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影像技术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专业影像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专业影像技术

篇1

【关键词】中职卫校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 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临床操作能力。在医学影像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医学影像技术学数字化程度日新月异,伴随日益更新的大型现代化影像设备的普及应用,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教学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1.突出影像技术专业学科特点

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医学影像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高质量图像,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精通本专业和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设备的功能,要做到既能从事技能检查操作,又懂相关的疾病诊断。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来说,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拿不出高质量的影像片,就谈不上影像诊断,检查不准确就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按教学大纲要求实验课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医学影像学多学科交叉和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对后期的临床实习有直接的影响。

2.职业学校教学的难点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卫生职业学校教学中却有较大难度。由于涉及的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且不同的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应用范围,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时普遍较少,对教师而言,如何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一大难题; 同时,中职学校招收的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和部分成绩不理想的高中生,这部分学生成绩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学生而言,自身薄弱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要理解和掌握这门桥梁学科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进入乡镇级卫生单位,因此对医学影像学的重视不够,兴趣不足,增加了教学难度。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使实践性学时达总学时的50%以上,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影像技术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大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影像技术界在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导、学生看的模式,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考分可能比较高,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进入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动手能力差,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等,结合理论讲解,并通过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多让学生动手亲自操作,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投照技术与影像诊断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应如何去采用最佳的投照或扫描方法才能将病变显示得更清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讲,学生在想,并且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应用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所讲内容易被接受。

4.重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能力。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在老师指导下上机操作,但是,老师一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做大型仪器操作时,老师要全程在场陪同。经过实际操作,学生印象深、记得牢。在实验课中,应重视设计性实验和动手操作训练,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与一些影像设备较齐全的大型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见习基地,保证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有更多的机会走到临床进行实际的操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在医学影像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发挥最大效益,有赖于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高水平发挥,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影像技术人才势在必行。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加强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但愿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影像技术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陟,林黎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体会.中国医疗 沿,2008,3(6):50-51.

篇2

论文摘要:通过深人调研、分析就业市场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岗位及核心能力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就业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探讨就业导向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各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不能较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弊端日益显现。于是,一种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有效缩短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应运而生。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多年从事专业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深人实地的考察调研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分析,深感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和学生在校获取的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在校学习了2-3年后竟然不会,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自2006年起,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就业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回顾如下:

1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行为导向法”的一种,也是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项目化教学,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解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2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2.1“项目”是市场人才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双向融合的结晶

以专业人才就业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是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特定岗位的知识群和技能群的意义建构,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2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协作

项目化教学一般以“开发小组”为单位,依据项目目标各小组独立地组织、安排本组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全体成员按照分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同时又要与其他成员保持联系,通过交流和协商,共同完成小组的项目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的团队精神。

3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3.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师生协同努力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的开发,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学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性。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项目的设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在深人行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确定项目任务,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3.2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步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等,把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来自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第二步是按计划完成项目。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

3.3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

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4项目化教学应用体会

4.1项目化教学真正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教学目标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技能提高,而传统教学则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从教学形式上来看,项目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而传统教学则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看,项目化教学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作出选择,体现了“我要学”,而传统教学是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是“要我学”的被动学习;从师生互动的方面考虑,项目教学表现出学生主动提问问题,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学习互动形式,传统教学则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主动权在教师一方;从教学动力方面来看,项目化教学是教师围绕学生的优点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得以调动,能维持长久,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的不足来进行教学,主要靠外在动力强迫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4.2项目化教学更有利于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篇3

关键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医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鹤壁中专、鹤壁师范学校、鹤壁电大和鹤壁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合并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在原鹤壁卫生学校(1995年合并入鹤壁中专)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现该专业有在校学生350人。

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确定了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以适应相应的职业岗位,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医学发展需求、能顺利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此,我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邀请医学影像专家组成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明确培养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我院分析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特点,认识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高等技术性医学影像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和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经过探索,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人文为先,知识宽实,技能熟练,就业多向”。“人文为先”,是指面向就业岗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知识宽实”,就是给学生搭建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在专业课开设时,我们就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体现对准岗位开设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改变课程结构。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课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实现课堂训练、业余训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实习中技能操作应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操作。“就业多向”即在通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寻求“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专业外,还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超声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放疗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转贴于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个思路,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本位,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重点进行了以下三项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素质模块课程。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的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如精简了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学病原学等非主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将原来的X线机结构与维修和X线摄影技术学在增加相关新内容后,分别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增设了医学影像新技术课程,如断层解剖学、介入放射学等;增开选修课,如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医学文献检索等。

