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技能实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技能实习报告

篇1

在实际的实践教育中,时间比较短,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的实践内容是非常空难的,比如电工实习,实习的时间是三周,在两周没能够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此一定要完善实践的教育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实践内容,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比如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并且普遍应用的基础知识作为实践内容。电工实习一般范围三个阶段,分别是照明、电气控制和电动机的拆装。

以照明和电气控制的时间内容为例,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安装基本的低压电器线路了解低压用电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低压电器安装的操作技能。实习方案选用从易到难,顺序是依次是导线的剥削连接、简单的照明电路、单项电度表配合电路、三相电动机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三相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三相电动机反接制动灯7个基本安装项目,知识内容包含由家庭用电到工厂用电,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普遍性以及真实性。完成任务之后,由老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建议,再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些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意义的做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设计统一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公正合理的考核方式的正确应用保证实验教学改革顺利的关键。以电工实习为例,在电工技能的实习中,线路板的安装元器件比较多,工艺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此要设立评分标准,要根据操作技能的达标与规范化来评分,根据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独立操作来评分,根据学生严谨求学的认真态度来评分等。比如我校成绩的评定方法,以实习过程的完成度以及掌握程度考核为主,占70分、实习报告20分、考勤纪律10分,总体成绩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3、总结语

篇2

在假期中实习当然很好,假期不主要是用来休息玩的,假期中还可以参加社会实习,增加自己的能力,不过我选择在学期中实习,尽力抽出时间,在平时和周末去参加实习。

上周做了一周的电工技术实习,虽然刚开始有些盲目,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也收获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感觉时间有些短暂,要是学校能多安排一些这样的课程,而不是一味的光讲理论,我觉得我会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际连接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实习内容:

1.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扫卫生。

2.观看关于实习的录像,从总体把握实习,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讲解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3.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试车、答辩及评分。

4.讲解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

5.分发与清点工具;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讲解线路连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6.书写实习报告。

三、具体如下:

1.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2.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3.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4.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5.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6.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1、对连接自动控制电路实习的感受。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连接电路。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门新的学问,既是一种挑战,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这个实习是我最感兴趣的实习,因为从小我就喜欢组装和拆卸。总结这个实习,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十分的粗心。刚开始检测电器元件的时候,由于粗心,竟然将已损坏的元件误检测成为正常元件,结果导致我又重新连接线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连接元件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计划好元件之间的连接,导致接线在电路板上长距离绕行,既浪费了材料,又使电路板面显得凌乱。但值得欣慰的是,我连接的线路的接线头达到了老师讲解时提出的似露非露的标准。在这个实习环节中,我明白了细心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在这种情形下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与信心。

2、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具有两对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它的动作动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3、对中间继电器的认识。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器(即开关)。它上面是常闭触点,下面是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后,利用电磁力使上面常闭触点分开,下面常开触点闭合。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

五、实践总结

1、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控制电路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元件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把连接好的接线又弄断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最后,特别感谢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2、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连接和组装,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的电工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

3、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4、对电工技术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的了解。我了解到了控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连接电器元件的技巧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工技术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六、实践建议:

1.本次实习中,一些工具数量太少(比如万用表),经常出现几个小组共用一件工具的情况,建议以后能增加工具的数量;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79-02

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实训。根据教学目标,工科类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中职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训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笔者在长期的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示范演练教学

教师对所教的主要课题应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为学生演示应规范、标准,如果教师做得不规范,则很难要求学生做出高质量的实习作业,但示范演示并不一定要教师将一个实习作业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遍,因为这样一是没必要,二是时间不允许,三是容易使学生厌烦。

示范演示应着重向学生演示各个关键部分如何实现,讲解在实际安装中怎样才是合理,示范应有选择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其控制电路有许多种,教师应只以最基本的接触器连锁控制电路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路怎样布置才合理,掌握“自锁”、“连锁”的实现方式,在学生掌握这一电路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分析该电路及其它电路的优缺点,有时可对某一电路提出一些“额外”的功能要求。

