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篇1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都无例外地收到家庭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影响是普遍的。同时,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中生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家庭,因而家庭影响又具有长久性。普遍性和长久性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充分注意家庭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相一致。

(二)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

家长的日常言行、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生活习惯等,都会通过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影响虽然不一定是自觉的,但却如春雨般实实在在地作用于家庭成员。

(三)家庭教育具有亲和性和权威性。

它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影响和经济的制约来实现的,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和依赖性,并使子女和双亲的联系成为利益一致、休戚与共的依赖关系,在教诲子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权威性。

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一)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培养

青少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还很不成熟,遇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不知所措。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求助的就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推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家长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推动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格素质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且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埃里克森人格把阶段发展论中强调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主要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此时除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华民族更离不开各领域的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要从青少年抓起,家庭教育无疑在青少年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父母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引导孩子个性发展。

三、良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提高家长素质,还要改善教育方法。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家长的素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直接作用,所以家长既要重视子女的学业学习,又要注重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家长要言传身教,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与社会要求发展一致的教育理念,培育青少年正确的社会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明辨是非,给予青少年积极正面的影响。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把法制理念深入青少年的思想中去。

(二)家长要注意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家长作为教育者,不要搬出“家长制”,对青少年实行专制教育。家长要允许孩子拥有说话的权利,拥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双方要学会倾听。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思考,学会理解对方,学会用心的沟通。

(三)身教胜于言教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青少年;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已成为学校、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重点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网民规模已达到5亿多,学生所占比例为30%。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接收、传播时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

1.网络能够帮助青少年独立自主意识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处于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海量的网络信息和资源使青少年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地位,青少年不一定要依赖学校和家庭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由于网络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欲知内容,主动地了解各种信息资源。并且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一定的判断与加工融合成自己的观点。

2.网络能够帮助青少年道德法制观念的完善

在以往传统社会中,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今网络能将相隔千山万水、素昧平生的人联系到一起。为了在网络空间正常地与他人交往,在沟通交流中避免冲突,青少年就必须在保证自己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责任,这些思想和行动在无形中对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网络能够帮助青少年表现欲与创新意识的树立

网络冲破了国家、地区以及时空的限制,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向青少年传递着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帮助青少年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学生可在网上充分吸收精华、剔除糟粕,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顺利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另外在网上给他人提供帮助,还可以满足大多数青少年的表现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

网络在日益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的同时,又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网络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给青少年带来了冲击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好奇心强,网上有许多内容不健康的灰色信息和游戏软件,渗透着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诱发那些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走向犯罪。

2.网络给青少年在信息选择方面带来了辨别难度

由于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容易被各种不法分子和西方势力所利用,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显示,网上的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得到降低。在这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辨别能力较差,加上自身知识的缺乏,就很难对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就可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海洋中迷失了前进方向。

3.网络在传统道德观方面对青少年造成污染

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这必将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疏远。如果长期缺乏沟通和接触,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传统道德观,使他们趋于自私和冷漠,既不去关心集体,也不去关心他人。容易造成冷漠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危害其健康成长。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在网络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网络时展的要求。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再次,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上信息监控,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加强网络知识等科普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总之,教育工作者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拓展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不断地去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矛盾,采取相应而具体的对策,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胡月娥,浅析网络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2]马传静,徐梦灵,浅析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S5).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澄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的生命线,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的形成,理想信念的确立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亟需正确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了重要平台,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的收效甚微,学生厌学,在情感上不能认同,在行为上更是我行我素,产生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这说明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还不够,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

一、尴尬处境

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和自己的经历体验,我认为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我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内容方式的选择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及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为指导思想,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更侧重于宣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根据埃里克林森的心理发展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更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及自我的发展。所以,这些政治色彩比较浓,脱离中学生的成长实际,内容的选取没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实现社会道德规范的同一性,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再者,在教育方式上更是采取一种“灌输”,理论说教,不厌其烦的重复,这使得青少年的兴趣更是大大降低,没有给他们带来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体验,所以难以产生共鸣,实现我们社会道德的内化。

