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标地理教学设计

篇1

一、概念的界定

1.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特点是在各科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情操,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关于教学设计的含义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教学设计是系统规划教学的过程;二是认为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过程;三是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本文主要认同第一种观点,即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中的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做出的一种整体安排或策划。

3.地理教学设计

我国地理课程专家袁孝亭先生认为:“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理论、传播学、地理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地理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它既符合教学设计的特点,也符合地理教学的要求,遵循一般教学规律。

4.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按照其设计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学年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在接受某一年段的地理教学时,往往会从学年的角度出发进行一个整体规划,再将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进行单元设计,最后再具体到课时的教学设计,即我们所说的备课。学年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属于宏观和中观层次的规划,而课时设计是从微观角度,着眼于具体的一堂课,在表述上更为细致。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了完全的解读、剖析后,加以教师自己的理解,并根据授课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转化成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个个教学单元,然后对每一个单元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一定的教学策略,确定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里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和地理教学单元不同,地理教学单元是将相对完整的一个教学内容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讲授。

二、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化的必要性

1.从教学内容上看

从教学内容上讲,单元教学设计不再拘泥于教材固有章节顺序,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依据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科内在逻辑,统筹重组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大气》单元中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就成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单元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同时,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缺乏整体性的单课时教学设计难以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上看高中地理需要单元教学设计。

2.从教学目标上看

在《地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本体价值,是三维目标系统的基础与核心,要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成为实现育人价值的必要手段;“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保证课程顺利进展的操作系统,是学生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的亲身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彰显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和最终目标,但却不能直接“教授”,必须有机渗透、自然感悟,无拼凑或“贴标签”之感。理想状态是以有意义的人文或科学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或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会学习,又学到知识与技能。总之,三者应该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

3.从教学策略上看

篇2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地理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地理教师必须积极适应教学改革,深刻理解新课标,增强创新意识,实现教学角色的快速转变,合理制订教学方案,明确地理教学目标和方向,实现有效教学.

一、从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还需要对自身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当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时间比较长,地理教师角色的改变存在一定的难度.地理教师必须增强责任心,坚持不懈,最终实现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地位,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说话语气,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良师益友.

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小游戏,但是游戏的主题必须与地理教学主题相一致,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吸收知识,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完善知识体系

相比而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也作出了调整,新课标地理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教材内的实例数量也有所增加,还插入了一些图片,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不再详细解释,而是点到为止,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新课标地理教材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紧跟时代步伐,很多内容是原有教材不曾涉及到的.

要想深层次的挖掘地理教材,地理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展开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新课标地理教材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地理教师必须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对地理教学有一定的权衡,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理教学.新课标下,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地理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地理教师要提高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学内容,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证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因材施教

新课程背景下,不同地区地理教材的版本不同,地理教师可以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开展地理教学.相比于其他学科,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

性,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整合教材内的知识,强化地理学科的特性,做到因材施教.

四、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丰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其次,地理教师不能盲目地使用教学方法,虽然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地理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主题来选择教学方法.

对于教材内图形结合的章节,地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延长学生记忆的时间.

对于全部是文字的章节,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比如地理知识的历史背景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出现走神等问题. 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师是教学的改革者,也是创新者,这就需要教师多花费心思,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开阔眼界,并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结语

新课标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针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师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话,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自然是十分不利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 ,地理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而是要改变自身的角色 ,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遇到的困难 ,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

参考文献

[1]卢荣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82.

篇3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 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图——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母子三人为保住藏在蜡烛中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的故事,赞扬了他们的机智勇敢。故事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层层推进,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中对伯诺德母子三人动作、语言的刻画特别细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本危急、紧张的情节,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性事物的反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能准确生动地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内容

1.说说这半截蜡烛的特殊之处。

2.学生浏览第三至第七自然段,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想了哪些办法,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二、揣摩内心,开展语言实践

(一)感悟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1.导学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画出让你感受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的词或句,好好地读读体会。

2.交流。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1)先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找出两个看似矛盾的表示动作的词——“急忙取”、“轻轻地吹”。

(2)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油灯是因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课文说一说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交流)

(3)既然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又为什么是轻轻把蜡烛吹熄,让学生说出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独白。

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师:伯诺德夫人只说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你觉得读这句话时应该强调什么字眼,为什么?

交流,朗读,指导。

伯诺德夫人说这句话时该是什么语气呢?比较中体会。

出示:

①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②瞧,先……先……先生们,这……这……这盏灯……亮……些。

③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将句号改成了感叹号)

交流感悟。

3.师: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脸色苍白”的神态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镇定。

(二)感悟杰克的机智勇敢

1.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越来越短,一家三口的性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是谁站了出来呢——杰克。在这危急关头,我们看看杰克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圈画出杰克的语言、动作,读一读,细细体会。

2.学生默读,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

出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1)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2)想一想:如果你是杰克,你能说一说杰克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吗。

(3)分角色朗读这段话,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环境衬托,感受紧张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1.这是一段环境描写,读出这段环境描写带给你的感受。

2.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分别会想些什么?