二 表情动作教学

电工实训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实训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训放在第一位,笔者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训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教师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教师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训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和“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三 多媒体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其原理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讲给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相当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类比式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式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式教学。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式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五 分阶段教学法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我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

最后是实习报告制度,一周一张实习报告,温故而知新,是对每一周的实习内容的总结、概括。实习报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验证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对本次实习的意见反馈。

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回过来反思: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元器件识读、器材性能的检测有没有过关?装接工艺有没有问题?短路问题如何避免?开路问题如何检测?一些基本电参量是否会测?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具体的实训对象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能否将此实训对象整体或部分转接到其他的应用电路中?每完成一个电路都让学生作些思考,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我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许多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教师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时,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1.1陈旧的课程内容

从调查中了解到电工实习课程的学习内容陈旧,很多教材是很多年前的版本,教材内容一直都没有得到更新。在这些教材内容中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线路连接、调试知识,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按照图纸要求能够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但现代社会各种电力技术水平在不断更新之中,如果仅学习一些陈旧的知识,对现代电器元件知识、一些新技术缺乏认识和掌握,就难于进行实际的操作,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不断地更新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

1.2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电工实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往往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单纯地通过口头传达、简单动手操作的方式把教材内容一一地表述出来,学生的工作也仅仅是对知识的复制。这是一种传统的被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这样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合作下才能产生的,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难于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难于呈现,造成电工实习课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3不合理的考核制度

目前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仅仅根据学生的实习结果来评定,而忽视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查找资料,运用资料、信息去解决问题,在实习过程的整体表现、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我们应当真正去考核的问题,但我们发现很多考核制度看重的仅仅是实习的一个结果。例如,由于考核方式死板,对实习过程不够重视而只关注实习结果,容易导致学生在连接电路等操作时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一旦遇到困难,不知道根据图纸要求查找原因并解决,不能真正体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考核学生真实能力的目的。

2电工实习课程改革措施

2.1提高对电工实习课程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具备社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作为学生应当从思想上加强对电工实习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成为适应职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相应的电工职位非常重视动手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特征,只有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展现自己的优势,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提高对电工实习课程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视电工实习课程教学工作。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实习课程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电工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对电气线路、元件原理、按照程序等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实践,增加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对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内容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记忆、掌握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利用知识,逐渐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3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对电工课程的更新和完善要在原有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电力技术的要求来进行。使学生从对电器设备的简单使用逐步过渡到复杂程序的操作上,不断地增添新知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地更新。对于不同电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知识的教学,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控制系统,自动往返电路程序等,发挥学生的能力不断去利用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另外,还要注意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别教学,有的学生专业知识较好、能力较强,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应从较简单的操作入手,循序渐进。

2.4组织多样化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接口头讲解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一些电路图的演示体现动画效果,对于一些电力生产、传输、分配过程进行更加直接的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增添一些现场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分析和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根源,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2.5变革考核制度

学生的实习考核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的实习过程,建立不同阶段的学生实习的考核制度,不同的实习项目建立不同的实习考核标准,应总体呈现学生实习表现、学习能力。例如在实习项目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评价。因为实习考核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一种教学效果的检验,所以应变革单一的考核制度,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3结语

篇5

Abstract: The thermodynamics major in our college has experienced a burgeoning development, while comprehensive researches and summaries for Workplacement have not been accomplished yet. Now we try to summarize all the work and performance of Workplacem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rmodynamics major in our college, which is now a demonstrative college, and probe into existing problems and work out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

关键词: 高职;热动;顶岗实习

Key words: college;thermodynamics;workplac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50-04

————————————

作者简介:牛刚(1986-),男,陕西宝鸡人,热动专业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动专业教学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一所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42所高校成员单位之一;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全国90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了面向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技术、化工设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科类专业群;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只有两所学院设置了热动专业,我院即为其中一所。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之后经过3年的示范建设,于2010年8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建成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现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中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中央财政投入的50%的资金应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仅设备方面计划投入资金总计6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00万),所以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是我院示范建设的重点项目,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和热动专业建设,我们不仅在以上教学硬件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制定与有效实施。

