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认识不足,不仅对职工的需求认识不足,并且对企业内部管理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将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实现,管理者只有对企业职工的需求及内部管理的具体状况加以充分的理解,才能够将与企业发展相切合的管理方案制定出来;其次,企业对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未提起相应的重视,各个企业均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广大消费者均是通过企业文化来认识企业,并且企业的职工工作也是对此类企业文化加以依仗,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切实的帮助企业将企业文化迅速的加以推广,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忽视;再次,资料风险增加,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信息传播及信息共享的高效化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上企业信息的流失,其中包括客户资源、商业秘密及职工资料的流失,对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体规划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既是城市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将企业的总体信息化规划做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应当具备较为明确的部门负责,利用集思广益做好具有可操作性及战略性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企业总体信息化规划应当切合于城市发展战略,应当适应城市产业结构;在战术层面上,企业应当对整个城市企业运作所具备的结构特点充分的加以考虑;在实施层面上,企业应当合理科学将服务于企业共用基础信息资源库构建起来。开展信息化监理及咨询服务软件行业迫切希望良好的软件市场,而企业则有着其独特的信息化需求,供需双方需要纽带与桥梁。要想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那么就应当规范管理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行为,促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开展的最初阶段,编能够获取最佳的信息化咨询服务。该工作先期应当免费由政府组织人力提供给企业,一旦信息化咨询服务纳入正规,则应当交由市场机制展开运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监理服务,以便于为软件开发企业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之间良好合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推动实施过程的有序进行,以实现软件业与企业双赢的目的。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及投资很多企业高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及认识不足,这便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不够、投资不足,特别是在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最初阶段,对信息管理有着过高的期望,但凡收效不显著,再加上投资费用的增大,便会导致信息化建设信心的丧失,由此便会将建设过程中物力的投入、人力的投入减少,这必将会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信息化的继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应当大力提倡信息时代的全新思维管理模式,真正的做好认识工作,使企业的决策层及管理层能够尽快的提起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便于将资金及人才的投入加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篇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信息技术已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其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办公自动化、MRP及电子商务等为主,满足了当时企业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企业的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云计算作为新兴的网络服务方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商业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云计算对新一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二、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近十年才兴起的新的互联网技术,学者和机构都从其自身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采用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地交互。一般来说,云计算的服务分为三个层次,即IAAS(基础设施即应用平台),PAAS(系统设施即应用平台)和SAAS(软件服务即应用平台)。根据三个层次的应用平台,云计算可以提供开发环境、Web服务、网络数据库和团队协作环境等服务服务,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构建自身信息化环境减少企业信息资源与营销投入的成本。同时,云计算还具有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管理,提供基于用户的定制服务,网络服务的可扩展性,费用低廉、性价比高等特点。
三、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论文百事通因此,如何抓住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已日益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②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1.对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认识
就企业管理来说,分三个阶段。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的时候,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管理,这是经济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它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后来发展到用运筹学、计算机等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来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技能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标志着专业化管理阶层逐渐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重组等概念的提出,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经验和科学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开始注意企业文化。
同时,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企业是各种利益股东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订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股东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股东提供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与更新管理思想。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约翰?C?亨德森和N?温卡特拉曼认为:怎样才能最好地获得信息技术的价值?这是一个创造适合于信息时代的新管理思想和新管理方法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加在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上面。我们大谈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时,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技术只有在思想的支配下,才会发挥威力。企业信息化只有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
(2)信息化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不应该只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枢纽,收集、存储、传递企业的信息;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为企业构造了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企业信息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及时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方面的渗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3)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起着决定作用。从长期来看,企业信息化不在于某个项目的引进与否,而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创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管理环境,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因此,能否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召唤,能否培养出一批信息人才队伍,将是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细枝末节的变革,而是企业的根本性变革。用“信息革命”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企业信息的切入点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将依据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来设置技术开发中心,依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等。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型”和“网络型”,原来起上传下达作用的中层组织正走向消亡。这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分工精细、管理严密为特征的科层次等级制,其组织层次繁多,决策速度缓慢。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精简组织结构,使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趋于扁平化。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速度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500强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平均减少管理环节达到3个之多。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一种基于相互关联的、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以及柔性组织将会应运而生。
(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基本上将被机器所取代,或者被“外包”,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使得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技术的“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从监督转向激励,从命令转向指导;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鼓励个人发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对人的管理向人才的开发方向转变,即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化方向转变。
3.以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化环境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篇4
文献标识码:A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本文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推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进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组织结构的重新搭建,使原有普遍应用的塔形结构改进为扁平化、动态化、信息化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计算机系统将能够完成大量中层监督和控制下属部门的职能,通畅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减少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实现了组织瘦身。同时,能够极大地调动组织执行层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各层次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信息、决策、行为二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