出示: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看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伯诺德夫人心想:________。

杰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看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杰克心想:________。

杰奎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看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杰奎琳心想:________。

3.组织交流。

(四)展开想象,揣摩心理

刚才在学伯诺德夫人和杰克那两部分内容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发现文章表达得很精彩。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第六、第七自然段,注意小女儿杰奎琳的动作、语言,并联系课文去猜猜她当时会怎么想,完成填空。

出示:

杰奎琳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想:________。于是,她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听了,默默地想到:________。她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她又想:________。她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1.学生交流。

2.总结文章的表达方式。

三、迁移巩固,内化写作方法

出示: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师:这样的结尾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故事似乎结束又未结束,人们的心还悬在半空,危机真正过去了吗?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记得曹文轩先生曾说过,好的小说就在于结尾是“留有悬念”的,它会吸引着你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揣摩……我想,这篇文章的结尾也是如此,它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总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中,教者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实践。在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时,引导学生先找出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再围绕“急忙取”和“轻轻吹”这组看似矛盾的动词,细细体会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活动;最后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在引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语言时,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同时,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感悟句意,辨明语气,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在语言、思维、情感的流淌之间实现了师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丰富的想象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引导学生体会杰奎琳机智勇敢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杰奎琳的语言、动作,想象杰奎琳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互换,表达内心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随着思维的展开而自由飞翔。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方法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 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篇6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师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工作计划的要点,结合本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科学课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科学课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任务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更新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2、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公开课、网上教研、业务学习),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研究任务。

4、狠抓常规教学的管理与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督促每个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上好实验课,并作好记录。

三、具体措施

1、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本学期3---6年级全部使用新教材,而且新任科学课的老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不熟悉,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投入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去。

2、新教材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而且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让教师在一起互相探讨教学方法,将每一课都落到实处,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新教材是以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各任科教师要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材料,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在各班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二

一、整体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三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篇7

新课标的颁布,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师探索的热点课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树立使用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然而,也存在一些弊端。

关键词:

新课标;多媒体技术;中学地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技术显示传播信息的集成性、作用方式的交互性、教学设计的创意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等,中学地理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抽象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为重点,种类繁多的地理图像为素材,多媒体技术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

1多媒体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再认识

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它以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显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置疑,足够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大量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多媒体技术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突出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1再现情景渲染气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的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夯实了基础。创设丰富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技术以音频、视频资料很好的实现这一功效。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新课导入:课件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形成这一天气状况的原因受一种天气系统所控制,那么,究竟什么是天气系统呢?今天学习这一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增强,迫切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天气系统为何带来如此灾害?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导入新课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事半功倍。

2.2形象、直观、增加容量:

一节课需要浏览的地图按顺序放在一起播放,省时方便。师生仔细分析图像,屏幕或投影上显现分析的地图,师生分析一幅地图,避免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地理教学要求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多媒体技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能看全图,突出某个地点,点面结合,便于掌握。例如教学青藏高原,展示一幅中国地图,点击青藏高原,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一目了然,接着点击放大,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情景,巧妙质疑一些问题,在电脑上练习,及时检查。

2.3动态演示容易理解:

中学地理的原理和规律过于抽象,无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的。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恰当运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教学颇感困难,用挂图、模型,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缺乏立体感,演示动态过程无法实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不到激发,完整的感性认识根本不能形成。课件演示,屏幕上显示黄赤交角,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师生观察探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原因。观察地球公转动态演示过程,指导学生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有效进行空间想象能力。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形象直观,心中有图,更容易记忆理解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

2.4共享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师徒帮带,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同一年级组的教师群策群力,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多媒体技术保存这一教学资源,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日趋完整。

2.5寓教于乐,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俗话说: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地理教学一定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于一体,灵活的人机对话,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事半功倍。教学全球变暖现象,课件演示一张漫画“地球出汗了”,显示1910年至2002年的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像。教学“酸雨的危害”,课件演示工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天降雨滴,地面枯萎的树木,遭到腐蚀的狮身人面像,河流漂浮的鱼骨,再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信息,结合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凸显环境污染事例。让学生感觉到环境问题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真正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保意识,为后面学习“可持续发展”一节奠定基础,一石二鸟。

作者:马宇红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袁金汝.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张行.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晓兰,佟晓红.浅谈农村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257-259.

[4]张伟.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课程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代峥.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7:37-38.

