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篇1

一、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在筹集和运营资金融资本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认识、分析和衡量,以最低成本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来实现在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收获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是每一个消费者和投资者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解决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想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就必须要对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种类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我们从金融风险的概念可以看出,金融风险不等同于经济损失,它既存在经济损失的可能,也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因此我们要考虑它的双面因素。

2、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总体说来就是在保障经营活动和筹集资金的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处置和控制发生的金融风险,防止和减少金融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从细处划分,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即安全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经营活动是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才能通过运作、经营实现金融主体的收益,这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个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收益性。金融机构作为市场环境下的经营主体其天然属性即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说盈利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安全目标是收益目标实现的前提,没有安全性,收益便是一纸空谈;收益目标是安全目标采取的归宿,若没有收益,安全目标也就失去了其实施的意义。

3、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对还没有发生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全方面的归类并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风险需要考虑,引起金融风险的原因、类型、性质及后果。

金融风险衡量。是指对可能发生金本文由收集整理融风险的概率或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衡量和估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该金融风险影响究竟有多大,会带来什么样程度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在借助电子计算先进设备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大量损失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科学全面的风险定量分析,以准确地衡量出风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风险,实现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效果的目的。

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金融风险控制对策首先是控制法,即在损失发生前力图控制与消除损失的手段,其主要内容是避免风险和损失控制,避免风险主要是采取暂停或者终止某类活动或改变活动的方式和性质的做法。因为其在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中属于最消极、最简单的一种,所以一般较少采取这种方式来处置金融风险问题。损失控制是指对于金融主体不愿意转移也不愿意放弃的金融风险,缩小其损失幅度、压低其损失频率的各种控制方法。因其是金融风险控制工具中最为主动积极的一种,所以是金融主体采用的比较常见的一种金融风险处理方式;其次是财务法,即指筹集资金用以支付风险损失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自留风险和风险转移。自留风险是指当某项金融风险由于可以获利而需要冒险或无法避免时,就必须要保留和承担这种风险,由金融主体自行筹集或设立资金来进行补偿。风险转移是指金融主体将其面临的金融风险所可能导致的损失有意识地转移给另一金融主体的一种金融风险管理方法。由于其发生条件是一种动态的投机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不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内,所以金融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是非保险型金融风险转移。

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变迁与发展

1、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传统技术

马克维茨(1952)的关于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为现代金融风险分析模式奠定了基础。马克维茨认为,一个非常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其金融投资组合的方差和均值来分析可供选择的各种投资组合。其提供的场景还存在另外两种假设可能,一个是收益呈正态分布;二是资本市场的完美性。基于消费者的选择是由两个参数引导(方差和均值),所以投资组合的选择也可以由这两个参数来表示。虽然两个参数表示法对于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的计算是行之有效的,但其并不适用于单个证券。单个证券的风险只能在其所属的投资组合的环境中,通过它在投资组合整体的方差和均值中所占有的比例来进行评估。极其特别的单项投资风险应该根据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与其自身的收益率的协方差来衡量。

2、市场风险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主要是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因子的变动幅度和风险暴露的大小决定了金融风险导致损失的大小,暴露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头寸和期限。头寸越小,期限越短,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所以如果能使负债的头寸和资产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就可以使负债和资产的净头寸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因此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的缺口管理技术与理论方法。

3、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双管齐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所衍生出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程的技术发展逐渐演变出来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为衡量资本收益的变准差提供了新的价值衡量标准。而信用风险管理是由于80年代的债务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这就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始偏重于信用风险管理,这就促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理论与技术上的相结合,进而构成了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4、金融风险管理量化和模型化的技术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今,摩根公司为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模型,综合度量市场风险,首次开发出了在险价值即var方法。var方法及相关模型是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资产定价理论和市场风险的历史数据,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的条件下评估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可能遭受损失的最大值。其根本原理在于根据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统计分布找出相匹配的置信水平分位数,即var值。

var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管理资产及其组合风险和金融机构评估的工具,也可以作为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风险监控和评估的手段。基于var方法的基本原理,信用风险管理业可以运用和开发var模式。只要运用合适的信用资产评估模型和信用资产收益波动模型,确定出信用资产的价值在不同信用风险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图,在确定的的置信水平上敲定出该资产的信用风险值,就可以将var方法引进到信用风险的管理中来。

5、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全面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在金融风险的评估、识别和控制下实现两方面要求:第一,要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全面的考虑风险的价格、概率和偏好3种因素,进而实现金融风险管理在主体偏好和客观计量的最优平衡。第二,trm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内部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即价值最大化。基于对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和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整合的目的,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承担应该金融风险的管理职责,为此我们应该设立独立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进而在组织结构上能够保障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的实现。

三、推进我国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积极应对金融产业全球化挑战

1、认真研究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其对现有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要通过全新的思维来解读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入探索国际经济重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其对我国金融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建立起现代的企业制度,推行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增加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才能够彻底的摆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要充分的发挥市场对于经济主体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

3、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决定了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担风险、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其次,要加强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意识,促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领导市场潮流,增强抗风险能力。最后,要妥善的处理好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出金融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4、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

