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

篇1

关键词:人才强校;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指导

青年教师的发展将决定民办高校的未来,深刻影响民办高校培育人才的质量。因此,青年教师应该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但是由于青年教师进入民办高校时间不长,缺乏教学教改经验,同时由于年轻教师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强其政治觉悟很有意义。目前高校主要通过理论灌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提升不了其工作的实效性。青年教师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少,纯理论信息难以获得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内心认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活动比较匮乏,难以在教学科研中有突出和创新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通过加强实践活动提升认可程度。因此,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纯理论灌输的同时,应该强调增强实践机会,注重指导的实用性。

(二)多简单说教少情感沟通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思想和民办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遵循“看报纸,阅读文档”教育的老办法,只有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繁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简单说教疏忽了青年教师的情感交流,难以形成青年教师的内化道德,也就无法成为外化动力,不利于民办高校教师情感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交流,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满足需求,增强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体验。因此,在民办学院和大学开展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将理论灌输和情感交流等方式融合开展,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注入更多的情感交流,这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有意义的工作。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评估青年教师奖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评奖的标准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其中最科研排在首位,其次教学,一般情况下忽视了职业道德。对于青年教师的评估有一定的片面性,对教师考核内容的思想政治素质,应该作为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种过度强化教育水平,科研奖励,等级论文和出版物和其他评估标准的数量,导致工作态度青年教师,思想表现,教学变成正式的东西,极易在客观上误导青年教师。其次,由于青年教师还没有完全建立,考核标准,内容,方法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前评估机制,所以它是不完美的。还有民办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检查评估只是从形式上例行公事,无法真正实现考核目标。

二、人才强校背景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建立有双重含义:首先,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以及在人才强所背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次,民办高校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强校战略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求,构建和谐校园,应积极改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展现初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体现民办高校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加强为目的,改善是途径,加强与改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新形势,适应新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人才强校的的理念才能得到深入的发展。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增强渗透性和感染力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政治教育体系。隐性教育是利用一切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使细微的,使之更快地教育。因为青年教师的思维更活跃,过于显式地进行教育很容易导致叛逆的一代,同时,注重隐形教而轻显性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缺乏。提高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感染青年教师,实现了环境教育功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青年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乐趣和渗透性,将有意识注入同无意识熏陶相结合,提高思想渗透力和感染力。

(三)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根据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实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只有激发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思想和实践,才能真正有效。教师最关心的是在高校的前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等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视青年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和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优秀的年轻教师,处理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和其他实际问题,根据不同他们的不同需求,或者他们的不同阶段,然后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对比评价。

[参考文献]

[1]何永婵,窦黑铁.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篇2

[关键词] 高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行业文化和规范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00-2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未来,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薪火传承的力量。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觉悟,用科学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是发展高职教育事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任务。在我国,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其特定的服务行业,行业定位或依附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可见职业教育发展没有企业参与和支持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所以,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行业特征,融入本行业的文化、职业操守、职业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每所高职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学缘关系和本专业行业背景,从职业语言环境、教师生活圈子、价值观念、文化传承、工作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无不烙下行业的痕迹。

如:轨道交通行业特征,安全第一、半军事化管理、铁的纪律、工作规范、责任心强;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节能”三大意识,“诚信守法、吃苦耐劳、责任奉献、团结合作”四大品质;医药行业,仁爱、敬业、精术,把救死扶伤,人命关天当成头等大事,即仁心仁术;装备制造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下讲究质量目的、标准和体系,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服务流通行业,“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下,秉承公平、公开的原则,利益的分配上秉承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要求、对象、过程和职业道德品质,如医生在冬天将手放在口袋里;服务员接待顾客面带笑容;公司白领着装统一规范;教师诲人不倦;执法者公正无私等,这些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的表现,既是企事业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涉足的领域。

二、文化融合与思想政治工作切入

高职院校文化一种是校企合作核心层企业的强势文化渗透,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引入为学校文化和价值观。另一种是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之间的文化寻求一种认同和包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不断磨合,不断改变和适用的过程。

既然行业文化的融入不可避免,那么在鼓励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过程中,行业的文化、职业操守、职业规范就是形成师德师风的基石,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激发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唱响“劳动号子”,鼓舞在困境中的团队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并且要编出有共同价值观的“劳动号子”即组织理想和文化用来维系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

三、基于企业需求工作途径

高职教育将服务对象训练成企业准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使教师长期处于企业的理念和规范当中,每年下企业现场锻炼成为必然。一要解决好校内教师工作状态,一般不坐班、个人按教学计划、科研任务或项目要求独自完成,接受中期考核、教学督察、教改和科研进度评估等的实际。二要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制定每周学习安排,每季公布一次学习考勤情况。三要解决好强制执行制度,参照企业班前会制定考核记分或一票否决。但“好制度不于好表率”,干部的表率是风正气顺、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源。四要解决好管理方法与途径,坚持“对症下药”、“对事不对人、敢于承担责任、奖惩分明、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处事原则。“有好思路也要好的作为”。