(三)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入渗透,将实现对企业价值链条的全程影响。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价值链条上的各环节进行优化,可以卓有成效的改善企业成本结构。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既能帮助企业准确、迅速捕获市场信息,准确产品定位,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从而形成成本优势;其次,煤炭企业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了矿井设计的快捷和生产的高效化,提高了企业市场反映能力,更能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形成柔性制造系统。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则企业信息化实现了物资管理科学化并降低了煤矿生产所需物资库存量,必将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三、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二大系统
(一)安全信息化系统。
完善煤炭生产安全检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等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煤矿企业指挥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保证。由于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大部分煤矿信息技术应用十分落后,煤矿长期粗放经营,外加煤炭行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冲击,加之煤炭生产加工过程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煤炭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二)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行业信息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信息体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既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行业基础信息和各类市场信息,做好信息源的系统建设,又要通过对信息归类加工、分析,提供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增值信息服务。四、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工作流程不规范。
企业的工作流程大多是自然形成的,本身没有考虑到计算机和数字化的需要,存在许多不适合计算机系统处理的地方,给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造成了困难;另一方而,同类企业之间的工作流程不一致,开发的系统难以推广,因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开发。
(二)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
目前煤炭企业正在奋起直追,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煤炭基本建设速度减缓,煤炭企业任务量正在由巅峰转向下滑。竞争更趋于激烈化。所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了煤炭企业的共识。
篇5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本文从当前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对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79-03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飞速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着各行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一、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东北经济大省,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发展指导至今的十多年间,辽宁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仍有不少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性较差;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缺少健全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对于信息化概念仍缺乏清晰认识
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来培养和发展具备较高信息化能力的新兴生产力,并使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运用智能化工具的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再生利用等等。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的运用和处理,而目前辽宁省不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引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一层面上,总体认识深度还不够,最终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时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限
经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计算机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大多数的企业都仅仅是配备了计算机并装配了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外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搭建,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难以畅通流动,各级管理人员也基本上依靠电话短信等方式来进行沟通。由于信息比较闭塞,不仅导致了管理人员“各管一摊”的问题出现,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网络应用化水平限制,也给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方面带来了困难,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三)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用性较差
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得到提升。信息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企业基础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规范化,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方面进行重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企业原有管理流程的限制,使得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对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也接受缓慢,甚至不愿意改变原先的工作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改革。可以说,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习惯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对企业中落后的管理观念、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革。
(四)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技术型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一般具有生命周期短、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资信度差、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投入的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十分有限,用于引进高级的技术型人才的资金投入则更少。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IT厂商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的软件、网站的开发、升级和更新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还承担着难以预料到的风险,种种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使得许多资金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望而却步。
此外,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紧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对于既掌握IT技术又熟悉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所能提供的待遇也十分有限,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很难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发展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了人才的二次流失,尤其是企业内部一些骨干型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缺乏定制化的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软件都是通用型的软件,系统功能和模块组成大体相同,很少有软件商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推出专业化的配套软件。有些软件商虽然针对企业进行了修改和定制,但价格昂贵,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同时,由于相关的软件开发人才匮乏,软件商在企业管理管理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软件服务与企业发展的不协调。
此外,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千差万别,而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完全适合中小企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和个性化产品,使得大多数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往往仅停留在了宣传阶段,难以得到企业主的认可和接受。同时,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如有些企业主即使购买了解决方案,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仍缺乏及时的培训和指导,久而久之,导致了企业对信息化产生失去使用连续性,甚至对软件服务上失去信任,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失去了信息化发展的信心。
三、推进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度
各级政府应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不断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重视,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出台切实有效地鼓励和扶持政策。
1.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向全省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地宣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省份和国外企业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多项适合本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针对性扶持政策,使企业真正得到帮助。
2.各级政府应在财税和金融资本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度,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压力,使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更为便利和畅通。
3.各级政府应大力资助或成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初级的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对信息化的优势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可。对于经济实力较差、资金流转较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适当的减免和协助,以帮助企业逐步提高自身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二)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转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开展跨领域合作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而是逐步扩展和提升到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更是成为了衡量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当前省内不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如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仅仅认为装配几台电脑,开通企业网站,财务管理实现电脑办公等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发展,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因此,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改成含义和思路,要以信息为核心,以信息化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为媒介载体,将信息化技术引用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整个过程,广泛搜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理论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此外,企业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仅仅使用电脑进行办公这一简单机械的工作,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使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得到改进和革新。所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合理的管理流程等,使企业在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三)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能否对有限资源进行科学地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转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有限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政府应牵头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使各个中小企业都能得到合理的资源使用。
