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就业难范文
时间:2023-08-12 09:2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就业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形势;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8-02
一、近几年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
1.影像专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许多患者倾向于选择医疗水平较高的单位,从而增加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通过扩大医院规模、争创“三甲”等途径取得优势。因而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手段,而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2.就业方向和去向逐渐成熟。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由影像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两大部分组成,因而相应的就业方向有:(1)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2)超声诊断,包括胎儿超声、腹部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血管内超声等;(3)介入放射学,包括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术、取出异物等;(4)核医学,包括全身骨成像、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5)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此外,医学影像工程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其需求量大、创新性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也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重视。而医学影像专业目前的就业去向主要有2个:一是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诊断、检查、设备管理和医学科研等工作,二是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
3.本科生需求逐渐下降,研究生需求明显提升。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了影像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上已呈现出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过于求的态势。目前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的教学医院)主要引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只能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而大、中型医院已不再引入本科以下的毕业生。
4.影像诊断就业明显优于影像技术。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影像科普遍存在“重诊断、轻技术”的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影像诊断方向的毕业生,这是由于影像诊断更贴近临床,未来发展较好引起的。相反,即使是在大医院技术工作的地位也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辐射问题,这种差距使得毕业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5.综合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学生受到欢迎。在毕业生逐渐增多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增高。在能力方面,医疗机构看重的是综合素质,需要的是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临床应用型人才,因而只具备一般知识的毕业生不再抢手,而具有诸如“神经影像诊断专长”、“心脏超声专长”、“介入放射专长”、“核医学专长”之类的人才却备受欢迎。
二、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影像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影像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短短几十年其发展就出现了质的飞越,而且还未达到极限,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的极度欠缺。就长期而言,就业形势取决于技术发展速度和人才增长速度哪个更占优势。如果技术发展更快,则需求量较高;如果人才增长更快,则需求量相对较低。因而就业前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2.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影像设备。临床医学的发展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已到达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传统的“视、触、叩、听”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医疗的诊断需求,在治疗上也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影像医学的出现巨大地影响了传统的诊疗体系,并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医学已经无法离开影像设备,并且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临床诊疗将越来越依赖于影像设备。这种形势有利于影像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
3.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随着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逐渐被认识,生源质量也有所提升。另外,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影像专业学生也正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甚至包括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这种背景下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影像工作细分化、专长化。由于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提高,影像诊疗工作正在向细分化、专长化发展。因而今后每个影像工作者都应该要有一个或多个自己擅长的方向,以分担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就需要更多的影像专业人才能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种趋势将一定程度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5.医学研究需要大量影像人才。影像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今新的疑难杂症不断出现,针对这种现状临床医学一筹莫展,目前攻克这种疾病只有依靠基础研究才能实现。相比于其他手段,影像学方法因其非侵入、无创伤的优点而广受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因此大大提升,这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还体现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用人需求上。
6.影像体系正在与国际化接轨。如今的影像科已经成为了拥有CR、DR、CT、MRI、DSA、PET等一系列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现代科室,相比于传统临床科室其优势正在不断地突显出来。随着影像技术与国际化接轨,未来国内的影像体系将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在国外,影像科是最优秀的科室之一,影像医师的地位很高,且收入优于大多数临床科室。而且技术在不断发展,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这使得影像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据Nishie等人报道,当前日本的影像科医生就非常欠缺,这和他们高度发展的影像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可以推断,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国内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
1.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影像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如今,影像医师要面对内外妇儿各科的检查申请,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广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非医学专业(如物理、计算机等)的相关内容。因而要达到精英水平,影像专业学生还需不断刻苦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主动深入临床,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技巧,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一专多能的影像人才。
