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

一、科学认识课程资源,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在这种课程资源观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必然是乏味的,缺乏生命力的。其实,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资源,课程资源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学校的课程实施中,只要能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应是课程资源。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课程资源作用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发中根据课程需要、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准确地选择拟开发的课程资源,即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应切合实际,符合学校、学生、教师的具体条件、特点和要求以提高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来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注意:

第一,体现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因此拟开发的课程资源应有利于学生接受课本知识,有利于化解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消除学生"做"与"不做"的困惑。

第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思想政治状况不同,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也就不同。高中阶段学生的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社会现象关注和分析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可以选择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可以利用新闻报道和新闻图表等资料,将国内外重大时事结合教材的相应章节有选择地纳入课堂教学,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论证。这样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政治课的实用价值,达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目的。

第三,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在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的成长负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优势,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增强教学实效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在新形势下,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现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学就是"教教材"的旧理念。就思想政治课教材而言,其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要求和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弱点比较突出,不能克服这一弱点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乏味的,当然也就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应建立大教材观,灵活而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都可以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适时选用形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真正发挥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

2.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青少年活动中心、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体会感受、实际操作、归纳总结,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处事的实际能力,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

3.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开放性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征,在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会出现大量随机生成的课堂新资源,即"生成性资源"。这种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结果,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体现,对学生这种感兴趣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兴趣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尽管从过程来看,这样可能会打破预设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无法当堂实现,但从学生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收获要远大于单一的课堂灌输教学。

总之,要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实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在采集和运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谌启标.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国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方式与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1-12).

篇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4-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及高考升学率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变陈旧老化的教学模式,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致。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制约因素,以学生为本,优化进课堂教学,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提倡学生自主讨论与合作学习,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要学”为“想学”,从而提高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多维度备课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统筹兼顾,在备课理念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努力塑造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任课教师,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也就是说没有情感的教育是缺乏爱的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理念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自身言行的分离和师生间感情上的分离,从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每个人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尊重、关心、爱护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愿意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争取做得更好的斗志。

三、构建互动式的课堂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应当是教学的主体,而不能被动地成为旁观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导向,在教学活动中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不再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方式,而是要转变为教师听学生讲、教师回答学生提问这样的方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政治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探究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之后让学生来回答,让学生讲教师听。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宽广度必将得到有效提高,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在全班交流,学生的参与热情将会明显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善于梳理、搜集、提出问题,对小组其他同学及教师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筛选整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实践证明,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性目标,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合作意识方面作用还非常明显,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将生活注入政治课堂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同的板块中,其中的经济学部分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抽象、生涩的经济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价值规律、价值、价格等,这些词汇相近,内容却不同,又不容易区别开来。这些名词应用的频率比较高,学生对这些概念认识模糊。于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课前就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实践调查方面的作业,要求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学习这些问题。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保障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进行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和生动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政治教学,则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细心呵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 仲召朋.如何构建理想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考试周刊,2012(94)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74-01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分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这一阵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包括对创新教育途经的探索与思考。

一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民族间的地域界限被打破,各民族间的政治与文化发生着碰撞,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的进程即是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迅速的发展,给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等带来较大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秩序和体制不健全,加之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决策分散性等特征,给身处于这一环境中的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较多影响,其中不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现象的出现。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新问题

就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表现明显的是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缺乏关注;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设置上看,比较明显的缺陷是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一刀切”的严格要求,重点强调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看,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单纯“填鸭式”、僵化呆板,常常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从教育过程与教育环境的构建上看,比较明显的缺点是形式化、分散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重视教师上了多少节课,讲了多少理论内容,却忽视了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考察;严重影响和弱化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的新思路

1.打造以人为本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听到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分析,还能听到其他同学的见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思想只能由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去实现,别人无法代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予以充分注意。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享有“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和“做”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手段方法也跟着在变化,单纯的板书式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当代高中生多是“90后”,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手段多样,传统与现代并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研讨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程内容活化。

3.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生活化理念

为了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作为学校应该多与社会合作,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稳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更直接的感触中国革命与发展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点的掌握。

