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实现条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及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性
价值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其效用性,即某种事物对人的有用性,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在新的世纪,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动员、组织、教育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服务的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可靠保
2.客观性
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价值关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属性是客观的,标志着其价值来源的客观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本身的需要和能力是客观的,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价值形成过程的客观性。三是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表现为一种客观事实,即价值事实。
3.对象性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现实人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满足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为工作对象服务并满足了其需要,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
4.社会历史性
价值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更是如此,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对象的具体需要进行,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伟大的发展阶段,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综合国力的竞争,有赖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才能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统一意志来统一人心,增强民族团结。因此,可以这样讲,增强综合国力,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政治的持续稳定和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政治的持续稳定和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使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而经济要想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首先得有赖于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其次,得有赖于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因为思想政治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灵魂。而要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可以这样讲,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的政治素质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的精神资源的持续发展;而人的政治素质和精神资源的持续发展,又有赖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激发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导致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上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代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激发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既要靠正确的经济手段,又要靠有效的精神激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夸大物质利益原则,忽视精神的作用;或者片面强调精神的能动性,忽视物质利益原则都是错误的。无论物质激励,证是精神激励,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的一部分。
4.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
高技术需要高情感相平衡,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培养与这种高技术相适应的高情感也高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否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不平衡,技术发展越来越先进,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越来越深,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以至于大家都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而不是一个社会的人;高技术的发展导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心理的发展赶不上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对高技术的恐惧感。这种对高技术的恐惧感不仅存在于一般的老百姓之中,而且存在于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人群之中。要解决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除了要努力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加深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与认识之外,还必须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引导人们正确地运用和对待科学技术。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条件
尽管在新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但这些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诸多条件的。。
1.培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属于教育这一大类的。因此,它必须以教育人、培育人为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无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发展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以人为主体的,都是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为前提的。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培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
2. 开发精神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直接创造生产力,其价值主要是通过开发人的精神资源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来体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重智力开发轻思想道德开发,重个体素质开发而轻团队精神开发这一误区。一些人认为,思想道德开发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作用不大,可有可无,实则不然。因为人力资源不仅包括智力资源,还包括精神资源。。而精神资源又包括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笔者以为,在现代社会中,精神资源开发比智力资源开发所起的作用还要大。因为精神资源具有共享性、持久性和重复性,它是经济发展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是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开发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发精神资源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点。
3. 提高知识含量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
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和形式上,而要有科学的实际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只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科学技术含量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顺利地实现其价值;而只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含量和科学技术含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参考文献
[1]勒诺.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蓉生. 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长明,王少华, 浅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 理论与改革,2006,(1):22-25.
篇2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价值 实现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现状
当前,由于人类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将高科技在各领域的大肆应用,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了千疮百孔的病态。现在媒体也通过多方视角反映着人类即将面临的沉重灾难,例如2009年美国大片《2010》,从某些方面用科幻和预想,描述了全球升温造成海平面上升,致使某些濒临海洋的岛国或者地区即将面临被淹没的命运。另外,具有“人间天堂”之称的马尔代夫今已进入了百年倒计时,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带领他的内阁大臣,举行了世界上首次海下内阁会议,以此来警示人类要对生态价值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从不同侧面给人类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现实,那就是人类已陷入一个具有多重生态问题的困境中。
这里所提及困境就是所谓的生态困境(eco-redicament),又称生态问题(eco-Problem)或生态危机(eco-crisis),是专门用来表明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概念,主要是指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和生命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生存的现象。其表现主要有三点:首先,环境困境。伴随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全球变暖成为其最突出的问题。在中国,“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已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其次,人口困境,即人口问题,主要指数量过大和增速过快两个方面。就数量而言,尽管世界上少数地区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从全球来看,人口的暴涨仍在持续。这就导致了诸如人均资源日益减少、生态失衡等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方面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最后是资源问题。20世纪以来,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已超出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所能承载的极限。人类消耗可再生的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的速度,例如:森林资源持续不足、淡水资源日益匾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所有这些现实问题,都给人类提出了一个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并未形成一种在法律意义上的行为约束力。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所表现出的负责任态度和积极行动为各国树立了一个榜样。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容。
