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6-01
我院自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后。根据全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1.2 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1.3 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2.1 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2.2 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2.3 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3 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篇2
关键词: 高职商务 英语专业 《英语翻译实训》 项目教学设计
一、实训定位和岗位任务
根据以培养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贸易、文秘)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计划,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通用的一种专业语言,广泛地运用于外贸的各项实际工作。商务英语专业面向社会,以商务为背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补充,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因此需要着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晓外贸流程、熟悉外贸业务、能进行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在上述岗位上,从角色分工、业务定位、贸易洽谈到贸易关系确立、维持,英语翻译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翻译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在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译”这一能力,同时伴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等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翻译技能。
为期一周的英语翻译实训的主要任务是:1)读懂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业务广告等,并译成通俗的汉语。2)读懂英文俚语、俗语、谚语,并找到对等的汉语表达法。3)读懂商务名片,并能翻译制作简单的商务名片。4)读懂身边的商店、超市等英文名称、产品英文名称、电视栏目等,并译成汉语,了解英语翻译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5)读懂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书、商务合同、企业介绍等英文资料,并能翻译成汉语。
该实训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环节之一,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是实训环节的入门课程,将为以后较为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实训、外贸单证口译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电子商务实训、英语口译实训提供入门的商务认识和基础的语言支撑。
二、知识、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包括: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外贸文员、外企行政助理、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等岗位,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外贸(询盘,报盘,还盘)业务,能流利地进行基本日常外事沟通,能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能在人事助理的岗位上准确翻译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商业广告;②能运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准确翻译商务交流活动中基本的广告语及商务名片;③能在外贸文员的岗位上基本正确地进行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协议,能进行简单的会议记录,能熟练翻译产品说明书等;④能了解英语在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电视节目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自我意识,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知识目标包括:①能初步了解商务英语翻译基本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②能准确理解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英语文字资料;③能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④能掌握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巧;⑤能了解英汉双语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⑥能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必备的背景知识;⑦能掌握商务英语信函、商务合同、协议、会议纪要和产品说明书等语篇文体知识。
三、实训内容及项目设计
围绕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安排英语翻译实训任务,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特色,商务外贸活动的基本流程、商务信函的翻译,商务会议、合同、企业介绍等的翻译。该实训采取项目课程教学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至始至终在“做事情”,而非单纯“学理论”。根据涉外文秘等相关岗位的需求,本实训的项目名称为“欲购买一批外贸服装,接待外方访谈”,以确立初步贸易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主要过程设计主要包括:1)阅读、翻译英文贸易广告,筛选确立可能的贸易伙伴;2)按广告要求投寄相应的商业信函,表达合作意向;3)阅读并翻译对方的回函,作出贸易判断;4)翻译对方的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向对方再次去函,邀请对方来进行贸易访谈;5)翻译对方来函,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等。
实训可演示的结果为相关信函、广告等书面资料和翻译过程中的录音、录像资料。
能力训练项目1――能了解翻译在外贸访谈中的地位和作用。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分析概括岗位能力要求。相关支撑知识:英语翻译的工作性质与基本素质。训练方式与步骤:案例分析、提问、讨论、归纳。可演示结果:翻译出的英文求职广告、英文外贸广告。
能力训练项目2――理解并翻译商务名片、商标广告。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充分考虑英汉文化差异因素,用英语或汉语翻译产品商标和广告,译文措辞得体,文体规范;②能借助工具书准确翻译英、汉产品说明书。相关支撑知识:①跨文化交际知识;②广告的语言特征;③商标、广告的翻译技巧;④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语言特征。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一个因忽略英汉文化差异失败的翻译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该失败案例的原因;②教师点评与讲解知识要点;③学生练习翻译商标、广告和产品说明书;④学生比较分析自己译文和参考译文,找出差距。可演示结果:①对给定的商标和广告翻译案例的分析评点;②模拟商务情景,在实践过程中对商务名片和广告的解读。
能力训练项目3――理解并翻译往来商务信函。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①能准确理解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②能运用翻译技巧准确翻译各类商务信函;③能根据商务英语翻译的7C原则得体表达商务信函的内容。相关支撑知识:①外贸函电知识;②国际贸易知识;③翻译理论知识。训练方式与步骤:①教师提供中、英文信函,让学生动手翻译;②学生分析比较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差异;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商务信函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④学生根据教师提供不同的商务信函练习翻译基本技巧。可演示结果:①建立业务关系商务信函翻译作业;②询盘、报盘、还盘信函翻译作业;③交易、支付、装运信函翻译作业;④包装、保险、索赔信函翻译作业;⑤通过网络真实地收发邮件实践商务信函的翻译。
篇3
关键词:合作互动;医学英语;术语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4-03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这就要求中国的从医人员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与国外医疗专家的交流、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前提条件就需要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在大学高年级阶段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帮助作用。