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十分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市场不法投机力量的冲击影响,这就要求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要想实现更好的金融监管就必须要完善金融方面的立法,建立起一套有法可依的金融监管体系,使金融执法纳入正轨。规范我国境内投资者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金融市场中的违规经营。为了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坚决将害群之马逐出金融市场,进而保障我国境内投资者的利益,确保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营,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在一个稳定和健康的环境中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新金融首先,起源的财务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上世纪的几十年里世界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环境不是很稳定金融浪潮经常发生,所以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理论应运而生,繁荣的经济市场现状为金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电脑技术的普及为这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技术的支持。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的世界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改变: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一体化成,并且日益完善,无论哪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都要收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的声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系统下降。从那时起,公司和个人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如汇率风险。

一、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A)财务风险的定义。指的的是这种结果的不稳定性,在以后的时间段受到影响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损失的大小。(B)分类的财务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别:根据根的分工可以分为,包括静态的财务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的财务风险,在符合大数定律,可以进行有规律的预测从而抵抗风险。动态财务风险是指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发生的概率,而每一次的风险的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预测的难度系数很大。

二、理论基础的财务风险管理

在当今的金融经济市场浪潮中,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引起了政府和相关学术人士的日益关注。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论基础:现阶段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是不完美的,因此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价值。现实的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正的市场上有各种税收。这些税收将影响公司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假设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理论的现实的经济形势是不恰当的。其次,现实的市场,有交易成本。最后,在真正的市场中,金融参与者是不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金融风险管理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大约需要建立目标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和处置三个步骤:(A)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和准备处置程序,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以确保稳健的货币资金筹集和运营进行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B)财务风险的评估。包括识别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测量,在各方面的工具选择各种处置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以评估财务风险评价。(1)风险识别。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类和实施一个全面的分析潜力,显著各种风险,利用各种方法的财务风险识别。。(2)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最佳组合,并建议金融风险管理。这是最重要的阶段的财务风险评价。(3)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置。他主要是两种方法构成(a)控制法,手段之前发生的损失,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努力消除所有的风险,并降低财务风险因素,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b)财政法。指金融工具的使用导致的金融风险事件的损失给予及时的补偿已经发生的损失,并尽快的方式来促进恢复。

四、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近几年,在具体的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金融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给金融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支持。投资者是理性的,在一定的风险限度以内投资者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与价格变化无关,且收益率遵循正态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物理学的兴起。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有些特殊的金融现象是传统的理论无法诠释的。

五、小结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是一个线性系统的“平衡”。在这个系统中,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性预期,及时的响应线性表中的信息。不管金融市场价格的在将来怎样的波动,资产报酬率,应遵循正态分布。然而,新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体系是繁琐的非线性系统,它有一个“平衡”。同时并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他们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面对本身的状态,往往会“反应过度”和“缺乏反应”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怎样改善现阶段的管理工具和理论的完善,特别是如何引入非线性科学,以及行为金融学在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以便更符合心理行为的财务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并且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都是在以后的将来我们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 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金融风险管理是各类经济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类金融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低成本即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方法。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总的来说,是处置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任何企业都要面对风险,任何经营活动都有风险。所以任何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学会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特别针对金融行业而言,指因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金融活动造成的损失或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被称为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造成资金损失的大小以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风险意识开始到风险识别,再由风险识别到风险分析,到风险处理后的风险控制和反馈,最后又返回到提高风险意识,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风暴迭起,危机频发,引起各国政府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与开放,在原本比较薄弱的金融体制基础上,金融市场产生风险的因素逐渐增加。所以就此基础上来说,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收益性,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我国金融业快速扩张的同时,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1.管理体制风险。这是指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引起的资金损失或运营效益下降。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降低,监督乏力的问题,以及其内部之间、与业务部门之间、与外部的经济单位之间,存在不协调和沟通不及时等问题。管理体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对该风险的化解与防范极为重要。

2.金融交易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规约的条款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是当前我国银行业比较突出的金融风险。虽然我国几次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划出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不良贷款还是相当高的。我国银行自身约束不利,对债务人的法规约束软化也是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

3.金融改革风险。是指因出台一项政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毫无疑问,一项政策或改革的实践是为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但也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其他问题。从风险的角度分析,就是又增加了一些新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轻则影响政策或改革的成效,重则危及政策或改革的成败。因此,政策风险是决策时首先应该充分考虑的。

4.资金运作风险。资金运作风险包括资金流动性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指没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资金管理风险是指因资金被挤占挪用而不能满足支储需要或存储不经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这种风险出现时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

5.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由于金融活动和金融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人员及有关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技术性差错而带来损失。例如随着金融办公自动化的提高和金融管理任务的增加,线路故障、操作失误、黑客人侵、数据丢失、业务差错等问题时有发生。道德风险是指因金融人员道德品质下降,给资金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金融活动中,有些金融人员抓住各种机会以各种似是而非的名目、借口和手段侵吞公款的事件屡见不鲜。

6.利率汇率风险。我国银行业及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时常会互相竞争抬高存款利率,收揽储蓄。这种竞争方式使得利率风险大大增加。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直接影响外汇资产,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是值得人们担忧的。建立符合金融行业战略定位的科学、完整、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金融行业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上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金融法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开展金融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活动,让广大员工真正了解有关法规的基本常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金融风险,达到管理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要加强金融业务学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

其次,增强企事业单位与居民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如政府、企业、居民及其他公共事业部门。因此一方面要把企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的强弱和金融支持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作为贷款和投资的依据,严把金融风险关;另一方面要分析其行为导致的利益最大、最小化,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觉地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控制意识,监督各经济机构的经营行为。

