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概论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概论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概论课;问题式教学;途径

1.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价值体系

在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构建价值观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去。在实施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并且让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同时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以师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教师构建的问题情境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从而推动问题情境的发展,获得更大动力,帮助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掌握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的应用还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之上,所以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必须掌握问题设计的原则,并做到灵活运用。

首先,要让设计的问题有明确的层次性,并且问题的难度要合适。相对于一般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学生的思维不太活跃,所以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学生实际能力相符的问题。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足够的启发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其学习成绩,是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被设计的问题所吸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并且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最后,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其在学习思想政治概论课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有问题而不敢问的情况,对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更是不敢问。所以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提问,这样才能保证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从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讲解较为简略,这会导致学生出于对自尊心的维护,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讲授课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提问环节。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经常提问的习惯,还能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从而促进问题式教学的发展。

4.为学生构建和谐的问题环境

在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因为教师的过于严肃而惧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且会担心自己提出问题后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提问环境,导致学生在有问题的时候不能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强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同时,

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帮助、相互探讨问题的学习气氛。这样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还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提升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问题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问题的提出,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的教学开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整体素质,因而历来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强化。就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来说,上述两个“意见”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完善,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专职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1]这种概括尽管比较全面,所指出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其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归纳,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审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偏重于宣讲政治理论,轻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意见,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选修课为“自然辩证法概论”或“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中国与当代”,选修课为“经典著作选读”。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基本都是政治理论方面的。研究生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层次人才,倘若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清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指导意义,不熟悉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应看到,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偏重于宣讲政治理论的做法,虽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却也容易因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而导致一些研究生对其所产生的困惑难以排解,进而引发各种问题。无论是在婚恋、家庭、学业、信仰等个人事务中,还是在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等社会活动中,每一个研究生受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个体性格、生理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研究生作为特殊的、接受专业化与高级培训的群体,在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经济、婚恋等方面的问题及困惑,使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困惑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疏导,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2]现实生活中,研究生过劳死、自寻短见或者违法犯罪现象时而发生,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存在不足。在解决研究生的某些困惑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客观地分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⑴过于重视政治理论的宣讲,可能会忽视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其他问题。长期以来,通过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向研究生宣讲政治理论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实践中各高校的具体做法,这使得不少人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和片面认识,即在一定程度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同于政治理论宣讲,误认为只要把这一工作做好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而研究生的身心健康、生活状况、业余活动等则相应地被忽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内容也被省略了。即使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一些专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也更多地是从管理角度对研究生开展教育。而能够给研究生带来心理、思想困惑的,往往是那些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政治理论教育难以关注的。⑵过于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可能导致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的缺失。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培养的主要是研究生的政治素质,而这种政治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引导研究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接受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应包含有培养研究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明显的体现。然而,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政治理论教育,无论是在教导研究生树立人生理想方面还是遵守法律和道德方面,都是从“政治上更正确”的角度来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学术上更专业”的问题。例如,当研究生在生活上面临着个人情感和物质利益的选择时,在学习上面临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时,在处理某些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时,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可见,如果忽视与培养健全的人格相关的道德、法律、心理等课程,研究生在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时因得不到专业性的帮助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二)教学方式:偏重于教师包干和独白,轻视团队教学和研讨研究生与本科生处于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而对其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本科生有很大的区别,这在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样应当体现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区别。然而实践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再加上一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修课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照搬本科生的教学模式。这样做不仅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几乎“沿袭”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不足,而且使研究生形成了轻视思想政治课程的错误观念。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和授课中实行满堂灌式的独白两个方面。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自终至终只由一个教师授课是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授课方法,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教师讲授某些课程,自然就不存在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比,教师没有教学效果方面的压力,也就没有提高自己授课水平方面的动力。所以,一些讲课水平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长期“垄断”某些课程,通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方式授课也就不足为奇了,研究生也很难对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在只有一个教师授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很容易带来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研究生合并上课的结果。“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了教学空间这一重要的环境因素,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采取大班上课,一个课堂往往学生人数达到200人。这种情况久而久之,竟习以为常。在高校扩展的情况下,则更为严重。班级过大,使教师忽略了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难以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和课堂检查。”[3]研究生的专业课一般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课还和本科生一样采取合并上课、大班讲授的方式,不仅授课效果差,还会给研究生造成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不重要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没有压力而不认真讲授,研究生不重视而不认真学习,似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通病”。满堂灌式的独白方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一直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缺乏,使研究生的心理困惑、怀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随着困惑、怀疑程度的逐渐加深,研究生在心理上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在行动上逐渐拒绝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4]这固然有大班授课无法实现师生交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问题还是高校领导和相关专业教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过于强化这一功能也易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小心翼翼和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机械地完成上级安排的教学任务外,别的什么也不敢做,当然也不会加入自己的相关理解,更不敢直面学生提出的社会问题,从而避免自己因可能出现的不当言论而陷入麻烦之中。因此,本来应当以讨论、交流等研讨方式来促进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则变成了毫无生气的、消磨时间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无非是宣讲一些“官话”“套话”,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课程当然不会有吸引力,也不能达到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的专业划分太细会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建议大学开展“大文科”“大理科”式的教育。这种观点并没有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过细的专业划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划分更为细致。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阶段细致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但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和视野。因而,有学者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认为“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科技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5]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过于精细确有其合理性,但是把这种更细致的专业划分带到属于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很不合适。笔者认为,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应当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这是因为:从内在因素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从外在因素上说,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当前我国特有的教育内容,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头脑,确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当然,我国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原理的前提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无论哪一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掌握和引导群众的活动。思想掌握群众,既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动,也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动,其实质都是力图让一定阶级的思想上升成为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的思想,进而影响和支配全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一定阶级的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6]思想掌握群众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局限于划分相当精细的理论学科,而必须实行跨学科发展。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但理论从来都不是封闭和停滞不前的,它总是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中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自己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这一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学科,以包容的胸怀对待不同的观点,以扬弃的方式借鉴其他学科中的有益因素。正如有学者所言:“当今社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蓬勃兴起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说,跨学科研究必将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7]具体到教学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当大力宣扬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还应当介绍与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并用的理论和方法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进行评析。这是由于,每一种学科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和批评观点的挑战,因而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许多观点和主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许多观点和主张,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实和完善。广大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鉴别力,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各种理论和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和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必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进步。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地拒绝其他学科,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自身的完善。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要用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研究生的头脑,进而转化为促使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然而,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前提是其能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政治理论,这种真正接受尽管需要一定的宣讲来实现,但总体上说还要靠理论自身的说服力。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更注重学术的争鸣和论辩,一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其内心所接受,主要看这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其他理论。所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而对其他理论只字不提,甚至回避理论与其他学科在某些观点上的分歧和争论,既不利于研究生对理论的认可和接受,也不利于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笔者认为,广大研究生不仅要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角度来接受政治理论,而且还要为学术研究增加内容和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理论真正走进研究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武装他们的头脑。

