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知识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知识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91-02
人们的生活时时都与房建工程紧密关联。工作、学习、休闲,需要办公楼、学校、休闲会所;衣食住行,需要商场、餐厅、住宅、酒店,这些都属于房建工程。房建工程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抓紧对房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把关,是很必要的。只有实施科学的房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才能使房建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证。那么,究竟该怎样科学地管理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1 施工企业要对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重视起来
只有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才能使人们对房建工程项目的信任度增加,因此,房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对项目投资是否能成功起着决定作用。而要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使人们住得放心、安心,就要加强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
施工企业首先要加强对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检查现有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并将之完善,招聘或培养质量管理优秀人才,加大对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力度,才能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使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
2 建立科学健全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健全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控制施工市场准入的规范、完善施工物资质量控制制度、科学地管理施工设备、及时引进更新先进的施工技术等等。质量监督部门要建立详细的市场考察制度,制定科学完善的准入规章,从而严格控制施工企业市场准入,防止无证施工、超规承包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物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按照施工项目设计的质量标准,选购项目适用的施工物资。
施工企业也可以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管理施工设备流程,保护施工设备不受损害;还可以定期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时引进企业,保证企业施工技术的更新,提高企业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只有建立了一个科学健全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在实施房建工程质量管理时,才能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章法流程,从而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
3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要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如果仅仅依据理论,那么,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使质量管理工作混乱无章;而如果直接搬用现有的质量管理模式,可能就会由于太过死板,导致在实际施工中无法运用自如,发生质量问题。因此,就需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施工结合起来。
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首先研究施工设计,分析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接着进入工程现场,实地勘测调查,结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和项目特点,有目的性地进行质量策划和控制。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就可以及时发现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不足之处,及时指正,总结经验,促使工程项目按时保质地完成。
4 强化施工质量控制
做好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是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
4.1 要严格控制施工企业市场准入
质量监督部门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考察,制定规范的准入规章,防止无证施工、超规承包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施工企业也应严格遵守准入规章,承担有能力承担的项目。
4.2 要严格控制施工物资质量
施工物质的质量对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施工企业应该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采购人员,按照科学合适的质量标准,选购适用于项目的施工物资。
4.3 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不仅要实时监控施工物资质量,及时发现、更正物资的质量问题,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要监督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章程的要求、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检验一些隐蔽工程、进行数据整理记录,保证房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5 实施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5.1 施工企业可以在质量管理人员之间,实施质量责任制
企业项目部根据房建工程项目的具体重点和难点,将质量管理任务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交给一个部门或员工,当出现质量问题时,按照制度追究责任。这种制度可以优化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按质完成项目质量的自觉性。
5.2 施工企业可以实施质量抽查制度
在施工员工之间采用满分制,质量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时、不定点地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质量问题时,对于导致问题的员工或部门实施扣分处罚,督促整改发现的质量问题,直至符合标准要求。
5.3 施工企业可以实施自查自纠制度
房建工程各施工项目组对于所负责工程项目自查自纠,尤其围绕重点施工环节和隐蔽工程,要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这种制度可以在个施工项目组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竞争氛围,推动工程项目质量目标顺利实现。
6 培养优秀质量管理人才
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对于保证房建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培养优秀的质量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施工企业可以办一个培训班,选出有责任心、有过硬的施工技术、表达能力强的施工技术人员担当老师,对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关于施工技术、施工流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提高项目施工的质量,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
只有强化房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施工企业要做好质量管理,就应该注重强化自身的施工资质,建立执行科学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引进施工先进技术,注意培养质量管理的专业优秀人才等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华章,2014,2:377.
[2]王永芝.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的探析[J].科技与企,2014,1:84.
篇2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要素;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在广大园林业企业中逐步推广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可以说,保证项目成本管理在成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浅析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三要要素之间的关系
质量、工程与成本三大要素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即工程速度越快,产生的工程建设成本就越低;而工期越长、不能按计划完工,那么必然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另外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也是呈正比例关系的,即工程质量越大、工程成本投入就越大。同时工程建设质量与施工进度成反比例关系,即工程施工速度越快、工程建设质量越低,越是赶进度就越是难以控制工程建设的高质量。由此不难看出三者的关系是复杂的立体关系而,我们只有在科学的工程施工管理中找到三者的平衡点,才能既实现高质量、高效的施工,同时又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实现工程建设三要素目标的全面协调与共同完善。
1. 园林施工管理三要素的科学实施
(1). 园林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
衡量园林施工建设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就要看是否能充分的把握施工质量管理图的设计核心,是否能将工程理论设计通过周密的分析、充分的消化吸收引入工程能力图并转化为施工图表的形式,从而对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科学的衡量,找出其中的不合理、异常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合理的施工措施及时改进,最终使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充分合理的规范控制。倘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在管理图中发觉异常现象时,则应通过详细的搜集施工数据、施工方法及衡量施工手段的方式找出数据误差的关键所在,并依据工程施工的特性进行施工技术、工艺的检查,针对出现的不良情况、数据的缺点绘制施工管理图,做更深层次的故障分析。在完成以上项目的检测后如果仍然无法查明引起施工异常的原因,我们则可通过平均值差的衡量及分散分析法进行概率分析,当查明问题情况的根源时则立即实施整改措施,使园林施工工程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例如对公园、公共场所的草地铺设施工我们可在充分了解什么样的环境场所适合铺设什么种类的草皮,当遇到斜坡及平地时应怎样区分铺设等环节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功课,结合周密的现场勘查弄清楚设计对象的施工环节、建设环境、材料来源及施工流程,从而在充分的准备与防范中高效开展后续工作。在开展绿化工程的施工中,我们应充分依据种植要求规范对苗木品种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应充分的根据苗木的根系规格尺寸挖设种植穴,对土壤肥力的交叉种植点则应加深挖取,从而确保培育苗木的良好生长环境。
(2). 园林施工工程管理的实施。
园林施工工程管理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合理的完善调解、促进各工种的高效配合从而科学的控制施工进度及施工工期,使工程科学的按照施工计划顺利开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竣工。鉴于前文所述的工程成本与工程进度的管理关系,我们将两者单独分离出来并得到了这样的关系。即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提高施工速度,则必定增加工人的施工量,园林工程的单位成本必定有所下降,这时将产生最经济、最合理的施工速度。而如果继续提高施工速度,那么园林工程在高于经济速度的进度控制下必然导致施工单位成本的增加,形成突击施工的反作用效果。同理倘若施工速度低于经济速度,则会引起施工固定成本的增加,使施工创造的经济效益根本下降。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只有在经济速度的施工控制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量,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作业、使工序科学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调配、各劳动因素密切协调、日程安排有张有弛、杜绝突击施工现象的发生才能最合理的提高工程施工效益,使科学的施工计划发挥最大化的服务效能。