(二)建立金融机构内在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要分清职责,协调配合,切实贯彻一级法人制。一级法人制度下的上下级行政关系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切实建立起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将风险责任划分明确。

其次,建立完善、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内控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内部稽核监控指标体系;三是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四是严格对贷款、投资等资金的运用操作,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负责按期收回资金本息,同时健全大额货款、风险资产、非盈利性资产、表外资产等重要事项的备案制度。

(三)建立金融监管的外部辅助控制系统,加强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金融监管的外部辅助控制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对当时金融业的行政领导和对金融风险防范的责任。政府对金融业的行政领导并不是指直接对金融业务特别是信贷进行行政干预,而是指对当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和稳健运行负有行政领导责任,对金融风险负有行政责任。人民银行及各级分支行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通报金融风险现状,对易发度高的各类金融风险和高风险的地区迅速提请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警惕,出现问题要由当地政府协调处理。二是金融同业制约。在辖区内按照平等、公益的原则建立金融同业工会,制订同业公约,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进行自律。通过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有序竞争、共同发展。三是建立金融社会监督机构,加强审计部门对金融系统的外部审计,督促金融机构化解风险,加强执法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执法检查和对社会非法金融机构、社会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共同维护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唐国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金融论坛,2005,(5).

篇4

关键词: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金融体制 机制

1 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金融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风险存在的可能性。金融管理是组织资金运行、处理金融关系的管理行为,它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通过调节、控制资金运行的规模、方向和速度,综合反映着经济管理的重点、规律和成效。因此,金融状况是经济活动内容、过程和结果的价值体现,在经济管理中起着效益“晴雨表”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它的业务活动具有范围广泛、综合性强、可靠性高、内容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一定的环境变化相结合,就会出现风险问题,存在潜在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1.2 环境的变化是金融风险存在的决定因素。首先,现有的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多变的环境,传统的金融理论和方法并未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因为其分析基础是静态的,是在严格的均衡假设前提下得出的结论,然后将之应用于现实的非均衡状态。但是现实经济活动比人们的认识复杂得多,是动态的,多数情况下处于非均衡状态,偶尔处于均衡状态。人们依然用这种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是人们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人们的主观常常与客观发生冲突的根源这种冲突直接引发风险的产生。金融管理活动不可避免地面临这种现实。因此,金融风险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着。其次,环境变化引发风险管理的产生。环境因素包括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都不停地变化着,金融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并组织实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或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就会给管理目标带来不良影响。习惯的做法主要是事后进行考核、总结,这时损失往往已经发生。即使实施过程中对问题有所觉察,也因缺乏必要的机制,很难补救。因此,建立一种管理机制,事先和事中预见环境因素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实现金融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将其及时提供给金融管理人员,使其掌握可能的变化方向程度和时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责任约定,就显得特别重要。

2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2.1 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合理。首先是宏观调控机制不灵,表现为一控就死,一放就乱,乱了又控的不良循环;其次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人为的干预,把金融机构置于“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

2.2 金融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规制主体,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协助的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进行规制的法定地位、规制目的、规制对象,规制范围以及法律责任。这也造成了各金融主体肆意违反规定行为屡禁不止,直接造成各类金融风险迭起。

2.3 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特殊性,金融改革一直滞后于经济改革。一个更为高效、合理的金融支持是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引致“金融深化”程度日益提高,同时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由此引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带动了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我国全面发展在金融深化程度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金融抑制。

3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机制构建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必须构建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使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完善金融法制法规,并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完善票据贴市场为企业和银行短期融资创造条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适度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国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以期在保持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继续保持国际收的基本平衡,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外均衡,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投机势力和国际金融风冲击的能力,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3.2 制定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级、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依靠的是内部机制,通过内部控制来确保风险能得到恰当的、持续的监控。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此相同,但具有自身特定的内容。一是金融风险识别。指金融人员对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风险种类不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金融风险管理者要不断地去识别,随时发现原有风险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潜在风险。识别风险的方法很多,通常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二是金融风险衡量。指在风险被找出之后,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将造成的损失有多大。风险造成的损失既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又取决于其发生频率。最大的风险是那些损失巨大,并经常发生的风险。风险衡量的作用可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为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可靠依据。三是金融风险分级。指在风险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排序,分别列入不同的风险级别。风险级别一般有四种类型,即高频率高损失,高频率低损失,低频率高损失,低频率低损失。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四是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指从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来防范与化解风险。五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和风险管理报告。前者是对风险管理策略的适用性及其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是否能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后者要求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风险报告。提交的报告应包括对当前或近期较为重大的风险控制系统的评价,指出存在的弱点或隐患及应采取的修正措施。风险管理信息在金融部门内部的有效沟通,是有效风险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条件。

3.3 建立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系统,加强区域性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的外部辅助控制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对当时金融业的行政领导和对金融风险防范的责任。政府对金融业的行政领导并不是指直接对金融业务特别是信贷进行行政干预,而是指对当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和稳健运行负有行政领导责任,对金融风险负有行政责任。人民银行及各级分支行要及时向当地政府通报金融风险现状,对易发度高的各类金融风险和高风险的地区迅速提请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警惕,出现问题要由当地政府协调处理。二是金融同业制约。在辖区内按照平等、公益的原则建立金融同业工会,制订同业公约,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进行自律。通过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有序竞争、共同发展。三是建立金融社会监督机构,加强审计部门对金融系统的外部审计,督促金融机构化解风险,加强执法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执法检查和对社会非法金融机构、社会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共同维护金融秩序。 转贴于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金融风暴;银行;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57-02