2.培养人文精神。当前,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任何医疗活动都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时刻考虑病人的利益。虽然影像医生与病人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但诊断结果将对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影像专业学生同样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应当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去体察病人的疾苦,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帮助,这种人文精神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也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追捧。
3.调整就业策略。近年来影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都希望能到大城市去,到待遇好、条件优、规模大的单位工作。毕业生的心情应当得到理解,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博等途径提高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其他学生,适当地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医院去服务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影像专业学生应该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参加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师生座谈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应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形势的变化,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理性地选择就业去向,这种观念将使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由于医学影像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影像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如果影像专业学生不时刻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就将落后于时代潮流而被淘汰。因此学生应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再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深入了解知识动向,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小结
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问题与影像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结合近几年来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其就业前景,并进一步探讨了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老师和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认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
篇2
日本的医学教育有综合大学的医学部和单纯的医科大学,从综合大学插班入读医学者,一般学制为四至五年(各大学不同,有三年插班的及二年插班的),医科大学为六年制。一般在二至三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三学年后学习临床课程,第五学年后利用一到一年半时间实习,第六学年的毕业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取得国家医生考试资格。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入读四年学制的博士课程。
每年2月,日本进行国家医生考试,合格后取得医生资格,开始为期二年的临床研修(被称为“研修医”),即初期临床研修,之后进一步专科医生认定——后期临床研修(二年)。
2.日本放射科专科医生培养
日本的影像医生培养采用专科医生认定制度。1966年4月,日本医学放射线学会放射线专科医生制度建立,至2008年6月30日,日本共有放射科诊断医生5199人。
日本1997年开始实行医疗制度的改革,专科医生认定协会呼吁加盟学会强化调整、维持专科医生制度,将称谓统一为“专科医生”,并强调明确进修的科目,将进修年限设定为五年以上,同时实施进修技能的考核、笔试,完备认定审核制度等。学会为促进专科医生资格明确化,调整学会间的专科医生认定制度。
自2004年春季开始,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了医生毕业后的临床必修制度,与之相接续的专科医生培训制度,目前仍然按照各具有专科医生认定制度的学会自主指定的方针施行。
医学生在具有培养资格医疗机构从事影像诊断、IVR 研修二年以上,并给出研修记录及由指导教师给出研修评价,可以取得认定医生资格。之后在具有培养资格的医疗机构从事影像诊断、IVR 研修二年以上,接受专科医生考试,并给出研修记录及由指导教师给出研修评价,可以取得专科医生资格。这期间,取得专科医生资格至少需要本科毕业后六年。专科医生认证每五年更新一次,不符合专科医生认证规定者将被取消资格。
3.韩国医学教育
韩国的医学教育制度,可分为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层次,前者包括医生、东医生、牙医生、护师和公共卫生医生的培训,后者主要是中级护理人员、助产和其他辅助人员的培训。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西医学、东医学、牙医学,其学制为高中后六年,护理专业的学制为高中后四年,六年制医学课程的安排是前二年为医前教育,后四年为医学教育,毕业时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医学毕业生取得博士学位后,需参加国家医生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共14门学科的试题。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分两类,一类是以培养专科医生为目标的住院医生培训,另一类是以教学和研究技能为目标的研究生院教育。
住院医生培训在经认可的综合医院中进行,培训时间为四至五年,第一年为实习,后三至四年为专科定向的住院医生培训期。研究生院教育在大学的研究生院进行,为期五年,其中硕士阶段二年,哲学博士阶段三年。目前,韩国90%的医学毕业生进入了专科医生培训,由此导致了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比例失调。
4.韩国放射专科医生培养
70年代后,韩国医生很少去国外进行他们的住院医培训和工作,但是有很多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国外(主要是美国)进行学习。
至2007年,韩国共有2703名放射医生。医学生毕业后,经过四年的放射科住院医生培训后,必须完成一年的实习期。申请从事放射专业的医生必须通过韩国放射学会的考试。获得放射学会的认证后,希望从事各个亚专业工作的医生必须到能提供相应培训的医院进行至少一年的培训。大学的附属医院和大型医院可以进行住院医生培训,约70%的放射科医生在大学附属医院或者总医院进行了培训。
5.韩国放射学医生未来的发展
制定放射学医生专科医生制度,明确专科医生基本准则,进行专科医生认定制度的调查与评价,专科医生的认定、宣传及教育等。
承担 subspecialty 领域诊疗的学会认定的专科医生,必须是在获得内科系或外科系基础领域的认定医生及专科医生资格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进修,由具有专科医生认定制度的学会认定。
中国医学教育
1.中国现行医学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对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识不同;除了本科专业外,从二年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毕业的医士至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博士,中间还有三年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医士、二至四年的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医士、五至六年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士和七年大学毕业的硕士等。
培训质量、效果参差不齐,导致毕业生较早进入专科,其后的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养就在所在科室进行,各专科岗位的医生素质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差距较大,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医院对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实施程序和方法也不一样,导致放射医生整体水平不高。
许多医院按检查手段划分影像学科室,将医学影像学科划分为若干小科室,例如:普通放射科、CT 科(室)、MRI科(室)、血管造影或介入科(室)、超声科(室)及核医学科(室)等,这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不相适应。由此会导致培训机会不均等,人才不能流动,管理体制滞后,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制约着临床医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严重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而且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国50多年来,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GME)——继续医学教育(CME)的终身医学教育体系。目前国内影像专业设置有影像诊断专业、影像技术专业、影像工程专业、放射治疗专业四个基本专业。
目前国内多家大学开办了影像专业,总体以五年制本科教育为主,其中天津医科大学于2003年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方向)(七年制,硕士学位)。
2.住院医生培养制度
一般院校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期为五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确定住院医生培训“3+2”模式。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培训,为期三年,主要轮转各主要相关二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在学习各相关二级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临床基本技能,以达到低年医生的临床要求;第二阶段为后二年,主要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专业临床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学会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以达到低年主治医生的临床工作要求。