(一)微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个体生态价值
1.塑造生态良知
生态良知是人对自然尽义务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态环境现状对人提出的内省性要求,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塑造生态良知的重要途径。
2.培养生态审美
生态审美是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审美标准。它是人们对审美对象及其规律的重新定位,也是以人的和自然的两个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美学考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积极引导人们借助头脑中对审美对象引发的美好遐思,使人的意念超越特定事物的直接性和局限性,从而实现人自身对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深层次的价值领悟。
(二)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社会生态价值
1.培养生态共识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已经深刻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因此,生态意识的培养就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并使之成为一种共识。
2.激发生态责任感
所谓生态责任是指人类对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的善或恶所应当承担的一种责任。一方面是指人们在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则指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过失所产生的自我批判与内疚感,以及应表现的责任感。今天所面临的全球生态危机,毋庸置疑,都是人类自己酿成的,所以人类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负责。
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FECD)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道德观体现为整体性,“生态系统与经济利益相互依存的现实对国家的传统形式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共同的生态系统和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全球性的公共区域内表现得最为突出。只有为了共同的利益,对公共资源的调查、开发和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和达成协议,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因此,它要求全人类必须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冲破传统的价值局限,扩展其价值功能,除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外,还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创造,集中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生态观教育这一课题的鲜明时代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溯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途径
无论从何角度出发,只有当生态内容真正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才能最终实现。
(一)扩充生态观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个方面。自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生态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目标之一后,生态观教育成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要想在全民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生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必须将生态观教育作为自己的第六个方面的内容。生态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引导受教育者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再次,加强生态法制教育,生态法制教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
(二)正确发展和运用生态科技
生态价值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实现,一旦社会经济的发展停止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毫无意义了。我们既要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生态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倡导生态科技。生态科技是科技发展的新理念,能够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及相应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衡量生态科技的指标是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低消耗、低排放;高效、洁净、安全。其次,在生活过程中提倡生态消费,也就是绿色消费,包括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等。这种消费模式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有效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进行评估,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多的价值实现奠定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就尤为重要了。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确立先进典范,榜样是特定领域内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榜样的作用就在于能够感染人们的情感、激起人们的情绪,强化人们的意志,最终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其次,加强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生态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环保法。最后,营造环保氛围。环保氛围,即生态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通过培养生态保护的社会共识,使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使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提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思维
一种先进的思维可以成功挽救一个企业,一种健康的思维也可以有效提升一个民族。众所周知,马化腾是前腾讯总裁,他的专业知识是软件开发,可是,为什么青岛啤酒集团会雇佣这个毫无行业经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人来当CEO呢?那就是马化腾自身的全球性思维。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也需要一种思维,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战略思维,一种传播全方位和综合性的生态关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和谐相济的整体性思维。它将思想政治教育看做不同层面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网络整体,着重从整体角度考察局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状态和方式。具体来说,这种思维应涵盖:促进生态政治的发展,提倡资源节约型消费观,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等。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思维的提出转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空间,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变革与创新。
本文并没有囊括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途径的全部。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最终会将异化的理性人、工具人、经济人回归为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但同时我们也明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使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3]德昭.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6-0075-04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理论和实践维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相互关联和内在契合度,对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思想、人生意义等终极性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而人文关怀,则是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完善人的人格和个性为价值尺度。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具有理论渊源上的统一性,二者都是从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出发,以的人学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关怀对象。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相联系。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由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67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的个体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也就无法探究人的个性问题。因此,“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2]73每一个现实中的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不能脱离社会和社会关系而存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0离开人的联系和关系,就无法理解人的社会生活,无法理解人的存在和发展。