200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随着次级信贷房屋危机的发生,那些将信用贷款列为主要标的证券,或者称为信用衍生性产品,冲击到了许多大型的公司,比如HBOS、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等。而原本的世界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这个曾经被《商业周刊》评出的2000年最佳投资银行,最终丢盔卸甲,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申请了破产保护,铩羽而归。而其他的大型金融机构也未能幸免。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证券等,这些曾经的金融霸主,都开始面临巨大的压力,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它们不幸成为了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这些曾经实力雄厚、产品新颖,又具有优质服务的多元化金融机构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呢?当然,导火索是由于美国购房者资质越来越低使得其违约率超过了证券化计算的最高值,从而导致几乎占据了美国全部房屋贷款的两家房屋贷款中介——房地美和房利美发生危机,这便是次贷危机。羊群效应导致了人们的恐慌,他们善于根据领头羊——即主要投资者的经济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次贷危机就这样演变成了金融危机。然而这只是导火索,究其深层原因,美联储实行的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松懈的对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以及国际经济失衡,都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必要因素。其中,金融监管不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导致了泡沫经济,使全球深受其害。

1美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金融风暴无疑给了美国当头一棒。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美国闭门自省,已经开始重点加强对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想象曾经的风险管理经理只能蜗居在交易大厅的地下,而如今扬眉吐气地坐在前台挥斥方遒,甚至加入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这正是归功于2010年7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目前美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正在逐步增强。汲取了次贷危机由于贷款而造成风险的教训,现在美国银行业开始着重评估借款人的违约率,同时提高了贷款的授信标准。一方面,银行在以风险为基础对贷款定价,另一方面,银行开始减少“一揽子买卖”,通过新颖的风险管理技术来分散信贷风险。当然,仅仅对信贷风险采取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信贷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还是市场风险,美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在全面性和灵活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次贷危机挑战了美国的风险管理系统,之前几年的良性市场环境导致银行胃口大开,从而放松了监管。而现在,银行反省之后开始重视风险衡量和控制,并通过资产组合多元化技术分散风险,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转移和缩减风险。总的来说,目前美国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2中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汇集各路金融精英的陆家嘴论坛在2011年提出的主题为“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这体现出了在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各国对金融管理的重视。在2011年5月20日的陆家嘴论坛午宴上,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指出,新一轮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新挑战,中国银行业在信用、市场、流动性等各类风险的管理难度加大。简而言之,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前景并不可观。

从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建设的分析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巴塞尔在这之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建设都是基于BaselⅡ的。 那么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众所周知,BaselⅡ需要用到大量的、涉及各个范畴的数据,一方面,这加大了银行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出错的概率也增大了。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无论是框架还是模块,都是借助于外资咨询机构的,比如S&P,Fitch等。不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法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成本,同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外资咨询机构也达不到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了解,因此它只能做到大体全面的风险规划,而究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仍是有待考究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是亟待提高的。

3国内外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对比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都不尽相同。这里简单从单方面比较国内外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来分析两者的差异。

31房地产贷款

比较美国和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贷款管理模式,发现美国有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方案——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所谓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顾名思义,就是当房地产市场收益十分可观的时候,即使某美国公民的信用评级很低,贷款之后还款能力不强,但是考虑到他们拥有的房子本身的价值,银行还是倾向于批准贷款。但是随着银行放贷的增多,银行自身的投资怎么办呢?将两者中和,银行就将贷款转为高利息债券,出售给购买人,而购买人的收益则是从贷款人还的利息中得来。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既贷了款又不会造成资金流失。除了风险贷款证券化之外,风险贷款出售、银行跨业经营等,都是美国银行对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采用的措施。

相比来说,中国银行业的贷款风险管理就相形见绌了。美国银行的思想大多是,做好预防准备,在事前将风险控制住,未雨绸缪;而中国的银行则喜欢做善后工作,相对来说较为被动。事实上,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而目前中国银行业的贷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这也就导致了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现在中国银行业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同时,当遇到贷款风险时,处理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是积极催缴。近年来才加大了拍卖和担保力度。因此,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与国外还是相差甚远。

32风险管理监管

美国的主要监管方式为以法规为准绳的规范化监管方式。一方面,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更加严格周密;另一方面,社会监管对银行业的监管也贡献良多,无论是行业自律组织,还是审计组织等。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倾向于共同研讨来制定政策进行监管。它们通过组织会议的方式来商讨近期各银行出现的矛盾和弊端,然后共同制定政策和法规来解决。这种互惠互利的行为目前中国还未实施。相比来说,中国目前的监管措施并不规范。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人,而且风险信息披露很不充分,更不要说外部监管的名存实亡。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方式不适应时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对未雨绸缪的忽视。因此,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监管手段尚待提高。

33风险管理手段

金融衍生品是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新颖且有效的手段。目前美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同时,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了它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金融衍生品不是完全可靠的。金融风暴的诱因之一便是美国依托次贷产品的金融衍生品数量上远远大于次级贷本身。除了金融衍生品之外,在美国,不断开发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也提上了议程。而中国目前的金融衍生品种类寥寥可数,并且IT技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信息系统也不完善,相比来说较美国相去甚远。因此,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的来说,美国银行业和中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上有很大区别,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不是说美国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就是完美的,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并且它的手段也未必适用于中国。中国银行业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借鉴美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才能有所提高。

