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高校保卫;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4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腾飞,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为此,高校的招生办学规模逐年加大,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人数的增加给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来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有实践价值的教育舞台,因此,作为高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保卫工作,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的又一个落脚点;因此,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校园保卫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加强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以往大学生对校园保卫工作不适当的理解和认知,是当下高校保卫工作上的一个挑战点,也是改进校园保卫工作的重大机遇期。

一、加强校园保卫工作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完全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有的学校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可见,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在高校的教育管理环节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虽然我们给予了重视,但仍然存在这样那样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结合实践,当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在教育实践的细节上开展深入的工作,为此高等学校的保卫工作应当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多层次开展的需要,积极配合,加大关注度和加强具体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保卫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前提,以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稳定为出发点,以完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局目标。在校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其价值观、人生观在这一时期得到彻底塑造;培养一个具有崇高价值观和高尚人生观的新时期优秀大学生,应当成为高校保卫工作开展的核心价值目标。为此,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到高校保卫工作当中去,把塑造人的优秀品质作为高校保卫工作的追求目标,这也应当是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的内在本质。

相对比来看,从前,我们的高校保卫工作,对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学校里有违法违纪的行为,大部分都是简单地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比如说对于学生有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的,简单地将其交由所辖地公安部门处理,而忽略了从思想根源上对肇事大学生进行教育,其实效是治标不治本,严格意义上讲,这样开展工作本身就是失职,具有不客观性,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同时,简单地处理此类问题,不但没有起到教育和塑造的作用,反而间接激化了学生的对立情绪,造成肇事大学生的进一步迷失;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高校保卫工作的实践中去,是当前高校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校园保卫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的最直观方式,也是当前校园保卫工作开展的正确途径,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从细节上来看,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迫切需要加强高校保卫部门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各类不良的社会负面影响因子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和侵染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客观事实;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横流自是必然;加之信息化社会里,网络媒介高度繁荣,为黄赌毒的传播提供了天然便捷的载体,加之大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相对较少的来自家长和老师的约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的现象比比皆是;种种社会毒瘤严重侵染着当代在校大学生,削弱了他们的意志;我们知道,大学生处在价值观、世界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往往自我控制和自我辨别、鉴别意识较弱,十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如果让已经受社会不良习性影响的学生影响到周边成群的同学,其带来的校园恶劣影响将不言而喻。

2.处于人生关键成长期的大学生,在心理承受力方面所面临的各类挑战所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高校是一个封闭的小型社会生态体,学生的组成各种各样,从具体分类来看,有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也有连基本生活费都要靠做兼职自己争取的;有出生在大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有来自西北等生活习性很鲜明地区的,也有自小生活在中原文化核心区域省份的;在校大学生本身呈现出来的种种不同,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挫折,有挫折就会带来校园安全隐患;从近年来全国高校爆发的安全事故案例来看,都是因为学生在面临各种压力后无法得到排解和疏导所致,这些现象的本质要求高校的校园保卫工作必须得到加强和重视。

3.高校保卫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成功的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来讲,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成功与到位,以树立起学生爱国,爱党,爱民族等优良的思想素质为目标;而高校的保卫部门就承担着高校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严格责任,既是一种教育的义务也是国家赋予的教育权利,是权利和义务并存的整体,是国家教育体制里,为国家对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把关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在校学生走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在政治素质教育方面把关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高校保卫部门所开展的工作意义非凡而且影响力深远。