无论是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人的个性的张扬和开发,都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29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不仅要塑造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道德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塑造人的社会性,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只有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看作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活动。”[4]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人文关怀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的人,尊重人的独立人格、维护人的尊严、关怀人的生命价值、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在的全部学说中,始终贯穿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执着追求。可以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维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源头。马克思在揭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前景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它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劳动和人的异化。强调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5]只有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充分彰显了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正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关注人的道德情感,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回归,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的丰富和拓展。
2.以人的个性潜能充分发展为关怀目标。一方面,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指每一个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其中,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因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6]330由于劳动改变着人本身,正是在劳动实践中人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公开展示,“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7]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标准,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是人从片面的发展向自由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关系日渐丰富不断从较低层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能够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8]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体现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价值,通过“致力于使个体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他们的思想”,[9]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篇4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针对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有目的地利用价值澄清理论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成为时代的必然,利用价值澄清理论来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来调整大学生的价值观,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气氛,在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等等许多棘手的问题,成为眼下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会对当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也会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还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产生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一 、价值澄清理论的概述
(一)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当时不管是价值危机还是民主意识等很多不良现象都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当时在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学校的很多学生出现了价值观相互矛盾和价值混乱问题,这些问题的日益凸显促使很多美国的学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有关道德教育的发展的目标和最终的方向。在拉思斯教授等人的倡导下,经过不断归纳、总结使价值澄清理论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学校德育教育实践中操作性较强的一种独立理论。该理论的教育方法依据美国当时的教育情况而作出,故而能够较好的适应时代需要,在德育教育中起到较大的作用,效果积极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价值澄清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很快地在许多国家的学校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紧锣密鼓地实践。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思想主张
价值澄清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拉思斯教授曾经明确指出:价值观就是个人经验的产物,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还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其进行相应的活动。价值澄清理论询问受教育者是运用澄清问题的方法来进行的,提示受教育者要认真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以此用来解决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中的价值矛盾和价值产生混乱的许多相关问题,最终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积极正确值得推崇的人生价值观。价值澄清理论的创始者明确指出:他们强调的是如何评价而不是被人普遍分享的价值观念,价值澄清理论认为获得怎样的价值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价值观念。由以上的论断可知,价值澄清理论是一个教给受教育者如何选择正确价值观念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论,它提倡在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当中,进行积极地引导其运用分析与评价的相关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减少价值矛盾,进而促进受教育者价值观的顺利形成,并且有效地培养了受教育者反思和进一步理解价值观的能力,教给受教育者进行处理自身内部有关价值冲突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调节和其他人之间有些价值观相冲突的许多巧妙的技能。
(三)价值澄清方法的构成要素
第一就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价值澄清理论非常关心受教育者的真实生活,比较关注解决学生生活中感到困惑或者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生活目标、学习兴趣、以及有关情感和亲情相关的问题,都是在此理论能够解决的范围之内。第二就是教给学生对现实的认可。让学生不但接受自己的现实也要努力去接受他人的立场,这种接受并不是一定要去赞成和表扬,而是要尽力地去帮助他人勇于接受真实的自我,进行相互真诚地去理解和比较发自内心的认同。第三就是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价值澄清理论要求不单单是在接受,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对关于价值问题做认真的进一步的反复思考,也就是思考具体哪些价值观是有意义的或者是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哪些价值观是违没有意义的甚至是违的道德规范要求的。第四就是培养个人践行价值观的能力。学生不能只简单地把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只进行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反省,而是要把这些价值观的运用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进行践行。
(四)价值澄清的基本方法
拉思斯教授等人明确指出:他们所定义的价值是经过受教育者的自由选择得来的而不是通过灌输所达到目地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应该向学生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真正地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学会价值澄清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此让学生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所以拉思斯教授等人费仲注重于有关价值澄清过程的很多固定模式和价值教育活动策略的一些具体操作方式方法的精心设计。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方法大体分为三阶段七步骤:(1)选择:①完全自由地选择;②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选择;③对每一个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之后进行选择;(2)赞赏:①喜爱作出的选择并感到满足;②乐于向公众宣布自己的选择;(3)行动:①按作出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这七个阶段只有完全被经历之后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必要性
首先多元文化的形成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多元文化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伦理、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很容易失去对判断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进而人们的行为方式出现了混乱,这些都给学校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当今多元文化异常复杂的大环境下,必须牢牢地坚持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多元文化异常繁多的情况下要进行坚定不移地培养和指导当代的大学生 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是新时期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培养大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符合时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其次当下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者都习以为常地运用强制性灌输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就导致一个异常沉闷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话课堂教学只会只是为了走程序而很难吊起学生的胃口,很难刺激学生那敏锐的神经,也很难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地融合,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发挥,而价值澄清理论却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此理论非常注重创造一个师生平等且相互激励的良好地学习氛围。退一步想象学校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学生自由畅谈的环境和氛围,那么价值澄清理论提出的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变为一纸空文,最终的效果我们会可想而知。拉思斯教授等人曾经明确指出,如果一个教学气氛的营造不成功的话,那么价值澄清中就很难会取得可喜的效果当然也就很难达到预设的目的。所以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畅谈的空间和环境就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平等以及彼此真诚的真诚的关系,尽力去营造一个和谐舒服的课堂气氛,这样就无形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的意识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展现,才会迸发出最灿烂思维的火花,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开发。
