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广西民族大学;“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34-02
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未来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成效的尺度。当前,“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力,为了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基本规律,笔者在广西民族大学2008、2009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与座谈、走访相结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43.3%。结合问卷与其他方式调研,笔者试对这一群体基本思想特征进行大致的梳理分析,并就其与安全教育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
一、“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状况及基本特征分析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现状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笔者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日常心理行为的状况分析如下。
1.思想政治状况。“90后”大学生政治立场较为鲜明,但政治敏感性欠缺。在如何对待“”、“”等分裂行为的选项中,有超过七成的同学选择“反对一切企图分裂国家的恶势力”。但对国家时政关注的选项中,也有超过七成的同学是“偶尔、不太关注”,只有24%的同学是“非常关注”的。“90后”大学生思想积极上进,追求进步,但实际选择中却也更加现实化。在大学生入党问题上,62%同学“愿意”入党。但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抉择时,只有29%同学“愿意”响应国家社会的号召,到西部等贫困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51%同学表示“不愿意”。
2.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状况。“90后”大学生对人生看法与责任感悟较为明确。对成年是如何看待的选项上,六成的同学认为“必须对家庭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31%同学认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自己成年后,如何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71%同学认为“首先需要好好读书,对自己负责任”,18%同学认为“需要以公民道德准绳约束自己,做一个合法公民”。但对身边同学却存在一定否定看法,40%同学“认为周边很多青少年没有社会责任感”。对基本道德观念、未来人生有一定认识。在学问与赚钱两者关系上,过半的同学认为“有道德比赚钱更重要”,18%认为“学问比赚钱更重要”;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拾遗不还等行为时,64%同学认为“社会风气有待改善”;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个人应如何做呢,过六成的同学认为“好好学习提高个人竞争力”。
3.心理性格状况。在问卷调研中发现,这一群体整体心理状况良好,但辩证地看,还有许多同学自我感觉欠佳,在对他人评价时,往往表现一般,同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对心理产生较大困扰。对于自我心理状况,14%同学感觉“良好”,27%同学感觉“差”或“很差”;其中心理困扰来源,37%同学选择来自“学习”,20%同学选择“人际关系”;对周围同学如何看待时,负责评价较多,21%同学认为“缺乏团队精神”,28%同学认为“个性张扬”,17%同学认为“冷漠”,而仅有22%的同学是“自信,有创新”积极心理的。
4.日常行为状况。大部分同学自主性较强,能自我规划,但个别同学却状况不佳。在同学交往中,感觉“较好”选项的有52%,但感觉“很差”也有5%;同时也有七成同学为自我规划较好,为自己设计过目标,却有30%“没有”或“没有考虑过”;当遇到挫折时,36%选择“与朋友商量解决”,46%选择“自己解决”,却也有8%同学“不理会,逃避”。大部分同学生活安排较有规律性。40%同学月消费在“300~500元”,但有13%在“800元以上”。在课外娱乐生活中,21%同学选择经常上教室自习,18%同学选择“逛街购物”,13%同学去“KTV唱歌”等;在上网冲浪时间选项中,每周花费时间里,23%在“5小时内”,38%在“10小时内”,21%在“15小时以上”。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基本特征分析
从以上问卷调查统计情况中,可以总结出“90后”大学生思想素质基本特征。一是思想上,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现实生活,都可看到他们明辨是非、真切关注,可以认为“90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健康良好,富有激情活力,立场坚定,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二是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里,“90后”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具明显人格特征,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宽广的信息平台,使得他们思维更加开阔,更易成了新鲜事物的热衷者和追随者,更易成为时代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三是部分同学处于迷茫、探索阶段,价值取向多元化。“90后”大学生刚踏入高校,特别是对大学生活充满着好奇与紧张,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却难以一时适应环境需要,因此对大学生活,未来发展都处于迷茫状况。受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出现多元化趋势,他们逐渐呈现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行为选择的自主性、理智性、务实性。四是个性张扬,缺乏磨炼,综合能力有待提高。“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勇于表现自我,但生活环境所限也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忍耐包容能力等方面较弱,需要进一步磨炼提升。
二、“90后”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特征的逻辑归因
(一)社会宏观环境层面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充实等为“90后”大学生的道德理想观、人生价值观、学习成才观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他们步入高校,开始对大学全新的独立生活时却又使他们思想上出现了现实与理想、利益与良知的冲突。尤其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思想多元化带来的冲击,社会思潮的泛起,这些给“90后”大学生带来了挑战,在吸收外来文化先进因素的同时,也深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的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轻视民族文化传统和党的光荣传统,产生了崇洋的心理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
(二)家庭及校园环境层面
“90后”大学生大多出生有“四二一”家庭环境中,他们在物质上得到尽可能的满足,但也承载着父辈们期望,承受着社会、家庭较大的期望压力,使他们在物质丰富,倍受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进一步加推“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呈现。当前在高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更多地关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上,而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也不到位,突出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
(三)学生个体层面
“90后”大学生刚摆脱高中升学压力,进入大学,其正处于心理和智力逐步成熟期,思想的发展超前于知识、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面临着繁重的大学学业,往往导致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协调,理想与现实的脱离。在当前新媒体的环境下,即时通讯交流的快捷便利,他们可借助先进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着各种不同的思想、价值以及事件,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和道德水平,但实现生活阅历的欠缺,心理的不成熟,判断是非善恶的缺乏往往导致他们容易走向极端,偏听、偏信而受到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群体思想与大学生安全教育互动关系
当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年代大学生相比,其群体思想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笔者认为,这一群体思想特征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内在互动关系。
(一)研究大学生群体思想是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
通过笔者的实证调研了解当前“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思想特征,这是时代的烙印,受着时代的深刻影响。他们政治立场坚定,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领悟能力较快,但在大学阶段也他们处于思想动荡的时期,认知能力较弱。因此,这一群体对自身所处环境与自我安全状况了解与把握程度也较为低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就是要通过外在的教育形式,引发学生内在自我安全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建立起安全的防护墙,达到大学生自我内在与外在的安全。安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等,这就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特征进行教育。如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则应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状况与对网络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探索建立安全教育的网络化、生活化、趣味化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体现
安全重于一切。学生工作也始终是围绕着安全为重心进行开展的系列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人的思想的教育,目的在于推进人格的健全,人性的成长,是大学生一种内在锻造的体现。通过大学生群体思想的研究与教育,最终达到学生外在的成长。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主要是通过加快学生安全认知能力的提升,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实现内在与外在自我安全的状态。学生安全与否,是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应该说,大学生安全是做好其群体思想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最终的归宿。因此,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田广和.“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篇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状态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由于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上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的特点。从武汉大学公布的关于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中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 “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并对相关数据作出了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1.1 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化、务实化等现象。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面。
1.2 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感性多于理性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志向远大、渴望成才、追求知识和学习热情很高。