改革实验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改革过去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经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二是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诸如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专业课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边做、边学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教学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有时候将病人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进行X线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检查等,既可进行实际操作,又可培养学生与病人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应用

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美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必须进行全面的革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具体的项目为纽带,向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利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将其应用到美术课程教学中,能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与其他专业相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内容明显多于理论知识内容,该专业的美术课程也不例外。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倘若仍旧采用固有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所掌握的也只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强化。项目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以外,项目教学中有较大比重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实践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项目选择阶段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与时代接轨,要理性、系统地选择项目,为项目教学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撑。首先,教师要搜集、整理实施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将相关资料、信息整合到项目案例库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教师选择的教学项目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项目进行完善,这样才能避免项目分析阶段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教师会在正式授课前成立项目学习小组,并由各个小组成员推荐负责人,制订组内学习计划,落实分工并且明确到个人。在项目教学的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协助学习法,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团结协助,共同完成任务。在遇到困难时,可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由教师指导。在项目实施环节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恰当地对各组的项目实施进行指导、点拨,和学生一起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难点,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师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确保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案例考核阶段

美术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而是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项目探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项目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项目分析能力、项目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教师还要对项目教学效果进行评定,针对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补充,整合学生反馈的信息,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案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结语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教师应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美术课程的本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项目教学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霞.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之探索.美术大观,2011(4).

[2]厉子强.项目教学法在园林专业的美术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科技信息,2009(35).

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教学;应用

 

        为进一步落实 科学 发展 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新课程实施的原则是要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探索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活动,它的价值体现主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2.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具体来讲,要遵守下面的五项原则:

        2.1 项目教学的科学性。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与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注意把教师和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防师生负担过重。

        2.2 项目教学的系统性。项目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职高学生来说,要很快具有创新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除了学科的整合,另外还与教师培养、设施设备条件关联,项目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2.3 项目教学的实践性。项目教学和现有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这才是设立项目教学这一课程的最根本的目的。如果说,其他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那么,项目教学则强调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

        2.4 项目教学的层次性。项目教学的开展,决不是为了取代学校现有的学科教学。因为职校学生还处在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不具备一定的从学科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开展项目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教学”的开展非但不取代,相反还有赖于学科教学的质量。

        2.5 项目教学的自主性。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项目教学”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3.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依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作为实施研究的对象,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大致可以分为:

        3.1 典型的切削加工项目:可以构建以《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基础》等形成的项目课程,作为第一个学习领域;

        3.2 典型的 电子 装配项目:构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操作技能》等形成的项目课程,作为第二个学习领域;

        3.3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项目:构建以《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作为第三个学习领域。

        3.4 典型的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项目:构建《单片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自控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第四个学习领域。

        这些从一到四的学习领域,按照学制及认知的 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展开项目教学过程。每个项目的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项目任务。组织教师分析项目涵盖的跨学科的知识及涉及到的专业科目,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详细编写《项目(课题)任务书》。

        (2)布置项目。分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要求,使各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3)各工作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与方案,教师审核计划。项目小组拟订课题实施计划,设计一份详细的《项目活动计划》,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成果汇报任务,各小组都要有成果汇报.在计划书中学生可随时记录项目进展情况,以便教师随时检查和指导。

        (4)项目小组的活动实施,学生动手实践。根据计划,各小组成员开始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学生通过翻阅、取舍、整理资料,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和验证,通过解构单元实体、到实验室做实验验证相关结论、在实习室进行实际装接操作和调试等实际环节,不断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请教教师等途径解决问题,最终完成课题任务。

        (5)项目答辩与师生评价。在此阶段,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组别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同 总结 ”等程序完成对各小组课题任务完成的评价。并将项目任务完成的评价结果列为项目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

