极低,影响信息的沟通效率。

2.3 信息集成技术落后

上文提及,国内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状态,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存在不兼容情况,导致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工程施工单位之间,施工的前后环节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实现不同企业间的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进而发挥信息集成系统的优势,实现集成化管理。这在当前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项目信息呈现多格式、分散特征,信息系统过于专业化,具体到业务流程,导致系统集成难度重重,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

3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实施策略分析

3.1 尽快出台信息化基础管理的标准体系

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基础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各行其是的问题严重,造成工程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该问题的解决依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提升到行业全局层面,借助国家立法和行业标准的出台,实现建筑项目信息化基础管理标准的统一,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实现信息格式、存储方式和工作流程的统一,规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消除建筑单位之间的系统壁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2 积极推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前,许多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版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针对此情况,应该积极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给予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支撑,组建信息化集成管理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和资金支持,推动建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满足国家、行业规范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

3.3 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牵涉到巨额资金的运用,信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是事故追责的主要依据。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纸质版信息管理模式才能延续至今。要想改变该现状就必须从信息的安全防护水平入手,积极进行电子印章的研究,提高印章的保密性,从而实现对电子信息的安全防护,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项目管理对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实现项目信息系统的应用拓展。

4 结束语

总体来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工作的实现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方可实现,应该从行业、企业两级层面进行考虑,提高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满足建筑企业对项目信息系统的功能需要,实现系统应用范围的拓展,进而发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推动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董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建筑界,2013(11):32-33.

[2]杨龙盘.信息化系统集成多项目管理路径的研究及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57.

[3]杨帆.信息化系统集成多项目管理路径的研究及思考[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03):00150.

[4]董润秀.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中国外资,2014(05):203.

篇3

工程档案本身就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一个动态的记录,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方法,只不过记录的内容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围绕工程建设而形成文书、方案、图表等等信息。因此,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将以上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档案资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处理,使其成为电子档案并录入管理系统,以方便企业存储、调用、查阅等档案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的过程。

2当前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2.1库房不足

档案库房不足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虽然大多数拥有特级或者一级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拥有较完备的办公设施,却很难在有限的办公用房中再腾挪相当部分的办公场地用于存放和管理工程档案。多数企业的工程档案都是和公司的文秘、行政档案一道被挤在狭小而拥挤的空间里,更难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而对于这些企业的下级分公司或者工程项目部而言,多数单位的工程档案库房甚至为零。这些都为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缺乏档案意识

对施工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着重施工生产轻档案管理的现象,这也是造成上述档案库房不足,甚至没有档案库房问题的原因。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能形成工程施工和工程档案“两手抓两手硬”的责任意识,使得本应始于工程开工终于工程竣工的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存档等工作不能与工程施工同步,从而造成了工程档案管理流于形式疲于应付检查的被动局面。

2.3信息化工作滞后

档案的生命在于应用,而要防止工程档案不至于长眠于库房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程度。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在案卷检索、材料编研、信息传递、服务手段、项目协作等方面均难以有效利用。不少企业虽然花高价购买了档案管理系统,但却没人用、不会用,甚至一边是计算机操作,一边仍是手工操作等现象依然存在。

3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保证工程质量等级是工程企业的头等大事,而施工档案能够准确反映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作为工程质量等级查验和评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后期工程进行扩建或者是修改的非常重要的资料。在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以后,可能由于施工中存在质量隐患或施工单位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使用质量下降,使用年限缩短。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施工单位就必须认真查阅施工档案信息,工程设计人员和技术规划人员也要按照施工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了解整个工程的布局和走向等,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此外档案管理还能够完整反映出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有很多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建设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施工记录过程不真实、不规范,导致档案的参考价值、凭证作用无从谈起;施工档案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不及时,而且施工进度与施工资料脱节,缺乏时效性;在进行原材料试样试验时,材料的选择缺乏代表性;施工资料的横向与纵向关联不密切等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综合性发展。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为了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减少质量缺陷,延长工程使用年限,提高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紧跟时展步伐,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工程管理发挥最大效用。

