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导学案 ; 合作探究; 参与度
在学校学习“271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大背景下,“导学案”课堂教学应用而出。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诚然优秀的导学案确实能起到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作用,但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发现,导学案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值得我们改进和完善。
问题一: 导学案的预习和学生时间紧张之间的矛盾
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既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则自然需要课前花时间去准备,去思考,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很难有时间保障这项作业的完成,笔者所教的地方,目前只需要会考过关,绝大多数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主要科目上,没有时间完成这看似“可有可无”的作业。
解决方案: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放在课前十分钟或者是刚上课的一段时间这样既有时间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早一点进入课堂的教学气氛中。如果允许最好把导学案当成是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
问题二:导学案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少数人在学习,而多数人在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观众”,坐在那里静听或做小动作,让小组代表作总结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解决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学习更加优秀,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习困难学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五,注意组与组之间尽可能达到平衡。
问题三:导学案设置与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导学案的设置基于不同教师对教材和学生了解的基础之上是对教材的个人理解和对学生基础的整体把握的总结和提炼,正因为如此,导学案往往受教师个人水平的制约,是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局限性。如果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必然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往往使用同一份学案而出现“吃不饱”“吃不下”的问题。
解决方案:教师在设置导学案过程中,在深入钻研,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的环节,设置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难度。例如自主学习部分为所有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内容找到答案的,而合作探究的小问题就可以分层次、分难度设计,并且根据难易度不同布置给不同的小组,这样以好学生带教,完成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四: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
学生仅仅看“导学案”而忽视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如果学生不预习教材,课堂上也不去阅读教材,只是将教材作为寻找答案的工具,就失去了教材的意义。“导学案”的实施只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升华可能是认为学案就代表课本,就是考试试题的所有,为学案为唯一秘诀;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去;还有可能自主学习的预习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突击抄作业完成,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就和设置导学案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解决方案:在上课操作中,由学生读出自主学习部分并完成填空后,告诉其他学生在书哪一页哪里找到答案,以引到其他学生的注意,教育学生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在合作探究时同样不忘让学生联系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教师也应不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课本,处理好课本与导学案的关系。
问题五: 学生课本知识提炼能力和问题意识的缺失
导学案具体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以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突出的分析和讲解,如果知识的获取缺少对书本的阅读,对课本的感悟和提炼,这样的知识其实仅仅是没有血肉的。如果导学案设计让学生去按既定目标去填空,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轻松顺畅,但对学生来说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是即使现在记住,不久就会遗忘的“假知识”。导学案问题的设置对学生思维训练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却有个缺点,那就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被老师代替了。同时笔者发现导学案编写的问题越细致、全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差,问题意识就越淡薄。
解决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分层次递进式设计问题;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点评完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切忌不能全部设计为填空形式。教师要在课堂导学案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钻研问题,应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获课本信息能力的训练。
问题六: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能力缺失
每个课题都有其知识框架,而导学案教学可以说为教师提供了最好的笔记,只需记住导学案和实施步骤就可以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将点状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最终也无法将知识内化。违背地理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地理的整体性原则。
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小结部分不能省略,教师找学生对一节课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学生需要做笔记记录,整理知识达到复重、理解、消化、总结和升华作用,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总之,导学案本身的优点很多,但在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深入教材,深入学生。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导学案的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而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的学习时,更应该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书本,在全面消化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 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篇2
【关键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s method )又称“个案法”对于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课,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工程案例讲解既有的成熟的理论方法,介绍现实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为寻求解决途径而开展的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热点、难点课题,还结合工程案例中的成败得失开展课程讨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具体、明晰,如此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师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研究思维。
2 案例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2.1 本课程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学中必须营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境。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面内容较多,理论大多抽象且难度较大。对于相关内容,如果能够利用案例教学法,则方法简单、直观,教学效率高。学生在毫不枯燥的案例面前会主动思考、发言,这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土力学理论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2.2 国内外相关基础工程事故、地基处理成败实例以及基础设计等实例客观上为教学供应了各类案例素材。
2.3 案例教学法能以较少的成本发挥“等同实践”的最大化效益。它可以弥补经费紧张或资金受限所带来的教学实践损失,若学生由于在校上课不能及时深入现场实习,教师由于经费紧张不能邀请专家来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时,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条实现目标的捷径。
2.4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课堂教授法相比,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可以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
2.5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3]。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4]。
3 本课程中案例的选择
要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设置的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是一个真实的工程案例;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 ③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认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中,以下内容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解:①土的抗剪强度理论与地基承载力;②土压力与土坡稳定;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应用;④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⑤基坑支护结构设计;⑥地基处理工艺;⑦地基验槽方法与工艺。
4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4.1 案例提出后教师不加以引导,课堂秩序失控。
4.2 案例提出后教师引导过度,学生无法形成独立的思考过程。与上一种情况相反,教师在宣读案例过程中就加入一定主观色彩,要求学生讨论或回答时常常灌输自己的观点并打断学生发言,课堂上无法形成讨论的氛围。
4.3 参与者为少数,案例教学只形成少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讨论,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然而很多性格较内向以及思维速度较慢的学生就此沉默,发言成了少数学生的事情,不能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即使教师课前对案例准备得再好,教学整体效果也是有限的。
4.4 在教学中侧重于介绍所需的基本资料及资料分析思路和方法。 案例教学中除了介绍所需的基本资料以外,还应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注意引导,让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5 案例教学法实施技巧
5.1 案例材料需要进行适当的组织编排。提供给学生的案例不应是简单而机械的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主题明确但又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所学学过的或正准备学的知识范围内就能对现实问题作出判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对案例材料进行进行精心的组织编排。
