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08-12 09:2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篇1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绝对的厉害关系,所以必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保障,更是思政教育本质的表现。所以创新教育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下面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1 方向性原则

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成效,所以说方向性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这是其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其教育内容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服务于实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基本方针。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体制正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再加上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多元化的文化激烈碰撞,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对大学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时必须坚持贯彻正确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2 系统性原则

此原则强调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是系统化的,实施教育内容必须精心组织、系统实施、长期持续。坚持该项原则就是要求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身系统的构成与运作。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长期、连续的系统过程,针对学生入学、在校、毕业等不同阶段应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教育的配合与联系。所以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来来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把握思政教育各要素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1.3 时代性原则

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所赋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开展具有时代特色、时代风格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活力。所以,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时应遵循时代性原则,开展具有时代气息、针对性、现实性的教育内容,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来构建教育体系应反映其基本任务,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还要有具体的抓手和载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宏观体系,其架构如图1所示。

2.1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主导着个体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紧密结合,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也是主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凝聚大学生的力量,激励其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努力奋斗。

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涵盖了社会对个人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明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养成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而在完成学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及岗位。

2.2 时代内容

时代内容延伸了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是不同时代背景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是判断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其整体状况全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时代意义深远。在开展荣辱观教育时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发大学生的共鸣,使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

②网络道德行为教育。现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网络社会,网络以实现了全覆盖,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对冗杂的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甚至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还有的学生肆意信息和个人观点,忽视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造成了广泛而恶劣的影响。所以,将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开展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要将重点放在信息的分辨、选择、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上,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道德与行为,实现最佳的思政教育目标。

2.3 实践内容

??践内容在实践层面拓展了核心内容与时代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实际需求,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新生入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规章制度教育,学涯规划、职涯规划和生涯规划教育等内容,旨在帮助新生解决适应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培养优良学风。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自我管理、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为目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咨询与辅导活动,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个体健康水平。③国防观念教育。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军训活动等,目的在于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军事形势,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培养国防后备力量。

篇2

【关键词】和谐德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55-02

作为人类解释、规范、估量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尺度,实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德育为目标,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之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之发展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目标和衡量尺度,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开发以及主体人格的塑造,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自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社会责任,造就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自身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摒弃不思进取、无事业心、无责任感、无使命感的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需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锻炼当代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努力挖掘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各种潜力,切实实现他们充分、自主、自觉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协调、优化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内在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当代大学生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需求下所实施的和谐德育,是适应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1.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以和谐德育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其批判性的道德思维和实践精神,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和机械训练的陋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非理性情感因素的激发到理性化自律能力的建构方向的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当代大学生内在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动态结合,寻求主体期望与目标效益相统一的最佳实现状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适时的激励效果。

2.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应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注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开放性。要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必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用系统的、整体的、联系发展的创新思维来认真研究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生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放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以培养完满的大学生人格为宗旨,建构当代大学生与世界全面、丰富、活泼的意义关系,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理解世界与人生,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人性的复归与完满。

3.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致力于形成一系列崭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和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特别把握好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把弘扬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的能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创造和完善自己,通过深刻地变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评价体系等诸要素,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现代化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和教育特色。

三、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文化多层传递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依托。

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倡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本位教育向智慧教育本位的转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载体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与文化渗透的双重作用

尽管“灌输”作为一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领域的教学,但是“灌输”本身所包含的传递、输入、教化、教诲作用却值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一种实现其实效性的手段加以吸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所具有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与文化渗透所体现的发散性和隐蔽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2.建构支撑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不仅在本性上趋于一致,而且在功能上相互承载,即挖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创新和文化扩展,建构体现时展和文化价值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文化渗透的方法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将极大地有益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全球视野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拓展重点。

我们应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民族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契机,在防止思想文化的“全球化陷阱”和自觉克服本土化狭隘意识的影响中,达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和谐统一。在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内转型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全球性的视野,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适应新时期的时代主题和任务要求,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依托文化多层传递的手段,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视野,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全球化的责任感,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积极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3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民族精神、社会信仰、基本道德良知和理想信念等方面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鲜明时代特色,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并喜欢的做法或活动,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或活动经过进一步优化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影响力的项目。