4实施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4.1提升对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来说,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自己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在观念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工作主动性不强,势必会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和理解,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而转化为自身行动,才能够尽职尽责做好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4.2主动推进施工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1)拓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作为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在始终坚持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前提下,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要注重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对其进行精心保护,也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让更多人了解档案信息管理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手工式的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并注重信息化建设,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与专业知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自身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能够停留在传统的档案保管员水平上,要积极利用档案为企业发展服务。而加强施工档案管理的利用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对于工程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的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档案部门应该建立企业局域网,并购置光盘刻录机、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软件设备,为档案管理提供有效工具。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管理软件为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是因为电子文件是档案管理软件的工作对象,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能够对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开发,还能够为档案管理形成单位和社会创造效益。二是因为一般档案管理软件的安全系数都比较高,都带有密码设置、访问受限等功能,从而为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提供了有效屏障。三是因为档案管理软件具有智能、便捷、高效、全面等多种优点,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4.3强化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建设

建立适应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制度是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国家要出台专门的有关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制度、标准。只有在档案管理制度上推陈出新,制定出符合时展,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制度和规范,才能确保在实际的工程档案管理中,各施工、设计、监理等个单位能够按照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将各种文件、材料、图纸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归档,并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上传企业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在确保档案资料完整的同时,也便于工程建设者和决策者对项目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档案的综合运用水平。

5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会计管理;施工单位;信息化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就是应用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专业会计管理,会计管理在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经济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中的会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树立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原则,完善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会计管理内容,构建合理、健全的的规章制度,加强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在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会计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盈利,完善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活动,重视员工的发展,规范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文化。

一.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

针对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针对会计管理工作应用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全年库存资金占用率,同时还能实现施工单位会计基础资料的统一管理,进而保证了会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市政工程会计管理信息化,有效规范了施工单位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此外,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应用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统一了单位基层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从而形成了集团、高效的财务报告体系,规范了各项业务的操作,统一、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由于信息化系统将财务报表等数据集中存放至数据库,减少了信息的交互、传递,提高了收集、整理数据信息的效率。会计信息化系统,满足了市政施工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需求,适应了社会各方业务的交流,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共享、交流,增强了市政施工单位的管理、控制能力,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保证了市政工程会计管理、成本核算的效率与质量,为施工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应用会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构建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应用框架,建立了统一、透明的资金流运作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加快财务一体化的建设,结合数据、应用、协同、流程,才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会计管理规章、制度的改进

市政工程会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其主要包括了由国家、市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统一管理制度与规范,以及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自行编制的管理制度。其中由施工单位制定的会计管理制度是根据实际的项目特点、标准、性质,在不与上级标准相抵触的前提下,作为补充而编制的。在市政项目实施前,施工单位首先应构建、完善项目成本费用、资金、收入等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经济核算制度,以此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执行制度,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倘若生产、经营过程出现特殊状况,应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及时采取合理、实事求是的应对处理措施。在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基础上,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还需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各种物资的领退、收发、清查、报废等工作,还需构建必要的细化管理制度。

三.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需要,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应选择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财会人员。在此基础上,为保证专业知识、业务操作的更新与提高,施工单位应加强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由于市政工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加入工程造价学、建筑学、工程预算学等与工程建设专业有关的知识内容,从而保证项目实施期间突发状况的及时应对、有效处理。施工单位在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同步加强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技巧培训,以确保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此外,财会人员还需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充分熟悉、掌握市政工程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规范,从而提高有关政策的执行水平、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规范市政工程的会计核算

市政工程的会计核算,首先应保证该项目的合法性,应将最后经过确认、批准的市政项目投资计划作为市政工程财务筹集资金、使用资金,以及会计核算的依据。倘若项目不合法,应立即停止市政款项的支用,待相关合法手续、证书办理完毕后,才可继续支付市政工程的款项。其次,市政工程的所有经济活动均应配有完整、合法、真实的文件与合同,而会计部门应留有所有订立的合同备份,从而便于付款时的监督、审查工作,由此严格把控付款关口,避免违法、违规市政支出的现象产生。此外,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各单位之间的往来帐,应及时进行清查、核对,定期针对财务往来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对账,以此保证市政工程的签约单位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所有预付款项。最后,在市政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应及时办理工程结算,由此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