再次情感是个体产生良好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在行动中的作用,要力求使学生的情感与其行动进行有机的相互结合,这样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述问题的解决恰恰也是我国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传统的德育模式教育中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情感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果只会不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产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德育只是单纯在走形式主义。在价值澄清策略的练习之中很多内容是在强调有关“珍视”的内容,这样的强调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一个人只有珍爱、喜欢和重视自己的选择才可能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的勇气与决心。在价值澄清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尽力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酝酿出负责任的态度和更换自己的思想以及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为之不懈努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只有在经过认真慎重地思考出的问题主体才可能对这样的问题格外珍惜,只有这样时间主体才可能言行一致地心甘情愿地坚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一个经过行为主体审慎选择出来的而且为他所珍视的价值一定是主体能够认真执行的价值。”遵循人生发展的具体规律,并且将主体的行动巧妙地融入情感的因素,增强主体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恰好解决了当下素质教育要求加快发展人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问题。
三、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一个国家要想很好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得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在这个庞大的价值体系当中,起掌控作用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拉思斯教授等人明确指出,因为每个人和别人相比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这样就造成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同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只要不逾越国家的法律规定,都是可以讨论、认同、拒绝和怀疑。高校的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比较强的优点,但是很多学生缺少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一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他们,要让他们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去认真地辨认出与非以及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尽力地去澄清他们思想中一些错误的意识。使他们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力争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二)尽力营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民主氛围
价值澄清理论给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其中就包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去培养学生的自由选择能力。价值澄清理论主张,要想让学生获得明确的价值观,师生平等友爱是保证这一目标实施的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要想在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价值澄清理论,首先是必须奉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尽力地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管采取什么样教育方式,最终要想取得良好地效果都必须经历受教育者内化这个过程,内化过程的进行要尽力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完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也就是培养出的学生不光具有良好地道德意识还具有良好地道德行为。其次就是要坚守民主原则不动摇,要尽力使师生处在平等的位置,老师要尽力营造一个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心无顾忌的大胆表露自己的观点和心声,但是在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不应该不闻不问,而应该因势利导,尽力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
受教育者自主选择选择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就是掌握道德知识,第二就是学会道德判断,第三就是进行实施自己选择的道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知识,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准。因此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澄清和辨认错误的思想意识方面。认为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道德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实践的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学生只有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才能使自己的道德知识的正确与否得到很好的验证。所以高校要尽力多举行有关道德实践的活动,例如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等,指导受教育者进行认真地分析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引导受教育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让受教育者经过这一系列的知识的积累和道德实践的进行才能使受教育者渐渐地提高道德的自觉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受教育者树立端正的价值观。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之中
陶先知先生曾经指出,如果没有生活作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死教育。杜威也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价值澄清理论中也提到,价值观教育不是实践的最终目的而是要提高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生活的一种手段。高校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熏陶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价值观,但是当学生在平常的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的现象,这时他们很可能会残生一些迷茫消极的情绪,因此高校的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知识还应该尽力去生活中挖掘一些活生生的真实例子,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思索自己该如何进行选择,这样就可能一步步地鞭笞学生进步,使学生跟好地区适应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另外教育者也应该善于运用隐形教育进行教学,非常注重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包括活动载体、传媒载体、文化载体以及管理载体等。这些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不仅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还会对其行为态度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使他们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地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五)将价值澄清理论和心理咨询结合起来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和辅导,采用心理咨询的相关方法来解决当代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进而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价值澄清理论特别注重受教育者内在道德冲突的激发,而我国现今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经常会使受教育者遭遇各种各样的道德冲突,长时间的道德冲突又会引发学生内心世界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许多心理疾病。所以,将价值澄清理论和心理疏咨询紧密结合起来不但有利于克服价值澄清理论的弊端,还有利于大大地增强价值澄清理论与方法的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将价值澄清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第一就是要排除受教育者的种种心理困扰,鼓励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负责任地判断是非以及选择价值取向并自主行动。第二就是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慎重对待道德情感在受教育者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并把情感和理智以及行为进行整合统一看作价值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条件,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而且还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2——282HLJ
参考文献
[1]L Rath,M Harmin,S Simon.Values and Teaching[M].Columbus: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1978:8.