(二)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对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是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能够科学地解释研究生所思考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保守与开放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在上演,并不时地引发一些社会事件,形成一个个舆论热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勇于直面这些现象和问题,并用原理来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复杂关系。由于社会现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与不少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吸收借鉴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开展不同学科的专门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富有理性,更喜欢思考,因而,一旦其关注了某一社会现象,往往会采用寻根究底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探索,并希望得到专业领域的答案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解释。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自己的真理”,而一旦研究生对某些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后,会显得固执己见,难以轻易更改。更重要的是,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生遍及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有些研究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比单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为深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讲解太“外行”,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政治理论本身产生怀疑。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针对研究生爱钻研的特点,用不同学科中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术语来帮助研究生解疑答惑,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培养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和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由对某一社会问题更有研究的专家就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来给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有学者提出:“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在施教中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自主控制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汲取。”[8]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个性,不同研究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政治理论课程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仍对他们开展完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会打折扣。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特点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

三、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有的学者主张,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调动研究生会的积极性,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9]有的学者主张,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0]并强调深刻把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内在逻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11]在实践中,有的高校按照“构建导师团队是关键,研究生集体建设是重点,研究生辅导员建设是基础,明晰主体权责是根本”的思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12]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因而从这两个方面来推动改革,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一)教学内容:开展政治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鉴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政治理论内容过多而缺乏其他方面素质教育内容的现状,可以考虑对教学内容做适度调整,在保持政治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入其他素质教育的内容。这至少具有如下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⑴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素质教育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生教育阶段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加入人文和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健全的人格,增强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能力。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补。思想政治素质与其他素质是互补关系,一个人文素质或者科学素质非常低下的研究生,不可能具有特别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过来,其他素质教育做好了,不但不会冲淡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广大研究生从更为全面的视域认识政治理论,并强化其影响。⑶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研究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较多的困难是由于经济利益、学术研究、人际关系、情感归属、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因而只有加强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全面地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沁入研究生头脑的目的。总之,在对研究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兼顾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整性。除了固有的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所需要加入的其他素质教育内容,大致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生开展以法律和道德为主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当前受关注度较高的素质教育,其目标是把人们培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公民。现代社会里,人们无论存在多大的差别,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应当行使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履行最基本的公民义务,都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公民道德。因此,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和道德教育。而广大研究生所面临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可能更为突出,由于其是基本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又是独立劳动的成年人,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对待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科研成果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也必然会遇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理顺家庭生活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急需解决的,如果处理不好,则无法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为了让其做好科学研究,必须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和学术道德教育,依据法律和道德处理好自主研发和科学借鉴、个人成果与单位成果、个人劳动与集体劳动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在人事劳动、社会交往、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就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使其尽早走出适应期而奔向幸福的人生。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开展不同的人文和科学教育。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他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避免内容重复,并有效弥补其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这需要根据研究生专业的不同而分科进行。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各个专业的详细划分使人产生了“隔行如隔山”的感觉。一般来说,文科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相对不高,理工类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则相对欠缺。因而,可以考虑根据大的学科门类划分,对研究生分别开展不同的素质教育。比如,对文科类的研究生加强基本科学知识教育,使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大致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对理工类的研究生开展人文社科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同时,对非医药类的研究生开展卫生保健、医药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等。只有通过这种区别对待的素质教育,解决不同研究生各自面临的问题,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研究生所接受和喜欢。

