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思想领域日益多元化,因此,对许多高校来说,提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占领这个阵地,把大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了许多高校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原本含义单向度理解

在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被看做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许多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为社会发展尤其是为政治服务的,而与个人发展、个人需要并不相关,使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常常陷于软弱无力的状态。许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意识到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能够唤起人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因此,当前许多大嘘声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原本含义只是单向度理解。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片面理解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任何企图否定它的“生命线”地位和作用的论调都是错误的。但是,许多大学生,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局限于物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性的人本价值的片面理解。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既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保证,又是实现自身人本发展的维系,二者统一在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属性的两个方面之中。因此,当前许多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局限在物化领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一种歪曲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与人的发展目标相悖,而且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不高

自知、自鉴是自励、自控的基础,它对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都起着调节作用。现代社会,自我既是一个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增强的自我,又是一个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社会依存性不断增大的自我。实践证明,一个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但目前,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不高,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能有效地扬长避短,顺利成长。

二、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功能,大学生虽然是教育的主体,但处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教育者。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中,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能起到启发、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一)让大学生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实质

教育大学生在日常学生生活中,必须对自身的道德状况、理想的道德目标、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认真分析。教育者引导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让大学生理解到自我价值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人生每一步小小的成功,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不断实施。因此,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奋斗目标,由近到远,由低到高,逐步加以实现。另外,大学生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把个人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育学生正确地调控自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的控制功能

自我调控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在教育系统中,是控制系统,学生是接受系统;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自控系统。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接受或拒绝的控制,能按自己的主张主动行事。因此,只有控制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自我调控是最重要的机制,也是道德心理成熟的标志。但自我调控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必须是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培养、磨炼出来:一要进行自我磨炼。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目标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让他们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二要进行自我管理。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三要进行自我督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将自己当做督导的对象,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肯定成绩,揭示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四要进行自我奖惩。大学生在完成自己预定的计划、作出某种成绩之后,以一定的方式,自己对自己进行奖励,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教育者要让大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告诉同学,可使大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在他人的赞扬和奖励中获得自信。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状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云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江苏高等教育,2012(2)

[2]杨明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政工教育,2012(5)

篇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构成

(一)认知环境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感觉、记忆、表象、注意、想象和思维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认知过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环境对整个心理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以及教育情况等从主观上引导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环境。

(二)感情环境

感情就是情绪、情感。感情在人们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既有对事物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感情在里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让人高兴快乐,也有事物让人忧愁、悲伤。这些都来自主观感受或者的态度体验,这就是感情。可见,感情是一种主观的体现,源于客观事物的刺激和主体自身的生理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三)意志环境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根据目标进行的支配、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意志活动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等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意志环境指对大学生是否自觉遵照教育目标,是否积极主动克服困难难以实现教育目的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意志环境中,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的情况,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个性环境

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一个人的生活条件对个性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交往中逐渐磨练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环境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情感以及意志等心理过程基础之上的,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因素,包括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性格、教育经历等。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要想使学生群体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了解学生有哪些需求,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合理的利用这些内驱力推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才能采取一定措施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当前,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对于无法获得满足的同学,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做好思想工作,讲清道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概念的内涵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概念的内涵是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只有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的进一步进行,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研究奠定科学的概念基础。首先,要避免片面倾向的出现,其次要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两个概念进行科学区分,从而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理解的过于宽泛化。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向桑的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至关重要的软环境,包括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政治思维等多个方面。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3

一、微信的概念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还可以分享消息,交流经验,群聊等等。

二、微信的特点

方便、快捷、便宜是微信的几大特征,与传统的手机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更智能。微信有着精心设计过的通信协议,在后台运行时仅消耗极少流量,这种便捷的交流工具也成为许多销售人员推广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得到了经济不能独立的大学生的高度认可。

三、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信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一)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正面影响(1)微信满足了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当代大学生是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的一代,他们敢爱敢恨却欠缺少人际交往的技巧,而微信这个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提供了他们随时与外界交往的可能,因此,微信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观点和相互倾诉心声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泄压阀。(2)方便人际关系的构建和稳固。微信的特色功能给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诸多便利,微信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可以一对一,也可以用微信群聊功能进行一对多、多对多地交流,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构提供了便利。(3)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微信作为一个手机网络平台,有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现实中的隔阂,有助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中空洞呆板、叨唠和无趣的负面形象,双方通过微信可以以平等的身份的身份进行对话,而且通过微信的一些特殊功能促使师生的交流能在一个娱乐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这样会使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给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微信引发的失范问题对传统道德和法制提出挑战。社会上某些人抓住了微信的特点,利用微信实施犯罪活动。给大学生们交友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通过“微信”进行犯罪的事件,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从教育载体着力,让微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篇4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社交媒体,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涵盖了手机、QQ、微信、论坛、微博、空间、人人网及其他实时在线交流工具,与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有所区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越来越多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应对社交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1.社交媒体的运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渠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 社交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使用率高、互动及时、传播快速、信息含量庞大等优点,各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都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因此,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将其有效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丰富拓宽思政工作的渠道,达到较好的教育成效。