3.中国的专科医生培养制度
2003年卫生部启动了“建立中国专科医生培养和准入制度研究”课题;2004年批准了北京市卫生局开展专科医生培训工作试点。吴仪副总理在200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起中国的专科医生制度,这将是卫生系统今后几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5年,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2006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出了开展专科医生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陆续公布了89家医院一千多个基地开展专科医生培训试点单位;2007年针对以上基地开展工作的情况,卫生部组织了专科基地复审工作。
4.中国专科医生培养制度建立的情况
培训的模式定为:3+X,即普通专科医生培训时间为三年,该阶段共设置专科35个,包括19个专科和16个亚专科。亚专科医生培训再加一至四年。
下图表为35个专科设置情况 (阿拉伯数字为年限)
目前,已制订18个普通专科、34个亚专科医生《培训细则》与《培训基地标准》。《培训细则》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考核内容与方法等;培训基地以学科为基础,包括所在医院条件、学科基本条件,社会信誉、医疗服务质量等。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估,优胜劣汰。 5.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医生培训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均属毕业后教育,对象均为住院医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发展;不同之处在于住院医生为本院培养人才;而专科医生培养的是“社会人”,即培养后人才实行二次择业、二次准入。受训者接受三年培训,获普通专科医生资格后可选择就业,也可以按其本人意愿志向继续接受亚专科阶段进一步培训并获亚专科医生资格。这也是医学生获得公平学习、自由就业和提升医疗专科技术水准的契机。
6.专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政府对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培训没有专项行政经费投入,培训缺乏有效的经费保证;培养期间专科医生待遇低,甚至支撑生活都有一定困难,无法调动培养的积极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科医生培训的发展进程;教育学位与学制种类的多样性,增加 培养的复杂性,不便于统一标准和统一规范的管理;专科医生培训刚刚起步,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医生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包括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专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既重视目标管理,也应重视过程管理;加强医院医教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强化政府职能,也就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职能,把培训经费纳入常规化预算项目,加大对培训基地的投入,加强教学支撑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如加强对培训基地的审核、认定和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并推行专科医生准入制度等。
在收入方面,美国住院医生的收入明显低于主治医生,仅相当于后者的1/6~1/5。 就中国目前的住院医生培养工作而言,还没有在全国层面形成制度。医学生一毕业即可分配到全国任何一家医院工作,住院医生只是晋升中的一个职称,许多医院还没有住院医生培训的质量保证体系。
国内外比较与发展
中国的特色: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缺乏统一标准;教育尤其是医学教育的评价不完善。国外的特色:出口一致、培训规范、自我调整与控制;分配制度与培训配套。未来发展:需要加以时日才能够完成;人才培养、尤其是医生的出口标准的一致性有待加强。(全文完)
日本研修机构要求
200张床以上综合医院,放射科独立,具有放射诊断、核医学等诊断能力,拥有病理科。设备包括CR、DR、CT、MR、钼靶摄影、DSA、MRI、US、SPECT/PET等。每年放射线检查人数在10000人次以上,核医学500人次以上。
“PCRR Model”
发达先进国家专科医生培养准入制度及其发展轨迹,可以归纳为:
P,Physician(执业医生)
C,Certification(通过培养和考试取得专科医生资格)
R,Registration(专科医生执业注册)
R,Re—Cer—tification(再确认)
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1993年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
1995年印发了《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
1998年印发了《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
1999年实施的《执业医生法》明确提出建立中国医生资格考试制度和医生执业注册制度,也就是医生准入制度;
篇3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座落在英雄城南昌最著名的八一大道旁,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附属医院。自1927年建院之初就以其高标准、高水平、全省唯一的公立医院形象展现在全省百姓面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的首选医院。现有职工1392人,编制床位1600张,全院建筑面积12.4万平米。院区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院内花木扶苏,绿荫掩映,老建筑回廊曲径,新楼房鳞次栉比;病区分别独立,阳光充裕,空气清新;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该院确立以“科技为先导”、“学科是根本”、“人才为核心”文化的铸品。重视科研、注重新理念新技术引进的优良传统,围绕临床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提高科研课题的质量和层次。既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又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根本,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技术雄厚。具有诊疗项目、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是医院的技术发展方向,在全省处于领军水平。多个学科跨入全国一流行列。心血管内科是卫生部,普外科是江西省普通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重点学科众多: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消化内科为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其中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还是江西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呼吸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超声诊断科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专业)、检验科、眼科、肾内科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建设学科(专业);是江西省心电协会、江西省抗癫痫协会挂靠单位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拥有一流的1.5T双梯度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64排螺旋CT、直接数字化成像(DR),多功能数字化遥控胃肠机,HD1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模拟定位机、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大型数字减影X线心血管造影机、全双能量骨密度仪、超声刀、血管数字博士仪、体外超声吸脂系统、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电子小肠镜等,为临床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诊断治疗。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医教研防和管理上合理的人才结构。要爱护人才,为他们搭建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成长进步的平台。要用事业吸引人,用待遇留住人,用情感凝聚人。这是做好医院各项工作,使医院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为内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已完成28名博士研究生、449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医院每年承担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等10多个本、专科专业2000余名学生的临床教学和400余名进修生的带教工作,完成本科2万余学时的教学任务。三级学科博士点9个、硕士点26个,已完成28名博士研究生、449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医院已全面开展多媒体和双语教学,专门成立了教学管理办公室,下设21个教研室,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差错事故处理细则暂行规定、课前提醒制度、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制度、临床教学质量定量考核暂行办法、临床见习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本科实习带教导师制暂行管理办法等等制度,严格教学各环节管理。