(3). 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
实施对园林施工的高水平管理,科学的工程成本控制不容忽视。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对于成本的有效控制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范畴,因而忽略了成本管理要素中其他部门的高度影响作用。除了日常的工程成本评估、财务核算等管理外,工程的成本管理还包括对单项工程成本的控制,因此只有全方位的促进施工各环节技术、信息的高度融合,才能使成本控制发挥巨大的经济导向作用。科学的工程预算是成本管理发挥服务效益的最佳手段,是工程资金流向、计划控制的依据。一旦园林工程施工开始,产生的施工成本就会源源不断的增加,我们只有将复杂的成本产生进行系统的分类、统筹掌握施工计划中的人工费、材料费、工程建设费等具体开销并使之生成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实际成本,才能通过成本差核算找出原因并通过完备的措施规范后续施工的科学开展。另外我们还应充分的在施工中期进行成本报告分析并将之与前期的预算成本进行合理比较,才能有效的纠正施工后期的设计误差,使各项施工产生的费用通过真实反映发挥对后续工程的规范指导作用,从而使园林施工建设在及时的纠正规范中回归正轨并朝着正确、先进的方向阔步迈进。
三.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在广大园林业企业中逐步推广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可以说,保证项目成本管理在成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园林项目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和总和。园林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例如从项目中标、签约甚至参与投标活动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以至包括后期的养护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园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园林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不可能只讲究质量和艺术效果,控制成本也很重要。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现场经营管理费,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并在会计预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这是较为明显并容易控制的。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四.结束语
园林产品不仅需要实用价值,更需要艺术价值。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不管园林项目经理是来自建筑行业、班组工匠还是园林科班出身,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艺术细胞,留心自然,向自然学习,留心身边的园林作品,向他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邓鹏.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要素与控制方法.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4期
[2] 邵金辉. 关于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5期
[3] 黄中祥.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 . [期刊论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7期
篇3
【关键词】房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重要性;方法与措施
引言
作为一个房建施工企业,推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程序化方向的发展,是确保能在建筑房建工程施工中取得优异成就的有效措施之一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1.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越先进, 技术管理要求越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2.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
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由于工期长、投资大、建设地点不固定、露天作业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施工工序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多,施工质量较难控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建成后的项目投入使用是否安全可靠,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阶段是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2.1对于质量的监管成立相应的项目质量管理领导班子,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条件。施工单位在与项目业主签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后,按合同工期及业主要求进驻施工现场后,首先要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为首,质检员、试验员、材料员及施工技术人员为组成人员的质量管理领导班子。实例证明,施工质量品质优良的房建工程都是与施工项目强有力的质量管理领导班子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分不开的。
2.2严加管理和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工作也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要求,其中包括:(1)施工项目环境与地质调查。施工项目环境与地质调查工作相当重要,是施工现场收集的第一手基础资料,施工项目环境与地质调查工作具体收集的资料包括:地形与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地震级别、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条件以及当地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它不但可以作为地质勘察报告不详部位的补充,而且是编制合理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2)核对设计施工图,提出施工图疑问,参加设计施工图交底。项目部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工程、安装工程等专业进行施工图纸审核,图纸审核要注意专业之间的交叉和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应对各专业提出的施工图疑问进行整理,并将疑问递交项目业主及设计院。由项目业主召集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参加设计施工图交底会议,在会上由设计人员介绍设计意图,讨论各方提出的施工图疑问,由设计人员进行答复,形成会议纪要,作为施工的依据之一,这样可以解决施工图中各专业设计之间的矛盾、错误和遗漏,为房建施工扫清障碍,有利于控制房建施工质量。 2.3严加重视对于隐蔽工程质量的检查和控制:由于房建工程施工工序复杂,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较多,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班组施工的每项隐蔽工程先由项目部施工技术员和班组进行互检,符合要求后,由项目部的质检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报监理进行专检,并按质量监督程序报上级部门进行抽查检验.在施工中,如果发现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召开分析会,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用对策表写出对策。
3.房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3.1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项目环境与地质调查。施工项目环境与地质调查工作相当重要,是施工现场收集的第一手基础资料,施工项目环境与地质调查工作具体收集的资料包括:地形与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地震级别、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条件以及当地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它不但可以作为地质勘察报告不详部位的补充,而且是编制合理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3.2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创造精品工程
施工的正式实施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也就是常说的4M1E。此外,在管理控制的方法上,则主要有测量、实验、观察、分析、监督等等。从已有的建筑施工实际来看,这一阶段除了大的控制框架外,事实上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质量管理方法。基本的做法是,各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必要的框架下灵活掌握。而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则主要是一些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比如对于模板工程,就应当把模板及其支撑的刚度、强度、稳定性、支撑面积排水措施、模板接缝、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以及轴线的位移、预埋件位置等作为其质量控制点;而对于钢筋工程,就应当把钢筋的品种和质量,钢筋绑扎、焊接,绑扎的接头、锚固,钢筋网的长度、宽度、网眼尺寸,骨架的长度、宽度、长度,受力筋、箍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弯起点位移等作为其质量控制点。
3.3做好收尾工作,落实质量管理与控制
收尾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主要是对前一阶段施工控制过程的补充,这是因为到此时项目已近完工,如果存在大的质量问题则往往是难以挽回的。因此收尾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主要是对一些局部质量问题的控制,但是也同样值得给予必要重视。对于成品的保护,首先应教育全体员工树立质量观念,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施工操作时珍惜已完成的和部分完成的成品;其次应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即从合理的施工程序、客观上起到成品保护作用;再次应对成品直接进行保护,比较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主要有护、包、盖、封等四种措施;最后应加强成品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此外,在工程完工后,还要由施工单位的技术部门和安检部门共同对建设情况进行总体全面检查,只有当项目内部验收通过后,才可交由客户进行验收。