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自2004年招生以来已有8届学生,目前毕业和顶岗实习学生80%以上在电力企业(包括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但是应该看到,电厂的建设是有周期性的,如何让学生的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首先聘请了各种类别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进行研讨,共同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然后是走出去,到各类热动企业去,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现场分析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分布,核心工作任务内容,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依此为依据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通过到各种不同类别的热能动力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企业如华电宁夏灵武发电厂、马莲台发电厂、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自备电厂、银川热电厂、宁夏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宁夏核工业217锅炉制造厂、宁夏电力建设公司、宁夏电力科技工程院、宁夏林盛供热公司、神华宁煤烯烃公司、宁夏多维药业自备电厂、宁夏紫荆花造纸厂自备电厂等进行调研。

后来我们专业教师又坐到一起,将日常的教学实际结合调研中所得的反馈,对本专业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其他专业详加对比,之后我们发现本专业所涉及的锅炉容器等热力设备属于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操作此类设备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安全操作上岗证才能上岗操作。本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后还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岗位证书(上岗证)才能上岗操作。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职业资格证和上岗证的有关考核要求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3证融合”。

最终依据热动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和专业能力递进特点,以及热动设备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依托校内热动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既有较广的专业涵盖范围又基于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阶递进,3证融合”。(如图1所示)

而我们最初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这样的:在建成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北方季节性供热的特点,采取实训教学与供热周期结合,采用分期的模块教学方式,将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分成3个模块(基础学习领域/基本技能、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技能、拓展学习领域/综合技能)进行教学,最后1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在校期间,每个模块中的技能训练安排在对应的三个冬季采暖期主要在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进行。(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这一模式雷同于大多数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明显特色。在这里列出,仅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下面对我们的热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5阶递进”进行一个说明:

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在“2+1”的总模式下按照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五个阶段来进行组织和实施,分别是: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实境实训、集控仿真实训、顶岗实习。

(1)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认知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参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设备真实环境,重点参观热能动力设备模型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热能动力设备这种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的整体结构、型式及其工作特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实训:第二至第四学期,学生分别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钳工、电工、车工、机械测绘、焊工和水处理实训,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有综合的了解,并通过各种的实验实训与实际相结合,将各种类别的基础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掌握本专业未来就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实境实训:第三至第四学期,在校内锅炉实训室和校外相关设备企业交叉进行。通过校内锅炉实训室一台实体4吨蒸汽锅炉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运行锅炉的实境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3个核心岗位操作、检修、安装有清晰的认知,熟悉热能动力的主体设备——锅炉的安装、操作、检修工艺流程。

(4)集控(运行)仿真实训:根据宁夏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企业集中的特点,在第四学期通过校内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室进行实训,同时配置了锅炉模拟仿真运行软件和200WM、300MW、600MW等三台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软件,利用虚拟的仿真技术实现事故和故障的演示、防止和应急处理,使学生对火电厂的集控运行有全面的认识,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

(5)顶岗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是本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熟悉热能动力设备的生产工作过程,基本掌握热能动力设备制造(销售)、安装调试、安全管理、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等相关基本技能,真实体验实际工作现场环境,了解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情况,为毕业后顺利上岗就业打好基础。

可以看出,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认定的重要依据。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人才的必要步骤之一。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社会经验,增加工作经验,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便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对接。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实施的基本保障。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热动专业在顶岗实习中,所需要操作的设备是锅炉等压力容器,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上岗操作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上岗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实习,并且通过自我学习、师傅帮带的渐进过程,直到能做到在监控下的亲自动手操作,这也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关注的内容。

另外,如今的顶岗实习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被企业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顶岗实习脱离这种困境,淡化顶岗,突出实习,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让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得到新的体验,总结自己的理论,在如此的反复中,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要廉价劳动力,而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学生要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虽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但是太少,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准社会化的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所得报酬相对在同岗位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过低的话,也会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为了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学校可在签订合同之初,就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的生产实际,根据企业的初建情况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在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的时候就先要挑选有责任心的企业,并且必须加入有关顶岗实习的可操作性条款。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已有条款规定,检查学生,更重要的是检查企业的执行情况。

