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

篇1

一、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近年来,随着通信网络的普及,传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向如下方向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E-commerce)、使用计算机的后勤支援系统(CALS)和企业再造流程等。

国外建筑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项目管理软件为龙头,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技术日渐成熟。

“1T项目管理控制系统”,用来联系全公司的办公室以及管理专业的员工,其系统非常简单,但十分有效。运用标准的微软视窗平台,建立公司和子公司系统,传输电子邮件,及建立相应的局域网或广域网。

项目管理控制系统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公司人员的经验和专长进行管理。它保证管理人员在有效的管理上,维持准确有效的数据,数据管理可以满足管理人员选用适当的管理方法,以及最好的系统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它能够使项目管理公司的各个项目经理互相协作,分享信息和共同工作,并可向业主提供国内知识和全球资源的有效结合。(1T系统设置见图1)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多层次、全方位、全面的特点,建筑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由于体制而导致的组织结构的不同,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与国外同类组织相比有特殊性,但在工程项目管理上接近,所以对比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工程管理上的应用是有意义的,国外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软件已很成熟,国外建筑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将企业总部与在各地的工地联系起来,汇总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开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综合应用及总部一体化决策管理。目前,正逐渐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制造系统(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虚拟制造( Virtual Manufacturing)、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敏捷制造(Anile Manufacturing)、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tions)等成功应用于制造业的管理理念或管理信息系统,移植到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中去,而建设项目全寿命信息集成化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我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也已涉及到建筑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总体看,由于业务管理落后、生产方式落后、支撑技术不配套、应用基础薄弱,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不少问题,成为我国建筑管理信息化的障碍。

二、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层次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就经营管理而言可分为四个层次,即:业务运作层、战术管理层、运作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其中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业务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以及与经营管理有关联的生产控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有关部分;属于战略管理层的有主管信息系统、主管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等。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任务分解为: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做好战略数据规划;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建立主题数据库;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开发并应用企业独特的软件系统。

三、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建筑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两条途径――引进国外和自主建设两方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引进国外MIS问题。一方面软件水平落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进的软件跟不上变化的环境,如需要特定的设备或只能使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成为引进的障碍;另一方面软件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用面窄。由于我国文化、规章制度与西方不同,引进的软件需要修改后才可使用,而修改的效果却难以把握,导致各类软件应用程度不均衡,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对其消化。

2、自主建设问题。一方面单位项目开发较多,系统集成较少。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业务,但大部分是单向低水平开发,工作重复,不能形成信息集成、资源不能共享;另一方面系统有效性差。虽然花巨资建立了系统,但因基础工作跟不上而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得大量冗余数据和信息重复存储于各个子系统中,综合性能难以实现,系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建筑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1、实现建筑行业管理信息化。要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制定出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规划,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近期计划,该计划既要满足企业近期开展业务需要,又要符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满足未来的需要。

通过政府行业管理信息化来建立统一和权威的信息流通媒介支持系统,建立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建立政府工程的综合数据库系统。

2、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注意吸收先进的MI5理论和方法,通过高新的信息技术和利用便捷的通信网络,改变传统的管理组织模式,重新设计和优化管理业务处理流程,使建筑企业管理朝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发展EDI、EC、BPR等,更好地共享信息、利用信息。建筑企业必须要承担起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双重任务不能以信息化建设代替工业化建设,也不能只搞工业化建设而忽视信息化建设。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目标失控,往往是由于信息隔断的环境造成,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做了大量研究,开发了不少信息系统软件,但都是以子系统形式进行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形成信息孤岛,影响信息共享。所以,要重视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按职能将上述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综合的MIS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还要充分利用高科技下智能化网络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分析技术,使信息资源真实可靠、有效利用。

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的本质是企业知识、业务数据、管理思想的载体。建设信息系统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信息系统应以数据为中心,应用开发应该面向数据,而不应该面向处理过程。同时,信息系统强调高层规划,即以总体数据规划为中心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设计。

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

一、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概述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一系列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具体项目为对象的整合、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控制系统,对建筑企业项目进行高效、准确的规划、组织、引导和管理,以保证整个项目在管理和目标实现上到达和谐统一。

通过前期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及处理,达到项目管理的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率。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即使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亦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也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当前看来,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利用先进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软件和通信手段来对相关项目管理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并得出可靠的结论和结果,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高效、准确、专业的优点越来越被专业人士所认可,相关企业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占据行业的一席之地,更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困境

1.未制定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信息化规范

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我国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范畴内还没有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成熟体系和制度。国内建筑企业自成一体,各自开发建设其自有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模式,这种混乱无序的局面导致我国建筑行业内整体信息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和较低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来,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两种途径:第一,购买国外成熟、可靠的成品软件,这样的优点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现有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中。但是,国外项目管理体系与我国的国情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可操作性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且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往往会浪费极大的资金成本去购买国外软件;第二,国内建筑企业自行投入资金开发设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能够很贴切的服务于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但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制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并且孤立的开发与应用,造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会出现对接不兼容的情况,共享信息的难度增大,反复资金投入常常发生。

2.企业管理者理念陈旧、普及信息化难度大

我国现有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基础上,管理项目相对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项目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大,对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信息交流的不断频繁,建筑项目难度的不断升级,在企业的管理层即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并将各部门的现实情况及时反应给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由各部门领导统一汇报到公司的决策领导层,全面、完整的信息决定了管理者的决策的正确性。第二,企业的决策层领导不准确。企业的领导者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特点,制定出最适宜的工作模式,从而导致企业的施工效率低下;第三企业决策层等领导者制定出的规章、制度不能在现实中被有效的贯彻执行;第四,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复杂繁琐,致使核算周期长,使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增大。