为此,建议省政府建立一个全省范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中,建设信息化知识宣传、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指导,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模块,使企业在平台中能够得到有效地学习,并及时获得最新的政策信息。同时,还应鼓励软硬件服务商加入到信息化服务体系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帮扶,使其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开发力度,使开发出的软、硬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行业。此外,要加强企业与软硬件服务商、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软件服务商的先进技术,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优势进行有机统一,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找到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还将给软件服务商改善服务、提升技术带来动力,同时也将使人才实现更有效地流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
辽宁作为教育大省,省内不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还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使得这些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各门类技术人才在省内处于分散存在的局面,并且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辽宁省东、西部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和人才质量等方面不均衡,甚至产生差距悬殊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引导辽宁东部企业和高等院校与辽西地区的企业和院校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平衡配置和使用,使各地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得到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搭建院校交流平台。鼓励沈阳、大连等地的优秀高校与其他市区的高校建立教学交流关系,一方面派出优秀教师到各地的院校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及时传递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前沿咨询;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学习到先进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带回去,有效促进各地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的与高校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一方面要与高校建立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场所,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企业应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高校中进行讲学,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当前需求和前沿发展技术,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目标,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还将有效地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3.建立企业互助发展联盟。对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的(中小)企业,要鼓励他们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建立互助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系统将已经拥有的资源、渠道等进行推广和分享,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各企业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还将使各自企业的业务得到有效地拓展,实现多赢。
四、结束语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正在崛起,中小企业应抓住信息化的发展契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最终使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改善[J],中国科技信息.2014(02).
[2] 马晓君,郭晓琳.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2).
[3] 张代军.辽宁、浙江两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J].辽东学 院学报,2010(03).
[4] 党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3).
篇6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建,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和集成,它实质上是一项数字化的过程,例如它就是将生产过程、物料移动、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将各种信息通过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使管理者了解相关信息,为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提供依据,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人,是一种人机合一的科学系统,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还保持原有传统的管理即人情管理模式上,并没有紧跟时代提出新的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这就很容易造成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 "法制"的混淆,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由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就存在着差距。顾名思义,经济文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的地区行业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就相对较高;相反对于那些经济文化水平、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及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就相对较低。
3.市场环境有待培育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特别是现货市场还有待完善,企业信誉度不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电子商务的运用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我国对有些外来引进信息的中文解释还不够精准,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此外,有的企业在信息建设上不顾自身经营特点盲目的追求"面子工程",过分的求大、求快,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等,这些问题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4.缺乏信息化人才
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人才的缺失的问题也很严重,可以说每一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此外,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采用信息化的企业并没有真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当多的情况是,用户在厂家的鼓动下,不顾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需求,只是为了一些新概念就定购了一些高价、高性能而不能应用的"先进"系统,使信息化无用武之地。
二、企业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给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管理模式等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快企业战略全球化进程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国与国的边界也变得模糊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打破了单一区域的模式,而是在全球大舞台进行竞争。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加快了企业战略全球化的进程,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2.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人性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具有稳定性、重复性的工作日益被及其所取代,企业管理者也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应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优化人力配置,使管理趋于人性化。例如:总公司可以运用远程监控对下设子公司进行管理,而不必派遣管理人员对其实地监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3.提高管理职能,增强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管理职能的提高,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全面推广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总公司对子公司的掌控更容易,大大加强了管理的职能,提高了管理效率。
4.组织机构得到了调整
企业信息化的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转为水平型,将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细化,管理层面更加精简,使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柔性化。
三、联想集团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借鉴
以联想集团为例,面对企业信息化,其管理变革模式值得借鉴。
首先,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行业来说,研究开发很重要,联想集团加大了研发投入,提升联想自身技术实力是他们既定的战略方针,联想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一些产品,如:企业级防火墙、电信级防火墙、VPN网关、CA与电子商务安全系统、安全服务器、无线局域网卡、蓝牙通讯模式等均出自研究院之手除自主研发外,联想还将坚持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并重与之的原则,开展研发联盟。此外联想已与很多国际流的公司、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项目,例如联想已与英特尔合作建成国内唯一服务器关键部件测试实验室、IA-64高性能服务器实验室;联想、英特尔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LINUX开放实验室。
其次,联想集团根据企业客户信息的反馈,对客户进行推广,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即对中小企业量身订做适合他们的服务,同时与实力相近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样联想集团不仅扩大了客户源,还可以从中吸取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经验。
再次,在服务上联想集团也实现了信息化服务,例如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阶段,联想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可定制的精品的组件,并为其提供系统建设的集成式的一站式服务等。
四、总结
终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它给企业管理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很大的,而企业管理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将两者相结合,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带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钱瑛.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信息化技术应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2]王.信息化是最具价值资产[J].信息方略.2010年11期.
