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汇报

篇1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复杂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较之前有了显著变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空前活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任务也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高校德育必须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满足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受内部体制约束在短期内不可能在数量上有较大变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一方面是持续升高的大学生数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以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手不足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高校只有秉承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和手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去宣传、诠释时代价值理念,才能在高校这一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思想政治立场坚定的复合型人才。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因素

(一)观念封闭

观念封闭,思维僵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表现有: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都将焦点聚集在校园秩序管理和学生思想管理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表现就是教条主义现象严重,许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么是墨守成规,要么是凭工作经验办事,缺乏创新意识,致使在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时苍白无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都难以跳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假大空的窠臼。

(二)方法简单

虽然高校大学生思想情感日益复杂,但是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仍旧以空洞的说服工作为主,走的仍旧是以管代教的老路,缺乏对个人本位价值的关注,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设置上,关注的仍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性,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格塑造、人性诱导和公民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规范性有余而有效性不足。

(三)制度和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不仅思想方式滞后,且缺乏行动力,制度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也相对滞后,如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习惯用历史的标尺来衡量现在,在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管理中,过度迷信老章程、旧秩序,经常会照搬一些自以为有价值其实已经毫无价值的答案。在新媒介环境中,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根本不知道借助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传媒工具和信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相当被动,经常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建议

(一)认清形式,树立新理念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端正思想,进一步强化素质意识,树立全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就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查找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将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将力量凝聚到高校改革任务中来,深入研究大学生责任感淡薄、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等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才能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传承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树立创新理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二)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其工具性工作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工作机制做支撑。鉴于此,在新常态下,高校要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机制,从工作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方面将目标进行科学划分,制定长效工作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汇报制度向党委和主管部门做好工作汇报,同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机制,激发德育工作队伍的活力;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提高政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依据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的监督、考核。最后,高校政工队伍还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重心,健全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从人员、资金、设施等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充分保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篇2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主客体 “自我管理型”班级

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传统的大学生管理中,大学生的自主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分制的实行为实施大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也为淡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客体界限奠定了基础。淡化主客体界限就是强调在管理观念上,要求大学生树立主动、竞争、效益、民主、和谐和责任的观念;在管理能力上,要求大学生具备自我认识、自主选择、独立判断、自我设计、自我调控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管理机制上,要求大学生管理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为松散,以及方式柔性化。大学生自主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大学生的主体权利,实现大学生的主体价值;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拓宽高校管理的思路,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当前形势下,更新观念、唤醒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是前提,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是保障,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关键,而完善大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则是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淡化主客体界限,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

针对现阶段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教育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参加班级管理。这就是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这也是淡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界限的途径之一,即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自我管理”不是让每个学生自我管理,而不管别人,而是让学生干部担当管理整个班级的任务,发挥学生干部核心人物的作用,让学生管理学生。在“自我管理型”班级工作中,虽由班干部进行管理,但辅导员的角色还是无可替代的。辅导员不仅要发挥好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好自己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的作用,扮演好“解惑者”、“管理者”、“咨询者”、“导航者”等角色,更好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二、淡化主客体界限。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组建一个能担当此任的具有较高能力和水平的班委,这是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关键所在。既然“自我管理”是让学生干部去管理学生,那么班委工作能力的强弱、威望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创建的成败。当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能得到同学们的赏识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时,学生才愿意与班干部合作,欣然接受班干部的领导。这样,班干部的吸引力才会大,影响力才会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举和培养班干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竞选班委的形式。

向学生解释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宗旨及对未来班干部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认知。竞选班委时,学生上台演讲,根据自身实际毛遂自荐担任哪一职务,表明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争取同学的支持。演讲结束后,马上进行投票检票,根据检票结果,任命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班干部都寄以厚望,而当选的班干部则个个雄心勃勃,大有放手大干的豪气。学生干部的确定还可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增设职位,如就业信息委员、科技创新委员、网络建设委员、心理咨询委员等,还可以根据活动项目建立和调整学生干部结构。