(二)基本特征

1.先进性。先进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水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用中国化的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2.引领性。品牌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品质优良,能够在一定时期和领域内发挥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形成的优秀成果,能够影响、带动和引领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迹和方向。

3.认同性。品牌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的,有较高的知名度、赞誉度和普及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受众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要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熟悉、认可、接受和喜爱,并且乐于参加,也就是得到广泛认同。

4.典型性。品牌是一种标志、标识,因其“高品质、有特色、影响大”而区别于一般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地域、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培育、发展、提炼、升华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代表,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性就是方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志,必须遵循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按照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做到政治性与实效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有针对性。

(二)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统一的原则时代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传统性也称传承性,是指将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观念、习俗、习惯等传承发扬。一个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还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传统性,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发展。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根源,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理论的完善与成熟。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品牌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品牌的发展规律、内容体系等,积极探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提升,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活动案例,用教育品牌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坚持整体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需要站位全局、科学规划,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整体规划,必须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必须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品牌建设中,除了坚持整体性之外,还要坚持操作性原则,即品牌既要具有现实意义,也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只有将二者有效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途径和方法

(一)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着力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前进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着力点。一是要通过学术讲堂、理论沙龙等,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二是要通过文化文艺活动、实践教育活动等具有感召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培育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3.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也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近些年来才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和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不多。因此,应当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着力点进行强化。

(二)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找准三个切入点

1.抓住学术领域这个切入点,推进学术品牌建设。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编写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二是在学术教育方面下功夫。高校是一个学术性组织,学术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学术精神,培养学术能力,鼓励学术创新。

2.抓住环境氛围这个切入点,推进活动品牌建设。一是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重要的育人手段,要以其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引导人、感染人、熏陶人。二是建设实践活动品牌。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着重培育一批丰富的实践活动品牌。三是建设网络活动品牌。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也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平台,建设一批网络活动品牌,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3.抓住典型引领这个切入点,加大人物品牌建设。典型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即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引导人、教育人,弘扬先进正气,使先进文化具体化、生动化。利用先进典型来示范引领,一方面可以弘扬先进,另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要继承和发扬典型育人的方式,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品牌。

(三)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关键点

1.科学规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要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全局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全局,因此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力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全局性。二是要结合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区域发展趋势、学校专业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突出特色。品牌的规划要体现典型性,要在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提炼出独具特色、内涵深刻的品牌,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命力。

2.精心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实现精心培育,就必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使其成长为优质品牌创造条件;对优质品牌进行扶持,使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在人员上给予保证。要建立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管理队伍,使品牌有人负责管理,能够实现长效发展。三是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资金是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大对有潜质的优质品牌的投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3.推广交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品牌代表的是最优秀的成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品牌只有不断推广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搭建品牌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优秀品牌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激励各高校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活动,形成重视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组织各种层次的品牌交流推广会,对优秀品牌进行交流推介;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在校内开展品牌的宣传推广,总结提炼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广泛宣传,使品牌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四)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把握三个支撑点

1.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要建立评估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进行规范,从不同侧面加强对品牌的评估,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品牌的运行情况、学生参与情况以及品牌的效应等。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品牌的监督和管理,按照品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监管。三是要及时进行反馈。对于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2.扎实有效的培育机制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制度。要重视品牌培育的必要性,要强调品牌培育的紧迫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积极进行品牌培育。二是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领导。高校党委要统筹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把品牌建设工作与日常的教学、科研等一同部署和研究,由党委宣传部和学工部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三是要广泛交流。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品牌交流会、评比会、展示会等,促进品牌的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92-01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正在逐步完善和科学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高校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各种思潮涌入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变化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中,有些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各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协调发展,授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要求内容丰富,更要求教育方式上的创新,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要求。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量的比重,实践教学以论文、道德小品、剧本、身边的好人好事、图片、PPT等形式多样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设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一趋势,思想政治课老师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QQ群、飞信、博客、微博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而有些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脱节。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采取切实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各班级有心理委员配合工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是引导大学生充实快乐度过大学时光的导航图。科学的大学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确立在大学时代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以及发展道路,因此,班主任(辅导员)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并帮助、引导、督促、检查大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大学生涯规划内容的完成情况,引导大学生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填充大学生活最绚烂的色彩,打赢大学生活的漂亮仗,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各个年级的大学生活质量。以此为依托,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大学生可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社会需求提交参赛作品,通过比赛得到一个全新的实践机会。

(四)重视就业教育,完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思想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与形势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情,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择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但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从业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仅靠几节课就能够解决的,因此,在学生就业前通过到对口单位实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偏激、浮躁、不切实际的思想问题,不再凭主观想象择业,对自己、工作岗位都不再过分苛求。

根据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我们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吸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勃,吴树雄,王彤.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2007,(12)12:31-34.