4对中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索

41将外部助力逐渐转化成内部力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BaselⅡ对于我们的作用。它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为了解决数据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资源共享,提高了准确率。同时,中国银行业应凝聚在一起,着眼于突破关键的技术,制定适合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规则,自力开发,才能将外部助力转化为内部力量。

42通过经济创新来创建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后危机时期,全球都在力挽狂澜,经济创新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兴市场商机无限,比如电子商务市场等,都可以成为银行开拓新业务,创建新的管理模式的助力。

43借鉴国外的管理方式

借鉴国外的金融风险管理方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了解国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将其融合中国的经济现状,同时通过压力测试来检验风险管理手段的可行性。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手段,通过开发国际市场,将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一起,也有助于开发更好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应该多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管理方案,比如风险贷款证券化、风险贷款出售、银行跨业经营等,并对这一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其风险管理体制,使其多样化,强效化;在风险管理监管方面,加强法规监管和外部监管,同时,多与其他国家沟通,就各自的银行业提出问题和矛盾,然后共同解决,这样,一方面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沟通;另一方面也便于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在风险管理手段的方面,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同时重视金融创新,不断开发金融衍生品和新的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提高IT技术和其他各方面科学技术,加强金融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效地达到资源共享。

一言以蔽之,面对并不客观的中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现状,中国应该正视问题,并不断完善,才能让经济蓬勃兴起。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应该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繁荣和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可以处变不惊地应对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

参考文献:

[1]陈游巴克莱银行风险管理实践及其启示[J].财经科学,2011(12)

篇6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在最近几年,在面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中,让国内商业银行意识到金融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在金融衍生交易、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诸多领域采取创新性活动,才能够获取可喜的成效。与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创新能力缺乏,手段单一、规模小、品种单一;第二,金融创新需要外力加以推动,但是内在驱动不足;第三,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比如在信贷规模、市场准入条件、利率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都非常严格,并且金融市场立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1]。

虽然最近几年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发展获取了可喜的进步,也逐渐地与国际同行缩小差距,诸多先进技术也被引入到国内的风险管理之中。但是,如果全方位、全面的考虑风险管理,还存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等缺陷。具体而言,主要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不够成熟,缺少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并且社会信用基础非常薄弱,不能够充分的、规范的进行信息披露,市场对于银行经营管理的约束监督力量还有待加强;第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依然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忽略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等,同时,也没能够做好风险的差别化管理;第三,考虑到商业银行本身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的落后,主要是运用定性分析,缺少量化分析,因此,在监测、度量以及风险识别等环节还欠缺必要的科学性,相比国外先进的金融工程、数理统计模型的运用等方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第四,参与到风险管理的人员数量不足,并且素质普遍偏低。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对对策

(一)建立出市场化激励机制

在传统的薪酬制度下,对于经营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从资产质量、利润等事后的会计指标来实现,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反映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并且也没有联系到未来经营业绩以及银行远期的盈利能力。只有建立出员工持股计划或者是经历股票期权等长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够让银行长期的发展目标与员工报酬、管理层报酬相互联系起来,才能够解决因为利益不一致所引起的问题。

(二)做好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随着近几年,通过改制与上市等途径,商业银行对公司治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呈现出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发展态势。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政策委员会,在高级管理层之下也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内部也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这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2]。

(三)完善风险管理的观念

第一,商业银行必须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将所有的环节与业务风险都涵盖在内。然后根据风险的不同,进行归类与识别,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再配合上专业的部门来管理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第二,在治理结构得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垂直的、独立的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管理的决策机构、权利机构是董事会,下面设立了战略规划以及风险审计委员会。战略规划主要是做好风险管理战略的起草,风险审计主要是通过风险审计部门,做好风险管理的效率评价以及整体性的风险检测,将组织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于商业银行关键性岗位人员道德风险也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测。

(四)将潜在的金融风险提到日常的议事程序之中

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应该从下述三个问题来认真对待:第一,银行质量质量受到新不良资产的影响。虽然不良资产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间是相互分离的,在很大程度上放下了商业银行的包袱,但是却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并且最近几年不断攀升的不良资产率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二,缺少抗冲击能力,资本充足率较低。由于国际银行业主要是依靠资本的充足率来对银行业务经营的抗风险冲击能力和稳定性加以衡量,但是个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却呈现逐渐下降的势头,使得我们不得不担心商业银行,降低了银行的信用;第三,国内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相对较差,远远比不上国际市场,并且信用制度有所欠缺。除开中央银行之外,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虽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却没能取得实际的效果,银行依然会面临经营效益低、资本匮乏、财务负担重等诸多问题。缺少社会信用制度,也使得一部分货款人一味地逃避银行债务,大多数借款人都没有钱偿债,就算有,也不还债,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法律对策

(一)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国内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监管机制。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做好法律框架的健全,强化法制方面的教育,避免不当的干预。另外,《人民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多部法律也为国内行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3]。

(二)做好商业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稳妥地做好商业银行的改制处理。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作出科学化、大众化的决策,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化经营,另外,也可以建立出与国际环境、国内市场相互适应的自我管理约束机制。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知识管理