5.2 善于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全体学生的“主角”意识。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老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是案例课中的主角,教师不能控制和左右学生的思维而应当放手;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讨论的时间掌握权力则要回收。
5.3 讨论后总结。每次讨论结束,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作简明总结,明确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其依据是什么,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讨论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教学中确实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也应该指出的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每章都有典型案例可供讨论和研究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法。
参考文献
[1] 徐忠方.法学专业案例教学法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2] 陈希哲.《地基事故与预防-国内外建筑工程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 案例教学法 学生主体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类型
经过一系列案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根据地理案例的类型及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原理的难易不同,可以分为讲解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活动式案例教学和调查式案例教学四类。
1.讲解式案例教学
此案例教学法类似于传统教学,教师先呈现案例,再由教师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地理原理。此案例教学比较适用于那些非常专业的地理知识、原理的教学,因为学生很难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释。但在教学中应注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充分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如针对课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入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暖流,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流量巨大。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相当于大陆总径流量的20多倍。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部,使得北纬55度—70度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气温比西岸高16—20摄氏度。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是苔原带,同纬度的大西洋东岸却是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在本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西北欧的自然景观,如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同纬度的拉布拉多半岛的苔原带,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冬季景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展示了一系列景观图后确定以下3个需要共同研究的主题:(1)对比北大西洋55度—70度东西两岸自然带有什么不同?(2)对比北大西洋55度—70度东西两岸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纬度相同气候相差很大?通过教师的讲解,最终使学生明白暖流能是流经区温度提高、湿度增加,从而在推断出寒流起到了降温降湿的作用。
2.讨论式案例教学
讨论式案例教学法是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案例教学,针对某一现象或材料,教师提出几个由问题,由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好像在爬楼梯一步一步地接近知识。
3.活动式案例教学
针对课表“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作为案例讨论热力环流的形成:在一个用保鲜膜封闭的透明玻璃箱内,一边放冰块,一边放沙子,当把一支点燃的香放入冰块一侧时,就能明显地看到烟在箱内进行循环流动。(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烟雾的运动方向。沙子最好预先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这样效果更明显。)为了说明问题,在实验后把透明玻璃箱内两边都换成沙子或冰,让学生观察结果,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此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边的温差,再引导学生分析其本质,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这些实验不应由教师完成,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调查式案例教学
对实践性强的案例,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直观情景下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关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建议
1.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
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的途径获取大部分地理知识,因此,教师的总结要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的具体情况及时地、灵活地进行。教师总结可以是对现象、规律和原理的纲要性概括,可以是对学生推理结论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可以是对学生分析案例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但由于教师总结的时间较短,因此,每一节课的总结都应有侧重,而非面面俱到。
2.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其二,在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有机地把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传统教学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地理复习课;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案例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形象性、针对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一、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案例就是教学素材,主要为了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地理教学知识的记忆。教学案例中包含基本的地理原理和一般的地理知识,能将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案例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既有特殊、一般、综合的地理情境,还包括区域、世界、人文、自然等地理情境。除此之外,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景观、数据的,还有图像、文字的等。在地理复习课中应用地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学互补的原则,从而优化复习效果和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个人自信心,而且还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完善,为学生的全面高效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策略
1.选择有效的教学案例
复习教学不同于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是为了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而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补充。前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后者要遵循详略得当的教学原则,对重要的内容要多花些时间复习,对不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带而过的方式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地理复习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地理老师引入的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不要繁琐复杂,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要能突出重点内容。例如,在复习“城市的区位因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了大致的了解,其中包含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比如气候、地形、宗教、军事、交通、资源和政治等。这些不同的因素对城市区位有着不同的影响。地理老师可以结合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譬如地形、气候等,引入相关的教学案例并对其具体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而对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如政治、宗教等则稍稍带过。这种复习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还能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科学的教学方式是保证地理复习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除了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案例,地理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是保证地理复习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例如,在复习“地球和地图”这节内容的时候,地理老师首先要仔细研究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合适的复习方式。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纬线的概念和特点,同时还要学会划分经度和纬度以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此外还要掌握经纬线的分布规律。这既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都感觉十分吃力。针对这一状况,地理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复习。首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引入教学案例,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因为前期已经学习过该节内容,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可以畅所欲言,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能有效吸取别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复习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地理复习与地理新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地理老师要认识到地理复习的教学特点,地理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因此,在引入教学案例之后,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评价,既要重视评价结果,更要重视评价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短板,从而加以改进,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巩固相应的教学内容,既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地理复习效率,为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式如.案例教学盛行中的反思:以地理学科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20-22.