篇5
【关键词】道家;人格;圣人;思想政治教育
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所含蕴的独特哲学智慧有着丰富的精神力量。过去人们往往对儒家思想青睐有加,对道家思想的教育价值有所忽视。但道家学说实则蕴涵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道家理想人格的解析
理想人格是一种文化基于对其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而在思想行为上表现出的某种突出品格。老子的道德,侧重按其本性“自己如此”,即无论天地万物、人类社会都应“自己如此”,不违背本性而有为(妄为),这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1]向往古朴、自然的社会,追求浑然、自由的人生,构成了道家的理想人格,即“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人生理想人格化,并以特定的人格形态表现出来,继而有了老子的理想人格典范――圣人。“圣人”是老子理想人格的现实承担者,儒家也说“圣人”,但老子追求的圣人品格表现为对遵循天道、效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的精神境界。[2]
《老子》多言及圣人,而《庄子》多言及至人、真人、神人、圣人、天人,这些是道家思想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庄子道家的理想人格反映了他们既涉世又傲世的人生态度,体现他们向往超越的人生追求。[3]这些理想人格都是道家思想的自然体现,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上便可窥见其宣扬的道家理想人格的风貌。
二、道家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道家传统人格理论所属的文化体系是两个相交的圆,它们之间既有彼此渗透影响的共通部分,又有本质不同的独特之处。这为促进两者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奠定了基础。
联系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它几乎贯穿了人的所有发展过程,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深远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顺其自然,顺乎人的发展规律。尤其从少年期开始,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思维概括性加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方法或内容上,都要加强其思想性和实用性。青年期则要在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文化内涵、审美能力之外,注重情感教育,使之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间的关系。[4]
三、道家传统人格理念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无为而治”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道家的“无为”强调对自然规律的严格遵循,特点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目的。[5]
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灌输、多明理言传,形成了课堂―教师―教材―考试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灌输,但在实施中也缺乏多样性、生动性。
《道德经》 的“无为而治”体现的是教育的科学方法,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启示我们要将教育目标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其内化为心理积淀,这种积淀将有效地引导、激励教育对象的行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教育理念的经典表达,即应重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通过“不言之教”获得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无意识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无意识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计划和要求,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5]
无意识教育包括环境教育、集体教育、榜样教育、健康教育等形式。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随时、环节渗透等特点,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探索的。
3、“图难于易”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通过对“难”与“易”、“大”与“细”的对立统一面,显示出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意蕴。[6]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只重结果,而要认真对待整个教育过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从细微处着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标。
4、“反己以教”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互置
教师在教育中高高在上的姿态往往带来负面效应。道家认为,教化之本乃“自化”和“内化”而非“他化”和“外化”。[6]因此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是教育能否入脑入心。道家提出“反己以教”的心理互置在此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主客体统一的原则,要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便可使教育者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地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意图。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中的硕果,当今,在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应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探讨,将其优秀的伦理价值合理传承并服务于社会建设,不仅将发扬道家文化乃至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长远的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占祥.老子的“自然性”道德与义利观[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5):77-80.