一:引言

金融风险是描述经济活动中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有关从而产生的风险,也就是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一直以来就面临各种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最主要的核心业务。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个是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复杂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贷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不良贷款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第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管理的根本之一要求就是要求银行自身根据存款的持续时间来合理的配置资源。三是财务风险。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财务领域内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产生的的随时的可能性,比如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下降,综合营运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过高等等。四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经济形势的恶化带来的利率变动,国内政局变化带来的利率变动,或者是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带来的利率变动等等。总之,商业银行需要面临很多的风险。而如何控制风险使之处于较低的风险水平,已经成为在我国银行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证明: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构建

(一)构建的系统目标:为了更好的构建设计和构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我们要确立的目标是: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在现有的信息资源交流,分享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索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数据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知识共享平台,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此外,要建立以金融的种类为管理的基本单元,以经济效益为管理核心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对商业银行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与分析,并且能够为管理层提供灵活有效的分析工具和系统机制,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减少商业银行有可能遇到的损失。

(二) 构建的系统架构:由于商业银行的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与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相契合,同时又能够融于商业银行的整个运营管理过程 。因此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源、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与应用控制等组成,如下图显示:

(三)构建的系统功能:该系统是由知识管理平台、风险仿真系统和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组成。首先,知识管理平台是为了实现金融信息与金融知识的咨询和管理,其次,风险仿真系统主要是模拟现实中的各种金融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通过把数据先转化为信息,再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从而优化管理决策。最后,综合业务系统是使得银行管理层能够更加有效地测量风险,分析风险,解决风险,最终减少损失的目的。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1.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模拟系统 。金融涉及经济的许多工业领域, 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等,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很容易地变为不可挽回的风险也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金融风险仿真系统通过对于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与模拟,能够有效预测各种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业务状况,从而为控制金融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提供针对性措施。2.金融风险控制的知识共享平台。商业银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多种学科。所以,有必要在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建立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机制。该共享机制应能够监控管理银行资金的循环流动全过程,实现金融知识与信息的多部门多领域的统一管理 。3.金融风险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要求是在金融风险仿真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全面的考虑到商业银行金融管理的趋势,以公司治理现状和金融业务开放综合管理为主线,构建一个金融风险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金融风险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三个系统。

风险识别系统要求从3个层面选取金融风险指标。第一 :宏观经济指标。用于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第二泡沫风险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风险资产价格的变化情况。第三全球主要经济指标。全球主要经济指标考虑的是外国经济变化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风险计量系统是运用经济计量原理对于风险识别系统中识别出来的风险指标进行科学的计量与计算,分析经济变量的危险性。第一,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特定风险识别指标进行筛选,进而分析重点研究。第二,金融行业的风险计量,主要是对于各监管的主要行业的风险识别指标进行风险计量。第三,对于国际上的风险冲击进行风险计量,这要求充分考虑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政策以及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化情况。

风险控制系统是用来提供各种风险控制的措施与管理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的概率以及程度,为商业银行提供保驾护航,为商业银行管理层提供科学的风险控制预案。

三、结论

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在一起,金融危机不断,因此更需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控制,同时这也是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就要求我们使用知识管理技术,同时要建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于整个银行部门与部门之间跨区域,多层次的银行资金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 从而对银行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进而进行有效控制与防范,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刘卉,李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金融,2005(5)

篇8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 风险管理 控制机制

一、导论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模式,在经营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结构与经营也比一般金融机构复杂,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发生风险后化解的难度与成本也比一般金融机构要大。同时,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巨大规模和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一旦金融控股公司发生问题,必将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巨大波动。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于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社会声誉,以及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来说,内部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对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还可以为潜在的控股公司或者集团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一些思路。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风险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性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控制着众多的专业化金融子公司,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它所引发的风险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资本金重复计算、系统性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三个方面。

1. 资本金重复计算

金融控股公司资本金的重复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拨付子公司资本金。这样,一笔从集团外注入的资本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造成资本金的重复计算。如果子公司又用该笔资本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本将被多次计算;二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造成股权结构混乱及资本金多次计算。由于只有来自集团外部的资本金才能抵补集团的整体风险,因此,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同一笔资本金被用来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显然是不适当的。

2.系统性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个涉及多种金融领域的金融混合体,其所引发的风险会因为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而在系统内逐渐聚集,并迅速蔓延开来。金融控股公司所追求的协同效应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聚集的可能性:金融控股公司为集团建立的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客户服务中心、统一销售渠道,虽然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但是,子公司存在的风险也可能借此通道向母公司不断聚集,在一个机构内发生的失误和可能发生的危机或破产,其危害和影响原本仅限于自身的业务范围或行业范围,但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下,就会向母公司集中风险并蔓延危害。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在总体经营上倾向于建立统一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一旦决策失误,就会影响到全部子公司,错误迅速覆盖整个系统。

3. 内部控制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其经营和组织方面难于被监察和控制,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控风险有诸多方面,但与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最为密切的风险是内部交易。

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使得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这就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和利益冲突的风险。由于金融集团内部复杂的控股关系和资金往来,彼此关系紧密,相互往来交易势所难免,其种类主要有:交叉持股、集团内公司间之相互交易行为、集团内公司自同属集团内公司取得保证、贷款或其他担保承诺、集团成员间之资产买卖行为、以再保险的方式所为之风险转移、集团成员间就第三人关系风险之转移交易等。这类交易常伴随风险的传递与聚集,最终形成集团的整体经营风险,危及集团的经营安全与稳健运行。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性风险

