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技术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医学实验室;医学影像技术

0前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诊疗技术,已是医学诊疗的核心[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人了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技能的比重。因此,如何建设一个体系完备、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是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已经为川渝地方培养了上千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2014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确定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建建设小组,应对该重点专业规划建设方案,根据现代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实验室对高职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3]。按照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要求,本着适用、美观和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检验系大力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以良好的实验室教学环境为人才人培养服务。

1实验室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加场地有限,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存在以下不足[4]:

1.1各自为阵,管理混乱

学院共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影像检验系3个系部,医学类实验室由三个系共同使用,且由3个系的各个教研室共同管理。然而,对于实验室建设,各个系有各自建设目标和要求,因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各自为阵,管理分散。

1.2设备陈旧,功能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学院建设经费的不足,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各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性能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仪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但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实验设备不能跟上教学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学。

1.3人员不足,共同承担

学院共有专职实验人员5人,分别指导着学院3个系5个教研室的所有实验课程,因此导致实验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和短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多年来,3个医学系的专业课老师肩负起所授课程的实验课,同实验人员共同完成着所有实验课程,使得专职实验人员和专职教师都非常累,最终的教学效果当然很不理想。

2实验室新建

2013年学院全面着手于学院新区建设,并在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广泛关注。学院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门商讨,并多次论证,最终提出了新建方案和改革措施,取得了显出的效果。

2.1实验室硬件建设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设置为10个,分别是暗室、DR/CR实训室、X线读片室、X光机模拟实训室、CT检查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心电图检查室、B超检查室、彩超检查室、影像技术模拟操作实训室,总占地700平方米,预计投入250余万元,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已投入53万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校外影像教学实训中心,安装和调试运行良好,已顺利通过国资处验收。并积极寻求企业、行业捐赠,与成都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向学校捐赠和资助仪器设备,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目前正力争引进企业进入校园,拓宽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实训中心。

参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并考虑对校外开放等情况,将实验室建设规模设计为:实验学时800学时/年,同时接纳学生人数为300人。如此,便能保障实验教学的需求。

表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规模

2.2实验室师资建设

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5名(包括外聘教师7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3%。为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实施名师工程,打造精品教学团队,通过三年建设,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3]。引进专业实验人员,分工实验项目,在数量上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质量上提高教学水平。

篇2

[论文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课程设置 技能培养

200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试行)“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职业技术门类,反映了职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院校设置、调整专业、制订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该《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招生专业由原来的可以开办相关医学类专业调整为只能开设医学技术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对医学技术类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作出了界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医学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电子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外科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核医学与放射治疗、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及构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该简介中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应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学科性人才。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影像检查与治疗技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高职高专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只有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才能应对新形势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设置阐释

课程设置主要是指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各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二)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程结构不合理。没有合理定位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前大多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不是脱胎于原来的中专学校,就是参照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很少做必要的调整,有的学校甚至是因人设课,能够真正深入社会调查市场需求和用人动态而调整专业计划并合理设置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很少。课程科目的设置往往偏重医学类科目,学时分配不合理,单纯理论性学时过多。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不合理,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类课程太少或几乎没有开设。教材的选择两极分化,不是沿用中专的教材,就是采用本科医学类的教材,不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不多或难于消化吸收,不能符合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2)轻实践环节,重理论课讲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注重实践,单纯突出理论课的讲授作用,多数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不重视实验环节,认为实践内容只是理论内容查缺补漏的方式而已,没有固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大,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完全达不到实践课程在技术类课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巨大功效。而且实践环节往往集中安排在理论学时之后,学生只是单纯按照试验大纲或实验指导进行操作,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导致学生丧失了实践中的探索、钻研意识,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基础知识不牢动手能力又差的学生。(3)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不能作为全面衡量学生能力的依据。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因为升格于中专学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旧沿袭原来学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单凭理论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的优劣,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被忽略不计,学生在学业上掌握的程度不能被全面客观地评价。从这种考核方式上反映出的教学质量情况难免以偏概全,失去准确度。