二、高校保卫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保卫工作具有事前预防,事后监控及处置的特性;其属于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高校保卫工作所面对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高校保卫工作的特质及涵盖内容的广泛性,使得高校保卫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难度;为此,如何抓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迎难而上,是有效开展此项工作的前置问题。有良好的心态,再通过找突破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是首当其冲的步骤。通过实践,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为蓝本,在高校保卫工作中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是搞好高校保卫工作的一条捷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校园保卫工作的重点在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的开展是杜绝事故发生的前提,其实效性也显而易见;因此,做好预防也就从根本上治理了校园保卫事故的发生。从预防的角度去看校园保卫工作,是抓问题的主要矛盾的方法(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践行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可行手段),解决了根本矛盾,就可以从问题的源头上解决校园保卫中的安宁、稳定的问题。综上,高校校园保卫工作的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和开展,要从思想意识的高度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应用在高校保卫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在高校保卫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高校校园保卫工作的具体分工来看,高校校园保卫工作分为学生户籍管理、校园安全维护和防范、校园安全秩序的维护和管理、校园消防的安全维护和管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先期处置等。可见,校园保卫工作的每一项都关乎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保卫工作既应注重学生的利益需求,又要深入从思想意识深度、行为举止的严格规范要求两个方面切入;由于在校大学生身份和心理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和典型性,要求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应采取以德化人、以理服人、理德并举的方法;注重干实事,办实事,形成一个千方百计完成保卫工作的局面;实事求是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寓管理于服务,寓教育于帮助之中。

长时间以来,高校保卫工作处在一种低阶段的发展怪圈。无法与时俱进,无法针对大学生的特殊心理进行适时调整管理,停留在处理问题的方法生硬而又高压迫,究其原因,是没有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去开展具体工作;具体来讲,面对犯错误的在校生,采取简单的拉架势,摆冷面孔的方式,造成了犯错误的学生在心理层上的接受困难,在思想根源上的认识困难,在保卫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上的失态。通过近期的归纳探索,高校保卫工作应当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去具体开展和落实,所取得的实效明显,这其中又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辅助以灵活的手段方法效果最佳。

为此,高校保卫工作的良好开展,应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手段为台阶,以良好的心态为保障,三个原则相辅相成,不可缺一。其中科学的手段应当是循循善诱,沟通和教育相并举的手段;良好的心态应当是管理人员对学生应当具有的耐心、善心、感化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友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校保卫工作的实践反复证明,大学生犯错若无有效得关注、纠正,预后,会造成其学业上,价值观念上,人生道路选择上几个层面上的严重受挫,以致助长其最后走向犯罪;反之,如在其犯错初期,通过思想教育的方法,加之及时的沟通、匡正,其预后会好得多。在高校保卫工作的当下,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及时、全方位沟通,了解,并深入探究其在校期间的所思所想,了解其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有时效性地开展教育、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务之急。对受社会阴暗面影响较深的学生,用情感干预,以讲道理、博感情的方式教育之;核心点还在于沟通二字,沟通是基础,是灵魂,是工作产生实效的法宝,以此到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在的效果。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德育和思想政治觉悟的培养两个方面,这也是其称其为人才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高校保卫部门在塑造具有德育和觉悟两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上具有重要作用,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塑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2000.

篇2

网络环境是融于社会背景之中的一个时代特征。网络环境出现的各种特点,远远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的优势,赋予了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这一特定的新环境下,企业内部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交互性及多样性,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网络知识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内部职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许多学者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做出了初步界定。祖嘉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里指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主要是指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与网络环境新要求相适合的新做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指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任务、内容及对象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新渠道和新载体。”

网络环境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深化所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适应性,及时改进原有教育方法或创造新的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的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强调网络突出地位的情况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有序运转,特别是企业内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与网络相契合、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这对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高素质人才,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网络环境的深化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滞后性。

网络信息化使得大家与社会、与世界联系更加广泛,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教育者,他们是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灌输。在企业,职工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和太多的选择性,缺乏双向讨论。而网络“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以及通讯技术,用户可通过各种输入设备和多媒体系统进行灵活方便的信息交流,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多种交互方式主动选择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大家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接触大众媒介信息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就给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对象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导企业无法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规律,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2、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网络的流行造就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只要有时间就围着计算机、手机转,人际关系冷漠,行为主体趋向于孤立、自私与非社会化,于是会更加消极地对待周围的现实世界,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处于麻木疏懒、空虚贫乏的状态,弱化了他们的企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网络的多样性、交互性特点注定在表现形式上优于任何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网络上信息的丰富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和覆盖面。因而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些特点,不断丰富、充实和创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通过网络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有生气,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知识的广泛性大大充实了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受到时间和空间上限制,致使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而在网络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将原来相对狭小的交流空间、施教空间变成了开放性、延伸性的空间,节约资源的同时,又扩大了教育覆盖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人们思想动态,让其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不再枯燥、抽象,改变了原来教育方法的滞后现象,让大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互动性更强。