(二)教学方式: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比较庞杂,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很多,那种单纯地由理论专业的教师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关注师资队伍和授课方法两个问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考虑组建一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专职人员及其职责。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政治理论,因而专职教师主要应当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教研人员以及热衷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质课程教研人员。这一部分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并根据每年形势的变化来修订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偏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离有关的文件精神和管理规定。⑵兼职人员及其职责。兼职人员应由人文和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进行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外,还应经常性地参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以高深的学术功底和专业水平向广大研究生开展人文、科技或者卫生健康方面的普及工作,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能够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到不同专业或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感受到其他学科或者文化的魅力,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动力。⑶专兼职人员的关系。教学团队的所有人员采取分段上课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每一个教师都只负责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某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让研究生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时刻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保持新鲜感,期盼着更好的老师带来更精彩的学术大餐。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新闻舆论热点的变化,可以适时调整兼职教师,扩充或者压缩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教学任务,使整个师资队伍始终保持活力,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授课方法上,除了坚持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更应当注意采用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在这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如有学者提出,通过微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微博的集聚或明星效应,组建各种类型的微博绿色社区;以学生政治辅导员为纽带组建微博班级;以红色社团为先导建设基于同一爱好的微博社团社区;开设理论微博课堂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教学方式的新探索。[13]有学者推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专题讲座教学法,认为“专题讲座教学法,可以克服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满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14]还有学者主张发挥专业课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对学生的引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术上,而要贯穿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整个过程中。”[15]这些建议都切实可行,只要组织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比之下,笔者认为,进行专题讲座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更有利于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专题讲座往往是由某一专业领域的名家主讲,内容非常灵活,时间和地点也可以适度调整,因而更有利于研究生学习。而专题研讨会可以把研究生列为主要发言人,由教师对其发言进行点评。发言者为了确保发言精彩,必然会查阅很多资料,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研讨会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锋来说明某一问题,既能培养研究生的表达和辩论能力,又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专题研讨会,本身都是学术性的活动,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取代了讲授者的独白和自上而下的宣传,因而更能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欢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然能够实现。

作者:魏胜强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郑州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清平,陈巧玲.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5):16-17.

[2]马香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06):112.

[3]杨业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研究,2010,(06):137.

[4]蔡晓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接受效果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77.

[5]严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09,(08):104-107.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研究,2012,(09):131.

[7]谢晓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09):101.

[8][14]唐检云,龚婷.以专题讲座增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42-43.

[9][15]苗云飞.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3):151-153.

[10]顾慕娴,邹再金.构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9):83-86.

[11]顾慕娴,邹再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2,(07):179-182.

篇3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田娟(197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基本原理。(辽宁大连116036)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62-02

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后,为适应培养政治素质高、实战型的公安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教学改革力图实现两个转变,即课堂教学由以前的灌输型向学员参与型转变,教师由以前的“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在学员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把握教学主体的特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招录体制改革后的学生(以下简称“录改生”)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录改生生源较为复杂。从学历层次上看,既有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从来源上看,既有来自部队的退伍军人,又有来自公安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年龄偏大,有一小部分有参加工作的经历,有的学员已经结婚生子。来自部队和地方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强,但服从意识、集体意识较弱;来自部队的退伍军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学习意识强,服从意识、集体荣誉感强。录改生生源的复杂性给教师的总体感觉是上好政治理论课的难度较大。