大部分的医学英语术语是来自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汇相比公共英语来说较长并且不容易发音。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对于这门课程却是无从下手。所以传统医学英语的授课完全是由教师控制,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进度的安排,到课堂上活动的设计,以及学期末成绩的评定,都是教师一手安排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老师有极强的依赖性。课堂上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医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采取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被动地学习,老师提到就回答,提不到则无动于衷。学习气氛死板。而在课下,学生缺少学习计划,不能积极地、多渠道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针对传统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外语学习的动机至关重要。医学英语术语学课程开设对象是大学三、四年级的专业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在英语方面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听、说、读、写的要求,语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通过两年甚至是三年的学习,基础专业知识都相当精通,这些都为专业英语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合作互动教学提供了保证。课堂互动就是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多向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以其独特的方式与他人相互作用,其个性特征就得以展现和发展。
二、综述
许多语言学习理论,如语言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均强调语言教学的互动性原则。意义协商,尤其是引发互动修正的协商,促进习得,因为互动修正将输入、学习者的内在能力,尤其是选择性注意以及输出创造性地联系在一起(Long,1996)[6]。通过意义的协商,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和产出可理解性输出的机会也大大增多了(Donato,1994)[4]。这样,学习者的注意力也会被自然的引向一定的语言形式(Warschauer,2001)[8],从而使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把输入转化为吸收(Ellis,1997;Chapelle,1998)[5、3]。Bygate(1988)[2]强调学习者输出在合作话语构建中的作用。指出小组活动通过提供给学习者构建话语的机会促进习得。语言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互动是实现交际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互动中能力强的学习者担任引导者或合作者,能创造出对能力较差的学习者有利的学习条件,使他完成原先难以完成的任务,并提高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onato,1994)[4]。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和交流积极性。McDonough(1995)[7]认为教育应以培养学习者自给自足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主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和结构主义教学思想为基础。结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代表Bruner(1973)[1]认为就认识主体而言,认识过程本身必须含有积极的意义,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如果他要将呈现在面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他就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亲自从事构造模式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帮助。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就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后学生对信息需要进行输出,并且学生对信息的掌握程度需要有一定的反馈手段进行监测,引导学生改善学习质量。单纯的考试方法对学生信息的掌握程度反映不充分,并且不能随时进行监控,达到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质量的目的。
将“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英语术语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主学习掌握的信息表现出来,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同时,检验了学生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质量,辅助自主学习。在互动活动中,学生精神放松,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信息量。在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后,引导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改进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质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大学三年级医学专业学生(影像班和临床两个班)。将授临床班设为实验组,影像班设为对照组。临床班采用“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影像班继续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实验的实施方法
1、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进行预测。预测后,课题组授课教师按照成绩将实验组班级的学生随机分为6个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给小组成员布置学习任务。
2、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通过问卷和面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进行评估。问卷以客观形式、针对词汇量的扩大、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方面给出问题。
3、2011学年第二学期,参照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问卷和面谈结果和课堂中监控的学生信息输出量,根据学生小组的差异,调整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学习内容。对能力相对较差的小组放慢进度,缩小自主学习的知识范围。对能力相对较强的小组扩大自主学习的知识范围,增加调查研究、探讨的机会。课堂上提高要求。
4、2011年第二学期末,通过测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评估。测验采用与预测完全相同的方式方法。题型所占比例也完全相同。在评估对象和评估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进行考试数据的分析。
(三)合作模式
此次实验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观察实验对象量在词汇量的扩大、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方面是否有所提高。学生在配备了蓝鸽服务器的语音室中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先期实验室老师已经将自主学习所需的音频及视频上传到网上,同时说明了每章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任务、作业、和学习检测。学生在语音室学习的时间要求每周不能低于两小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学习后上交学习报告。
(四)互动模式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输出信息。授课教师设计一些活动增加课堂上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活动包括根据相关病例课堂讨论、学生设计相关主题PPT展示、治疗方案小组辩论、疾病预防宣传单制作、患者病情陈述、医疗热点问题访谈、医护、医患角色扮演等,检查并监控学生的信息掌握量。课堂活动仍以小组为单位,成果报告依照活动方式或选代表、或小组成员共同展示。
四、数据收集
预测后,实验组班级的6组学生自主学习。学期期末,通过问卷和面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进行评估。问卷以客观形式、针对词汇量的扩大、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方面给出问题。第二学期,根据学生小组的差异,调整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和学习内容后,第二学期期末,通过测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全体学生评估。测验采用与预测完全相同的方式方法。题型所占比例也完全相同。考试形式分为口语和笔试两种。笔试主要测验学生的词汇掌握(50%)及文献阅读能力(50%)。词汇部分由20个选择题构成,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术语(75%)和诊断过程中的术语(25%)。文献阅读部分由两篇长约800字的文章构成。题型为选择(50%)和翻译(50%)。口语考试由两部分构成:(一)十个讨论话题(90%)。涉及范围主要是解剖、生理知识;(二)术语发音(10%)。涉及范围教材第一章词汇构成中给出的术语。每人5个,共20组。在评估对象和评估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进行考试数据的分析。
五、结果及讨论
两个班60位同学在一学年的医学英语术语学学习后,口语、词汇量、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进展如下:
表一为组统计量,均值显示二组即临床班学生比一组即影像班学生在口语、词汇、写作、和阅读方面成绩均高。表二中独立样本检验显示词汇和阅读的方差不齐,故核查t检验中第二排Sig值,显示词汇为.006,阅读为.134,阅读远大于具有显著差异统计意义的临界值.05,说明两组学生阅读分数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词汇小于具有显著差异统计意义的临界值.05,说明两组学生词汇分数具有显著差异。口语和写作T检验中的Sig值分别为.585和.489证明两组学生在这两方面分数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实验班,词汇课堂上的输出方式主要是从构词方面将每个系统中出现的构词形和词缀组合,用猜词义的方式加以练习。因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练习方式,学生知识的获取也是最直接,成绩提高明显。但是对口语、写作和阅读来说,在每个过程中除了词汇的应用外还需加入很多的附加因素,如语言的组织能力,写作时的语法,以及阅读时的速度等,这些因素综合运用后,能力才可能有所提高。所以在一整学年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后,学生在这些方面成绩提高幅度不如词汇那么明显。
