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

篇1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2

1.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高校进行综合的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准备工作,是具有纲领性的准备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在教育建设管理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必然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所招聘人才的素质和思想道德规范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软任务”,不愿给予更多的政策及物质支持和投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和荣誉收益,因此高校从教师到学生在学习内容选择的过程中,都更偏向于强调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却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次要的工作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受教育的大学生和教师的道德规范合二为一。目前高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效性。

三、强化高校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迫性的认知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程度入手。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师的层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以落实,采用可行的操作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高校应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鼓励机制,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学校教育任务的纲领性内容。

2.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

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社会实践中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增长自身才干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普遍对社会实践工作拥有浓厚兴趣,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结合不断变化的发展实际进行设计,与时俱进,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我国社会基层工作有机结合。因此,应该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实其精神生活,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

3.l挥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引领作用

大学辅导员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引领者。辅导员的师资、选聘和配备数量、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等,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需要从制度环节落实教师的教育岗位责任制,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规划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平台,明确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相关绩效考核,使得辅导员和理论课老师能从不同方面入手,加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大学生综合教育内容中的核心部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准确地将自身与社会需求衔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方应当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予以支持,全面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四)互联网的发展比较迅速,多数高校的阅读室已经建立电子阅览,还有专门的网上教室,可以实现学生对网络的需求。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专门自己开设论坛,探讨和学习当今形势下的新事物,学校教师可以从这上面搜索到学生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想法,老师也可以匿名发起论坛跟帖。高校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和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道德和思想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歪思想。将学生的思想引流到道德高度,提高文化素质。这些形式比较灵活还易于掌握,这些先进的形式和方法都证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的可行性。

篇4

【关键词】政治文化;校园;学生;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这些变化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高校政治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体现,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实现方式,建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先进和谐的校园政治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文化和校园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阿尔蒙德于1956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相关政治互动模式和政治制度的信仰系统。具体而言,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或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对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活动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状态和价值倾向。”政治文化反映社会政治的实际状况,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心理、政治态度等,并由此影响政治过程。

高校政治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治文化,依存于校园文化大系统之中,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内容,具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功能。高校政治文化既存在于以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又存在于高校一般的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精神文化之中,具体表现在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校园思潮、思想观念等。大学生置身于大学校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的校园政治文化的影响并参与其中。

二、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社会管理角度的转移等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第一,学校层面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校不重视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教育内容和手段比较落后,忽视了对大学生政治知识的传授和政治热情的培养;过多倚重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的灌输,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对政治规范、政治技能、政治行为能力等传授较少,政治实践活动偏少,疏于实际操作。部分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不强,教学水平有限,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某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角色开展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在其自身政治社会化过程和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作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单向灌输的方式,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学生层面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多元价值观念的渗透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由于自身政治知识、政治阅历不足,对各种政治思潮的认识不准确,对重大政治问题和某些政治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政治观点还不成熟,政治理想还不坚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如“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盛行,对前途和未来感到迷惑,心理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同学政治认知能力不强,把政治等同于“搞运动”、“听广播,开大会”等等,蔑视、冷落政治,党员不愿谈宗旨,青年羞于论理想,写入党申请书找人代等现象十分常见,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政治责任感匮乏。政治认同感降低,归属感不强,政治敏感度不够,对国家和政府的认识有限,认同度较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只注重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够。

(二)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巨大的正面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宣传政治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政治知识。必要的政治知识是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成为政治人的内在要求。校园政治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传播政治知识,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由政治实践过程中政治知识的运用,积累政治经验,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技能,获取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政治能力。

其次,培养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态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影,反映着人们对现实政治环境的认识和评价。校园政治文化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心理,通过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加工,形成一定认知程度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一般被认为是主体对一定的政治现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校园政治文化通过与学生个体的不断互动,不断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传递着有关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等政治信息,而大学生在这些观念和信息的反复刺激下,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

再次,树立政治理想,塑造政治人格。政治理想,是国家和社会对政治主体未来发展的期望,这种发展期望与个体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应该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个体应该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政治人格一般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价值心理结构和政治行为特征。校园政治文化的良性运行能够有效地塑造个体健全的政治人格,使大学生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培养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运用自己政治行为能力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是现代社会公民政治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向度。校园政治文化的建设,要求我们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政治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力军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参加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参与意识,提高行为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政治舞台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承担着传授政治知识的重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面,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大学生对政治现象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兴趣点,重点讨论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中训练政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

第二,重视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政治工作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教育者所具有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高校在选择教师时,首先要把好“政治关”,选择一些年富力强、政治觉悟高、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来开展政治工作、建设校园政治文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也要重视对教师的政治教育,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教师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教师的言行。要注重对教师政治理论和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定期开展培训班、不定期开展考核评比等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和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建设。