二、应对新形势,优化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目录专业简介》中所界定的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医学技术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仅仅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用性和综合性还不够,更要建立科学、系统和完善的实践培训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加入人文知识内容外,还应该通过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选择上应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提升自中专院校或脱胎于本科院校,加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内容不是相对滞后就是脱离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还是参照传统的医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模式,不能脱离母体的羁绊,所做的只是在课程科目的数量和难度上加以减少和降低,而没有开设适合高职高专的课程。为了适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脱离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创设新的课程,增开一定门类的技术类课程。结合服务区的需要和本院校的资源与优势,大力发展校本教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侧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展示与讲解,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研究。

(二)医学技术类专业的特点是课程体系基石,实践内容所占比重过小

合格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开设成败的关键。科学、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在工学医学结合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就业市场用人需求,通过让学生及早接触与熟悉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提升,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契合专业特点,要以影像技术岗位职能培养为出发点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到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工作职能要求,改革传统的以理论内容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的职能要求等选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着“理论内容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内容的升华”的指导思想,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时刻以问题为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融合,教学中采取院校与模拟医院和附属医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中心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及附属医院专业岗位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模拟教室或到附属医院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四)以坚持技能培养和工作相结合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整体课程实施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传统讲授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注重学生校内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做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岗位工作需求的统一。在专业技能课程方面,采取理论为点,实践铺开的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为载体,以注重培养学生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可持续提升提供一个有效和良好的途径。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为一个总教学模块,参照综合医院影像科的设置来设置子教学模块,也就是各门课程所包含的章节。这样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上就会避免出现错位现象。学生在系统学习掌握好实际操作后既可胜任医院影像科的某一个职业岗位工作,学校也可根据各级医院影像科不同的职业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这样,既便于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进程,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及就业岗位意向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课程模块,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淡化成绩观念,提高能力衡量分值。采用笔试+ 技能操作+ 平时作业+ 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方式。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重视实践考核的绩效分值,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权重相等。考核内容以医学影像技师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有着它自己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能够印证学生在理论课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日常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能有利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性教学所包含的实验、实训与实习三大环节中,不但要认真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与计划,还应该对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改革调整,在实验中,指导教师一定要精于演示,才能带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操练。可以采用role playing的方式,在实验与实训中让每两位学生结成训练对,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进行操作训练并互换角色,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实践教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每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以“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 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或者带领学生到附属教学医院,充分利用医院的影像设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充分安排学生在三级以上具备CT、MRI等大型影像设备以及具有较高诊断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教学医院实习,开展技能实训,让学生在岗位的氛围中印证所学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全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实习质量。

(六)立足校本实际,深化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的成功依赖于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课程的实施。作为应用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富有前瞻性,能够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要充分掌握本行业的工作背景和行业发展情况。院校在师资的培养上要注意突破教师的单一教书职能,积极鼓励教师到医疗卫生行业的一线进行充分的理论实践,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互帮互学,取长补短。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甄选本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篇3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形势;现状;前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25-02

随着影像专业的新兴和崛起,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影像专业学系,进行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培训,医学影像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逐渐紧张。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对影像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增加,要求也随之增加,使得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依然保持了较高就业率。

一、就业相关调查

随着医院影像科室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学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也加紧步伐,与时俱进。为进一步了解影像学生就业取向等相关问题,更好地为影像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我们针对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影像大三学生26人(男生7人,占26.9%;女生19人,占73.1%)进行了就业调查。

调查发现:当初上学选择专业原因,学生自己意愿19%,父母意愿或亲戚朋友推荐46%,随便报的35%。大部分学生是在对影像专业不甚了解的基础上就选择了本专业。此外,有69%的学生认为影像专业处于一般地位,表明同学们对于影像专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再则,同学们对于新出台的医改基本处于不了解状态,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太过关心,没有一种紧张的氛围。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需要同学们不断克服艰苦的环境,克服懒惰的态度,不断努力,争取获得一席之地。