[2]钟紫峰.初中地理的案例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35-36.
篇5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
【讲解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同样可得出:(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
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推论:(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六个比例式).
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
注:关于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如果已知,DE是截线,这个推论包含了下图的各种情况.
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
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
例3已知:如图,,求:AE.
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
【小结】
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
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
七、布置作业
篇6
地理教研组教学年度工作总结【1】 地理教研组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改革为动力,锐意进取,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工作计划和目的明确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爱好和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严格按计划办事,在学期之初,本组制订了具体的教学教研计划:争取做到各成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一期结束,我们园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本组成员工作
态度踏实认真,能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批改每一个作业本,都做到了备、教、批、辅、考的统一,大部分老师有笔写和打字教案各一份,工作可谓兢兢业业。
三、 教改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本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蔚然成风,老师坚持互相听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都有记录。本组全期开展教研活动不下 10 次,每次都有一个教研中心题目,每次做到解决一个问题,使每个成员都有所启发和提高。在区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地理教研组积极参加,在础润征文比赛中,我校获得大连市二等奖。
四、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本组成员都能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实际,正确、灵活地确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不断改革教学的观念和模式。初中地理教学要面对中考,又要推行素质教育。那么,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就成了初中地理教师应攻克的课题。我组全体成员统一熟悉,将提高学生分数和提高学生能力有机地结合,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地理教学的全过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被教育者乐于接受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我组老师采用了很多方法,如: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野外实习、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课堂教学改革(愉快式、启发式、讨论式、看图绘图填图式)。
五、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社会。地理科学的实用性很强。未来人才的高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帮助学生得出真知,使他们成为祖国未来有用的建设者。
六、 今后发展方向
我们决心继续深化改革,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服务于学生这个中心,狠抓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为把泸县四中建设成为川南名校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教学工作是中心,教研工作是起推动作用的。今后,我们要让教研这朵红花越开越艳,使地理教研组成为四中的名牌。
七、 体会和建议
新的世纪有新的召唤,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教育的体制、理念和形式肯定会随之作一些调整,我们要努力适应新的要求,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变革我们的教育观念。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1 、加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和开展,给学生以思想翱翔的空间,使 之成为未来世界的勇敢探索者。
2 、每一个老师要加强自己的各方面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引路人。
3 、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努力研究自已的教学工作,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使自已成为地理界的名师。
4、以科研促教。加强我组现已在市、区教科研工作的地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成才。
我组对未来布满信心,将倍加珍惜机会和迎接挑战,勇立于时代竞争的浪尖,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地理教研组教学年度工作总结【2】 20xx学年,在本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了教务处布置的各项任务。但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把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我们地理备课组总共才2个地理老师,要完成初中一年级8个班和初中二年级八个班的教学工作,人均周课时16节,工作量相当大。但是,我们还是克服困难,经常开展集体备课等到工作,一起讨论学期的工作计划的各个步骤,然后一起制定计划,做到学内容,学进度。
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我们备课组、经常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每节课的难重点和教学方法,协调教学进度,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备课做到四个有,即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教案中充分展示教师如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课堂教学做到四个一点,即微笑和激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有一点。所以有的资料与信息,都呈现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做到资源共享。
三、工作重点在上好课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要有教案。课前应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用具,及时到达教室,准时上课。
2、认真组织教学
注意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排除干扰教学的因素。
3、实施教学方案
按照教案的设计,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意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能够指导基本技能训练,注意把握知识、能力和德育的结合点,完成教学任务。
4、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意各环节的承转,保证学生思路通畅。加强新课引入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5、注意教态、语言、板书和板图 保持仪表整洁,对学生和蔼亲切。讲普通话,语言准确。板书工整,内容简明,规范用字。板图正确,注意形象美观。 四。 相互听课,交流听课的意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根据学校工作的要求,由备课组长带头,外出听课,组织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然,一学期来备课组的工作也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提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外出听课交流次数过少。
2、备课组成员教学水平差距较大,个别教师没有切实落实备课组的精神,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3、相关地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信息收集较落后,有待我们努力改善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设想来年的工作,争取从以下方向努力:
(一)组织备课组老师外出听课交流。
篇7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篇8
摘 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实践性要求,即在地理课堂中,以高效课堂打造为基本的目标,关注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为学生构建新型的地理学习框架,在进行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这样强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验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相应的地理操作和演练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真正贯彻初中地理新课改的重要教W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从而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接受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必须进行精致的课前准备,进行细致的教案设计,根据具体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准备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比如,在讲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实践内容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点,分析昼夜交替的理论和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精心的课前准