(一)个人与院系观念异同

个人认同:能融入组织中,在接课、培训、评比中,感到公平、公开、公正,与其他教师间关系融洽,完成本职工作应得到相应的报酬、院系认可,工作中表现为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关心院系发展。

院系认同:与办学宗旨相一致的理想、文化,成为组织成员的自觉言行。

组织与个人间的矛盾。个人方面:在时间安排上的自由;参与社会、企业知识与技术传授和服务的自由;与组织项目完成需要组成项目团队与个人提供服务产生的报酬的个人收益之间的矛盾。组织方面:将利益驱动,名利、机遇、成长环境,出国考察、培训和各级脱产学习作为院系项目完成后,对承担项目人员的补偿。

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从事所有工作都是以课时计报酬。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淡薄名利、占用时间、精力,做默默无闻的事情,由于利益矛盾,个人往往采取抵触、消极、推诿、找各种借口躲避。

(二)个人与院系共同需求

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中,个人成长是关键,组织发展要靠优秀青年教师去推动,最终要落到青年教师身上。爱护人才、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一要解决工作态度、吃亏心理、等价交换、爱自己的职业、工作有乐趣。二要解决唱好“劳动号子――学校理想与精神”。有意识提升组织和个人行业文化意识,善于表达自身或团队的诉求。共同认识到每个人的“个人最好成绩”铸就了学院的内涵与个人发展的基业。

四、收益与风险控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收益表现在与人才培养和青年教师的成长相适应。客家文化有:“伤心去奋斗、开心就幸福”,宗旨:先伤心、后开心。

收益关注点:1.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个人职业规划与职业教育行业规范、职业操守的要求。2.行业文化和价值观,能贯穿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3.从师资学缘结构分析,专业教师一般都来源于同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行业特色更容易被青年教师接受、产生共鸣。4.引导教师在行业上做精、做透、做出权威。

风险控制:1.对具体事情不能无限制的放大。管理者不能。讲究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董明珠说:“管理不‘狠’,团队不稳。”她又说:“群众的意见一定要听取。干部是风,员工是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2.防止教师职业行为与办学方式的脱节。最终使青年教师有良心良知,成为专业教学骨干。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湖南省教育厅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

[4](美)伯利斯坦.富人凭什么[M].王笑东,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5]星云大师.舍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6]宿春礼.思路决定出路[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办高校各方面的水平明显提高,管理机制不断革新,教师思想不断进步,所以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也需要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实践探索实现的。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要结合民办高校的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在小部门进行探究式管理,并分析其成效,才能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有很多,根据这些研究中所总结的经验改革,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公立院校,并未结合民办院校特色,所以那些经验和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还有待考量。下面本文将结合民办高校的特色,分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四线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教师的发展关系着学校的发展,一支素养高尚、思想积极的教师队伍可以在学校引领一股新思潮,进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方面的创新,是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明智决策。首先,结合民办高校的运营机制,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进行创新。以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假、大、空现象严重,重复以前的内容,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在后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一是端正教师的思想态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民办学校是由社会集团、集体和个人创办的,其经营机制是自负盈亏,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命运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才有长远的发展。民办高校中,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方面的创新,要着重增强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态度决定高度,如果每个教师对学校发展都充满信心,时刻以工作为重,以学生为本,那么民办高校也会取得大进步,大成就。因而调动教师积极性,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有奖励制度,量化考核,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这个环境中感到快乐,并体现自身价值。借鉴大型私立教育机构关于教师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经验。民办大学与大型私立教育机构虽然有诸多不同,但在相同的运营机制下,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有些经验值得借鉴。其次,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上,很多高校没有高度重视,没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专门负责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思想松散,行为懈怠。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显示出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也能够促进教师积极地反思自己思想中存在的偏差,并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具体工作,它好似一艘船的舵,定好大方向,从大局出发,以大政治环境为背景,整体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大教育,给教师们灌输认真工作、谨慎做人、关爱学生、热爱祖国的大思想。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结合民办高校的特色,进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保证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民办高校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研究应更关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中学青年政治课教师 专业素质 提升途径

一、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笔者比较赞同以下说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指的是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在系统的师范教育和长期的学习、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的可发展的、可更新的并且能够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的职业素养[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根据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思想政治课专业理念,主要指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坚定的职业理想;(2)思想政治课教师师德,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3)思想政治课专业知识包括系统A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4)思想政治课专业能力主要指教育研究能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有部分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他们虽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理念存在偏差,对自身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待增强;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知识掌握不牢,通识性知识掌握不到位;教学能力有待增强,教学设计能力不足,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有待提高,等等。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中学青年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包括他们职业认同感不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到位;自身修养有待提高,并未完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够。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这关系到教师的人生走向,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当下部分教师思想懈怠,追求物质享受,精神追求错位,理想信念淡漠,甚至恪守“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功利信条,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上,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工作。