[2].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省略/html/zwc/show.asp?id=915&lb=rcbg.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新媒体时代;教育模式

以互联网、3G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也引发了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与研究。网络舆情热点紧扣社会舆情,社会重大事件或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新媒体上这些形形的信息、观点和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大学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的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

1.1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发生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从而缺乏调动以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更崇尚自由化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发散式的教育模式更能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转变教育观念,一方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当转变对现代大学生的传统看法,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起来,正确对待大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要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模式,转变为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

1.2教育内容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了世界大格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也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了信息,使得大学生能够快捷的把握时展脉络。但是大学生在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存在不足,以至于大学生难以形成其强大的合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作为导向。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基石,转变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大W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3沟通平台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发生了转变。网络以及手机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性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新现象与新思维不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很多网络青年组织也纷纷建立。从事实方面来看,网络论坛、校内网以及QQ群等沟通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利用博客与视频,能够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开拓创新,建立网络教育新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进行拓宽。

二、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1多措并举,创新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多措并举,创新方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进行落实。因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将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思想政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有益实践活动的组织,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阅历,同时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媒体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媒体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利用广播站、校园主题以及校园网等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强监控与管理网络信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对 网络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并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从而确保网络秩序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并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四是最工作机制进行建立健全,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制度的制定,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以及连续性。

2.2放眼社会、与时俱进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放眼社会,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恩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带来了工作上的困难,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拓了工作领域。作为高校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想。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不断的学习,把握新特点,采用新方法,应用新理念,积极寻求工作新举措,争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只有正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持续高速发展,不断催生着传播形态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融合化发展,对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价值观及传统教育都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与思考。

一、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服务,发挥传播功能,是传播者与受众(用户)互动的媒介的总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新媒体既是环境又是载体,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不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教育。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因其强大的影响力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最重要的环境与载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既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好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平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来源于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缺乏感召力、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快速传播优秀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迅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助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从平面推向立体,从静态推向动态,极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利用新媒体“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的功能,随时随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丰富、更生动的形式传播给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大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任何他们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速度和效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直观,形式更活泼新颖,范围更广泛,更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3.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生多为已满十八岁的成年人,有独立的意识和判断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受教育者。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重视和建立相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丰富畅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丰富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上的形式和内容,大学生可以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

4.新媒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只有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才能依照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提是要熟悉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台,通过这个交互性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有目的性地研究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极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当前,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因各种不利因素使其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迎接这一挑战。主要表现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体环境愈发复杂

新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交流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一个动态平台,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维度。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信息媒介,大学生通过这种媒介获取大量富有正能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接触到各种腐朽的思想文化、消极观念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反人类思想。大学生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好奇心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极易受到新媒体复杂环境的消极影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几乎跟大学生平等地享有网络平台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向和信息,甚至很多情况下晚于、少于学生,一定程度上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性。此外,由于教育者新媒体教育理念的落后及技术能力的不足,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亟待改进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广不断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的以两课教材为主要教育知识,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育形式,以考试评分为唯一效果反馈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也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何选择效果好、生动具体、针对性强的教育模式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要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

4.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加

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以其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方式吸引着年轻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购物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影响。

然而,过于依赖网络使身体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的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失衡状态,出现网络沉迷现象。长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对现实世界疏离,逐渐形成行为的异化,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良好发展。

四、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现阶段,如何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探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着眼教育对象,着手施教主体,着力教育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1.加快培养具有新媒体素养的高校思政教育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前提是建立一支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高素质工作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要掌握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并熟练进行新媒体操作;既要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新媒体科技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新媒体素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媒体技术素质和学习创新素质等,具有新媒体素质的高校思政队伍必须乐于探索并掌握相应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合理使用新媒体方面需要具备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情趣健康的传媒道德。要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从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从大学生个人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体或手机媒体形式,融入头脑,丰富生活,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正面引导,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趣味,预防传媒道德失范,在不良信息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有害思想的侵蚀。