五.加强监督,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作为市政工程项目会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重点,市政工程资金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安全。为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应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管理与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其负责人应对该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督负责,明确划分职责、分工监管项目资金。会计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向计划部门了解市政项目的申报计划,为确保会计管理的有效性,还应指派专员参与到项目的验标、开标、投标工作中,全面掌握建设资金的运作情况,根据实际的资金使用效率、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拨付。此外,市政工程的会计管理人员,应定期审核、检查财务决 算报告、工程结算报告等资料,针对与市政工程投资无关的支出款项,不允许将其列入项目的成本中,加强工程价款结算的监督、管理,从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会计管理已成为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创新管理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会计核算、改进并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与规范、加强监督,而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应针对已完成与正在实施的市政项目进行总结、评价,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对企业未来前景做出科学预测,以此作为指导、影响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篇5

根据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实际,我们针对该标准制订了一些补充性的规定,使执行者更便于操作和掌握。

一、解决标准自身的存在矛盾,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从总体来讲,给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管理的依据。但是由于在制订标准中不可能事天巨细,面面俱到,需要在实际中进行细化。

工程竣工图是建设项目的实际反映,是对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是国家重要的技术档案。由于项目竣工图从形成、编制到出版,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而各单位在竣工图编制工作中所负的职责不同,所承担工作内容不同,因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竣工图质量,规范竣工图编制与出版,电力行业1996年颁布的《火电发电厂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在行业内规定竣工图的编制出版工作由设计单位承担,施工(调试)单位做好变更记录,提供完整的变更资料给设计单位进行竣工图的编制出版。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标准在制订时,兼顾到电力行业规定,在档案该标准的6.2.1条中规定: “如行业主管部门规定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的,应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核和签字认可责任。”对由设计单位编制出版竣工图的,提出必须经施工和监理单位审核内容的,这对加强竣工图管理,确保竣工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的6.4.1条款提供的竣工图章的式样中,该标准里所提供的竣工图章是按照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图的情况制订的,而电力行业规定竣工图是由设计单位编制。因此,竣工图章签署的编制单位不是施工单位,变成设计单位。为此,经与档案专家进行沟通与探讨,我们制订了相应的企业规范,明确规定:设计单位的责任在竣工图标上体现,施工与监理审核的责任在竣工图章上体现。从而确定了各单位在竣工图编制的各自责任,解决执行中的实际问题,保证档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标准的有效执行。

二、明确国外设备图纸与来往文件、厂商提供的设备文件签署、建材出厂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等问题的管理规定,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1、关于档案纸张的质量问题。在建设项目文件形成和整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几种情况:归档的国外进口设备图纸是那些用复印纸打印的白图,纸张质量差,不利于长期保存;且来往的技术文件签署大多数不是亲笔手签的,不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标准归档要求。例如电力企业的脱硫项目设备、燃机项目主机等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经了解,国外设备图纸的管理基本上采用无纸化管理,所有的设备安装图纸是在厂家规定的网站下载的,来往技术文件多数是通过电子邮件传输,签署是用采用电子笔签署的,因此归档文件是以电子文件为主。由于国内外图纸管理的方式不同,不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标准归档要求。

2、关于厂商提供归档的设备文件。按惯例厂家提供的设备文件,是按厂家所在行业规定要求出具的,其中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文件材料其责任人有用代号章或印章在文件上确认责任的。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归档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归档文件不允许用印章,更不允许用代号章。

3、关于由材料供应商提供的建材出厂证明文件的复印件问题。在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由于材料生产厂家只给材料供应商提供一份原始证明,因此供应商只能提供给各材料购买单位复印件了。由此建筑材料质量保证文件出现了大量的复印件存档的现象,这同样是不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文件归档要求的。

对于以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三、对于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充实与完善标准的内容

随着建设项目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项目管理软件、设计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项目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越来越多。同时网络技术又为档案提供利用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国家档案局2002年提出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网络为基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扩大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目的,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信息网络服务的进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现阶段;解决方法正文:建筑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韦陀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展开监督和检查工作,以便于能够对公众利益进行维护的行政执法行为。而在上文中提及到的工程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过程进行控制,使得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能够在都受到控制的状态之下实现建设工程目标。建筑工程质量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点就是建筑拥有的使用功能是否能够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提出的要求;第二点是建筑工程具体构成结构的安全性是否能够满足设计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提出的要求。其中,前者是目标,后者是管理的核心。