3、有利于丰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家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和重要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新的载体、新的活动领域需要运用新的方法。对新兴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可以丰富他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更好的指导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现

网络在企业职工的学习及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而且也日益成为职工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环境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扩展了空间和渠道;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网络环境给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困难,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1、大力加快网络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来自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因此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网络上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要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加快网络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人员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多数企业信息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储备不足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加强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对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自己的才能。

2、运用网络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充分利用电子邮件、微信等现代网络传播方式开展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目前电子邮件、微信已成为企业指导生产的有效平台,也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企业与职工保持网上联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此外企业党建工作也必须重视占领网络阵地,将党团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网上,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党的政策和形式,将党建团建、廉政建设、厂务公开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成为广大职工的“学习园地”。

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运用技能。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必须加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信息素质和网络运用能力的培训,对其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培训,将他们逐步培养成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操作,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说教灌输观念。现今社会多数人具有高度自主性和主体性,强制性的灌输和说教只会导致大家的反感和抵制,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教育者要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信息、反馈信息,引导人们查找和利用正确的有益的信息,主动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4、重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网络虽然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拓展了新的阵地和领域,但网络具有很大的虚拟性,不能应用于所有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现实、实践紧密结合。在开展与职工个人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让职工与企业外界适当接触当中去看、去问、去思考,知晓厂情、国情,理解企业与党的各项重大决策,从而自觉拥护企业及党的政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5、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篇3

1中职院校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教师

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许多中职院校仍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明显已经不适合网络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但是现在很多中职院校缺乏思想政治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因此,中职院校要注重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具备较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单一

面对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职院校也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但是仅仅是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内容进行简单的结合,没有实现真正彻底的改变。例如,某些思想政治教师只是将课堂教育的内容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浏览,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从现实环境变为网络环境而已。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叛逆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一些抵触心理,长篇大论和内容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会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中职院校缺乏系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中职院校的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教育内容。现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要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大部分中职院校缺乏系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网络的渠道学生不能接受专业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大部分学生将业余时间花费在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上,错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

4中职院校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不重视

部分中职院校还没有适应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仍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跟不上网络发展的变化。中职院校对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教师也始终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网络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遇到越来越多复杂多变的问题,这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和优势,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

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使用技术、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等,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提升整体教师队伍水平,也可以与外校进行合作交流,招聘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作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除了接受学校的培训教育外,也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将二者有机结合,为中职院校学生处理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创新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思想尚未发育成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免会有抵触情绪。因此,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的力量,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现在的网络沟通交流的工具有很多,例如微信、微博、qq、msn等。在不同的专业和年纪中可以建立一个qq群用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能跟学生随时随地的聊天,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信公共平台或微博上,教师可以一些关于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的案例,帮助学生培养识别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走向违法犯罪道路。通过网络论坛和微博话题,教师与学生针对某些思想政治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教师通过指导和建议的方式,帮助同学们解决思想政治方面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题,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中职院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因此,中职院校要注重平台的建设工作,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要对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促进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很多的中职生沉迷于网吧,对此,中职院校可以建设校内网络,通过建设校内网防火墙,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直接屏蔽掉,建设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互联网价值观

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某种思想的灌输和教育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各种可能遇到的苦难和挫折。网络的普及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便利,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文化思想,例如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青少年的思想意志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为中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对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相一致,坚持社会主义立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017-02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以及技能指导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断显现,需要多层次采取合理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等,为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脱离。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注重毕业生的就业率,注重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培训、就业信息等,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处于独立状态,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作用无法顺利发挥,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不高。

2.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高校没有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下的就业形势,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创业观培养,等等方面很少涉及,特别是不同行业以及领域发展中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影响大学生指导工作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合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教师没有客观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结合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要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采用传统单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注重个性化教育,而这已无法有效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的客观需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不断显现,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不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并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就业指导为中心,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当下的就业形势,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就业的基础上再择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攀比,不利于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注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校要客观认识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准确把握出现的各类问题,多层次巧妙融合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性质、功能等,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认知教育、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便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的作用。