二、医学影像学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自身的素质结构存在欠缺。从毕业生自身素质角度来看,其就业能力还存在不足。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不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程度也日益加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操作能力和经验、与人沟通能力和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综合素质不高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成功就业还应当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求职技巧而导致失败。如果毕业生能够在求学过程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到社会的需求方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将为其以后进入就业市场参与竞争增添获胜的砝码。

2.用人单位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的用人制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的程度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寄予厚望,同时还十分看重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等综合素质。由于毕业生大多文化素质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一方面导致急需用人的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刚开始找工作的工资水平应该位于4000―5000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并且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东部发达城市选择就业。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人对自己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所带来的结果期望过高,却并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其实许多大学生自从进了大学的校门,便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劳动者,他们认为经过了大学教育理所当然地能够从事一些高薪职业或者享受受人崇拜的地位,片面地认为只有进入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有些毕业生过分追求物质方面的待遇,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是否与社会实际相吻合;还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坚持下去,导致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三、就业策略

1.学好专业知识,坚实基础。如何才能学好专业知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把思想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上,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为此,有一个好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上大学之前,也可以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就制定好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计划或者目标。学医的过程是孤独的,是艰辛的,毕竟身上肩负的是生命,是希望,此时,良好的心态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是推动自己前行的最大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学会整理医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尤其要学好医学影像相关的知识。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主观能动性。医学生在学校都会受到医学临床知识的灌输,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虽说学好专业知识是关键的一步,但是锻炼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也是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便是一名医生的饭碗。要想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就必须经历临床实习,每个医学院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便会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医院进行实习。因此,学生们首先要确保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便是把握好临床实习的机会。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说过,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都在的,但是老师帮助指导的机会一生就只有那么一次。的确,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够接受老师手把手的教导的机会是值得珍惜的,而且,老师还可以教给我们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作为医生,每一个行为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都是我们的本分。医学影像学的学生也要学会各项操作技能以及诊断报告,这样才能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医生,才能在就业环境中有自己的优势。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目光盯着大城市、大单位、热门行业,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本次调查中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医院和大型医疗公司。现在社会中毕业生虽然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但是,一些毕业生挑三拣四的态度造成了“有业不就”的怪现象。近年来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毕业生普遍降低了就业期望值,但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实,5年的大学时光只是人生的学习阶段之一,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自我认识能力、竞争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正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需要技术人员的不断跟进,同时也需要医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阅片以及诊断的水平。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影像学生们,要想在将来社会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受人敬仰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十足的准备,毕竟,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跟进医学影像学的科技进步,才能做好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本分。

参考文献:

[1]李光银.影像学实习医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0):144-145.

The Discussion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in the University

ZHAO Yu1,LIU Qin-chen1,WANG Xiao-han1,ZHONG Shan1,ZHU Yin-su2,WANG Chuan-bing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2.The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9,China)

篇4

【关键词】:医学领域;计算机;应用探讨

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操作简单化与相对平民的价格,计算机逐渐步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的普及度得到空前的提高。计算机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医学领域,计算机不仅被用于管理,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它的应用基本上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基础医学、治疗与监护、临床的监护和诊断、医院的管理和教育等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本人根据实践经验和医学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浅谈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计算机在医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一)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一个学科要想成熟或者成为独立的科学分支,必须经过定性的理论分析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阶段,医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也是一如此,因此计算机最早涉入的是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医学发展至今,基本上所有的医学领域的研究无论基础还是专业的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参与,而在有需要关量化分析的科研方面,计算机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在进行计算机和医学领域的某些学科结合研究时,会延伸出一些边缘性的学科,

(二)在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诊断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辅助检查,现行的诊断手段大多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的辅助诊断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医生将病人的表象或者症状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计算机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记录进行检验;化验结果出来之后再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诊断结果预测。当前,这种预测诊断的方式主要运用于临床,但这种新型的诊断方法的发展已逐渐受到国际和国内医务人员的重视。除了辅助诊断之外,计算机的辅助功能还能被应用于对生物信息的识别和处理方面。计算机可以利用其高清的分辨敏感性来检测生物细胞的电位变化,然后生成相应的相位变化图,因为这些图像由电脑生成,所以更加的真实具体,对医生进行相关疾病或病情的诊断有显著的效果。