4.结束语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牵涉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的预控、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永辉.最新房地产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务丛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期进度;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to point to the various system, method and staff together, in the provision of time, the budget and quality objectives to finish the projec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work. That is, from the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 to end project started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organizing, directing, coordination, control, and evalu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this request w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the past the basis to deepen, refined,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based on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own view,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Field management; Time limit progress;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489773.65,其中地上35114.lO,地下13889.55。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工程等级2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高度24.OOm。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六层。耐火等级为一级,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为甲类Ⅵ级,防化等级为丙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本工程五层椭圆屋面层由预应力井字薄腹密肋板工字梁构成,该部位层高6.3m,梁截面800mm ×lOOOmm、600mm×lOOOmm,梁最大跨度近50m,除框架梁及预应力张拉处1m范围外,其余部分梁均为工字梁,框架梁及部分框架次梁中采用了后张预应力体系。预应力筋主要布置于大跨梁中,承担了大部分的承载力,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二、项目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是建筑企业重要的核算指标之一,其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合理安排工期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形象、施工成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定要做到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程进度。
2.1预应力施工管理要点
该工程的预应力工程分包施工应注意与总包的协调配合,以达到总体工程的施工要求。由于预应力专项施工涉及到与其它多工种的配合,且其施工是在总包主体施工各工序中穿行的,因此必须协调好各工序才能达到施工进度管理的目标。
预应力专业分包施工管理是由预应力本身的施工工序特点决定的,因此先应确定预应力施工的工艺流程要求。后张预应力施工流程主要集中为以下几个过程:
(1)预应力束下料与铺放;
(2)预应力束张拉与孔道灌浆;
(3)封端锚固。
2.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2.1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l)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配置高效项目管理层。本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均由有丰富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
(2)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对各个工种、工序制度严厉的奖罚制度,对工期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实行重奖重罚。
(3)在总进度计划控制下,坚持逐月、逐周编制出具体工程部位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如发现未能按节点工期完成计划,要即时检查,分析原因,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计划。
(4)定期召开工程例会,由项目经理主持,各施工班组参加,总结工作完成情况,协调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并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方案。
(5)对影响工程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要亲自组织力量,加班加点进行突击,有关管理人员要跟班作业,确保关键工序按时完成。
2.2.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从技术措施入手是保证工期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设计变更因素
设计变更因素是进度执行中最大的干扰因素,其中包括设计图纸本身欠缺、变更或补充造成增量、返工,打乱施工流水节奏,致使施工减速甚至停顿。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①项目经理部要通过理解图纸与设计意图,进行自审、会审和与相关单位交流,采取主动态度,及时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前预控,把影响降到最低。
②预应力设计人员要随时跟踪工程的进展情况,对其中关键环节做好技术交底。同时要及时服务现场,随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资源配置因素
①劳动力配置。在保证劳动力的条件下,优化工人的技术等级和思想、身体素质的配备和管理,以均衡流水为主,对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和必要工作面根据施工条件及时组织抢工期,可根据总包施工情况进行24h作业。
②材料配置。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进货,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要使现场无太多的积压,以便有更多的场地安排施工。
③机械配置。为保证本工程的按期完成,我们将配置足够的中小型机械,不仅满足正常使用,还要保证有效备用。另外,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修,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④资金配备。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编制资金流动计划,根据合同条款申请工程款,并将工程款合理分配于人工费、材料费等各个方面,同时要合理地利用和支配企业流动资金,使施工能顺利进行。
⑤后勤保障。后勤服务人员要做好生活服务供应工作,重点抓好吃、住两大难题。
(3)技术因素
①实行工种流水作业,抢工期间昼夜分两班作业。
②发挥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本工程服务。
三、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方面要始终注重“过程”和“细节”。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过程精品,狠抓细部,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达标验收、奖优罚劣”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的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名牌工程。
3.1工程质量总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的质量总目标为:确保优良工程。
本工程验收合格率为:100%。
预应力专业施工由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实施,施工技术负责人、技术工人均经过技术培训,有上岗证。操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材料均按规范进行进场验收,并做好材料的堆放及保护工作,隐蔽工程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每道工序均由专人把关。
3.2质量标准
3.2.1材料的进场验收
不合格的材料不得投入使用,所用工程材料均应有质保书(或出厂合格证),同时要按照规定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检和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抽检和复试工作必须进行“见证取样、送样”。
3.2.2进场的机械设备
电焊机、张拉机具、切割设备等要保养、维护好。保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3持证上岗
进场的专业人员或特殊的操作工必须持有效上岗资格证件上岗,不符合要求的队伍及无证人员严禁上岗操作。
3.2.4“三控制要求”
认真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现场质量员要严把质量关,认真进行专职检。
3.2.5严守技术细节
(2)锚具夹片的内缩量应该小于6mm。
(3)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采取
②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③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3.2.6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预应力施工结束后,由于还有诸多后续工作,因而必须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在后续施工进行期间要派专人保护埋件、钢绞线等,严禁损坏预应力成品。在浇筑混凝土期间,要委派专人在浇筑现场,防止振动棒长期振击并损坏预应力筋。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知识管理效果评价标杆管理法质量屋法平衡记分卡
一、引言
当前企业已经将知识管理作为提高企业创新力和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而在不断加大对知识管理项目的投入。如何更加恰当、全面、有效地评价知识管理投资项目的效果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知识管理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对知识管理投资项目的评价成为的企业的一大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系列各具特点的新型评价方法。因为各种方法的应用各有利弊,本文着重对有关知识管理投资项目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旨在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项目投资提供参考,为正确指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知识管理项目投资评价的传统方法
现阶段, 企业对于其知识管理投资报酬率的测算,普遍使用的是投资回报率和托宾q 这两种传统方法。
1.投资回报率法。投资回报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同样也可以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价。投资回报率指边际贡献与投资额之比, 知识管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即为实施知识管理后的增量收益与相应的知识管理投资额的比率。使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简便易行, 易于理解,而且数据来源于会计资料比较客观。但是, 投资回报率的结果会受到企业采用的会计记账方式的影响。
2.托宾q法。该方法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最先提出。q等于公司市值与该公司实物资产的重置成本之间的比率, 即q=公司资产的市值/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公式中的分子为公司普通股、优先股以及债务市值的总和, 这个市值总和同公司重置成本构成的比率即托宾q值。q>1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资产价值超过其重置成本; q
以上两种方法作为衡量知识管理效果的传统方法, 具有计算简便的优点,可以反应公司知识管理的瞬间状况。但是, 这两种方法与公司日常的经营相脱节,对公司各方面战略的制定不具备指导意义, 不能解释公司如何进一步创造价值及如何获取持续的竞争。
三、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本质是一项持续的调查和学习经验的过程, 以保证最佳实践能被揭示、引进和贯彻。标杆管理也可以很好地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评价中, 可以测试知识管理活动是否被企业成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知识管理评价过程中, 此处的标杆管理就是将优秀公司的知识管理作为标杆, 以此为学习和比较的参照, 将本公司知识管理各方面包括绩效与标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加以改进,进而提高本公司的知识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标杆管理可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确定标杆管理的对象与内容。首先要明确对哪些知识流程或知识管理方面进行标杆管理,同时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对这些流程实行标杆管理;形成标杆管理团队,确定工作计划。进行标杆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在组建标杆管理团队时,管理人员要明确将哪些人包括进团队当中,以及为什么将其包括进来;识别标杆管理的伙伴。这一阶段要明确选定哪一企业作为标杆以及获得标杆信息的来源, 通常企业会选择将公认的榜样企业树为标杆;收集和分析标杆信息。即按照上一步骤确定的合作伙伴与信息来源,广泛收集标杆信息并进行分析,找出本企业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标杆取得优秀业绩的原因和具体做法;反馈。即根据上一步得出的结论,对组织的知识流程或知识管理实施加以改进。