3.企业缺乏有效的科技技术应用

(1)要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软件体系,必须由精通软件专业知识,并了解中国现实国情的高端人才组成团队,共同研发而成。而我国目前的信息软件开发现状是企业委托软件开发机构代为设计开发信息软件系统,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不懂企业建筑项目管理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应用于建筑项目的软件,那么,其开发出的信息软件只能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但很难考虑到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等因素,从而很难在现实中得到普及和发展。

(2)企业的建筑施工者在使用由专业计算机人员所开发的信息软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某些操作不当的情况出现。这正是由于信息软件的开发者和信息软件的使用者未能有效接轨有关。常常存在现实中的软件使用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制约着企业信息软件的发展与应用,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3)我国的信息化软件开发所经历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开发的初期,所以现有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还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更不用说在现实中飞速发展了。现有的信息软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漏洞和未知的问题风险。

4.不能得到有力的执行

国内很多企业引进了管理信息化系统,但在旧的管理体制下,管理信息化不能得到有力执行,企业对于利用信息化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及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等各方面究竟发挥处多大作用都没有明确的指标。

管理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大量的数据信息,计算机软件平台能够高效地收集、处理即时信息,同时使各部门及时共享处理结果,更能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但是这些明显的优势并不能使项目参与者欣然接受。一方面,高度的信息透明度会损害到某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信息化是新兴事物,企业员工不能够快速掌握,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慢慢抵触信息化。而这两方面是造成管理信息化执行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篇3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承发包行为不规范,大多企业诚信度较低,虚假的招投标、联合围标、强制垫资、非法转包、非法挂靠等现象造成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除去处于垄断关系的机场、港口、矿山、铁路、隧道等等有操作难度且利润相对丰厚的项目,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超高层、外观复杂、结构多变的大型公共建筑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所以技术要求门槛较低的普通房屋工程、安装、装饰工程就成了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恶性让利、甚至违规操作的业务领域。

在如此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在压缩中标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越是如此,管理越是跟不上,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最后造成盈利目标不能实现,于是一些小企业或是非法挂靠的企业开始想尽办法节约成本,于是就从材料质量、安全文明措施、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投入较大的分项工程中下手去压缩,最终造成安全、质量、信誉、官司等问题不断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所有企业需要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唯一办法就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核心价值。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还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施工总承包业务模式,也就是说经营业务只是在建筑施工阶段范围内,这样一来,企业的获利能力就比较单一,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比较单一,所以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施工现场一旦管理跟不上就会拖累到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往高端市场竞争的方向努力,也就是目前大多施工企业都在倡导的以技术驱动经营发展,做具有完整建筑产业链的工程总承包和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把企业的业务能力扩大,让企业的价值链延伸到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项目管理总承包(PMC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DB模式)、建造运营交付一体化(BOT模式)等业务上去。

目前,大多施工企业主要项目的获取主要以投资为主,项目大多是普通住宅,施工要求和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属于低端项目,利润微薄。现行的项目经营结构,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经常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企业将失去造血机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环保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建筑施工绿色化将成为必然,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会逐步成为共识。此外,过去的这些年,我们看到各类城市“越长越高”,超高层施工技术将逐步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基本本领;未来,中国的发展还会向地下要空间,因此掌握深基坑技术和轨道交通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重要;以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化和装饰工程工厂化等工厂化生产为特点的住宅工业化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要想在高端市场上分到自己的份额,那就必须在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做好管理策略,要把过去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通过内部的纵向发展来提升管理品质,提高企业内涵,这样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另外高端市场的发展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企业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储备能力,这对提升企业的品牌、项目管理、成本竞争、融资与财务、资源的整合、科技创新的能力等等创造了多元化的必备条件。使企业各板块间形成强有力的无缝连接,创造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要实现以上种种,就得摒弃以前企业的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残局,避开重包轻管的现象,更不能让以包代管的模式把企业置身于无尽的风险之中。把所有这此内部矛盾都解决以后,需要解决的大的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问题了;生产要素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高素质人员配备的结构合理性、科技设备投入匹配、创新能力加强、上下链条上信息对称、岗位间人员协同力增强等。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可以让所有要素间变得透明,利于跟踪、督促、监控。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施工现场是所有管理的发源地,也是项目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工程中标投产施工后,跟随着的管理程序就起动了,在这里它基本要完成着企业对本项目预期利润80%的份额。然而一个工程涉及的管理方面较广,而且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例如采购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工期与安全的关系、成本与安全的关系等等。要让这些方方面面在管理可控的范围内良行交融,相互兼容,那建立有效而流畅的疏通渠道就变得相当的重要。但是这么多工作仅靠人工去计算、统计、分析来完成,花费的时间较长,出结果的速度较慢,而且有不容易被发现或是纠正的死角,不利于快速反应现场的实际状态。

随着办公先进化的发展,以前那种随时纸质化、笔记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时代远远抛弃,随之所代替的是计算机的计算、统计、分析,只有这些才能匹配现代化的办公节奏,也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发现问题,而且问题能及时被解决。

当施工现场的所有关系都变得透明了,监督和跟踪就变成了可能。当责任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后,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会被及时发现,那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了切入点,就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二)从企业成本及利润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增长,各种生产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快速甚至成倍增长,然而施工企业与开发业主签定的交易价格并没有跟上这种物价及劳动力上涨的节奏,竟争激烈的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甚至还停留在5年前的水平。这进一步蚕食了建筑施工企业本已可怜的利润空间,企业只有靠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的增长,然后如何降低成本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怎么样在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耗费,这就是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所倡导的二次经营。二次经营其实就是在组织施工能力、统筹管理能力、施工现场的应变能力等等达到高效、合理,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项目管理集约化、精细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在管理成本上去掉繁琐,提倡简约有效;在采购成本上去掉层层及分包,直接进入供应商底端;在施工指导上去掉无效指令,提高个体责任意识;在施工现场布局上提高工作面接合程序,提高材料去库存化,现场工人窝工化、专业无缝配合化等等,这样方能合理降低运营成本。

