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 of reflection is very necessary. As a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should in advance of exploration, reflection in practice, study materials, understanding students,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etting up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reflection
1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经常检查、反馈、分析、调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无疑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关注,使教学研究活动得到深入地开展。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2 教学体会
2.1 加强教师修养,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都说初中孩子最擅长模仿,教师的道德风尚、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科学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阐述理论观点,生活化学科知识,使知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增强。因此,关注过程和凸显观点是新教材内容的体现方式。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很强可读性。刚开始新教材不能够适应,笔者曾走到两个极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受旧教材编排学科知识逻辑思路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新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编排思路时,感觉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识体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课时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效果也很差,为此,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结果转向依据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时间过后,教材内容进度缓慢,笔者感觉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学任务在规定课时内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笔者意识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应当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让教材成为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
2.3 挖掘人文内涵,体现人文价值。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在教学和教学评价中过分追求客观性、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追求机械化的答案,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当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标准化教学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毕竟,语文是人文学科,理性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挖掘出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广大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2.4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我们力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3 以学生为主体,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许多教材内容出现了大幅度改动,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随之改变,仍然是“穿旧鞋”,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一刀切”。这样陈腐落后的教学模式显得与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教师教得疲倦,学生学得枯燥,味同嚼蜡,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效率极低。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不应是一个只顾眼前分数、不顾学生能力发展的“近视”。教师要逐渐将自己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只有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对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可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补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马上解决,教师可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细细研讨。
总之,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进权. 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 教育革新, 2009, (02)
篇2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语文 教学 创新
语文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进步文化的统一,是人文性内容与工具性内容的统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是文学性内容与应用性内容的统一。新课标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新课标中的如下内容最值得中学语文教师研究和参考。①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②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扭转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③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应“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④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⑤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和其它有关资料”“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上述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和要求下,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一、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
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课程的集权性和课程的明显确定性(统一内容;统一考试;材和教参;统一的教学标准),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不确定性的表现有: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由教学权威意识向教学平等参与者意识转变
转变教师角色意识是找准角色定位的前提。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对待学生,致使师生关系不平等,甚至造成对立情绪。
现代学生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与教师的唤醒、指导、帮助分不开的,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作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在认知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
三、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转变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实质性的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合作性意义建构,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与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
四、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
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建立以听、说、读、思、议、写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核心的现代阅读教学观。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内容,语感的培养是其它能力如思维、观察、想象能力的基础,学生的语言水映其听说读写的水平,要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以语感的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语文素质教育要还给学生以学习语文和阅读的自由,让他们步入广阔的社会空间,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在练就终生受用的本领――语感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这种现代的阅读教学观的建立。从最大限度上开辟了语文学习空间,争取了语文学习时间,拓宽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想象仅靠几册课本和一天一节的语文课,学生就能学好语文,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
新大纲、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正式提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余蕾提出的“淡化课文、突出能力、注重运用”命题思路值得借鉴,这一思路体现了教、学、考、用高度统一的考查意识,除了必要的文学常识和名作精品的背诵外,命题尽量与课文脱钩不考课文内容,而是以大纲和教材提出的知识能力训练项目为考查依据,命题取材向课外延伸、辐射,使试题脱离过于繁琐的机械分析,而重点考查学生在社会生活和交际中驾驭语言的能力,近年来的中高考试题都体现了这一命题思路。这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看课外文,“抱着书本打滚”的教学形状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冲击。
参考文献:
[1]程敏.中学语文教学新课标实施之我见――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篇3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 培养能力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以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我们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我们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有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开放课堂,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我们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我们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我们教师还应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的课堂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常言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语文特有的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机会,合作学习