        (6)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教学总结,并把项目工作的结果归档或应用到 企业 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去,以使项目工作的结果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指导后续工作。

        各种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教学法选用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适合”为宜。总之,职业 教育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能力,在发挥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调动学的主体作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倡导动手实践,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思想,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 发展 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篇6

一、课题研究价值

《毕业生就业机制以及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影响的案例研究》主要探究职业学校学生的“出口”途径、策略和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深层内涵的反思、改革和创新。本课题以毕业生(技术工人)为研究对象,透视他们的生命历程,探究他们的发展规律,以帮助他们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过渡。

就本课题而言,它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理念,重点解读学生的就业问题,积极探索符合职教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机制和策略,并以此为突破口,反思职校的内涵建设,加强专业设置的市场论证,侧重研究专业设置与就业机制之间的协调关系。本课题研究以我校的江苏省示范专业和南通市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通过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和途径,重点探究就业机制、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之间的有机联系,借以解决对职校而言至关重要的学生“出口”问题和专业建设问题,探索职教的内涵发展之路,推进职业学校的深层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在本课题研究中案例研究是主要方法,就业机制及其影响是主要内容,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则是深层次的内涵。这一问题的成功解决,将对整个职业教育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国民素质、就业市场也将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就业也是职校之魂,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就业更是社会之门,它是社会稳定繁荣、和谐进步的首要因素。这既是本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也是它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二、课题研究目的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了解其就业的途径、方式和策略,优化就业模式,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渠道,最大可能地解决就业难题,消除职业教育发展最大、最关键的“出口瓶颈”,促进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

(二)在了解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基础上,研讨其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等内涵建设有哪些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的。进而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市场的调研和就业市场开发,开展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科学论证,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努力建设一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理论实践一体化、订单培养项目化、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试点专业校本课程。

(三)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技能培训、课题研究、业务进修、实践锻炼、教学比武、教研活动等形式和途径,着力打造“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工学结合工程”“专业现代化建设工程”。不仅要建设几个设施先进、装备齐全、质效显著的省市级示范专业或实训基地,使硬件条件能够充分保障学生技能训练和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而且更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名)师队伍,使核心软件因素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如此软硬兼施,比翼双飞,才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确立学校应有的地位和特色。

(四)探索职校学生的就业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内涵建设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工学结合、创业教育、对口单招、成人高考等就业形式和途径的探索、总结和反思,谋划构建对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包括“培”“考”“招”“荐”“择”“创”等形式的就业机制的完整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大胆构建就业市场开发机制、专业设置论证机制和专业课程改革机制,实现三者有机协调与和谐统一。

三、课题研究准备

(一)专家引领,科学导航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引领。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树立先进理念,形成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学校先后邀请多名专家开展讲座和指导活动。

(二)培训学习,打造科研骨干队伍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部负责人是本课题研究的主力,学校十分重视他们的培训学习。2008年至2011年暑假,学校利用如皋市公修课培训之机,对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培训学习活动,除邀请江苏省教科院、南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专家、领导做专题报告外,还举办了一些研究沙龙活动。学校还选派课题主持人缪世春校长、课题组核心成员、我校教导处朱仁华主任、实训处邹志勇主任、冯志刚校长赴德国、加拿大进行职业教育考察、交流;选派课题组成员何建平、朱灿明、赵永红、朱仁华等赴南京参加江苏省教育科研培训;组织全体教学人员参加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的培训、学习和考核。

(三)主题活动,营造课题研究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主题活动的创设和开展,积极建构课题研究的平台、阵地和氛围。学校不仅选派课题组核心成员缪世春、冯志刚、朱灿明、朱仁华、邹志勇同志赴扬州、无锡、南京参加了江苏省第四、五、六届职业教育“创意论坛”;选派赵永红、邹志勇等专业负责人赴知名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调研;邀请南京秦淮河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我校优秀毕业生戴桂香,南京宁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校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典型陈新兵等来校讲学;还分别组织课题组、课改组、专业组赴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山东、河南和天津职校、洋思中学等单位学习、交流。

(四)重视投入,努力改善课题研究环境

在课题研究环境、设施改善方面我校设立了5个“名师工作室”,建设了6个学生创业基地,设立了网络技术等4个技术创新活动室,增建了多个多媒体教室,1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开发和完善了校园通讯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形成了数字化的校园环境。