第三,注重政治实践,重视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社团组织工作,培养锻炼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实践是检验政治知识、发展政治知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的唯一方式,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一环,是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基层党团组织和各类社团活动组织是大学生政治实践的最佳平台和最好实现载体,也是高校政治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力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的模式,拓宽深度和广度,为大学生政治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如模拟民主选举,让学生体验民主选举的真实性;开办时政论坛,广泛讨论时政大事等。通过政治实践,可以真正使大学生提高政治认知能力,形成符合规范的政治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校风、学风建设,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促进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校风是校园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积淀的、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学术氛围和精神追求;学风是指学校的学习氛围、科研氛围。学校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政治文化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坚持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具体细节上如悬挂国旗、国徽等政治符号吸引学生的注意;重视通过开学典礼、颁奖典礼等重大活动来进行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注重社团建设和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引导各类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等。通过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激起学生的政治意识,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惠言,韩冬雪.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1.

[2]郭芬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1998(1).

[3]李洋.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3).

[4]刘红旗.论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篇5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调查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思维活跃、思想丰富、易于纳新、擅于创新等特点,与普通专业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编制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两所高校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0%。调查问卷共设计45个题目,涉及基本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状况,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社会公德状况六个方面。调查发现艺术生中普遍存在某些思想政治问题。

1.基本政治态度状况――生活追求现实、理想信念淡薄

调查显示,大部分艺术生有入党打算,但近半数学生的入党是为了找工作。艺术生生活追求过于现实,缺乏理想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生通过专业实践或演出表演等机会与社会接触较多,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也更容易被社会上金钱至上、生活奢靡、注重享受等负面效应感染。另外,艺术生由于长期接受艺术专业教育,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两课”的学习,造成艺术生大多缺乏理论素养,看问题较主观,对政治缺乏敏锐性,对社会的认识和鉴别力不够,常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简单化。所以,必须加强艺术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调查显示,过1/3的艺术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名望、权力财富和自由度。这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人生价值取向。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艺术生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喜欢单干。这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合作意识。有个性、有主见对艺术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但创新创业的成功绝不可能基于个人的努力,所以要培养艺术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思想道德状况――思想过于开放,社会责任弱化

超过1/3的艺术生对“校园里情侣们过分亲昵的行为”和“婚前”持无所谓态度。这反映出部分艺术生思想过于开放,在恋爱和婚姻中极易放纵自我。这不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调查对“购买、使用盗版软件、书籍”的态度时,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赞成或无所谓。这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和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心理品质状况――个性发展自主,自我认知片面

对问题“当你做某事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1/3的学生回答偶尔在意或根本不在意。在回答“你如何回应别人眼中的‘艺术生都很另类’”问题时,仅四成的学生认为不觉得艺术生另类,这说明部分艺术生个性发展自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坏事,但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调查还发现,部分艺术生存在自我认知过低或过高的心理。这会影响艺术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5.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

当问及“你认为艺术生要不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有62.9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有22.2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在问到“你最想在大学几年里得到什么时”,有85.19%的学生回答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可见,艺术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很不重视。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6.社会公德状况――易受不良影响,追求生活刺激

在回答“你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时”,有47.22%的人认为“很正常”,有23.15%的人认为“无所谓”。艺术生对这一社会不良习气的认同,说明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道德观、价值观影响。当回答“你是否能接受当今社会上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行为时”,有75.93%的人表示“能接受”,只有6.4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可见追求刺激,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对艺术生影响很大,很易沾染打牌、抽烟、性混乱等不良恶习。所以必须强化社会公德教育。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发生了根本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造成理想信念淡薄。

(2)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艺术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具备正确的鉴别能力,片面追随和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

2.学校因素影响

(1)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改革给学生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和实效性,造成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高校艺术类专业普遍存在思政队伍缺少培养,思政教育不够重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②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沟通,不能构成系统的育人体系。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差。

3.家庭因素影响

艺术生的家长普遍给学生较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过度的放纵,造成部分学生个性过分张扬。同时,由于艺术生从小有艺术特长,家长的期望值高、进入大学后,面对优势不在的现状,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阴影。另外,部分艺术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进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学后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4.专业因素影响

艺术专业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生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且艺术专业教学较少组织团队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周园,田玲.《试论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06,(34).