1.3 较高的道德认知,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代大学生主流赞赏和推崇有教养的道德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献爱心,希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信守和推崇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投机作弊,如考试作弊、拖欠学费、造假求职材料、就业毁约等。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内部原因
1)目前的“90 后”大学生多崇尚自我发展、自我成才,发展动机与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多,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奋斗、个人发展导致集体观念淡薄、服务精神不足,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担心才能被埋没或者是大材小用。
2)大学生是青年,其主要需求就是成长、成才,对所受教育感到不够“解渴”,要求教育教学改革,但与自我期望相矛盾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由于校园内的文化娱乐手段相对滞后,学校周边的文化即使是低俗文化,大学生也乐此不疲。
3)大学生寄托着家庭希望、社会期望和万众瞩目,在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论成败的当今社会,担心自己被淘汰,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外部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敢于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方面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受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不平衡,使金钱成了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极重要的尺度。
2)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渗透,迷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信息传播迅速、集中的今天,东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碰撞,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在较量,科学民主精神和封建传统在斗争,大学生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当然也存在着迷惑。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对策
3.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针对“90 后”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利己主义和道德判断的不确定性,诚信意识缺失,公德意识差,自律性差,注重自我,追求现实感受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社会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更可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娱活动之中。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精心设计,大力弘扬主旋律,让健康、高雅、活泼、明快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腐朽、消极、颓废的思想渗透和影响。
3.3 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加强学生管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道德奖惩制度,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相应的奖惩。通过奖惩制度的实施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并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华为时才做准备,毕业生往往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总结
“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日趋多样性,而其影响因素也错综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客观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和掌握影响这些特点的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9,4
[2]蔡炎武,刘铁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1
[3]王鹏.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探析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缓慢,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所面临的问题突出,这不仅影响到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及时研究新形势下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到新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到目前为止,在自治区高校范围内,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新疆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开展过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调查研究,对他们面临的困难、压力及真实思想状况等问题并不十分清楚。通过对南北疆五所高校的调研发现目前新疆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诸多,不容忽视。
一、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出现的问题
(一)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欠完善。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观点的介入。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会增大。目前, 各高校对贫困生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关心不够, 没有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同时在相关知识拓展和结合方面,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紧密的结合。
其次,思政工作者更多关注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或贫困生的物质资助,未能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把贫困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尽管我国基本形成针对贫困生的“ 奖、贷、助、补、减” 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 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困难,但忽视了对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 集体荣誉感弱,自立意识淡薄、就业竞争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生将来毕业后能否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再次思政工作管理者未能通过建构自助体系帮助、引导贫困大学生摆脱弱势状况。我们应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二)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单一。主要教育形式有: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日常活动与班级管理等,往往几场报告、几门课程、几本教材、一些课外活动就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其谈谈心、聊聊天、发补助。这些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只重形式,没有考虑贫困生的内心寻求,缺乏渗透性和灵活性,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对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与汉族学生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导致教育功能低效。
(三)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陈旧。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但是仍采用说教、灌输等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以媒体、网络、社会组织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总体上还不够。
二、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的客观要求。要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干部队伍,在新疆高校这个方面尤为重要。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来源单一,结构复杂,师生配比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发展不平衡。
(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队伍来源单一,不稳定。这支队伍中缺乏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现象突出。目前这支队伍中的中青年教师多半是本地区自己培养的,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虽然本地培养教师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新疆境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复杂,师生配比不合理。思政队伍由专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兼职教师队伍由学校各级政工干部、行政干部组成,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处理繁忙的行政事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难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大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师生配比不到位,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思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种现状不能改变,加之贫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就会给新疆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信息资源稀少。由于新疆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费有限。疆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疆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资料信息渠道狭窄,围绕高校思想政治育方面的科研课题数量很少,关于我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因此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掌握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与内地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四)特殊的人文环境决定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多个民族成员组成,同时分别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民汉学生、教师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增加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贫困大学生接受障碍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有目的地施加影响,是引起人们思想行为转变的外部因素,但是它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们内在的思想斗争,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立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等。