四、质量屋法
质量功能展开法(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由日本学者Yoji Akao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于1972年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方法, 在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得到首次应用。
QFD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质量屋因其矩阵和图表的形状很像房屋而得名。
质量屋作为整个QFD过程的核心,最初是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阶段。但是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大型矩阵,可以为质量屋赋予不同的指标, 将其运用于不同的领域。通过修改其构成和指标,质量屋可以用于知识管理效果的有效评价。此时,质量屋的左墙代表各种结果指标,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侧重点的不同指定不同的指标,它们可以是知识创造、知识固化、知识共享、员工/客户满意度、质量、成本、员工流动率等等;质量屋的天花板列出了适当的绩效指标;质量屋的右墙对应着左边选定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屋顶表明了各项绩效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而中间的关系矩阵描述了结果与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地板所表示的目标值表明为了具有竞争能力, 企业需要达到的最低绩效标准(如图1)。
图1
通过观察质量屋矩阵主体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准确地发现最有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经营的知识管理区域。
五、平衡记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优秀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 其基本架构由四个维度组成, 即财务状况、客户状况、内部业务流程状况和学习与成长状况。这四个维度分别代表了对内、对外、过去和未来四个角度。因此, 平衡记分卡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 结果与过程的平衡。
传统的平衡记分卡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以上四个方面, 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考核, 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具有可靠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这种计量的多样性中包含着目的性的统一,因为所有的计量都直接指向组织的战略。
平衡记分卡也可以用于知识管理投资评估。此时,可以用财务、客户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这四个维度来取代传统的四维度, 共同指向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平衡记分卡是在以上四个方面制定目标并进行计量, 将组织的知识管理战略用这些紧密相关的目标, 来表现并对企业完成知识管理目标的情况加以评价(如图2)。
图2
知识管理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有效的测算方法,既能及时提供公司的知识状况瞬间图,又能够帮助指导知识管理战略,跟踪公司所选知识管理战略的现状;同时也实现了更多方面的结合和平衡。
六、结论和建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前言
现如今,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在建筑行业中,施工项目的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行业想要快速合理的发展,就需要施工企业进行一定的施工管理,从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项目的时候必须进行一定的成本控制,加强项目管理制度,以便于提高工程效益,使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1)全面成本控制原则。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指标,因为它既涉及到项目组织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需要企业全员集思广益,共同关注的环节,应该做到项目成本控制“人人有责”。此外,项目成本控制应该体现在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
2)动态控制原则。动态控制也叫做中间控制,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只有在施工中对项目进行控制,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因为在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成本目标、计划和方案,为未来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准备;而到竣工阶段,因为成本盈亏已定,成本控制的意义已经不大,所以,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心。
3)目标管理原则。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目标是实施项目之前的一个必要条件,任何事情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对于项目工程来说也是如此,落实成本控制计划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目标管理,实施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把责任落实到各人,还能够通过随着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使成本控制保证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
4)成本最小化和节约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是指项目工程在保质保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而节约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节约就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和损失,它是通过主观努力实现的。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1.做好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1)人工费的控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做好奖罚分明;对于一线劳动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纪律性;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保证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返工的现象,会增加很多的时间和材料成本,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能够减低人工成本。
2)材料费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特别要加强材料费的控制。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避免设备闲置;合理、充分的选配和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工作。另外,对于不少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因一次性采购成本很大,可以考虑采用租赁方式。
2.做好施工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
1)项目全员控制。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形成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和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和员工都息息相关,所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控制成本、关心成本,只有实现了项目全员控制,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成本。
2)动态控制原则。项目形成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继续施工。
3.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成本
1)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器、工具也不同。所以,制定先进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2)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是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企业应该按照自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3)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管理。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临时设施费及现场材料保管、场内运输费用。临时设施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现场施工,就违背了它存在本身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制定材料进场出计划,合理的安排材料进出场可以有效地减少材料的保管时间,减少场内运输所耗费的人工、机械。同时堆放材料时最好选择离建筑物近的地方,能够减少运输距离。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可能出现返工的现象,如此一来就会增加很多的时间和财力成本,如果能够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所以应该严把工程质量关,使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顶岗、定责,把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这个项目工程中。
4.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手段,实现成本控制
随着网络等先进媒介手段的出现,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到这些先进的媒介手段,因为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可以大大增加信息传递的效率,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掉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减少控制过程中的误差。
5.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具体应做到:①制定科学的财务开支计划;②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定期检查成本控制责、权、利的落实情况,准确确认债权债务和账款核算。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增加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财务人员都能各司其职。
6.竣工及时做好决算管理
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该及时的对施工单位进行决算,同时企业审计部门也应该立即对完工项目进行竣工审计。参考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出原因,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工程项目施工预算工作
1)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实现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信息的产生和使用,特别是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实施成本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和多元化管理,所以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就是建立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2)编制施工预算书。成本控制的好坏和它的预算书有着直接的关系,编制科学的施工预算书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但是现阶段很多的施工预算都是把各种数据汇总起来,对过程生产根本起不到指导作用。所以,施工预算需要改进,分部编制的预算对成本控制才有指导意义,总之,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按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为原则。