4.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高中团委要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重视校园软环境的建设。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对灌输传统理论的创新,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的紧密结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实际开展讨论与交流,真正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与教育观念,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学校还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手段,同时要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常规化,并纳入学籍档案管理,从而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

5.规范网络行为,占据网络阵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90后”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90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增强了自主意识,人际交往的途径得到扩展,这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各类网络工具如聊天软件、邮箱、博客、微博等逐渐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日常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紧紧抓住网络这一载体,利用网络增强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思想上正确引导“90后”学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打造突出校园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网络,实现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督,提高网络道德,在学生中间进行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 结语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完成,结合实际需求,不断开拓新教育途径,并结合传统教育手段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实现高效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文从生活性特点突出;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文拟谈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活性特点突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对于“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然于胸;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都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地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只有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96-0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给人的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比较"闷",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手段、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知识性强,趣味性少,它的观点和理论对学生来说确实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感觉晦涩难懂,枯燥而无趣。客观原因作为教师是很难改变的,但可以从主观方面去努力,努力地去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1.留心大小事,使课堂有情趣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世界,生活世界是真正存在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和相互佐证的。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割裂不无关联。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互相融通起来,找准学生的学发展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使之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增强学生兴趣和动机 。而且思想政治学科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答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到困惑的现象和问题。作为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留意时事,留意大事小事,大到国际国内大事,小到本地本校的新事和学生身边小事。把这些大大小小的事运用于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懵懂的状态,非常渴望了解教室外面的事情,对自己身边的事情也很感兴趣,一旦听到,则兴致昂然。当学生感觉某一理论晦涩难懂时,就适时插入实例。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学生会感兴趣,发生在我们本地或本校的一些新闻新事虽然没有国内外大事那么吸引人,但是离学生生活比较近,比较有亲切感,用得好,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所以,我们教师平时除了钻研教学理论,除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之外,还应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2.尊重学生,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它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地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体作用。

作为老师都应该知道,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既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与过程,学生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主体,因此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的主导要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前提,把传统教学中师生授受的关系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和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如果我们真能按上述那样去做,课堂气氛将不再沉闷。

3.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应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教给学生"。知识浩如烟海,没有穷尽,就算是应试,试题也是千变万化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学生也学不完。教师最好的办法和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有特殊性,但也有普遍性。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有与其它学科相似之处,也有其特殊之处。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思想政治课教材,学生和老师没有一个字不认得,如何预习,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边划、边记。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一边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或新知识关键的地方去发现问题,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要一边看书一边划出重点与难点,以便学生在上课时留意,从而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另外,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有所感受或有疑难时应用笔把它记下来,以便上课时予以解决。为了保证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应予以必要的督促与检查。

其次是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与学生都要重视听课,同时教师加强学生的听课指导,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质量。听课时要求学生做到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听课时,眼睛要看教材、看板书、看教师的手势和眼睛;耳朵听教师讲的内容;脑要协调好眼、耳、手的活动,思维要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手要认真作笔记,在书上划上重点,记符号。分清哪些是该记的哪些不该记,该记的不能漏,不该记的不记。

4.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觉得理论晦涩难懂,难以运用,既而表现出厌学,没有信心。对这类学生要教会他们面对各种挑战要树立信心,敢于直面挫折,保持自信、乐观与豁达,善于自我激励。并在学习方法上多作指导。

篇6

关键词: 课程教学 学生生活 立足回归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中由于受到高考成绩和升学压力的影响,课程教学中往往背离这一原则,出现了“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就是一切”等现象。课程教学应当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现我撷取一个教学片断,谈一些思考。

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重重,有人认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是能留学或移民海外到美国或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就没有烦恼了。同学们对这一观点认同吗?发达国家是否就是没有烦恼的“和谐国家”呢?