(二)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不完善;社会对该学科的忽视;学校的专业发展评价机和激励制不合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高考所占比重的客观性使学校、社会忽视该学科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地位被边缘化,但相反他们还要担任过多的课业负担,考评体系不健全导致教师工作上呈现惰性,再加上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发现不了自身的价值,从而忽略对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提升中学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途径

(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工作

国家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完善素质教育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保证师资质量,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师人少任务重的难题;可以制订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计划,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对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

(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

学校应完善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还应该适度减轻青年政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给他们更多成长进步的空间,同时应该构建平台支持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交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个人通过各方面努力提升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自身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总之,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延续力量,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应早日提上议程,而他们的专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菲儿.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及提升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五四精神;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年年“五四”,青春不老。90多年来,青年都与国家命运空前交织,相互冲撞和促进着。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回首和重温“五四”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有接过前人的火炬,肩负起时代给予的历史使命。只有每个人努力提高现代公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真正续写五四精神的当代使命,才能最好表达人们对“五四”的致敬。

1 五四精神的时代思考

作为现代中国精神伟大源头的五四青年运动,如同涓涓细流滋润了整个黑铁、白银和黄金时代,并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的未来。这一发轫于中国校园中最富激情和现代意识的青年学生愤于弱国无外交的爱国运动,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宏大叙事,而更因其寄寓了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脱胎换骨的全部光荣与梦想,成为了一个痛苦蜕变的“精神共同体”。

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之一,既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还是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五四”先辈们的内在风骨一直是代代中国青年向往的精神标高。今日的中国正以大抱负、大气魄追求民族复兴、和平发展,而95年前的某些命题至今仍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因此重温五四精神,以一颗诚实、勇敢、正直的青年的心,体察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更具深远意义。

人们应该思考,当此世界风云变幻、大国间博弈竞争之际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爱国,要学习“五四”先辈爱国而不排外,致力于发展民主精神和科学事业,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贡献心智;人们应该思考,在中国经济社会崛起的同时如何沿革文化传统,重塑国人的国民性,延伸并提升文化软实力,以科学和民主的现代化推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人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准人生的定位,致力于完善自我,向始终如一的精神高地前进。

2 五四精神是青年学生的自省之镜

“五四”时期,中国传统功底特别好的青年人以其思想的自由和道德的勇气,借助西方新价值和新技术手段结合的张力,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旺盛的创造时代,那代人的信念和追求令人佩服。如以“五四”为镜,现在的部分青年学生缺少了器宇轩昂的内在风骨。五四精神就是当代青年学生的自省之镜,每个青年都需要思考应提供怎样的气质延伸给自己的国家。

青年文化应当是创造新的价值观,而当代有些青年学生却已被传统价值观降服,不再有乌托邦精神,理想萎缩和平庸;青年要承担历史使命,而当今忙于托福、考研、就业的部分青年学生没有使命感这个概念;的主题是启蒙和救亡,而现在的青年学生拥有更为多元的选择,个性也更为张扬,并因没有历史阴影这一重负而容易飘和无知。笔者认为青年人看待自身的正确态度就是自省,自省是真诚的提醒、关爱和帮助,严重的反思恰恰能让人们保持警惕和灵活。

今天的青年学生应温习“五四”这本书,温习面对巨大社会变迁应该做出怎样的个人选择,既不轻易随声附和,更不能活得浑浑噩噩,坚定的弘扬爱国,理性的倡导民主,强烈的崇尚科学,自觉的追求进步,脚踏实地将五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中,将努力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今天的大学应成为新思想的试验场,而不是工作前的培训中心;今天的教师应始终有激情和梦想,始终是青年的导师和朋友,用真诚的人文关怀和理想情怀帮助青年学生,为青年人的自省、成才铺路。

3 爱国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大旌旗

对于五四精神核心内容的多种表述方式都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价值,而笔者最倾向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要素。爱国是五四精神的源泉,五四精神是爱国精神的升华。和五四精神为人们讲述了青年学子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义务,彰显了青年学子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展现的是爱国主义大旗下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历史,其中的爱国精神正是民族危亡紧要关头最为可贵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同样应是当代青年学生心中的旌旗,只是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但仍始终与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因此,当代青年学生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就是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报效祖国、服务祖国统一起来,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即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五四”时期的中国对青年有一种很主流的声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民族命运奔走呐喊成为一代青年的天职,因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的精神气质。“五四”时期的青年们热血沸腾,而今天面对与国际接轨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部分青年学生开始变得迷惘,他们对人生发展的思考是考研、留学或者就业,徘徊于当公务员还是去外企,更多的困惑于自己的人生和职业。