2.知和行的脱节,难以实现思想情感的外化。思想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受教育者接受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这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认同它,遵守它,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而如今知与行并非是统一的,很多人明明懂得种种道德规范,但在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理性的驱使下,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依然会背弃自己所熟知的道德理念。所谓“说一套,做一套”,将那些政治理论,行为规范看成纯粹的知识,简单的加以记忆,而在行为上将其抛至九霄云外。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最后也必须回归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频发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知和行的脱节所导致。

3.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好奇心强,辨别是非,真假能力不足,容易受其影响,深刻影响到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上。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许多社会的负面新闻,诸多社会问题,与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正面引导是相违背的,这使得思想教育的困难加大,使其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下降,在情感上甚至出现抵触和反感。

二、基于问题的对策分析

面对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在育人,在于促进个体的人格发展,通过社会道德的个体化及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最终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繁荣与稳定。我认为我们教育的出发点是主体性的青年人,回归点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回归人性,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个体价值,自我实现和发展,进而发挥思想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利用一切优势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等载体工具,营造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是基于人性的考虑,是就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不仅要灌输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些核心价值理念和一些看似“大而空”的政治性很强的内容。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创造性的开发教育资源,更你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做到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及需求的一致性,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我们应做到“以理服人”。而教师则通过对他们的指导,解决他们思想的混淆和困惑。这种方式不是用“灌输”,空洞的说教,而是采取推理的方式,以理服人,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选择,实现价值观念的一致化,达到我们的思想教育目的。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知和行的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见知行之间的密切关系。思想教育正是如此,其很强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更应侧重于学生的道德实践。应充分的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参与进去,在学生的体验当中,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其乐趣,这样在情感上才能增强认识,认同它,真懂,真信,真用。再者应将情感教育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主要是知识认知上的学习。那么,就应让学生参与各种有针对性地活动中,以演讲,观摩学习,实地考察等形式,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到,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将理想信念内化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3.发挥网络传媒的优势作用,坚持正面引导和教育。现代化的网络工具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内容的多样化,手段的创新性,速度的便捷性。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好这一优势因素,以现代化的工具及时传送最新信息,通过网络的交互性,丰富生动的教育信息,增强教学的乐趣和感染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应坚持正面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领各种思潮和信息,加强真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创设专业的思政教育网站,以生动多样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融入到影视,小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当中,在无形当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其思想教育,正面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促进青年成长。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然而只要我们以青年人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回归人性的需求,创造条件,转变教育方法,尽己所能,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一代有智,有才,有德青年。

【参考文献】

[1]周桂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70-72.

篇4

一、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契合

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必然存在契合点。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最佳契合点,根据青少年主体需要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接受理论认为,接受是教育活动中接受主体对外来的教育信息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而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认识过程。接受机制包括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中介三个关键要素。一个连续完整的接受活动必须由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中介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完成。对于接受活动而言,影响其效率和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接受主体的需要和动机,这是影响接受活动效率的内因条件。接受客体和接受中介是影响接受活动效率的外因条件,主要是教育者、教育信息、传播方式、接受氛围等。

接受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受教育者坚定的思想道德信念,并最终在社会实践中外化为良好的品行。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接受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接受主体的需要相结合,才能更具针对性,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二)青少年的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活动的驱动力。需要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驶向目标。马克思从需要的社会体系和历史序列相统一的角度构建了人的需要“三级阶梯”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人的生存或生理需要、人的谋生或占有需要、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认为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是“需要的历史序列”的高级阶段,是“需要的社会体系”的高级层次。马克思指出:在需要的高级层次,“个性的劳动不再表现为劳动,而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形式的自然必然性消失了;这是因为一种历史形成的需要代替了自然的需要。”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属于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有益的启示。青少年的内在渴求,最主要表现为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活动的驱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应青少年的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对青少年产生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就会让他们产生接受兴趣,产生积极的接受反应。由此可见,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有机契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多元发展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青少年十分关注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有一项调查研究把青少年的18种基本需要分成6类进行问卷测试,研究结果是,6类需要的相对强度由强到弱的层次排序为:发展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贡献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这项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对自我发展表现出最为强烈的内心需求,自身的发展需要已成为他们的主要需要。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人生导向需要、求知需要、成就需要、人际关系发展需要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等。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复杂、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人际交往技巧欠缺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往往面临众多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他们普遍渴望人际关系良好发展,却不知道要怎样去处理各方面的人际交往,因此,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人际关系发展需要,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解决有关人际交往的难题。人际交往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立足于尊重、满足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展需要,引导青少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发展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建立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和谐人际环境。