2.加强施工组织设计
依据施工预算书及施工组织计划,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依据施工预算,严格控制各部位成本数量是这个阶段成本控制的思想。
3.完善合同管理
房地产开发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合同管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认真分析合同条款。2)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
结语
综上所述,对施工工程进行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可能,所以,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在企业施工管理中进行一定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应该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市场实际需求,对成本的管理控制进行加强,从而降低施工的成本,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的质量,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在实验者进入宿舍前,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然后将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并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价值观的看法,并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喜欢谁不喜欢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但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价值观越相似的人,吸引力越强。纽科姆进一步发现,只要价值观相似,哪怕别的方面不一致,也会对产生很大吸引力。这是不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日久见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我看道理是一致的。
回想我们上大学时,刚开始大家爱找老乡交流和娱乐。后来和周围的同学熟了,找老乡的时候少了,找那些和自己类似人就多了,于是交到了真正的朋友。等到一毕业,一个班的人或一个学校的人,总爱搞个聚会。但逐渐地,大家的工作差异大了,兴趣转移了,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交往也就越来越淡了。于是你有了另外一群社会朋友,以此周而复始,你的朋友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讲师在培训中,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讲师要知道,总有一些学员是沉默的,是不合群的,无论你怎样都无法调动。而另外一些人,心态开放,主动热情,比较好学。最后你的授课现场,就会出现一个现象。课间休息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人,总是那些活跃分子。而那些沉默的人,大多坐在座位上,不知在想什么,或只是去喝水。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结核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07-0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已将结核病列入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中央转移支付结核病控制项目于2003年2月正式启动,项目覆盖14个农牧团场(矿)。项目管理运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结核病控制政策在农牧团场(矿)的实施,使八师石河子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1 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1.1 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师长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宣传部、教育局、统战部、卫
生局等多个部局领导和各医院院长组成的结核病控制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结核病防治工作各项目的实施。制定并下发了《八师石河子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划(2003-2010年)》。项目自实施以来,每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参加项目的宣传和督导,确保了结核病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结防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加强农牧团场(矿)结核病防治工作,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逐级培训原则,师本级一方面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了解全国结核病防治现状,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对团场综合医院、疾控机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二级业务培训,再由团场专干对连队卫生员进行培训,通过层层培训,提高了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了肺结核病人发现、报告、转诊、治疗和管理。
1.3 创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方法,使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围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多样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为内容印发宣传单,散发宣传材料。并在2011年首次创新开展疾控中心“公众开放日”活动 ,同时以健康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结防知识和结防工作的知晓度及参与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4 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质量控制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涂片检查法是发现肺结核传染源的直接手段[2],对确定诊断和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实验室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能力,师本级疾控中心对14个农牧团场(矿)实验室痰检质控进行指导和检查,结果显示痰检质控步入规范化管理程序,各项指标都达到卫生部要求,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1.5 严格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治疗管理措施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DOTS管理策略,对确诊的免费肺结核病人实行在医护人员面视下的全程督导化疗,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记录再走的原则。对每例病人坚持强化期督导访视2次,疗程结束时,完成访视4―5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报表资料,使结核病项目工作做到了规范化管理。
1.6 强化病人系统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项目实施8年以来,共接诊初诊病人14694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502例,其中初治涂阳1454例,复治涂阳305例,重症涂阴 610例,涂阳病人检出率为70.3%;治愈涂阳病人1728人,治愈率98.2%,完成项目要求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治疗管理任务。
2 存在问题
2.1 随着全球基金项目在我国的即将结束,如果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仅依靠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支持,将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2 结核病人转诊、追踪、督导等工作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彻底,未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推荐结核病疑似症状者的积极性。
2.3 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结核病患病人数增加、治疗管理存在较大难度。
2.4 结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阅片诊断能力需要加强,目前的现状已经影响到对病人的诊断和对医院的督导及技术指导。
2.5 疾控中心专业技术设备不能完全适应项目工作的需要,仅能应对基本的防治工作,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尚不能开展;部分团场医疗机构实验室人员更换频繁,影响了实验室痰涂片阳性检出率。
2.6 基层结核病防治人员工作任务重(担负多项工作)、压力大,待遇低,长期直接接触传染源而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对结核病防治人员身心造成一定损害,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7 团场网络设备的陈旧与缺乏,是影响结核病人网络直报和获得有关结核病防治新动态、新知识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应对措施
八师石河子市结核病项目管理实施8年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更好地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推进和强化各项工作规范化,确保2012年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
3.1 认真制订和落实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 紧紧围绕国家及兵团制订的《规划》、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制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的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和针对各项措施的行动计划。
3.2 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强化病人治疗管理 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对肺结核患者继续实施免费诊疗与管理政策。切实落实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措施,探索适宜的治疗管理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治疗管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全程规律服药,提高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减少耐药的发生。
3.3 加强医防合作,提高病人发现率 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协作和沟通,不断提高非结防机构结核患者的报告率、转诊率,特别是转诊的到位率。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医防合作模式,逐步探索结核病人诊疗工作的有效方法。
3.4 强化大众宣传,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框架(2011-2015)》和《中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0年版)的要求,积极推广和宣传“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的结核病健康促进新策略。以“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为主线,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多部门合作,媒体参与,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将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广泛化。