推行预讲制,未通过预讲的老师不可以上讲台;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法等等,有效的保障了临床教学质量。现有2门省级优质课程、3门校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南昌大学医学院首届“园丁杯”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比赛奖10项、优秀组织奖1项;荣获教育部教育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江西省名师”称号3人,江西省教育厅教育管理先进工作者1人、“师德师风创新活动”奖1项。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在医学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兴医、科技兴院”已成为医院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城市医院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人文管理先进集体、江西省第十、十一届文明单位、省群众满意医院、省十大和谐医院、省纠风工作先进集体、省民主评议行风优良单位、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目标管理最佳单位、省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省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省抗冰冻雪灾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江西省首次及第二届临床技能大比武竞赛中,医院医生、护士分别力克十余支参赛队伍连续两届双冠军。
篇4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式由"精英化"逐渐转向"大众化",大学生的人数也是不断剧增,据调查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更是达到611万,预计今后3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1]。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与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出现了"结构性就业困难",同时,根据官方的消息,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未找到工作,而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就业困难群体。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也受到社会、高校以及学生的广泛关注。
1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大学生中那些处在就业相对困难现状的群体,以及那些处在感到就业困难心理状态的群体[2]。在当今竞争激烈、就业困难,而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的双重背景之下,每一年都有大批毕业生步入就业困难这个特殊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高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通过对该群体的情况进行综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1家庭背景的差异,自信心不足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很多来自农村,对于大城市的繁华、信息化时代融入较慢,跟城市的同学相比明显自卑很多,家境贫寒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完成学业以及毕业后的就业。为了顺利完成学业,除了日常的学习,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刻苦的学习得到奖助学金来维持学习、生活,并且相对其他同学而言,没有很好的家庭人脉关系,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就业压力。
1.2自身条件缺陷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先天不足 少数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属于自身身体缺陷的,一进校就与普通同学不一样的,他们在校不仅面临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而且还要面临就业这个最大的压力,因为在面临就业时,他们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社会的"歧视",而且因为自身身体原因被拒之门外,就业非常困难。
1.3个人专业素质偏低,综合能力欠缺 综合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在人际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优势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就业竞争力,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而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由于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习定位和就业方向,以消耗时间、度日为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业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在个人的专业素质上都无法达标,更无心去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综合素质,而在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衡量一个大学生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而在专业素质中,专业学习成绩的高低亦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一个毕业生的重要标准,所以成绩差的、综合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缺乏就业竞争力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1.4专业设置限制,社会供需矛盾 对于社会这个大环境而言,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很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就业难度增加了。由于有些学校设置的专业未与社会及市场需求结合,某些大学生所学专业在当今社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限制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结合近几年我院医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像医学影像技术,口腔技术,检验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偏低。
1.5性别差异,男女不均衡 高校近几年出现明显的男女比例失调,女生比例越来越高,而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只招男生成为很多用人单位的要求,由此而产生的"性别歧视"现象,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不公平的就业竞争现象,除此之外,为缓和某些行业的男女比例,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多用人单位则明确规定对男女生的限制条件,导致女生这个就业群体中的就业难度。
2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国家政策、社会就业环境,高校教育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各种主观原因。
2.1国家政策更改,社会就业环境影响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不是要社会来适应大学生,而是要大学生去适应社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毕业生就业逐渐面向市场,由以前的"国家分配工作"到现在的"双向就业,竞争上岗"的就业机制。以及社会的劳动力需求也是供大于求的现状,再者当前我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和高学历的人才投身到基层建设,而大学生毕业生绝大多数不愿走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中小城镇就业,这与社会需求相悖,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
2.2市场经济导向,高校教育环境影响 高校的教育改革步伐缓慢,在当今高校的教学中,很多高校对于专业的设置以及其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社会需求不一致,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导致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是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3自身定位不明确,大学生个人情况影响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明确自身的定位,对就业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高校毕业生在走进社会开始择业时,普遍具有追求待遇好、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的心理,并且出于本能的排斥一些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具体表现为,很多高校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发展,追求工资高、福利优厚,而且最好能够坐办公室,对于基层的工作岗位,则明显排斥。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一味追求社会所公认的"铁饭碗",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认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够发挥他们的价值,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由于择业观念不科学的影响,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不能找到工作,同时,很多条件较艰苦的用人单位则招不到人才,出现人才市场供求的失衡。与此同时,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不为企业接受,抑或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导致二次失业。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对职业素养的重视,忽视甚至无视职业素养,没有清晰的目标,对于自己将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都缺乏明确的了解。而且,现在的很多高校在职业素养引导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3 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