1.对建筑工程市场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企业当中,基本上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是知识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主页建设和电子邮件沟通这个阶段之上,没有能够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形成明确的了解,针对信息化建设这个问题没有开展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个层面之上,信息化的作用基本上也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假如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某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没有能够构建起来健全的绩效评估和考核体系,现存的体系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员工做出的贡献和得到的利益是不相适应的,企业没有能够将员工贡献和业绩考核紧密的相互联系在一起,某些企业将所有的荣誉都赋予到了项目之上,将所有劳动成果都划归给项目部所有,使得职能管理部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激励,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幅度降低,在项目管理考核这个层面上,考核结果兑现这个方面上的执行力是比较差的,当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要求兑现的,而当企业亏损的时候,在责任这个问题上却是没有人来承担的。

建筑市场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建筑市场主要包含的是监理、建设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但是针对建设单位中存在着的问题,建筑法以及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都是针对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没有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以及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应的手续,也没有委托监理,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行为不打单使得国家税费巨额流失,还是得一些工程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之下,为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另外,还有一些建设单位迫使监理单位、勘察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用低价来竞标,然后在竞标成功之后要求施工企业垫付资金开始施工,或者长期的拖欠工程款,使得建筑市场中的秩序变得较为混蓝,使得施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安全防护这个层面上,所以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出现安全生产和防护设施不合格、不到位等问题的几率就比较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2.建筑工程市场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聘用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施工管理人员,工程建筑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项目,自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提出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是能够从直接的层面上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定期针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以便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新进入到施工现场中的施工人员,是需要做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并且也应当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其专业知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备之后,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开展相应的工作。缩减工期的前提是对工程的整体性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需要依据施工图纸提出的要求开展施工工作,在施工组织设计当中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谁起到主导作用,谁是进行配合的,工序是如何交叉开展的,以便于能够将重点凸显出来;在能够对工程总体性质量和安全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前提之下是可以施行三班倒的施工方法的。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较为稳定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人们就从各个层面之上对住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这两个问题研究逐渐的显得比较重要了,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人员是要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做好的,以免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出现各个层面的相关问题,从而就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总体性质量和安全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使得建筑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在建筑行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年生.对建筑工程市场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科技传播,2010,18:24+17.

[2]胡中伟,白艳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63-64.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特点

信息化建设属于比较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人才的培训、网络建设、网络咨询、应用选型等等,依托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与传输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工具。

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工程建设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信息化工程和建筑工程等其他行业的内涵完全不同,因此,监理工作的差别必然很大。

1、技术含量不同

建筑工程是采用相对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建造”不同的建筑物,而信息化工程则是采用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开发”不同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很难有一个尺度来衡量。

2、软件是维持和增强信息化工程项目竞争力的基础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难点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监理,是对无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监理,这是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绝对没有的,也是信息化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监理最本质的区别所在。除了软件开发以外,信息化工程中的综合布线、通信网络、智能建筑等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中机电工程的监理没有本质的不同,都属于设备、材料及安装调试过程的监理。

3、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分开的,一般由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因此,设计监理和工程监理也是分开的,而且监理工作的重心在施工阶段。信息化工程的设计、开发和施工(系统集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息化工程监理应该实施设计、开发和施工全过程的监理。

4、信息化工程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配套严格,对环境(温湿度、防静电、防雷、接地等)有专门要求,工程类型广泛,所涉及的领域宽广,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对实践经验要求高;由于牵涉的专业比较复杂、技术性比较强,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使得信息化工程不但有挑战,而且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很多,从而对监理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

1、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域内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域内没有成熟、规范的标准,这导致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表现为:独立开发、各自探索,这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对信息化的工程项目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主导下,当企业的工程项目不断扩大,施工人员和难度不断提高,一般就会出现以下的这些问题: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协调,致使管理信息出现滞后性;由于施工信息数据的不断增多,决策者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具体数据、作出有效的决策;管理制度等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成本核算时间过长导致了施工难度的增加等。究其原因,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项目管理人员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3、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得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投放了大量的资金,可是,却很少取得与投入成正比的结果。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的几点:其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开发缺乏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其二,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其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稳定性。上述的三点便是制约我国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构建的策略