2.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准确把握他们所关注的就业焦点、热点问题。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点、内容、重难点等,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将诚实信用、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使其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便于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多层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围绕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比如,访谈、先进人物专题讲座等,便于专业在实践中全方位的了解不同行业、领域乃至基层发展以及岗位需求情况,结合自身优缺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包括思想准备,明确职业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師要注重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借助传授就业方法、技巧,分析就业形势,等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正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科学定位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注重德育渗透,优化利用网络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高校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多层次科学渗透德育,营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活动。比如,就业心理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二者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合理化就业指导。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重网络技术的优化利用,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校园网站、主题教育网页等,随时不同行业以及领域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便于学生动态了解就业形势。高校可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随时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动态变化,特别是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对其进行积极的教育、疏导等,及时解答他们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科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在“网上与网下、实际与虚拟”的作用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校要正确认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二者放在关键性位置。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要全面、客观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利用网络技术,等等。以此,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莹莹,陈盈盈.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J].信息记录材料,2016,(06):110-111. 

[2]张燕芬.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38-140. 

[3]雷友华.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67-68. 

[4]张玲.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合点[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16-119. 

[5]韩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7):10-11,17. 

[6]朱俊玲,秦立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2):13-17.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融合;教学创新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积极、全面、系统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抵触情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有效性与引导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性、差异化与针度性,才能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影响着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与价值观取向,进而形成了学生个性化的判断体系,这是学生基本思维逻辑的组成部分,也就变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大学生教育而服务,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大学生教育教学而服务的,都带有明显的教育性与引导性。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被动性的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动性的教学活动,是学校组织起的整体性无差异性的教学活动,满足的是学生共同性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1]。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互补,教学形式上相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互补,在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相似,进而就方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以心理健康教育来向内重点拓展学生的情绪与个性能力构建,强化学生在心理综合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外全面优化学生的认知方法与价值取向,促使学生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得到全面地扩展,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方法探索

第一,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力大融合。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首先应该构建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大融合。一方面提升所有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两个教学学科之间的再整合与选择性融合,保障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两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且教学活动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与教学性,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2]。第二,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制度教育教学计划。高校需要重新规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考核制度建设、教学情境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寻找一个共同性的教学目标,并为此制定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更加有方向、有目的、有细节、有侧重的组织与实施,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第三,立足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使得教师需要从学生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融合。一方面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更强的普遍性与系统性,同时还应该保障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收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心理诉求,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可以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3]。第四,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创新时,需要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结合起来,拓展课堂教学与教学辅导的方法体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兼顾集体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教育性与疏导性、方法性与情绪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选择的整合与创新,进而激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与专业性[4]。

篇6

1.1从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往往是由年龄较大的职工组成,他们在几十年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单一工作模式和方法,习惯于用惯用的旧理论、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这是难以适应时展潮流的。同时,年龄的差距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时有发生。

1.2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单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匿乏。在部分国有企业当中,常能看到如下现象:开个会议,宣读一下文件,并再把材料发放到职工手中,就算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使青年职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不现实的。现代企业青年,时代特点十分明显,在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以青年职工的特点为依据,适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3现代青年压力极大,企业却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视。现代青年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工作中竞争压力大,生活中还面临着买房难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使很多青年在投身工作时,往往只重视工作给其所带来的财力,却逐渐放松了对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和培养,这使得现代企业青年职工功利化思想十分明显,这样世俗化了的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限制了青年职工自身发展,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加强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坚持正确的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在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国有企业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因人而异原则。思想的阵地,要用正确思想去占领,否则就要被非正确思想所占领。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群体复杂化,社会阶层分化也日益明显。因此,只有针对青年职工不同的思想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切中实效,取得预期效果;二是以人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适应时展需求,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开展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对思想问题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充分认识客观事物真实面貌基础上,把握发展变化规律,采取最为有效和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使青年职工的思想得到转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是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很重要。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介,采用现代青年更加喜闻乐见的工作形式,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吸引力,使工作更具实效性。