因而,只有科学地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恰如其分地估计教育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教育对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然而贫困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潜在或显现的接受障碍,接受教育活动就会出现缓慢,产生负效应。其一我区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课改也已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还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但是贫困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教育模式中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错误的认知,无法或很难接受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二来自偏远农牧区的贫困大学生初到繁华的城市,面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能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往往受到挫折就委糜不振,彻底绝望。这时他们对教育者呈现封闭状态,拒绝接受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错误的做法导致贫困生接受障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缺少贫困大学生实际关心的内容, 工作者教育手段简单粗暴,缺乏亲和力就必然会产生接受障碍。因此,一旦教育接受者发生接受障碍,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继续开展。少数民族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牧区,各地州基础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程度低,整体认知水平差异大,造成少数民族学生精神压力大和心理负担重。在开展各民族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注意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 刘文伟,张锡钦.李恬婷的新时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引导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
[5] 夏水龙,晏红洁,李洁珍.对贫困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 冯静,严贵华,郑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以福州市高校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
[7] 孙英梅.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探讨[J].健康研究,2009(2).
篇4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考
[作者简介]涂德祥(1972―),男,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助理调研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内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渗透力度形式更加隐蔽,渠道更加多样。因此,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出发点,科学教育大学生、正确引导大学生、热忱服务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把握好“四个环节”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1、科学定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形势,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定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情感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格感染、典型示范的作用,突出“实”,避免空洞教育。
2、建设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党的建设、三个文明建设和维护学校稳定的基本力量,它既是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管理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关系到学校稳定、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设好专兼职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构建一支具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责任感强,业务精湛,熟悉教育规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学生思想发展变化形势的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于积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大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力度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保障。一要加强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即外部环境投入,如电视台、广播站、报刊、网络、校园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条件;其次要加强政工人员培养,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使政工人员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再就是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4、以校园文化为有效载体。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进行着密切的文化、信息交流,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以校园文化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积极推进廉政文化、企业文化、生态文化进校园,并利用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结构变为双向沟通和多向交流的传播方式,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环节,使高等教育的“产品”适销对路,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着力抓好“五育人”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重在教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要着重抓好“五育人”。
1、教学育人。教学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体阵地作用,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2、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通过规范、科学、公正、人文化的管理达到育人目的。因此,管理者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公寓、深入学生群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
3、服务育人。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可以健全学生人格,感化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想,触动学生在享受中换位思考,潜移默化,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什么样的人,“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高等学校要极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高雅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公共区域、学习生活区域的环境打造,加强校园绿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红色网站、文化长廊,改善社区管理、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等,精心规划,提高品位,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5、活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一定成效,往往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深化,以活动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参与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单一性与多样式相结合、固定模式与灵活样式相结合、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灌输式与讨论互动相结合,立足“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出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入,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三、坚持“五性”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1、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工作,既有长期性,也有其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其特点,紧紧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工作,如学生大会、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学生干部会、团组织生活会、班会、重大活动纪念会等,以优秀学生启发、示范、教育学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其它公共场所,与学生同吃、同看、同交流,真实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搜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掌握学生新动向、解决学生的矛盾心理、有疑虑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根据“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教学、管理和服务以及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和心理疑虑,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分类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高等学校大学生生源广泛,来自四面八方,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一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讲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充分尊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实事求是地做工作;二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文化含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手段,坚持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系统性原则,从关联性、长期性入手,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和管理效果;三是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用前沿的观念、全新的知识诱导学生。