二是录改生普遍具有优越感。因为录改生在招录时就已经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意味着在毕业后没有后顾之忧,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优越感。一方面,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在学习时没有太大的包袱,能够在放松的环境下积极的思考与学习;但另一方面,这种优越感使个别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精神处于松懈状态,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是录改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录改生思想较为成熟,普遍关心和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当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时,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消极的心理。尤其是有工作经历的学员在原工作单位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他们的思想容易对其他学员产生不良影响。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首先,以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点,加强录改生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员的忠诚意识,培养他们树立新时期“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勇于奉献”的人民警察精神,激励他们将肩负的历史责任化为前进的动力。其次,剖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与政策专题讲座,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向学员讲清楚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应对措施,教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消除学员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困惑,坚定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最后,加强廉政教育。公安院校应把录改生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营造校园的廉洁氛围,使每位学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廉洁奉公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利用公安系统涌现的大批廉洁奉公的楷模激励学员,反面案例警示学员;利用唱廉政歌,观警示片、听廉政报告等宣传廉政知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社团等组织廉政教育活动;等等。

二是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首先,专题讨论法。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教师和学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立几大专题。教师将专题进行充分讲解,然后抛出与公安工作结合较密切的问题,供学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科学发展观这一专题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立后,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和意义进行充分的讲解,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在公安工作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改善警民关系?由于学员的社会阅历不同,有的当过协警,有的在公安一线实习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参与讨论,效果非常好。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使学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法。选择与公安工作相关的案例,本省或本地区的案例效果更佳。教师要精心选择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剖析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针对学员的特点,可以尝试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公安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公安教育的实战性,要突出实践教学。要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在理论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公安院校有统一的认识,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昙花一现的情况较多。因此,要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思政部、学生处分工负责,财务处、车辆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党委应细化相关部门的分工,并制定制度落实下去。同时,要建立实践教学动态评估与评价机制,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评价,全面了解实践基地对学员的教育效果如何,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学员需要提高哪些素质,各部门协调过程中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带队教师是否尽到职责等,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下一步的实践教学。

二是配备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涉及学员多、组织协调难度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等特点,因此,配备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专职实践教学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具体体现在拓宽实践教学基地的能力、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合作的能力、加强学校与各公安机关的交流、组织学员活动能力等方面。

三是经费保障。没有资金的支持,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的车辆、人员食宿等就不能得到保障。公安院校应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并派专人管理,切实保障学员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是由“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招录体制改革培养公安实战人才的目标确定后,只会教而没有实战经验的“单一型”教师已经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还要有公安工作的经历,才能顺利完成培养学员的任务。为了弥补“单一型”教师的不足,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走出去”,到基层派出所挂职锻炼或调研,深入公安工作一线,了解公安业务知识,并注意收集公安实践中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公安院校应将教师深入公安一线作为职称考核的准入门槛,督促教师提高实战能力。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公安院校在充分开发本校教学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要积极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官。这些兼职教官来自公安一线,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懂群众心理,会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他们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开展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实现由“单打”向团队建设转变。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授课能力以及学员接受能力等因素强弱的制约,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较大,但只要教师们能够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优势,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总结好的经验,扬弃工作中的不足,依靠集体的力量将教学搞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概念厘定 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3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了国外实践教学思想和国内理工科院校尤其是中等技术学校实践教学理论的影响,学术界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时为突出实践教学重要性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两个概念组合成一个新的复合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厘定

毋容置疑,厘清这一人工合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和理论依据。

从概念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两个概念合成的,其中,第一个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的是国家明确规定的高校必须讲授的几门具体的课程,如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显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或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第二个概念实践教学中实践是修饰词,教学是中心词。认识论认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看,实践则主要应该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或生活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特别是伦理、道德和政治方面的行动或活动。”而教学特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一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且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现,是由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含教学场所)等要素整体运行的结果。因此,从概念层面我们可以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特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具体说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通过采取各种具体教学及评价方法或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主体实践,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在概念层面厘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厘清其与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考察其特征。首先,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的阐释与分析,以教师讲授居多,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上对基本理论、中国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经验教训等的知识性把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学生主动分析和研究社会现实生活,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逐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为乃至能力的转化,进而“培育学生的德性、提升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政治心理和态度,最终实现对国家政治信念和价值观普遍性认同的教学方式”。但这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在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的同时也应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创新更多融入实践成分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传统的理论教学较多地注重通过主要以经验的再现和理论演绎对学生施加系统化知识的灌输,但实践教学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并不是针对和限制理论教学,更不是要用实践教学来取论教学,而是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脱离了相应的理论教学,学生不仅缺乏足够的课本理论知识,其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推论与辩证思维等相统一的理性能力也将不足。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更多是把“其作为另一种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最后,目前,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归由高校团委、学生处及各系等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且一般都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学术界不少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在目的、功能上都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等特征方面具有诸多的共性而应纳入。中央5号文件明确要求的是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只是强调实践教学要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笔者认为社会实践虽然由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但若是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且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畴。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既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 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因此,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将实践教学毫无界限的外化甚至泛化,并不是说所有跟实践有关系的活动都属于实践教学,更不能简单的认为除理论教学之外的都属于实践教学。另一种是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纯粹的社会实践, 随意割断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模糊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本质。