四、课题研究成果

《毕业生就业机制以及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影响的案例研究》与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中职网络德育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南通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化”课改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策略研究》等课题为该时期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智力支持、理论指导及实践动力。

(一)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广大职业学校师生的访谈,课题从四方面总结出职业学校毕业生当下比较突出的就业问题:一是学校知识与实践工作脱节,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实践经验缺乏,导致毕业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二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注重毕业生专业素养,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而这一方面恰恰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短板。三是工作经验不足,目前的毕业生严重缺乏工作经验,有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没能抓住机会好好锻炼,专业技能缺乏,竞争力不强。四是信息闭塞,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对用人单位所需职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知之甚少,所学专业和岗位工作很难吻合,有些职业学校毕业生即使毕业找到工作也难以胜任。

(二)构建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思考

首先,抓好精品专业建设。在招生困难的当下,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能吸引学生和家长,在专业设置上还是求全、求多,没有根据招生和就业情况来分析判断一些专业是否还需要设置,有些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完全可以停招。所以学校要对现有的学科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多设立一些市场紧缺或者未来社会需要的、最能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的骨干专业、“精品”专业,将企业的“品牌”战略应用于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从而让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产生名牌效应,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突出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需要与合作企业加强沟通和交流,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条件、生产设备,把专业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堂延伸到企业,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在企业顶岗训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能真正接触到生产实际,了解自己在岗位上需要做什么事,提高其实际能力,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角色转换,缩短工作适应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其次,构建基于就业环境的柔性机制。加强政府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环境的治理与优化,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间接调节与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职业学校发展战略,保持适度、稳定的发展规模;通过制定有效的法律、政策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与艰苦行业从事艰苦职业;加强对就业的投入与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社会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提供就业信息与培训,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同时,要加强学生就业的立法,实现就业市场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职业学校毕业生只有掌握了娴熟的技能、先进的技术才能在人才市场中显示出自身的优势,提升自我的竞争力。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获得需要一支专业、优秀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别于普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发展目标。但是,加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对先进技术的敏感性仅仅呆在学校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让教师“走出去”,让企事业成功人士“走进来”,在双方的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接触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策略性措施

本课题研究在学校校长室领导下,在教科室精心组织和运作下,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与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期待、与兄弟学校的科研成效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年轻,科研基础还很薄弱,加之学校缺编较多,在职教师工作压力较大,群众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不高;随着生源的日趋紧张,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与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形势与政策冲突较大,每年招生,两三天的突击行动,感性认识五味杂陈,但理性思考困惑重重,缺乏冷静、全面、深入的剖析和调研。

为了进一步拓展课题研究思路,深化课题实验,扩大课题研究的成果价值,学校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采取如下工作举措:

(一)追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调研分析我国就业市场的走向,认真学习和解读国家就业政策,从宏观层面加强研究,拓展课题思维。

(二)加强我国人才市场调研,千方百计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调整就业思路,创新就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但绝不降低就业门槛,在夹缝和绝境中通过我们更加勤勉、艰苦的努力,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加优质、完美的契机。

(三)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充分利用历届毕业生的良好基础和资源优势,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效能,为学生谋求更多生存和发展的渠道和方式。

(四)加强学校内涵发展,狠抓对口高考、成人高考、技能竞赛、工学结合、学生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素质,拓展就业范围。

(五)进一步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品牌院校、知名企业的资源优势,借鸡生蛋,借力发展,最大限度地谋求互利、双赢的战略效应。

篇7

[关键词] 非影像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影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00-02

To explore the radiological teaching for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LI Ming,ZHAO Ze-hua,JI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fessional radiogical interns,take class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personal guidingand mak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sults:It was useful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 Conclusion: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with class teaching what can increase practic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Practice; Radiological teaching