(三)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2003年SARS的入侵,让从医人员疲于应付,找不出准确的病源、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给每个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敲响了警钟,即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大大滞后于入侵物种的变异速度。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具有超强检索功能的工具,能够为医务人员的学习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检索出那些可能需要花费很大人力才能查到的资料,使国内外的医学信息能够更为方便的互相传达和交流,实现全球医学知识的共享,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同时加快了我国医学事业的科研进程。

(四)在医学辅助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在现象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对医学的现实场景进行模拟化演示,这样即减少了教师边实际操作边给学生做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常常遇到的的种种困难,又使教学者不必因罗列大量的专业术语进行枯燥解说、学生不愿学老师唱独角戏而苦恼。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容易理解,容易深入人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学者能够轻松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融地方的运用

首先,在诊脉技术方面的应用。因中医诊脉因人而异,而计算机能够将传感器收集的脉搏信号数据采用波型速加的方式加以处理、分析并判断出脉象与波型信号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波型对疾病予以诊断治疗,已使得中医诊脉技术上了一个台阶。这一技术弥补了中医诊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诊脉了准确性,同时也是对中医的诊脉技术的推广,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计算机在处理医学图像方面的应用。现代医学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而医学影像的采集必须由计算机完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医学影像是多种多样的,如病理切片图像、X射线透视图像、CT和MRI扫描影像、核医学影像、超声影像、红外线热成像图像及窥镜图像等。功能各异的医学影像可分为结构影像技术和功能影像技术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获取人体各器官解剖结构图像,借助此类结构透视图像,不经解剖检查,医务人员就可诊断出人体器官的器质性病变。CT及MRI便属于此类结构影像的代表。然而在人体器官发生早期病变,但器官外形结构仍表现为正常时,器官的某些生理功能,如新陈代谢等却已开始发生异常变化。此时采用结掏解刮性检查便无法及时诊断出病变的器官,而需借助基于SPECT及PET的功能影像技术。功能影像能够检测到人体器官的生化活动状况,并将其以功熊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计算视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其在辅助放疗计划方面的应用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的应用两层意义。通常听说的放射治疗计划,是指根据检查手段确定出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后,选择合适的照射源、射野面积、源皮距等参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由瑞典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先提出的,它把放射线从不同的方向定向对准直照射病灶,在病灶中心形成大剂量聚集效果,使病变组织坏死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达到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而在当代,以人工脏器替换病变或损伤的器官已不再是神话。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田风调.计算机技术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百科全书[M].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篇5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的较大医院都建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主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人员不同,对于各个模块功能的划分标准也不统一,因此,很多医院在信息管理系统内容方面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现代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覆盖了诊断记录与医嘱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和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

1.1诊断记录与医嘱信息管理

医生的诊断记录是对病人基本病情的有效记载,是对病人进行医治的基本依据。医嘱信息主要包括药物种类、治疗方法、医嘱膳食和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诊断记录进行有效管理,不但能够为病人的后续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还能对医生的工作量做出准确的计算。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医嘱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自动生成各种单据,减少相关工作人员核对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错误的发生。

1.2护理信息管理

一般说来,医生对住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相对来说很短,病人住院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护理过程中度过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护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不但能够通过对各种大量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处理来详实地表明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各种状况指标,同时还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做出明确的指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护理信息的有效记录和处理还能为病人病情突然变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支持。

1.3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现代医学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主要依靠通过检查病人身体的各项指标来进行科学的判断。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主要就是对这些数据指标、图像结果等内容进行采集、储存和传递。依靠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检测设备所测量出的数据、生成的图像直接传递给医生所用的电脑终端,医生也可以随时调取病人各项检查数据以及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1.4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诊断在病人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除了影像设备自身的技术限制以外,对于影像信息的收集、生成、存贮和传输是医院影像管理的主要难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预设的软件可以对影像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并且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远程传递和调取。虽然相对于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来说,影像信息在数量级上要大得很多,存储需要大量的硬盘空间,传输也需要一定的带宽,但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苦难正在逐步地有效克服中。

