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汽车维修业;信息化;问题;发展

1 汽车维修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是公认的脏、苦、累、差行业,这种落后表现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设备装备等诸方面,而信息资源方面的落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主要借助于传统的媒体(如图书、杂志、报刊等),这种传统媒体,存在着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涌入国内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现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言,没有一个人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信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我国汽车维修业对维修资料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的传递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而INTERNET互联网络中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成为全面普及的局面。以美国汽车维修业为例,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咨询、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和维修资料的应用,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电脑管理。是信息化和电脑技术把汽车维修企业引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在于管理。“服务”将成为未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务包括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这种主动服务,就是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依赖于客户信息和维修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而大量的企业经营数据信息,仅凭人工来完成是难以想象的。利用电脑技术,建立企业网络数据库才是必由之路。

事实上,由于汽车维修行业业务过程复杂、数据信息量大,仅仅依靠人力往往难以对维修、配件、客户档案、车辆档案、员工及各部门工作进程的监督、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而运用电脑管理,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一个30人的维修企业的月度工时统计,如采用人工计算,需要一个统计员1~2天的时间,采用电脑进行统计仅仅需要几秒种,效率提高何止几千倍。

采用电脑进行维修企业管理的优点是:

(1)上层管理者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全厂的运作情况,从而可以对全厂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2)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大大减少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样就加强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凝聚力。(3)可以使汽车维修企业彻底改变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以此来解决作为企业领导每天面对庞大的客户资料、维修记录、凌乱的库存管理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诸多客户纠纷和纷杂事务。(4)厂长经理们可以从繁琐的统筹安排、生产调度、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去争取更多的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5)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能够提高服务厂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电脑管理下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了基础。(6)车辆、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让业务部具体掌握所有车辆以及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更体现了服务的完整性。(7)图表分析功能可以为工作繁忙的厂长经理们提供一个简单直观的查询功能。(8)可以消除在会计方面人为的失误。(9)对于顾客的提出的询问能作出迅速确实的反应,尽可能少占用顾客的宝贵时间。(10)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调配零件,节省人力物力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还不强,资金投入更是不足,资金短缺,投资分散,正常融资环境不健全等,都在阻碍着信息资源和学习技术在我国汽车维修界的应用,从事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站的公司大多于依靠自有资金、人才、技术进行发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

其次,电脑在众多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不够,有很大一部分汽车维修企业装备的电脑还只是花瓶式的摆设,并没有真正成为生产力。可以说,由于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厂长、经理的认识局限,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对电脑的兴趣,甚至还不如许多家庭高。电脑已经大规模的进入家庭,甚至许多小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而在很多汽车维修企业,电脑还是稀罕物,许多员工还是电脑盲,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悲哀。

再次,由于我国汽车维修业长期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电脑、互联网及信息产业有一种本能的神秘和畏难情绪,存在着电脑难学,不会上网等困难,而企业领导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对电脑、互联网方面的投入的力度及对员工在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很小。

最后一点,由于我国电信部门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地位,网络收费过多,服务不良等现象,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维修界的电脑应用和互联网络的应用。

2 汽车维修信息化的发展

尽管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在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信息产业的浪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不可遏止地向全社会各领域冲击,也自然将给进入新世纪的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界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2.1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应用中,会因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进口汽车维修资料,迅速排除故障,减少车辆维修时间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仅此一项即可为企业节约可观的经济收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互联网为例,该网站目前已有网员600余家,每家会员修理厂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查询资料,提高生产力,所产生至少5万元/年的经济效益,全年的总经济效益可达3000万元/年,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2.2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大批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汽车维修企业,为企业的职工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从企业内部产生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将会更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在汽车维修业的应用。

2.3现代维修企业采用电脑的管理方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时机也已经成熟:其一,电脑硬件的价格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其二,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功能方面也越来越适合维修企业的实际运作。其三,随着一些大中专汽车专业毕业生进入维修企业,为实行电脑管理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其四,远程通讯技术的诞生为软件的售后维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2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篇3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信息化建设道路的探究已经成为每个公司需要研究的课题,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发展前景 现状 解决措施

1 企业信息化的概述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社会,科学技术成为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软件。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化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对企业的业务和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一种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运营的创新手段。

无论是工业企业或者是商业企业都对企业信息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企业从原材料的选进到车间的生产情况到最后产品制作完成出库,一直到卖到每个消费者的手中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原材料是否能供应使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否有保障,制作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纰漏,产成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都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新西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让透明,有利于企业的快速高效运营,同时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对于商业企业信息化也同样适用,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员工的工作态度,顾客对产品的反响,公司的盈利情况等等,都需要企业信息化帮助完成。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信息化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企业信息化具有全局性、多方位性、深层次性等,企业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生产流程还有销售、售后,对原材料的管理,企业日常事物的管理,企业人员的管理,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2 企业信息化的优点

2.1 有利于管理企业的内部

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形成数据供应链,对于企业的一切数据源,管理立着都能找我,解决了信息不畅通的难题,也有利于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企业争取最多的利益。有利于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对企业内部情况的掌握、节省生产成本提供了正确的信息,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研发高新科技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开发出更多优于其他企业的高科技产品,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2.2 对企业外部做出合理判断