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当前所面临的风险不尽止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金融风险,还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制度性金融风险,这些特殊性风险大多是政府、企业和银行延续旧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产物,是旧体制下金融抑制所产生的风险的延伸,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在欧美发达的银行制度下,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明确地承担起银行在其全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并以银行的全部资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最终责任界限。董事会因此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然而,在中国目前现行的金融体制下,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和边界并不明确。在现行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这都使得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董事会)没有也不能最终承担起全部金融风险的责任。

2.内控体制不健全

在现代的金融风险管理中,完善的内控体制是金融机构得以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控体制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的银行内控体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相对于国际上对现代银行内控体制的要求,中国银行内控体制还显得相当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但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明显缺乏这种有效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的保障。

3.管理工具缺乏

在欧美先进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中,管理风险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断创新。相比之下,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建立较晚,现行的金融市场还不能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工具的匮乏是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是目前西方金融体系中向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直接对冲风险的性质,被认为是管理市场风险最有效的市场工具,使得金融体系能更加有效地在风险承担能力不同的金融主体之间配置风险。

目前,除了一些地方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不仅是金融体系不完整的表现,也是风险管理市场工具匮乏的表现,它明显地制约了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分阶段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

(一)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

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适时地调整自身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其中,准确地目标定位是风险管理有效运转的关键和前提,笔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目标应当定位于:

(1)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防范、控制和化解控股公司及所属金融子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保证控股公司及其所属金融子公司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符合公司制定的各项经营政策和规章制度,有效推动所属金融子公司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2)提高控股公司及所属金融子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的透明度,保证对内对外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及时性,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3)实现在风险—收益均衡下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运作必须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中,通过建立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预警机制、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机制,使得公司运营在风险环境中实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之间的均衡与协同。

(二)树立金融控股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

1. 平衡风险和收益,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同样并不是要消除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因素、风险来源,而是在于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实施一系列的决策、管理、操作政策和程序,保证在风险—收益平衡下实现整个集团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避免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保证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 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一般都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专司风险控制之职。但是,风险控制又决不单单仅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一定是要在风险能够控制的情况下才去操作和经营业务。

3. 风险管理独立和透明

独立和透明是一套好的风险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条件。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主要在三个方面:即风险管理职责的独立性、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以及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评估职责的独立性。独立运作的风险管理部门意味着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建立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明确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金融控股公司应成立隶属于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同事会领导下指挥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控股公司董事会:是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层,确定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与回报要求;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整个集团的风险管理目标、制定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监控重大风险,审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政策、程序、方法等;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落实控股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政策,指导子公司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指导子公司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规划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控;对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进行管理。

第二层级:各子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委员、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全面的管理子公司的风险;实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设计监督三项主要职能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子公司层面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控股公司统一风险管理政策下,规划子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审批资本分配和风险限额。

子公司风险管理部:子公司风险管理的执行机构,受自公司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全面管理子公司各类风险:根据集团战略拟定子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流程及标准;对子公司日常的各类风险进行动态的测量和监督,并及时向集团风险管理部门和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针对风险来源的具体控制办法;建立子公司有效的事后补救机制;管理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和人员。

第三层级:子公司内部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架构。各子公司分支机构也应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由子公司直接管理并委派风险主管。子公司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以及下属分支机构的风险主管虽然是集团风险管理系统组织架构的基层单位,但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他们具有相当自主的、对各部门及分支机构业务风险和资金风险进行管理的权力,其职责主要有:督促子公司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正确实施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措施;向子公司风险管理分部提供精确、及时的风险信息等。

四、结论

各国必须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混业经营程度、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金融经营体系结构以及传统金融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因素来设计、选择、安排符合本国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我国应该顺应当今世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从结构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注重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的分权与制衡。

设计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市场规范运作机制,一方面有利于规范金融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和运营的自主机会,既能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率优势,又能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使金融效率、金融自由的法律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篇9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很多企业纷纷开始了金融投资活动。所谓金融投资就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来进行的一系列金融资产买卖投资,而真正的金融投资会因市场的不断变化,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风险,这种风险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或者处理,极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而风险又是金融市场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就显得相当重要。以下就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点以及类型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1 产生金融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

企业的日常金融投资活动会因市场的变化和其他一些外部因素而产生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四点。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与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化、汇率的变化以及投资过程中的市场变化引起的。

1.1 因金融商品销售人员的影响。

事实上,在实际的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会因为金融商品销售者的行为和操作产生风险。金融商品销售人员的风险因素是指,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来自于销售者,销售者对于投资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商品销售者的信用问题。因信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商品的投资结果,所以企业在与金融商品销售者达成协议时应选择多家销售商签订协议,并分散进行金融投资活动,避免销售者过于单一从而因该销售者信用问题影响整个企业的金融投资结果。

1.2 因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化。

众所周知,金融所获得的利益与利率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利率上调,金融投资的产值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因此,在实际的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的结果与利率的变化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利率的变化引起的投资结果变化,整个过程中要调整好投资的资产与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提高金融产品对利率的变化反应,防止因利率的大范围变化使得投资结果面临太大的风险,最终因不适应造成企业的损失。

1.3 因投资过程汇率的变动。

除了上面提到的利率变动会对金融投资造成影响,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变动也会对金融投资的结果造成一定的风险。因经济的发展,金融投资已经逐渐走向国家化、全球化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不满足于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而因国家之间货币的汇率不稳定,所以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会对着汇率的变化带来一些影响。因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之间的汇率不可能一直稳定,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影响到了金融投资的效益。