中南大学借助社交媒体,开通了校园微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造了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完善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渠道,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2.社交媒体的运用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方式上,主要是以单一化的集中教育为主,信息传递过程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信息衰减。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仅能使小部分学生受益,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随着社交媒体,如手机的普遍使用,采用诸如人人网、QQ、微信、微博等方式各类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确保多数学生有效接收信息,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

3.社交媒体的运用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议政参政的意识

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以90后年轻人为主,一方面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思维意识及行为上较为独特,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参与观念不强。社交媒体中的大量政治信息,能够重新聚集高校学生的政治关注目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议政参政的意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与传统的单一化的理论教育相比,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如人人网、朋友圈、说说评论等途径了解最新国家时政热点。一方面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能够为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观念提供有效渠道,便于自身政治诉求的表达。

4.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缩短师生距离,体现出师生平等的理念

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波动较大,加上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影响,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多数学生并不愿直接说出相关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制约了教育效果。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则可以将自身的思想情况,生活状态,行为方式与教师或朋友分享,能够有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提高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政工作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1.社交媒体良莠不齐的信息增大了思想管理难度

社交媒体具有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而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后喻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在信息获取上,往往是学生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成熟,面对各种信息时,其分辨、甄别、理解的能力不强,较易被一些娱乐属性强、思想水平低的负能量信息吸引。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会不同程度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离,甚至改变了个别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思想引领及管理难度。

2.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其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及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使其顺应新时期发展形势,掌握必备的媒体应用技能。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驾驭社交媒体的能力水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渗透,不断增强社交网络的正面能量,着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社交媒体的运用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氛围沉闷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凭借其独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构建全新的交流分享平台空间,使学生通过或赞扬或宣泄的方式,重新提振生活及学习自信。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超过90%的学生喜欢通过微博、人人网、QQ、微信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状态,分享自己的想法。这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差距较大,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总结,探究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三、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思政教育人员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

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倡导生本教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 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遵循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具有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及生活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在新时期内心缺失的关爱及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从社交媒体的庞杂信息中筛选正确信息,使其正确看待自身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空间、人人网等途径与学生加强交流,本着以人为主,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

2.建立覆盖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开辟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但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备较为明显的弱点,但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现阶段仍然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挑战,对教育方法加以改革,建立起“现实”的思想教育与“虚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整合两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做到既不断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又有效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两者的补充协调。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运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各类社交媒介与教师进行交流,思政教育人员的话语权威性有所弱化,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育人员要有效借助社交媒体强化话语的感召力,放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及时转换自身角色,将自己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思想教育。高校管理工作者,要认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在新媒介环境、经费保障及人员安排上加以支持,打造一批思想水平高,新媒介应用娴熟的思政教育人员队伍。思政教育人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掌握新的媒介知识,借助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采用社交媒体引领学生的思想趋向,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领域的重要作用。

4.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融入社交媒体

校园实践活动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与各个网站进行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特色的校园活动,如爱心慈善公益晚会等,畅通媒体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在学校的各类信息环节,可以建立富有特色的“微栏目”的方式,做好信息推送。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政工作参与热情,可以创建“微博专栏”、“短信平台”、“网络辣评”等形式,切实发挥社交媒体的效用,营造出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推行构建全新的媒介载体。

此外,还可以发扬学生学习骨干及思想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骨干的带头示范,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观念。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形成了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提高自身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高健.基于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实践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110-111.

[2]王燕芳,康遍霞.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27-129.

[3]赵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3,(11):149-150.

[4]罗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学园,2014,(36):8-9.