1、集成化信息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强的项目工程,其所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建筑设计专业和人员,尤其是建筑工程的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在项目管理方面,合同有保密的要求,因此,造成了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在信息的协同管理方面有矛盾存在。其中主要的矛盾表现在,业主单位资金是否充足、材料是否缺乏以及工程的进度方面。针对施工单位来说,开展项目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并实施集成化建设,是指在项目工程的规划管理前提下,通过多样化的动态规划管理模式和不同项目之间的协同管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不同项目和不同种类的专业测评制度,从而实现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间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办公业务的管理。总而言之,业主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以信息化为平台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对于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减少工程的管理成本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业主要与施工单位建立信息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往的以物质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已经转变成了以信息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技术进行操作,实现的网络信息体系,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从而让建设工程的信息数据实现以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为一体的程序化信息管理,是一种支持建设工程在高层和中层进行决策管理的集成性质的系统。另外,实现信息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间的有机结合,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指通过提前对工程的建设管理进行计划和构建,以达到进一步的严格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程序,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效率,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施工单位建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业主单位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通常是进入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去检查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根据监理单位每个月的工程报告来控制投资金额,不对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材料和人员上的安排等具体实施工作进行实际详细的了解,往往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处于被动。所以,业主单位中的管理创新模式,是通过施工单位自身的工程建设信息系统,并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了解施工情况,最终达到从宏观方面来控制施工的目的。

3、企业管理执行力需要加强

由于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流程不清晰、对项目管理岗位角色定位不清楚等现象,项目管理者自我意识很强,企业整体意识差,自己认为不好用或不适合自己要求的软件就不按企业的要求去积极使用,而是以种种借口拖延或不用。为了推行软件的使用,我国的许多建筑企业都采取过奖惩的方法,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很好的推广应用。这就是我们企业的文化和人才素质的问题。国际上的企业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后,需要经过入职培训,必须适应企业的文化并遵守企业的制度,认真使用企业提供的工作工具,绝对不会存在因管理软件不适合自己的要求就借口不用的现象,如果那样肯定不能在企业立足,项目管理者可以认为企业为其提供的软件工具不好,但是必须按要求使用。相比之下,即使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内一些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太强了,这说明企业的管理执行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推行和应用上就肯定不会顺利,这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一直不好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是有高效管理的必由之路,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找出一条适合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篇8

在施工准备阶段有三项主要工作,第一,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预测后期可能出现的洪涝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第二,将工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招标确定各个单元的施工单位,以便施工时管理有序,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三,充分考虑各个工程之间的衔接,绝对杜绝衔接不良导致的延误工期和质量问题出现。

2施工阶段

2.1材料检验

严格按样品进货,并落实检测和验收工作,材料检验分为两部分:施工前,进行材料几何尺寸、强度和密封等方面的试验,严格控制劣质施工材料进场;施工材料进场后做好验收,核对材料的型号、规格等,按要求进行分类摆放,以便于管理。

2.2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总承包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施工前,依据给排水工程的具体情况,针对工程施工特点,再结合城市发展要求,编制工程质量监理计划书,明确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严格按照目标的要求来进行,从而确保施工质量。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并指导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分包单位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工程进度,遇到施工任务必须调整时,总承包单位要与各施工单位协商调整施工任务,以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总承包单位协调各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日期、地点、人员、质检等事项,并对电、水进行统一调度。

2.3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有重要意义。施工期间承包单位要到各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加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避免施工现场与监管脱节的问题,杜绝违章作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安全有效预防措施之一是进行安全教育,监督管理部门要检查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比如,凉水塔安装施工以防火工作为重点;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进行检查。

2.4施工质量管理

总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沟通联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施工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工序之间、工种之间顺利交接,施工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都要进行质量检查,解除前一道工序存在的安全隐患,经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先后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过程中可以定期开展质量检验评比活动,使用经济手段激励所有工作人员注重施工质量,保证安全。加强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手段,是强化监管、提高效能的有效措施,同时可以解决施上现场与监管脱节的问题,破解信息不对称的制约。(2)做好宏观规划,办理施工许可时,重视质量安全监管。(3)健全市场规则,实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对于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挂靠现象要严厉打击。(4)对于压级、压价和低价承揽工程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保证质量管理的投入,确保人员资金到位。(5)健全法制,严格执法,对违法、违规施工行为要从严处理,保证给排水工程质量,保证人民生活需要。