企业信息化企业的经营者对外界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企业投资更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减少企业因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损失。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都是高度透明的,信息化也给企业引进外来先进技术提高了条件,对于研发人员学习外部的先进技术也提供了便捷途径。例如,聘请外国先进人才帮助企业研发新的产品或者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养是企业提升的主要方法,但是因为各种外在原因,聘请专业人员到公司进行讲解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视频讲授,这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3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我国的市场上缺少专业化IT人员,国内的许多企业希望实现信息化,但是没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有些企业虽然说是有信息化但是技术并不成熟,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少数专业人员不结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硬搬专业知识,降低企业的管理经营质量。

3.2 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偏差

很多企业不能正确理解企业信息化的深刻含义,以为只要把技术引进就行了,不加以管理和学习应用知识,还有一些企业对外国的技术照搬照抄,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路上的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会有反向效果。

4 企业信息化建设路上的改革措施

4.1 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要想全面落实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高技术、高专业水平的人才会使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逐渐成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培养人才的计划,定期聘请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讲解,引进高端技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人才的体系。

4.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分析,只有做好企业的需求分析,才能正确定位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管理人员正确理解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不仅仅是安装先进设备那么简单,还应该在思想上对信息化引起重视,在平时的管理决策时应用有利的信息,还要组建专门的部门对信息化进行管理。

4.3 加强对信息的合理利用

目前国内企业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较低,不能意识到有效地信息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经常会浪费信息资源。公司高层应该向下级员工下达命令,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进行合理利用,定期开展会议,向公司高层传达本部门的情况,有利于决策层做出高效正确的决策,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减少因信息传达不明确或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4.4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一些公司比较重视企业的硬件设施,注重事业发展,而忽视软件的投资,其实,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软件。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引进上舍得下本钱,而不能贪图便宜应用质量较差的技术,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波.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马澜.分层架构企业网络安全[J].中国信息化,2013(06).

[3]李鲤,贺大兴.化工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策略配置[J].广东化工,2011(11).

[4]宋翔,刘新强.基亏B/S的学生信息数据库设计与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篇4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近两年,我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基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IT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从政府部门的举措来看,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中心城市作出或正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国家计委正在着手制定全国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经贸委决定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科技部也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作为“十五”科技重点工程之一。

但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人意。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在物流概念的炒作下,“大而全”一步到位的全套信息化建设思想流行,但对信息化阶段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在需求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另一方面,IT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IT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赢利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进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初级阶段规模化市场被过度分割的现象。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依赖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良好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或障碍。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物流涉及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而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几十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起步。

发展战略暂属空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物流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

信息化程度低。据统计,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环节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化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国内企业需求的主要内容。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办公自动化)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制造资源计划),60%的企业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由于以上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每年我国在物流费用上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尽早实现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小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物流行业过去流行的“大而全”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仓储资源可以通过租用或者直接建设完成,运输资源可以通过合同车队或者组建车队来完成,运输和仓储能力不是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而只是物流企业需要整合的资源对象,单纯依靠扩大基础设施诸如仓储和运输规模来赢得市场的想法将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在现代物流概念中,急需依托信息网络来提高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云计算;信息化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深入,网络上聚积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以及服务资源等各种资源,但存在总量丰富与资源利用率低的矛盾。为有效地满足面向互联网的复杂应用对大规模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将广域分布的异构、自治的资源进行按需组织和管理,更加有效地整合分散的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云计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计算模型,它是在分布式计算特别是网格计算的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是一种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核心是提供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

鉴于我国电力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现状,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特点,使得电力建设企业没有精力和财力来开发大规模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由此,选择初期投入较低的云计算正好提供了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路径。云计算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供共享资源与服务,设计并部署合适的资源管理系统,可有效地保证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整个云计算系统运转的流畅性。本文通过分析云计算的优点及电力建设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瓶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为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布置云架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2.国内云计算市场发展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掀起了一股发展云计算的热潮,从政府层面看,众多政府部门都已经接受云计算的概念,计划将其与两化融合、节能减排产业转型提升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期望云计算能够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企业层面看,在云计算产业链各环节中都已出现比较典型的IT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已取得较好的应用实践效果。总体来看,云计算在我国将已取得各界的高度重视,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前景良好。现今我国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在服务类别上已经呈现出日趋清晰的维度划分。

我国本土企业——中搜,凭借商务云应用,面向传统企业展开了一系列左右成效的电子商务服务,为千余家企业成功搭建起具有高可用性的行业门户,实现了创新的电子化经营。从现阶段我国云计算发展趋势来看,以商务云应用为主的创新前沿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国内传统企业中,通过商务云应用,可进一步提升企业门户的运营和维护能力,并将云计算技术与行业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形成一个高灵活、高扩展的个性行业网。虽然中国的各类云计算中心典型案例日增,但从整个云计算市场上来看,龙头企业仍然为外资企业,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的培育与推广及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由国际IT产业巨头所主导。