篇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然而从目前的倾向看,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落实不足。具体表现为:脱离文本,架空语言,忽视能力,鄙弃训练,天马行空,来去无踪。钱梦龙先生称之为“凌空蹈虚综合症”。其实,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学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语文课应姓“语”,不能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班会课等,必须在语言、文学、文化的某一个方面让学生有所收获,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即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
面对新课程,我们固然要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决不能理解为,教师就可以完全不讲了。教师无休无止、支离破碎地讲解固然不好,而且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效果,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教师讲清楚的,也不敢讲或不愿再讲了,生I怕有被认为是“灌输”“接受性学习”。在新课程实验区或在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看到,近几年,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有的地方甚至硬性规定,一节课教师的讲授不得超过多少分钟。我认为,至少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讲解、恰当的点拨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教学形式(包括讨论、辩论、学生的自主活动等)所无法取代的。当然,教师的“讲”,重在研读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包括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三、多元解读与阅读指导
语文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少教师把接受美学的理论引入阅读教学,反对“标准答案”,主张多元解读,这与过去阅读教学中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的做法相比,确实是一种进步。文学作品允许多元解读。学生在语文课上的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标的学习行为,过去统得太死,惟标准答案是从,当然必须纠正,但是,语文课上学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行为,不能把语文课内的阅读教学和一般读者的欣赏文学作品等同起来。因此,阅读当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这种尊重绝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做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等等。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但也决不能放任自流,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四、应试与应需
篇5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下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灵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首先,在课堂氛围上,我们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应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而良好的教学氛围,正好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师放开手,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前提。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加强在课堂氛围创设方面的研究,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学生、自己班级的方式、方法,从而开展更加人性化的语文教育。
当然,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付出真感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真正地爱他们,关心他们。在课上、课外,教师都要用一颗关爱的心关注每一名学生,亲近他们。教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只有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候,学生才能大胆发言、思考,课堂氛围才能轻松、自由,课堂教学效率才能高效。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过去的语文教学相对来说较死板,学生死板地听,教师死板地教,属于纯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固有的教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学生缺乏良好的互动,学到的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新课程意在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突破死板的“一言堂”。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固守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提出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当然,学生的自主思考,大胆提问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大力培养与激发,因此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方式,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良好的语文学习,把以往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语文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生的自信心。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探索的学习方式
许多学生的思想还处在“灌输”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什么,他就学什么,这样是不可行的,不仅不能灵活、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利于知识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够摆脱教师的束缚,自己学习需要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学生思考的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以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这样,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自己领悟知识,自己掌握知识,能够体验到成功感,进而为学习语文创造更大的学习动力。
2.合作学习的方式
语文学习仅仅靠自主学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思考同一问题。在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谈论交流,提高思维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展开讨论,每个学生有发言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习的参与热情,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学习中,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创设,有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更是培养学生情感、语言、思维的有效阵地。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教育,学生也将受益一生。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杂志、报刊、名著等内容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具很强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语文学课的魅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有心人,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记录民俗谚语,做社会调查、了解风俗文化等等,将生活情境导入语文学习中,促进了语文写作知识的积累,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语文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缤纷的语文世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有效教学手段。实践证明,集文字、图形、声音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它,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地理解知识。多媒体将抽象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启发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拓展;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仅仅是在课本范围之内对知识进行讲解,对于知识只是进行单纯的灌输,使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想要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提高,就要将学习内容进行积极探索与拓展。
一、时代的背景
众所周知,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学生的修养进行不断的提高,可以将课堂进行充分的丰富。但是,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对语文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也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热爱生活,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道理。想要将这些目标实现,就要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使语文的教学能够具备更多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其他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作用
素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在学习的手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以及探索,为了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只有拓展以及延伸之后才能够使学生获得获得更多知识,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一)将语文的知识进行增加