医学影像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医学影像学是多种影像学的一门集合学科,以影像为依据综合临床各方面资料形成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大影像学概念)。由早期单纯的X线成像发展到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成像技术,影像手段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发展、从二维显示到多维显示、从形态学诊断到功能学诊断的转变、诊断与治疗相结合。随着信息科学的进展、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出现,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将会成为可能,医学影像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1 世纪医学影像学日益拓展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提高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影像诊断技术和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限度、临床适用范围,为他们日后进入临床充分自如地选择各种影像诊断技术和方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夯实基础。由此必然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非影像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1 现代影像教学要求及教学现状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三多一少”,即内容多、新知识多和图像多,而教学时间却减少了,教学上的这对矛盾很突出。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多媒体技术给教学方式改革带来了契机,它通过课前备课将教学内容整理编排,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使理论知识条理化,图像精练、质量提高。课堂上能节省板书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多媒体的清晰度高,克服幻灯片图像清晰差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具有音乐、解说、动画、电影、图像、文本等信息,交互控制流程、程序调试、网上发行等功能,使得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制作课后影像图像库(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 和考试摸拟题,使其具有参与性,吸引学生课后复习。

来本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实习医生以非影像专业为主,轮转时间不长,大多在2~4周。他们大多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 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相对薄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大纲里规定内容的教学并能够让实习生掌握必须的影像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传统X线诊断学教学方法是以大班讲授理论为主,辅以小班实习阅片,以期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如何联系的问题,亦有电影、录像、幻灯等辅助电化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板书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实习阅片的教学方法机械、耗时,学生自学困难。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改革了课程设置后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 影像学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虽然影像技术已逐步向无胶片的数字化发展, 但数十年来, 许多教学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示教胶片, 有些示教片极其珍贵。由于长时间的库存使不少胶片变质、老化而毁坏。如何长期保存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困扰着各影像教研室。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是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资源库非常缺乏, 无法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编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研究的需要, 更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严重影响医学影像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建立一个方便易用, 资料丰富的多媒体医学影像资源库, 是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基本配套的网络硬件、教学课件和各种教学资源,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影像教学资源库, 不但为教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从事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医学影像学资源, 对广大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和远程辅导, 还可以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为医学工作者学习提高提供一个理想的医学信息网站,推动医学影像学教学信息化网络化事业的发展。

2 教学改进的探讨

2.1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进

2.1.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我教你学、“满堂灌”的方式,采取:①多安排高年资、有教学经验教师参加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②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电子幻灯的形式制作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板书工整、学生专注于听。③收集更多的病例影像图片,通过电子幻灯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④课前把讲义整理印发给学生,解决学生课堂上忙于抄笔记而忽略听课的弊病。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适当提供1~2个病例图片存于教室电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1.2临床见习带教分小组进行见习,每个系统从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到常见病,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出现征象的病理基础的可能性,综合提出诊断依据,做出肯定性、可能性、讨论性意见。为进一步的临床学科学习拓宽了思路。

2.1.3临床实习教学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掌握如何恰当地选择影像检查项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学习。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制作成多媒体片库。

2.2 课程设置的改进

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 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2.3建立大型医学影像阅片库

制作影像诊断学教学数据库,构筑课程设计的框架,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采集临床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及结果,输入数据库; 完善多媒体实习片库,制作读片训练系统程序,以供学生平时自行训练。 完备考试题库,制作考试程序,以供学生在考试训练时使用。制作合成最终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在局域网上联机应用。

2.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知识体系

首先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由校督导团的专家按照教学评估给每个教员打分。其次,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一个大型考试题库,其中包括理论题,影像图片,题目难易程度分层次,选题应用“背靠背”盲选,教考分开,评分采用计算机。最后将教学改革后的学生成绩与改革前的相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为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3 总结

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希望能够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影像教学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临床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文戈,张雪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8 (3):293-295.

[2]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1.

[3]Margulis AR, Sunshine JH .Radiology at turn of the illennium[J].Radiology,2000,214:15-23.

[4]张俊祥,储德开.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46-247.

[5]游箭,黎海涛, 陈伟.实行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95-196.

[6]杨小庆,陈俭,靳激扬,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0,9 (6):279 - 280.

[7]李子平,张中伟,孟悛非,等.医学影像诊断学幻灯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1):22-24.