3试验与验收管理

工程施工后期,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要相互配合,积极做好工程收尾工作。(1)进行管道检验。碳钢金属管道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铸铁管道与非金属管道进行压力测试。各施工单位在管线试验期问要有专职人员设置、记录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2)供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管网水冲洗,应与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各种水泵试运转相结合,使两项工作同时进行。(3)给水管线冲洗时,要注意周围管网中的压力,随时启闭阀门的大小。(4)对循环水管道的大口径管段进行人工处理时,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不允许单人进入管道,操作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5)中间交接。试车阶段开始时,总承包单位应要与建设单位共同完成工程收尾工作,双方对工程质量、竣工时间彼此告知,做好最后阶段的监督与管理。试车合格后,总承包单位办理工程中间交接,完成给排水工程施工。(6)竣工交接。竣工即完成设计文件全部内容且预试车成功,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相关技术资料齐全,施工单位清理机械,有关各方办理工程交接,保证工程有序竣工。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管理;数字;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284-02

一、前言

四川电力建设三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过亿元、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能力超过10亿元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资质,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公司历来重视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先后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国家科学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二、实施背景

四川电力建设三公司近年来大力开拓电源与非电源建设市场,所承建工程遍布国内各省及海外,工作面数量多、分散范围广、信息交换量大,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内容与工作量陡增,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

按照国内同行业传统的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方法,大量的管理对象与管理内容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资源来实现。同时,传统方式的管理活动执行效率不高、执行效果不佳、信息流通不畅,成为了制约公司进行多点项目管理的瓶颈。

为此,公司积极为突破企业管理上的瓶颈寻求出路。公司认为,必须改变公司传统的手工式、纸质式办公管理模式。公司先后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拟定了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并逐步开展了具体的建设工作。

三、内涵与做法

1、内涵

电力施工单位企业管理数字信息化的内涵及核心是在实现在线协同办公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管理活动的规律特点,定义各项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规范各项管理活动的核心输入输出数据,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所有数字信息化的管理数据,均通过互联网在线传递,管理层可随时掌控企业总部与各分支施工项目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了解第一手施工动态及经营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保障和依据。

2、成果做法

考虑到国内电力施工企业在分散管理、异地同步管理、数字化管理方面的需要,公司在该企业管理数字电子信息化系统中融合了较为丰富的协同办公功能和内容,包括有:公文管理、新闻管理、邮件管理、工作流、数据报表系统、档案管理、人资管理、物资管理、项目跟踪系统等功能模块,全部功能均能满足异地分布式操作。

该企业管理数字信息化系统的核心是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电子信息化。因此,特别对其量身订做了数据报表系统和工作流系统。

报表系统满足了公司对全司各部门、各二级单位的核心管理要求,实用性极强。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都是各类报表,比如财务报表、工资报表、工程量报表、物资使用报表、设备购买报表等。传统上这些报表均由纸质办公实现,而且需要层层审批、签字,效率比较低下。同时各类报表的汇总、统计也比较繁琐。而针对企业电子信息化实际需要而开发的报表系统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报表系统模块的设计理念如下:1、报表格式要统一,报表准确度要高,同时更利于以后的统计汇总工作;2、报表可灵活实现流程管理。有的报表在实际中强调及时性,不需要复杂的流程审批,就可将其设置为无流程报表,填报者填报完毕,审阅人员即可立即在线审阅;而有的报表需要流程化,则可以按照实际要求设定其填报、递交、审批流程,实现流水操作;3、权限要精细化管理。所有报表填报、审阅均可精细化到某个部门、某个人,同时报表的每个字段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具体权限分配,这样可满足企业对核心报表数据的保密l生要求。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 管理活动标准化

四川电力建设三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电力施工单位,各个工程建设项目分散在国内外各地,执行管理职能涉及层次较多、涉及人员较广,管理活动实施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给企业执行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带来了极大困难。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经过调研、讨论后,决定首先从规范公司管理活动下手,梳理公司各级管理流程,拟定公司各项管理活动执行标准,做到有章可循。

本项工作借助公司前期已经开展的企业标准化活动成果,以公司职能部门、二级单位为主导,各自梳理本单位的管理职能,以活动为节点、以活动执行主体为流向,绘制管理活动标准流程图。各部门、二级单位的管理活动是公司行使管理智能的基础和构成,也是公司总部掌控各工程项目部的主要工具。将这些活动规范化、流程化,可以起到明确管理责任、严格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的多重作用。