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需要两个基础,意识硬件基础设施具有相当的规模,即数据中心集群、规模化的服务器及存储和互联互通的网络;二是虚拟化和自动化的成熟技术。现阶段数据安全、传输速度仍然是我国云计算发展的最大障碍,除了大规模计算系统的系统故障外,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还包括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适用的法规及隐私问题。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还需要在数据加密、备份及位置控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网络传输速度也是制约中国云发展的一大瓶颈。

3.电力建设企业云计算的实施优势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成本优势,减少初期投资

相较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云计算架构能够让客户无需额外购买任何硬件、无需安装软件、更无需聘用IT技术人员,只需要通过SaaS模式租用位于云端的企业管理软件,企业可以完全根据自身需求决定购买哪些模块,购买多少并发用户数量,购买多长使用期限,而且云计算架构上的应用软件服务具有开源特性。把软件当作服务的特性,对于客户而言只需支付服务费,无需分担软件许可费,企业的投资可以从几十元开始。

(2)性能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

由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是通过IaaS、PaaS、SaaS这些概念落地而形成的技术架构支撑,由庞大的服务器集群、高可靠高可用的系统平台、云计算架构组成的超级服务系统,能达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可以说只有通过云计算方式,才能让一些复杂的应用实现在线使用。

(3)安全优势

云计算采用服务器集群加上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架构,系统能做到均衡负载、实时备份、异地容灾备份,同时系统还采用了严格的权限控制,未授权功能不可见,支持SSL套接层加密传输,防止信息被非法截获或非法泄密,关键数据采用领先的加密存储技术,支持CA数字认证,支持远程安全身份校验。在提供完备的安全运营技术手段的同时,还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了完善的运营保障条款,免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4)个性化应用优势

云计算软件系统可以根据客户所处的行业不同,实现模块任意可视化授权组合,并根据权限动态生成个性化菜单、个性化界面、个性化工作台,并支持自定义表单、自定义计算精度、自定义审核工作流、自定义计量单位等多种灵活设置,支持可视化界面定义业务流程,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应用需求。

云计算在电力建设企业中运用能够对其企业信息化产生巨大影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云计算的建设模式,典型的施工企业云计算构建如图所示;减轻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使企业的硬件资源不再稀缺能够以较低成本更好的满足资源需求,从而更好的处理引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也节省了软件资金的投入;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一般情况下只满足先进的、标准的业务需求,云计算技术推广后,会促进企业转变思想观念,逐步适应并接受标准化服务理念。

4.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战略

对于电力建设企业来说,云计算演化的第一个是基础服务,怎么利用现有硬件,包括存储动态做到优化,逐步搭建一个平台,一定要是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做创新,来做服务和管理。第二个是形成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技术本质上来说就是构建统一的企业底层IT基础构架,具体而言,建设企业可以把IT资源整合为服务,供企业自己或其他企业共享使用,提高资源的效率。企业云可以为企业节省开支、降低企业运行的功耗,并且可以对诸如ERP、CRM等管理软件进行动态管理和配置,保证软件与业务的协调一致。这样一来,施工企业可以将信息、数据库、存储及加工信息的软件保存在一个虚拟计算机上,企业只需将注意力放在商业机会的获取和快速实现上。

4.1 通过信息规划提升信息化战略管理

企业必须对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只有围绕企业战略的需要,培育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整合相应的资源优势,才能实现和创造企业新的盈利模式、价值网络。必须要深刻理解企业业务规划,从业务战略到信息化战略映射、落地,以加强信息化战略管理能力。企业应逐步通过云计算解决企业集成的难题。

4.2 建设IT管控体系,提升企业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

通过开展企业IT治理,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IT管控体系,从企业的IT组织、职能、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的落实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由于我们大多数施工企业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架构,企业没有IT管控,各部门、各子公司信息孤岛林立,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IT管控体系。这是组织上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而云计算的演进是从一体化数据中心管理开始,没有一个IT管控体系,数据中心的整合、集中、标准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4.3 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完善业务协同、数据集成

要通过云计算实现企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以及一体化运营,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注重建设一个信息化的标准体系,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好基础,其实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或者说云的演进就是一个不断标准化的过程。信息标准化有很多,主要有企业的组织、人员的编码、项目的编码以及客户供应商的编码,数据元、信息安全、网络和相关业务管理规范等不同的层次,而企业主要考虑有信息集成、一体化业务的数据集成、业务协同、共享服务打好基础。企业通过持续的标准体系的建设,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基础数据、统一的财务业务规范,这样企业财务的整合、业务系统的统一、一体化运营、演进到云,消灭信息孤岛才成为可能。

4.4 做好关键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

企业管控、集成创新

在上述3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建设过程当中,集团企业要把握一些演进到云的关键信息化项目建设以及项目管理,形成集团企业云,以做好企业的集成创新。通过建设一体化数据中心开始,做好综合管理、商业智能,以及主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等企业的关键信息项目来带动其他信息化的建设。尤其对于集团企业来讲,这是有集团层面牵头落实,通过这些项目带动下面公司的主营业务和ERP系统的升级改造,逐步迁移到集团云上来形成集团商务平台,以实现集团的业务创新、集成、协同。

标准、整合、集中、协同、敏捷、绩效,随着信息化与业务的逐步融合,逐步演进到云平台上,可以形成一个企业级流程集成,我们讲一半的集团或者一个企业的管控要落实,首先要考虑数据集成,然后到应用集成,最后再到流程的集成,这样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管控、集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克宏.云计算对企业行为革命性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0(22).