篇8

相比非医学影像学实习生而言,入科后的影像学专业实习生适应医学影像诊断工作更快,用其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迅速地解决影像学操作问题,包括多发性、常见性病症及部分疑难病。而非影像学实习生培养其适应影像科室工作的周期较长,需带教较长时间。然而影像专业实习生的知识结构的深广度、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分析临床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等方面,无较为明显的优势。据权威专家调查,发生这类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影像专业毕业生薄弱的临床基础知识及缺乏后劲发展的动力[3]。因此,将医学影像学专业并入临床医学专业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外从事影像学的专家及相关人员基本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全世界还未专设影像学专业,盲目增设该专业,将使得该专业学生无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能力。

2提高影像学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每个医学生都必须进行临床实习,这是因为临床实习有着3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意义:①医学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作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连的桥梁;③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必经之路。其临床实习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及个人素养。因此,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实习质量亟待提高。在实习生入科后,实习带教老师先要讲授医学影像学学科概念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实习生充分明白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后,才能积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经过不断实践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真正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及价值[4]。因此,院方应加强放射科在临床实习上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生的实习兴趣和改善其实习心态,为今后实习做好准备。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既要亲身讲解教导,同时还要给实习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着重培养其阅片、分析病例等能力。包括思路开拓、辩证分析等方面,做到考虑问题既观全局又不漏特例,在影像工作中,要从“同影异病”和“同病异影”发现规律,找出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3重视医学影像学知识的学习

影像学诊断是从不同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优选及影像学的表现,到最后的诊断分析的过程,虽然影像学比较直观,但其难以掌握和分析“同影异病”和“同病异影”的特点,若仅凭影像中所见,未详细参考病史,则常会有“以偏概全”的思维,导致误诊漏诊情况发生[5]。因此,实习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必须将影像诊断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先详查病史资料、生化检查详单,若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亲自询问病人等,以达到对该疾病由临床表现到影像学诊断的充分认识。通过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推断分析能力,还能更准确客观地做出疾病诊断。多因素影响后的病变,直观的显现在影像学图像上,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带来不同程度影像学表现的最终变化[6]。不能因循守旧,只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死板的思维模式来诊断疾病,哪怕是同一种疾病,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有无治疗及治疗的进程等都会影响疾病最终的转归。因此,实习生必须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合理应用到临床诊疗当中,构建全局性思维模式,动态性学习与观察方式。

4着重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有多种器官和组织,某一组织或者器官的病变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运作,从而累及整个机体。而患者疾病的形成也是由自身生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作用引发的。现阶段影像学医学生生源通常来自临床医学专业或影像专业本科,这些学生掌握的临床医学知识往往不够系统性,或者对专业技能及临床基本功训练力度不够,局限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带教老师应明确告知实习生,疾病的病理过程是具有规律性的,要求学生通过学过的知识来发现规律。一个影像学医生的优秀与否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衡量:①能将影像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中;②能将诊断学知识结合临床和资料分析,应用到探索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两者关系紧密,不可单一分割。要从影像学检查当中客观完整的看出疾病的真实情况,就必须在审阅患者影像时,结合症状、病史、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社会心理情况等作综合性比较分析;若只看影像资料,而略过其他重要因素,则容易出现“看图说话”式误诊或者漏诊[7]。

5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医学生在校所学都被专业理论知识,要将其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就必须进行临床实习。要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其学习实践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详细方法如下。(1)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尽可能为实习生提供影像仪器操作的机会,并同步进行指导和纠错,确保实习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得到提升。(2)每位实习生必须独立完成1份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报告,带教老师认真审阅并批注、纠正。(3)安排实习生参与病例读片及跟踪随访,包括部分疑难病例,不仅可以让其亲身感受临床工作的真实性,还可以培养并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8]。(4)采用自主报名形式,带教老师与实习生共同参与日常值班,培养其急诊应对能力。(5)组织多种学术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到其中,进一步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

6重视讨论式阅片提高阅片质量

医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对常规X射线检査、CT、MRI检査进行阅片,并保留更深层次探索和提高的空间。为更好的提高阅片质量,保障临床问题的发现及解决,实习生应运已学过的知识展开讨论式阅片,全面掌握临床诊治需求,并结合其他影像分支及其不同检查优势、反馈病理诊断信息[9]。采用互动式教学,并构建多元一体化,保证教学主体始终为学生,保持持续性互动过程、多重性互动主体及多元化互动形式及开拓性互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10]。