(三)从业主的需求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施工技术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业主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建筑产品本身的价格,他们更关注建筑产品的质量。高技术高质量正在取代价廉物美成为业主衡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甚至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业主们已经争相设计标新立异的建筑产品,来成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的标的物、地标建筑,以此来为他们自己的企业创造名片效应,这些复杂形式的建筑涌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不仅是政府形式的业主,就是一些大型的地产企业也已经纷纷要求用BMI技术,3D打印等数据建模技术等等,它可以实现自动算量计件、碰撞检查、4D模拟施工,这样可以把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甚至是质量安全等问题统统扼杀在事件发生以前。

(四)从企业战略及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布局提倡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此信息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紧缩资源;中国正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国正在提升劳动力高效价值,而作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典型大户,建筑施工行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编排项目各阶段的任务,有利于减少各环境人力资源浪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施工,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信息化辅助建筑设计、能耗分析,可减少建筑在建成后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消耗及排放。当企业真真正正好掌握了节能、环保、高效的理念后,末来的施工领域才能持久占有份额。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方式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规范原则

所有工具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它只能算作是企业管理的升级,把企业从追求资源获取能力转化为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来委托第三方软件机构完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信息化平台的个性化为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服务的宗旨而展开。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把企业集约化经营跟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框架拓展开来,把人员、资金、采购、经营、数据集中起来管理,让利润可计划、可控制、可实现;在实现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技术、生产、经济三条关系的作用力,随时关注质量、进度、成本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化规律,利用好合同、资金的平衡关系。

(二)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软硬件条件配备

具备高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成立在改革开放的中前期,企业的历史越久,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高,这使得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就很为困难,人员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更应该舍得投入成本,特别是管理链条上的上游层面人员不论是在思想、技术、信息接受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再上演过去国企模式下的教条化、形式化、官僚化。另外所有层面的员工都应该定期能接受到培训、继续教育、团体活动,特殊岗位的人员还应该给他们创造深造机会,如技术人员、造价人员、财务人员。人文结构的软件改革必须建立在硬件的合理配置之上,大多建筑施工企业较大的弊端就是硬件配备相对落后,大到办公环境、小到办公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较慢,甚至部分员工的办工设备基本不具备信息化办公的条件,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办公操作工具。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规范了企业信息化的原则后,信息化的实施方法就围绕着规范原则层层展开,从决策层到项目管理层,都按照这种规章原则执行。首先决策层制定战略目标并进行分解,按照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下达经营指标;运营管理层在接到决策层指令后按照管理职能分工,从经营、采购、人员、资金、数据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对口管控,这其间涉及到全员工基础管理的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OA办公,对市场商机、项目跟踪、投标过程、客户关系和竞争分析进行综合管理的市场经营管理,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及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招标采购管理,对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月度资金计划、结算控制、实际支付控制、成本核算一条龙的资金控制体系,对财务的报表实现实时、准确、灵活的财务管理,对人员的配置、培训、薪酬、绩效等做好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档案、数据管理及其他基础运营管理等。最后的层面就是项目管理层,是建筑施工企业最核心的业务层,是以成本为核心、计划为基准,覆盖作业全过程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最后决策层通过商业需求抽取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建立战略分析、经营分析、项目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等等,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长远规划

信息化是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当前面临着的复杂市场环境加强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在政策战略发展的支持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及技术施工手段,打造与提高企业的核工业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上,加强信息化培训,推进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视频会议系统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工程上加大BIM等数据建造模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具有企业独自项目管理特色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个性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展具有高利润率、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项目;逐步运作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中高端产品竞争力,着手打造住宅工业化基地;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逐步成熟运作,实现利润效益倍增;管控方面,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在新领域下功夫,形成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稳固和发挥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大型交通建筑企业

一、引言

“管理会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用以指代企业内部会计体系。迄今,基于机会成本的理念和信息科学的手段,管理会计已将传统会计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完美融合,用以指导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活动。信息化是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最有效工具和途径(财政部会计司,2015)。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的行为和过程(熊磊,2015)。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并采用科学方法及时作出决策。因此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项目众多、建设条件复杂、管理环节和流程纷繁、不确定因素充斥的大型交通建筑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跨行业、跨地域、多层级的大型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在快速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变革和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财政部顺势提出2014年为管理会计年(李闻一、刘东进,2015)。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交通建筑企业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为例,探讨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相关问题。

二、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现状

(一)概述

早在2011年,A集团财务部就组织开展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讨论与设计等工作。截至2014年底,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测试版)已开发完毕并上线试运行。该体系体现了管理层对海内外市场及专业市场会计信息的需求,其重点工作是按照管理会计有关内部报告体系建设要求,满足组织适应性建设的需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宗旨是:将各事业部视为利润中心,对各利润中心所辖业务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公司的利润贡献率等重要财务信息进行反映和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海外事业部等8个事业部为编制主体,归集收入、成本和费用等财务信息,以生成事业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此外,按照集团现有业务特点,该报告体系将全部业务分为港口、铁路、公路、房屋建筑等15大类。同时,考虑到A集团是一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的大型跨国企业,将上述15大类业务进一步细分为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两个部分。