[2]王红兵,车春鹂.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经济,2006(10).

[3]David A.Bacigalupo,Jano van Hemert,Xiaoyu Chen,Asif Usmani,Adam P.Chester,Ligang He,Donna N.Dillenberger,Gary B.Wills,Lester Gilbert,Stephen A.Jarvis.Managing dynamic enterprise and urgent workloads on clouds using layered queuing and historical performance models[J].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In Press,Corrected Proof,Available online 1 February 2011.

[4]马天义,楼文高,杨田宏,唐正方.基于云计算的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S1).

[5]穆向阳,缪宁,陈明,范伟.云计算环境下BI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0(6).

[6]Nabil Sultan.Reaching for the“cloud”:How SMEs can man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Volume 31,Issue 3,June 2011,Pages 272-278.

[7]张建平,马天一.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12).

[8]A survey on security issues in service delivery models of cloud computing.

[9]崔惠钦.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看我国建筑企业ERP的实施[J].施工技术,2010(3).

[10]朱建新.企业电子商务云计算架构研究[J].中国商贸,2010(28).

[11]胡心专,段灿.云计算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作用研究[J].江苏商论,2011(2).

[12]丁璐.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1(7).

[13]汪文忠.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建筑经济,2003(2).

[14]吴建斌,张利荣.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实现[J].人民长江,2003(3).

[15]许解良.运用信息化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效能[J].上海企业,2003(12).

[16]Constantino Vázquez,Eduardo Huedo,Rubén S.Montero,Ignacio M.Llorente.On the use of clouds for grid resource provisioning.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Volume 27,Issue 5,May 2011,Pages 600-605.

[17]白清泉.浅谈大中型施工企业信息网络化建设[J].铁道工程学报,2007(5).

篇6

关健词: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E-commerce

Gong Xiaojie1,2

(1.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210003,China;2. College of Autom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210003,China)

Abstract: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e-commerce business development with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e-commerce,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aff and other aspects,is the correct use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critical e-commerce.

Keywords:Enterprises;E-commerce;Informatization;Strategy

一、电子商务及其特征

电子商务,通俗地讲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进行的商务活动。它主要涉及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售前、售中、售后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与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开发网络的商业活动。立足于企业的角度来讲,电子商务也就是将企业的核心商务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以此来改善客户服务,减少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以便从有限的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利润。

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下几点:书写电子化和信息传递数据化;支付手段现代化;存货实现了“零库存”;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经营规模无限制。

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清晰

目前,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在理解上还存有一些误区:

1.很多企业认为发展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站,建了网站就等于能够赢利。而这些仅仅只是向客户提供了商品信息,进一步来说,如果将销售合同、运输方案、定价甚至于库存信息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运作模式上而不实行数字化管理,那么利用数字信息来控制交易和生产过程只能是一纸空谈。2.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为了能在点在商务的发展中成为翘楚,不断加大投资来扩张在业界的实力,孰料陷入了市场经济盲目投资的泥淖,以至于出现尾大不掉的被动局面。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和利用电子商务重要保障。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基础落后的问题,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时值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现代化,这使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本身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主体,企业如果准备参与和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些基本条件,具体说来就是要具备如下三个基本要素:

1.完善和加强企业自身素质建设,使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2.具备强有力的网络支持,企业要具备业务操作的电子化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发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开发电子商务的应用支持平台,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要建立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的相关应用操作系统。

(三)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不高

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ry),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在信息化经济发展的今天,发展好企业电子商务,必须要大力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则是关键。这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员工自身必须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根本要求。

三、企业发展电子的未来选择

(一)充分把握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面对当今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严酷现实,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发展优势,就必须要利用一切机会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采取诸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电子商务的发展,异军突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而且还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弥补了传统贸易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因此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二)调整企业发展结构,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机遇。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景是乐观的。目前,国家各部门齐心合力、积极努力,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诸如建立一系列配套设施和辅助系统、制定“电子商务通则”、电信改革加快进程使得资费大幅度回落,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企业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诚然是根本需要,但同时更要自觉地改革企业运行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就是说,企业要由单点管理走向系统管理。所以要将管理层适当地加以精简,已达到缩短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业务往来速度的目的,同时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控;二是构建广泛的商务伙伴网络。紧密联系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系统化、便捷化,不断增强商务伙伴网络以及资源配置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知识管理。要不断增强企业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共享和交流速度。

(三)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信息化能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素质的员工。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培养和吸引具备信息化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关键所在。目前,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电子商务的开展,需要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因此,企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快速提高企业员工的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信息化技能,只有提升了员工的信息化能力,才能保障企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总之,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向,在21世纪将获得长远的发展。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国应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认识,迈步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议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2010,11。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5。

[3]浅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

[4]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13。

篇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9

在各种媒体的连篇累牍的报到和宣传下,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对“大数据”一词想必都不陌生。无论是对于走在社会发展前沿的互联网、IT产业,亦或是传统的医药、交通行业,大数据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果掌握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在今后的信息化发展应用上取得领先地位。面对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正在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工业企业要把握好大数据带来的机遇,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