3.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面对新媒体新挑战,高校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大学生需求的了解,建设集趣味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网站。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信息,实现页面设计人性化,功能设置服务化,网站内容重实效,互动交流常态化。其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易信、“人人网”等虚拟社区平台的便利性和互动性,重视虚拟社区平台的政治宣传和思想塑造功能,加强新媒体干预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思想倾向,使虚拟社区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成果,依托手机媒体开展“微课”,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

适应新媒体环境,巩固高校的主流形态教育阵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高校各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教育的无缝对接。建立快速沟通渠道、对话交流平台和心理疏导机制,及时化解大学生出现的思想包袱,引导大学生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形成有效疏导。以完善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必要的物质投入保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行。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业绩和贡献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克服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信息时代,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被赋予崭新的历史使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以更宽广深邃的眼界观察世界,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视角、范式、内容、方法、体制等全方位创新,才能获得新媒体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根基。只有通过新媒体技术凝聚社会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维杰.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篇7

1.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

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信息传播媒介与网络传播载体方面取得控制权与引领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终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话语主导权方面真正发挥网络的引领作用。

2.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主要目的就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发挥网络的工具媒介作用,特别是要扩大视野,能够更为深刻地掌握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能够从本质上把握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

3.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有机统一

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认识和评价实际上反映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实际生存情况。大学生学习利用网络能够进行资料以及信息查找,人际沟通应用新的网络媒介,业余的时候可以玩网络游戏,在电子网络商务平台上购物,网络的高渗透性已经充分证明了网络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互联网作为一大新兴的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势必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有力的增长点。网络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上网必须加强引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之间的关系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发挥着新兴载体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思想互动与信息交流。网络作为一种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就是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向大学生传播科学的、丰富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信息,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时代需要的适应性,能够更好地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重任,掌握过硬的思想理论,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展现积极的精神状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播方面网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本质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特定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一种活动与现象,教育者将信息知识、价值理念向受教育者传播,在思想理论方面实现共享,通过网络加强交流互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更加强调价值传播,很多时候突出硬性灌输,知识信息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十分僵化呆板,特别单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网络环境下,信息与价值传播就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强的感染力,更加快捷、开放,这样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面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3.网络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的交流平台

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而且这一平台更加开放。网络资讯快捷丰富,这使得大学生在有用的知识信息获取方面更加具有主动性,面对人生的困惑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应对,在精神上努力求索,在交往上能够打开心扉,真正实现心灵层面的交流。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网络应用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方法

我们应当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其本质,深刻把握网络社会文化生活的客观规律与内在本质,树立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将理论和实践调查相结合,依靠这样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行为特征、思想特点与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效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网络之间关联性

篇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辩证关系初探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分析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度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探讨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3]万艳玲.李香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01).

[4]贺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探[J].中州大学学报,2009(06).

篇9

关键词:生态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98-02

一、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与本质

(一)内涵梳理

价值选择,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对客体的属性、功能及其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比较,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的价值的过程[1]。教育价值选择,是指教育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所做出的价值取向,它表明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态度[2]。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生态观,将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网络结构。在这种生态观的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必须以生态价值为取向,全面认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系统与环境,运用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生态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这就是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内涵。

(二)本质透视

理论要想说服人,就必须彻底抓住“人本身”[3],笔者认为要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环境,实现其最大价值应当从“人”这个最本质的个体出发来研究这一过程,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生命和尊严,倡导个体的自由和发展,“以人为本”。生态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强调的是人本价值,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一种解读。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排斥主客体二元化思维,而是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思维,阐述生态的本质意义即对人的主体性的提倡和尊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三个系统、两种关系

俄国早期者普列汉诺夫曾提出社会结构五个层次的思想:即“(1)生产力的状况;(2)被生产力制约的经济关系;(3)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生长的社会政治制度;(4)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人的心理;(5)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4]。复旦大学邱柏生教授以普氏的社会结构五层次理论为基础,在其《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5]、《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6]《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7]等文章中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全部社会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构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链。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图表,并将其总结为“三个系统、两种关系。”