就业形势的严峻的确使很多青年学生为此苦闷,其实是生存意识、求职技能和职业精神较弱的结果。现在的青年学生应担负起“让自己就业”的社会责任,责备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及早把社会与学校、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来。“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是当年北大校长对青年学生的教诲,笔者认为现在的青年学子不仅要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还要降到微观层面为社会需要准备自己。如何面对压力并寻求内心的独立是当代青年的重要课题。“青年如初春,……如利刃之新发。”当今的青年学生应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做一名永远追求梦想的奋斗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回忆录: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09-03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里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2]。同志多次告诫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2007年中国政府重新调整了节假日放假办法,将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增设为法定假日,无一不在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三失:对当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失衡:市场功利因素影响下的高校情感教育的艰难状态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也随之走下神坛,从天之骄子转变为普通的劳动者,大学生包括高校不得不功利化地思考并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谋职教育成为高校及大学生共同关心的重要教育内容。然而谋职教育放弃了人文教育的情感交流,惟利益马首是瞻,其中隐含的产业化的教育发展观、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人力主义的教育设计观,使教育沦为经济的奴婢。具有功利偏好的谋职教育说到底是人力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教育,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引导人们摆脱了物质的贫困后,却又给人们挖掘了精神贫困的陷阱。由工具理性主导的谋职教育直接导致了受教育者人格的断裂,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使自我、人我、物我关系陷入全方位失衡之中[3]。

(二)失落: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情感教育的尴尬处境

精英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很少开设情感教育类的专门课程,但由于教师多,学生少,校园面积小,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保证,师生课内外情感交流频繁,高校的情感教育在非专业化的状态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高校面临着学生数量的急剧扩张、多校区办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同样感受到大众化高等教育方式转变和教育理念更新等带来的诸多困难,空间距离、心里压力、大班授课等致使部分教师一学期课下来,只能认识很少几个学生。教师成为教书者,而非育人者;高校成为知识信息的传输地,而并非情感自由交流的天堂,高校的育人职能存在着被异化和边缘化的危机。高等教育本是永恒而神圣的育人事业,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是其根本追求,高等教育绝不只是认知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也绝不应该成为情感教育的失落地。

(三)失意: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情感教育的困难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在内容体系上必须坚持政治功能,强调政治导向,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同时,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往往用统一的教育内容、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同样模式的产品,这种产品被当作工具,用来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5]。这样的工具理性主导的,背离了基本情感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导致了受教育者人格的断裂,人被培养成一个个标准的器件,忽视了活生生的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工作做得很多、自己感觉很辛苦,但效果却难以令自己、学生和社会满意的困境。

二、五情:对当前节庆、纪念日资源的总体归类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当前又处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和高校大发展的辉煌时期,国内和国外、历史和现实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节庆、纪念日。准确理解这些节庆、纪念日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并作出必要地类型认定,对适时开展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共鸣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国情类。诸如国庆节,建党、建军、纪念日和端午节等,这类节日蕴含着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二,校情类。例如校庆、院庆纪念日。这类节日包含着“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爱校如家”的集体意识和精神,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校史展览”、“校史讲座”、“我为母校做义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专业,从而热爱学校和专业,有利于培养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归属感、荣誉感。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有价值的节日资源,在实践中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其三,亲情类。诸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清明节、中秋节、父母的生日等。古人尚云“百善孝为先”,通过此类节日可以培养大学生了解亲情,感悟亲情,理解亲情,学会感恩。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亲情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增强与父母的感情中认识到在与任何人的相处中,既应当从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应当尽量不损害别人,力求不妨碍别人的利益,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对大学生学会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6]。

其四,友情类。诸如教师节、大学生节、同学生日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友情”是由人的七情六欲派生出的“爱”的情绪或情感,表现为对同学、朋友、老师的情感依恋。社会学家认为:友情是人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需要,是人类高尚、优美的情感之一。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交往。一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归根结底表现为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和交往的状态,一个人善于与他人交往,并善于保持一种良好的交往关系,就能够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7]。马加爵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因苦于无人倾诉,在极度扭曲的心里状态下残忍杀害四名同学而被判处极刑。此案也从另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友情教育的重要性。

其五,社会情感类。诸如五四青年节、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法制宣传周、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利用此类节庆、纪念日开展一些情感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明晰社会权利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适应社会需要,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实效性: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一般归结

(一)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

在节庆、纪念日开展情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共鸣,加之有效的环境氛围营造,有利于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萌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进而精神愉快地学习知识,并自觉将知识内化为品行,外化为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二)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催化和感化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选择有两种途径,一是理智型选择,如果认为知识信息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则予以接纳,否则排斥;另一种是情感型选择,如果认为传输信息的人是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则认为其传输的信息必然也是值得信赖的,因此予以接受,否则排斥。在节庆、纪念日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可以营造健康快乐的教育氛围,通过师生的情感互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各种生动美好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活动和环境中各种教育因素的感化和催化,经过理智和情感的共同选择,认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三)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要充分发挥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效,还需研究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实施的科学途径。

1.师生互动,增强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实效性。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成功与否的核心是能否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关键是师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否实现情感互动。在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时,要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心理、生理、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大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情感交流、语言沟通,使学生产生接受教育的自觉动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铺平道路。