生1:我认为发达国家目前可能没有我们面临的这些烦恼,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他们不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吗,而我们现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可以避免走这样的老路。

生2:我认为只能说发达国家没有我国目前面临的这些烦恼,但他们肯定面临着他们的烦恼和矛盾,比如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法国爆发了要求萨科齐下台的全国和示威游行,这说明发达国家也是危机重重,困难多多。

师:无忧无虑的理想世界只能存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都有各自的烦恼和困惑,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瑞典,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有着“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但是这个国家的青少年自杀率一度非常高,原因在于国家的福利和待遇太好了,青少年没有了奋斗目标和动力。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1:积极面对我国现阶段的矛盾和烦恼,不要逃避和躲避,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生2:一分为二地看事物,如:国家的发达带来了民众的富裕,但也使得民众损失了斗志;我们国家虽不发达,经济落后,但也为我们带来了奋斗的希望和动力,我想,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大。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们目前遇到的烦恼和困惑,正是社会转型期的阵痛所在,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既不能被吓到,也不能消极逃避,相信通过努力,尤其是青少年的努力,一定会如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学生补充:“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对于理论性强、抽象性高的知识点和原理,教师要善于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针对目前在读高中生留学热,教师预设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留学和移民话题,引导学生在探究和互动合作中分析生活热点,在留学移民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使学生获得对现阶段的困难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回归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加深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祖国的强大出力”的意识,升华了情感价值观,从而积极地参与和改造社会生活,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最大价值。以这个教学片断为素材,我进行了思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立足点到底是什么?课程教学的价值应定位于何处?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让课程从生活中来。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学生不是头脑一片空白地来上课的,而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走进课堂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课程教学的起点和立足点,离开了生活,课程教学是没有效果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这个知识点非常抽象,我在教学中问:“发达国家是否就是没有烦恼的‘和谐国家’呢?”这个问题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后,学生们踊跃倾诉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验,激活已有的表象,调动生活积累。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社会生活,实现社会生活与课程知识的有机结合。因此我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立足点,并要帮助学生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社会生活,提炼社会生活。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归生活、积极改造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价值定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强调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导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倡导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通过教学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的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对知识的社会化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自身的行为和实践。学生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后,能够运用知识反思自我行为,并在遇到实际生活问题时获得理论指导,能初步运用合理的观点、方法较为正确地分析社会生活,认识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教师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课程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高中生留学热出发,设计疑问:“发达国家没有烦恼吗?能否找到没有烦恼的‘和谐国家’?”问题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尤其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困难正是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培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目标,实现课程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并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改造自我及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试教通讯思想政治专辑(四)[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6合刊.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第1版.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9,(12),2010,(2、3).

篇7

深化信息资源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思想政治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解决整合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超越这种困境已是当务之急。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以下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育理论,力促教育创新

1. 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乃是人类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性的、观念性的理性认识,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主张、教育信念等密切相关的源自对教育现实的体察和反思。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富于创造性的以及多样化的素质教育的理念。

2. 充实教育理论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更要不断补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理论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要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理论,以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

3. 力促教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创新教育,力促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师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模式,提供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明确整合内涵,把握整合目的,优化整合过程

1. 明确整合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并非将二者简单生硬地机械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以物化形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使其作为一种要素有机融合到政治教学中,增加政治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增强教学时效性、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学习。

2. 把握整合目的

笔者认为整合目的有二:一是借助课程整合,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二是通过课程整合,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便捷、多样、形象、直观等优势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切不可将信息技术片面视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展示工具而忽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3. 优化整合过程

对课程整合内涵和目的的明确和把握为课程整合的顺利推进指明了方向,而过程实施的优劣则是整合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学效果好坏的评判标准。优化整合过程,教师要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政治信仰,敏锐政治洞察力,辩证分析时政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深刻理解课程整合内涵,把握整合目的,切忌将课本内容不加选择地堆砌到教学课件中,使教师这个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转变为课件播放者;结合网络、教材、师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教材和师生之间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教学系统。

三、提高信息素养,搭建资源平台,改革评价体系

1. 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掌握相关的信息教育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课程整合的前提。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政治教师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文稿演示、互联网、多媒体软件制作等相关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培训,使其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习惯,借助网络查阅学习资料,浏览健康网页开阔视野。

2. 完善资源体系

一方面,要进一步搭建网络教学软硬件应用平台。政府要加大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人才和技术的投入支持,促进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完善建设,在网络教育信息领域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软件开发基地。另一方面,构建政治学科内教学资源库,分模块和专题两类,便于检索应用;构建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学科间联系;构建校际间信息资源库,加强校际联系。