7结语

篇9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医学影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该学科具有不同于临床学科的鲜明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利用T-PACS系统,严查学习效果;注重沟通,做到人性化管理,这些方法对于有效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变得愈加紧迫,而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临床实际需求仍存有巨大差距,为了适应新世纪我国快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办1998年正式下发《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期缓解临床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1]。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既是医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所必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知识结构特点,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学习的桥梁学科之一,因此其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不同于临床课程学习,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科室作为三甲医院附属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各科室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影像学教学的工作,本文旨在总结我们科室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经历了大学本科教育,掌握了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但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临床各个专业之间的分工也愈加精细,我们医学影像学教研室负责这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如何使得每个研究生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学习到真正能应用于未来临床工作的影像学知识?我们教研室根据各个专业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骨科专业研究生,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骨骼肌肉损伤、骨肿瘤诊断为主,而对心内科专业研究生我们则重点安排了冠状动脉造影、胸部X线及CT的识读等相关教学内容。此外,针对临床专业研究生,我们还注重培养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选能力,而且利用各种讲座,让其了解影像学的新技术、新方法,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安排,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在以后自己相关领域的工作中更有所专,更有所长,从而达到为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2注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这些学员个人教育背景不尽相同,有部分是从大学本科应届直接进入研究生学历阶段,也有部分具有临床工作经历后才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是具有临床工作经历的学员也来自不同等级的医院,每名学员可能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工作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愈发重要。我们教研室因此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PBL教学在学校的大力推广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专题或者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主流方法[2,3]。我们依据各个研究生专业特点建立了PBL教学题库,比如面对急性胸痛的患者,教员首先提问哪些疾病可以引起上述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胸痛三联征的概念,即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和冠心病,进一步提问针对这三种疾病应选择怎样的检查方法,先给出患者胸部X线片及胸部CT片,如果学生在胸部X线片中未发现明确异常,那么引导学生在胸部CT纵膈窗中观察主动脉的宽度是否有改变,进一步观察主动脉腔内移位的内膜片影,进一步提问如果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确诊需要什么检查,再给出主动脉CTA的图像,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一目了然,最后再引导学生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进行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3严格考查学习效果,充分利用T-PACS系统

医学影像学教学是以大量影像病例图片为基础。在过去教学中,主要依靠胶片进行教学考核,而胶片存放要求高且长期使用过程中易老化、褪色,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在考核中,每位同学随机领取的胶片可能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从而难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4]。我们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于2009年基于PACS系统,结合我们医院特色,建立了教学PACS系统(teachingPACS,T-PACS),并已经应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该系统包括了影像学理论试题库、影像图谱题库、考试系统及成绩分析系统等四部分。该系统的应用可以让教员根据每个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需求进行理论试题及影像试题的维护,明显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同时进行多人考试,并可记录考试过程,保证了结果的公平公正。

4采用多样化方式,加强与学员沟通,注重人文教育,做到人性化管理

我们医院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指导老师与轮转科室老师双导师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学员在临床轮转中的学习管理,但也存在两个导师管理、两个导师均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我们教研室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易被学员接受的特点,依托第四军医大学网站,搭建自己的学科网站,并将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心筛选的教学病例上传网络,从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并且通过微信群、QQ群等现代化电子手段,加强与学员的交流、管理,时刻掌握学员学习、工作动态,解决他们的疑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管理。此外,注重教学中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导师不但在教学环节中处处渗透医德医风的培养,而且与学员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尤其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社会不良问题,及时和学员展开讨论,抵歪风、树正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把人文教育贯彻始终。

总之,自从影像学教研室承担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训以来,不论在教学任务安排,教学手段改进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来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何在以后工作中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如何在培养过程中解决好临床与科研的矛盾仍需我们不断探索[7,8]。

作者:陈宝莹 于军 王文 颜林枫 南海燕 胡玉川 崔光彬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诊断科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陆松鹤,蔡志华,李海涛,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12-114.

[2]关丽明,李雪丹,张立娜,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88-190.