[2]杨兰英,夏少君,甘霖.《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3]何甜.《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篇6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是由时代所赋予的变化所造成的。思想政治总体上是良好的,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思想特点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政治态度正确,但认识上存在偏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国内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矛盾交错呈现,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使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政治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党的领导,反对在中国实行多党制;如何正确认识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问题。

2.理想信念明确,但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成长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政治保证。我国大学生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尤为关注与国家民族荣誉、利益和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事件,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身发展也更加关注,对于个人目标的选择更趋于理性和务实,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普遍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精神状态。从整体上看,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具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和生活充满着无尽的向往。

3.道德观念传承,但道德素质有待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总地来说是进步的,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消极的甚至不健康观念的侵蚀而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4.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大学生行为是其思想特点的现实表现,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自我意识明显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社会生活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反应迅速,且反抗和批判的潜意识浓厚,对传统和权威的认同和质疑并存。这就导致他们的行为在其价值观主导下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特点。这种自主行为使他们在事业的执著追求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在自主性上也往往显得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少数大学生行为举止孤僻,不懂得尊重他人,个人利益第一。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5.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由于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于发展与矛盾并存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深入,这些都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影响和打破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心理影响就更大。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规律

1.适应阶段。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因此,对所面临的政治思想问题并不统一。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受不同境遇的影响,其思想行为多少会打上不同生活阅历的烙印,有相同境遇的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组成各自的群体,不同群体面对同样现象时往往呈现不同的态度。相对稳定但又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当今的世界多元化文化和价值观并存、冲突与对话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距都对我国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多数大学生以适应国际演变逐渐坚定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国家的利益为中心,这就说明潜在的适应性影响个人的思想发展。思想的适应发展是以国家的利益,个人的利益为先导,那么我们可以寻求利益来指导和发展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路径。

2.发展阶段。思想上的困惑很多源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我国高校自 1999 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昂首进入大众教育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成功地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格局,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学教育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的培养模式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能跟上大众化教育的要求,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等软硬件不能及时跟进,从而出现了培养质量滑坡,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松懈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刚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家长、学生对此认识还相当部分地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地定位。加之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困难等。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这些变化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的波动,带来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高校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是以人为教学对象的学科。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该学科教学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形式化趋向严重,教学方法保守拘谨,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思想更加活跃,其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现象也更加明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陷入了低谷,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对西方而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和社会中的一些负面问题,出现了许多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诸如: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缺失、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协作意识差,受市场经济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大。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和正确意识形态的必要手段,也是个人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作为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前提是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要求[1]。而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有效结合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政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显得保守、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在高校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生活严重脱离。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及系统性,但是如果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生活性和实践性,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个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是通过个人的实践生活表述的,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于高校思政课缺乏针对性,再加上其理论性特点导致与生活实际脱节,高校思想政治课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实效不佳。

二、关于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又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以人为教学对象的学科,具有理论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及政治性等特点。对于这一特点,马克思曾经提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显示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发展[2]。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知识理论灌输在实际生活实例中。案例教学法正是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高校思政课。

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相适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将课程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案例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中获取更为直观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并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3]。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政治思想理论知识,还在于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明确的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平衡。

(二)选择合适的案例

要做好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就必须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编写者的着眼点。同时,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的政治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4]。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要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富涵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能充分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

(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对案例的讨论环节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完全释放,是案例教的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终极目标。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认识与思考过渡到对案例后的本质知识的思考。老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并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课程的总结与评价

对课程的总结与评述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评论,并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并将理论学习渗透在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其精神实质却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实践和进步大有裨益。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的背景下,在以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新时代人才主要评价标准的当代,创新性的大学生思政治课教学方法是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为社会发展的未来提供思想依据的良好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新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1(6):78-79.

[2]李钺.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案例教学法效果浅谈[J].今日科苑,2008(12):67-68.

篇8

优等生,似乎从来都是教师严重的宠儿,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似乎思想政治教育也与他们永远都靠不上边,所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大多没有将优等生放在自己的工作重点之上。但近年来随着诸如药家鑫、林森浩等优等生犯罪案件不断出现后,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逐渐凸显出来,如何让优等生真正成为国之栋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据此,首先分析了做好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对如何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笔者的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