3. 改革评价体系

篇8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高中;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在个性化教学改革思潮下获得新的教学突破,就需要着重把握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并通过多种方式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一、在教师自我个性认知中明确教学重点

教师自我个性会在课程教学中形成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实践,这也决定了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思想政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思想政治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学重点,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1.自身气质方面。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形象地分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黏液型和抑郁质。胆汁质型的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往往具有更加显著的气质优势,这种气质类型的教师可以着重培养自身独有的艺术气质,将自己逐渐发展为艺术型教师。多血质型教师思维敏捷,善于协调师生关系,这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优势并利用情境教学法,向社会型教师方向发展。黏液型教师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对专业学科知识往往有更加深刻的见解,讲求在深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这类教师可以倾向于学者型教师。抑郁质教师情感比较细腻,观察力敏锐,这类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优势采用思路教学法和比较法。

2.性格特征方面。根据性格特点可以将教师群体分为三种性格: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理智型教师善于理性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会持一种严谨、细致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和学科规律,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透彻、细致,此类性格的教师可将自己培养成理智育人型教师。情感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保持乐观的教学态度,并能注意到语言和表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善于用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向情感育人型教师方向发展。意志型教师往往能够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设计层层解开学生的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障碍,因此可以向意志育人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定位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终身变化。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逐步实现“教师个人主动专业发展”。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即使是已有发展计划,也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监督,仅仅依靠教育部门的强制性规定要求自己,造成教师群体专业自主发展停滞不前。

在自我专业发展中需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自我价值和专业认识、自我专业能力评估、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寻求最佳发展环境、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行动执行、发展结果评估。每一步骤实施之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加以修正。对未来职业生涯作出规划,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潜质,从而促进个性鲜明的专业成长。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高效教学的自我追求

对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专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展现教师个性的最佳时机。

1.高效教学原则。追求高效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关注学生主体原则。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时刻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形成。(2)关注发展原则。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关注过程原则。教学重点并不是考试分数,而是教学过程,只有教学过程才是构成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生涯。

2.高效教学策略。(1)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教师应当将实际生活作为教学出发点,注意开发学生周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注意课堂提问的创造性、启发性、梯度性,把握提问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做好应答反馈。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通过个性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高效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个性化教学水平,形成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丽英,叶晓豪.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4-128.

[2]何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54-155.

篇9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当前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中,人们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困惑,由此带来的新课程教学的不到位,甚至偏离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真正走进新课程,主宰新课程,即把新课程新理念变成教学现实,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最要紧的是冷静地面对和思考关乎新课程实施的若干重要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思想和做法有哪些需要保留和继承?又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进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改革什么?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把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wWw.133229.cOM本次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对教学实施的影响是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一个,新课程教学要特别关注课程结构的新变化,即由学科课程架构而成的平面结构变为由学习领域、领域下的科目及科目下的模块来构成一个立体的课程结构,从而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教学实施提出要求。学校应根据新的课程结构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开好新设置的选修课程。学科教学从总体上要兼顾好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使必修内容的教学与选修内容的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为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选修学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一种反映,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

思想政治课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50年代以来曾数次制定、修订德育课程教学大纲,90年代中期就先于其它学科首次制订了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次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适应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又重新制订了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可以说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是改革和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既非以改革否定继承,更不能以继承阻止改革。政治老师要对新旧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以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继承哪些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如何按照新课程新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并为了学生的发展,创新哪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呈现方式,开发和利用哪些教学资源,克服成人化教学的倾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人认为,开与不开思想政治课的选修课无所谓,这种想法对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负责任。着眼于学生的需要,政治教师要积极准备、创造条件上好思想政治选修课程,鼓励和提倡更多学生选修更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高中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用前瞻性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结合教育的现实性、可能性进行适当的超前性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开展教学。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走进新课程,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如果观念没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而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则认为,早在2001年中,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近几年该听的课改讲座听了,该接受的上岗培训也参加了,关于高中课改和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性的东西,也能说上几条,以后不需要再继续学习课程新理论领会新理念,只要上好课就行了。事实上,走进了新课程的不少老师的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也有不少人艰苦努力,但是,举步维艰,问题多多,困惑多多。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和困惑的产生,固然有新教材本身的因素,但更多的问题恰恰是因为不少老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没有真正理解所致,缺乏从实质上对高中新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把握所致,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当成了两张“皮”。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根源首先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新理念,观念更新没到位。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使部分教师不能自觉坚持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事实上,靠听几场讲座和短短几天的集中培训,知道了几条新说法新主张,就以为解决了理念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这一环节,才能把外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课程才能有新局面。可见,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并始终如一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规范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教师一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一边继续学习并坚持研读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文件,以学习高中《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明确高中新课程的性质,领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认同高中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以确定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从而为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定准位、起好调,这是进行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这种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的方式,才能使新课程的新理念真正融人教学中,发挥其引领教学作用。