参考文献

[1] 王素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实施的基本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篇5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经济和社会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诸如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拆迁事件、集体罢工事件等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现象频发。导致这些恶性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深层次矛盾其实都是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并没有超出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全可以化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滞后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群众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消除,最终使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很多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去,缺乏“动力”。二是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三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内容,理论陈旧,缺乏说服力。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相对滞后。五是联系实际不够,脱离群众,缺乏吸引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作用,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一要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既要重视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实际困难和现实矛盾,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思想统一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二是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在主体上,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贴人心的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在客体上,要尊重、理解主体,把他们当成普通人而不是“超人”,要同他们讲真话、讲实话,以使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归根到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保证。尊重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解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而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尽可能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不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无疑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社会力量的整合。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就是要在坚持物质激励的前提下,以精神激励为主导,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信仰激励、理想激励、奖励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和艺术激励等具体激励方式的功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性的精神支撑,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情绪,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努力向上。要多对他们的事业、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对他们的成就进行表彰。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规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引导思想的功能,又有规范行为的功能。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帮助党员干部认清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和权力运用的准则,以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好务。另一方面,引导和教育公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各项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全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从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自觉地以开放性、包容性和创造性的态度,把代表世界先进文化方向的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抓住经济建设主旋律,加入经济工作大合唱,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浑然一体,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前进。其次,面对现代高新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全球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科学性和前瞻性上创新。再次,要用“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以及“八荣八耻”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的有害部分予以坚决抵制,对其有利于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加以吸收。

    2、重点做好“两个紧密结合”

篇6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就业困局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的沉重压力。其中,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内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多年调查显示,刚毕业时,高职高专大学生每年都有一半左右没有找到工作。

(一)就业功利化压缩就业空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大学流行的口号是“愿做革命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曾经激励一代青年的豪言壮语,对如今的大学生恍若隔世。贪图功利,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是,只考虑个人利益,理想信念意识淡漠;只考虑享受,责任、奉献意识缺乏;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这种功利化的就业观,压缩了就业空间,导致大学生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成长的平台,也导致落后地区、基层单位缺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利于国家经济长远的协调平衡发展。

(二)就业心态迷茫延误职业发展

高职大学生功利愿望强烈,但他们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自觉学习态度欠缺,缺少为学业、为未来奋斗的努力,“大一迷网络,大二掀起恋爱热,……我们每天都在过周末,每天都和没课一样过……”,毕业时对未来发展一片迷茫。浙江团省委组织形成(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调查显示,2009届毕业生就业心态迷茫群体为43.5%。具体表现是,自我认识不清,职业定位不明,盲目充当“面霸”、“会霸”,缺少职业定位和长远规划;对要进入的行业前景、应聘企业及岗位要求缺乏了解,要么求职被拒,要么频繁跳槽,缺少职业技能积淀;对政策知晓率低,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知之甚少,错失发展机遇。

(三)就业能力欠缺不能助力求职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及基本工作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在专业技术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影响求职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基本工作能力。调查发现,雇主最为看重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即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理解他人、积极聆听、学习方法能力,高职毕业生与雇主的要求普遍有较大的差距。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高职毕业生的调查,“高职毕业生在离校时的基本工作能力与雇主的要求普遍相差10%一15%”。

(四)道德观念缺失损害就业前景

对于用人标准,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情商高于智商。”蒙牛集团“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些都表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仅有能力,而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少数高职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具体表现是,缺乏诚信,求职时简历造假,随意毁约;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心态浮躁,跳槽现象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少敬业、进取、艰苦奋斗精神;个人至上,无组织无纪律,甚至触犯法律。这些行为损害了自身和学校的声誉,影响了自身甚至其他学生的就业。

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的不足

(一)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利益关切和发展需求

根据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占57.4%,其次是学习,占53.4%,感情占27%,人际交往占23.5%,经济占14.4%,与父母关系占8.6%。学习压力与就业相关,可见就业已经成为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但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希望获得帮助却没有得到的是恰恰是“就业择业”。当前课程内容过多停留在对教材理论的挖掘和阐释上,在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大局及对自身的影响,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怎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就业后怎样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方面,帮助甚少。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思政课“空谈论”、“无用论”在学生中很有市场。

(二)教育方法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成长

传统教育较多实施“单边政策”,主要是灌输式的讲授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厌恶以权威自居、板着面孔的说教。由于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缺少平等的对话探讨和心灵的沟通共鸣,学生感受到的只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不仅难以实现对理论的认知、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也使学生缺少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评判机会,对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满足没有丝毫助益。.