以公司经营部行使的分包商合同管理职能为例说明。该职能要求各施工项目部定期检查分包商履行其分包合同的情况,把检查结果报送到公司经营部。经营部将每项子任务都明确到人,并就检查方式、报送方式做出硬性规定,统一检查结果的统计口径,使得每个环节相互衔接,排列有序。下图所示为公司“分包商合同管理”标准流程图:

管理活动标准化在具体实施时,分为了以下几个步骤:

①公司各部门梳理各自职能与职责,形成职能范围报告;

②公司领导、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对职能范围报告进行评议,形成职能范围划分决议;

③公司各部门根据决议将部门职能职责分解、细分,划分成最小工作单元;

④公司各部门为每个最小工作单元设计对应的标准工作流程;

以上步骤可用下图表示:

2.2 管理活动数字化

管理活动的数字化是指在上一步形成的标准工作流程基础上建模,利用各流程的属性、指标来描述该项工作,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决策判断。上一阶段管理活动标准化的结果是公司主要管理活动按各自特点分解成了固定最小工作单元,而对这些最小工作单元进行是否完成的判断就需要由本步骤实现。同时,依靠本步骤还可以更进一步考量各工作单元效果的优劣程度。本步骤的执行依据是各专业管理人员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工作总结。比如,考量施工项目部的现场施工进度可以通过计算施工计划节点完成率来进行,考量分包商合同履行情况可以通过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实际完成报量等细致的数字来进行。这些考量指标的设置都是经过了各职能部门反复讨论的,是集合了广大一线管理人员多年管理经验的精华,保证了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

下面以“施工完成情况考核”这项基本工作单元的数字化来进行说明。该项管理工作执行数字化过程如下:首先由职能部门分解该项管理活动,将其划分成“施工产值统计”、“施工实物工程量统计”两个基本工作单元;之后分别对“施工产值统计”、“施工实物工程量统计”两个基本工作单元进行数字化。其中的“施工产值统计”,确定其数字化指标为:年计划产值、年实际审定产值、开工累计审定产值、工程里程碑节点完成率等。“施工实物工程量统计”,确定其数字化指标为:土石方实物工程量、砼实物工程量、金属结构安装量、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主材消耗量等。将这两个基本数据单元数字化后制作成excel图表,截图如下所示:

2.3 管理活动电子信息化

在第一步、第二步工作之后,公司有了规范的企业管理活动执行模板,有了科学准确的数字指标衡量系统,但是还缺少一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将衡量管理活动的数字指标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相关管理人员。也就是说,要传递的对象是数字化指标,传递的要求是及时、准确。要满足以上要求,利用现达的网络技术是最佳的选择。将考核指标安全的到互联网上,再给相关管理人员适当的操作权限,完成相关数据的上传、下载、修改、删除、汇总等操作。此种方式即实现了管理活动的电子信息化。其技术核心是数据报表系统的报表模板和权限分配设置。

2.3.1 数据报表模板

数据报表模板是各个基本工作单元数字化之后的基本模板。可以把它理解为拥有各项衡量数字指标的空白表格。它一旦被确定了,也就意味着相关数据报送人必须根据其格式要求、内容要求来进行数据的组织和输入、报送。模板的电子化采用前台EXCEL录入、后台转入MYSQL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灵活而方便。

2.3.2 权限分配设置

根据实际的管理要求,各个管理活动会有不同的参与人,且这些参与人的角色、职责都很有可能不相同。因此,企业管理数字电子信息化系统的权限必须进行详尽的设置、分配。对每一张数据报表模板,都进行非常细致的填报人员、审阅人员设置,确保同一个模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下图所展示的某一个模板的权限设置过程:

由于该数字信息化系统交付使用后,操作者是企业的员工,他们无须掌握复杂、专业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只需经过短暂的应用培训,即可熟练掌握该系统的相关操作。该系统的所有模块、功能均是可视化操作,操作性强,界面友好,用户无须输入任何命令、代码,只需像操作日常力公软件一样即可。

总之,数据报表系统是一种较好的“工具”,通过它,可以将数字化了的企业管理活动安全、快捷的在网络上传递,依据既定权限,实现专人专阅、专人专办。

此外,工作流模块也完全根据企业实际要求量身定做。企业日常的带审批性质、流转性质的经营管理工作,基本都可以通过数字工作流来实现,简单的如公司发文、情况报告,复杂的如合同会签、项目审批等。数字化工作流同样是企业办公电子化的重要内容,一改过去企业传统的纸质报告、电话催办、人员催办等方式,既节约了大量力公经费,也节约了大量时间,可明显提高企业生产率。