优等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72

1 做好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优等生,其实是相对于后进生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无论是优等生亦或者是后进生,他们都是高校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是有的人的优点更能够被社会群体所认可所接受,而一些人的缺点则更容易被人们所发现而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未区分优等生和后进生,只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认知偏差,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了后进生上。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群体构成亦或者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内容来看,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优等生成为国之栋梁的基本保障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战力,特别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优等生,更有可能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方方面面领域内的领头羊和主要贡献者。但从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优等生思想政治状况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的很多特殊性的问题是制约他们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阻力。当前在校大学生中优等生群体所存在的普遍思想政治问题主要有:(1)自傲自大,自我为中心。优等生因为其学习成绩好,往往自命不凡,再加之老师的特别关爱,更让其容易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就是班级的骄傲,是班级的代表,因此看不起其他学生,甚至对老师不理不睬,对班级集体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很低。(2)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有一些优等生的优等成绩来之不易,是他们废寝忘食埋头苦读所得到的回报,这些优等生过多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而忽略了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不仅仅需要智商提升,更重要的还在于情商的提升。他们大多不愿与人交往,或者与人交往时表现的唯唯诺诺,甚至还会脸红,讲话磕磕巴巴。(3)功利心强,价值观扭曲。一些优等生在长期的褒奖中逐渐迷失自我,开始追逐伴随成绩而来的一系列的名和利,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勤勤恳恳,但老师走后却懒懒散散,参与校园活动也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利心,而不是出于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

2.1 多元文化的冲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成为了21世纪社会团体及个人生存和的发展的主要工具,对于团体而言,它通过掌握足够的信息及时的调整团体目标、协作模式等等,从而推动团体的不断发展。对于个人而言,他通过掌握足够信息,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实现自身发展。信息时代下,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剧增,信息类型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是这个社会上的新兴一代,是伴随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信息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为他们拓展了思路,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一些消极的文化元素对他们的影响也远高于任何一代大学生队伍。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被网络文化抨击为傻子行为,团队精神被个人英雄主义所取代,享乐主义、追名逐利更是成为了不少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多元文化中的消极文化元素正在不断侵蚀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世界。

2.2 对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偏差

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早已响起,各大高校也打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幌子在组织日常教学活动,但从当前高校教育现状来看,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优良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教育思想背景下,成绩也就成为了老师对学生看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更多的教师都希望班级中的优等生加紧学习,不断用优异的成绩来填充自己的教学质量评级,优等生成为了老师们名副其实的宠儿。在这种情形下开展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教师都把目光对准了可能影响自己教学质量的后进生身上,甚至不断教育后进生向所谓的优等生看起,让后进生去效仿和学习这些优等生的行为,完全忽略了优等生身上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上面我们提到的自我为中心、自傲、性格孤僻及功利心强等。

2.3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人生导师。有益的学习成绩、数之不尽的荣誉证书等等是每一个父母对外界表扬自己孩子的资本。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俯拾即是,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关注,唯恐孩

子荒废了青春,不断叮嘱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业要以学业为重,甚至有的父母还对孩子谆谆告诫,要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去,不要参加什么社团活动之类的校园活动,以免浪费精力。在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下,优等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失去了很多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渐渐的养成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性格特点。

3 做好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3.1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他们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不断受到来自于网络渠道、社会渠道等多方的负面文化信息的侵蚀,特别是优等生,他们更容易收到消极文化的困扰。要想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首先教会他们辩证的看待多元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能够帮助他们划定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的标尺。所以要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在校园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分辨善恶美丑,自觉坚持正确的行为导向,规避错误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增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2 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硬

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从事者,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将优等生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的错误做法,要想把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首先扭转高校教师对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知。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不简单以学生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对优等生而言,更应该把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机制,让后进生学习优等生的学习方法,让优等生学习后进生可能擅长的人际交往、思想品德等等。

3.3 扭转家庭教育的认知误区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热切期望,但要想让孩子们成为龙,不仅仅要求孩子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更重要的还要求孩子们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做好优等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扭转学生家长对优等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知,让学生家长摒弃为成绩视才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药家鑫、林森浩等优等生犯罪案件,更应该让学生家长惊醒,孩子的品行远比学习成绩来得更加重要。所以家长们必须扭转家庭教育观念,让孩子在好好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以真善美来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孩子多参加校园活动,多与学生和老师接触,让孩子从成绩优异者向综合素养优异者演化。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曹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7).

篇9

[摘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高校进一步改革的发力点。文章针对目前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学生受社会思潮影响、心理问题,以及缺乏专业教育人才队伍等现状,提出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贴近现实生活、加强心理健康引导、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利用网络灵活施教等策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王文科(1963-),男,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民生学院党政办公室,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开封475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42-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教育阶段,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在内的三位一体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力点。高校学生的成长对于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升他们乐于为国家奉献的主动精神。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应在具体教学中将挑战化为机遇,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和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这种背景下,高校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锤炼其综合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学校都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在课程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必修课程范围;在师资力量上有一定的投入,配备了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设立心理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等。不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沿用比较传统的方法,与一般的教育形式没有区别,大多是“一刀切”“填鸭式”,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强调,把教育当作管理学生的手段,没有真正发挥其本质功能。这主要是源于高校管理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认为思想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规范,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在道德与政治方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没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缺乏针对性,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都不高。