如何保障条款对企业的约束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得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抢手货;其次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权益;再次利用市场机制,让学生走进人才市场;第四、在现有的体制和大环境下,利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发现高职教育,重视对技能的掌握;第五、让校内教师参加企业课题中去,帮企业做技改,让企业有得可图。

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顶岗实习的关键。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顶岗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写好顶岗实习鉴定表的自我评价,交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签署鉴定意见,顺利完成学业;并考虑如何在顶岗实习中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经济效益),让企业欢迎自己,乐意接收自己。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有意向录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进行,每10-20名学生聘请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学时为34周,学分为34分。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出具顶岗实习鉴定报告,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书。

具体组织与管理如下:

①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教务处总负责,由系部设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组织、由专业教研室与系部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②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

③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是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组织者。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处、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组成。

④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

⑤安排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一般每名教师负责管理的学生不多于20名。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进行,它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所以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以下两个内容组成:实习报告和企业鉴定报告。实习报告是全面反映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实习报告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实习企业鉴定报告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德、技、勤、能的全面考核,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

学生要完成以上两项报告的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完成顶岗实习。

学生要通过顶岗实习明白,获得学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要能在顶岗实习中体会到工人的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巨大转变,从身份到心理上接受这一变化。

企业为顶岗实习场所,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实践知识的教学。

我们对合作企业适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为学生提供代表区域行业先进技术的工作岗位,配备具有一定职业教育能力的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具有较好的后勤保障,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紧随现代热能动力一线生产技术发展要求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最终完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致力于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拓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渠道,增加学生的行业环境认识,提供锅炉及其辅机的生产、安装、运行、检修及水处理等岗位实习机会,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提供基本保障,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合作企业要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机组运行、安装与调试、检修等生产实训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还有提供有经验、技术好,品德高、善沟通的企业师傅。平时也可以支持企业内部的优秀技术专家参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并接收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企业要有充分的宽容心。企业常常为了利益最大化,就想使得岗位上的顶岗实习生对企业效益产生积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忽略了基础素质的教育,只说有专业方面的培训就行了。基础课程是很重要,不可以一边用学生,一边说学生没用;企业还要有责任心,要让学生在有限的顶岗实习期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不要说为何学校三年都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功,而企业只用几天的入职培训,就能让学生“融入”的企业,还要能为学生就业后在企业内部提供有效的升迁路线;企业更要有事业心,要明白学生不能光为了一间工厂而培养,企业正在做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培养技术人才。

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这是一个无止尽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经济环境在变,如何跟随变化,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形成的 “5阶递进,3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学生在第三年100%顶岗实习——准就业;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未来,我们想要通过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把本专业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并通过师资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途径,带动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共同发展。

结语:顶岗实习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这就需要沟通。学校对学生下达一个“指令”,就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一个有效“反馈”,然后再在“处理器”内对“反馈”进行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解放思想。目的只有一个: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共赢。

理想的顶岗实习模式应该是一个变化的模式,一个不断自我改进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要能提供一个建立在一定制度在的宽松的空间(环境)。在这个体系内每一个个体都有充分的自由度来发挥他的自由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0)[S].宁夏银川,2010.

篇6

专业:班级:学号:成绩:

这次参观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我们可以接触的东西也是有限的,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实验室的整齐规划将我们吸引;老师的工作精神让我们惊讶;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严格有序让我们叹服,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近距离的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受益匪浅.带队老师的耐心细致,让我们在一种无比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着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奇和浓浓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同学们都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提出了一个个好奇的问题.总之,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努力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投身实践,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第一天

时间:7月16日

地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本部

我们觉得学校真是为了培养我们下了大功夫啊,实验室各个都是特别优秀的,而且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们对电气专业有了感性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天的实习真可以说是让我开了眼,用大饱眼福形容都不为过啊。

下午我在回来的路上想,我正在学习的巅峰时期,我应该好好利用学校给我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好好上课,好好做试验,为自己的将来作好准备。在工作岗位中不给建工丢脸,作合格的建工学子!