篇5

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作为地处甘孜藏区的民族高校,在加强民族理论教育和对大学生“四观两论”教育时,要做到理论贴近学校所处的藏区实际、学校在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的实际、学校为藏区培养人才的实际。[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民族理论主题,坚持民族理论主题,坚持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藏区社会实际、贴近藏区人才培养的实际,贴近藏区学生成长的实际。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的渠道学院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活动,以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LED大屏幕、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为载体,将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给每位同学。

第一、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的教育。学院党校和团校每学年举办两次培训,在党校、团校的教学内容中都包含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训以及我党的关荣历史。党团组织双管齐下,做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覆盖。

第二、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学院团委、各级党团组织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如每年“五•四”,“十•一”院团委组织的五•四文艺晚会,“颂歌献祖国”大型合唱比赛,各系团总支组织的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征文比赛等。3、立足本地,服务藏区学院经常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本校各民族师生之间的团结问题,推动广大学生扎根奉献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夯实学生愿意在康巴藏区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开展国情、州情、校情教育,四川省在藏区实施的帐蓬新生活、牧民定居工程、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民生工程,通过亲身感受与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藏区;开展“三个离不开”及艰苦奋斗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勇于在边远民族地区担岗尽责。在已经培养的2万余名毕业生中,近万名毕业生走向了建设民族地区不同岗位。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实效性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第一、完善教育活动设施。目前学院设有学生活动中心两个,心理咨询室两个。学生社团联合会、各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设有专门的办公室。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对各项工作实行专款专用制度,保证每项活动款项落到实处。第三、加强科学研究。2、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近三年,四川民族学院根据党委工作重点,曾开设“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专题网页,校园网主页现设有“康巴发展研究”、“群众工作专题”、“华西思政网”等主题网页。在学院网站“课程资源中心”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相关课件共享,供教职工和学生学习使用。3、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完善选聘机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选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并了解州情、校情的人员作为辅导员。二是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每学年举办一次学生工作研讨会,选派辅导员外出学习培训。三是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辅导员队伍实行校系“双重领导”和“双重身份管理”。四是完善辅导员保障机制,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五是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坚持考核制度,坚持座谈会制度,周检查制度,辅导员进公寓制度等。

二、建构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内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碰撞、交互发展而产生的特殊文化,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家园,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3]四川民族学院是一所以汉藏学生为主的多民族的民族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掘民族文化中康巴文化,将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大力发掘民族文化资源1、2006年,学校启动了以“热爱祖国、热爱康巴”为主题,以“读康巴、说康巴、写康巴”为形式的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这两项活动相继获得教育部和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励。此外,还创编具有浓郁康巴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美术(唐卡)、书法(藏文书法)作品;开展“巧手秀康巴”活动,每周开展“跳康巴锅庄”活动;充分发挥民族节日文化的作用,用藏历年、跑马节、彝族节、羌族年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等。2、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坚持组织师生深入康巴藏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康巴行,“民族地区调研与顶岗实践”,“重走路•读康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送文化“三下乡”,追踪毕业生在藏区工作生活情况等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共建和对口帮扶活动,发挥高校的科学文明辐射功能。

(二)打造康巴学研究的学术特色鉴于康巴藏区独特的学术科研价值,学院长期致力于康巴文化的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康巴藏区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开展康巴特色生物、民族政策与法学、旅游、歌舞艺术、方言与民间文学、民族经济、民间体育、民族教育、民族美术等研究。通过建校20多年的努力,学院建设了一支研究康巴文化的队伍,产生了一批研究康巴文化的科研成果。

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长期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运用意识和教育教学活动技能的培养,积极通过进修、函授、在职读研、参加培训、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学历与学术水平。学院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有全面的认识,具备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2、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学院建立起了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牵头,各系部的书记、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共同参与的具有四川民院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体系。中心通过以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为主体的信息网络掌握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人群,并对其进行监控,防止意外发生,及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建立以来,中心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构建了危机干预和预防的活动平台,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信息网络平台,对特殊学生人群的干预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围绕学业与就业的压力,情感挫折与性问题的困绕,人际环境适应不良,交往障碍与自卑,生活中应激事件等进行了上百人次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取得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人文关怀,健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转变就业观念作为一所远离中心城市、地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山区的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度更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了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新生入学后结合专业引导,开设一个学分、十八学时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市场需要进行必要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在学生的毕业学期,开设一个学分、十八学时的大学生择业技巧专题和就业相关知识培训及《就业指导》,来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应对能力。

篇6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大类。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得到满足,而作为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需要的发展遵循满足激活律,即,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以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这是追求更高层次需要就形成新的动力,相对应地,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激励力量了。马斯洛把这种占支配地位的需要称作优势需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的条件下,总有某种优势需要占主导地位。马斯洛认为,个人的优势需要若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引起一系列的无理行为或个性缺失,只有满足人的优势需要,才能形成最大的激励。