(三)教学环节缺少实践养成,造成大学生知行分离

传统教育以课堂灌输为主,缺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忽视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环境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结果是知行分离,优良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难以养成。许多受过十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

三、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毕业生就业是检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是否受社会欢迎的试金石。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思政课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即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及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为此,要进行以下改革:

(一)以就业需求为切入点,渗透就业思想教育内容

思政课要正视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注重渗透就业思想教育。一方面,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思想教育的真实、具体,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以就业思想教育为切人点,使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和国家所需结合起来,做出符合自己信念和时展的择业就业行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业思想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让大学生认清就业环境,提早为就业做准备。通过对中国过去一百多年历史和现状的比较、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势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并珍惜我国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未来中国的面貌,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踏实的工作和努力奋斗来描绘;意识到当前我国就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改变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转变“就业求安稳”、“比父母”的传统观念,从大一起就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顺利实现就业和创业做准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端正大学生就业理想。很多学生考虑到现实,就不能坚定自己到基层、到西部为祖国作贡献的理想,归根到底还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作祟。思政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端正大学生的三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群体,应该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高尚价值观的时代洪流,荡涤“一切为自己”、“一切向钱看”的流俗,以国家大局和人民利益为重,在国家需要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成就事业,事业的成功又必然带来经济的自立和人生价值的巨大满足。

篇7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很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努力,进行了包括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改革探索。可以说,如今在高等学校的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为活跃,改革最为积极,所花的功夫最大的课程之一。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几乎声、光、电、音乐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也比较欢迎,但是效果怎么样呢。往往是课上热闹,课下就忘了,到了期末考试还是要突击背题来应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理论课,讲究的是理性逻辑思维,要通过正确的理论宣传引导来说服人,教育人。教师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理论体系转化成学生的信仰体系。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而这个目的的实现绝对是一个长期的甚至艰苦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两次说教,或者浅尝辄止的所谓实践就能够解决的。更不能靠发明发现什么新的方法手段而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所以这种只是局限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上的改革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政治课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实效性。非但如此,这种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上的改革,由于其花样翻新,手段新颖灵活,造成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轻松。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受到一些学生的欢迎。同时在很多学校,也得到一些领导所谓专家的吹捧。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倾向:就是轻视教学内容、轻视理论思想观点,而只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形式主义工具主义。此种倾向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多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尝试的经验教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真正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要求,单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要对平时的作业、考核;以至于期末的考试考核进行整体的改革。最后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具体分述如下:

一平时和期末紧密结合,重在平时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公共课,同时由于它的理论性逻辑比较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加上社会上及一些同学们长期形成的偏见,往往不够重视。大多表现为平时不学,到期末再来突击背题,而考试过关之后就全部忘掉。这样的教学会有什么成效,哪里会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育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呢?为此,有必要必对平时的教学要求包括期末考试在内进行大幅度改革。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平时不学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期末,临时突击,一张考卷决定一科成绩的做法。作为一个正规大学,像对待高考一样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期末考试上,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要淡化期末考试,减少期末考试答卷在整个学科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平时,加大平时练习,作业,包括课堂提问发言等平时成绩的比重。把功夫下在平时,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多提问,多讨论发言,增加课堂课后作业等。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增强记忆。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此目的,也可以对于思政课的学期成绩比例进行必要的调整。过去我们思政课学期成绩的比重是3︰7(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或者4︰6(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我觉得可以把学期成绩的比重调整为6︰4(即平时成绩占60%,而期末仅占40%)这样,大大加重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如果学生平时缺席较多,表现不够好(如课堂发言参与不够,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好等),平时成绩就会比较低,就会极大影响整个学期的成绩,即使期末考试的卷子答得比较好。这就可以改变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突击,照样能取得好成绩,一张考卷决定整个学期成绩的弊端。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也使得整个学期成绩的评定更加公平合理。一举多得。