2.班委组建后,马上召开班委会议,明确分工。

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落实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主持班委会议,分配、协调各位班干部的工作,及时听取班干部的工作汇报,并及时向辅导员汇报,作好例会主持工作,等等;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具体分管考勤兼班级课堂纪律,作好《班务日记》中考勤与课堂纪律栏目的填写;学习委员:检查同学上交作业的情况并作好登记,督促未上交的同学上交作业,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开设英语沙龙、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的气氛;生活委员:负责全班的各项收支,购置班级生活用品,及时向全体同学公布收支明细表,调动各宿舍长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还要特别关注本班特困生群体,做好贫困生评定和帮扶工作;体育委员: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具体负责组织同学参加校运会,还要协助院级、校级开展活动,如“奥运精神促我行”趣味体育活动;文娱委员: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团支部干部的基本构成为: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团支部要开展好主题团日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优秀团员推优工作。有了明确的分工后,班团干部们对自己的职责范围就有了透彻的了解,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3.建立学生干部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培养学生干部优秀团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检验工作成效,考核和激励是必要的手段。学生干部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成员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而考核作为一种压力管理方法,通过增加心理压力,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为一种绩效检验方式,通过多角度的测评,能使学生干部更好地分析长处与不足,较为准确地总结一段时期的工作。学生干部队伍考核方面不仅包括工作绩效,而且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学生满意程度等。我们可采用360度的综合考评手段,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干部的思想品质、生活自律和工作表现等方面,以考核促建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这也是淡化主客体界限的保证。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入手,包括整体激励和针对个体成员采取的激励。辅导员要为班级设定远景目标并作为行动指引,同时该目标必须建立在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在学生干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可在评奖评优方面采取利益倾斜,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激励还应该与恰到好处的批评相结合。

4.班级内部自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及奖惩条例。

竞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应该依据本班实际,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补充自己的制度,同时制定班级的《奖惩条例》。制定出初稿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再通过班委会讨论修订通过。这样实行起来会容易得多,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积极性明显增强,违反纪律的现象减少。如有学生恋网络游戏,同学们会首先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并吸收他们到体育锻炼或其他健康的集体活动中来,摆脱上瘾心理。学习好的学生与他们结成1+1帮扶对子,对其上课和上自习进行督促。

5.班级例会与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主持。

班委每次班会都针对本月班里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由班内所有委员轮流主持,这样在无形之中能锻炼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班级例会与主题团日活动要适时开展,如针对玉树发生的大地震,我院各团支部开展了“叩问生命 展望未来”主题活动,把地震灾害发生时的惨景,以及一个个奇迹发生的场景播放给学生,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于自己前途的思考,学生通过这些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意识到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的价值。

6.及时给予班干部正确的指导,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经验、阅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总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他们需要经常得到辅导员的指导和支持。辅导员应最大努力地帮助他们,点拨工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及时传达学校布置的任务,从总体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并且经常给予鼓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振奋他们的精神,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强化为集体服务的集体主义观念。

7.学生干部采用轮流制。

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仅仅是为学到一些知识,更渴望在一些社会活动中表现自我、锻炼自我,并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管理能力,我们在学生干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尝试推行一种新的学生干部任用体制――“班干部轮流制”。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按学生能力、性别、性格特质等将其分为若干个行政小组,对各行政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在小组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委会,进行轮流“执政”,各行政小组在“执政”期间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工作要有思路、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任期为一学期,期满后进行考核。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为学生提升工作能力提供了平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轮流“执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干部轮换制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亲身体验如何当好学生干部,如何管理他人,以及如何配合他人领导的机会。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的着眼点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干部轮换制教会了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人人参与管理、接受管理。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排解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同学之间的摩擦。矛盾基本上都是由于彼此理解不够造成的,当他学会换位思考以后,学生就知道了凡事应该多从对方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心胸自然会开阔许多,心理问题也会大大减少。学生干部轮换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人发展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做学生干部,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对大学生来说是做到这四个“学会”最好的方式,如果四个“学会”都达到了,素质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他们就会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就会正确对待他人,能够尊重别人,和他人很好地相处;就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三、辅导员充分发挥好非权力性影响力,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形象。

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班级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班级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辅导员的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与学校赋予辅导员的职责权力有关,属于强制性影响力的一种,这种影响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实质上就是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形象越好,威信越高,影响力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向心力越大。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形象)主要与辅导员的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相关,辅导员要牢固树立“无形”的威望。

在“自我管理型”班级工作中,班干部是主角,辅导员退居二线,所有学生依然是主体。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指路人,要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措施得力,要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年级的班级的具体情况确立有针对性的班级建设目标。目标可以分为整体目标、学年(期)目标、具体活动目标。虽然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但应让学生感到辅导员时刻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树立辅导员的“无形”的威望。特别对一些后进生,辅导员要善于把握时机,抓典型,公开、严肃、郑重其事地处理,做到黑白分明、果断及时。最终达到的目标是:班级有效管理,优良班风形成,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四、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氛围,维护好班级集体的团结和统一。

我们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与独立、自由、自主的存在状态出发,把挖掘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为价值目标;及时、公正、客观地对班级内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作出评价,是非分明,创设健康的舆论阵地。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黑格尔也曾指出:“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以及达到更高解放的工作。”因此,我们应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界限,为教育客体创造“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觉、自主、自控”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可以完全把握“自我”的人,顺利实现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过渡。

“自我管理型”班级的创建,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这一过程基本实现了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效果明显。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去主体化”,教育客体“主导化”,主客体关系模糊化而创建“自我管理型”班级的这一种设想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金秀,范笑仙.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2,(09).