1.5设备及耗材基本信息管理

现代医院拥有数量庞大的医疗设备。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对这些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要对这些设备的购置情况、运转状态、人员配备、维护周期、报废年限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和调配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另外,在医用耗材方面,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还要通过电脑查询终端的形式让病人和医护人员清楚地了解相应耗材的品种和价格,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2.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1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建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医院建设标准不统一是不争的现实。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不但增加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同时还为医院之间的合作带来了障碍。迫于现实情况的需要,今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在考虑医院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相似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的模式,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医院之间的有效对接。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同时还可以为医院之间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与保障。

2.2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覆盖全面工作方向发展

目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涵盖几个方面。鉴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巨大优势,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来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必由之路。医院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非常多,这就需要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朝着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借助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都是今后医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些都是医院的主要工作内容。但通过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保洁和安保等管理可能也是一种趋势。

2.3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决策支持方向发展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对决策的影像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收集必须全面。片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其次,大部分信息有必要经过加工和处理。原始信息虽然更真实,但没有加工和处理过的信息无法为决策提供直接的参考和依据,容易降低决策效率。第三,信息的传递必须迅速。滞后的信息只能让决策者“望而兴叹”。建设高水平的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尽可能地将各种工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整合起来,将医院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收集起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加工和处理,可以将原始信息变为可以为决策提供直接参考意义的有效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随时从医院中央存储器上调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为管理层的决策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

2.4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朝着效能化方向发展

篇6

【关键词】医疗系统 计算机应用

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及计算机行业的飞速进步,计算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系统,本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所谓医疗系统就是指运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医疗机构为其所属(相关)单位(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就目前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医疗系统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医院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日常事务的自动化管理,普遍实现了所需要文件的传输、电子邮件的收发,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计算机来管理各类档案。

(二) 文献检索系统。近年来,医疗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已经将范围扩展了许多,许多中型医院都可以通过上互联网来检索相关的医学期刊,浏览国内外的图书馆中的医学内容,甚至有的医院还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

(三)业务处理系统。现在很多医院除了以上这些系统外,还能够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其它的自动化管理。就算是规模比较小的医院,也能够实现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等内容通过计算机操作管理。规模稍大一些的医院,还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管理住院部的床位使用情况,通过计算机完成检查项目及报告的自动化流程控制,通过计算机进行医疗费用自动结算,通过计算机实现医疗设备、财务及人事管理工作。

(四)决策支持系统。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医院,已经能够通过决策系统把那些由业务处理系统采集来的各方面数据,进行相互链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并且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计算,从而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决策。这个系统有诸多子系统构成:经营分析评估系统、查询管理系统、病案科研分析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功能也非常强大。比如,可以通过查询管理系统为查询者提供门诊、住院的具体情况,并且也可以查到手术、药品、检验、检查、医疗及财务等信息,使有关部门及领导能够全方位地进行统计,并且可以通过条形图、直方图、圆饼图、折线图等方式形象而直观地显示统计结果,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的同时,帮助管理人员做出精准的分析和判断,为最后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五)远程诊疗系统。这一系统相对以上几个系统来说就比较高端,因此,这一系统目前还很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 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前景展望

从以上我国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几年,他们的医疗系统计算机应用已经开始逐步实现了患者预约、与医师交流、患者健康评估、顾客健康信息、病人查看医学记录、个人可识别健康信息的隐私以及医疗保险等内容。其自动化之高,使用范围之广,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医疗系统的计算机应用,除了继续普及和发展把各种自助设备的应用,如自动挂号机、缴费机、自助取化验单机等功能,进一步发展如今已经得到应用的医疗系统外,还应该加快其发展的进程,在比较大型的医院中先推行更加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投入使用一些世界上顶级的技术。