六、结论
经过两学期的研究发现,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学生从课堂上对老师有极强的依赖性,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老师问到就回答,问不到则无动于衷,学习气氛死板的现状转变到学习主动性增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解决遗留问题。课下随着合作模式的进行,学生也从缺少学习计划,不能积极地、多渠道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发展为主动查阅学习资料,获取知识来源。但是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学生在课堂模式的转变中获益各不相同。老师也要注意根据学生个体不同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改授课计划和授课进度,争取做到兼顾每一位同学。
参考文献:
\[1\]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Vintage Books,1973:33-45.
\[2\]Bygate,M.Units of oral express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small group interaction. Applied Linguistics,1988:59-82.
\[3\]Chapelle,C.A.Multimedia CALL: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Research on Instructed SLA\[J\]. Language Learning&Techonlogy,1998,2(1):22-34.
\[4\]Donato R.Collective scaffolding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T.P. Lantolf&G.Appel (Eds.),Vo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Norwood,NJ: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4:33-56.
\[5\]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63-72.
\[6\]Long.M.Task, group, and task-group interactions\[J\].University of Hawaii Working Papers in ESL,1996:451-452.
篇4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就业 师资队伍建设
一、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走出的毕业生大都工作在生产、服务行业的一线。如何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熟练掌握外贸各种流程,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复合型外语外贸人才是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因为成立时间晚,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大部分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例如销售等。一方面是广大进出口外贸企业对人才求知若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商英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只有提高广大商英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
三、用人单位对高职商英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新形势下,各外贸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笔者展开了相关的调查。首先选取了互联网上较为热门、权威的招聘网站“智联招聘”、“58同城”。以“商务”为关键词搜索需求岗位信息,结果如下:1.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很大。搜索后发现先关岗位6549个。2.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商务英语类人才的时候,强调语言基本功的同时,更注重人才的商务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有一部分用人单位还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笔者还对所在地区的外贸企业进行了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查选取了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5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调查结果发现:1.无一例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应用技术型,既能熟练地与外商进行贸易沟通,又能掌握贸易的各种流程的综合型涉外人才是企业急需的。2.每年企业招聘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这两方面都有欠缺。入职后,企业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3.国际贸易中的新发展,毕业生了解很少,很多毕业生的知识储备还停留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建立新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改革的成败。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商英专业教师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发展历史仅有短短的十年,本科院校都尚在摸索中,高职院校的商英专业就更加稚嫩。大部分高职院校商英专业的教师都毕业于师范院校,英语语言知识与教学技能相对较好,但缺乏商务背景知识。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都是以理论为主,照本宣科,实践环节很少。教师也没有外贸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很多教师也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状态,压力小,自我发展意识较弱。
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就要从改革专业师资队伍做起。
1.夯实专业教师的商务背景知识。对于从英语专业转过来讲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商务知识的培训。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按计划、按步骤的培训。也可以采取结对的方式,让有商务学历背景的教师与这些教师结对子,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支持,鼓励他们利用寒暑假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会议与培训。教师自身也要树立起自我发展意识,平时多阅读与商务专业相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商务专业素养。
2.不断提高自我的商务实践能力。既然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商务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要实训学生,首先自己就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功。所以广大高职商英专业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到外贸企业的顶岗实习中去,了解企业一线的最新动态,学习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专家交流经验,以便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讲授给学生。学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为商英专业教师提供机会。
3.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讲授为主。显然在商务英语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课堂,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4.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商英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所在的地方政府与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商英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意识到高职教育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商英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给予财力物力政策上的支持。学校定期开展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竞赛,鼓励教师参加,提高高职商英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次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1. 高职高专生源的特殊性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长期以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各高校的招生人数和区域大大扩大。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1)生源结构的复杂性 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三类学生组成。一是被激烈的高考所淘汰的学困生,二是职高毕业生,三是中专毕业生,四是技校毕业生。可见,高职高专学校既是个“大熔炉”又是个“民族”大阵地。
(2)生源英语水平的层次性 上述四类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之前,接受的是在不同教育理念和不同教学要求下的英语教育,因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 笔者曾对本院几届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虽逐年下滑,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下图是本院2011级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由此可以看出,英语成绩居中间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两头的较少,层次性特点突出。