(二)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目标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目前A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业务不仅广泛分布在境内外各地,而且跨越多个业务板块和行业,基于此,为了能从各事业部、区域、行业的视角反映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A集团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目标定位为:顺应集团打造“适应性组织”的创新改革战略要求,满足各事业部、区域总部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设需要,合理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行业动态,建立相应报表体系并编制相关管理会计报告。

(三)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原理

按照A集团建立“适应性组织”的相关要求,目前A集团既有按地域划分的海外事业部及各区域总部,也有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其他事业部(海外事业部除外)。由于海外事业部、各区域总部与其他事业部之间的管控存在交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采用了业务类型和地域相结合的业务单元布局。业务单元是能够提供一项或某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集合,包括:(1)地域,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在地分成境外部分和境内部分,再将境外部分细分到国家,境内部分细分到地级市;(2)业务类型,按照事业部划分为港航疏浚、路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海洋重工、房地产及其他五个业务类型,然后根据核算客体是否为投资项目,再在每个业务类型下分为投资和非投资两类。

(四)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框架

按照A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分别从业务单元、行业的维度出发,以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各级单位报表中所涉及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和归集,形成反映各事业部与区域总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各行业经营成果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包括事业部管理会计报告、区域总部管理会计报告、行业管理会计报告三部分。

(五)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原则

1.逐级合并汇总原则。按照组织结构,以财务会计报表为依据,以单户财务报表为基础,按业务单元、行业逐级合并汇总。2.数据的可复核性原则。各单位按业务单元、行业编制的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保证表内各项数据计算准确,而且业务单元、行业的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应与财务会计报告数据保持一致。3.业务单元的非唯一性原则。各单位在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过程中,可根据编报规则对本单位的业务类型、地域、行业进行多项选择。4.报表分配的合理性原则。各单位财务报表要分配至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能够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归集到对应的业务单元、行业;不能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要按照相应规则进行分配,并要确保依据充分,分配合理。5.抵销的完整性原则。各单位管理会计报告要清晰、完整反映所有应抵销的交易和事项,并遵照相应的抵销规则编制抵销分录,如实反映各业务单元及行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六)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编制方法

管理会计合并报表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为基础,按照以下方法编制:1.确定报表数据涉及的主要业务单元及行业。报表编制单位应根据经济业务实质和编报规则,选择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将数据进行分解。业务类型、地域、行业应为主要业务类型、地域、行业,不影响报表中业务单元的拆分。各单位填制单户报表,并检查和调整单户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2.核对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各单位将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事项等分解成业务单元与行业的内部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报表,并再次进行核对,保证业务单元、行业、数据一致。3.编制抵销分录。各单位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为基础,分析编制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报告抵销分录。4.分配资产负债项目、收益类项目、现金流量项目。各单位将资产负债类、损益类以及现金流量类项目按照确定的分配原则在相关的业务单元、行业进行分配。5.合并生成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合并报表。各单位编制完成抵销分录后,各级合并报表单位完成相关报表合并工作,形成各事业部、区域总部、行业的管理会计合并报表。

三、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心有失偏颇

目前,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心放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而不是涵盖管理会计各项功能的大数据挖掘、搜集、处理和复合利用(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其名称为“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而不是“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管理会计报告只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最终结果和辅助决策的依据,只涵盖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一小部分内容,而信息、数据的获取和运用才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来源和类型存在缺失

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的基础数据主要从现有财务会计报表转换和合并而来,这明显违背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管理会计数据应基于机会成本而非财务成本;第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考虑了历史和现时数据,更主要的是将未来预测数据纳入决策范围。因此,采用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架构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报表,其结果与财务会计报表并无本质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推行管理会计报告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强制需要,这也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通病。A集团现有的管理会计报表主要局限于最终报表(以损益表为主),而采购管理、研发管理、销售管理、施工管理等过程管理报表则严重缺失,可以想象在现行偏重结果导向的架构下,即便能得到最终管理数据,也无法弄清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忽视预算管理也是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严重弊端。作为大型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内部控制、保障项目运作效益的必要手段。显然,缺乏预算管理体系和相应的预算编制功能,是A集团目前管理会计体系中一大明显短板。A集团规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报周期为季度、半年和一年,这更是与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限无异。管理会计报告的直接用途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最大的要求就是及时性,显然,按照目前的编制周期要求“,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缺乏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员基础和组织保障

从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人员现状来看,从基层单位到公司总部,几乎所有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相当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会计专业训练,传统的“做账”意识根深蒂固,很难真正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另外,公司虽然多次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下属单位填报并上交管理会计报表,但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和问责机制,导致下属单位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推诿、逃避的问题十分普遍。从2015年4月8日公司总部统计的情况来看,在13家下属单位中,完成管理会计报表上报程度最高的为93%,最低的为0,平均为52.54%;在全部应上报的867项报表中,属于强制上报的比例高达60%以上。

(四)成本管理功能弱化

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模块。A集团的主营业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成本尤其是人员、材料消耗及固定资产折旧这三大块成本因素占到销售收入的80%以上,其盈利水平对成本因素相当敏感,显然在管理会计系统中没有成本管理功能是说不过去的。另外,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系统中,没有考虑到风险性成本及机会成本因素,同时也尚未采用作业成本归集制度,这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对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五)编制主体边界不清晰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而言,由于项目复杂、施工周期长、业务边界交叉重合等原因,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以业务为边界,而不是以行政组织为边界,这样有利于反映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厘清业务失败的根源,并进行恰当的激励。而目前A集团恰恰采用的是以行政组织(事业部等利润中心)为主体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制度,导致编制主体不清晰,在体制上无法克服业务重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也无法真实揭示业务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所用”的要求。

(六)未引入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无法真正厘清业务活动的归属从而无法合理地评判业务主体活动绩效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七)忽视投资决策及风险管理机制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投资也是A集团的一项重要业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现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没有涵盖投资决策机制的内