备。首先,要备教材,即教师提前要对本课的教学大纲进行钻研,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参考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明确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关注最新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题,从而设计出完整的教案,为课堂进行做好准备;其次,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即地理教师要根据本课中的讲课内容,创新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并在课堂进行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备学生,即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平等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从而轻松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西北地区》的时候,由于本课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本地区的草场分布特点和主要地形,理解其气候变化特点和基本的农业、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看图能力和分析水平。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PPT上给学生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地形图,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即“各位同学,从图中你们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基本地形特点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个地区是这种地形呢?这种地形下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呢?这种地形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指引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的答
案。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自主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即“在西北地区这种地形的影响下,其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地理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理解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河流和湖泊概况》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在阅读有关地图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情况,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标准,并学会将水系图、气候图和地形图进行对照,提升学生的地理对比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分成三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如“同学们,你们通过电视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我国有哪些基本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对河流进行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基本划分呢?”教师把这几个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汇集于组长,再交给老师,老师进行一个总结。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新型的教案,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提升效率;初中地理;五大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51-01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兴趣和无压力感,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需要认真做好的功课。在开始进行一个课题讲解之前,要首先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还要了解学生特征与教材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展课前预习准备,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再结合教师事先掌握重点的活动,在真正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如果学生事先没有进行预习,在学习中就会降低课堂效率,提前预习让学生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相应的掌握和了解,有利于节省课堂的有效时间,教师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对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性讲解,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需要教师的谆谆引导,让学生形成习惯性预习的行为,并要求学生将课本中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标记出来,方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难懂的知识,也有利于教师重点讲解内容,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配合中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搜集反馈信息,让教学增强针对程度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之后,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搜集学生的预习效果和预习信息,只有事先了解,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对课本讲解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的教案讲解设计也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例如,在教材中有一章内容讲解的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于地球的公转与气候影响这一块普遍存在着疑惑,教师在事先了解到这一点后,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以事先下载好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更加形象地向学生们演示这一影响因素,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教师没有及时搜集到学生预习过程中的有效信息,那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就不会了解学生在哪一块具有明显的缺陷,也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某块知识点的准备和重点解析。课前预习与搜集信息应该是紧密结合的。
三、揭示探究题纲,让小组成为学习载体
学习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表明,小组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反映学习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地理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搭建学习小组,将每组学生平均分为6~8人。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建立小组学习后学生们通过沟通和探讨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进行有效结合,并且有效地增强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探讨过程中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巡视点拨,让探究学习深入开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学生毕竟会存在一些不通的地方,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应该体现出来。当学生们在探讨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在旁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应该不停地徘徊在课堂之间,及时为学生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学生在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必然会陷入一个死胡同,当他们由于观点不一致而引起激烈争辩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继续开展探讨活动。
五、进行课内练习,让学习效果得到检验
为了了解学生最后的学习情况,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训练,通过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完成以上各步骤之后,教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课堂检测,让学生在纸上作答,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否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这些步骤的反复演练,教师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开展及时进行调整,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目标。
六、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所谓的思维能力就是除了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知识的了解、分析以及深层记忆的能力外,还有其他综合知识方面的运用,让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都将课本作为教学重点,教授学生地理知识,让他们重点学习、理解基本知识,但是这一教学重点存在一定偏差,通常都忽略了初中生本身可以培养的思维能力。
这样肯定会导致其学习地理知识的不足和缺失,也将会大大降低初中生学习效率,更没有办法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最终将会影响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地理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更新发展,将初中生的地理教学作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提升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活动者。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作用,不能单独地采取教师讲解法、学生吸收法的固定模式进行学习。根据本文提到的五个步骤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开展积极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全程参与,共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曲忠厚,田孝东.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综述[J].地理教育,2003,(1).
篇10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因素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