二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重在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突出特点是它的思想教育性,他的育人功能,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运用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不是放在一般知识的传授,而是着重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从这个前提出发,也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考试的方法。教师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空间。平时在课堂上要加强练习,鼓励培养学生自学通读教材,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参加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同的观点展开争鸣辩论。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总结性讲解。最后把课程的重点、难点、学生关注的焦点,作为课堂或者课后作业,让学生看书查相关资料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小论文。教师还可以在适当时机进行点评。并且把它计入平时成绩。教师平时的教法做法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示范,而期末考试也要和平时的要求相一致。平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那么在期末考试也自然应该突出这个基本思想,期末考试也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不是简单地记忆基础知识,而是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落实到具体考卷上就要多出活题、大题,分析性、理解性的问题。尽量减少那些死记硬背的常识性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下,如果平时上课搞得热热闹闹,包括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等。可是到了期末还是要留大量的复习题,划范围圈重点。考试考的还是那些填空、选择、名词概念、简答题之类的记忆性的死知识,学生平时表现如何并不重要,只要期末临阵磨枪突击复习背一下,就能取得好的成绩。那么平时所谓的改革创新跟期末考试要求不是自相矛盾,所谓教法的改革又有什么意义,不是白做了吗?考试其实除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督促学生学习外还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期末怎么考,考什么也引导着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把重点放在什么地方。所以考试的改革是必然的。把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上是理所当然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考试内容的改革之外,考试的形式也可以做大胆的改革,比如开卷考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既可以免去学生期末突击之苦,也使师生不至于总是纠缠于期末复习时(诸如考试范围、考试重点)种种麻烦。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也会主动把精力放在对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宗旨。

三课上和课后相结合,把课堂向课后延伸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有限,而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又比较多。很容易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即忘的局面。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的任务又异常艰巨。事实上想通过短短的几节课或者几十节课就能够转变学生的思想,达到使之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是非常之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为此,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之外,就是想方设法把课堂向课后延伸,给学生布置较多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去查资料是一个办法;安排学生搞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写调查报告,论文是一种办法。通过向学生介绍阅读书目,参考书,号召动员学生配合教材主动的学习,自觉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篇8

(一)机构体制改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围绕改革措施的实施,针对部分员工对改革的片面认识和不理解,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既满足多数员工的合法权益,又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干部调动、人事调整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干部调动、人事调整的依据是工作需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涉及的是个人的荣辱和收入,对干部、员工利益触及很大,再完美的方案也不能满足每个干部员工的心愿,总有不满情绪产生和抵触行为存在,但组织决定不能因此而改变,又要保证调整方案的落实,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时要靠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

(三)薪酬改革调整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

薪酬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但又很复杂的工作,它同样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由于我国薪酬体制的不断发展变化,历史连带问题较多,对每位员工来讲,很难做出准确的比较评判,而员工对薪酬的期望都是企升,对自己的条件多是利好评价。因此,薪酬调整中的员工出现不满和疑问不可避免,这也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

二、做好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人工作的目的是得到相应的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人事管理工作就是为每个员工提供工作平台和得到公平合理报酬的机会,为员工追求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员工通过劳动付出,得到应有的合理的报酬,并能公平的体现多劳多得,就是人事管理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人们追求物质报酬的数量是无穷尽得,心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中总认为自己干的多而得的少,是每个人的天性,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不满情绪,所以,单纯的追求物质报酬是人们价值观的缺陷,单纯以物质报酬换取人们工作激情的机制是不完善的。另外,人们在追求物质报酬一定程度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成长需求、被尊重、被信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需求,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给员工补上这一需求,首先帮助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干好工作,合理取酬的同时,爱岗敬业奉献,在奉献中获得荣誉,得到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单位可以通过举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主题演讲会,宣传树立先进典型,设立员工成才奖、奉献奖等活动,为员工爱岗敬业奉献,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提升员工的综合幸福感。培养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调动员工高昂、持久的工作积极性。

(二)定期开展岗位调研,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主动解疑释惑

定期开展岗位调研,是人事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调研,及时准确的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特别是在单位机构体制改革、薪酬体系改革、调整等敏感时期,要组织专业队伍深入员工内部进行调研、征求意见,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的编写宣传材料,回答员工的疑惑和问题。重大政策问题,要组织宣传骨干培训,由理论骨干进行宣传员工,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把员工的疑虑解释在萌芽状态,实现思想的统一,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中,通过岗位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政策的可行性和生命力。

(三)推行民主管理,提倡员工参与,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人事管理中,员工许多的问题和疑虑的产生原因是管理信息的封闭,信息流的不对称,员工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知情的权利。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民主管理已落实到很多领域。人事管理也应该推行民主管理,扩大员工的知情权。具体做法是,单位在制定人事管理各项制度时,要召开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的意见,采纳员工的正确意见;在进行业绩考核时,允许员工参加核算过程;在薪酬计算发放时,让员工了解计算方式和过程,认可计算结果;在竞聘上岗中,员工要清楚竞聘规则和运行过程。使人事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具有公信度和说服力。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近年以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鼓励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从此,独立学院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应该有较好的应用技术水平之外,还应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这就对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性