三、青少年发展需要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篇5

随着教育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其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

1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注重对青少年知识的教育,科学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冲击,一些人才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做出一些不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具备较高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形成自身坚固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2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学校不仅要开拓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断认识社会、祖国、世界,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思想的指导,通过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形成,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2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1 教师应以身作则

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其影响、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仅负责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文明行为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应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高尚情操,以教师的师表去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2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教导,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注重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的课堂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其他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历史规律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语文课堂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还应将生活实践与课堂中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展智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2.3 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孩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对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家长应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孩子。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例如,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清除,整顿学校附近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健康、和谐。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应通力,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从各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6

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二者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有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有区别的,教育是通过必要的灌输、恰当的引导、有益的熏陶等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而管理是借助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经济手段、规章制度等来约束人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据自律性和非强制性这两个特征来达到其目的的,管理则是依据他律性和强制性这两个特征来实现其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人的思想的引导。因此,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管理,二者都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统一于人的本质之中,具有共同的目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性。

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理念—TQM

TQM英文为TotalQualityManagement,中文意思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人的积极因素,并以预防为主和一切用数据事实说话,能够有效地克服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更好地推动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TQM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对质量的暂拟定义为: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实体是指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个人或上述几项的组合。1341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认为质量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包括工人、工程师、经理和行政人员)、系统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

可见,质量都是以满足某种需要为基本特征的,依据满足需要的程度确定质量标准。GBT/1900住一2000idt1509000:2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的“要求”不仅指顾客的要求,还包括其他相关方如员工、所有者、供方、社会等的要求,顾客的要求一般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标准指出要求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质量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产品或服务,还包括了体系和过程的质量。这样质量的定义就完善了。

2、质量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观

依据“质量”的定义,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定义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优劣的程度,它最终体现在青少年培养的质量上。既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培养的质量。

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监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各项活动及结果难免偏离标准,为此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质量监控的内容

质量控制在横向上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全面控制。

(1)教育计划的质量控制。

因为计划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发环节,是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它的制定要以广泛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通过一定程序的专家论证,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计划性文件在设计阶段就处于严格控制之下。

(2)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有效控制教育过程各环节的质量就能基本保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质量监控的形势

质量控制在横向上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全面控制,包括师生状况、办学条件等,以师生状况为例,对教师状况的控制包括承担课程、理论素养、政治素质、历提高、教育效果等内容。

(1)教育计划的质量控制

因为计划是学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发环节,是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它的制定要以广泛的调查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和规划,将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计划性文件在设计阶段就处于严格控制之下。

(2)过程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青年;青年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青年

(一)基本概念的阐释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具有四种代表性的定义:第一种观点以陈秉公为代表,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2]第二种观点以邱柏生为代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的统治下开展的、意在达成社会成员内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拥护、影响社会成员的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3]第三种观点以陆庆壬、苏振芳为代表,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团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实践活动。”[4]第四种观点以张耀灿为代表,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 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5]当前教科书里最常用的是张耀灿、陈万柏从传统的社会哲学层面做的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