篇8
2001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
现任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部长。
曾独立开发完成“兰花科创销售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兰花工程系列人才资源库管理”等软件系统。
荣获过“山西省优秀青年技术创新能手”称号。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的实施对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乃至整个工程的成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准备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第一个环节,更是保证整个工程成功的前提。
筹备企业信息化团队
首先需要筹备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团队。团队人员应该非常清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熟悉相应的管理和业务。
在准备实施信息化时,企业首先要成立一个信息化项目组,负责组织协调和领导信息化的实施。
这个项目组的成员中,首先要有企业负责人参加,以保证能对企业有总体的把握和决策权,使信息化全面有力推行;在成员中还应有对企业非常熟悉的人员,他们处于企业的管理、科研、销售、生产等核心位置,了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情况;成员中还应有计算机信息方面人才,他们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清楚信息化软件的功能和实施,了解企业信息化行业。
自上而下了解信息化
了解企业信息化,可以找相应的专业人员或咨询人员听取建议,但公司一定要自己做主导。
组织好信息化实施项目团队以后,就要开始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化。尤其让企业团队所有成员对企业信息化有全面认识,清楚企业信息化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一过程很重要。
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信息化时,很多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了解得非常笼统,只知道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及时查看财务信息、销售情况等,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分析企业运行,如何利用信息化真正提高企业效率等具体操作手段。
对信息化的了解可以采取通过相关咨询培训、专人授课等方式,也可以组织人员到信息化实施较好的单位进行观摩、了解。此时如果有咨询公司介入,也要以公司自身人员为主,不要过多地受咨询公司人员的影响和干扰。
确立实施信息化目标
有很多信息化失败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概念笼统,比如只是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并没有认识和找出运用企业信息化如何提高效率的具体目标,比如通过加快财务决策,或者提高订单处理,或者降低库存等手段。
所以企业决定实施信息化之前首先要将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作用认识清楚,然后信息化项目组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企业信息化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项目组也可以在了解信息化的同时就进行自身企业信息化的思考,并整理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标,即确定企业为什么要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达到什么效果,以及怎样利用信息化去解决目前企业遇到的问题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考虑需要利用企业信息化实现的目标,最好能订出实施企业信息化后对企业贡献的指标,并且该指标订得越细越好。这样企业就能对将来信息化的实施形成纲领性指导方向和思路。
做好流程、管理等变革准备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用计算机手段去实现企业的管理运作,其业务流程、实现方法和原来都有变化,所以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和非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不一样的。企业信息化不是模拟现有管理方式,而是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结合和变革。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应做好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变革的准备,以及做好将来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的准备, 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
由于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都不同,因此当企业实施该项目工程时,必须从整顿企业原有管理和工艺过程的基础入手。要将企业信息化和现在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考虑,或进行彻底改变,或进行调整。
业务流程再造
在目标和思想确定以后,就要在具体管理模式和业务中实现,通过分析企业的现有业务,确定通过信息化如何实现,并进行整合。
一定不要用信息化去套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模式,而应该首先整体分析目前企业的业务情况、运作流程、管理模式,根据已经制定的目标,分析研究运用信息化去改造优化业务,并将目标细化,贯彻到业务中,最终实现总体目标。这个过程被称为“业务流程再造”。
这个过程有时很危险,因为将企业原来运作成熟的模式改变为新的业务模式,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否满足业务要求,人员能否适应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选择合适的分公司或部门进行试点运行,待没有问题以后再全面实施或一步步推广实施。
优化重组确定信息化要求
这个过程是关键一步,它是既基于目前的业务流程和方法,又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重组和优化业务流程的过程。
在制定出实施企业信息化总的目标、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后,就要将业务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或业务系统。
例如,总目标是将产品和相关市场信息在一周之内汇总到决策部门,那么采购部门和相关业务系统应制定出在一周之内如何收集、分析信息,销售部门如何统计和反映信息等目标。
这要求各部门或业务系统根据总目标、总管理和本部门实际的业务情况、目前的业务实现流程和方法、将来自己部门要达到的业务目标,制定出本部门或业务系统的目标和业务模式。
然后将企业新制定的信息化总体目标、总体信息化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结合具体的部门和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目标和业务管理模式,统筹兼顾,优化重组,汇总成一个整体信息化文档,这个文档就是实施信息化的纲领文件。
选择好软件提供商
在信息化实施目标和纲要都确定以后,就可以选择信息化软件提供商了。企业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也可以自己选择,也可采取引进监理机构为企业把好质量关。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企业信息化项目组亲自去了解信息化软件企业。
各个信息化软件企业的侧重点或做得好的方面不同,所以应根据已制定的企业信息化纲要去选择适合的软件企业。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各大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并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引入与研究。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进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提高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概念十分的宽泛,并且这个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在扩大之中。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可以改善企业办公的工作方式,使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企业可以快速整合客户的信息,该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交流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
3.1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或者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信息的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商人可以在其中谋取利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是企业能否成功竞争过对手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信息获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常关键的工作。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将信息以纸质形式保存,必要时再存取[1]。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建立信息时,依赖人工,同时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从经济效益出发,大量的人工以及劳动者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收集数据存在偏差,且耗费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在查阅资料时,也有错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员工通过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数据库,并快速保存资料,实现企业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3.2提高办公效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或者接受新的数据,也会不断地产生无效数据,日积月累,信息量庞大、复杂,如果这些数据不经过有序的管理处理,将会严重阻碍工作效率。同时,在信息管理上,工作繁琐、效率低下。企业引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大幅度减少企业员工的工作量以及用人成本,使庞大复杂的信息简洁化,办公效率有效提高,并且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它使员工在办公工作中更加灵活,以往在未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前,企业内部的员工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都是需要面对面,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后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的沟通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