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素材。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依据课本提供的知识为前提将内容拓展以及延伸。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自然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将社会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方面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如国家的大事、个人的相关事情、友情故事以及爱情故事等。这样,学生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程上,对学生的道德能够进行一定的教育。总而言之,将内容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会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实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方面得到显著增加,同时能够使学生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在相关的事件中获得一定的感悟,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优秀做法以及行为进行有效的效仿,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二)将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
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有许多方法,对教材具备一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的前提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教师要对教材具备一定了解,以教材为出发点,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才能够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具备一定的了解之后,会将教材重点进行了解以及掌握,依据学生兴趣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会有效增加,学生在经过教师引导之后,会将自身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得到有效强化,在学习方面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三、相关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能够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有效增加,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但是,在对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时,对采取的措施要进行细致的探讨,经过研究之后确定具体的措施,保障采取措施将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之后,能够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综合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一)发挥评说作用
将语文的内容进行拓展以及延伸,可以采取很多手段,其中发挥评说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与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对语文的章节以及文章具备独特的看法以及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独特的看法以及认识进行总结,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对于章节以及文章掌握的情况教师也能够及时的了解。同时,这种方式方法能够将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学生对于章节以及文章的看法以及认识是独特的,都具备自己的想法看法,在章节以及文章的学习过后,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方法将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
(二)将内容形象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学的内容方面看到的是文字,是非常抽象的,没有办法对学习的内容具备生动形象的理解。因此,在对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对内容具备生动形象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许多措施将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通过图画的形式将内容进行形象的表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减少障碍,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培养,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对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时,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内容具备生动形象的理解,使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培养,将学生综合的素质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三)具体事件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时,对具体事件要充分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例如在学生以及教师身边发生的事情等,都可以将它们进行充分的运用,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对事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融入与语文方面相关的元素,可以将具体事件变为语文教学的素材,丰富课堂的教学。
对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时存在许多方法,需要教师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对与语文相关的素材要及时发现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将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以及拓展。使学生增加语文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培养,将学生综合的素质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最终保障语文的教学目的能够顺利实现。
总结:
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对小学的语文教学在内容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将语文的知识进行增加,将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将内容进行延伸以及拓展,充分发挥评说作用,将内容形象化,同时对具体事件要做到充分的运用,使内容得到有效的延伸以及拓展,使学生综合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最终保障语文的教学目的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出路;基本理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已经有一些年头了,各地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这是时展的必要。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勇挑重担,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寻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最佳出路,从而使高中语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新课标下高中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
一、要读透新课标中有关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具体为我们一线所有语文教师指明了语文的教学方向,尤其是新课标中有关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三维目标”既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达成的任务,对于这个目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变得有意义,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充实和生动。
二、语文教师要尽快确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更加注重“活的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建立基础。教材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情感教育,熏陶感染学生,使之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四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现了国际性与民族性、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把时间交给学生,给足他们思考的时间、给足他们交流的时间、给足他们分析的时间,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活泼;其次要敢打破教纲对教学课时的要求。新课标还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通常对于每篇文章,教学大纲都是有较为具体和严格的课时规定的。面对这种规定,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敢于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大纲要求两个课时讲完的,但内容却是学生陌生的和难以掌握的,我们可以适当拉长课时,相反的我们则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当然这种主要要以能够实现“三维目标”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标准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焕发出活力。再次,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导”与“拨”的作用上。教师的“讲”应重在研习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方法,养成习惯,终生受益。因而教师适当的讲解、恰当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包括讨论等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中学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自主学习,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视接受性学习,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要提倡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大语文教学
篇8
1. 教师要有活跃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
在课堂上,如能做到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让教师从“教”的领域扩展到对“学”的参与、组织、协调,那么师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双向互动及学生间不同组合的双向互动就为课堂注入了无穷的生命活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此时,教师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动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
2. 创设精彩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有时间我就做课件,我要把知识和美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课件,学生看到了美丽的棉花姑娘,看到了水的变化,还听到了清脆悦耳的柳笛声……我到现在才真正明白“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句话的含义。
3. 通过阅读感悟,使学生体验语文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富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的世界。