(3)生源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可分为认知、动机、情绪、能力和人格①。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前在不同的环境下接受的是不同要求的英语,尤其是来自普通高中的学困生,他们曾一度被冷落过(迫于高考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目前很多高中的英语教育仍然是“精英教育”)、被遗忘过、甚至是被打击过,因而个体上心理和其他学生的落差比较大。
对于高职高专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如果还采取“一锅粥”、“一刀切”的英语教学
方式,无疑会出现“教师白费力,学生无收益”的局面②,,增加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分层
教学实质上是“因材施教”,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特殊性所带来的弊端。
2. 职业性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内在特点,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它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③,可见,职业性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方向④,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在的特点,反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应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⑥。基于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可以构建为两种模式:基于专业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和基于行业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模式。
1. 基于专业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这种模式是指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来进行英语分层教学,也就是说,打破同一个专业的行政班级,在其内部进行分层,然后组建新的英语授课班级,这种教学模式便于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利于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但是这种分层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很难组织实施。各高职院校的专业一般都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如果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进行分层,其英语教学的班级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几倍,同时对教学资源的需求相当大,一般院校是难以满足的;另外还有些新增专业,人数本身较少,如果对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层的学生必然会很少,这样无疑对教学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2. 基于行业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这种模式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所属的行业(如电子行业、机械行业、信息行业)来进行英语分层教学,也就是说,打破同一行业下的不同专业的行政班级限制,实行英语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便于同一行业下不同专业且不同班级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便于英语教师以行业标准来进行英语教学,这种模式相对说来比较容易开展。笔者所在学院,目前实行的就是这种分层教学模式。
三、基于行业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为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在11级所有学生中实行了该模式下的英语分层教学实践,其具体操作如下:
1. 班级分层。
在开学之初,11级全体学生参加了英语入学水平测试,随即又参加意向性的问卷调查,部分学生还参加了座谈。根据并综合这些测试和调查结果,然后对同一个行业下的所有班级进行分层。我院共设有电子行业、机械行业、信息行业、经济管理及建筑行业,在这一模式的理念指导下,全院共分电子A1、A2,……; B1、 B2、……; C1、 C2、…… ,机械A1、A2、……;B1、B2、……;C1、C2、……;信息A1、A2、……;B1、B2、……;C1、C2、……;经管A1、A2、……;B1、B2、……;C1、C2、……和建筑A1、A2、……;B1、B2、……;C1、C2、……。A层为提高班,B层过渡班,C层为基础班,每个行业每个层次班级的多少依实际情况而定。
2.. 确定教师,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根据三层不同的特点,配备不同的教师。尤其是C层,得优先考虑,因为在本院,C层学生人数最多,可谓“五差生”(即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素质差),其英语科任老师由那些有耐心、有经验、性格开朗、责任心特别强、课堂掌控力强、善于启迪的老师来担当。各层老师集中讨论并制定该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其中A、B层参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的A、B要求,而C层则在B层的基础上再做适当的调整,同时补充基础知识,如语音、基本词法、基本句式等。各层同时增加适当的行业英语(尤指行业方面的交际英语或职场英语)。
3. 确定教材、编写教案
根据各层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材。对于11级学生,本院共采用了三种版本的主教材,A层为《新职业英语》,B层为《新视野英语教程》,C层为《全明星》;同时各个层次的老师共同商议并补充难度相当的行业英语和职场英语,C层还另外增设语音、基本句式等英语基础知识。备课采取集体备课。
4. 组织上课
由于分层次教学涉及到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很多班级,容易和其它课程或实训课程发生冲突,为解决这个矛盾,本院规定同行业的英语课程在不同的多媒体教室同时进行(即同一行业的A、B、C三层的所有班级集中在同一时间上英语课),任何课程或者任何活动都必须让位于英语课。这样既保证了同层次的所有上课老师能集中时间进行课前或者课后交流和探讨,也保证了同行业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必备手段,有效的教学评价既能促进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本院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英语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占30%)囊括听说、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自主性奖励(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不经过老师提问而自主回答问题、展示成果或其它自主行为)。终结性评价采取口试(占20%)和机试(占50%)。A、B、C三层的形成性评价的标准各不相同,终结性评价的题型和标准也各不相同。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实施中应当处理的几个问题:
1. 学生的合理分层
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所谓“合理”必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真实意愿进行分层,同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基本差不多。在正式分层之前,可以进行公开的尝试教学,学生可以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中进行试听,从而“合理”确定自己的层次。
2. 教师的合理确定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同,其教学风格和个性有差异,因而不同的教师培养的学生有差异。高职高专学生中,学困生占绝大多数,其英语课堂上的转变事关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在分层次教学中,必须优先合理确定C层教师。另外,虽然优等生人数相对较少,但他们可以起到带动、激励其他层次学生的作用,因而对于A层教师,也必须重点考虑。
3.课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生。
分层次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不同要求的指导;使长者增长、短者补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优等生的潜力挖掘和学习困难生的弱项补缺,让中等生在优等生的拉动和学习困难生的推动下不断进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4.学校领导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分层教学实质上是打乱同一行业的行政班级,重新组合新的英语上课班级,要求同一行业的学生必须同时上课,一次性占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大,若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并辅以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是很难实施的。
五、 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是切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而进行的,而“就业为导向”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更是切合高职高专内在的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活动,为更深层次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和思路。
参考文献:
① 彭冉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② 洪芸,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0.
③⑥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2000.
篇6
论文摘要:在分析高职高专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琦高职高专奚人才的能力期望,紧密围绕企事业单位对英语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雷求,提出了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引言
高职高专类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日前已进人到规范发展阶段。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本科生、专科生的就业压力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就业压力更是凸显。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抢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高职高专类学校想要获得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无疑是一项必须的策略选择,也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文从高职高专类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人手,结合企事业单位对各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从英语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师资队伍组成以及考核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思考。
2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要想使英语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就需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人手,两者都需要重视。教师的“教”是外因,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是英语教学中的催化剂。学生的“学”是内因,是教学策略能够实施的基础。客观的讲,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在广大教师的锐意进取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为了紧跟企业用人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英语教学当中的一些现状进行思考,从而对英语教学进行新的改革。
2.1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通过对笔者所带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旅游、机电、法律和化工专业班级的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2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这类学生一般来自教学设备较差的乡镇中学,没有受过听力、语音方面的系统训练,进入学校以后,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英语,听力训练听不懂、英语课文朗读不流利,羞于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英语学习成了眼睛和大脑的专利。
5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能够听得懂、说得出。但是,这类学生没有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觉得学英语纯粹是为了考试分数而学习,依旧遵循过去所养成的英语学习方法,死啃语法,忽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抱着对今后工作无多大用处的消极思想,这造成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相对低下。
还有30%左右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而且非常明确未来的工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对英语口语、听力的训练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能主动地改变在中学养成的英语学习习惯,突出了英语学习“口说、眼看、手写、脑动”的特点。对这类学生的英语教学,要积极的引导,同时要根据将来他们的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增加行业英语方面的知识。
2.2教学方法现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的教学尤其如此,要充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源;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客体,是被动的接受器,是教师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尽管当前一再提出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为中心所形成的惯性,教师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并且将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是学习本学科的专门人才来“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形成了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从知识到知识,只见树木不见人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此外,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以语法串讲现象,部分教师把生动的语言材料加以分解、逐词、逐句译成汉语,然后用大量时间去讲解语法,甚至把功能项目也作为知识点来讲解,用汉语对语言点进行深人细致地分析,可谓词典搬家,完全忽视了语言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功能,使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这种教学方法造成了一大部分同学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忙于维护课堂秩序,久而久之也使教师丧失了传授知识的激情。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都丧失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想像英语教学的效果了。
3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笔者对所在学校毕业生进行了座谈访问,了解了目前企事业单位对多数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
3.1能准确翻译英文资料
以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为例,因为高职高专类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多为操作国外进口的数控机床和对原机床的加工能力拓展,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准确把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看懂数控机床的说明书就十分必要了。在翻译说明书的过程中,只有丰富的英语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十分清楚本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这就致使这一类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会十分重视考察学生对本行业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
3.2流利的口语
英语口语在一些专业中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为这类毕业生要直接和外国人士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旅游专业为例,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会进人到各个大的旅行社从事涉外导游工作,这就对毕业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以娴熟的口语介绍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历史典故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饮食特色,如果导游对这方面英语一知半解并且口语夹杂着各种地方口音,可以想象,导游白侧丈程中一定是充满了尴尬和误解。
3.3地道的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在英文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法律专业的学生为例,在涉外的案件中,要用英语准备书面材料进行答辩理由陈述,这种书面材料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法律专业毕业生写的申辩材料格式正确、意思表达到位、使用词语准确。
3.4敏锐的听力
听力在英语应用中的地位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要想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语言,首先就要能够听懂。以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为例,在贸易谈判的过程中,要准确地了解对方需求的商品名称、需求数量和价格定位等。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对听力的训练尤其重视,不但训练书本内容,而且要尽量听英语的广播电台,如BBC,VOA等。听力的训练只是通过“听”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熟读”来提高对英语的语感。
4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的深人调研,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践。加速高职高专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从传统的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变,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以职业技能、理论素养并重的质量评价体系。