2、青年的含义

在语义学上“青年”是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从生理发育的角度认为,青年是生殖力的成熟阶段;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认为,青年是由未成熟的儿童世界向成熟的成人世界转变的人过渡期,是在身体和精神都获得飞跃发展的重要时期;罗马尼亚青年研究者F.马赫列尔从青年学研究,站在整个人类认识和发展史的角度指出:“不仅指一种精神钐,而且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价值―历史的综合实体。”[7]

(二)青年的特点

1、青年的生理特点

青年时期的生理特征具有突变性,其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长身体”。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内分泌机制完善。青少年期间,激素在体内不断增多,最终与成人接近,加速了青少年生理上的突变。其次,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这主要体现在大脑发育趋向完善上。第三,第二性征出现。青少年由于身体内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各系统功能的增强,特别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不断增加、性机能的成熟,从而引起生理上的一些明显的变化,男女均出现了第二性征。

2、青年心理特点

第一,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第二,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主动性迅速发展。第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出现,性机能逐渐成熟,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应该正确认识性心理发展过程,并在老师、家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下健康成长。

3、青年的思想特点

第一,强烈希望实现中国梦。青少年成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深知国家发展的艰辛和发展成果带来的幸福,深知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兴旺紧密相联。第二,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第三,崇尚科学技术知识。青少年懂得不管是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二、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发展。本文认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基于青年的根本需要

人具有自然属性,满足自身需求往往是行为的主要动机。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识青年的根本需要是前提,只有对青年的需要进行教育,才会药到病除。衡量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是否满足了青年的根本利益"。[8]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的源头性问题。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教育内容是否正确、全面,是否利于青年的全面发展。现实中不乏教育者宣传消极的、的、抵制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思想,青少年又尚未形成自身完善的价值理念体系,思想不稳定,不能辨别是非,误导了学生的价值倾向,使学生产生愤世嫉俗,否定一切的心理。

(三)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是关键[9]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青年除了接受理论教育,还要参加社会实践。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基本活动范围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之间,对大部分青少年而言学校是主要的驻扎地。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要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多组织青年参加实践,激发对实体事物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学会不同领域之间的贯通。

(四)耐心说服,热情引导是主要方法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思想上去改造人,用理论说服教育。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耐心说服,认识自身错误所在,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自觉能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育方式多样化是重要形式

教育者要针对青少年的喜好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组织班集体户外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辩论赛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提升了综合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瑞孙.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3.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3.

[3] 邱柏生.张怡.思想教育研究[M].2002.

[4]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4.

[5] 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 思想教育研究[M]. 2010年第7期.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7] )F.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132.

篇8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者 人格魅力 释义 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的重视不可谓不足,投入的力量不可谓不多,但收效却差强人意。其缘由颇为复杂,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不够,便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真探讨教育者人格魅力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者人格魅力的释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泛指一切直接或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既包括政治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又包括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党政官员、文化工作者等,还包括家庭教育活动的承担者――学生家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稳定的,通过自己的言行在青少年面前所展示出来的,具有榜样效应的,高尚的或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忠贞不二的政治信念。

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该忠实信仰自己所施教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忠贞不二的政治信念,才能忠诚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才能焕发出表里如一的政治人格魅力。

2.言行一致的道德责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确立正确的、稳定的职业荣誉、职业良心和职业理想,遵循职业规范和准则。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则,做到礼貌谦逊、诚实守信。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爱情婚姻家庭道德,以情操、志趣和理想的一致与和谐作为选择爱人的最重要标准。

3.满腔热忱的教育情感。

教育情感,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和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一种真实的、稳定的眷恋、关怀和热爱。这种情感不是低层次的感受性情感、知悟性情感,而是高层次的思维性情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经过系统地理论学习和长期的实践锻炼,以及个人长期的道德修养所培养出来的情感性。

4.自省自尊的尊严意识。

在充分认识了自己的人生权利、主体价值和社会作用的基础上,确立起自尊心和自豪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有了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以自己的工作为荣,热爱自己的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功能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先进性为被教育者提供了学习的范式。