1 大数据时代

1.1 大数据的定义。百度百科中说,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由于数据量的庞大,大数据的单位不能用G或T来衡量,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大数据是一种海量的、高增长率的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2 大数据的4V特征。大数据具有四大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各种智能设备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量从TB级快速升到PB级别。二是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图片、视频等。三是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可能有用的数据只有一两秒。四是处理速度快。因为数据存在时效性,所以大数据要求能够快速处理。“1秒定律”,这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四个“V”,即Volume(容量)、Variety(种类)、Value(价值)、Velocity(实时)。

2 大数据时代下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我国的信息化系统在传统企业的应用效率却得不到较大的提升,传统的工业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由于信息系统得不到其应有的应用,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不高,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和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2.2 工业企业缺乏利用信息化来增强市场应对能力。在国外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在利用数据化来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果,但是从我国来讲,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处于创业的阶段,应对性不强,在通过数据来增强对财务、营销以及库存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如何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的发展进步来增强我国工业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以及市场反应性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不断通过建立起企业的网站来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知名度,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3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产业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实施数据项目时,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没有用高技术新信息来服务于客户,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传统产业企业与当地企业脱节的现象,在大数据时代条件下,工业企业更要利用好信息化来不断推动产业的发展。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政府存在较大的依赖性。由于机构不够完善,加之部分企业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较为落后,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投入的风险性较大,转化的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企业在技术和人才培训方面也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样一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政府的依赖性仍然较大。

3 明确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推动工业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1 加快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来不断推动企业的工业化产值,是当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更是我国利用信息化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在当前来讲,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企业深度,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转化能力,不断以新的信息、新的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信息化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产耗,更好地适应起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快技术进步的脚步,以信息化来带动产业化,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带动企业的创新性发展,这对于我们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工业企业的带动作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大数据发展的今天,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也是我们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3.2 推动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进步的战略思想。我国工业企业实现现代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实现示范企业的发展为新的目标,来大力推广现代化技术,不断以信息化来促进工业化,推动企业的优化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大数据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4.1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之间是互连的,他们之间会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生态圈。大数据的环境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企业自身的商业机密在数据共享时会被泄露;很多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被明确界定;数据量的存储和安防措施不够有力等。数据具有共享性,我们在保证数据在大环境下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我们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会被篡改和泄露。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加强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控制和管理,以解决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的数据安全性问题,所以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4.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平台,而现有的供电局信息基础架构还不足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在进行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时,不仅要增加信息系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消化能力,还要重视对数据资源的扩展和融合。业界普遍认为,现今的云计算技术能够搭建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满足各类工业企业对数据服务的需要。所以,我们的供电局如果要搭建和完善信息基础平台,应该利用好云计算技术,把自身对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4.3 企业信息应用系统逐渐迈入整合化、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技术最吸引工业企业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数据的“用”――整合、分析、利用等。我们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此时,如何将那些海量的数据加以整合和利用是目前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遭遇的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大数据信息应用系统对如何利用好数据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在大数据应用系统发挥作用前,企业急需对系统模型和数据规范进行统一和整合。我们的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推动下,将信息应用系统推动到智能化的阶段。

4.4 加强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工业企业信息化提供环境保障。建立起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大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技术合作领域的创新型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创新发展的实例来促进企业信息化,不断推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改造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来加强企业的发展进步,使得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力量,为企业信息化创造条件。在大数据时代,工业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媒体来加大企业的信息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最新信息技术的更新普及,使得企业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来建立起网络化的服务平台,使得工业企业的形象以及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5.1 信息化建设中的缺陷。首先,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都仅仅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没有意识到数据将带给我们的巨大价值。其次,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因为受到政策的保护而导致自身危机意识薄弱,在信息化建设中会慢半拍,落后于其他外资或合资企业。还有,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企业管理上缺乏对大数据的应用,导致企业管理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

5.2 把握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给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优化自己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渐变成精细化、数据驱动型的管理。企业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会被改变,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决策中心,并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大数据发展中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总的来说,就是大数据技术应用越深,企业吸收的价值也越大。目前来看,企业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积极挖掘大数据的应用。

5.3 应对大数据的挑战措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企业可以做出以下措施来应对:一是加强领域的合作,各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要加强合作与共赢;二是开发高效的数据密集型计算方法,科学家们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三是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6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上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遭遇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企业能最快地适应和习惯新形式下的数据模式,熟悉和掌握最新最有效率的数据处理方式,那个企业就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占得先机,取得主动权。大数据时代是针对国际来说的,所以为了紧跟国际步伐甚至超越某些国家,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投入到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中,以期能够尽快的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寻找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六.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测评问题研究[J].上海海事大学,2013(12).

[2]Noset.大数据时代[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02).

[3]刘婷婷,李长仪,张立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1).

[4]才大颖,雷毅,杨维明,沈克.大数据信息化时代[J].中华纸业,2013(05).