[6]张明.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223-224.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设计 ;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但这些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一、如何使地理教师的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叫学校和教师更好的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对地理教师教学理论知识,更新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培训,形成地理课上完整的内容体现,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实践问题的进展。在初中地理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又要注重地理教师培训新教学资源的使用,地理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使图像的教学内容,在课上充分利用地球演示仪或自制活动幻灯片的“影像”(或多媒体课件)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地理图像,清晰的地球运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丰富内容是在新课程改革前放弃旧的教材内容,扩大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探讨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关注时事,搜辑教学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关注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深刻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及时分析学习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生理心理上的差异,甚至同一班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学生掌握的内容,如,等高线、高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适当解释,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如地形类型的判断,世界的温度分布等内容,他们将需要详细解释有什么不同,及时分析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计划。

3.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建立三个维度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明确,确定教学设计能否有效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喜欢地理知识的乐趣,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地理课程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地理知识。

4.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扩展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复杂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教师应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灵活的教学目的。

5.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用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案例是一种将在许多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案情介绍,一方面,对学生的具体环境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实际中应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使用知识的课堂讨论分析方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四、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复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复杂抽象的地理形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教师,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灵活的教学目的。

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课本的一个例子,老师可以组织教学和设计,让每一组学生都可以展现实力的搭配,为一个课本的分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总结后的展示结果的合作小组。在这个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要实现这种普及性的参与式教学,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合理的学习课程安排。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转变观念,引导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困难,尊重和鼓励学生。

五、结语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教学设计的能力,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热力环流;地理;课堂转型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点,也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大气运动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于“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一、课改前地理课堂“热力环流”的课堂设计

在课改之前,地理课堂是以知识为主的课堂,对于“热力环流”这一地理课堂中的重要知识点,由于涉及“气压”“密度”等物理知识,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以讲清每个概念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主要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对于“热力环流”的课堂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首先,向学生交代“气压”的概念,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单位面积空气柱的重量”,这是进行“热力环流”学习和理解的基础;其次,教师对“热力环流”的过程进行剖析,并以让学生掌握每个步骤的形成原因为教学目标;最后,将“热力环流”的过程总结归纳为三句话,即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三句,主要目的是方便学生背诵。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为主,以反馈练习为辅,这样的课堂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在地理课堂转型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教学的工具还未得到普及运用,因此,在“热力环流”的课堂设计中,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对于大气环流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图画能力要求较高。

二、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工具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地理课堂“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利用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演示中玻璃缸内的烟雾在一盆冷水与一盆冰块之间飘动,这样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演示,用烟雾的飘动模拟大气的运动,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运动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大气运动的过程,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时教师则向学生讲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所引起的,所谓的热力环流就是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另外,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代替板书教学,学生在看完实验演示后观察屏幕上的动画,屏幕中的空气运动以不同的色彩和动画呈现出来,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了热力环流形成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教师在播放过程中说明空气运动中每一个箭头的形成、等压线的逐渐变形等。在精美的动画演示和教师细致的教学讲解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提高,并对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而接下来的随堂练习也不再是以往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一个反馈,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布置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对海陆风与山谷风的形成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海陆之间和山谷之间的昼夜热力环流圈进行绘制,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应用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新课程标准下,“热力环流”的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地理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再以课改前教材内容所规定的教学要求为课堂关注点和重点所在。新课标版的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试验、学生活动和案例探究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充实地理课堂。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普及下,地理课堂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PPT课件具有知识呈现更丰富、更精彩、更形象的特点。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在“看课”,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时地理课堂教学获得了更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课改前后“热力环流”不同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在不断转型,从教学手段到过程都产生了明显变化,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点、原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逐步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成因以及规律等,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下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肖娜.地理课堂的生活体验:以热力环流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22):57.

篇10

关键词: 新课改 地理教师 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为高中地理课堂带来了许多创新,高中地理课堂发展的策略都是以新课改理念为重要指导思想制定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有效地促进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这些理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达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寻求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摈弃教育旧观念、弘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通过自己“与时俱进”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如何进行有效转变呢?

一、教师授课要以新课标为基准

现有的教材和过去不一样,过去的高中地理教材只有一个版本,而现在多个版本并存。版本的多样化,导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迷茫。有的老师备课时参考了各个版本,导致备课时间翻倍,授课内容增加,最终老师累学生累,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对《课标》理解不到位。新课改明确规定了老师授课要以《课标》为准,我们只要认真研究《课标》对该知识的要求,然后通过某一个版本落实就可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版本中有关该知识的内容都灌输给学生,那样会造成多而不精。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大纲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教材以外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新课标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强调的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还要不断学习地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课标要求。

三、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同样的教学内容,观念不同,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同。不仅要更新内容,而且要更新课程观念上。新课改下,教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能把主要精力花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在问题面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的道路上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地理授课过程中,要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不断学习课改理念、理解课程标准、熟悉地理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让每次地理课堂教学在精心预设中都能体现出教学目的:从情境创设引发问题,进而到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小结、拓展和延伸,都应贯穿其中。如创设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预计到能生成什么,能否生成,将引发出怎样程度的生成。一节课中的问题应设计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梯度,解决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铺垫。教学设计的优化,应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五、教师要实施开放性教学

新课标理念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了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新课改要求教师从备课到课堂教学整个过程都有所改革和创新,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并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活动,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开展以实践操作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教师认真“讲”,学生专心“听”、勤奋“记”;形式不够灵活,知识的单向传授多,师生互动少。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能主动、有效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基于地理教材的特点,宜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学习法

启发式学习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和知识掌握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放下“权威”思想,进行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精神。教师通过传授方法,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却终生受益的技能知识。

2.合作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