4、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性。要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靠传统的批评、教育等老渠道、老阵地、老载体远远不够。要拓宽领域、渠道和载体,紧紧依靠现代手段、方法、技术,把先进的思想渗透到各个角落和层面。要以大众传播媒介、多媒体和网络为渠道和载体,积极开发新技术手段,横向、纵向交叉渗透,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5、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理和对话,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等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工作中要善于疏导,给予和谐空间,随时掌握情况,适时调整节奏,与工作对象建立起民主、平等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体验上升为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
四、建立“五种机制”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1、建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在于防范,好的预警机制,能起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反应敏捷,及时捕捉学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究动态,做到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潜在问题,从苗头性中发现带有倾向性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防范措施,就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2、建立奖惩机制。奖励机制,在于鞭策。奖惩机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政策法规引导下,充分重视人的因素,着力开发人的智能,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想、行为随之升华。在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建立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在于促进。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相互进步,如选拔学生干部,在选拔的过程中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参与竞争,体验竞争,在公平竞争中寻求机遇,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在拥有压力的同时,感受到无尽的动力。
4、建立推优机制。推优机制,重在鼓励。推优机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的一种认可,要利用推优来树立榜样、弘扬正气,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身优势,提高士气,增强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
5、建立考评机制。考评机制,重在监督。考评机制通过规章制度来完成,是对工作绩效的反应。工作中,注重程序,强化监督,公平、公正、公开地科学测评,赏罚分明,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进的目的。
五、开展“三个互动”是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靠学校教育就如单脚走路,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合力。首先,在新生入学时,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其次,学校利用校报建立桥梁,将每期报刊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信息、改革、发展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再次,每学期按时以书面形式,及时将学生的现实表现、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助学贷款等方面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对严重违纪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共同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
篇5
【关键词】女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研究
女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既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的重要体现;既折射出女性的命运和进步,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改革创新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是高职院校应对新的形势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概述
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上并没能够被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的“无性别”教育模式使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没能得到足够关注
性别教育模式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大学生正处在处理性别关系的非常重要时期。所以,大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把正确的性别意识教育包括其中。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传统性别观念仍然深深地沉积在多数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头脑中。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素质的缺陷,与我国长期的“无性别教育”环境有关。
(二)对女大学生的系统性科学研究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的女大学生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数量少、研究的问题面较窄、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等。对女大学生进行系统、综合的课题研究仍属理论空白。与此同时,研究者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偏重对工作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导致其理论深度还不够;还有一部分研究则远离女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很多研究侧重定量研究,只是对量表测试和调研过程进行的描述,缺乏分析和对策方面的研究,导致结论缺乏权威价值。
(三)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所欠缺
不只要在学校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形成有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不只是学校的任务,还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但就现在的社会环境看来,还缺少有利于女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受到的性别歧视还明显存在,女大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就业以及接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还明显存在。而在社会舆论的角度来讲,一些媒体为了夺得更多的眼球,将一些关于女大学生的敏感问题用最敏感的词汇进行报道,甚至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夸大其词,这对女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了严重的扭曲,致使社会存在对女大学生群体的一些偏见和看法,不利于女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二、推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女性数量庞大,但是女性的人才资源总量低,素质还不够高,人才结构不合理。女大学生的素质很大程度影响和决定着女性的自身发展程度,还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使女大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女性人才素质的要求,增强女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这无疑十分紧迫,任务繁重。
三、推动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增加,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社会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但受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一直存在,女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其次,对于女大学生的特殊性如个性发展的差异、认知特征上的差异要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使女大学生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提高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设置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开设和指导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社团组织,形成立体、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篇6
关键词:“80后”辅导员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08-01
高校实施专职辅导员制度之后,专职辅导员直接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呈现出低龄化和“从学校到学校”的趋势。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80后”占很大比例。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刚刚从学生转化为辅导员的“80后”,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是个性鲜明的“90后”。“80后”辅导员如何正确把握“90后”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规律,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引导他们坚定信念、自立自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1 “90后”大学生的特征
1.1 认同党的领导,爱国热情高涨,但分辨力不足
“90后”大学生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最为显著的一代,因而多数“90后”大学生认同党的领导。在局势愈发严峻的今天,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均表示领土问题应寸土必争,但这种浓厚的爱国情绪极易被不法煽动势力所利用,从而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危害,对此,辅导员应多加以关注和引导,把“90后”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和参与热情控制在合理合法的尺度内。
1.2 理性消费是主流,但金钱本位思想仍较浓厚
据调查显示,当“90后”被问及“对待一件渴望但又不是十分需要的物品却没有购买能力,您会怎么做”时,44.16%的被访者选择“说服自己不买”,面对无力购买的奢侈品,近半数的同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1]。可见,“90后”大学生中的理性消费仍是主流。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处在一个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横行的年代,大部分学生认为金钱很重要,并且越多越好,甚至有学生倡导“金钱万能论”。
1.3 知识面宽,求知欲强,但缺少个人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90后”大学生知识面宽,见识较广,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因其辨别能力不足,极易被庞杂的信息所迷惑。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一度感到困惑和迷惘,不曾认真考虑、仔细规划人生蓝图。只是一味“强调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希望自己未来从事工作轻松、收入较高、环境好的工作。”[2]