(一)建立健全电子病历系统。病历记录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基础性的数据,病历不仅能够记录患者疾病诊治的全过程,而且还能够成为在司法机关判断医院与患者之间纠纷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电子病历系统可以综合患者的很多信息,比如: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住院记录等,还包括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患者情况,根据医务人员的诊疗经验进行的相关分析和讨论以及据此提出的诊疗意见等记录。这些记录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有:病程记录、会诊记录、病历讨论记录、查房记录等。这些内容如果都是纸张的病历,管理起来要比电子病历困难得多,同时,在医师进行查阅时,电子病历也比纸张病因清晰、便捷得多。另外,电子病历输入和反馈也比较规范和快捷。总之,电子病历系统能够使各个不同处室,不同地点,甚至是不同医院的病人资料,迅速整理成数据形式的资料,并把相关的图形、影像等临床诊断信息随时、及时地增加进来,为医师做出最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拟定出科学而有效的治疗方案。电子病历,非常便于通过互联网开展院内外甚至是国内外的技术、信息交流以及重大病症的专家会诊之用。

(二)建立健全远程医疗系统。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存在着经济技术发展很不平衡的现象,而且医疗资源的分配也很不均,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交通、医疗等诸方面都非常落后。因此,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对疑难杂症进行诊断、专家会诊、手术指导便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通过远程医学系统,便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进行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可以把诊疗现场的高清晰度照片、视频、声音等医疗信息实时地传输到远程医疗室、远程专家会诊室、远程培训观摩室、包括个人电脑等多个地方,全面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专家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医疗观摩学习等工作,从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

三、小结

医疗系统作为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医院经营和管理之必需,是使医院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必须,是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备。我们坚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系统计算机的应用也势必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化。

参考文献:

篇7

1.1招生规模

四川有省属医药院校五所,其中本科医学院校四所。2006年以来的五年间,四所本科院校的医学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总规模明显增加(增幅达48.8%),其中以2007年同比增幅最大(本、专科分别为26.7%和56.1%),以后逐渐趋于稳定。近两年医学本科专业招生相对平稳,而专科专业增幅仍然显著(2010年同比增加19.3%)。我们将2006至2010年间四所医学本科院校医学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数与同年四川省医学类专业招生总数进行比较(表2),发现四所省属本科院校医学类专业的本科招生数占当年四川省医学类专业本科招生总数的73.0%至82.8%(合计占80.1%),而专科仅占当年同类专业招生数的7.8%至18.4%(合计占12.0%),说明四所省属院校是四川省医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基地,而专科教育主要由省内其他专科(高职)院校承担,符合四川省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

1.2本科专业设置

四川省属医学院校医学类本科是四川省医学本科教育的主力军,那么其专业结构如何,是否能满足四川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的变化及学科的发展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是1998年制定实施的,距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是不能适应高校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三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困难,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存在专业衔接问题。201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并于2012年颁布。我们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印的《2005年普通高考报考手册》[5]之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及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统计分析省属医学本科院校有关医学类专业的设置,结果表明:按旧目录计算,医学类本科共设有8类(一级学科)36个专业,四川省于2010年在临床医学专业下又增设了全科医学,故总计按37个专业计算;专科设5类27个专业。按旧目录一级学科专业计算,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医学院分别有6、6、5、4个一级医学学科招收本科生;按二级学科专业计,四所院校设置的本科专业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4个,泸州医学院12个、川北医学院11个和成都医学院9个;即使按2011年招生专业数最多的成都中医药大学计算,其本科专业的设置率仅为37.8%(14/37),且中医药专业占二分之一。按旧目录所列27个专科专业计,201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以12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4.4%)高居榜首,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依次为4、3、1个专业。按新目录统计,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设置率为34.1%(15/44)、其次为泸州医学院29.5%,川北医学院25%和成都医学院22.7%。需要指出的是四所院校本科专业重复率达60%,只有法医学、眼视光学、临床药学、藏药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制剂等专业没有重复设置。按新目录计,四所本科院校均未开设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可见四川省属医学院校学科及专业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难以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面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食品卫生与监督、中药产业、精神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人才匮乏。