容,令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另外,有关风险决策的模块(如盈亏平衡分析、经营杠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也未考虑其中,加大了企业的业务风险(尤其是跨国业务风险)。

四、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一)建立全方位的、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让有用的信息留下来”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为此,应在集团现有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团层面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基础数据共享板块,在基础层面上保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在具体运用上再分叉开发出新型的管理会计模块(如作业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专用模块),以满足管理会计及决策的多种功能需求。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ERP等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ERP、OA等系统无缝连接,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实时挖掘、搜集和处理。同时,结合A集团业务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大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力度,推进涵盖全集团的“财务云”系统建设(李闻一、刘东进,2015),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精准、快速传递和处理。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上,应强调采用标准的XBRL形式本体统一架构,将系统的运用从报告层深入到账簿层,以增强数据的兼容性和可交流性,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

(二)明晰编制主体

打破固化的组织界限,确立以业务(项目)而不是以行政主体(机构)为编制边界的原则,以业务(项目)为对象,编制业务(项目)层面的有关管理会计报表,再按业务动因和可追溯的业务要素归集到集团或集团下属相关组织,并据此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

(三)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而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在集团层面做好管理会计顶层制度设计,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的管理会计顶层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绩效管理制度、集团投资管理制度。要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和工具,将管理活动打造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全方位、全时空综合管理体系。

(四)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员基础和组织保障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从集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充当专职管理会计业务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考虑从社会上招聘一批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同时,对集团管理和业务人员灌输管理会计的理念,使管理会计不仅充当一种财务管理工具,更内化为管理者和业务人员骨子里的一种自觉意识。集团上下应形成一种尊重数据、遵守规则、崇尚科学、敬畏制度的管理文化氛围,使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意识到推行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此举也可大大减少集团推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阻力。从集团总部到各独立核算单位,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化部门,具体负责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问责制度,对执行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力的个人和部门领导绩效实行一票否决。

作者:占永红 李文起 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 2.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J].国际商务财会,2015(5):71-73.

[2]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8):7-9.

[3]李闻一,刘东进.大土木行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案例研讨: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服务的实践[J].财会月刊,2015(4):16-25.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

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而言,信息化就是指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部门以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集团各个环节流程的整合。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长期且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建设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各个方面都有待完善,本文希望通过对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确立财务管理在建筑企业集团管理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改善建筑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效。

一、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决策质量

在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异地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的动态查询和分析,为集团总部制定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力。将财务管理数据和资料通过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只要原始数据输人到了这个电子信息档案中就可以实现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财务资源的共享。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就可以不用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根据实际的管理需要,实现跨公司、跨科目查询和合并相关的会计事项,可以汇总合并各个层级公司的会计数据,进行相关的查询和分析,从而对各子公司财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的监控,实时有效地通过远程计算机系统得以实现,可以大大降低决策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提高集团公司的决策质量。

(二)有利于建筑企业集团资金的合理调度

财务监督实现了从事后的选择性检查过渡到事中的全覆盖监控,从根本上改变以前项目资金管理分散,各项目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是财务文化衍生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财务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进一步形成和完善集团财务文化的塑造和延伸,实现了从核算行到管理型的转变。实现事前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提高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能力,不断的完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搭建一套能满足企业高层领导决策的智能多维图视化分析平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集团管理者思想守旧

大多数建筑企业集团管理者由于长时间受到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禁锢,他们无法深入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定位不明确。但是在经济时代下,市场竞争不仅是企业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企业集团之间的信息化建设的竞争,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像有的管理者所认为的那样,仅仅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交给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项严峻的信息化变革。但是由于我国部分水务企业集团的领导者对这项信息化变革任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企业内部没有营造一种良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

(二)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落后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组织机构仍然是传统的“金字塔”型, 企业内部存在过多级别的职能部门。过长的管理链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 导致信息滞后。第二,资金管理散乱,使用效率低。大多数建筑企业集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财务管理特点,未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 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 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 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资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第三,母子公司的理财目标未能有效整合。信息化后, 建筑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能实时传递的特点,对母子公司的理财目标、理财资源加以整合,使建筑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1+1> 2的优势,目前建筑企业集团在整合理财目标方面做得不好。第四,监控不力。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者缺少掌握企业财务资金等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 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三)建筑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核算方式仍然使用的是“总部―子公司―二级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或者四级核算。因为目前财务管理未实现统一与集成,所以集团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无法落实子公司,就会在会计信息编制的过程中存在虚假隐瞒利润现象,进而拖延上缴管理费的时间,甚至会因子公司财务收支的管理不到位而导致集团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推进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改变建筑集团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集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领导层和各员工思想上的重视和有效配合。作为建筑企业集团的管理者,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的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当前企业集团中大多数的领导者缺乏高度重视,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是与知识经济时展不相符的。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否改变直接决定着财务信息化能否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筑集团管理者应该革新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自上而下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氛围,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促进财务管理方式实现质的转变和飞跃。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实现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此外,建筑集团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保持高度的严谨性,及时察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为财务信息化管理铺平道路,确保其能顺利进行。