3.5 继续做好特殊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 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按照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在学校中大力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在常规的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中,应强调对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的培训,使其保持对肺结核病的警惕性,力求做到在学生中一旦发现疑似肺结核,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继续开展司法和监狱劳教系统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
3.6 加强督导工作,强化经费管理 采取联合、专项等多种形式进行结核病防治工作督导,有重点、有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好中央转移支付结病防治项目经费,统筹安排,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严格按照项目预算和标准使用经费,保证任务进度与经费使用一致。
垦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规范,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 键 词】民俗史 民俗学 口述史学 新史学
【 正 文】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民俗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众所周知,民俗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就像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广义上讲,民俗是指人民大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沿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模式,它与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换言之,我们可将此四项条件视为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史研究表明,在席卷全球的新史学和“总体史学”新浪潮的影响之下,当代民俗研究得以重新振兴和崛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俗学(Folklore)也称得上是一门“新型”学科。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L.费弗尔就撰写了《民俗学与民俗学家》一文,对民俗研究作了精辟的论述。另一位著名的法国学者M.布洛赫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拓宽研究领域,运用跨学科的新方法,在社会史、文化史、种族史和民俗史等方面有所建树。他进一步指出:“民俗在社会活动中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意义,但在它的下面却掩盖和保留着重要意义。”布洛赫的后继者、历史学家比尔吉埃尔将生理习俗、行为习俗、饮食习俗、感情习俗和心态习俗等等统统视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他完全赞同布洛赫的观点,也认为历史学研究必须面对下层民众,民俗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
毋庸置疑,口述史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这是它们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认为,口述史学(Oral History,亦称口述历史学)的出现和发展,与其说是“发现”,不如说是“振兴”。由此可见,口述史学的某些传统同样是由来已久的。例如,口头传说(亦即民间传说)可以说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它既是口述史学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是民俗学永恒的研究课题。口述史学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其为数众多的学科领域当中,许多研究对象往往与民俗学的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和重合,这种双方共有的交叉性质集中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整合分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口述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往往会最终走到一起。
然而,口述史学与民俗学之间的界线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种界线有时会因种种原因变得模糊不清,常常使人们误入歧途。依笔者之见,除了学科性质各具特点之处,口述史学与民俗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历史研究,后者则强调文化的延续性。换言之,民俗研究既注重历史,也不忽略现实,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其研究范围与口述史学的研究领域是无法比拟的。关于这个问题,下文还将提及。
一
前文提到,历史与文化的交叉点是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最为明显的相异之处,那么反过来讲,叙述性则是二者最为显著的相同之点。毫无疑问,在民俗学众多的研究领域,叙述性是一种人们公认的传统因素。之所以称其为“传统”,就在于这一特点随民俗研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在人类社会内部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民俗学家S.汤普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俗学主要是指“没有文字的人们的文化传统”(《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纵观民俗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如史诗、叙事诗、民谣、民间故事、神话、民间戏剧、传说、谚语、俗话、宗教仪式、习俗和风格等等,几乎都是通过口述的形式才得以保留或流传下来。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往往采用民间艺术的形式来保留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发达的落后民族更是如此。从今天的角度看,除了极少数的文献史料之外,这是保证文化延续性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往的历史研究很少提及下层民众,因此,占人类大多数的普通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留下自己过去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关文字记载,而林林总总的民间艺术形式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见,叙述性是民俗学研究的一大优点。
不容置疑的是,叙述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成为口述史学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它同时也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跃的促动因素。长期以来,国际史学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历史研究只能依据文献史料,人们只能阅读历史,“而永远无法听到它们”。口述史学则向这一传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口述史研究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治史方法,其特点是以语言形式对历史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这不仅能够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而且还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口述史学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是其他历史学科所不具备的,其原因在于,口述史研究充分利用了语言的独特功能,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不断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因而能够在学科林立的国际史学界独树一帜。
二
笔者曾多次强调,口述史学的客观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对于民俗学(尤其是民俗史)来说,其客观性能否经得起人们的检验,这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口述史学的客观性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其一,当代口述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现代化的手段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调查。从当事人来说,由于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有着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其叙述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二,就口述史学家而言,由于他们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参加取证工作的,因此,他们在访谈和取证时自然地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同时也不会提出新的凭证。这样,口述史料搜集工作的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三,历史研究仅仅依靠文字史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充分的口述史料作为补充,两者必须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地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只有这样,口述史研究乃至口述史学的客观性才能够得到保证。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民俗学(包括民俗史)的研究对象多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出现,因而其内容的可信性往往会受到人们的质疑。例如,许多神话、民间故事和传奇故事的背面都可能展示出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人类历史,这在古希腊、印度、爱尔兰和中国等国家尤其是如此。然而,这些神话和故事都是从极其遥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由来已久的宗教传统、崇拜英雄的心理活动及其他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假设我们抛开艺术,只谈理论,那么,即便是一些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也是人们经常争论的话题。芬兰学者塞波·克努蒂拉在1996年4月发表的《地域意识论与民俗学》一文中这样写道:“从民俗学文化研究的观点看,心态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民俗学者并不受下列事实的困扰:在许多方面的历史研讨中,心态被看作是不清晰和非科学的。其实,在人文科学的文化研究领域,任何关键性的概念本身也无清晰或模糊可言。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时常众说纷纭的题目。民俗学者一直被迫考虑心态的综合性质及其与精神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独特性的相互关系。”
这段语录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其中也许存在着一个误区。如前所述,口述史学注重历史研究,而民俗学则偏重于文化研究。这是两个各不相同的范畴,然而,也是两个相互重合的圆。
转贴于
三