篇8

2009年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已确定的振兴物流业九大重点正程每一项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这充分显示,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振兴物流行业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因此,自2009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我国物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据悉,此项工作目前已有实质进展,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物流业振兴:信息化先行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各行业都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业,物流业榜上有名。积极的经济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经济率先回升,物流行业也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物流信息化也得到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运输业的空前重视。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看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使物流业受到空前重视,也为物流信息化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一方面,各类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快速推进;另一方面,专业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获得了发展,并使得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据统计,在国外,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不到1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30%。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微利时代,物流环节成本降低1个点就意味着上游企业的利润能上升1个点,而要获得这30%的利润空间绕不开物流信息化建设。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企业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物流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物质资料运输,发展为利用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资料显示,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单点应用

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这一层次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套件、企业邮箱之类的通用工具软件,以及物流行业专用的条码识读器、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工具软件或单点系统等。

第二层次:流程优化

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企业专用的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综合管理

是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包括物流行业专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层次:公共平台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当前,物流公共平台领域发展较为快速的是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系统。

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

为系统推进全国物流信息化工作,工信部组织编制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下称《规划》),提出了八项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项目申报以推荐方式进行,全国性行业协会是推荐渠道之一。戴定一副会长认为,此举是工信部自组建以来,第一次向社会展示了其在物流信息化领域的推动作用,也是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部署。

此外,在《规划》的相关项目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试点示范项目的8个支持方向,包括: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工程、重点领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建设工程、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工程、重点物流信息化标准研制宣贯工程、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工程。

戴定一认为,这8个方向都是即将发表的《规划》中列出的重点工程,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要求的重点,紧扣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脉搏。“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在此之前,物流信息化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性文件,它填补了空白。”开拓创新,是戴定一对《规划》的评价。而戴定一本人也参与了《规划》的相关编制工作。他告诉记者,《规划》列出了物流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框架,其中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产业(专业)物流信息化以及底层技术、标准、政策环境建设等,基本涵盖了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领域;同时框架的每个层面又包含了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矛盾、未来目标及“十二五”期间要攻克的难点与应对措施等。

其实,开展物流信息化典型发现和试点示范工作,只是工信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序幕,《规划》的即将,意味着物流信息化大幕就会开启。戴定一表示,当前信息化要着眼于物流业发展的总趋势,支撑物流业做大做专。社会化分工催生了现代物流业,而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物流业中出现了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标准化服务,如仓储、运输、快递、货代、装卸、搬运等,这类服务可以看作是相对标准的作业型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依靠规模化、标准化和价格竞争。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走向整合,形成龙头企业,结成网络体系,解决现在的分散、混乱、无序竞争、不规范甚至是坑蒙拐骗等问题。目前这类服务在国内市场上是供大于求的。除了铁路运输比较紧张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在依靠价格竞争来取得订单。

戴定一认为,从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物流业更具拓展空间的领域在于专业物流服务,也就是供应链的服务。该类型服务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特征,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根据客户的专业特点,提供专业的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然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进行控制和计划。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物流服务,如汽车物流、钢铁物流、服装物流等。“这个领域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对此还不擅长,需要进一步探索。”在他看来,“这也是目前物流信息化要重点关注的方向。物流业要符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方向,要能够与产业的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包括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的联动,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信息化就是要支撑促

进物流业与产业的融合。”

物流信息化需求迫切,商机巨大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当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而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所致。

根据200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在进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业中,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然而进入高端领域信息化协同阶段的企业仅占4.7%。这充分说明我国约有2/3的物流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实现了办公文档电子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少于1/3的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核心业务上初步实现了信息化支撑,仅有约1/20的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

这说明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需求迫切,商机巨大。自2006年以来,中国物流信息化投资开始迅速增长。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IT产品应用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27%。2007~2009年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市场增长率仍然维持在20%以上。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供应商分四类:国际著名的管理软件或物流软件商、国内的大型管理软件商、国内物流软件专业供应商和小型软件企业。

在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国际著名管理软件公司和国内的大型管理软件公司一直占有优势,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一定会继续巩固并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并通过这个市场整合行业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一些国内中小软件企业,尤其是物流软件专业供应商,他们在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例如深圳市宇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基于GPS的运输透明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服务,自2006年至今,公司每年都保持100%的成长速度。该公司董事长张景涛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专注于运输透明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这是我们目前公司成长的保障,也是前进的方向。”

对于国内物流软件公司的发展方向,戴定一副会长给出自己的意见,他表示:

首先,要重视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方面寻求突破。目前全社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很多企业一时间还找不到突破口。物流行业应该率先在市场优势领域寻求突破,在市场占优的领域中率先应用自己的原创技术,或者采用自主的标准。用市场培养标准,用标准引领技术和产业。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优势行业市场的控制力,在这些领域增加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制定标准的话语权,由此影响其他领域。

其次,我国物流信息化供应商要认识到,信息化已进入到以应用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所以要提高服务意识,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第一,要尽快专业化。物流业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相应地,IT供应商也应该要进入专业领域,不能只懂IT,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锁定一两个领域深入进去,而非面面俱到。

第二,转变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继而用出高效益。为此,IT供应商要从单纯的卖软件向以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转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等。