(二)创新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集中管理Y金。建筑企业集团可以将企业资金管理与多家银行相连, 实现货币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分析内外部结算结构, 为集中调度资金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 构建最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动态资金管理系统, 对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反映, 真正落实管理工作。通过资金预测来统筹调剂使用资金,加速周转,以提高效益。其次,健全内部监控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授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程序,利用这种计算机的程序硬性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保障财务制度的执行。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既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金流失的漏洞,又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防范风险。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各关键控制点,确定风险警示点,并对这些点进行实时控制,一旦超标立即报警或停止授权,及时化解风险, 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完善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首先,完善财务核算体系。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将财务与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将两者合二为一。其次,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集团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必须对企业预算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的管理和实时的监督。最后,建筑企业集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该系统的使用目的的建立完善主要是将企业所重视的问题作为重点,使用分析标准,建立信用度较大的分析系统。使其能够从数据库中解码信息,再进行相应的检索及分析,便于企业的领导层了解企业的资金配置及经营情况,也能够了解子公司的相关财务情况,从而为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 在这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信随着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姚朝明.浅谈建筑企业集团公司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6 (12) : 27 - 29.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建筑施工;信息化;途径探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25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蓬勃发展,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建筑工艺推陈出新,新技艺、新设备的大量涌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让建筑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只有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质的提升。

1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1.1 精细化的施工项目

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通常会用到现代化科技,如远程控制、网络、数字技术等,这不仅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还细化了工程项目的管理,让工程信息更加有效,让建筑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信息得以共享与开发,因此领导者做出的决策更加科学,整个企业的管理逐渐细化,信息利用率提高,扩展了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

1.2 电子商务化的企业管理

网络的便利使建筑企业更多的拥有接触电子商务的机会,企业管理因此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基于互联网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仓库”,企业从中可以获得自身所需的各种市场数据,从而达到快速处理信息的效果,这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网络的便捷性使获取信息的速度变快,获取信息的数量变大,拓宽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来源路径,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可以随时交换,信息的共享更便于建筑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给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转变提供了现实条件。电子商务化的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远期的,因此企业应从眼下着手,结合实际探究如何融合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

1.3 数字化的工程施工过程

只有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都普及了数字化与网络化,才能说是实现了信息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企业与数字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结合更为明显,许多建筑企业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抢占了市场先机,让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我国,“十二五”发展期间,数字化已经成为很多建筑企业在管理上的奋斗目标,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谁首先握住了数字化的“利器”,谁就会拥有建筑市场的发言权。

2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手段

2.1 改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信息化管理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靠一人的能力就能实现,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支持和理解,也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接纳、学习先进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前提是改变固有的、守旧的管理理念,让企业全体员工形成观念上的共识,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树立克服千难万险的决心和勇气,只有这样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顺利开展。

2.2 建立企业资金的信息化管理

将承接工程的施工进度作为分配成本预算的参考依据,统筹管理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资金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总资金。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收录建筑资金的相关信息,包括进项和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临时变动等,严格管理所有资金的流通,杜绝盲目使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建筑施工资金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而且还让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有计划。信息化管理具备的记录功能,可以让每一笔资金变动都有据可循,相比以往纸质的资金凭证可以更让人信赖、更加便于保存,建筑企业的项目资金支出更加合理,成本的控制更加严格,降低了大额项目的投资风险。

2.3 统I规划,根据目标逐项实施

信息化管理必须有一个操作性强且明确坚定的目标,反复地评估和优化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内容,并分解成年度计划分步骤完成,另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严格监督各项计划、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3.1 加大工具类技术的推广

生产控制系统:应用信息化特征突出自动控制技术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比如通过数据采集统计进行建筑材料试验的检测、自动控制混凝土搅拌站、总量控制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施工情况。

单机软件的推广:用单机计算机软件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如脚手架和模板的CAD设计、钢筋下料的优化、根据工程量清单实现高效报价。

2.3.2 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

企业级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配的编码,应根据企业法人管理项目进行开发,系统的重点应放在处理企业建筑施工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目的审核审批、施工监管与指导、指令的下达等方面。

项目级信息化管理技术:施工项目管理的所有内容全部囊括在内,该系统的技术重点在于解决施工项目的成本、材料、报表和项目的基本信息这四项内容的管理,并与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之间,能够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信息管理。

2.3.3 信息化标准技术的推进

建筑企业应结合现有的资源、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性质,并依据我国当前的规范标准构建编码系统,即为信息化的分类编码。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内部、外部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统一的编码系统,这也是信息共享、信息互换的基础条件,也是全面落实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2.3.4 建立商务化的互联网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电子商务系统。建筑的部件、材料供应商以及建筑产品之间的信息连接,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通过网络实现集中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3 结 语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当今时代建筑施工企业赖以生存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工程项目的细化管理到施工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在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企业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改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支专业精、技术强、学识广的信息化建筑施工队伍,推动整个建筑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家福.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发展的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4.

[2]焦安亮,张鹏,侯振国,等.建筑企业推广BIM技术的方法与实践[J].施工技术,2013(1).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电子工程

中图分类号:TP399

项目管理系统,是指项目管理者使用专门管理项目的系统软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从项目的策划、决策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以达到项目的目标。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是指管理内容为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系统。

利润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以后的余额。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能够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1 企业项目安装工程消耗成本简介

企业计算机安装工程费是用于施工及设备安装部分的工程费,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了本文中所要介绍的项目消耗成本。因此,安装工程费可用如下公式表述:

安装工程费=项目实际消耗成本+利润+税金

直接费由工程费和现场管理费组成。直接工程费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构件增值税。现场管理费指为完成工程项目建筑,发生于该工程建筑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间接费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规费指政府和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具体包括: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等。企业管理费指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具体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财务费等。

利润,指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部分金额。

利润=安装工程费-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税金

税金,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因此,企业项目的实际消耗成本在建筑企业追求最高利润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严控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意义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保证。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获取最高的利润。

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就必须想办法增加安装工程费或减少项目实际消耗成本和税金。税金上交的多少由国家明文规定,不在企业控制范围之内。而目前企业市场全面开放,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中标,都纷纷降低投标价格(即降低安装工程费),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内部管理,向内部挖潜要效益,就必须想办法减少项目实际消耗成本。