2.2让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的手段。

2.2.1使之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教育的开展,在青年职工中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为青年职工建立平等工作关系与良好工作环境。再通过有效沟通,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员工建立双向沟通机制,这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极为有益的。同时还能在维护企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取得全面的进步。

2.2.2把心理疏导融人到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心理疏导是国有企业针对青年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针对青年职工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是专题讲座等心理疏导措施,在密切关注企业青年职工心理变化的同时,在适当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为他们化解心理矛盾,缓解他们不断积累的压力。

2.2.3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目前,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互联网是青年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现代化工具。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去占领网络思想阵地,这样才能切实加强青年职工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三、结语

篇7

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到推广、从分散到整合、从低级到高级,且保持良好发展前景。如今已成为立足于我国国情而开展的一门具备很强综合性、政治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学科。基本完成了合理有序、覆盖广泛地学科布局,形成了层次齐全、结构完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科定位不明确,学科认知不到位。明确学科定位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提基础。在三十年来来,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随着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被纳入理论一级学科之中,其学科定位的理论逻辑应该说虽然已经得到基本厘清。但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学科的关系的争议仍然很大。对学科的认知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当前对学科认识的不到位,必然影响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学科概念不统一,概念使用混乱,理论抽象。虽然经过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具有一定学科特色学术用语。但是各高校教材繁杂,学术用语理解、解释都存在很大偏差,这严重影响学科发展。第三,研究方式不科学,需要重审与转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学科研究的日渐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研究方式的重审与转换。必须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第四,研究队伍专业性不强,存在短板。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任务。但是目前构成高校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三类人员:专业课老师、公共课老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干部中只有部分出身于本专业。经常出现一些以原有学科思维方式的思维思考,甚至以原有学科概念诠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问题的情况,这就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维习惯和知识系统受到他们原有学科思维习惯和知识系统的影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思维独立性、研究术语科学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第五,专业方向不明确,学科课程设置混乱。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相当繁杂。学科课程设置,各高校也大相径庭,极为混乱。第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能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教育现如今互联网早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再带来方便快捷也带来许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通过理论及思想品牌教育等内容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指导。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发挥其对国民特别是在校学生教育的现实作用必须迅速掌握学科网络教学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发挥教育功能。但是有调查显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获取量少、网络教育效果不明显。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不容忽视。第七,思想政治学科创新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特色的一门学科,要加强对它的建设,除了吸取其他学科经验,更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但是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范围、边界有很多学校不能清晰路径。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学科发展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的对策

篇8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差异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差异,但是二者在目的、内容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共性。

一、相关性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形式,应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二者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的发展形式,是方法的延伸,其本质都是教育主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开展的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前者使后者的教育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提升。第二,二者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网络日益对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社会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起着决定作用,他们在网上选择和获取信息也是以现实生活认知为基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体。首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化。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按板块和栏目在网上开辟相应的空间,如开设国情教育板块、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和互动交流信箱等,将虚拟的网络环境实体化,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中学习理论,增长才干,提升思想,净化心灵。其次,将网络教育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由网络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其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如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他们思想混乱,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应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受教育者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二、差异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载体、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计算机网络以其独特和不可比拟的优势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手段、方式、效果和教育主客体等各方面有了根本的差异。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渠道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书籍、报纸、电视、经典论著、电台等媒体,信息容量小不仅小,而且还具有滞后性。网络渠道则不同,信息丰富、新颖、快捷。网络世界中超大的信息容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可选性比较大。首先,教育主体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主题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课件,直观且新颖。教育主体还可以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资源,了解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军事等各领域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为教书育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对象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与教育者进行互动,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传递给教育主体,让他们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工作,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双方之间便形成了衔接顺畅的教育机制。