2.课程介入,提升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影响力。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崇尚科学教育的体系,在此支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也必然会偏好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一些本可以结合节庆、纪念日开展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如形势政策课、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类课程等)却放弃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专心致力于传授政治知识和学科理性,一定程度上使情感教育边缘化,并降低了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学分制改革,尝试设置能力类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节庆、纪念日活动,提高情商。但如何使能力学分评估的理性和情感教育的感性相结合,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早已为高校设置情感教育类课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英国南安普顿某所大学,每周都有情感教育课,如“嫉妒与藐视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种情感,并伴以角色表演。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表达情感,以充分的语言沟通来代替某种行为。实践表明,在上完这类课程后,学生之间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个人情感得到升华,使得高智商与高情商的统一在学生身上成为现实[8]。

3.活动体验,提高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9]。情感教育也是如此,必须以活动为载体,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节庆、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将情感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真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参与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实践过程,有助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标准,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统一,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

4.情境渲染,增强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亲和力。受教育者的情感培养与触发和一定的情境相关,良好的情感教育情境既是一种无形的,又是一种有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人愉快的情感体验。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必须把握节日特质、教育对象特点和学校特色,有针对性地营造节日情境,烘托节日氛围,方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情理结合,防止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走入误区。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包括情感教育本身并非万能的法宝,情感教育的价值也不可被过分夸大。毕竟,情感教育只主要指向人的情感层面,它对于个体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也仅限于一定的范围内[10]。必须正确处理情感教育和理性科学教育、情感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关系,否则难以形成健全的个人、健全的社会。当前,由于缺乏爱国的理性和能力,一部分胸怀满腔爱国热情的大学生,却事与愿违做出了一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蠢事;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代替理性而发生的社会悲剧同样触目惊心。

参考文献:

〔1〕孙伟.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江苏高教,1995(5):23-25.

〔2〕简世德.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高教论坛,2004(2):39-41.

〔3〕刘长明.教育的和谐使命与和谐教育思想的重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3):43-52.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5〕张梅娟.情感效应: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视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7):28-29.

〔6〕赵建岭.论大学生亲情教育[J].陕西教育(理论),2006(Z1):357-358.

〔7〕赵志毅.论大学生友情教育――兼议大学生正确人际交往观的形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6-80.

〔8〕简世德.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高教论坛,2004(2):39-41.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方法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迅猛。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已达3.38亿,青少年网民达1.75亿,占总体网民数的51.8%,半年增幅5%。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长。这就决定了在互联网世界中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在遵循人性化、人文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探讨提高互联网世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几种方法,以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互联网的冲浪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判断、理性的行为。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面对新时代互联网络的严峻挑战,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熟知教育规律、具备综合教育素质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在互联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许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启及的优势,是大势所趋,更具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更新观念,主动进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信息素养,增强教育能力。互联网络是同高科技紧密相联的,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和水平,是无法在互联网络上与上网青少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高新科技知识,熟悉网络、掌握网络,提高信息素养,具有较强的网上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更敏锐的认知能力,进而促进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掌握教育规律,增强科学性。互联网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并实现二者的结合,使互联网世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青少年,更具人性化,从而更具科学性。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人文精神培养。互联网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既要看到互联网为人文精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又要看到它使人文精神弱化,在教育过程中努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培养理性、成熟、富有创新性的人文精神。

知法教法,增强法律意识。互联网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较为熟悉地掌握“网法”、“网纪”,才能更好地在网上以法育人,逐步形成网民的网上法律意识和自觉的网上行为。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是一种多种价值形态并存的文化。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使文化的传播跨越了地理和时间的障碍,全球多元文化可以在这里碰撞、交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而趋于一体化,日益发展为“环球文化”。然而在“环球文化”形成过程中,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连续性会受到威胁,因为不论在网络文化的数量上,还是在技术控制上我们都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应建立一种有更多主动权的网络主流文化。这不仅是网络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网民的心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空间。

网络主流文化实质上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是一致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在网络上宣传时事政治、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建设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有科技内涵和竞争优势的网站。提高聊天室整体设计中的策划水平,设置的聊天主题要注意政治化、人性化与科学化的结合,使网站的建设同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同网络中青少年的多样性需求相一致,其势必会提高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3.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入脑,入脑之前应该入眼,入眼之前应该入网,入网即点击登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因此,我们应通过知识的力量吸引青少年的头脑思维,吸引他们主动点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首先,在网页的制作上要精心设计,增强视觉吸引。不妨请网页制作名家指点,在颜色的对比、图片的选择、字体的使用、图片、文字出现的方式上等方面都要有所考究。既要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又要融入网络时代的现代气息;既要简洁,又要美观,给人一种赏心耀目、轻松愉快的感觉。

其次,在内容结构上要注重点面结合,与时俱进,增强内容吸引。所谓面,是指网上提供信息的全面性,信息的广度。所谓点,是指要有开拓性,强化基本点、把握重点、突破热点、诠释疑点,在动态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增加它的吸引力。好的网站不仅日日求变,而且时时翻新,永保新鲜。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它的时效性。