1.4 崇尚自由,爱好网络,但内心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良莠不齐的信息和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影响,因而他们喜欢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崇尚自由,主张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不愿意受家长和老师过多的束缚。多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少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因而相对缺少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默契。因此,“90后”在与人交际方面,往往显得犹豫和不自信,处在害怕与人交流又渴望与人沟通的困惑之中。
2 “80后”辅导员的优势
2.1 成长背景相似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性格方面个性张扬、思想独立、追逐时尚、渴望平等。
2.2 年龄相仿
辅导员与学生的年龄差距缩小,“80后”辅导员多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正是这种角色的扮演,使辅导员可以跟学生无障碍的高效沟通,而广大学生也愿意在遇到困难或面临抉择时向“80后”辅导员求助。
2.3 大学生活经验丰富
“80后”辅导员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大学时代的经历、行为、观念等都进行过总结反思,得出一些非常有益的大学体验,这正是“90后”大学生所欠缺的。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80后”辅导员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2.4 爱好类似
“80后”“90后”都是在网络一代,彼此间有很多的共同爱好,例如,发微博,聊QQ,写博客等。这种共同的网络交流方式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辅导员一对一的沟通平台的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3 “80后”辅导员的不足
3.1 专业差异大
在高校辅导员实施竞聘制以来,多数“80后”辅导员都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所带的学生也是门类众多,专业上的巨大差异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3.2 权威性不够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80后”辅导员在年龄上最贴近“90后”大学生,因而,在学生眼中,“80后”辅导员既是良师更是益友。然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辅导员不仅要具有亲和力,还必须具有权威性。显然,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80后”辅导员在把握职业定位,树立权威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3.3 工作易倦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隐性教育,其成效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因而很难产生成就感。加之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且多是重复性工作,当工作现状与最初的理想相违背时,“80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就会减退,出现倦怠现象也就不足为其。
4 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4.1 注重学习,向优秀辅导员借鉴经验
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因为“80后”辅导员与学生在专业上的巨大差异所,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学习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更有针对性。此外,向有经验的辅导员学习工作经验也是弥补“80后”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的有效方法。
4.2 肩负责任,保持年轻的心态
“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但又分不清个性与个体、自由与自私的界限。这就需要“80后”辅导员和学生迅速打成一片,利用时尚的交流方式,比如:QQ、微博等。真诚和他们交朋友,体会他们成长的烦恼、理想的困惑、感情的迷茫等,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纠正其偏激的想法。
4.3 因材施教,加强心理教育
相比“80后”,“90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更大,自我意识更强、更自信、更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更应该把握其个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逐步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锻炼自身综合能力。
4.4 共同努力,教学相长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想目标是师生“共建、共享、共同成长”。“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积极的合作者,应努力做到教学相长,达成共赢。师生之间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局面的产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文化的窗口。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社会经济、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认真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21世纪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高校扩招导致数量和生源发生变化
近些年由于高等教育逐步的由精英教育开始转变为大众教育,众多高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扩招措施,这也使得以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有机会一圆自己的“大学梦”。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学府学习,这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生源素质来说,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都是从农村到城市,环境的差异性会让很多这样的大学生感到陌生和不适,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更为典型,他们存在着强烈的自卑心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于人交往的时候会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经不大适用。
(二)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深受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上最繁忙、最富有挑战性的、最具有活力地改变着世界,而大学生正生存在这样的日益网络化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快,知识面宽、涉猎广泛、兴趣多样的特殊群体,网络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身心健康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要学的知识,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较为缺乏监管力度的言论空间和交流平台,网络以其开放性和广泛性迅速的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使用者,也使得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涌入、交融和渗透极为迅速,这些势必对于在我国传统一元化价值观念主导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化,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
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观念大量涌入,西方敌对势力也会乘机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西方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将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冲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意识形态该如何主导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市场,这已经成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效应引起大学生思想的波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不断改革,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每年大学生生毕业规模越来越庞大,随着当代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逐步显现,大学生也逐渐的开始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同时在高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大学生权益意识逐步开始觉醒,维权活动时有发生,这一新的现象也给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五)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师生的思想和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人事分配制度、管理体制、教学科研改革等都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当招生收费制度出台后,高校之中的师生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尽管有许多老师依旧在宣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教育理念,但实际上由于制度改革的原因,有一些教师在自己的科研项目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为自己创收,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很少去浪费心思
二、志愿服务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
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在的指导下成立,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各行各业开始蓬勃发展。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教思政(2009)9号],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慢慢的开始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热切关注。
(一)志愿服务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了当代良好的职业道德
针对大学生所共有的那种求新求变的心理,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实践形式,使大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全面考虑问题、解决自身周边的冲突并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不断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挖掘,增强自身的社会归属感及责任感。青年志愿者协会及许多学生社团也应该定期组织志愿者赴敬老院、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和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的接触,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从活动开始时的同情感转变为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会对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培养和熏陶起到显著的效果。促进青年学生“人人心中想责任、人人行事重责任、人人工作尽责任”。