2.4 搭建信息化基础平台

信息化基础平台是公司所有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承载平台和支撑平台。该平台必须满足高稳定性、高效性、多业务兼容性等要求。在实际中,公司信息平台后台采用了MYSQL+PHP代码编程技术,前台采用了面向终端及用户的可视化设计与操作技术。

MYSQL这种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可分散存放,支持多线程,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了API,支持多种服务器平台;PHP语言,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运行速度极快,代码执行效率高,占用系统资源少,支持多种服务器平台。

2.5 建设信息化前台

前台的建设采用了面向终端及用户的可视化设计与操作技术,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了最便捷、最有效的使用方式,紧密结合公司协同力公系统,形成企业管理数字信息化系统。

企业管理数字电子信息化系统整体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B/S架构,实现快速、准确、稳定的使用效果。无论使用者是在国内国外,只要有互联网,即可通过系统指定的网址访问该管理数字化系统。

四、实施情况与效果

1、实施情况

实施该成果无须投入太多资金,视情况改善公司原有的服务器、交换设备、光纤线路等即可,另外还有少量学习培训等费用支出;

在项目调研与分析阶段,公司信息化建设小组和公司各业务部门对业务需求、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在项目设计与实施阶段,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组工作成员根据前一阶段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项目的实施计划,拟定了项目的技术方案,对过程控制、范围控制、质量控制、时间控制、成本控制等开发中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在项目应用与推广实施阶段,公司由点及面,逐步在各职能部门、分公司、分布在国内外的各施工项目部进行了推广应用。

本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后,全公司在国内外的各个项目部均顺利使用上了本项目成果。

2、实施后效果

(1)项目建成后,收效良好,迅速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结为一体,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强大工具。公司大量传统的纸质办公、电话办公被数字化办公代替,全公司内部信息交换十分活跃,平均每月报表、公文、信函等的数据增加量高达5G。此项可为公司节约大笔差旅费、会务费、耗材费。

篇10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综合系统的基础上,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混凝土追踪动态平台和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构成的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封闭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块化、规范化、信息化的闭环管理。系统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混凝土追踪动态平台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有机统一,及时的掌控工程的质量状况及进行跟踪处理。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一是以质量监督流程为主线,以质监部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受理、质监方案、质监巡查记录、常用原材料构配件试验不合格报告、主要分部质量验收监督、竣工验收监督、监督报告、竣工验收备案、工程归档以及工程检查评优、投诉、质量问题的整改、责任主体行政处罚、不良行为记录、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管理、数据远程传输等组成的监督平台;二是工程项目活动参与各方主体(主要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从工程报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施工方案、监理资料和施工资料等相关信息;三是采集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实行数据

(2)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是在混凝土生产企业塔楼安装“黑匣子”,利用“黑匣子”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实时上传。混凝土生产实时采集系统利用“黑匣子”和无线传输技术,在不改造混凝土搅拌站“工控机”的情况下,直接采集投料数据,对于实际投料数据偏离设计配合比尤其是水泥用量低于各等级混凝土最低水泥用量极限值时自动预警。

(3)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利用物联网和二维码技术,见证员实施建筑材料或构件抽检时,在抽检样品上贴上二维码标识,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捆绑见证相关信息,对样品取样过程进行GPS定位、拍照,记录样品信息,形成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检测机构在收样时通过检测监管信息系统调阅和核对样品取样和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实现对见证送验全过程跟踪,确保检验样品的真实性。二维码贴纸具有粘帖牢固、防水、防撕毁、防复制、防重复利用等功能,较好地强化样品标识、流转跟踪等环节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样品和进场材料两张皮和送样掉包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和报告的在线监管,实时了解检测机构的试验状况,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平台利用物联网和二维码技术,实现对见证送验全过程跟踪,确保检验样品的真实性。利用互联网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和报告的在线监管,实时了解检测机构的试验状况。

2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工作的设想

(1)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在建设行政主管不变的统一领导下,研究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政策和手段,协调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工作进程。

(2)在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中,引用“黑匣子”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对搅拌投料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上传,确保真实的配比信息;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引用二维码、RFID电子芯片等信息技术,确保建材样品的真实性、可溯源和全过程链式、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