再次,在活动设计上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各种活动吸引访问者,提升点击率。组织活动时应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激发网上青少年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内在动机。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因而制作新奇的、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会吸引青少年的无意注意,增加网上的点击率和停留时间及上网欲望。此外,经常推出适宜的竞争性活动,也将促进网站人气指数的攀升。从而达到促进青少年积极、主动、持久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拓展网络发展空间

互联网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需要法律的规范与管理。因此,国家应建立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社会中网民们的权利与自由,以及必须遵守“网纪”、“网法”的义务。自1994年以来,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的法规、部门规章或条例,对于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防止有害信息危害社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还不全面,还需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者实施依法监控和约束。一方面,我们要在培养青少年自觉、自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部门,对公共网吧进行安全合格检查,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坚决取缔毒害青少年的不良网站,从根本上堵住不文明信息源的源头,净化网络环境。

篇8

围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情感、科学文化素质、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培养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并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和学校青年教师的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教育资源,搭建成才平台,注重将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注重把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把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出“驼峰计划”,以“培育青年教师、促进成才发展”为宗旨,推进“五项工程”建设,即围绕加强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领航工程”,围绕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建设“铸魂工程”,围绕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建设“修德工程”,围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建设“卓越工程”,围绕大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建设“暖心工程”。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努力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

1.围绕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个平台——OTA,推动青年教师互助成长

学校党委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其自我实现的意识尤为强烈,但仅靠青年教师“孤军奋战”已很难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基于助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上的迫切需求,2006年3月,学校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Office of Teacher Advancement,简称OTA)。OTA通过举办午餐会、一对一私密帮助、巅峰课堂等活动,搭建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和非行政化的教师交流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学与科研素养。2006年以来,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中先后有36名青年教师晋升至教授岗位;全校690名专职教师,有362名经常参加活动的教师的学生评教分数平均提高了10分,提升最快的达21分。此外,OTA有效运行的经验,在兄弟高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11月至今,已有27所国内大学的教学机构、研究单位前来考察学习。2010年世界教育教师开发大会上,学校教师促进中心的经验被作为中国经典案例予以介绍,引起了广泛关注。

2.抓住关键问题,深化两种培养模式,实现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教育有机衔接

第一,实施以“领航工程”为载体的理论培养模式。通过定期为青年教师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和专题党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论引领。5年来,面向青年教师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近50场,内容涉及青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各方面,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

第二,实施以“铸魂工程”为途径的实践培养模式。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结合专业深入企业、社区或农村进行调研帮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课内外实践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和政治素质进行教育培养。5年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10余次,努力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3.注重个人成长,抓好三个结合,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第一,学校党委以“修德工程”建设为引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实现个人成长与提升师德素养相结合。学校着力强化青年教师基本人格、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的培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国家级、市级教学名师,学校科研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评选,营造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师德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师德文化月”等主题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师德素养。

第二,学校党委以“卓越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能力,实现个人成长与提高业务能力相结合。除成立OTA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助力外,学校还注重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通过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计划”“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成立“青年教师协会”、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拓展青年教师学术视野,培育优秀的人才队伍。

第三,学校党委以“暖心工程”为抓手,大力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困难,实现个人成长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学习生活,每年都把为教职工办实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解决了教师办公及教学科研用房问题,实现每位青年教师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活动空间;二是帮助青年教职工子女入学,分别与北京十二中、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三是关注青年教师身体健康,每年安排青年教师赴北戴河轮休;四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安排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心理辅导。

全方位推动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

1.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增强

学校组织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坚定了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学校青年教师主讲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场专题报告会荣获北京市教工委“宣讲家杯”高校优秀报告(党课)一等奖。2007年以来,近210余名青年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扩宽了社会阅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并围绕实践活动、学术研究、专业建设形成100余篇论文或调研报告,汇编出版 3本论文集。

2.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持续深化,师德水平不断提升

由于学校师德建设持续深化,师德建设活动更加丰富,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师德模范。他们有的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学生,有的潜心教学不图名利,有的积极促进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的潜心科研努力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自2008年以来,学校共评选表彰了师德标兵21人、“三育人”先进个人117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3.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在学校一系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质量工程”成果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坚力量。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7名青年教师主编的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9名青年教师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2007年以来,青年教师承担的横、纵向课题约34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5项;发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1,530篇;获奖科研成果1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22本;一些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批示,部分研究成果被吸收到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之中。青年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顶梁柱。此外,2010年以来,青年教师指导了近2,000人次的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余个,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培养。