第三,信息服务商也需整合。要改变IT业多头竞争、无序竞争的状态,逐步形成技术标准,形成能够对中小企业具有协调组织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戴定一最后强调。信息化发展滞后于物流业,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体制、观念等,需要多方协调发展。目前政策环境已经越来越好,相信未来信息化在经历了“横纵整合”之后,能够真正支撑得起物流业做大做专,使物流业在更广阔的天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篇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种将财务内包与外包统一新的财务软件,即云计算。它包括SaaS和PaaS这两种模式,均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应用模式。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在云计算背景之下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云计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资金有限、人才缺乏、资源分散、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首先从财务信息化入手,一方面是因为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工作相对容易开展,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是任何商业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主要模式软件外购,财务软件内包以及财务软件外包,这些模式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信息化发展。但是在成本、个性化、移动商务等方面很难找到优化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云计算平台下SaaS模式的运用,极大的节约了IT投资的成本,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都可以通过租用的形式来使用。中小企业只需要按需付费,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更加适用于中小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选择模式。

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1.1 财务软件内包

当今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交由专业的软件公司来定制财务软件或是汇集企业内部大量的物力与人力来开发适用于自身企业特色的财务软件。然而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中小企业

具有高成本的自我研发,业务不多,流程简单等诸多现实因素,因而,通常中小企业并不会选择财务信息化的内包这种方式,过分追求个性化相应的结果就是不必要的高成本,企业要全面综合地来考虑分析财务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对比,为企业选择出最佳的方案。

1.2 财务外包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因此把财务工作就委托给专业的记账公司。财务外包就把复杂烦琐的会计业务事项交由专业的机构去处理,这样能有效的缓解财会人才不足的问题,那么委托方就能可专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并且还对企业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成本有减少的益处。但同时还需意识到财务外包也具有风险,如可能存在泄漏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

2.云计算及其特点

所谓的云计算是指以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为基础,将在个人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上所存储的海量信息资源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共同工作。云计算利用使计算分布在海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不在本地计算机或是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和互联网具有一些相同之处。这样有利于企业能将资源快速转换到所需要的应用上,按照需求来访问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个人与企业用户都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来购买硬件设备,只需要要租赁或购买互联网上的计算能力就可以了。

云计算属于按需收费,以租用云端的服务开计算资源,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企业在IT方面的费用,也不用担心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云计算可以提供了非常安全可信赖的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模式下远程用户的访问也很便捷快速,只要在联网的状态下,登录有使有浏览器的终端设备就可以使用云计算与云应用的服务项目,与此同时,云计算现在已经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与不同的区域位置上实现了可以实现共享数据和应用,实现协同办公。总而言之,云计算的出现为个人与企业使用网络提供了更加多的便捷与可能。

3. 云计算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

3.1 SaaS模式

当下我国的SaaS企业应用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企业的财务模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会管理方面使用比较多的就是金蝶的友商网的在线会计服务与用友伟库网的网上记账平台等,SaaS模式的出现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而言是一种新型的财务外包模式,中小企业可以把企业自身的软硬件及其维护进行外包,但企业的账务管理仍然是企业自身管理掌握,和以往传统的财会外包相比较,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泄露财务核心数据的风险,并且使用SaaS模式能够有效的为企业节约研发软硬件的投资成本以及对其的升级维护成本,这对于那些本来就存在缺少专业财会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成本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是非常实用有利的。中小型企业不必在等到年末才能够查看自身企业的财会数据,而是可以随时进行查看,极大化地实现了同步与共享信息,与此同时非常轻松的就解决了以往传统财务信息化模式下移动商务所具有的种种不便与困难,异地办公的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能不受时空制约,随时随地处理公司的账务。

3.2 PaaS模式

对中小企业来说,PaaS模式是软件外包和内包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所谓外包就是中小企业租赁PaaS提供商的研发平台和运行环境,所谓内包就是中小企业通过云计算平台自主研发财务软件。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PaaS不用企业出资购买服务器或是开发软件,并且在研发完成财务软件以后的测试环境也在云平台上,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成本与研发经费。同时,PaaS还有具有实施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行研发,定制出最适合企业自身特点与需求的财务软件。而且,PaaS平台开发财务软件对于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这也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所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在PaaS模式下协同商务也变得非常简单、易操作,只要开发人员是在互联网的状态下,就能够实现在线协作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云计算的产生以及其SaaS和PaaS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处理好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成本问题、数据安全问题、移动商务问题以及和个性化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中应用云计算模式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潜在的很多问题,例如云计算的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传统财务数据和云模式财务数据的有效整合等等。云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革新,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做出有力贡献,同时自身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许金叶.会计云计算:物联网体系中“脑智能”[J].会计之友.2012(24)

[2]汪德帅,张一川,张斌,刘莹.支持多租约SaaS应用按需服务的负载均衡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3]牛文书.简谈网络会计[J].中国总会计师.2011(01)

篇10

【关键词】 城阳区 民营经济 对策 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青岛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开始较早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青岛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22.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GDP比重达到53.8%。本文选择民营企业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城阳区进行研究,阐述民营经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以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最近几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表现出规模增长、质量改善、作用加强的良好发展势头,已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岛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阳区民营经济也在每年逐步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城阳区经济发展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例如2010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9.96亿元,其中实现国税收入29.24亿元,实现地税收入20.72亿元,而2010年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海关税)695573万元,民营经济税收占总收入的71.83%,其中,总国税387336万元,民营经济占75.50%,总地税273487万元,民营经济占75.76%。