如图表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微观、中观、宏观三方面,并同时存在着纵向、横向两种生态关系。在图表2—图表4中阐述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含的具体内容,由图表1可以看出,我们希望实现的是如横线表示下的系统的良性运作,但如果有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紊乱,系统的“输入”、“输出”无法实现,整个系统也有可能进入恶性循环。而要规避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难点。

三、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

(一)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1.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疏离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共同冲击下校园里的大学生本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90后”陆续进入大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游走于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之间,感知网络社会里世界各地异质的文化与现实社会里利益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心理不断被冲击时。当传统教育所弘扬的主流社会价值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光怪陆离的“实然”社会现象冲击,这种“应然”和“实然”的强烈对比,造成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疏离。

2.大学生个体对思政教育态度的多样性使其效能面临挑战

考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既要考虑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要考虑实现过程中的效率。而要两者兼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有教育主体的态度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与否的多样性选择,可以用图表5来表示:

从此表来分析,很明显第四阶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况。但从当代大学生个体情况来分析,社会转型期下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人生发展定位、对政治学习的需要性和接受度都存在着很多不同,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影响下,大学生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总体来看,目前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存在但数量还不多,大部分学生属于第二、第三阶段,这类学生的数量和比重都较高。要将处于第二、第三阶段的学生引入第四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正面临着挑战。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世俗取向的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倡导正面教育。在本文研究中,从宏观角度来说,社会意识生态环境受到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心理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社会个体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反应。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但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任何子系统都不可能不受外界干扰。各种社会现象通过媒体、网络在大学生中相传,甚至也复制到了大学校园,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理性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体心理,而由此形成的社会心理生态环境也与理论意义上的社会意识生态环境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与社会世俗取向的冲突已经成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可知,贯穿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8]。要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就一定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将“生命的、有机的、内在联系的生态观点”[9]引入其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需要,更要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思想、精神要求,它是在继承社会优良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同时指向未来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这正是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系统和谐和动态平衡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唯一路径。

(三)尊重个体,以人为本

“大学生的一切问题,其根源在于社会,而不能在学生身上去寻找问题的终极原因”[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和解决的核心都是个体的人,因此尊重个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价值态度。

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能与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相对接。而生态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以人为本”的价值态度下,朝着真正人性方向塑造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进而达到改造社会,实现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价值选择,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尊重个体,以人为本正是生态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价值过程中应有的价值态度与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袁祖社.论主体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必然性[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2).

[2]扈中平.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研究,1995,(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

[5]邱柏生.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

[6]邱柏生.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

[7]邱柏生.全面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J].上海教育,2008,(2).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却也带来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在高校中,网络已经逐渐展示出了其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一、 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而且与国际网络相接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发展机遇。

(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相对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用的形式,网络具有更多的优势,它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网络的普及,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际沟通,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更新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网络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观念,活泼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以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与老师、学生建立起互动的学习方式。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开始抛弃落后的思想观念,转而接受创新观念,这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备了报刊、电视等多种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全面化,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浏览所需要的资料,大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不仅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工具,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是当代社会的新生事物,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致使各种各样文化思潮、价值理念、生活观念等通过新媒体广泛传入,使得人们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这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挑战。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大学生的“三观”难免会抵制不住诱惑做出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悖的行为。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严重的腐蚀性,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价值观形成,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由老师选择教科书目、讲课内容。而网络的发展则打破了这种教育模式,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关注的知识,这导致了教师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从而使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学生忽略的地位。

(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受到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采取正面灌输的教育方法,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还要批判社会丑陋的一面,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中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现代化,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的灌输方式为双向的交互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手段向复合手段转变。

三、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随着网络给大学生“三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冲击,我们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

(一)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舆论阵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在校园网络系统中,要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作出自主判断。同时,我们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教材、课堂,让她在网络中同大学生见面。这不仅有助于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运行,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与发展。

(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精通网络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精深的理论功底,更要跟上时代步伐,拥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当代高校教师一般都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网络运用技术还比较生疏,因此,要对高校教师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和精通网络技术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三)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严肃的态度来呈现,但我们可以以一种“头脑风暴”教课方式来增强课堂生动性,这样更有吸引力,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使其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根据时展,结合大学生思维成长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以一种轻松的氛围、生动的教育形式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但我们如果能够充分运用网络,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就一定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2] 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