第二天

时间:7月17日

地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本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在长达七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为北京城乡建设培养了四万余名不同类型的高级人才。我院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学校。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学者们的毕业学姐的言传身教,使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终身行为.面对现行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诸多的限制因素,想要有所作为的我们要认识到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客观规律,自觉培养崇高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大学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四点:一是要有很强的专业意识,二是要有专业所需要的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要掌握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方法,四是要具有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给我最深感受的是,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本专业(电气工程)有了深入的认识。使我知道了本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还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综合起来想想,我们真是明天的栋梁,要使我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下午,掌管奥运工程的老专家为我们作了精彩的报告,我知道今天还是能体会到那位老专家的学术魅力,由衷的佩服他,要是我将来也能参与国家的奥运工程那该多好啊,既锻炼了自己,又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此次实习教育了我,立志扎根电气行业!

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经过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把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拓展开来,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涵盖原有“绝缘技术”、“电气绝缘与电缆”、“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和“光源与照明”等几个专业方向。我认为,并以工业产品设计为基础,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的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急需的,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产品造型、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面智能化。囊括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课程。想想老专家给我们的忠告:“你们要在大学里多做点实验,否则将来就业就不容易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这样啊!

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情况,老师也做了具体的说明。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如果我们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觉得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要多多学习西方国家的科研成果是十分必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本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到时候我们正好毕业,我们可要大展身手啊。

第三天

时间:7月18日

地点:大兴校区

篇7

0绪论

高等工程院校培养的面向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知识、创新精神和大工程意识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工程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设备先进、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且能基本涵盖现代工业体系内容、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办学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1发展现状

近年来,实践教学的发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我国许多高等工科院校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目标,极为重视工程实践教学,相继成立了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从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国内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均是在原有金工教研室、金工实验室、校机械工厂和电子厂或电工、电子工艺实习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教学手段和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后整合组建而成。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于2007年元月将原机电总厂下属的教学培训中心与挂靠教务处的电子实习培训中心合并组建而成,目前是我校大学生开展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及创新设计竞赛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大楼的建筑面积达到2.1万余平方米,按教学内容划分为先进制造技术、切削加工技术、热成型技术、电子技术实践、大学生竞赛专题、大学生团队项目、工业工程实践、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研究及运行管理等九大功能区域。“中心”拥有各类教学设备和仪器1074台套,固定资产6476万元,主要承担全校57个本科专业以及一定数量的外校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以及高层次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的实践指导和制作任务。“中心”年接待各类训练学生6500名,年完成训练任务55万人时数。

2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目标

工程训练中心应建成达标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具有优异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质量工程和进行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贯彻工程实践教学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近期建设目标为:

(1)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综合工程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2)承担部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3)服务于学科建设,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硬件支持。

(4)训练中心要全方位开放,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工程背景,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使训练中心建设成为本地区的实践教学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

3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

工程训练中心倡导“体验教学”的理念,遵循“过程”就是“结果”的评价原则,教学建设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中心的各层次项目训练,使学生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的基本认识,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技能和实践知识,初步建立起“大工程”意识,同时要求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使工程训练中心处在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内涵建设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文化建设战略,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科学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以能力为本的体验教学建设,基于未来工程师能力的需求来打造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平台,开展大学生团队项目训练,组织专题设计竞赛,支持未来工程师协会,加强技能培训服务,开发实习、实训课程以及产学研合作教学项目等,不断丰富体验教学形式,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4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

以工程训练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工程实践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工程训练教学的新模式。

(1)建立一整套先进、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系列化、模块化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及大工程实践环境。

(2)制订教学大纲、教案、实习指导书、实习报告册、实习图纸、工艺卡及考核规范等教学文件。

(3)自编并出版发行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机床数控技术及编程》等。

(4)制订并完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岗位职责文件及各项管理制度。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建成一支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5)对理论教学、实习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增加理论教学学时,使其能满足我校办学目标及专业特色。