21世纪是"人才强国"的时代,而大学生是我国主要的人才储备,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和谐的发展,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是十分必要的。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尤显重要,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困难群体所面临的就业难的现状。
3.1加强专业认知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有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存在迷茫状态,必须在进校时进行专业认知引导,避免在进行就业时,还未了解专业前景,对于由于自身职业素养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群体,则需要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明确就业目标,提前准备,提前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了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可以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参加各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加强职业素养队伍、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测评的建设[3],同时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接触专业,在职业素养引导的过程中,除了理论的引导,还要对其进行实践的引导,从而实现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3.2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专门化指导,形成系统的指导体系 对入校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从大一到大四的逐步系统的规划就业指导课,有目的的针对各年级层次进行专门化指导,并分析及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的弱势,通过对专业的认知,对自身的定位和自身的修养,就业心理辅导,逐步打造,塑造个人的职业素养,同时提高职业指导老师的职业指导技能,对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分群进行指导,形成系统指导体系。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积极对学生开展整体的就业指导培训,以讲座、交流会等方式,不断加强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技能,同时辅以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方法,确定学生所属的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针对不同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方咨询,多方了解,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3不断强化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的培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就业指导实践过程中,要有现场的模拟招聘会,以及应试技巧培训和商务礼仪等等,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求职环境,进行各种职业测评,并注重加强对其技能与心理的测评,使就业困难群体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4],提高就业竞争力。
3.4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 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要及时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在具体的工作中,将其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完善,逐步实现系统化,有层次,有目标,科学合理地做好指导工作,形成"一对一"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要按照就业困难的对象不同,针对其问题的性质和难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加强针对性,区分对待,实现整体性指导与个性化服务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就业活动,吸引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树立自信,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当前处于就业困难现状的同学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组织中去,让学生提早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中不断实践,不断锻炼自己。
总之,在我国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如此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职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人也应积极转变就业思想,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和改进职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祁佳斌,李晓庆,赵成刚.试论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知识经济,2011,01:156-157.
[2]李平.论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90-92.
篇5
城市、院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笔者在分析三种因“盲目”选择而导致失败的同时,总结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三大法则。
地域:“天南海北”非王道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以及众多的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每年都会成为高考志愿中的大热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地往这些城市里“挤”。他们认为“在这些城市里读书体面、风光,并且好就业”。于是,每年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切实际地把志愿全部集中在这些城市里,结果事与愿违。
【反面看台】辽宁省营口市2011年文科考生刘薇薇,高考分数594分,当年辽宁省的文科一本分数线为535分,她填报的高考志愿如表1所示。
表1:刘薇薇同学的高考志愿
志愿批次 院校名称 学校
所在地 区域情况 录取
分数
一批
A 段 A 南开大学 天津市 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598
B 厦门大学 厦门市 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601
C 中山大学 广州市 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595
刘薇薇同学看好高校所在的城市,一厢情愿地打算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但她却忽略了在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全部报考发达城市院校,落榜的可能性极大!最终,她毫无意外地落榜了。
【失败原因】
1.刘同学所填报的高校全部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志愿没有拉开地域梯度。
2.刘同学过于自信。辽宁省实行平行志愿的填报模式,一本A段中的三个志愿均为第一志愿,这给考生增加了多个被录取的机会。考生没有明白并列第一志愿之间同样要拉开梯度这个道理,把三个层次相同、往年录取分数基本相同的院校填在一起,没有形成分数梯度。
3.该志愿方案没有留好保底志愿,采取的完全是赌博式冒险填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前面的志愿落空,后面的志愿接不住。
【正面看台】辽宁省铁岭市2011年文科考生范慧楠,高考分数593分,一本分数线为535分,她的志愿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2:范慧楠同学的高考志愿
志愿批次 院校名称 学校所在地 区 域 录取分数
一批
A 段 A 武汉大学 武汉市 华中地区 595
B 湖南大学 长沙市 中南地区 565
C 兰州大学 兰州市 西北地区 561
每年首都和沿海大城市的高校都是考生们蜂拥而至的地方,但这些地方的高校“门槛”普遍较高,相对而言,中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高校则稍显平静。如果你分数不占绝对优势,选择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往往能读到物有所值甚至超值的好大学。范慧楠同学就是这样被湖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录取的。
【成功经验】