[2]杨丽娟.先秦儒道“方圆文化”与理想人格之塑造[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
[3]赵本学.先秦道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4]王春燕.人言穷尽之处,天言开启之时―论道家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照[J].教育探究,2007,2(2):79-82.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残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校园中存在的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都折射出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行为失范现象日趋明显的现实,高校对此要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对大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生命教育内容的,所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引导受育者正确对待个体和他人生命,并践行自身生命价值的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死观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珍惜、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理性的对待生与死的态度和观念;二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价值感、生活的意义感,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使学生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三是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陶冶健全人格。概况起来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界定为一项旨在引导大学生识读生命价值、唤醒生命价值意识、确立生命价值目标、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理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是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其身心、思想以及行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充满着过渡状态的矛盾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生命,排除焦虑。懂得生命的价值重在自尊、自强、自立;懂得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只要活着就要勇于承担,坚强地面对一切,活出生命的精彩;懂得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身心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和发展
高校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起着主导作用,高校应重新审视定位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理念,确定教学方向,将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和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加强学生的理论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积极乐观地为人处世,在实践中践行生命价值观,实现大学生和谐、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在内容和实践上丰富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中国梦
大学生承载着自身和家庭的双重理想,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是许多社会人关注和效仿的对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广阔背景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和谐的人格和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自觉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说,有着和谐的人格和积极的生命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进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讨
1、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其中
将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通过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来引导大学生真正思考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大学生直接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着重点在于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真谛。要让大学生不仅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还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超越,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但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要把生命价值观教育同业已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划等号。虽然生命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重叠之处,但生命教育不仅仅传授给大学生有用的心理知识、伦理规范、交往技巧、应对挫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使大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2、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建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好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即学校应在现有的心理咨询机构上加以完善,并成立相关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小组,从而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查;学院设立心理辅导员,专门负责本学院的心理危机与干预工作;班级选配心理委员,形成班级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宿舍设立以寝室长为主的,同宿舍学生干部在内的学生心理情况信息员。通过从学校到宿舍,从上到下,层层负责,分工明确,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及时疏通,从而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3、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生命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活动场所可以选取以下几种:一种是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属性的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一种是各种社会公共机构。例如医院、福利院以及陵墓等;还有一种是各种职业拓展培训基地等。通过在这些场所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为大学生提高了解生命真谛的实践机会,感悟生命的成功与喜悦,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意识,保持对生命的必要敬畏;要让大学生学会分享与贡献,不断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意义。
篇7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education resource which is worth utilizing,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schoo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 the value of family education has not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the family education also has series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change our minds; renew the educational ideas, to strengthen the links between the school and family,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庭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famil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94-02
0引言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由于家庭教育向高等学校的延伸日益明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家长与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1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1.1 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启蒙性,影响的长远性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是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我国已将家庭教育列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身难忘的。[1]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避免教育的“真空”状态和“后教育”状态所谓真空状态是存在于学生和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误区。学生家长往往在孩子升入大学后就彻底放松了,一是认为孩子该懂事了;二是孩子一般上学离家较远且住校,对高校缺乏了解;三是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家长一般是孩子说什么信什么,缺乏同高校老师的主动沟通。[2]高校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行为能力,应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尊重学生,同学生家长联系是否是“无工作能力的”表现。以上误会会导致学生在上大学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真空状态和后教育状态。
1.3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有利于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自学生进校有专人管理。按规定1:150比例配备1名辅导员老师,但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一标准,有的甚至达到1:300以上,这导致辅导员不能关心到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观察每个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家长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学校反映子女的情况,以便于老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也应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共享,便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其子女思想觉悟提高的关系调查研究表明,86.2%的家长在学生的高中时期,为了达到让学生能够考上较理想高校的目的,能够主动保持与学校以及教师的沟通及联系,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的表现;同时,93.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异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2.2 家庭教育未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家庭教育还未进入工作日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状况的不足18%,一般只是从学生档案中简单看一下基本情况,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历史文化背景,学生与家庭亲友之间的关系状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等各种思想教育信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计划中一般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各级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估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2.3 学生忽视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不主动或者不愿意接受家长指导是高校家庭教育缺失的又一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幸福带来的快乐,能为学生在受到挫折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过程。对于远离家庭而在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不畅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显得极为单调。
3解决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现存问题的措施