第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沟通交流方式不同。传统教育形式主要采取单向的面对面灌输模式,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在网络世界中,这种境况得到完全的改变,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主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知识,打破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心理限制和空间限制。一方面,促使教育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抛弃枯燥说教,以人为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会主动采取平等交流的形式与教育对象进行沟通,比如在论坛内主动回答教育对象提出的问题,或者与教育对象共同讨论热点问题等,这些都会挖掘教育对象的潜能和个性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教育客体也可以成为教育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和反馈者。通过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工作,总会很容易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往往会主动参与到活动的各个阶段,甚至有时充当教育主体,对其他教育对象进行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对象就完成了自我教育的工作,无形中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第三,教育手段和效率的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讲课、讲座或谈话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工作之前,要投入很大精力进行资料和信息准备,但是这个过程往往没有受教育者的参与,他们的主体性和自身优势得不到发挥。另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堂讲课形式,受教育面非常有限。而网络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相比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网络的优势首先表现为:首先,网络上信息量巨大,可以搜索到你需要的众多的相关知识,信息齐全,观点新颖,可以较容易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前沿,了解学科的相关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大大节约了备课的时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生硬的理论知识内容成为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信息,文字、图片和视频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通过网络多种多样的传播和交流方式,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党政方针和道德教育内容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再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9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显性教育,更要重视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启迪与影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特点,作用,对开展隐性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高校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近两年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深入发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那些能够通过无意识接受的形式,引导受教育者获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其中,无意识又称潜意识,具体是指人脑不经过信息加工,直接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一种非认知的接受过程。

隐性与显性是相对的,在《辞海》中对“隐”的解释是:隐蔽、隐藏。隐性教育中“隐”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施教的“隐”和受教的“隐”。施教方面的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以及教育情境。当受教育者明显感觉不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时,无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情境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会使受教育者感受不到自己正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而整个教育过程实质是将受教育者被迫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施教的“隐”关键是施教目的的“隐”,主体、内容、载体、情境的潜隐可以是相对的,都为教育目的的“隐”服务;受教方面的要素指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主要强调情感性因素、意志性因素、无意识接受等,大抵涵盖了所谓的非认知心理。受教育者的非认知心理与施教目的隐蔽性是对应的,显性教育的教育过程是以认知的传授为特征,而隐性教育的教育过程则是以非认知心理接受为特征。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潜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目的并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那样直接和外露,教育者并非单方面地灌输思想,也并非引经据典地直接予以劝导和教育,而是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向隐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无声地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于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无意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

渗透性。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总是寓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总是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并渗透在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田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一个独立性的实体存在,不需要寓于任何外在的社会实践方法。而隐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一样,它的开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渗透到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全方位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意向,将其投置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之中,教育内容就会按教育者的教学意向在受教育者毫无察觉地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进行。整个教育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层次对受教育者施加全面的、综合的影响。

非强制性。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受教育者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更没有意识到自已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由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隐藏于各种活动中,教育者没有给受教育者以任何明确的、直接的外部强加意图,使受教育者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

同化认知。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化认知能力。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排斥认知教育,反而是以认知教育为起始点和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反刍课程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同化认知那些蕴含其中的主流价值观念。

建构心理。现代社会复杂多变,影响思想、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五花八门的思潮、千奇百怪的现象――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势必增加。为扭转这种局面,除了一些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外,配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坚强意志、健康心态等。

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作用是最重要、最显著的。所谓陶冶情操是指“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意义、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提高个性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情境氛围,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陀主要通过美的陶冶、情感陶冶、氛围陶冶三个途径来实现。

规范行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客观实际的物质精神以及环境力量,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起着制约和规范的作用。首先,学校的校容、校风、校貌、校纪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和相当的约束作用。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班集体的群体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学生个体行为。最后,良好的人文环境产生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人的行为在客观上会造成“规范”和“约束”的效果。

三、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科学准备与设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因为各种隐性教育因素向教育聚焦的局面并不会自发形成,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者、管理者、服务人员、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等)以及校园建设者协调规划、统筹实施,共同发挥各种资源的合力教育功能。