(二)志愿服务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志愿活动都是集体开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大家走到一起,自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活动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只要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更加热爱集体,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如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积极倡导组建校系两级重点团队,每个5-20人的团队从实践内容的确立、经费的预算等开始谋划,到重点团队申报、开展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还要对每一个成员进行分工。一支准备充分、安排周密、分工明确的团队必然会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志愿服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包含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起到教育自己的作用,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和自身的了解。潜移默化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志愿者的意识中。为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辐射范围,国内高校可以在中小学、敬老院、社区、风景区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志愿者开展科技宣传、文艺演出、法律援助、敬老服务、助残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并通过定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赴厂矿、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开展见习、挂职、调研活动,使得学生们对社会状况、国情和民情都能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对人、对事、对社会的判断力。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了解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也可以起到较大的帮助。
三、对于高校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大学生的角度爱看,如何才能有效地保证高校志愿服务的深入地开展?关键就在于政府的推动、支持与扶植。鉴于我国正处在社会,尽管高校志愿服务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但他的发展还比较受限,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们在行动上要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因此在今后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中,政府方面应着重加强对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在财政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为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志愿服务的水平位于全国之首的广东、浙江等省市较早之前已经通过了志愿方面的条例或规定。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加快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这样不仅可以为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还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保证志愿组织的经费来源,进一步地推动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三)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对社会的公益效用的宣传
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法律上给予的保护,更需要全社会的充分的认同和支持。应该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公益效用,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从目前来看,经费不足一直是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是政府给予的经费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志愿组织本身没有在社会上筹集足够的资金。因此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所给予的足够的关注与资金支持,是我们高校志愿服务得以持续而良好开展的后勤保障,也是开展志愿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四)各高校领导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重视
由于志愿服务的特殊性,组织者需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组织人员开展活动,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志愿服务能够顺利、有效、全面开展,学校应该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统筹规划并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整合全校各部门资源,使得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志愿者队伍的繁荣发展。
(五)要加强创新,实现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
为了把握住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规律,使其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的良好态势。志愿活动的规模要由单人单队的小规模区域性活动逐步向团队型、大规模区域性集中活动方向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志愿服务的策划者应积极听取大学生志愿者的意见,在志愿服务策划中,充分考虑志愿服务的感染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加大对高校志愿者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服务的作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理念和内涵、基本要求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志愿服务培训的途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举办“志愿服务文化培训日”、志愿服务讲座,甚至通过互联网建立志愿服务网站的形式,让更多的志愿者得到专业性地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未曾停止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和改进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同时也扩充了其内容和形式,开始逐步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将志愿服务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畅,志愿服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 成双凤,论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篇8
[关键词]网络网瘾 网瘾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黄玮(1984- ),男,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非政府组织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玫(1980- ),女,广西北流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美学;梁芷铭(1981- ),男,广西玉林人,钦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治理与媒介传播。(广西 钦州 53509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网络审美生态系统的失衡与重构”(项目编号:201106LX551)、2010年度钦州学院教改项目“高校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XJJG-C04)、2011年度钦州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1DJSZ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62-02
一、研究方法
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钦州学院大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2009~2011年,每年下发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20%(2009年)、97.36%(2010年)、97.18%(2011年)。笔者还走访调研了钦州学院部分学生。本次研究数据充分且具有代表性,能为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瘾现状及其成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瘾心理治疗中的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上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的原因及关注点中,“学习”的比例逐年下降,“交流”和“游戏”的比例逐年上升,并且这两者的比例之和逐渐超过“学习”的比例。这说明大学生上网普遍,且关注点具有差异性,同时由于关注点“学习”逐渐式微,为网瘾的出现打开了大门。
(二)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与思想政治课的相关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思想政治课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网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解决,但基于网瘾患者心理因素而会不同程度的反复。当主体遭受失败挫折时,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和效能感的需求被唤醒,但在个人综合能力和社会条件不允许或二者发生较严重冲突的时候,这样的需求就会被压抑。在网络中声、光、像和各种网络游戏的超现实刺激中,被压抑的主体的自主神经系得到刺激,这个过程激发了主体的认知评价,激活了主体的情绪情感体验,胜任感和英雄般的“白日梦”平衡了主体的失落、失衡、失望和挫败的心理状态,此时,大学生的网瘾比较突出。在思想政治课的影响下,大学生对自我和自我价值、社会状况能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能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的因子
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阻碍或者推进钦州学院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一是学校,二是社会,三是家庭。大学生网瘾的心理治疗过程是家庭、社会、学校相互沟通和相互联系的过程,缺少了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缺乏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大学生的网瘾心理治疗就难以科学地进行。从表2可以看出,学校、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治疗网瘾最为有效,依托学校途径开展网瘾心理治疗次之,依托家庭或者社会更次之。
(四)影响钦州学院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特性的主要因素
1.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钦州学院大学生网瘾患者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行为。钦州学院大部分网瘾患者行为比较乖张、性格孤僻内向、日常行为偏差,这些都会消解网瘾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3.教育。钦州学院大学生网瘾者对教育环境缺乏认同,在融入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氛围上缺乏主动性,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心理治疗网瘾上被动失语,破坏了心理治疗的基础。
4.网吧。网吧凭借良好的计算机设备、热闹的群体活动氛围和丰富的网络体验催化了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并导致网瘾心理治疗的反复性。
5.成就感。很多网瘾学生在校成绩较差,难以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同,他们更愿意在网络空间中寻找成就感,实现自身需求。
6.压力。学习、生活和就业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自由交流的网络世界恰恰成为他们减轻压力的宽广场域。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的途径