项目实际消耗成本控制的目的,就在于降低项目实际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营得最高利润。因此,严格控制项目实际消耗成本是建筑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效途径。

3 解决方案

依据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几大来源,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我们设计出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将一个项目管理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如投标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等。该系统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成本监控为主线,兼顾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监控及合同、材料、劳务、机械等方面的管理。将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来源和项目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图的形式展现如下:

如图1所示,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可直接从项目管理系统的相应管理模块中得到,直到项目竣工为止。该系统能够辅助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对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需资源做到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事后总结、实时监督,借此来实现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直接费的合理管理,进而节约项目实际消耗成本。

4 实施效果

利用该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项目实际成本的耗费情况,但很多的时候,很多成本的节省,还需要企业在制度上加以约束,应针对不同的资源管理来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以实现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的更加完善的统计、分析,进而达到项目管理及企业管理的更高的目标。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了计算机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的协助,项目管理人员很容易对项目实际消耗成本进行实时的统计、查询、对比、跟踪,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项目实际消耗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尽早的采取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处理问题,这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项目实际消耗成本,间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促进企业更高更快的发展,也能够为从事电子工程研究、设计、系统集成、生产和技术管理、技术服务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其它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实际施工依据。

参考文献:

[1]牛丽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篇8

工程档案本身就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一个动态的记录,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方法,只不过记录的内容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围绕工程建设而形成文书、方案、图表等等信息。因此,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将以上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档案资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处理,使其成为电子档案并录入管理系统,以方便企业存储、调用、查阅等档案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的过程。

2当前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2.1库房不足

档案库房不足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虽然大多数拥有特级或者一级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拥有较完备的办公设施,却很难在有限的办公用房中再腾挪相当部分的办公场地用于存放和管理工程档案。多数企业的工程档案都是和公司的文秘、行政档案一道被挤在狭小而拥挤的空间里,更难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而对于这些企业的下级分公司或者工程项目部而言,多数单位的工程档案库房甚至为零。这些都为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使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缺乏档案意识

对施工企业而言,普遍存在着重施工生产轻档案管理的现象,这也是造成上述档案库房不足,甚至没有档案库房问题的原因。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能形成工程施工和工程档案“两手抓两手硬”的责任意识,使得本应始于工程开工终于工程竣工的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存档等工作不能与工程施工同步,从而造成了工程档案管理流于形式疲于应付检查的被动局面。

2.3信息化工作滞后

档案的生命在于应用,而要防止工程档案不至于长眠于库房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程度。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在案卷检索、材料编研、信息传递、服务手段、项目协作等方面均难以有效利用。不少企业虽然花高价购买了档案管理系统,但却没人用、不会用,甚至一边是计算机操作,一边仍是手工操作等现象依然存在。

3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保证工程质量等级是工程企业的头等大事,而施工档案能够准确反映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作为工程质量等级查验和评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后期工程进行扩建或者是修改的非常重要的资料。在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以后,可能由于施工中存在质量隐患或施工单位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使用质量下降,使用年限缩短。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施工单位就必须认真查阅施工档案信息,工程设计人员和技术规划人员也要按照施工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了解整个工程的布局和走向等,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此外档案管理还能够完整反映出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有很多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建设不完善,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施工记录过程不真实、不规范,导致档案的参考价值、凭证作用无从谈起;施工档案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不及时,而且施工进度与施工资料脱节,缺乏时效性;在进行原材料试样试验时,材料的选择缺乏代表性;施工资料的横向与纵向关联不密切等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综合性发展。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为了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减少质量缺陷,延长工程使用年限,提高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紧跟时展步伐,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工程管理发挥最大效用。

4实施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4.1提升对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来说,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自己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在观念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工作主动性不强,势必会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和理解,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而转化为自身行动,才能够尽职尽责做好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4.2主动推进施工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1)拓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作为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在始终坚持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前提下,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改变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要注重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对其进行精心保护,也需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让更多人了解档案信息管理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手工式的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并注重信息化建设,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与专业知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自身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能够停留在传统的档案保管员水平上,要积极利用档案为企业发展服务。而加强施工档案管理的利用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对于工程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的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档案部门应该建立企业局域网,并购置光盘刻录机、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软件设备,为档案管理提供有效工具。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管理软件为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是因为电子文件是档案管理软件的工作对象,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能够对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开发,还能够为档案管理形成单位和社会创造效益。二是因为一般档案管理软件的安全系数都比较高,都带有密码设置、访问受限等功能,从而为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提供了有效屏障。三是因为档案管理软件具有智能、便捷、高效、全面等多种优点,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4.3强化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建设

建立适应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制度是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国家要出台专门的有关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制度、标准。只有在档案管理制度上推陈出新,制定出符合时展,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制度和规范,才能确保在实际的工程档案管理中,各施工、设计、监理等个单位能够按照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将各种文件、材料、图纸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归档,并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上传企业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在确保档案资料完整的同时,也便于工程建设者和决策者对项目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档案的综合运用水平。