篇9

[关键词]艺术高职 青年教师 思想教育

多年来,我国地方艺术高职院校一直承担着为区域文化艺术发展培养艺术人才、传承发展区域特色艺术文化的重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职业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艺术高职教育在历经多年的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无论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效益还是在教学改革、培养质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青年教师作为艺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绝大部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是艺术教育的主力军。据笔者调查,一直以来我国各艺术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在业务上扶持帮助、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扎实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总体上呈积极向上的态势。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又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他们能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能够尽心尽力达到“课堂+舞台”的优秀双师标准,赢得社会舆论的赞誉、家长和学生的敬重,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艺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倦怠情况日趋明显。纵观当前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研究,大多倾向于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对应的教师个体在长期的过高压力之下,发觉自己不能应对教学任务的需求时,产生的一种极端的工作不适应反应,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热情减低、满意度降低、教学兴趣丧失以及对外界情感感到疏离及冷漠的状态。近些年来,艺术文化市场的转型和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使青年教师承受着的巨大压力——尤其当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之后,并不能迅速、高效的获取成就,这促使职业倦怠的产生。与社会上同类青年艺术人才相比,艺术院校青年教师工作量偏大,进修学习机会较少,生源基础条件低,学生培养难度大;加之青年教师成工资待遇较低,人事一年一考核一聘,岗位流动性和不稳定使青年教师有不安全感。此外,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承担管理一个班级或一年级学生的职责,职业倦怠表现更为明显。

二)师表意识不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其是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授艺”与“育人”的双重责任。青年艺术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艺德师风等,对艺术专业学生的道德体系的构建、世界观的培养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笔者发现,少数艺术高职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在自身素质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青年艺术教师对于艺术市场的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不能正确对待,过分看重金钱价值和个人利益,把艺术教师工作当作一种“筹码”或“基础”,缺乏奉献精神。平时教学只限于课内传授技艺,把课外辅导当做额外劳动,消极冷淡;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或开设课外培训班,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虽然这些现象在青年教师中只属于极个别,但反映出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科研意识淡薄。由于艺术专业青年教师多为我国艺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教学职业,未经过系统地科研能力培训,艺术创作、、课题研究对于很多青年教师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加之学院的科研考评机制对于青年艺术教师影响不够深入,使一些青年教师不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有的写文章只是为应付职称的评定;有的虽参与一些课题,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科研思路不宽,理论阐述能力不强,很难在科研上有新的突破或取得新的成果。

艺术高职院校历来注重抓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①对青年教师思想动态缺乏研究;②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规划、机制和措施有待健全;③在青年教师中培养和发展优秀分子入党的力度不够;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方法手段简单化。为此,笔者认为,要解决艺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方面的一些问题,关键在于院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与方法,积极引导,努力宣传。结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一些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努力。

二、对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的科学研究

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只有了解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在规律及青年艺术专业教师的心理发展特点,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样,只有了解青年艺术专业教师真正关心哪些问题,在乎哪些事情,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参与教育与学习的积极性。学院党委要主动研究青年教师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环境当做当作工作重心之一来抓,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富有吸引力。

二)坚持思想理论教育,践行“学为人师、德艺双馨”教师培养目标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报告会、党员论坛和主题征文等活动。二是组织社会实践。让青年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和理论修养。三是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注重发展优秀人才入党。四是发挥师德典型示范作用。不断完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在思想、政治、品德和业务等方面全面关心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坚持开展“师德素养+专业能力”的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训

每年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应是教师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建议制定《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有关规定》,对在职青年教师要求参加师德师风、舞台演出、专业技能考核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坚持投入资金,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如组建青年教师发展中心,设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和青年教师出国培训项目;不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鼓励他们申报课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当他们在教学、科研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激励措施可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热情,无形中宣传和推介了优秀青年教师中的典范,形成良性竞争。

四)坚持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做到思想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一是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建议实施精英人才奖励支持计划,每年拿出资金,重点资助青年骨干教师。二是以活泼多样的方式手段(如视频、影音、飞信等)增强青年教师对心理辅导及思想教育的亲切感。同时又把握分寸,新颖的手段只是为教育内容服务。三是营造思想品德教育的立体空间。可以通过举办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网上投票、“精彩一课”竞赛、“我眼中的德艺双馨”演讲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紧迫感和为人师表的自豪感。还可以组织教师和社会各界开展新时期青年教师形象、素质讨论,形成“艺高为师,德馨为范”的思想共识和育人氛围。

综上所述,艺术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是推动我国艺术文化教育的动力,他们的所思所想直接影响到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艺术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艺术高职学校管理层面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归属感,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教师自身也需要积极努力的去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 (5):10-12.

[2]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05:25-28.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课题“云南省独立学院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立项编号:GG11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的一项新的探索和尝试。它在保证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针对独立学院新生思想行为特点,了解和尊重其认知需求,以服务为主,服务好其学习、生活及全面成长,切实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一、云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云南省绝大部分独立学院凭借母体学校的牌子,办学规模迅猛发展,学生数量大增,而相比之下教师队伍的建设略显滞后。师资队伍数量严重短缺,结构比例失调,稳定性不够高,科研能力薄弱,这已经成为云南独立学院办学的一大瓶颈。

1.数量不足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根据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的配备“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还规定“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据初步调查,目前云南省7所独立学院的师生比例远不达标,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和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承担。从辅导员队伍来看,云南省独立院校的辅导员和学生比例将近达到1:300,专职辅导员在量上还有很大切口。从从事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来看,总体参差不齐,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单列马列部或马列教研室,专职任课教师数量从一人至十人不等,一个教师一个学期要承担近1000学生的教学。无论从管理队伍来看还是从教学队伍看都严重不足。