(一)立足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呈现多样化态势,出现了“求知心理需求”“娱乐心理需求”“交际心理需求”和“性心理需求”等方面的需求。①因此,要全面把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提高对网瘾心理治疗的认识。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把网瘾患者与其他学生平等对待。要构建民主课堂,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进而为网瘾心理治疗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宽广平台。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障碍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加上大学思维活跃和易于接受新事物,使得大学校园的网络舆情出现“突发性”“复杂性”“情绪化”和较强的“利益相关性”。②因而,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料室、图书馆和互联网充实理论知识,为网瘾的心理治疗储备知识。要充分利用一切培训学习机会,以获取引导学生心理和帮助学生戒除网瘾的技能性知识,推进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技能。要创造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技能培训,为促进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提供直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立足大学生网瘾心理治疗,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治疗者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矫正性情绪体验”“提供可选择的生活态度”“从事新的有效行为”“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影响”“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这六个因素能使心理治疗起作用。③因而,把实践课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机会实践新的行为,促进他们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践行能力,实现理论认知向日常行为的转变,逐渐戒除网瘾。要拓展思想政治课堂理论课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内容的改善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矫正情绪能力和主动探索自我能力,促进他们深入认识自我,从而达到网瘾心理治疗的目的。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式。网络海量信息冲击着大学生主观世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④因而,要由原来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启发式,让学生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理解思想政治课传递的思想价值体系。通过情感影响和心理说服,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体,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形成稳定的内在精神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结构。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评价体系。从本质上来说,网瘾心理治疗关键在于网瘾患者对教育者传递的价值的认同。“价值认同是认知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⑤因而,要把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上网关注点及其变化纳入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范围,关注他们在网络方面的“知”和“信”,为帮助网瘾患者实现价值认同提供信息资源。要在把握大学生上网规律和网络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把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和上网时长纳入思想政治课评价范围,突出关注学生面对网络时的“意”“情”“行”,为促进网瘾患者实现价值认同提供全面的信息。创新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还要逐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纳入评价主体范围,把任课教师、辅导员、班干部和学生管理机构纳入评价主体范围,逐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立足学生的基本权利,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1.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和谐文化的基础。⑥据此,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通过设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关的标语、雕刻、路牌、横幅、电子屏幕和宣传栏等方式,加快推进高校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使学生在校内时时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进而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沉溺于网络世界。
2.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建设,使高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校风校纪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洋溢着思想政治教育气氛,使学生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形成良好校风校纪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权利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抵制网络世界的诱惑而关注网络学习。
3.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要完善学生激励机制,积极树立学生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为满足学生的权利诉求创造良好条件,逐渐消弭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排斥,为网瘾的心理治疗提供良好的环境。要依托学生社团,以节假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消解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引诱,促进网瘾心理治疗的实现。
[注释]
①刘新庚,黄小明,李超民.论大学生网瘾心理过程机理及心理行为矫治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
②白,安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30):48.
③汪明春.心理治疗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18.
④石昌瑞,潘金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2):67.
篇9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目标明确,就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就能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桥梁和支柱。以职业生涯设计为桥梁,积极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服务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风华正茂,思想活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人本观念,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把握大学生成长的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成才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既释疑解惑,又排忧解难,从以情感入手,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来自于主动服务学生成才。目前,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通过自我分析、制定目标、采取策略、寻求帮助、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这样一个过程来进行的。高校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与管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理想、信念、需要、兴趣及个性特点等等。有目的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了文献与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一方面主要以实证调查和分析当前大学生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了解学生实际需要,有目的地以生涯规划为抓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学生自入校之初,实施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制定、指导督促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在跟踪过程中,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最后形成一定结论。
1.调查对象:以徐州高校为样板,其中主要以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总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及有效问卷427份。其中:男生286人,女生141人;本科277人。专科150人。
2.调查内容:围绕当前在校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及理想信念教育状况,如:校园环境、教学质量、人际关系、能力拓展、就业、生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设置了34个相关问题。调查对象可按其认可程度,从非常重要、重要、不确定、一般、不重要选择一个。
3.问卷整理:将回收问卷分别整理并将数据进行统计汇总,从“非常重要”及“不重要”中,各选择5项进行了分析,从中可寻求出大学生的需求状况。
三、相关数据统计
1.从学历层次上看,大学生的需求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表一)
2.从男、女生角度上看,大学生的需求状况重要程度在排列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表二)
3.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可程度:(表三)
4.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表四)
四、数据分析
1.从表一及表二“非常重要”一栏数据看:就业及教学是当今大部分学生极为关注的事情。教学质量及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近几年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从调查过程中,能充分感觉出就业对当今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重的心理压力,就业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生较多关注的问题。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在校生对人际,关系极为重视,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接纳,能融入集体。因此,学校的学生工作者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立足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学生工作。
2.从表一及表二“不重要”一栏数据看:大多数学生把“恋爱”列到首位,这似乎和平时校园中反映出来的现象有所差异,其中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对“担任学生干部及社团活动”两项,许多的同学也认为不重要,真实反映在大学生当中,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承担义务缺乏兴趣。而在分析女生情况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排到了“不重要”的前五位。