4.1以就业为导向.体现英语基础理论融合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设计研究
探索以职业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英语基础理论融合职业素质要求”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研究各专业特殊性所决定的各种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机结合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方法研究。
英语教学离不开教材。目前出版的英语教材五花八门,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切合实际,突出实用性,选择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实用性教材。对于教材上相对滞后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删减,在教学中不断添加和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教学内容。以旅游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毕业生要能够熟练的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历史典故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饮食特色。因此在旅游专业学科建设的时候,对英语课程的设置要体现“英语基础理论融合职业素质要求”,打破原来僵硬的“基础英语”十“专业英语”的模式。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收集各旅游景点的英文版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介绍,并以审慎的眼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职业素质英语教材。结合教育部的英语基础教材,形成基础教材夯牢英语理论知识,职业素质英语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齐头并进,以趣促学”的良性发展局面。这样既兼顾了教育部的英语教学硬性要求,也提高了学校培养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4.2以缩短就业适应期为目的,全真化的实训教学组织研究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性和课程的特点进行系统研 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在目前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更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进行研究如何组织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不应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或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要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注重采取仿真化、全真化的实训教学,从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增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以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为例,笔者提出了一种“全真化的实训教学”组织方式供大家参考。教师根据旅游专业的各个工作场景,分为餐饮、导游、交通、购物等,并据此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情景进行分组准备,教师应明确指出表演的主题和表演的具体要求。进行全真化的实训教学,可以在表演中熟悉各种交际场合,以便日后在工作时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4.3以提高教师行业英语水平为基础的师资队伍组成研究
从事高专英语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多面手型”的教师,不仅精通英语,而且了解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1)培养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让在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课题开发、技术服务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有计划地提高英语知识应用到各专业的能力。(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通过在相关的行业中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又有高文化素质的兼职英语教师,保证教学质量,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4以引导为目标,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英语教育考核体系研究
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与高职高专教育相适应的同时考核知识、就业能力的综合考核方法。目前对英语的考核相对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引导力度还远远不够,应根据各专业英语考试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考核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开卷考核学生对英文资料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模拟实际工作状况,考核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口。
这种考核方式既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向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市场需求 商务英语 职业导向 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和方向。然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显然与此差距较大,不能够满足市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
一、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存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有明确指出,但多数独立院校由于自身专业发展有限,加之学生本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
2.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独立学院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着其课程开发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很多院校选用的教材老化,内容不能反映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新意,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类型单一,重语言轻商务,两者知识技能严重脱节,课程体系建设缺乏有效操作效果。
3.教学方法过于守旧。一些院校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许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讲授,练习商务英语主要依靠对话或者角色扮演等传统方式,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商务意识和技能薄弱。
4.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独立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语言类专业出身,很少具有国际商务学习或工作背景,致使他们的教学往往可能只是注重英语而忽视商务能力。因此,教师更应通过多种途径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有效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以市场需求为职业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特点及现存的问题不难发现,独立学院如想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水平,培养适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和与商务英语专业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业特点,并结合自身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保障商务英语课程满足学生商务英语学习和未来职业需求,注重商务英语的职场适用性,重点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用行业需求指引学生树立未来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合理地设置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行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研究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商务英语口笔译及外贸从业方面。而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岗位倾向于社会地位较高,形象较好的管理工作。这种差异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部分脱节,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准确、客观定位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以便他们毕业时更顺利地找到工作,提高毕业生一次性选择就业岗位成功率。