1.4 因投资过程中市场的变化。

实际上,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投资的商品风险,更要关注投资的金融商品在整个市场的环境变动。因金融商品的效益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无形中造成了一种投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金融风险对于部分商品投资者或者商品的投资会产生影响;而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甚至造成整个世界的金融风险。因此,在实际的金融风险防控中,对于市场风险的调控与管理显得异常重要,这也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作用。

2.1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企业中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识别可能影响到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潜在事件,并按照对待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来管理风险,保证企业的金融投资不受太大影响,从而实现经营目标。事实上,风险评估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八要素之一,能够通过识别风险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而进行的一种评估。其原理就是,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对其采取应对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投资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所面临等风险也逐渐加大,为了确保企业的金融投资效益,做好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相当重要。

2.4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审计与监管的重要手段。

随着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越来越多,也使得金融投资的审计与监管难度逐渐加大,金融投资的工具种类有很多,且其操作模式与风险也大有不同,这也给金融的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利用合理的金融工具来估计风险,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评估风险,保证审计和监管的职能。

3 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3.1 风险评估有利于风险管理。

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等因素产生一些风险,而企业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运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分析和识别对企业是否会产生影响的事件,以对待风险的态度来管理面临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风险评估实际上属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针对有可能对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事件分析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析,并为企业采取措施提供依据的工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经济产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张,金融资产的数额也逐渐增大,这就向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企业的发展,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则必须加强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

3.2 风险评估有利于审计和监管工作。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准确的评估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由国家相关的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管评估。伴随着金融投资活动的增大,金融审计与监管的工作也逐渐变难。此外,随之增加的还有金融投资工具种类与投资操作模式。为了处理这些问题而埋下了很多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计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审计操作来监管相关企业,加强自身的金融投资和风险评估知识和水平,科学合理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就更加被凸显出来,金融风险评估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金融审计和监管目标。

3.3 金融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的业绩评估。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上市企业而言,遭受的打击更是严重的,很多企业的经济亏损都非常巨大。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金融投资活动不仅要面对国内以及国际的环境影响,更要承受来自市场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业绩评估和金融风险评估非常有必要。对于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市场前景与金融风险来分析,审时度势的来才操作金融投资活动。一方面,要不断创新金融投资工具,规避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对自身的投资业绩进行严格的考核,这对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推动企业更快获得利益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金融风险评估还有助于企业的业绩评估,更好的为企业金融投资服务。

篇10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企业;财务控制

金融行业的不稳定性随着我国政策及汇率的不断改变而逐步提升,从而也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金融行业的收益向来具有不稳定、不确定性、波动大的特点,这也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进步,高科技电子及信息技术不断被运用,这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电脑高手。但是很多电脑高手为了经济利益,通过黑客或者一些病毒软件将破坏的魔爪伸向企业,导致企业的机密被泄露,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金融风险管理

1.为什么要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做好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是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买卖股票时,首先对股票的价格做好充分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预测后期走势情况,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买卖,力争将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由此看出,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风险和损失,不但能保证资金高效使用,而且对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流的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以保持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金融风险有什么特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客观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累积性和叠加性。金融风险不但会导致股市暴跌和国家经济极度萧条的情况,而且还给国家的稳定和国民的生活质量及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2007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很好的体现。国家物价普遍上涨,众多企业宣布破产、倒闭,导致失业率逐步攀升,整个社会都惶恐不安、叫苦不迭。即便是再强大的国家、企业或者个人也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但是,金融风险也并不是说来就来的,一般都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一系列问题的积累,由于不重视、不解决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金融风险的爆发。所以,事先做好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能在危机发生时做到临危不乱,减少一定的损失和危害。3.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加大风险评估力度、做好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工作、提升金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等是预防金融风险发生的有利举措。加大对企业或个人的经营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评估,可以有效的保障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仔细的审核和分析,可以将金融风险降到最小化;提升金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可以降低由于技术问题而引起金融风险的几率;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使金融市场更规范,降低了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和干涉,而由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更法制化。

二、企业财务控制

1.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企业财务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由于2007年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很多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控制管理还非常不完善、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由于有些企业对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认识有所欠缺,没有构建完善科学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同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以推动公司的发展,导致企业陷入危机中。2.完善财务控制的有效措施。要想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就必须树立以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以减少企业资产损失及风险为原则的核心目标。具体实施措施为以下几点:(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明确财务风险评估对企业经验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构建出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预警。(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各部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泄漏,并给予财务部门适当的问责权利,免受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部门工作的影响,提高财务部门地位,确保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行,确保企业的资金稳定和安全。(3)树立、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中,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评估中去,做到人人参与公司经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及责任,以此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4)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各部门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使每个人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利的贡献,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5)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使得信息分析更加全面和准确,提高了企业的防风险能力。(6)聘请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人才。金融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到位,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对于人才的选择不可小视,必须选择对市场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科学和专业的分析能力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财务控制管理必须选择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谨慎、正直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正常、顺利的运作。(7)加大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即便有再好的方法和政策,倘若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度,那么也就是纸上谈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让我国中小企业正确认识了金融市场,了解到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未来,我国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策略,加强企业的管理科学性,增强企业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生存能力。企业要通过财务控制与分析的方式提前预判企业金融市场投资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并做出重要的改进,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方式,确保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可以稳定、安全、有效的发展,加强企业自身运营的有效性,让企业有实力应对金融危机与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严旭.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6,(12):152-153.

[2]刘计敏.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的研究[J].商,20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