3.3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力,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企业资产、市场份额、企业文化等都是构成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要素。运用现代技术和各种先进的科学信息管理方法(如系统集成方法)对企业管理框架进行全面梳理,使企业资源的各个方面都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信息化不仅可以规范和完善生产管理流程,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入21世纪,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重大变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在管理决策中,都需要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正在兴起,通过多种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企业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更加顺畅,提高领导指示的精确度,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
4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4.1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影响
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阶段通常是指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开发和技术控制管理的实施。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信息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是利用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生产模拟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车间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生产指令,而这个生产指令的产生,不再像是企业信息化之前那样,通过一个类似于车间主任这样的职位对生产流水线上的员工进行命名的传达;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之后,车间生产的数量质量以及计划安排都是通过计算机应用直接下达的,并且这样的生产指令的产生,也是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管理者所需要的数据以及生产目标进行了科学的计算之后得到的。在指令下达之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随时监控生产的整个过程,及时地记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且对实时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监控整个生产过程的目的,同时可以及时纠正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传统的生产线所无法达到的水平,传统的生产线如果需要人工及时的记录数据,由人工进行监管,获得和处理数据的及时性会大打折扣。
4.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方向。例如,一个贸易型的企业,由于贸易型的企业不进行产品的生产,所以上文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生产管理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够达到其他的关键效果;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对上游供应商、中间制造商、第三方服务商和下游销售部门的信息进行监管,可以促进外部供应商、供应商、服务部门和内部管理的有效结合,在一个企业想要销售饮料的时候,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及时的搜集生厂商的信息、经销商的信息、最新的市场需求数据以及最适合企业的促销手段。如企业不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那么这些数据的搜集过程将会变得十分的漫长,从而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性。现代社会变化迅速,如果信息搜集不及时,那么滞后的信息一文不值。
5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5.1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如果企业想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实现了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办公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企业信息化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上,还体现在企业工作的准确性上,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的企业最基础的工作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对比以往的职工处理问题,人工智能能够更加准确地处理相关问题,并且人工智能更加快捷方便,且成本低。
5.2提升信息的质量
在当前的应用层面,尤其是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类似的信息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全面提高信息采集质量。为了提高信息质量,收集具有价值的、真实的、可靠的信息,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搜集企业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符合逻辑或者是算法的筛选;在搜集信息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符和企业的基本组织结构、主要工作项目、管理及相关信息的梳理,并输入到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中,建立完善、全面的数据系统。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充分实现电算化[2]。
6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操作
6.1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整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将企业的工作模式数字化,主要包括关联交易处理、企业现金划拨、客户信息、员工信息等,并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将这些工作流程进行集成。企业是由各个不同部门组合而成的,各个部门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能存在企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就能够将企业管理好,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之间必须要设计合理的沟通程序,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良好沟通。大型的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会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程序,避免企业无序的进行运转。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如何更好地进行整合,势必会利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
6.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效益。时间就是金钱,企业需要降低时间成本从而提高效益,这就需要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并且充分利用此项技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同时现在社会接收到信息的途径非常多,需要处理的信息也非常的多,因此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引进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就是庞大的电子数据该如何处理。过多的无用的信息将会严重的降低企业的信息化处理速度,因此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企业的内部也需要设计合理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方式和流程,避免重复、无用、错误的信息产生,避免浪费时间在处理无用。错误的信息上。
6.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冲击,以促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是:有效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程序有很多,市场上为了迎合不同需求,技术开发者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满足不同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在选择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形成链式的管理结构,它可以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这种运作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和客户信息[3]。
7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每时每刻企业都会接收和处理信息,不可能再依靠传统的方式不断地重复记录这些数据,并且依靠人工去处理这些数据,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要比人工处理的数据更加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提高企业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必须要引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只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蕾.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12):8.