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具有较强的学习模仿情结,此时,给青少年的人生道路以正确的引导就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了忠贞不二的政治信念、言凿行践的道德责任、满腔热忱的德育情感、自省自尊的尊严意识,就会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对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现实性增强了政治理论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对政治理论不认同、不信服。因此,先进的政治理论必须人格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了人格魅力,也就成为先进政治理论的现实人格承担者,这样就能增强政治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从而增强它的被接受度。

3.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形象性弥补了政治理论的抽象性。

政治理论作为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其言行是政治思想理论的展示和实践,无疑是青少年身边的直接的、活生生的实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人格魅力,青少年可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抽象的政治思想理论的实质和精髓,从而为他们接受和实践这一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4.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情感性加速了被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者人格魅力的情感性具有促进教育对象接受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教育者的教育情感包含着教育者为教育对象好的动机,以及对德育对象的深深关怀。教育者情感中这种对教育对象的关怀,会深深打动德育对象的心,使之较快接受并坚持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培育

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主体的角度,即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努力的角度,提出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初步思路。

1.学习理论,完善人格内涵。

提高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要明理,即通过学习理论、明白事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内涵。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为理性思考的结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包含着忠贞不二的政治信念、言行一致的道德责任和满腔热忱的教育情感等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这些素养,就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前提。

2.努力实践,提升人格境界。

提高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要笃行,即通过努力实践,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化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培育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磨练自己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和行为,巩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通过与被教育者的互动,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3.相互制约,营造人格氛围。

提高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除了要通过主体自身的努力之外,还要利用环境因素的主体间的相互制约的作用。人们无一例外地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中朝夕相处的人们的道德境界及道德活动,会形成一种社会环境,使处在这一环境中的人更容易接受或形成某种道德观念和人格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会对他们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主体间的相互制约,也包括主体间的相互监督。由于自身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自我人格修养培养的道路上,或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偏差,这就需要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加以制约。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使之循规蹈矩,减少失误和偏差,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人格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96.

篇9

关键词:比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绩效评估

国别研究是比较教育学对比分析的标准之一,对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程、内容、方法、环境、主客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是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手段。研究、比较,总结不同类型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异同点,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能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供启示和借鉴。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本土来源主要两个方面:一是神道教教义;二是武士道精神。这两个方面对日本千百年来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日本优越民族感、天皇崇拜、忠君思想和武士重恩义轻生死思想的直接来源。同时,日本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成员,长久以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另外,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也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面对西方民主、自由、个性的教育方针,日本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独创性,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但又以服从和服务于集团利益为根本目的。具有东方文化传统的日本,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交汇、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本国实际出发,注意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重构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沿革及其具体内容

日本民族是运用传统而不为传统所桎梏的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在东西文化融合中继承又创造性的民族。日本道德教育以中国儒学为母体,但并非照相式翻版。日本面对西方民主、自由、个性的教育方针,同样立足于国情,主张个人价值的实现以集体价值的实现为前提,服从和服务于集团利益为根本目的。这正符合儒家教育的思想,这种个性教育是典型的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趋向国际社会时势,迎合政府的政治经济目的。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设立了“修身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治维新之后,提出了“和魂洋才”的口号,并把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指导方针。

受美国“个人本位”哲学、“功利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是把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与日本的道德传统融为一体,保持了“和魂洋才”这一民族特色。“日本要把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道德教育上的“儒家伦理”观和西方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可以说是日本教育乃至社会的一大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个性教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战后,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在远东,的最大武器就是要启蒙日本国民。”日本开展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防共的国民。实现“国际国家的日本”是日本制定并推行自己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出发点,要教育国民懂得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要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改为“德智体”。

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及特点

1、国家高度重视,全面干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确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在经济恢复、高速发展时期,又确立了特设道德教育体制。

2、以立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立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依据,又是教育得以全面深入的保证。《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实施的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日本设立了一整套教育法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准绳。政府亲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并明确由政府主管教育的文部省执行,责权非常明晰。