[2]吕剑秋.学分制下班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05).

[3]颜曼莉.学分制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4]孟祥发,黄长喜,尉德芳.浅议新形势下实施的本科生班主任、班导师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5]黄娅.学分制下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6]陈艳秋.强化自我管理: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课题[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7]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1,(Z1).

[8]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目前高校后勤改革所遇到的问题

1 产权难明晰,职责难分清。剥离后的后勤实体与学校的关系不清晰:后勤实体与学校双方的职责、任务、分工理论上能分清,实践上难以分清,更难于操作。从目前看,这种分离是初步的,不完整的,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加以完善和磨合。如何处理好甲、乙方关系问题,在前一阶段改革中,各校普遍实行了后勤服务实体,从学校行政系统规范分离,学校另行组建或从原后勤中分出一部分人组建后勤管理处,即形成了甲乙方的管理模式。甲方应做到有权不越权:即甲方代表学校处理后勤事物,有位置上的优势。但是甲方属于机关性管理部门,应在研究后勤改革的政策、制定学校后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反馈上下工夫。乙方应做到求利而不唯利,乙方在转制后应牢牢把握改革方向,坚持服务育人的宗旨,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建立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接受监督。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则应是关注的重点。要处理好甲乙方关系,不仅要在理论上分清甲乙方的职责、功能,更要在实践中把握好“度”。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创造更加优良的后勤保障条件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改革成果。

2 家底不清,清产核资难。高校后勤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以往的改革是以经济承包形式为主,而现在的后勤社会化则要将各种实体逐步推向社会,是管理机制的彻底改革。在后勤实体脱离学校母体的过程中,如果划归给实体的资产产权不清,那就意味着资产的权属关系不明。资产管理就会出现漏洞。无法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保值。所以,后勤实行社会化就必须进行清产核资。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后勤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若不提折旧或不交使用费,固定资产的损耗得不到补偿,学校对这些资产的控制会变得更加弱化,极有可能加速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导致经营实体的核算失实,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其经营成本,有关资产收益的财务指标也无从考核。

3 思想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和学校办社会模式的影响,一时难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多后勤企业还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缺乏以服务取胜,以质量取胜的经营观念。

4 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勤实体是校内模拟企业化管理,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学校与实体是甲、乙双方合同关系,实施合同管理,从“学校办社会”走向“学校办校内企业”,其实相当于政府用承包制管理传统的国有企业,后勤实体在走国有企业承包制的老路。承包制不是一种规范的经济体制,仍然是校企不分,学校方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规范的制定者和修改者,权责不对称,易使后勤服务实体消极营运,实施短期行为,负盈不负亏,国有资产难以保值增值。

二、当前高校后勤改革的难点

1 职工的身份难以转变。高校后勤职工在面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竞争和创新意识、职业技术水平等素质方面总体上处于劣势。帮助职工克服自卑感,激发爱岗敬业精神,既要提高后勤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又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后勤工作在学校整个工作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后勤工作在学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所处位置和作用及后勤职工的定位和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从关心体贴职工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入手,解决职工实际困难,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使职工的收入达到甚至超过学校的总体平均收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职工才会有自信心,地位才能提高,才能稳定队伍。让职工切实体会到改革带来了效益,使后勤职工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保障的前提下,经济上得到一定实惠。给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经常与职工进行平等坦诚的交谈等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彼此的心,只有与职工的心相通,他们才能信赖自己的组织和领导,领导说的话他才愿意听、听得进,对领导的教育、批评在心理上才能感到是在关心帮助他。

2 现阶段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差强人意。相当一部分后勤管理干部是在改革后由普通后勤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创新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较弱,文化水平也较低。后勤实体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培养机制,存在忙事务,疏管理;重使用,轻培养;即使有些管理、培养的举措,也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和效益性等等问题。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事。家长式、封闭式的管理只能扼杀后勤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的精神,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的才能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同时。要签订责任任务书,明确责、权、利,实行目标管理。为了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平时,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加强沟通交流。另外,还要根据聘任制度,对一些关键岗位进行轮岗。轮岗既是工作纪律的要求,也是培养后勤管理干部的途径。

3 服务秩序混乱,缺乏制约机制。校方(甲方)从学校和学生们的利益出发,往往对价格做出种种限制,但限制的过多,就会制约了后勤实体的发展:放得过松,又会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和建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只是手段,提高社会效益才是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