2.结构不够合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云南独立学院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在年龄结构方面,年龄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青年教师比例较大,没有形成老、中、青梯队。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占到90%以上,专职从事教学的教师也占到80%左右。在学历结构方面,存在着博士毕业的教职工偏少,而硕士及以下学历的教职工过多的现象。在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偏少,中级及其以下职称的偏多。笔者所在学校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及博士学历的专职教师基本为零。这种结构性矛盾已制约到独立学院发展。

3.教学及管理经验缺乏

当前云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由于多数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基本上没有教学或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加之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虽然他们从学生转变成了教师的角色,但由于专业实践、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均缺乏,故在教学或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

4.科研能力差

目前,云南独立学院一方面比较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强调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是学校存在的根本。但另外一方面也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奖励举措,有了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如学术办或科研办等机构,也出台了科研管理的一些相关规定,有些独立学院还对青年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要求规定,有的要求甚至和其母体高校是一致的,每年也要对专职教师进行科研考核,并给予一定奖惩措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为了做好教学环节或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已经无暇顾及科研,每天疲于应付学生工作中或教学工作中的各种琐事,即便是已经意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也无法腾出手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时即便有时间有精力进行研究,但因自身能力的问题,不知从何下手,无力研究,最终导致科研工作情况欠佳。

5.稳定性不高

目前,云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稳定性不高的现象,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国家政策的原因。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在编制、教龄和工龄计算、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社会劳动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甚至有强烈自卑感,相当部分教师只要有丝毫的机会都想方设法到公办学校或其他事业单位。[1]第二是独立学院自身原因。一是发展目标规划不够透明,国家的政策及独立学院招生的可控性差。二是人事管理实行的是契约式管理,而且一般学校与教师签订的多半都是期限为一年的合同。独立学院与教师之间基本上体现为临时雇佣关系,教师随时都面临被解除雇佣关系的威胁,容易造成教师主人翁意识的缺乏,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强。三是教师福利待遇缺乏吸引力。经常讲待遇留人,但当前云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较之公办大学的同行都要低一些。比如在住房方面,公办大学即使是新进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其住房问题,而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没能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四是教职工考核淘汰机制。实行这一机制本身来说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的活力及动力,但当运用不当时,随意性、主观性甚至暗箱性太强,就会给教师带来不稳定感。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独立学院教师缺乏归宿感、稳定感,产生严重的“跳槽”心理,把独立学院当作个人积累工作经历和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跳板”。

二、云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针对独立学院新生群体的特殊性,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各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阶段逐步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专职辅导员和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在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目标,逐步降低师生比例,实现发展中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保证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结构目标上,在办学效益和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优化这两支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学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步建设起一支具有较强稳定性、数量适当、专兼职结合、学历层次高、专业匹配、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

2.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养制度,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

一是在引进的同时加强培养培训。鼓励参加学术探讨培训,指导他们积极开展科研、撰写论文,创造多种途径,参与母体高校或其他相关机构的科研工作,逐步选拔和培养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进行各种技能评比,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对学历层次较低的青年教师,督促其制定进修计划,制定出具体提高的专业方向及可行的进修时间。给绝大多数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长期发展的平台和空间。

二是实施人性化管理,为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目前独立学院教师的许多合理的需要和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到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个人能力及魅力的发挥,所以学院各级领导应及时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教师的信任,用人性化的管理来感化教师,用民主化的管理来认可教师,用制度化的管理来约束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温馨家园,满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2]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逐步缩小与公办高校的差距,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努力完善保障体系、创造学术氛围、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能够静得下心来,留得下来工作,营造一个教师愿意来、愿意教、愿意付出一生心血来为之奋斗的理想环境,才能使学院的教师安心、放心、尽心地工作,最终实现师资队伍的稳定。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独立学院要尽快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教师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采取物质、精神等多种激励措施及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发教师尽最大努力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服务。机制的设立和执行,要消除“唯职称”标准,而是按照质与量的结合,参照教师的工作量及管理水平、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进行。

3.建立师徒帮带、共同进步的“扶持培训”模式

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年轻教师不管是从学术积累还是工作经验都还不足以独自承担任务。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们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他们在工作的前几年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才能早日成才。学校、学院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并在所在学科中选择教学科研上有较高成就的老教师当导师,实行拜师结对制度。“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培养计划的修订,使新教师明确自己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并为之努力,提高新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针对性,避免新教师在忙忙碌碌中耽误个人的发展。”[3]通过老教师、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师徒帮带作用,缩短青年教师对岗位、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常规的熟悉与适应期。

4.加强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经验

独立学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不断向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学习,取其精华,为其服务。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建立合作基地,互派人员往来,互相学习,定期不定期展开学术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发展。

参考文献

[1][2]金国华,金鑫.独立学院转型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3]罗明超、周国君.高校新教师角色转换的困惑及解决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