1.院校的地域选择应尽量广一些、散一些,不要集中在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东西南北都填,不但能减少落榜的发生,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2.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与其在大城市读实力较弱,甚至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院校,还不如去中小城市选择实力雄厚、甚至专业有特色的院校。一般情况下,填报边远地区的院校,能提高志愿命中率,读到含金量比较高的院校和专业。
3.辽宁省实行平行志愿,我们指导范慧楠同学利用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有利因素,发挥高考分数的最大效能。具体做法是:A志愿采取“冲”的填报策略,选择稍高于自己实力的高校填报,以图实现分数的最大价值。“冲”之后采取“稳”的填报措施,B志愿选择了中南地区的湖南大学,湖大近几年在辽宁省的录取分在一本分数线上30分左右,它的国际贸易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而这也是范同学喜欢的专业之一。“稳”后采取“保”的措施,C志愿选择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兰大近几年在辽宁省的录取分在一本分数线上20分左右。读到兰州大学的新闻学也是考生向往已久的事。
我们推荐给范同学的三所高校都是“985工程”重点大学,除武汉大学的门槛高出考生的实力外,其他两所名校因地域原因,历年来的投档分不是很高。因此,不盲目追求热门地区是这份志愿成功的关键。
院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生和家长都喜欢名声在外的综合型大学,也非常热衷带电子、科技、理工、交通、财经、政法以及航空航天等字眼的专业性大学。他们认为进入这些院校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就业有保障,所以这些院校年年都会成为考生追逐的对象。但如果考生不顾后果,不留后路,让这些热门院校在志愿表上扎堆,“上线落榜”就不足为奇了。
【反面看台】安徽省蚌埠市2011年理科考生谢正仁,高考分数590分,全省排第9879名,当年理科一本分数线为534分,他心仪的专业是电子、通信和计算机,高考志愿如表3。
表3 :谢正仁同学的高考志愿
院校
名称 学校
所在地 专业志愿 2011年
投档分 2011年最
低分排名
北京科
技大学 北京市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09 4923
华东理
工大学 上海市 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10 4679
武汉理
工大学 武汉市 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593 9035
南京邮
电大学 南京市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99 7199
从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谢正仁同学兵败滑铁卢在情理之中,因为他对热门院校的执著,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失败原因】
1.谢同学填报的四所院校全部是热门院校,而且学校所在地又是热门城市。
2.院校之间没有形成梯度,志愿之间的投档分没有拉开合理的距离。
3.保底志愿选择错误。虽然南京邮电大学刚升入一本院校,但该校在二本批次投档招生时享受的就是一本待遇,录取分数常常超过很多重点大学。现在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又开设了诱人的专业,应该想得到该校绝对不能作为保底志愿使用。
如果考生适当退一步,将院校热度稍微降一点,就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比如下面这个考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冷热兼顾,以同样的分数填报同一座城市不同的院校,如愿以偿读到了理想的大学。
【正面看台】安徽省马鞍山市2011年理科考生周金方,高考分数590分,全省排位9885名,理科一本分数线为534分,他填报的高考志愿如表4。
表4:周金方同学的高考志愿
志愿
模式 院校
名称 学校
所在地 选择专业 2011年
投档分 2011年最
低排名
平
行
志
愿 北京化
工大学 北京市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 588 10486
东华
大学 上海市 纺织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 584 121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市 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 578 14363
南京农
业大学 南京市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环境工程 569 18701
平行志愿中的若干个志愿都被视为第一志愿进行投档,有的考生认为“总有一所学校录取我”,于是孤注一掷全部填报热门院校,其做法是把自己逼上绝路。如果稍作让步,保持志愿热中有冷,往往能使你心想事成。最终,周金方同学被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录取。
【成功经验】
1.理性地、量体裁衣地、留有余地填报志愿,不盲目冲击热门院校,做到该冲刺的冲刺,该稳的稳,不全部填报热门院校。
2.保持志愿梯度,即对同一组平行志愿,几个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一般是参考院校历年调档分数线从高到低排列,保持有10至20分的距离,做到前面的志愿能“冲”,中间的志愿能“稳”,后面的志愿能“保”。
3.做到准确定位,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盲目攀高。临界线的考生,不要挤热门院校的门槛,求稳的做法是第一志愿选择本省院校、冷门院校以及刚从二本升格为一本的院校。
我们推荐给周金方同学的几所院校也是在热门城市,但院校热度明显不如谢正仁同学填报的院校。
专业:知己知彼方能百胜
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的严峻现实,致使考生们对所谓的热门专业趋之若鹜。每年填报志愿时,有不少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他们只要估计能够跨过某高校的“门槛”,就力拼外语、新闻、医学、金融、电子、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专业好就业,而且赚钱多,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进军白领阶层的最好阶梯。因此,不顾自己的实力,盲目填报这些热门专业,结果成了高考志愿的牺牲品。
【反面看台】江西省新余市2011年理科考生颜长庚,高考分数581分,全省排名5066,当年理科一本分数线为531分,他填报的平行志愿(A志愿)如表5。
表5:颜长庚同学的高考志愿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是否
服从调剂 投档分
天津医
科大学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招2人) 服从 580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本硕连读、七年制、招2人)
临床医学(五年制、招2人)
该考生当年被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录取了。颜同学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虽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也是医务工作者,但与真正的医生并不是一回事。因此,他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复读。
【失败原因】
1.他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填报的全部是该校的热门专业。
2.2009年江西省一本理科分数线为518分,天津医科大学投档分为560分,分差为42分;2010年江西省一本理科分数线为515分,天津医科大学投档分为561分,分差为46分。颜长庚超出一本线50分,完全在其平均分数线差之上,填报天津医科大学本无可厚非。但是,他只有6分的优势,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出现失败就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同一所院校的专业之间,录取分数往往相差很大,这种正常现象往往被很多考生和家长忽略。怎样才能既读到理想的大学又读到心仪的专业呢?笔者研究多年发现至少得具备30分以上的优势,这样才能鱼与熊掌兼得,否则的话,就只能在学校名气、甚至层次上降低标准了。
【正面看台】2011年江西省抚州市理科考生谢文强,高考分数580分,全省排名5344位,他填报的平行志愿(A志愿)如表6所列:
表6:谢文强同学的高考志愿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是否
服从调剂 投档分
广西医
科大学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招2人) 服从 563
临床医学(五年制、招4人)
预防医学(五年制、招2人)
谢文强同学被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了。其实他的分数可以填报很多“211工程”大学,但要读到天津医科大学里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考生同意了我们的意见,降低了标准,选择了广西医科大学,结果如愿以偿。
【成功经验】
1.谢文强同学用可以进天津医科大学的分数填报了广西医科大学,为的是读到他最喜欢的临床医学专业。这种做法值得同类考生借鉴。
2.填报志愿时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禀赋、兴趣爱好来挑选专业,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地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另外,除了从兴趣出发,还要考虑自己的性格、身体以及各门功课的成绩和将来的职业特点,尽量做到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
3.想要填报志愿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一般来说需要高出该校投档线15分以上,如果想要确保,那就必须具备30分以上的优势。
篇6
关键词:产学研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合作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及职业培训教育中名列靠前的专业。然而,在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用人单位的反馈却是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难适应公司和企业的实际需要 [1-2]。