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述史学和民俗学是新史学和总体史学影响下的产物,其鲜明的社会性是广为人知的。总体史学的代表人物M.布洛赫曾直截了当地说:“唯一的真正历史,乃是总体的历史。”“总体历史”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布洛赫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从实证主义史学和经验主义史学的封闭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下层民众,走向社会生活。他的代表作《11—18世纪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一书考察了移民方式等一系列为传统史学所忽视的问题,在总体上揭示了法国农村的历史特征,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口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民众,这也是当代国际史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不妨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口述史研究开展得较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其研究范围从社会史、妇女史、家族史、矿工史到社区史、人口史和种族史等等,几乎将各个阶层的民众都纳入到历史研究的范围。口述史学家毫无隐讳地宣称,证言也可以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这样,口述史学家就向那些被看作是定论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英国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指出,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总之,口述史学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民俗学研究也将目光投向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这也是当代民俗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为数众多的民间故事、民谣、谚语和俗话等等均取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而这些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又掌握在广大民众的手中,并且通过口述的形式(还应包括文字资料)世世代代地相传下去。真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传之于民”。风俗和习俗自然也不会例外,它们是各阶层的民众在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惯性。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就能够真实地再现历史。毋宁说,失去了社会性这一特点,口述研究和民俗研究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这一点已为史学研究的实践所证实。
四
较之于现代历史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口述史学无疑是一门典型的具有独立性质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在经济史、科学史、政治史、社会史、劳工史、文学史、家族史、妇女史、企业史、部落史、宗教史、种族史、城市史、社区史、音乐史、绘画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史、军事史、系谱学等史学研究领域,口述研究开展得较为活跃。
口述研究的综合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言而喻,其叙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广泛性。一方面,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这不能不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口述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与众不同,相对而言(较之于文献史料),史料的获取也较为容易。毋庸置疑,这也为口述研究的广泛性提供了条件。
民俗研究由于涉及到“民”字,其研究范围也是相当宽泛的。民歌、民谣、民间戏剧、民间故事、寓言、传奇和传说、谚语、谜语、俗话、史诗、叙事诗及叙事活动、民间舞蹈、民间绘画和工艺、民间音乐、系谱、家史、传记、神话、宗教仪式、各种风俗和习俗等等均属民俗学的研究范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其研究范围(而非深度)而言,民俗学显然不及口述史学。然而,出于种种原由,民俗学的许多研究课题却难以成为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如传奇、传说、神话、寓言、史诗、谚语和部分民间故事,这也许是民俗学本身所固有的文化传统所致。
五
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特点是生动、活泼,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易于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由于这些艺术形式涉及面较广,因此,其内容显得十分庞杂,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这一点与口述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西方许多著名的民俗学家着重指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十分重要,毋庸置疑,这给民俗研究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例如,民间创作的随意性很大,有些艺术形式往往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仅仅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许多经过千锤百炼而得以保存下来的艺术形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别形式甚至能够繁衍出上百种变体,其演变过程同样是相当复杂的。
缺乏第一手资料是民俗学家普遍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民俗学家S.汤普森认为,民俗研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资料的搜集。然而,民俗研究内容的庞杂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的庞杂,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搜集到的口述资料不可能是完整的。此外,有限的文学资料必然显得杂乱无章,既缺少条理性,也缺乏系统性。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此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仅仅是民俗研究的一部分内容。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分别来自各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历史学家、文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画家、摄影家、工艺美术家等等。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在民俗研究的旗帜下“最终走到了一起”,这种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总而言之,划定学科范围,选择研究方法,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所有这一切是民俗学界的当务之急。
口述史研究与民俗学研究有所不同,口述史料的完整性首先表现在资料的搜集方面。一般而言,口述史学家往往要制定出较为详尽和目的明确的访谈计划,计划越是周密,搜集到的资料也就越全面,口述史料因而也就显得较为完整和系统。总之,口述凭证的获取是以资料翔实为基础的。除此之外,如果访谈取证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口述史学家还可以扩大范围,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多次调研,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这样一来,口述史学家便能够主动地接近和研究历史,而不是仅仅依靠有限的文献和其他文字资料,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研究模式。
六
早在本世纪初,英国的人类学家便提出了“文化遗留物”的理论,在他们看来,现存的民俗可以被视为远古文化的遗留物。今天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失之于偏颇。众所周知,民俗乃历史的积淀,一个民俗学家必然是文化学家,因为民俗集中反映了民间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展是极为缓慢的,但文化有其特有的惯性,因此,文化的延续性是不容置疑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民俗学家关注的是整个文化的发展进程,即注重历史,也不忽略现实。巴西民俗学家埃丝特·巴罗尼斯·卡尔文斯基教授指出:“民间文化的定义、观念和研究领域,依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范围也可大可小。……无论理论定义如何,民间文化都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显然,这一论点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民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尽管它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口述史研究是历史科学研究多元化的产物,口述研究的目的是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口述史学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例如,家族史既是民俗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口述研究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一般而言,普通民众的家庭(包括家族)很少留下见诸于文字的历史记载,而现存的文字资料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其客观性便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口述研究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研究所不可替代的。在家族史研究领域,许多案例研究主要取决于有关口述凭证的搜集和整理,换言之,家族史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口述史料本身的质量。然而,在同一个研究领域,民俗学则侧重于研究民间流传下来的家族史。肯尼亚学者米维卡利·基埃蒂认为,家史的特征并不存在于书面的形式,在所有讲匈牙利语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家史。家族成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家史传给下一代,这些故事往往能够刻画人物的完整个性,塑造人物的传奇人生。朱莉安娜·奥尔西博士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家史记录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总之,这类家族史一般都具有传奇色彩。
七
方法论研究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依笔者之见,理论框架及其模式、概念分析和研究方法是学科构建的重要环节。正是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各个研究领域,为数众多的分支学科才能够最终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民俗学(现代意义上的民俗研究)和口述史学自然也不例外。民俗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地研究法(亦称“田野作业法”)、民俗调查法、口头咨询法、“采风”等等,并伴之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音像技术)。当然,这些研究方法多为“舶来物”。值得一提的是,人们万万不可忽视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利用,这一点已为民俗研究的实践所证实。如果不借助文献,而仅仅通过口述资料,人们自然无法知道民间艺术形式的原型,无法了解这些原型的变化规律,无法知晓风俗、习俗乃至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向。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民俗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简而言之,它采用和综合了多种方法。除了综合分析方法和比较方法之外,人类学、社会学和信息学的若干研究方法也被人们广泛利用。就口述史研究而言,口述凭证的搜集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访谈则是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此外,还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历史学家可以从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中直接提取口述史料,这种方法常常能够使历史学家轻而易举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有关历史资料。另外,利用报纸专栏开展征询调查,也是一种搜集口述史料的有效方法。英国历史学家H.梅休认为,这种方法既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扩大社会调查的范围。
除了史料搜集工作之外,口述凭证的整理和利用对整个研究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整理的目的在于利用,为有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同时也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搜集工作还是整理工作,先进的音像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尤其是如此。
八