(6)合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配置齐全的挂图、模型、教具、陈列品、投影仪、录像机等,要有一定数量适用的CAI多媒体课件及电教设备。

(7)精选、完善传统制造技术,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加对制造工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注塑成型、线切割、冲压、陶艺、钳工装配等训练项目。

(8)增加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内容及时间:非机类专业在工程训练课程中达到10%以上,机类、近机类专业达到20-35%,为本校及社会学生职业技能数控培训百余人次。

(9)改革优化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

(10)作为大学生创新设计制作比赛基地,机械系同学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设计制作的产品参加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制作大赛,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

(11)正在开发机械制造训练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利用此系统自主研发开设的“金工实习”课程荣获“江苏省优秀精品课程”称号,目前正准备积极申报国家级示范精品课程。

5今后工作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工程训练中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2)开发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办成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3)不断增加现代技术实践训练项目,如激光加工、快速成形等,增加数控机床,使传统技术实践项目与现代技术实践项目的时间比达到1:1。

(4)精心设计综合训练、创新训练项目及研究性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数控教学 教学模式 高端数控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两轴、三轴数控联动加工已经广泛普及,大量的四轴、五轴甚至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投入制造企业进行高速、高精度加工。复杂曲面的加工,高速刀具的应用,以及CAD/CAM/CAPP软件的功能不断丰富,对数控人才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型转变为企业培训型,职校对数控人才的培养取得的一定的效果,学生能较快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再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引进一台先进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高薪雇佣国外工人,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就需要停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等国外维修人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支出,更限制了我国数控人才的发展。

这不得不引起职校教师的重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高专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这种定位下,对学生培养由重理论转向了重实践。但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学好一个技术,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能管一辈子。传统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换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的。

一、数控教学的特点分析

1. 理论教学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现代测量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职校学生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有限。这也是前期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实践教学

数控技术需要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但一教就会,而且能举一反三。部分学生却要反复训练才能理解。另一方面数控设备成本过高,学校只能是多人在一台设备上教学,学生动手的机会少。没有反复的练习,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为解决这个难题,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企业中教学,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企业教学弊端凸显,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反映企业培训重点一是安全性,二是生产效率,三是合格率。这三点不论是对学生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企业实训中学生最大的收获。但很少有学生反映师傅会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教学模式的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涉及知识面较广,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特别是《数控机床原理》、《机械制图》、《数控编程基础》等基础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依葫芦画瓢都存在很大困难。数控教学起步阶段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中一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些却动手能力差。另一部分学生越学越不懂,甚至放弃理论学习,只求考试及格。但在传统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到企业中需要再培训,与企业衔接存在缺口。

2.近年来的教学模式

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迎合企业的需要。很多职校引进了国外一些以实践为主的企业化教学模式。典型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育工厂”等。这些模式为校企联合,以企业的培养为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生产紧密结合,为我国数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再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引进一台先进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高薪雇佣国外工人,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就需要停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等国外维修人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支出,更限制了我国数控人才的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现阶段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员工。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对国家发展有利的人才,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对个人终身受用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理论知识 相对薄弱,再学习能力差,而数控行业发展快,学生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反思

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在两种教学模式下都是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又有一部分学生在技术的发展中被新的人才取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为国家尽己所能作出贡献,同时也让学生自身能够很好的发展。纵观现有的众多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教学本身出发,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国外其实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模式值得借鉴,比较典型的两个极端模式有,产生于二战时美国的“CBE”模式(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现在在许多欧洲国家仍被广泛应用,即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发展。还有日本的“单元式”职业培训模式,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打包为一个单元,只要精通这一单元,就能很好的适应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国家的工人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日本工人表现出很强的执行力和细节的把控能力。

在数控教学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在某一方面的精英。其实,这两种人才我们都需要。教师都想“因才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但师资力量有限,数控教学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执行下去。