[2]聂旭飞.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8):7.
篇1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29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3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就这一方面而言,企业在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有形无形地受到其他发展部分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等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程度。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式及模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总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1 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
1.2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有效的整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市场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水平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企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人员管理、作业操作、内部沟通交流、外部合作等方面。当前我国部分总体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建设明显地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其中突出的影响是促使企业的管理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强化了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在变化多样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数据的模拟分析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转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科学依据欠缺、管理危机等现象。
2.2 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能够体现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度、积极性及建设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讲,优秀的管理水平势必是在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这样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对于市场发展的风向能够很好地观察并预测,也能够认识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样,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进行展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能够共同商讨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模式,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企业高管理水平的存在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这个发展的系统之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3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 时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尤其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领域,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流通信息化等。虽然我国现今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党的十以后,我国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全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化应用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供应等方面。最为普遍的就是生产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部环节和下部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隔绝、闭塞的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供应链的有序进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力的革新也是有着突出的作用。
3.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趋于成熟展,当前的转型发展更是力图能够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及深度。所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1)企业信息化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信息化的应用工具主要依靠具体的供应商。这是我国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软件供应商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而未能根据具体使用软件的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方向相脱离,这对于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隐形的限制。
(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较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缺乏的。此外,企业的技术应用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就企业的决策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撑就是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造成部分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困难性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技术等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依靠购买供应商的信息软件、设备,造成企业管理外拨资金费用额度的上升,而且信息软件的加密度及保护度也比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会形成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也是企业管理存在缺陷的一个表现。
(2)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浅对管理水平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浅,特别是在决策管理方面将会降低管理信息的集合利用程度,信息滞后性、缺乏科学性对于决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4 从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角度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1 时展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时展下,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在人性化管理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尤其体现在效率管理等方面。凭借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及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促使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4.2 企业的管理现状
4.2.1 企业管理的成就
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正在积极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改革进行,在改革方向的把握上比较准确。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决策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
4.2.2 企业管理的困境
(1)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陆续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这种大型的企业来讲,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存在碰撞,如何能够既促进管理的改革发展,又不会对市场化的持续经营造成极大的波动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两者效益无法很好地同时把握,就搁置管理的改革创新。
(2)企业管理的习惯与新型管理理念、模式推广使用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其长期的管理环境形成的惯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大的,而且利益相互牵连,使其在推行新型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新型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推广使用势必要减少一群人的既得利益,而且固化的管理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4.3 企业管理的困境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这种困境造成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资金支撑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专业的团队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加深是比较困难的。
(2)管理环境与新型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前瞻性的、时代性的管理人才队伍。如果,新型管理理念无法正常地推行使用,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相关决策的出台就会有所搁置。
5 从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角度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1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管理需求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如当前管理需求主要是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靠拢,那么在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打破管理困境,加强调研,深入学习,互助合作,在企业彻底落实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落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共同协商,明确决策及未来管理发展方向,有序的、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5.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专业的精英团队,积极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氛围,加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主动地寻求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积极借鉴信息化建设成就突出企业的经验,多方联动、多面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协调发展,双方联动,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协调平衡发展的点,把握建设、改革创新的度,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市场影响等方面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6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 上一篇: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下一篇:税收征管改革的意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