除了这五种基本的需求以外,马斯洛还曾提出认知和审美需求,但他并没有明确地把它们简单地归入层次理论中。有学者把这两类归结于自我实现的层次或是归入自我超越需要的层次。认知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对学习的需求满足。审美需求源于人的内在冲动,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只要是能获得多方位的感知觉印象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但是,高峰体验值一般很少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对需求刺激要求较高。①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需要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接受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核心,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共同作用之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接受并不断整合、内化、外化的连续性过程。

目前,许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的需要,而关于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却被遭到忽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应该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我们从马斯洛的几个需要层次理论来进行分析。

首先,基本生理需要和高层次生理需要的不满足。高校中,大部分同学的基本生理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但是也有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没有解决这一需要,他们十分渴望学校能够改善饮食条件、住宿条件,希望得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的吃饱穿暖已不再是他们的期望,取而代之的是吃好穿美,吃的高档穿的名牌,从而对金钱的欲望就膨胀了。

第二,对校园安全措施担忧的加剧以及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相对安全的校园环境里,大学生得到了较多的是生命安全,校园里很少发生校园暴力问题和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实施暴力的行为,而对财产安全就比较关注,并且难以防范。对于就业和择业问题,当前的大学生们总是不知所措,不是真正的明白自身的需求,不真正了解就业市场,但是又迫于就业压力,病急乱投医,容易受到就业岗位的欺骗,或者选择的岗位不适合自己。一方面想要得到好的就业指导,一方面又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

第三,人际交往的矛盾心理,自卑心与自负心的双重结合。大学生们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希望在社团活动当中拓宽自己的社会交往,或者希望在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融入到群体当中。但是当自己感觉不能进入群体内部的时候又会产生缺失感。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是“骄子”,各方面都还算优秀,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欠缺、不成熟。

第四,知识架构体系与内容满足的冲突。从小学时候的品德课到中学的政治课再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一条清晰的知识体系结构应该是完整的建构起来的。但是这仅仅也只是体系架构需要得到了满足,在许多高校的教学中,只强调专业教学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实习训练,专业课和基础课的老师很少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去,没有真正意识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各个学科当中,知识内容的重复性,方法的简单性,授课方式的枯燥单一性,让学生越来越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和满足,从而出现了对思想政治课的接受疲劳现象,或者是拒绝接受、虚假接受、知行不一的接受等现象。②如何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不仅只是学习课程,更多的体验课程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的措施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是以“满足――前进”的途径为基础,依照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理论,我们在分析如何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有所侧重,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优势需要,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状况,从而为未满足的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

首先,合理调整大学生的需要结构,侧重于价值观的确认。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不断完善学校的奖助学金体系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学校来看,应该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搭建交往平台,完善社团管理体系。健康的人际交往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对于刚刚远离家乡的大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能让他们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丰富的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在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念和交往动机。

第二,调整教学方式,培养激发需要,由外在的唤醒转为内在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改变以往的课堂单一灌输方式,适当增加课堂实践、课外考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话语环境较为封闭,大学生对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存在一定程度障碍,鼓励学生勇于各抒己见,转换教师“一言堂”的教学风格,转变为交互讨论式教学,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增加大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环节。

第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惯于将受教育者当作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对受教育者生理和心理的关注不够,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过于关注教育的过程而忽视心理接受过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和服务较为滞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注重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和塑造的同时,也应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扩展特殊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爱。

第四,善用并巧用奖惩制度。根据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奖励和惩罚措施。比如,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都表现优异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鼓励;若是在某一方面表现优异,在另一方面还有欠缺则仅仅予以精神上的鼓励,支持他全方位的发展;若是在每一方面都表现差劲,则给予批评,并督促他改正。在进行奖励和惩罚,尤其是惩罚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最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搭建良好的就业兼职平台。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会外出做兼职,但是经常会有上当受骗的现象发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和金钱观的培养,使得同学形成健康的正确的观念,在此基础之上,提供一些有保障的就业和兼职信息,为学生营造正当的信息平台,满足学生的需要。

[注释]

①[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影视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71

生活在传媒时代迅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通过大众文化传媒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所以从影视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想观念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1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先进的采编播设备也使影视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优秀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影视文化作品的生动性和观赏性以及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已经远远超越传统书籍。在这种情况下,主旋律影视作品也不像《地道战》那种枯燥无味,相反,加上知名明星的鼎力加盟,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教育性为一体的当今主旋律影视作品如《集结号》已经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观赏兴趣。而这类作品中展现的祖国形象和英雄人物以及历史沉重感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也越来越显现,这种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帮助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1.2有利于大学生吸收先进的思想文化