第二,根据市场的职业需求,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符合自身发展出路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普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综合素质类课程培养体系,但其中比重分配各校都有所差异。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英语语言基础一般,所以在课程开发上更应有其特色,在低年级时应加大夯实语言功底的课程配比,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提高商务英语知识及文化素养。高年级需要着重强调学生对职业的敏感性及倾向性,因此商务技能实践的比重要重点加大。这就要求学院从市场出发,加大商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资金等投入,积极诉求多方的支持,进而建立起本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基地、商务英语仿真实训基地等,更要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合作,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教学为式,进而为商务英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第三,加强师资力量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就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应加强商务知识学习和商务经验积累,寻找机会到涉外公司实地体验、参观或工作,熟悉所教课程的业务。这样,商务英语教师就能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国际商务知识欠缺、国际商务概念运用不当等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院校而言,应制定商务英语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外派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学习相关国际商务知识,或派送教师到其他院校跟随有经验的商务英语教授做访问学者。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存问题,并从市场需求的职业导向角度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向,如用行业需求树立方向,根据职业需求改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期望能推动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影像新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42-02
现如今,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从形态学到功能、分子影像学,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三维,从定性诊断到定量诊断,从单纯诊断到诊断治疗并重,现代医学影像与传统医学影像学相比,有许多新特点、新领域。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近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知识,有扎实的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内、外、妇、儿等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现代医学影像学借助普通放射、CT、MRI、DSA、USG和ECT等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人体内部解剖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其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与利用影像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放射学科无法比较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仅靠四五年系统学习与实习很难系统掌握全部内容。在现有学制的情况下,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必然影响基础理论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反之,会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少,一时难以适应影像科工作,又会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声誉,甚至影响学生就业。因此,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本身各内容如何合理安排和突出重点,需要组织医学影像学专家、老师、有相当工作经验的影像毕业生及在校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改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学制与培养方法。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二、医学影像学发展与教学内容更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放射学形成到现在,影像专业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其发展着实令人惊叹。不仅CT、MRI软硬件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影像给普放、介入崭新的发展机遇,现在几乎人体每个系统都与影像有着密切的关系;DSA、CT、MRI、USG等导向下的治疗更使介入治疗“无孔不如、无孔也入”,各种微创治疗在国内外开展得如火如荼;现代影像学已不再单纯是反映人体解剖和病理改变的经验学科。它不单可提供质的诊断,还可区分量的差别,已深入到活体功能研究(脑、心、肝、肾等功能成像)、反映活体生化代谢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现在世界上每年都会涌现许多新的影像成果和专著。而我们的影像学教材,尽管不断改版与更新内容,仍然明显落后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一些内容没掌握已经过时,一些内容学了临床已不再应用,一些临床常用的内容反而没学的现象经常遇到。因此,医学影像学教师加强学习与交流十分重要,这样既利于及时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删除过时内容,也利于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基础理论学习与学习能力培养
现代医学影像学横跨诸多学科,在知识时代不仅本身随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不断发展,相关学科的进步也在有力地推动着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时代再长、学生再用功,掌握的内容仍然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就使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基础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是影像的基石,而且知识更新相对较慢。只有医学基础扎实,自学与终生学习能力较强者,才能最终成为医学影像学科的佼佼者。
四、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为各大院校采纳。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为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种,前者教师先讲授基本原理、概念、定义,如龛影、充盈缺损的定义及影像征象,附以图像、文字说明加深基本知识的理解,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后者教师先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影像教学系统及手头资料,进行检索、学习,教师可及时回答个别问题,也可通过投影仪呈现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讲授式教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学时易控制,适合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等内容的学习。启发式教学应学生主动、教师引导,注重学习过程,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知识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运用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适合讲授式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如何相互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尚需在影像多媒体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
五、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
传统的考核多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是学习知识能力的大小;注重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的多少,而不是学习技能能力的高低。学校以此判定教师工作的好坏,医院以此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考核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学结果,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难以适应医学影像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陷于陈旧古板,而且使一些再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如何将传统的考核知识与技能与考核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相结合,也已成为学校和医院教学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总之,现代医学影像学涵盖学科领域广、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任务重,目前确实有必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综合审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与考核机制。
六、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2):92?鄄94.