4. 采用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情境法、演示法、比赛法、游戏法……我们语文应根据文章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写人的课文,要先讨论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再让学生表演,这样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记事的课文,让学生演示,在情境中激起学生情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更能认识事物所反映的意义。对于生字,我们可以多做些游戏、多些比较,对于精彩的文段,可以用比赛法去讨论、去记忆。课堂教学只有注意合理地选择教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标 教学质量 转变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86-01
1 教师应该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
(1)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正确的认识到语文这个科目的重要性,对于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的中学生而言作用尤为突出。
(2)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对其加以保持,不断地与时俱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沿用最先进的理念来组织备课讲课,改变落后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理念,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突出学生的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和谐活跃的,良好的氛围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的基础,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放松身心,愿意就学习问题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老师也应该端正心态,不要高高在上,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课堂的效率。老师应该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这也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进行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老师进行更好地教学。
2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下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的导入对于一堂课甚至是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的导入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设下一定的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查阅课文,可以让他们对于学习的方向把我的更好。比如在学习杜甫的诗篇的时候,我们便可以问唐朝的李杜都有谁,进而引发出小李杜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学生总是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兴趣,这样便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去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3 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讨论和回答问题
在语文课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回答,也是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总是老师提问,让某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若是学生独立思考了,老师却没有叫到自己回答,这不免挫伤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但是一个问题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起来回答,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小组内部的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再每组派一个人起来回答问题。
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还有利于老师对所有学生想法的了解。老师在听到不合常规的答案时,也不应该大声的斥责其荒谬,而是应该接受和鼓励。因为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思想还没有完全的成熟,在思考的时候有一些比较不合常理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应该对于学生的想法给予解答,并且支出其中的不足的地方,促使其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对于那些想法比较新奇而又不是完全不合常理的答案,老师不但要详细的进行解答,还应该进行鼓励。
4 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想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就必须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来,让学生在心情快乐的前提下主动的学习。老师可以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幽默的语言或者是让学生做一些游戏,比如说,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可以对这个成语的典故进行讲解,也可以在讲解完典故之后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新学的成语运用到游戏中去,还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成语资源的共享”,举一反三的学习,可以适当的给最后胜出的学生或者小组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是新课标所确立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语文课的教学完成由一言堂的模式到快乐高效的学习的模式的转变。
5 采用体验的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学习知识的经验和情感方面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出一定的场景,把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经验和那些情感的体验激发出来,让学生利用这些积累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积累的有效方式比较多,比如说可以放一些音乐进行感情方面的渲染,在遇到相关的课文的时候,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影像资料,比如说课本中有《泰坦尼克号》的选段,我们也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的精彩部分,唤醒学生的潜在的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
也可以在戏剧或者是角色比较有特点的文章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分角色的朗读课文,或者分角色的进行戏剧的排练表演,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出了体验的场景,可以让角色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引起学生内心世界和角色的共鸣,也可以在对角色进行扮演的时候,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若是学生的积极性真的被很好的调动了起来,学生还会在课下积极主动的了解课文的相关资料,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6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和特点来进行教学情景的设置,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生活,老师和学生是两代人,生活情景和状态都有所不同,学生很难理解老师的生活情景,更不用说触发感触了,所以,情景创设必须有针对性。老师还应该因材施教,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方式。想要提高语文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多费心思了解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那些比较自卑的学生,老师就必须找出他们的有点采取鼓励的方式,对于那些抗打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打压,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7 可以适当的开展课外的阅读的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课文的篇幅是有限的,往往比较短小精悍,没有这篇文章的大背景,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还有的比较优秀的小说或者是戏剧,则直接采用节选的方式,学生只能了解一小部分,根本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以课本为依托,适当的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8 结语
在语文新课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适合时展的需要,加强语文课内外的联系,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之间的的连贯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杰.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0).
[2] 陈德利.新课标理念下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初探[J].语文学刊,2011(14).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让一些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陪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不仅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情感的体验上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长时间的恶性循环,逐渐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潜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一个缺乏学习氛围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其次,教师要通过任务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长时间的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精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变性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人说出一堂课的标准,大家都是在探索,在讨论,在思考。就是听了别人的一堂好课,也是为其新方法新思维而叹为观止,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再创造,这再创造就是一种求变,在课堂 教学中是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能说想说,敢说敢想,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求变,为学生设置一个展出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求变。这就是创新的开放性,很多知识,教师可以举一,而让学生去考虑其它,绽放其思维的火花。
四、注重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同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经常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使教师乐于教学。这种培养反思型研究者的任务需要学科教育学来完成。培养反思型语文教师既是课改的迫切需要,又是课改提出的挑战。
五、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