(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要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国务院也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高校转型,要求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既需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校的转型,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以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西方的思想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要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欧美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等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此同时,西方的思想文化蕴藏在其中,在悄然影响着我国的大学生群体。由于从属的社会制度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时常令我国喜欢接触探索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因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我们必须坚守我国思想文化,对广大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在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我们坚守我国思想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三)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但却喜欢自由,强烈向往追求自我的个性化的发展。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很容易发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偏颇。而如今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他们更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新事物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更显得迫在眉睫。如果用以往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但达不到积极的引导效果,而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在独立学院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使独立学院学生更易于接受甚至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达到引导其思想和行为的效果。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方法———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四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有着颇为重要的作用,以该门课程为例,探索改革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

(一)重新整合内容,按专题进行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按照教材内容可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我们可把这三大内容作为三大板块,在每个板块当中,根据我国当代社会的时事热点,设置若干个专题进行教学。比如:在思想教育板块,可设计“中国梦”的专题教学,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整合第一大板块中的相关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等,结合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典型事例,利用情感教育进行教学。又如:在法律教育这个板块当中,可设计“依法治国”的专题教学,整合这一板块的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的法律教育内容,结合现今我国法治方面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对法律有更加感性深入的认识。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多采用“师生双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学会辨别道德及法律问题的是非黑白是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采用“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平等,形成平等对话和讨论,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问题有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道德概貌和法律认知的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想道德步入正方向,按照学生的思维更形象地解释法律问题。

(三)多采用课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说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门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显得枯燥,而进行实践活动可使学生获得更多亲身的体验和认识,因此,应多设计课程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学生模拟真实案例的审判)、“法律知识竞赛”、“中国梦演讲比赛”等活动;在课外可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旁听庭审等实践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独立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以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

[2]杨薇.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改革现状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3]张君.转型视角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

[4]朱健.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5,1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2-02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相对而言,大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的时候,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在高校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台上是一个人在讲,台下是几百人昏昏欲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教材或课程设置是否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思想政治课真的吸引不了学生吗?如果要吸引学生需要从何着手?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_大而刻不容缓的工作。

1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突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受教育者群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以实践为准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增添新的内容,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结晶融汇到教学中,既要讲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清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又要有的放矢。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通过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创新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2)贴近学生。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学改革必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关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人手,开展理论教育。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往往与入党、评优、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保研、就业等个人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理论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认知冲突,摸清学生思想困惑的症结。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贴近学生生活。

2 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就是好方法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学方法的滞后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虽历经改革,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仍然拘泥于灌输式的书本知识传授,教者忠实于教材,照本宣科;听者也只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将其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迫识记,很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创造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对话式、学导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对话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独白”式教育,教师在课堂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现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对话”式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话”式教学是贯彻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的必须,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必须。师生的交往、对话、讨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的形式,还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精神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生动,没有了台上台下的距离感。但是,组织课堂讨论并不是一项随意的工作,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慎重、认真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讨论题目,讨论前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好重点发言的同学,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准确、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目前,教师对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需要在提高讨论效果上进一步下功夫。

(2)“学导式”教学方法。

多年来,高校的理论课多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普遍存在讲授内容多。学生进行思维少,讲授时数多,学生自学时间少的现象,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自我学习知识能力的发挥。学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现象。

学导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自学、解疑、演练、精讲四个环节。自学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阅读有速读、细读、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思要结合,要大胆质疑,并作出笔记,写出摘要。为了学生的“思”,教师要巧妙设疑,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恰当设疑,设疑是关键,如果设疑得当,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而反复积极的思考有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疑是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探索,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解疑、教师点拨解疑或组

织主题辩论会的形式。辩论的形式学生比较喜欢,(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辩论的形式)可在小组辩论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组织全班范围的专题辩论会。教师要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多方面寻找证据,写出发言提纲。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丰富知识。开阔思路,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独立批判的能力、思维辨析的能力和论辩演讲的能力。

(3)“研究式”教学方法。

在理论领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尚不成熟的问题,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首先要选题,教师选题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为主,题目不要太大太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或由教师拟定后由学生选择。选定题目后就要析题,即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分析,查资料,写笔记,在析题的过程中找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并记录所发现的若干问题。写题,在析题的基础上将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即撰写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研究式教学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学生,也可以由学生按兴趣、研究题目组成研究小组,即群体的学生。对于优秀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期末要给予奖励。

(4)“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作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5)“实践”教学。

首先,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内涵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