影视文化犹如一个世界型的图书馆,在这座巨大的图书馆里,有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世界著名大学教师的授课视频展现在世界各地,比如我国的《网易公开课》,大学生可以从中吸取世界各国著名大学里教师的先进思想。这些思想不但节省了大学教师的时间并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以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1.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今大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往往出现悲观厌世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万万不可取的。而影视作品如《奋斗》中一群大学生毕业后努力找工作的积极心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再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钱小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对受众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影响较为深入。因此,当今社会中的此类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是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的。

2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分析

辩证法提醒我们,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是一分为二的,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有消极的作用。因此,关于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

2.1影视作品监管不到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对影视作品的监管不到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才刚刚颁布不到五年时间,电影产业才刚刚进入法制的轨道。但是,在文化日渐开放的今天,电影也日渐商业化,一些影视作品凭借豪华的明星团队和导演本人的影响力获得了较高的票房。这类影视作品为了制造话题、吸引更高的票房,其中的暴力血腥、激情片段、虚幻的生活场景越来越多,对本来价值观尚未稳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有些影视作品直接传递“拜金主义”、制造虚幻生活假象的批判,一些成年人都对此难以免受影响,更何况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此,此类影视作品会促进大学生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观念的形成。

2.2国外不良影视作品会混乱大学生道德认知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据统计,中国手机网民超过7亿。各种视频APP软件广泛流传,而作为主要使用群体的大学生并不能理智的判断哪些视频是可以观赏的。特别是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国外影视作品涌入国内,一些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的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较为不利,甚至混乱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如果任其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消极作用。

2.3沉迷影视作品不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

“煲剧”会使大学生整天沉浸于影视作品之中,特别是一些虚无的影视作品,让大学生沉浸在虚无的生活之中。长此以往,大学生就会形成人际关系冷漠、人际关系疏远的现象,从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与当今日益开放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因为,日益开放的社会要求大学生应该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所以,沉迷影视作品将十分不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

3影视文化冲击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经选择

鉴于影视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高校教师只有加强策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发挥影视文化的积极作用,防止影视文化的消极影响。具体路径选择如下:

3.1合理运用影视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样,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被改变了,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如果能最大化的借力信息化的积极功能将有力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学生也能通过借助大众媒介获取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素养也能由此提升。所以,合理运用影视文化将大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强化大学生道德伦理教育

强化大学生道德伦理教育,抵制腐朽思想与生活方式刻不容缓,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针对性的方案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影视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前提条件,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增强学生抵制大众文化不良影响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能力。

3.3优化课堂学习内容

篇8

1.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尚不明显,不管是在社会实践还是学校学习方面,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将教育的意义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于表面,没有将工作重心落到实处。

2.各方协作不完善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但是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多个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造成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3.评价体系不健全

高校在开展教学互动的时候,评价体系必须具备完善的系统,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实施细则。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无法遵循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励方式欠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完善,这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手段。

二、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

1.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不断的发展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模式由单一化模式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高校教育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因此,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2.年龄的成长特点

大学生处于幼稚和成熟的过渡期,不管是认知水平还是阅历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思想感情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面临着严峻考验。

3.工作角度存在偏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尚不合理,相关人员的调动较为频繁,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相关课程的设立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教学需求,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三、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1.强化实效性的认知

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认识,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地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观念上,都需要及时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使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师资团队,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充分准备。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成长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价值。

3.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参与制度建设,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机制;及时处理高校教育中的问题,维护整体机制的运行效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正确认识此课程的意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人教育人的工作,所以人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对人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在人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就对人的教育上就提出了人文关怀,极大的丰富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理念的理论[基础

1、重视和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权益。

在人学的理论思想中,包括人的基本需求和权益,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体现人文关怀,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还要掌握大学生的切实权益。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需求上,还要与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协调。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需求的不同显示了大学生对利益追求的多样化、层次化,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不同。

2、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根本特性,这是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顺利进行的基础。用解释,主体性是人在生活活动当中所体现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单一的使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是综合的、客观的去衡量,然后通过自主选择来建立、发展的主体。只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实现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人学理论是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制定任务、目标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接受的文化和教育、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共进,还体现在人和人、和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特征,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去教育大学生,以追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角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收集大学生问题的信息并及时解决