在实践教学中,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后,项目组研究成员发现:由于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采用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方法不当或合作方式有待提高 [3-4],出现研究单位和企业形式化参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局面,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性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产学研教学退化成照搬指导书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在计算机编程和设计实践环节方面是被动的,且缺乏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开展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模式,进行技术开发、共同完成科技创新活动,拓展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1产学研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产学研途径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起源于美国的现代合作教育[5](Co-Cooperative Education),该计划的实施使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等国际名牌高校成为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受益者,也使滑铁卢大学利用产学研培养新型人才机会,一举成为加拿大的名校之一。另外,德国借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英国采用工读交替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前往企业工作一年或两年的机会,使学生实践能力达到极大提高。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开展产学研(官产学)的合作教育尝试,这一活动使日本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从试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逐渐与世界各国加强交往与联系,在实际中学习借鉴国外产学研实践教学的先进作法,开始在某些高校开展了初步尝试[6]。由此,产学研实践教育作为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合作方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关键内容。后来,由国家教委、经贸委和中科院等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并在1991年成立探索产学研教育全国协会。目前,我国约有100多所高校和近200个科研单位参与该活动,对本专科生及研究生的创新培养,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我国产学研实践教学中,由于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合作愿望,合作方在资源和信息上不对等,缺失组织机构及激励机制,致使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产学研合作中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成为高校和企业合作教育的瓶颈。高校在教学环境和条件、教学方案和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这致使高校计算机人才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并存在较大差距[7],即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动手编程能力较差,在程序设计中创新能力不强,毕业生进入企业和研究单位后竞争力较弱,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企事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国外经验证明,开展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的不同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它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在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已成刻不容缓的课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根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形势变化,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计算机人才[8]。为此,项目组成员开展了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改革,针对高校实践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同时还把产学研成果用于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改革产学研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2.1充分发挥产学研主体的作用
形式上,产学研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事情,但实际上涉及多方面因素,因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最终转化为科技与经济增长的效益上,在实行中还应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以便采用政策法规的调节和规范,推动产学研的进行。首先要有政策上的引导,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加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积极性,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合作者之间建立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技术创新合作体制,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以达到共赢互促的合作效果,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在产学研中,企业应力所能及地提供合作项目,特别是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构建积极有效合作新模式。最后,作为研究单位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就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与高校开展联合攻关,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参与技术创新的机会。
在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实际中,我们联合郑州多家软件公司申请获得政策上的倾斜,调动技术开发公司的积极性,使他们拿出资金和急需解决的项目,并由校企联共同请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公布的医学影像处理和民生健康信息系统等公共项目,使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得到锻炼。
2.2采用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产学研实践教学中,根据校企合作方式来共建学生培养方式。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积极探索。在学校,由专门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尤其要教育学生对创新性的正确认识,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创新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天生都有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开发,才能转变为实际和有效的创造力,让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实现可从激发创新欲望、活跃创新思维及掌握创新技法等方面来训练。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学校聘任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兼职导师,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来决定导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协同指导学生。即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然后,进入企业和公司的培养基地,由兼职导师进行指导,形成全新开放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参加公司研发项目的设计和编写程序中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对计算机专业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制的并行方法,由多位专业知识丰富和有着网络编程、图像制作和处理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公司的交流,定期由软件公司的专家来培训学生编程能力,或让有兴趣的学生走进公司的技术开发部门。
2.3建立优势相补的产学研实践教育机制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育的顺利发展需要充分调动高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积极性。目前,由于产学研主体各方过多重视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联系,在横向合作联系上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不畅,这极大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形成。因此在总体上采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措施,形成一个鼓励三方联合、规范合作方行为的良性系统,并建立和完善合作交流中信息通畅的实践教育保障体系。