(二)高校学生自身存在心理等方面问题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相比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可有可无。而且,很多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鲜明,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深刻的认知,一些诚信问题和不讲道德的行为在高校学生中也时常出现。此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和思想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各种思潮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判断能力往往不够,容易出现拜金主义、功利化、重视等价交换而轻视付出等现象。另外,压力大、与社会不兼容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极大的阻碍,这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推进均有很大的影响。

(三)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缺乏相应的专业化人才

高校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保障。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目前还比较缺乏专业化的人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不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地注重科研,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致使这部分人才队伍出现了空缺。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依靠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管理来实现的,主要在教育手段上,缺乏理念创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准确了解和定位,及时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在注重思想教育整体性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制定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育要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效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分析各种切合实际的问题,通过社会热点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时代感,简单侧重等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些脱节,往往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贴近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观念和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要坚决抵制,防止其侵蚀学生的思想。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在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增强学校中具有专业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入心理辅导,通过进行团体和个人的心理辅导,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开展团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改变一些存在问题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学会更好地解决问题。进行个人心理辅导则是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展开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把握学生的问题关键点,开展有效引导。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立足于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最后,在日常教育中要将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合格人才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四)解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着力解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诚信是人最根本的美德,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需要加大教育力度。首先,要把诚信教育和基础文明建设、学校校风建设有机结合,把诚信教育工作考核纳入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考核中。其次,要将诚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平台进行充分的宣传,校刊、橱窗、广播等都是进行诚信宣传的重要载体。再次,要将诚信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中,更加高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将诚信教育和相应的评估监督相结合,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将诚信考核写入档案中,作为评价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指标,加大奖惩力度,强化约束监督。诚信教育还应该和法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规范的文明行为。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网络的运用

网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载体,加强对网络的运用应该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具有一定的宽松性,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帮助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解决思想政治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甄别,防止一些不良信息诱导学生,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还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

参考文献]

[1]任敏,马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2]唐清荣,董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才智,2013(8).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2-02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相对而言,大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的时候,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在高校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台上是一个人在讲,台下是几百人昏昏欲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教材或课程设置是否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思想政治课真的吸引不了学生吗?如果要吸引学生需要从何着手?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_大而刻不容缓的工作。

1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初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突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受教育者群体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以实践为准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增添新的内容,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结晶融汇到教学中,既要讲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清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又要有的放矢。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要通过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创新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2)贴近学生。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学改革必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关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人手,开展理论教育。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往往与入党、评优、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保研、就业等个人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理论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认知冲突,摸清学生思想困惑的症结。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贴近学生生活。

2 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就是好方法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学方法的滞后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国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虽历经改革,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仍然拘泥于灌输式的书本知识传授,教者忠实于教材,照本宣科;听者也只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将其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迫识记,很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创造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运用对话式、学导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对话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独白”式教育,教师在课堂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现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对话”式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话”式教学是贯彻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的必须,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必须。师生的交往、对话、讨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的形式,还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精神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生动,没有了台上台下的距离感。但是,组织课堂讨论并不是一项随意的工作,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慎重、认真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讨论题目,讨论前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好重点发言的同学,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准确、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目前,教师对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需要在提高讨论效果上进一步下功夫。

(2)“学导式”教学方法。

多年来,高校的理论课多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普遍存在讲授内容多。学生进行思维少,讲授时数多,学生自学时间少的现象,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自我学习知识能力的发挥。学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现象。

学导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自学、解疑、演练、精讲四个环节。自学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阅读有速读、细读、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思要结合,要大胆质疑,并作出笔记,写出摘要。为了学生的“思”,教师要巧妙设疑,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恰当设疑,设疑是关键,如果设疑得当,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而反复积极的思考有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疑是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探索,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解疑、教师点拨解疑或组

织主题辩论会的形式。辩论的形式学生比较喜欢,(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辩论的形式)可在小组辩论的基础上选出代表,组织全班范围的专题辩论会。教师要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多方面寻找证据,写出发言提纲。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丰富知识。开阔思路,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独立批判的能力、思维辨析的能力和论辩演讲的能力。

(3)“研究式”教学方法。

在理论领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尚不成熟的问题,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首先要选题,教师选题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为主,题目不要太大太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或由教师拟定后由学生选择。选定题目后就要析题,即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分析,查资料,写笔记,在析题的过程中找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并记录所发现的若干问题。写题,在析题的基础上将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即撰写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研究式教学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学生,也可以由学生按兴趣、研究题目组成研究小组,即群体的学生。对于优秀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期末要给予奖励。

(4)“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作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5)“实践”教学。

首先,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内涵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