3.1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自身的素质如何,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习惯、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严谨务实的作风,往往是引导孩子积极进取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对自己要严格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其次,要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第三,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家长不能唯唯诺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是非颠倒。第四,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切实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要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带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言行举止方面为孩子起表率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良好的品格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2 家长教育孩子要用新的理念和科学为了使家庭教育收到好的效果,家长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首先,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有事与孩子多商量,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所选择的符合本人实际的成长目标。其次,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家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孩子谈心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第三,对孩子实施教育应有针对性。家长要在了解孩子思想道德、学习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教育。针对性越强,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3.3 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良好氛围高校在鼓励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学习讨论,牢固树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进一步认识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在帮助学生成才,促进学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明确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同样是光荣的有作为的。
4结束语
研究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希望引起高校的注意,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提醒广大家长重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激励功能、示范功能和调控功能,不仅重视知识,更重要重视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效果评价 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
1.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
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认识(即学习)任务和内容,依据认识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而组织进行的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1]教与学历来是互动的,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可以直接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相应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技能,从而引导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流过程。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实施教学效果评价,只有这样,才符合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才能最终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服务的有力措施。
2.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保证。
高等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大学生沿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也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评价调控机制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宏观上讲,科学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估,可以及时地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目标的实现程度,正确判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教学效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微观上说,科学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对于切实掌握教师履行职责的状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动力。
首先,教学效果评价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改革。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多,如何精选教学内容,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构建主题明确、内容精炼、层次清晰的教学体系,必须努力在教学内容改革上下功夫。其次,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单一向灵活多样转变,不仅教师要教活,学生也要学活,用启发式教学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小组讨论、辩论,座谈等,分析国内外的热点、疑点和重点问题,提升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求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一本讲稿,一支粉笔的传统手段,要跟上现代教学手段更新的步伐,制作教学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让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思想文化占领这块特殊阵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全面规范,主观印象影响较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的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系统的工程,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多为全校统一的一个标准,较少考虑学科和专业特点,这样的标准虽然具有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容易比较的优点,但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单一会导致各学科各专业以评价的条框为导向,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仅凭感觉和印象打分的现象,从而使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但如果不同的专业都制定不同的标准,则工作量加大,难度也大,评价过程会变得极为复杂,结果也较难以进行比较。[2]因而,筛选出教学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各专业既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又不抹杀其专业特点成为必须。
2.评价思路不同,评价结果难以界定。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评价教学质量的目的正在于找出这些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评价机构不同、思路不同,评价结果也出现极大差异。传统教学质量评价过分强调其鉴定作用,过于看重数据,有些学校甚至用数字“算出”优秀教师,“算出”优质课程,“算出”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在实际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因素有许多,如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情感投入、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字加以衡量的。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对学生评议,对于严格要求他们的教师学生通常给分低,反而对学生放松要求的教师分却很高,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认同,使得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既不客观也不真实。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我反思与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但教师面对自我评价的要求往往不是直接地反思、剖析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自我评价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效果缺乏科学性。
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但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只注重检查与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反映出对评价目的的认识是不够充分和全面的。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是通过充分调研、反复斟酌、广泛协商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有助于各级领导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办学思路,更加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但是,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忽略评估的导向、诊断、激励、调节、改进等功能,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不能采用多形式的评价手段,将会严重制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应对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是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许多指标内容和技术要求,在面对以往教学效果评价中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教机制。
包括学生信息员反馈的教学质量信息,以及学期结束后学生对教师教学各方面用量表打分的形式所进行的评价。前一种对教师课堂教学状况的反映一般比较宽泛,也比较模糊,其结果对教师的影响也不太明显;后一种评价则是对全体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各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评价结果和同期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一起,对教师的晋级、提职、津贴、评优等方面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虽然在评价中也不乏弊端,但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评价结果。
2.建立科学的同行听课机制。
同行听课一般是由系(部)或教研室组织领导及同事以随机听课的方式,评价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有利于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也有利于领导和一般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对于本单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易于集中解决。对于少数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学院先行做工作,同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寻求解决的方法。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便教师知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充分发挥学校督导员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定期检查。
目前督导组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评价,意见定期汇总到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督导员许多都是聘请的退休老教师,他们在对教学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注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在学期初、中、末期,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准备和进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到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并对少数优秀教师提出表扬,对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提出改正意见。这项工作有利于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教学各个环节,并因为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实施,在各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是做得比较完备的一种[4]。
4.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使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反馈有一个深入正确的认识。
广大教师主动接受评估,不断从中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部门领导全面了解本部门教师的整体水平及教学效果,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院领导及职能部门则可全面掌握全院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做出相应的宏观决策,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秀军.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学生评价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5-16.