另外,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来自于合作方给对方带来的切实利益。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学校只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企业才会积极关注和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活动,把培养学生当做自己的事情来考虑。此外,企业应充分重视和认识高校存在的价值,发挥学校的多种功能,利用高校的资源来培训在职人员,促进双方交流。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企业还应充分利用高校技术密集的智力优势,把高校计算机专业知识与企业的项目有效结合,使新产品、新技术很快转化为科技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高校、企业和研究单位在合作教学中形成共赢的良好局面。
为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我们及时派出一线教师和优秀学生,到西安、无锡、杭州及北京、上海等地,了解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等问题,使老师和学生切身体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带回企业、公司需要解决的项目和难题,利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
3完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它是目前实践教学方式的有益扩展,它的引入会对教学评价指标和体系造成冲击。过去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只以成绩为衡量尺度,侧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和量化,忽略创新过程中表现,即便有产学研的痕迹,但多体现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学生毕业设计或实用编程技术开发环节。
实际上,计算机是创新型的应用技术,强调学习过程与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计算机实验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合理、科学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规范计算机专业合作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实验教学课程进程特点和目标评价进行合理设计,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和企业、老师与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的共同发展,即建立的评价指标有利益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关注理论知识成绩,还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兴趣,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的发展。
本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为理论学习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理论学习成绩包括课程成绩、课程设计操作、毕业设计等二级指标;综合素质能力则包括在产学研实践过程中的编程创新能力、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调合作能力等二级指标。在课题组研究中更加注重学生产学研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公司和企业等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求。
4产学研成果的应用与比较
项目组成员把产学研成果应用推广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用于指导软件学院2008级计算机4个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系统管理和图形图像制作)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实际中与信息学院的学生作创新型和动手能力对比,应用显示,该研究成果有较大的作用。
软件学院2008年4个专科专业的招生计划如表1所示,都是理工类,共320人。信息学院2006年3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招生计划如表2所示,共390人。
软件学院2008年专科生和信息学院2006年本科生都是2010年毕业,两个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比如表3所示,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可比性,但间接看,这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情况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表3可以看出,软件学院2010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4%上下浮动,信息学院2010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88%左右变化(包括考研情况)。
这是因为在项目组成员的帮助和推动下,软件学院自2008年开始就组织一线老师远赴西安、无锡、苏州、上海、北京等地考察了上海达内、北京亚思晟、西安行知汇元等近2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实习实训机构深入探讨了人才市场需求、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探索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多家软件公司、科研机构和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计划,通过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培养市场需要人才。
通过研究成果来指导软件学院计算机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产学研创新型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和设计程序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在应聘中受到软件公司的好评,这在学生就业中得到充分体现。
2004年至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图形图像制作(该专业只有2008年至2010年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比较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知,2004年到200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的就业率有大幅攀升,2005年到2006年突然降低,2006年到2010年学生就业率在87%左右。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从2008年到2010年在95%上下波动。
这是对2006年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新生从入学后就开始实施产学研实践教学的结果。这种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司或企业的实际项目,针对图像、视频软件编程问题,在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过程中,认真查阅资料和积极探索新的实现方法,以此锻炼设计程序能力、开阔创新思维。
5结语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是实践性极强的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实用型人员,还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企实践合作教育中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可以锻炼他们在实际编程和程序设计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问题能力,也能养成他们与人友好合作交流的性格。因此,开展产学研实践教学研究,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和评价体系,可以使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让他们在企业和公司获得真正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林峰,赵育卉,黄晶晶,等.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89-92.
[2] 曾辉.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41-142.
[3] 管庆智.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 教育科学研究,2000(1):21-26.
[4] 张晓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创新性教学的实施原则[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146-146.
[5] 刘巧云,王生雨,丁敬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5-6.
[6] 陈海燕,张海燕,骆小婷.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07(12):63-64.
[7] 陈丽春.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0-51.
[8] 张恩栋,杨宝灵,姜健,等. 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J]. 教学研究,2006(3):196-199.
Training Pattern of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Creative Talent for Computer Majors
JIANG Huawei, YUAN Xiuzhen, LI Lin, BAI H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