1.3本科各专业招生数量与构成比

从各专业的招生规模看,2006至2010年间,省属医学院校在11类医学专业(新目录一级学科)中仅有基础医学没有招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基础医学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要求高,省属院校达不到相关要求,也可能是因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因为从事基础医学工作者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较高,本科毕业生难以企及),其余10类专业均招收本科生。由于从事法医工作人员不计入卫生技术人员,故在此不予统计。四所院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和医学影像学)规模最大,五年共招收19148人(占总招生人数的42.3%),其次是护理学(14.7%),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麻醉学所占比例分别为8.3%,6.1%,4.8%,4.1%,3.9%,3.9%和2.6%,其它专业所占比例仅为0.2%~1.7%。考虑到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均是执业医师的来源,故合并计算总数为25823,它们与药学(含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专业招生人数之比分别为1∶0.15、1∶0.22和1∶0.09。按四类执业医师进行分类比较,临床医学类、中医类(含中西医结合类)、口腔医学类和预防医学类专业五年招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4.2%、21.4%、1.9%和2.5%,与2010年四川省四类执业(助理)医师构成比(分别为71.0%、21.4%、4.2%和5.4%)基本一致(r=0.9998,P<0.01)。由此可见,四川省护理、药学及医学检验(尤其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匮乏以及公共卫生和口腔执业医师相对不足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现状与目前相应专业的招生比例有明显的相关性。

2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

我们曾分析并认为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卫生人才,需要一个检验的标准,而执业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性考试,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同时也应是检验大学专业教育水平的标准[6]。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最终能否进入卫生技术队伍行列,需要通过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关注的是,2005至2009年间,全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首次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仅为52.06%。四川某高校2008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64.23%[7]。黄海溶等[8]报告2007年海南医学院和其他学院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39%和30.2%,同比显著下降。某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体通过率甚至只有24.89%[9]。伍洪波等[10]的研究表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受最高学历、单位所属、毕业年限等因素的影响。由此推测专科毕业生的考试通过率可能更低。有资料显示:新疆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仅为13%-19%,明显低于同期本科毕业生的水平[11]。由于四川省招收医学专科学生占本专科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如果其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太低,将明显影响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那么,其他专业的教育质量如何呢?山东省2002年度共计8169人参加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其总体合格率为仅为26.8%(药学28.3%,中药学24.4%)[12]。如果四川省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也如此(未见报告),实在令人担忧。由此可见,目前医学教育的质量不容乐观,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导致大量医学毕业生“失业”,出现一种一面是大量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而另一面是卫生技术人才依然缺乏的尴尬局面。

3小结

篇8

[论文摘要]数字化医院这一概念已日渐发展和成熟,国内许多医院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发人深思,尤其体现在开发模式上。本文对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分类和建设方法进行详细比较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并认真回顾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概念、类别和现状,深刻剖析了中国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策略。

现代数字技术和电脑信息处理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帮助人们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工作着。在医疗卫生领域,它也逐渐扮演起重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医院通_过数字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在医院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认真回顾了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概念、类别和现状,以阐明该项工作在医院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

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上个世纪末,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概念首先在IT行业被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数字化医院(Di#tMHospital)的雏形。由于起步时间还不长,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些专家用广义和狭义来定义“数字化医院”。

1、狭义概念:指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所有信息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共享,并且实现医院内部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的高度完善的医院信息体系。

2、广义概念:指由医院与医院间、医院与社区间连接构成的区域性的数字化医院服务体系。即在狭义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加上了与之配套的多层次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数字化医院”这一概念的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由数字化管理(DigitalSupervisal)、数字化医疗(DigitalTreatment)和数字化服务(DigitalService)构成的现代医院经营和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医院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不仅需要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而且还需要利用其它学科的成果。作为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科学,包含了大型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模数转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同时,由于涉及卫生领域,因此还需要运用临床医学、药理学、检验学等知识和成果;除此之外,数字化建设还必需依赖管理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如运筹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将整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内容”、“以管理为抓手”的理念。它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高效整合和聚集能为病人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因此,医院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将对卫生服务有质的飞跃产生重大影响。