(一)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计、班级教室设置以及各种自然景观、人文物质景观的设计与布局等。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是学校内部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外界事物的力量的总和,是学校为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建造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文化,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具有优美自然景观、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学校有必要精心设计校园物质环境,赋予建筑的设计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身处其中,既受到美的享受,又有思想上的启发;同时,布置多种多样的文化设施,发挥各种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如学术报告厅的庄重、课堂教室的严谨、体育场馆的朝气、各种雕塑的寓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此外,重视教学设施的布置和美化,充分挖掘和创造教学设施中美的因素,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逐步内化为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精神层面

1.隐藏在显性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这涵括了隐蔽于各种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或其他学科教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个知识结构简单搭建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教师的学识、思想。人格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H3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学识修养无疑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影响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研究和开拓课程本身的教育资源,也要将自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和人格感召力,增进德育的现实效果。

各类专业课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学科特有的内容、科学研究方法等因素会对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无形的影响。例如人文学科传递给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学科通过展现科学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艺术学科则是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启迪和提升。内隐在各类显性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意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无形的课程,体现在校园风气、传统精神、价值体系、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心理影响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之中,反映了校园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蓬生麻中,不扶而宜”。因此,建设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其内涵主要包括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及敏锐的时代精神。因此,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自由、民主、科学的学术氛围,同时重视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

(2)团体活动

实现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团体活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之中,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影响,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更是由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细致研究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3)网络媒体

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大众传媒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媒介,并开始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应当看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网络技术和控制权上的优势,借助网络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上的渗透,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此外,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推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在交流和对话中推动学生主体化、社会化的发展。如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会和平台。高校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情感需要来建设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并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与完善。

(三)制度层面

校园制度是在校园活动领域中,围绕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规的校园规范体系。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及领导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及评价机制,学生宿舍生活及一切活动的安排方式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点与价值观念。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民主合理,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性质和方向。制度的建立,可以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建立起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对行为规范的尊重,锻造出自律自治的精神。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获得学生心理认同后的规章制度,才能被学生自觉地遵守,因此,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真正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凸现对人的真诚理解与全面关怀,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最终把外在的制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律行为。

总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需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逐步完成的。应当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同时,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使二者在相互联系和发展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协调一致地发挥教育功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育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2] 朱耀华,赵华朋.浅议德育中的隐性教育[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篇10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

高校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管是内容、方法还是手段都停留在以往,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需求。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无法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没有明显的针对性。最近几年,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育内容较为呆板、传统,不能够按照现实情况加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无法紧密联系大学生自身发展,没有涉及职业教育、心理健康、网络道德等等层面的教育,因此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教育方法上面并没有关注到大学生其实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而是过于关注可塑性,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以往的教学手段依靠一支笔和一张嘴,这样的教育手段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已经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大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学生成为整个活动的最终受益者。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必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性,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发展进步,也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正是全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视野开阔,能够充分运用新技术,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并且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但是,大学生由于年龄特殊,各方面有所不足,不管是生活经历还是社会阅历明显不足,对整个国家的情况也不够了解,当判断事物过程中仅仅依据个人的思想来盲目判断,这样极易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互偏离,无法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单一的环境,而是一个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国家目前正是关键的转型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民主和法制水平都有所欠缺,在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而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当中的硬件设施存在问题,师资力量过于薄弱,整个校园风气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整个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包括管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等等,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给予学生一定的就业指导。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最终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无论是素质还是业务水平都处于领头地位;其次,了解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困难和待遇,主要加强福利待遇,保障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才能够消除他们烦恼,一心一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再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定期考核,让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了解自身的职责,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工作直接与激励挂钩,提高思想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变化,有效确定整个教育活动的内容和重点,不仅需要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教育内容有所针对性,才能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引,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充分了解大学生特殊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将传统与创新加以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成长,并且能够成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大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的基础之上,从大学生最为在意的问题切入,找准方向,将各种问题融合在实际问题当中,帮助大学生化解矛盾,瓦解冲突,然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内心的情感,这样大学生才能够精神境界更为丰富。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阶段为什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真正了解学生之所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情感,重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和明显的目标,整个过程当中抓住重点,有所把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认识的能力。明确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能够将原来的外在内容进行转化,变化内在信息最终被学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