二、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营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滞后

一是政府部门本身的不足,部分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思想上有唯“成分论”的观念,认为民营经济就是个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难望项背。二是城阳区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伊始,以民营企业拥有人的产权为基础的家族式管理的经营管理方式,例如大多数民营企业也是采用这个方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显著的家族化倾向。对于城阳区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这种模式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已走出刚开始的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已经被验证非常难得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民营经济融资困难

城阳区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基本上是通过自己筹资、自己积累进行发展壮大的。城阳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三是银行实行的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从银行这方面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因素,中国银行的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然而很多民营企业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一些条件。四是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国有经济不怕贷大胆贷,对民营经济不准贷的现象突出。从规模性指标来看,2008年城阳区民营企业500家总体表现为总额增长,增幅下降。与2006、2007年相比,营业收入总额增幅分别下降15.88和14.0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幅分别下降23.05和9.9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增幅分别下降3.71和15.32个百分点;净资产增幅分别下降32.14和12.5个百分点。

3、民营经济本身的不足

城阳区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以快速式、家庭式的方式经营发展的,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上“老婆管钱、亲戚管账、自己跑市场”的模式,制约了企业更高发展。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经营者违法经营、制假、偷税,另一方面不知依法自我保护,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阳区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入民营企业的起点较低,加上城阳区从事民营企业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本身在创立之初就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起步要求不高,开始资本不足,低标准重复投资比较普遍;投资盲目性较高,追求目标短浅;职业素质不高,不正当竞争、以假乱真、破坏环境等现象经常发生;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战略和长远的眼光;很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上面远远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需要管理人才、需要技术人才、需要营销人才”的状况。

4、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

城阳区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有歧视,在“市场准人”上城阳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享有公平待遇。至今,很多行业对民营投资即使没有明文规章的限制,然而城阳区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其他成分的经济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政策和制度差异。例如近3年,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重奖纳税20强民营企业,拿出1000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城阳区不仅奖励较少,而且没有完善的奖励机制。城阳区政府部门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对民营经济的依然采用“依权监管”的管理模式,很难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较多、手续较为复杂、话费时间较长,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

5、民营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城阳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加之城阳区资源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投资民营经济的项目过于单一,导致投资效率过于低下,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民营企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经济结构的过于单一导致:民营企业包括的产业数量较少实力较弱,生产加工销售模式过于简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损失惨重;民营企业包括的产业行业比较单一,这不利于民营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据统计,城阳区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9057户,占总户数的92.70%。而股份责任制的公司占得比重较小;民营经济包括的产业总量不足,城阳区民营经济的总量不到工业经济总量的80%。

三、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

城阳区应研究制定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城阳区已有的优惠政策、规定,建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学习其他地区已有的取得一定好的效果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鼓励和扶持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引进信息化服务机构和软件开发企业,加快城阳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大对城阳区民营经济的财政支持强度,城阳区应根据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安排在本级财政设立用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发挥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减少CO?的排放。充分认识这次经济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坚持以企业为本,保民生,促发展的思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气候,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杜绝对民营企业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继续对民营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政策,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同时,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断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城阳区应鼓励民营企业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民营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因此,民营企业要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城阳区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市场提供一流的产品,同时要在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加强力度,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民营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实验设备共享等服务,加快推进由引进创新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

3、加强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力度

城阳区应大力加强对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简化民营企业创办手续,简化工作流程,清理不合理收费、乱收费等不合理的现象,建立民营企业技术支持平台和操作性技能培训体系,开展业务开发和管理知识培训及咨询服务;依托高等院校或中介机构组建若干民营企业培育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开发和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创业前、创业中、创业成功后的业务咨询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变化,及时改进和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开展民营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以及其他对民营企业提供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和增强竞争力的其他服务。继续加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市场开拓。开展民营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民营企业所缴纳的雇员保险金额,城阳区应成立专项基金给予补贴或补助,解决众多民营企业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4、加强金融支持

城阳区应继续加强引进金融服务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成立由政府引导,银行、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和民营经济共同参加的融资服务组织,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对有订单、有项目的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城阳区应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和民营企业集合贷款等,加大对产业链配套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开展股份制公司股权出质工商登记业务,盘活一些民营企业的股权。建议鼓励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充分吸纳并活跃、规范民间资本的流通,变非法地下钱庄为合法民营银行,以缓解融资压力,弥补通过大型银行融资的不足。城阳区探讨民营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拓宽民营企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改善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5、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城阳区应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因长期忙于公司业务,学习先进理论知识的时间不多,因此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当今发展的经济趋势,行为思想等方面过于陈腐,迫切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提高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析能力,准确了解和预测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形势,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贻误商机,建议对民营企业家进行不定期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城阳区应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民营企业人才供应链。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专家人才资源库,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加强软件人才、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切实保障城阳区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茅于轼、张玉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前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6).

[2] 许崇正: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 吴立平: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