对高中思想政治老师来说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学习,一要深刻认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最终教育教学目标。二要在学科系统中和德育系统中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三要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理念,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以此为指导、规范和衡量高中思想政治每一模块每一单元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本用好教材,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认识肤浅。不少教师的新课程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基本上被忽略。导致不少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准,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旧教材上的内容又重新放人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的“怪圈”。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只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标准、为根本要求,就比较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篇10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一、师生课堂互动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作用

(一)师生课堂互动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的教学指导始终是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实现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师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通过互动和启发,教师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思想政治知识体系的传授和讲解,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在师生互动的构成中,教师与学生的尊重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调整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的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素质能力的提升。通过师生的互动增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目的性,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师生课堂互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在师生课堂互动中,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和教师的教学节奏保持一致,并且能够实现主动性的学习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互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能够获取最有效的教学讯息,能够在教师教学知识体系传授的基础上实现延伸。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会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问题、教学思考和教学环节,教师提供的是知识体系和框架,而学生的互动参与能够使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在思维的不断延伸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课堂学习的满足感和满意度获得提升,从而保持对于高中政治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深化学习效果。

(三)师生课堂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不仅仅体现在思维意识上的互动和交流,还体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实践活动的交流。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总结,教师政治课堂上可以实现分组教学,强化互动交流的效果。通过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环节中得以提升,教师通过启发和鼓励,让学生去多表达,实现从知识能力像实践能力的转化,发挥思想意识在行动中的指导作用,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式,设置具体的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针对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能够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以外实践活动中能够自觉运用到所学到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

二、高中课程教学实践师生互动有效性实现

(一)重视师生情感互动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要保持相互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沟通氛围,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实践才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而教师应该保持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重视学生的观点表达。教师对于学生具有创意性、独特性的观点要加以分析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放大学习上的优势,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高中政治课堂互动符合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观培养的目的和要求,情感互动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个体独立的基础上,教育应保持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关注,让学生在积极正向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二)重视师生知识互动

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重视对知识内容的传授,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够形成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高中政治教学师生课堂互动中,知识的交流是观点分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积极思考,经过语言组织,将知识内容加工和表达,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师生专业知识的互动,教师要保有教学的原则,即要保持知识内容的准确性,要保持核心价值理念的科学性,又保证对学生影响的持续性。所以在师生知识传授的教学互动中,要重视对高中政治内容的基础性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实现深入的延伸和思考,让学生能够明确思想政治内容的目的性。

(三)重视师生实践互动

高中政治知识教学占据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缺少对于重视点进行融会贯通的过程,因而师生之间的实践互动就十分有必要。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课堂融入到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不拘泥课堂教学的范畴。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例如以辩论赛、演讲展示、课堂短剧表演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丰富生动起来。可增设课外教学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参观纪念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师生的互动增加,让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整体的教学实践质量,让学生更爱学习政治,更了解政治,更关注生活,从而深化教学实践的成果。

三、结论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要重视人本思想,重视发挥师生互动对于教学实践的推动性作用。教师要真诚的对待的每一位学生,和学生间建立其充分的信任,在互动和交流中以分享、合作、探究和反思实现相互的提升,在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成长和进步,为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的丰富和拓展带来提供更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黃小亚.动起来,让政治课更精彩——谈高中政治“生成性”课堂的构建[J].长三角(教育),2012(06):24-25.

[2]郝永君.基于师生发展的高中政治课堂互动[J].学周刊,2013(28):118.

[3]任志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J].中国培训,2015(1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