现代社会的改革发展,使得大学生面对多方面的压力,随时要面对心理上、人际交往、学习、学费、就业等诸多压力,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替他们分忧解难。这就要求人文关怀一定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主,指导为辅,真正的接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例如可以每周组织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谈话,听听学生的意见,在探讨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还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关注大学生,多收集大学生问题的信息,及时解决,寻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点,让大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协调起来,让人文关怀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2、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首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其本质是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就要针对每一个成员,全程的、全方位的建立育人体制。也就是说,在大学生的教育上,要结合使用校内校外的一切便利,在校内,要获得学校和各部门的配合,达到在学校内对大学生教育的目的,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外,积极创造合作机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和谐的社会氛围。全方位的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将教育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经过一些锻炼,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自己的思想、感悟、学习、收获都有所提高。总之,经过对大学生构建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机制,增加了人文关怀的广度,结合社会、家庭和学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始终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以及将人文关怀应有个到课堂、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

3、避免和减缓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危机

大学生要承受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诸多压力,有理论无实践的特殊人群,心理上要经过转变和成长,他们在心里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高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在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中,一定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张扬个性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变化,实时的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在人文关怀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结合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举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讲座和心理咨询热线,定期举办心理辅导讨论小组会议,更多的为大学生建立倾听诉说的场所,研究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以人文关怀的形式教导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危机,让他们宣泄、诉说自己的危机心理,正确的疏导,引导他们客观的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切实的规划人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的处理在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高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但要教学生学习一些技能,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施。一边要教育学生、约束学生、鼓励学生、指导学生,一边还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用人文关怀的角度来思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学.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探析[J].才智.2011(31).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求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我们教育者也要尊重被教育者,受到尊重是人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这种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核心理念。那么,面对高校的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呢,如何才能从制度和机制的层面确保“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育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过很多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被确定下来,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对其进行探索,寻求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对策,逐步建立起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是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就很多的社会热点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同学一起辩论,举行一些学生参与的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可以利用寒假、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组织一些团体进行公益性的服务活动与义务劳动,也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在院系、班级中的各种主题活动主动策划、组织、参与等,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身心,可以增强自己的经验,主动对一些问题进行认识并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和谐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还要给学生很多的权力,学校的一些事务,学生要有知情权,也有一些适当范围内的决定权与选择权,让学生得到参与权。如果对学生的管理只是让管理者自己知道,学生只是在做一个毫不知情下的被管理者,那么,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只有在大学生权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的时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完整的,他们的主体地位被真正地确立起来。否则,对他们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无益的,也谈不上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体系的构建。

二、注重高效服务,加强对学生的未来指导与健康教育服务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也是市场导向化,政府只是在调控,学校只能做到推荐,学生的选择权与用人单位的选择权是双向的,如今,学生的就业不再是分配制,而是竞争上岗,优者先上,这种用人方式也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更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选择自己性格适合的工作,这种就业方式更加明确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个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当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社会现象。面地就业压力,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困难,所以,学生的就业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冲突也产生了。有些大学生感觉压力大,学习紧张,形成焦虑、甚至恐惧的不良情绪。所以,对学生加强服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路。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当前得到了空前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是一件好事,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信息支持,教育的方式更多样化,时间与空间范围更大,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表现得更为及时,显示了网络的优势。但是,我们利用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把思想灌输给学生,而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网络为载体,发挥其优势,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是成立网上课堂,让学生网上学习,成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二是在网上列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文化活动,定期举行。三是进行网上沟通交流。比如,成立“校长信箱”等,让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愿,及时为他们服务。四是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如网上就业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等信息,也可以是网页等。

四、以宿舍、学生社团为依托,成为新的教育机制

宿舍是学生经常活动的一个场所,在这里学生休息,也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和建设,以寝室、楼道为组织单位,加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秩序习惯,也可以进行行政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在这里,管理就会更为统一规范、人文化,这些工作是搞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发挥学生的宿舍文化教育,就是抓住了时间,让学生在宿舍中的教育更为持久而有效。

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又具有多样性。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包含着很多丰富的内容,又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所以,其教育性更加具有成效性。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都可以加入到这个组织当中,所涉及到的大学生的面很广,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学生社团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高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也要高度重视这个组织,必要时,学校要进行调控,比如,可以实行导师制,每个社团可以配备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更能发挥社团的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邦山.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迁[J].湖北大学学报,2005,(04).

[2]程孝良,杨光惠,张富程.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S1).

[3]王怡平,张立.强化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