5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

一、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实践特征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均实现了工作效率与服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筑集团企业也不例外。信息化环境下各类企业事务实现了跨时空的远程处理、建筑企业的集团总公司可以站在战略化的高度对整体集团进行高效、实时的动态集中式管理,且其管理能效足以伸展到企业业务所及的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结点中。从时效性层面来讲,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在高效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辅助下实现了实时、动态与连续的传递,一切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均可统一实现在线管理,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及相关主管单位则能做出最及时的反应,并迅速进行经营活动部署与财务工作安排。建筑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各类财务管理电子单据与货币实现了最广泛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办公资源,还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流程速度与效率,有效降低了建筑企业的资金成本投入。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建设中体现出组织机构落后,职能部门级别过多,管理链路过长等资源浪费现象,令财务信息传递时效性下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层面依旧体现了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的优势手段进行集中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令各类财务数据、结算资金与融资管理未能形成集约式、统筹式管理。当前,建筑集团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充分需求严重与其内部多级法人制度下的资金占用分散管理不相符,随着矛盾的日益激化其将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弊端性问题。在缺乏有效监控力度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集团无法合理整合财会管理目标,无法令总公司与子公司资源进行优势结合。另外由于建筑企业集团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管理重视力度不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理财观念与方法存在偏差,无法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包含众多风险因素,令数据传递与管理维护安全性较差,容易造成重要信息数据的丢失。

三、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科学策略

1、综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的最核心理念在于对集团固有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并切实保障集团各体系实现高效的协同运转。也就是说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必须以集团组织的结构建设为背景,完善遵循总部集团的主导管理思想,摒弃原有财务软件的机械化单体设计思路,采用集成管理思路面向建筑集团企业展开合理设计,从而对其内部众多子公司优势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完善汇集、实时监控、综合整理与全面分析,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在实践管理中我们不应吝惜对集团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费用投入,基于网络化建设资源令总体财务系统、各类会计子系统与多种类基本管理业务实现完善的结合,从而高效实现在各业务节点中直接进行基本财务数据的输入与读取,并令其按照既定网络路径传输给有需要的各类部门中,从而有效构建基于电子联机的具有实时信息处理功能的重要网络化信息控制系统。对于会计结构体系来说,该系统的高效连接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建筑企业需要处理较多对外往来事务,并对有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全面的搜集及经济业务处理,这些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综合开展,因此我们应科学采用多级链路的连接布设方式,即在企业集团组织内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财务与会计信息控制处理中心,采用信息集成方式开展科学的综合信息处理业务,并配合完善的会计频道设定方式令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与综合的完善、核准处理。

2、基于网络的建筑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模块构建

在建筑集团企业中,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应主要包含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实务账目管理、帐务报表管理、资金集约管理、固定资产及预算管理、企业综合分析与绩效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依据以上丰富的模块管理功能我们应科学树立管理目标,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控制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对账目的明细对账与登记管理,准确、高效、自动计算各类工程建设成本投入,合理编制工程单位成本报表。在账务处理环节我们应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体系,力争实时满足建筑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的综合会计信息需求。依据各类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科学采用集中核算、远程查询管理及分布式核算模式令帐务处理更细化、更高效。在资产及预算管理环节我们应对重要的企业集团物资进行高效归口管理,权责分明的展开层次化控制,依据总体预算管理目标分解下达各项任务,分预算编制汇总,并合理开展执行分析,进行综合反馈调整及动态考核评价。在企业分析及绩效考核阶段,我们应通过实际目标与预算及他类既定目标值的差异化分析,精确得出管理结论,并将其作为企业集团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依据。

四、结语

总之,依据信息化时代特征,我们只有切实促进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进一步面向企业决策层与业务层进行双向分解,利用信息化策略及模块管理方案令各层次间的中间环节大大简化,才能切实规范建筑企业集团各类财务业务与决策管理、综合评价的一体化发展,并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但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有很强的覆盖性,而且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也在不断推广,建筑企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工程项目招标、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日益提升,技术也愈加趋向于现代化。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与国际上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同等建筑企业还不能抗衡,仅仅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远远不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我国的建筑企业才能够与国际接轨。

二、目前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软件应用范围不广

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中能够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能够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能够进行普通的辅助管理工作和计算工作,如办公自动化和招投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竣工资料备案等。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软件的应用范围不广,软件的开发工作不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软件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集中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成本控制方面、管理过程中的数量、质量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软件进行控制,很少有软件是专门为建筑企业管理量身定做的,如果有这一类的软件,价格也是非常的高,有的企业会经常进行改革创新,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只使用一种软件,并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而且有的软件开放商只注重短期内的项目开发进度和企业本身的利润,很少有开发商熟悉企业内部的管理细节,进行细致的规划,所以导致建筑企业管理中软件应用范围不广。

(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也是至关重要的。建筑行业的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知识,还需要从业人员掌握企业的管理知识。目前建筑行业的专职从业人员很少,年轻的专职从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建筑行业又比较重用年龄大的从业人员,很多项目施工管理主要看年龄大的从业人员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习惯等,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没有充分利用网络

很多企业目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上,信息化管理只是摆设,通常使用电脑只是把已经画好的表格或者数据输入电脑然后打印出来进行使用,并没有直接的在电脑上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以来电脑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一般情况下,网络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网上采购和招投标、信息交换、项目管理等。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而是多以单机应用软件为主。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四)企业制度的落后

目前建筑企业缺少专业的,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很多传统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今天对相应管理制度的需求,信息化系统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制度支持。领导者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使得企业制度的落后。

(五)不同区域软件开发的局限性

关于软件的开发有很多的局限性,例如我国的南北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建筑行业标准,对于软件的应用也是各不相同,本身软件开发成本就很高,如果应用不广泛,会打击开发商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在不改变传统产业的企业宗旨和优秀的方面的前提下,加入信息化元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业与国际接轨,也可以保留我们传统产业留下的宝贵经验。而且用信息化等高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管理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可以体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加快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也能够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建设和运行一个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全公司范围内所有项目都要上线输入项目信息,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财务、预算等等。公司高层每天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了解所有项目的实时情况。这个信息化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时监控。它能根据总的预算,总的进度等等,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每次的材料进场,现场的形象进度等等,能预计盈亏,成本情况一目了然。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企业管理过程也逐渐实现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方向发展,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存储、处理、传递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