3、以学校为主,有效利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实现道德教育功能。在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学校正规的道德课程、各科教学的渗透和特别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学校还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开展与各种社会团体的有益交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开展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专门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课程和活动时间,是公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日本文部省从1990年起施行一套法定的“学习指导纲要”,要求加强公民道德科目和内容。

5、利用特别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正规课程教育的同时,还利用特别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日本学校很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主要有课外学习、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行政活动等。

6、重视心理咨询。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小组咨询和个人咨询等方式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心理上的问题。

8、重视学校氛围和教师人格的影响。教师人格、学校校风、班风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亚于正式的课程。因此,日本高校对教师的职业规范非常严格,如学历、仪表、行为举止都严格限定;对学生要求就更加严格。

日本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借鉴西方的“理论基础构造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等教育理论,结合本国实践,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除体现出民主主义、团体主义和集团主义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国际意识。日本地小人多,资源匮乏,如果离开了国际社会,它就难以发展,所以日本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

2、重视感恩教育。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教育孩子感恩师长启迪智慧、传递知识。教育孩子感恩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怀,为自己排忧解难,共渡难关。

3、提倡体验性教育。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充分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养成内在的道德性。

4、利用动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本动画产业发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传播了日本民族文化,阐述各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青少年对伦理道德进行判断,在引导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这种隐性渗透的方法,是非常隐蔽而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四、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估

日本学校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内容,制定出各自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明确。日本《教育基本法》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之充分发展,努力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民,使其成为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劳动、具有浓厚的责任感和充满独立精神的和平社会和国家的建设者。”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与中国情况较为相似,职业化程度较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对单一,多元化程度不高。日本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校风对学生的影响,对高校教师学历、仪表、行为举止等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各方面行为举止要求也十分严格,以此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隐性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战后初期,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略显粗糙,手段僵化。随着时代变迁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切合实际需求,体现了个性化、时代化和民族性,强调爱国心,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了政治统合力,日趋成熟。但是,日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中体现出了日本传统国家主义

的取向,甚至表现出国粹主义和皇民思想,这不得不引起担忧。特别是在教科书审定中,有美化、篡改历史事实的行为,掩盖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暴行,理应受到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谴责和唾弃。

参考文献

[1]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超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褚雷:中美日通识教育比较研究―哈佛大学、广岛大学、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2期

篇10

关键词:农村;缺乏;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92-01

青少年代表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少年就赢得了未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然要求。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形成初步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主流是健康的,很多孩子与生俱来有着淳朴、善良、耐劳的优良品质,整体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改革浪潮的变迁,外来的思想与生活方式、父母的离家等都对当前的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状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当今的农村初中生,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正常的信仰指导教育,“日流”、“韩流”的盛行,使孩子们迷恋明星、盲目攀比;由于父母的外出,孩子们缺少约束,沉迷网络,不仅影响学习,更严重影响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当今社会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流行,再加上农村生活本身就较城市生活艰苦,部分学生厌学心理严重,一些孩子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甚至不惜动歪脑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和城市中的初中生相比,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由于父母出外打工,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学校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当前部分农村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片面的成才观,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学习成绩以偏盖全,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走过程,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单以是否有事故发生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只看结论不看过程,对个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毫不重视。

②教育观念陈旧。很多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空洞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其结果就是保证学生在读期间不出问题,不犯大错,而没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品位的重要方法。③教育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只停留在上级机关要求的内容中,方式也以说教为主。忽略了要从日常生活中,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教育。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认为,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①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生,作为社会人,与外界的接触是多元化的,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应该和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重点对象假期跟踪制度,多与家长联系,对于外出打工的学生父母,也要与其取得联系,比起学生的祖父、祖母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要更为先进一些,和他们的沟通也要更容易一些。对学校周围的网吧,组织专人,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纠正问题。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主动的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内部应该建立教师自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机制,学科教师通常存在着重知识轻德育的观念,学校应该培训教师依据学科特点,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