3.表三主要是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调研。从数据看:大多数学生对“与时俱进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教育、荣辱观教育、感动中国人物对你的影响”几个栏目都认为非常重要,调查中也了解到他们愿意得到这些方面更多的教育,但形式一定要与时代结合,具有时代特征;而对“政治进步、传统形式理想信念教育及团课”等,也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不重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追求的缺失,需要广大的学生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4.表四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需求状况,从数据看:许多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生涯规划指导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帮助。但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普通反映“对生涯规划不够了解、对目标设置比较盲目、教师给予的指导不够、没有对目标实现进行督促和反馈、基本停留在制定而不是落实上”。
五、结语
职业生涯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方面,是社会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联结点,是一个人一生中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规划。使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环境,并且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就是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问题放在首位。中央16号文件中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六个坚持”中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从生涯规划入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放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上。
篇10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公寓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litical
Instructors in the Bachelor's Apartment
NA Pengf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Abstract The students' apart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primary place for their daily life and study, also a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e presence of political instructors in the bachelor's apar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choo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apartment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unselors stationing into bachelor's apartment, emphatically analyze the problem of the counselor in apartment system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unselor; student apart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针对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和90后独生子女大批进校的新情况,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如何在学生公寓中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
1 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的重要性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生源中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在部分高校的学生公寓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管,使得宿舍成为网吧、娱乐场所,自由散漫的风气泛滥。辅导员进驻公寓进行工作,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而且可以把学生思想状况的引导、学业和生活的引导以及心理状况的疏导等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
2 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所存在的问题
2.1 职责不清,人员不足
当前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只要辅导员进驻公寓了,就会使学生公寓不出大问题。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而不是“万金油”,也不简单地是“保姆”,更不应该是“救火队员”,因此,进一步抓紧制定和明确规范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配备仍然不足,要求一名辅导员负责一个院至少两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负责的人数远远高于两百人。一些辅导员甚至连自己管理的学生姓名都认不全,因此,很难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的生活圈。与此同时,辅导员除了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管理外,还承担有学校机关的组织部、招生就业、学生处,团委、医院、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其他任务。显然多种管理、多重考核致使辅导员整天忙于各种事务,很难真正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2.2 对学生公寓的管理要适度
辅导员对大学生纪律规范、奖励惩罚、助学贷款以及其他日常学生事务均需行使管理者的职责。但现在高校学生普遍管理比较难、学生逆反情绪比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规范、不科学。辅导员进驻公寓目的是加强管理大学生课余学习生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但大学生均已成年,应该培养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把握管理尺度,划清辅导员管理的职责和范围,该管的坚决要管,不该管的不要管。增加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这样,学生对管理的接受程度会提高,而辅导员管理的工作难度会降低,管理者的角色也可以扮演好。
2.3 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一些高校已制定出一套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工作制度和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和困难。值班制度和考核体系不明确,使得部分辅导员思想懈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以致出现辅导员人进公寓,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进公寓的现象。
3 实施辅导员进公寓制度中的对策
3.1 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
职业发展是辅导员非常关注、困惑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以及辅导员个体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首先要落实待遇,政策保障,解决好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辅导员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管理、进修制度、考核和奖励等制度;其次要提高辅导员待遇,解决其实际生活问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合理分流,解决出路,缓解个人发展压力。通过多种渠道为辅导员今后个人的发展方向考虑,解除辅导员在个人发展上的顾虑。
3.2 明确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的职责和任务
在辅导员进公寓这项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充分调研,结合实际,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心。从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等多重职责。明确划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工作的重点。针对辅导员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员进行科学的调配,合理分配工作内容。
3.3 完善辅导员考核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制度,但由于缺乏考核和监督,使得辅导员进驻公寓流于形式。高校学生处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考评机制,这不仅可以为辅导员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还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考评机制应确保其公平、公正,从而促使辅导员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4 注重加强辅导员素质能力建设
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及良好的健康素质是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加强辅导员素质能力建设,就要求学生处等相关部门有计划地做好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并有计划地选派辅导员出外参加各类专业的辅导培训或考察交流,以此来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方向,也是辅导员个人努力的方向。
3.5 注重建设公寓文化,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公寓作为大学生较长时间居住的地方,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对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很大,在公寓文化建设中,把行为规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积极的社团活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活跃课余生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6 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辅导员进驻公寓后,也不可能仅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完全改变学生公寓的生活风气,这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学生干部队伍相互配合才易开展。尤其特别需要注意各类人员之间保持信息畅通,例如通过QQ、微信、飞信、微博等多种通讯方式,加强交流沟通,同时对学校各网站、BBS、各类论坛上的信息进行广泛收集与整理,找准学生最关注的话题,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从而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疏导。
4 小结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站在为党的事业和民族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政治高度来看待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指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把进驻学生公寓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映萍.高校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建设思考[J].南方论刊,2012(3).
[2] 叶慧伶,钟江顺.高校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4).
[3] 孙国权.关于高校辅导员进入学生公寓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