[2]张典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6,(02):126-128.
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91-02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
指植根于中华大地肥沃土壤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之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伦理倡道德、重和谐求统一、重理性求教养、蕴含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等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益的精神内核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数主张天人合一,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他们认为,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这实际上就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循环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内涵。战国时期,庄子认为,主张“无以人灭天”,反对人为,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汉代董仲舒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两宋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在张载看来,“世界的本原是太虚之气,人与天地万物都由气构成,气是天人合一的基础”。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孟子的“其自任以天下为重”、贾谊的“国而亡家、公而亡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强调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献身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可贵的精华。
(三)“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之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我国首次最深刻、明确、丰富地表述了民本思想内涵。管仲的以人为本思想,以其独树一帜的鲜明立场,无情地涤荡着千百年来形成的“君贵民轻”传统腐朽统治思想,开一代历史先河。
(四)“重义轻利”的义利价值观
古代所讲的义,即指道义、正义或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所谓利就是个人的名誉、地位、权利、金钱等私利。孔子讲“见利而思义”,孟子更提出“舍生而取义”,在公私、人我的关系中,强调先人后己。
(五)“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一往直前,健动不止,生生不已;君子应效法天地之美德,做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自强不息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着独立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也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实际的价值。
(一)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元素和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有利于建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能够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魅力有充分的认识,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当今社会上多方面因素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亟待我们对他们进行诚实、守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其核心内容就是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道德培养方面,讲求道义,弘扬仁德,讲气节、讲情操、讲廉耻、讲胸怀、讲慎独等等。所有这些,在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建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人生态度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进步。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各种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和人格形象是教育广大学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理想的最好素材。通过这些人物事迹和人格形象的影响,可以使学生面对困难不气馁、身处顺境不骄傲,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但有利于学生妥善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有助于大学生完善心灵品格,增进心理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心灵的文化。儒家要求人们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积极入世,提倡人际交往中要“忠恕”“宽厚”“容忍”。道家要求人们平等、坦然地看待一切,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强调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及教导人们如何不被外物伤害,求得精神的宁静与自由。儒道之言虽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其对美好心灵境界的追求,对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适当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食粮,形成心理缓冲空间,净化心灵世界,提升心灵境界,形成健康的心理人格。
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实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引导和提升的效应关系。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效应,产生积极影响。价值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通过价值的实现程度来体现。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含义模糊。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顺利实现,首先必须要科学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存在三种偏见:“万能论”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万能的,认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无用论”则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忧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代替论”是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有的,是可以用其它的手段代替的。 以上这些看法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归纳上,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某些相对负价值绝对化,错误地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绝对负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该全面科学的分析,深入本性的分析。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忽视了主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落后性表现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没有充分丰富和发展主体需要,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过于局限于思想性的理论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会导致受教育者并不能真正的认同,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再如很多高校教育者就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就是上政治课,完全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僵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应当以人为本,而且还要将这种精神灌输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很多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采用硬性的课堂灌输法,这样也显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价值也不能充分实现。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了内化动力与调节,不能在学生思想深处扎根,在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的冲击下便显得苍白无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必须得到改善。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更新落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物质生产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二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知识经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如知识的更新快、现代化工具的运用等,也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都需要及时的改进。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1.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引导和提升的效应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效应,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应,这个定义从本质上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程度,因此,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顺利的实现,首先要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丰富受教育者主体需要。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面对的是动态的社会和复杂的学生,要充公尊重思想政治受教育的主体性,尽最大努力来丰富和发挥主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重视学生的思想变化,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来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3.坚持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扎实而又有人情味的工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起到领航员的作用。如何使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而且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愿。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