民俗研究的实践表明,现代民俗研究不仅继承了古代研究的传统,而且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创新和改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至今日,国外的民俗学组织已遍布世界各地,相关的学术成果也屡见不鲜。民间文化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知识,这种文化必须长期保持和发扬光大,因此,民俗学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
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创建到今天屈指数来不过半个世纪,但其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口述史学的问世表明,史学领域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概括。首先,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长期以来都将目光投向文献史料,而口述史学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旧有模式,向几千年的传统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其次,口述史学是现代历史科学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颇为浓厚的“后现代”色彩;再者,以往的历史研究很少提及下层民众,正所谓“英雄创造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呼唤着史学研究出现新的变革。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因此,那种无视普通民众的史学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这些意义上说,口述史学的影响无异于一场革命。毋宁说,这一革命还在继续。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场革命的结果。
主要参考资料
1.陆象淦:《现代历史科学》,重庆出版社,1988年。
2.Peter Dale:Ideology and Atmosphere in the Informational Society,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1996,No.3,Vol.13。
3.D.Paul Schafer:Towards a New World System:ACulturalPerspective , 1996,同上。
4.塞波·克努蒂拉:《地域意识论与民俗学》,载《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北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1996年4月。
5.埃丝特·卡尔文斯基:《民间文化的流派和它们的理论涵义》,1996年,同上。
6.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
篇10
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化
1 知识管理概述
1.1 知识管理定义
彼得・德鲁克曾经预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其知识创新的能力,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一,被称为“知识资本”。近十几年间,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重点关注的一项管理工作,众多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
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1.2 隐性知识的定义
在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隐形知识显性化的问题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学者迈克尔・波拉尼的定义,迈克尔・波拉尼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认为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
在本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本企业实际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定义,隐性知识即内化于企业员工头脑中的,未能通过适当的载体外化以便于其他员工进行查阅和学习的知识。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更具体来讲就是提升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
1.3 隐形知识共享的意义
员工在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提供者。彼得・圣吉指出员工真正的知识分享,不是简单的获取或者给予,而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知识分享使他人获得有效的行动能力。隐性知识分享的主体使获取隐性知识的个体获得了有效的行动能力,同时为企业的绩效提升做出了贡献,个人的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其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隐性知识分享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通过隐性知识的分享使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减少组织的知识流失风险,组织因员工的离职而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损耗的风险降低。有效的隐性知识分享能够带来显著的绩效,著名的安达信知识管理要素公式KM=(P+K)^S明确指出知识分享对于衡量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或组织学习绩效的重要性,其中P代表人的要素,K代表知识要素,而S则代表分享的程度,随着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享程度的不断提升,组织学习绩效相应将发生指数倍(S次方)的提升。有效的知识管理将形成企业的独特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2 本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作为从事国内外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化工程公司,本企业在管道勘察、设计、一般线路施工、盾构施工、穿越施工、数字通信、维抢修以及投产运营等管道建设产业链上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知识资产,但是这些知识资产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手中。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上述人员离岗离职,这些核心的技术必然会因此而流失。
除了技术知识资产,本企业积累的优秀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经验,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完备的业务流程和程序等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要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管理体系,通过上述体系对本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使隐性知识得到充分的显性化,并且在组织内存储和共享,从而使企业的知识资产得以保存和沉淀,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企业人员的岗位调整或人员流失而发生削弱。
3 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
3.1 隐性知识的本体特征
隐性知识不同与显性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高度的个体化特征,它依赖于个人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经验,其显性化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交流或者工作实践来实现,因此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措施,隐性知识的所有者很难主动的对隐性知识进行梳理、解读和分享。
3.2 隐性知识的垄断性
隐性知识的个性化特点使得隐性知识具有垄断性,尤其是某些具有特殊价值的隐性知识,可以给知识的拥有者带来相当的利益,而如果主动分享或者传播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则有可能损害其利益,甚至威胁到其工作岗位和职业地位。因此,如果没有可靠的保障制度的话,知识的所有者也很难主动分享其所拥有的隐性知识。
4 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的分享需要建立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之上,本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来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分享,并通过有效的机制保护员工的知识智力资源的利益。
4.1 物质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机制就是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并做出一定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此举激发和调动员工参与知识管理工作并主动分享隐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质激励的内容可以是奖金或者是实物奖品,在物质奖励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使奖励的内容能够切实符合员工的实际物质需求,起到必要的激励作用。
①对负责知识管理工作的知识长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设立“年度最佳知识长”奖,根据知识管理的贡献情况每年评选5名最佳知识长,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审,报知识管理评审委员会审核。
②对知识管理业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设立知识管理贡献奖,根据一定周期内员工对知识管理工作的贡献程度,评选一定数量的知识管理贡献优秀员工。评选的条件和标准主要包括:上传文档或其它知识内容的数量、知识文档的浏览量或点击量、共享的知识对公司的价值、在知识管理平台上提供的培训课程数量和质量等。该奖项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选,由知识管理委员会核定。
设立知识创新奖,根据员工的知识创新贡献进行评选,通常以一年作为一个周期,评选一定数量的知识管理创新优秀员工。评选的主要依据包括:员工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在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发明并推广应用新设备或装置等。该奖项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选,由知识管理委员会核定。
③通过相应的制度,使员工在知识管理中的分享和贡献能够兑换成相应的积分,该积分可以兑换成等相应比例的奖励或者奖品等。需特别说明的是,该积分的多少也决定了员工使用知识管理平台的权限和级别,不同的权限和级别对知识的查询和获取会有一定的差异。
4.2 精神激励机制
物质奖励不足以充分激发员工知识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了精神激励机制的力度。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员工,通过授予头衔、宣传推广以及署名权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知识分享热情。
①头衔激励
根据员工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贡献程度授予一定的积分,依据积分的高低给予员工不同的头衔,例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大师等,不同级别的头衔拥有不同的权限,同时也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人事绩效考核体系。
②宣传激励
本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的主页、简报、新闻等载体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宣传和报道,从而充分发挥知识管理优秀员工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会议上,增加知识管理工作的汇报和检查环节,使各部门主管领导和员工充分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③其他激励措施
为了保护员工知识的所有权,对于员工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在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发明并推广应用新设备或装置等,授予其署名的权限,该权限的授予由知识管理中心负责评价,由知识管理委员会核定。
5 结论
隐性知识显性化即隐性知识的分享是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对造成隐性知识共享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就可以大大提升企业隐性知识分享的程度,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