[3]马小斌,宋雅璠,康华峰,等.PBL联合MDT模式在乳腺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583-585.

[4]弓静,董爱生,王莉.PACS给医学影像学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39-140.

[5]曹玮,王亚蓉,殷茜,等.T-PACS系统在构架新型医学教学体系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48-950.

[6]李强,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结业考试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1):62-634.

篇10

转化医学(translationmedicine)是近年国内外医学领域流行的一个新概念,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提出“转化医学”概念。它以人的健康为本、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以促进科学发现转化成医疗实践为宗旨。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固有的隔阂,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使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防治措施[3]。因此,转化医学本质上是一个双向开放、往返循环、持续向上的研究过程[4,5]。转化医学理念已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的共识,其应用有利于推进临床医学更好、更快速地发展。

2肿瘤影像医学教学的现状

肿瘤影像学是医学专业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主要包括肿瘤医学影像诊断和肿瘤医学影像技术两方面。肿瘤医学影像诊断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主要注重临床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肿瘤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则较为欠缺,尤其是对肿瘤影像新技术的研发、功能拓展、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及运用等方面的授教还较为薄弱。目前肿瘤影像医学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的肿瘤影像医学教学授课的模式过于单一,跨学科联系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②现行课程安排中有关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手段的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③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单纯从理论和阅片等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对肿瘤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理解。④教学内容陈旧。该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教案等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足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6]。⑤学生技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与临床实际应用能力脱节。肿瘤影像医学教育要求培养既会诊断又会技术研究,既有转化理念和能力又有肿瘤影像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开展转化医学教育尤为必要,它是当前培养综合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提倡“从实验桌到病床旁”的转化医学教学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促进肿瘤影像医学教学多学科的合作

不同学科、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壮大,也需不断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技术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因此建立肿瘤影像学、基础肿瘤学、工程技术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科研小组,让各组组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及协调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体系,才有望实现肿瘤影像医学的可持续发展[7]。转化医学教育强调理念的改变,它打破以往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教育模式。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研究平台,鼓励将物理工程实验室发现的有意义的成果转化成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应用的手段,有效将肿瘤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同时也对肿瘤影像征象进行基础研究。其次,不同的影像成像手段各有优劣,将彼此的优势互相融合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的潮流。转化医学教育对这一潮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成像手段,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在既有的CT、MRI、PET、B超等设备的基础上研发PET-CT、PET-MRI或将几种成像设备融合的机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具有稳定而强大的效果,所形成的多学科介入机制能够满足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需求。

3.2为肿瘤影像医学教学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一方面能增强肿瘤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临床医技人员提供进入实验基地探索基础研究的机会。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重视从临床中凝练课题,可以培养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8]。如肿瘤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某种肿瘤具有相同的影像征象,但是纯粹的临床实践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依据。转化医学理念主张临床医生与研究员密切合作,提倡由临床医生仔细观察肿瘤的影像特征,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基础研究员,再由基础研究员对此进行研究,进而将科研成果反馈到临床,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探究性研究达到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为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学科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多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9]。如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X射线、CT、MRI、PET、B超检查等的成像原理时,可与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观摩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操作,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以获得深层次的实验体验,从根本上理解相关概念及原理,将枯燥、深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有趣且自主参与的实验操作。另外,通过与其他学科学生的交流,可进一步培养肿瘤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适应学科发展所需的医学影像技术工程师,塑造能灵活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的专业人才,构建合作融洽的专业团队。

3.4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学生

肿瘤影像医学蓬勃发展,临床应用技术不断更新,而现有的教材、教案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停滞不前,不利于医学生第一时间掌握肿瘤相关研究新进展及新技术。许多学生毕业后开始到临床一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应的技术问题时,常常无法到实验室通过相关研究来解决当前技术的缺陷,不利于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转化医学的应用一方面为肿瘤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人员熟悉和参与临床工作创造了条件,鼓励学生到临床进行实践,让学生在相关教材内容还未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下,通过到临床实践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为学生参加工作后再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技术研究打下铺垫,真正做到将临床影像医学的应用与工程医学授课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肿瘤医学影像诊断能力和肿瘤医学影像技术研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