四、“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数控技术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实验指导;第二阶段是技能实训。在上述教学模式之下,一个班大部分学生在理论+实验指导阶段都没有具体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于是技能实训阶段基本就在弥补实验阶段落下的实操进度,而没能真正结合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工艺的知识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也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毕业后的数控加工工作的要领。

在课程安排下,理论教学不敢讲多讲深,既怕学生接收不了,又怕占用实践机会,实践课程效率低下,学生差异明显,难以有好的教学效果。

“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是基于改善传统教学效果的目的而发展的,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辅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按学生个体的情况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参照“CBE”模式的培养方式,使其全面发展,另一部分学生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精英。

“骨干引导型”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四个方向同时进行。教师讲授,搭建基础;分组自学,深度发展;骨干引导,全面发展;协助学习,团队发展。

1.教师讲授,搭建基础

理论基础是数控技术的根本。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操作,调试,维修中不至于鹦鹉学舌,换台设备,出点小故障或调整一下参数就傻了眼。对基础理论熟悉,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中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而这种再学习的能力也是学生必要的技能。

在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中,基础理论课时相对较少,而且是在学生还没见过数控设备的时候就开课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是懂非懂。到实习课程中又将注意力放到数控编程、对刀等操作细节上去了。

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横纵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纯理论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再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到拆解维修的全过程中,插入理论知识的深度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2. 分组自学,深度发展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为让学生的理解不至于浮于表面,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扩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根据企业的需求,其实在数控编程,机床维修,加工工艺,机床操作,软件应用上的人才需求都很大,而学校一般注重的是机床操作人才的培养。所以主要引导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相应的方向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扩展学习,教师为其把握方向,提供支持。

3. 骨干引导,全面发展

在理论教学阶段就选班上优秀的学员组成一支骨干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实操教学,这样由于人数较少,教师的教学效果会非常不错,另外设备也充足,骨干学生可以高效率的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训练,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数控实际操作练熟练精。

当教学安排的实验课进行的时候,就将班级学员分组,由各骨干作为组长,教授每组学员进行机床实操。由于每台机床都有能够独立操作的组长或组员,一个小组的成员很快就能掌握要领,有问题也能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骨干在动手能力上甚至超过了老师。由于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了分组自学的扩展,在实际中以往遇到的许多难点,都有精通于某一方面的学生能站出来轻松解决。这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更让许多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4.协助学习,团队发展

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学生已经在理论与实操上都有了一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必须安排学生要到企业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个体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某项实际生产任务,这样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实际生产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提高操作的熟练度,有一定的提高效果,但由于对实习员工,企业只能安排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所以这样的培训只能算是岗前培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教学。很多学校更将学生分到不同公司,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协助学习就是将学生按照一个团队分配到一个企业实训,与企业沟通,让有经验的师傅带领这个团队,按照企业完整流程,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这样的模式,企业对于人员的投入较小,师傅的精力也集中,团队中的骨干也能协助师傅安排与控制任务。团队的模式下,每个成员既能独立完成一个分支任务,又能一起学习,一起提高,遇到问题或错误,团队成员也能相互分析,共同进步。

经过一个实际项目的锻炼,学生对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了较复杂的实际项目训练,学生的收获比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大幅提高。

在项目完成后,对教学效果的总结与评价也是企业培训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个部分对学生及团队做出综合评价。一方面,教师根据评价情况对学生的实习做出评分,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横向比较,让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为其职业发展把握好方向。

五、结束语

在“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于以前都有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能力强;2.与企业的衔接较以前更顺畅,能很快独立完成任务;3.部分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经企业培养,能很快成为专业能力强的管理者;4.部分技术拔尖的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发展成设计人员,并且懂工艺,更具备竞争力。

如今,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随着我国数控行业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学校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向怀坤.高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 S1.

[2]唐书林.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10:90-91.

[3]周方.数控教学之我见[J].职业,2012,3.

[4]高建军,冷岩.高职数控教学探讨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 9:74-76.

[5]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

[6]赵龙.浅谈《数控编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