篇9
关键词:PACS-RIS教学系统;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09-02
随着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医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疗机构对影像医学人才的需求亦进一步增加。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成为高校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医学影像学内容抽象,涉及学科广泛,检查方法多,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尤为重要了。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于2004年筹建了专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PACS实验室,2011年改造升级成PACS-RIS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强化学生在校期间临床工作环境模拟与技能水平的训练,形成了PACS数字化影像教学模式。
一、构建PACS-RIS教学系统的意义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主要应用在医院的影像科,它以计算机设备存储式硬盘为基础,保存医院影像资料,通过DICOM、网络等多种接口将影像设备连接起来,以高速网络传输并显示影像设备产生的数字化图像[1]。传统的影像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讲解基本病变的原理、概念,通过附加图片、图像、文字说明等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图像存在分辨率低、窗宽/窗位不可调、单个病例图像数量少、图像畸变和无图像后处理功能等缺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工作,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医学影像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在就业以后很快能适应临床工作,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构建了PACS-RIS教学系统,并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PACS-RIS进行影像学教学的优势
1.缩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是学习教科书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病例缺少系统的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具备系统知识,很多的知识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而现在的二级以上医院一般都具有局域网或各种类型的PACS系统,影像学诊断都是通过PACS系统阅读分析图像、书写报告,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开始实习或毕业工作之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2,3]。PACS-RIS系统恰恰就是模拟临床工作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学习中就学习在系统中调取图像,可以进行图像的窗宽窗位的调节,可以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图像的后处理;学生能在电脑上模拟书写诊断报告,其程序和模式与临床工作一致,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的目的,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通过模拟临床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他们开始实习或者毕业工作之后,很快就可以熟悉临床工作程序,尽快融入临床实际工作中,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的顺利转变。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从某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去讲述,再附上疾病的几幅典型影像表现,内容都是这种疾病最典型、最普遍的东西,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很难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共性的认识。实验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典型病例的胶片,学生分组轮换使用观片灯读片。这样的实验课,一是教师要反复讲解费时;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片量少;三是环境差,学生容易相互干扰,影响实验课的质量。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其在校期间阅读分析病例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能力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阅读大量、系统的医学影像学图像,这样他们才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后很快适应临床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上学生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图像,课后为了避免胶片污损或丢失,一般都要求胶片入库,这样学生实际接触胶片的时间很少,很难把疾病的图像读懂读透。PACS-RIS系统的建立,所有的影像资料都储存于服务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多阅读图像,遇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带教教师,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访问服务器,调阅图像反复阅读,更好的消化教师所授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有关的解剖、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某种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影像诊断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概念,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5]。
3.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由于某些疾病表现复杂,且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单纯使用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很难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这就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互相验证,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检查图像上表现各异,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幻片灯教学,先由教师逐一讲解,学生再轮换读片,分组讨论,由于课时和胶片数量的限制,学生实际读片数少,且由于读片环境影响,使很多人不能看清图像,不能认识和完全理解图片,造成学生一知半解或糊涂,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低下[6]。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病例发给学生,教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稍加讲解,学生就可以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图像的处理,如调节窗宽/窗位、分辨率与对比度、缩放、旋转、测量、二维及三维重建等,学生可将图像调整至最佳状态,还可以分屏显示,亲自感受并书写诊断报告[7],并且输入一次检查号,该患者所做的所有影像学检查图像都可以显示出来。学生一方面可以比较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检查方法图像上的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劣,从而有助于学生了解比较影像学。如果对图像理解不充分,可以查阅高年资医师审核后的诊断报告,包括图像描述和诊断结果,与自己书写的报告相对比,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熟悉诊断报告的书写规律,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8]。利用PACS-RIS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疾病的异同点,也可以观察某种疾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良好资源。在PACS-RIS系统建立之前,教师在讲课中所需要的图像资源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及时的积累所获得的,所以记录、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漫长而烦琐。而在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轻松检索到相关的病例资料,而且包括相关的病史、病理、各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等。PACS-RI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种类全且及时更新,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不但可以在PACS-RIS系统中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演示影像图像,还可以把典型的图像进行编辑,输出到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制作成优美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拷贝,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反复大量的阅读相关的病例图像,才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PACS-R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梅.PACS系统及构建医院PACS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71.
[2]田芳,祝乐群,鲍虹,等.基于RIS/PAC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85-86.
[3]张松,张镭,丁毅,等.PACS/RI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病案,2011,12(6):65-66.
[4]中宝忠,王可铮,赵东亮,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3-525.
[5]李浩,李睿,袁远.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6]龙金凤,蹇兆成,董鹏,等.基于PACS的PBL自主学习模式对影像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30-131.
篇10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我院作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 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三)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一)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二)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三)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 按专业课分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年12月第15卷第6期查技术学二大部分,然后再各自分为普放、CT、Mill三个小部分,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三、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