2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之现状

在世界上,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前沿课题。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已建成了无纸化、数字化医院~马来西亚中央医院(Se-layang医院)。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罕市,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供应商HealthSouth公司与Oracle公司合作,投资1.25亿美元,筹建一所完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医院。

近年来,随着国内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医院开展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和力度也提高很快。许多医院数字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尝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人可通过网络挂号或预约医生、在做完检查后,诊治医生会通过网络调出检查结果,患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药库、药房、病区、门诊收费、住院以及门诊医生站系统以及检验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小范围尝试应用PACS系统。新山子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用4年时间建设了医院计算机综合集成系统,包括医疗信息管理、数字化影像、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等8个子系统。福州总医院自1998年推广应用“军字一号“高级版,1999年实施了检验联机管理、手术管理、血库管理、膳食管理和临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2000年又投入建设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现全院性医学影像网络并实现院内无片化管理。2001年开发了门诊诊问医生工作站。除此之外,在北京、广东、大连等省市的多家医院在开展数字化建设方面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常见的医院数字化系统包括:

1、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

HIS就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医疗质量状态、工作质量状态等等,以及获取各部门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各部门的管理者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HIs是整个应用系统的主干,也是数字化医院的数据中心,起到了整合其它辅助系统的作用。

2、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

CIS主要目的是实现医院电子病历的全程管理。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及技术标准;全程实现电子病历的业务流程标准;表格化医学文档标准格式;建立医学字典库集;国际系统医学术语(sNOMED)的改造和汉化:医学术语汉字输入法研究。临床信息系统(CIS)主要包括:门诊和病房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ERP)、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危重病员监护系统(CCIS)等。3、其它系统

(1)医院财务系统(FIS,FinancialInformationSystem)

它导入HIS中采集的诊疗收入和成本支出数据。集成标准化财务分析系统,正确评估医院的资金运作状况。

(2)医院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

IDSS由定量分析为主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定性分析为主的专家系统结合组成。IDSS以模型库系统为主体,其模型库中包括数学模型、数据处理模型、图形模型等多种形式。涵盖医院的管理、医疗、科研等多种内容。IDSS将多个广义模型有机组合起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使其辅助决策能力从运筹学、管理科学的单模型辅助决策发展到多模型综合决策。通过IDSS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详尽的决策帮助。

4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回首中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与其他医院一样的共性问题,发人深思。从TT行业中流行的开发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委托开发、二是联合开发,三是自主开发。目前。我国大多数三级甲等综合性大医院采用的HIS开发组织模式都是提需求、出资金,委托软件开发商进行开发。实践证明在一些大型医疗机构中采用这一做法是相当不成功的。

随着卫生改革的逐年深入,医院对HIS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增加新的需求,包括医教研工作职能结构的变化、医保政策的变化、医教研数据统计分析的变化等等。各个医院中运行的HIs基本上还是处于手工管理计算机模拟化的方式,尽管有些分析统计的数据,但还是只限于局部的、事后的分析。HI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应付每月向医保局上报AB报表,应用水平不高,与HIS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没有充分发挥HIS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究其原因,HIS是MIS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MIS开发,HIS有着强烈的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特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需求不确定性: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正处于改革、调整期,由此导致需求不断的变化是HIS开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2)医院内各部门间协调困难:HIS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求各部门之间要有高度统一、严格规范和大协作的精神。

篇9

[中图分类号]R1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31-01

为摸清黑龙江省鸡西市肺尘埃沉着病发生、发展规律,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该市肺尘埃沉着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2000~2006年该市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资料:各企业历年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登记资料及人事档案;企业粉尘资料:各企业历年粉尘监测记录及2006年《工业卫生综合档案》资料。

1.2 调查方法

按《全国尘肺流调实施办法》要求及卫生部统一印发的《尘肺病例卡》,建立肺尘埃沉着病流调卡,用《全国尘肺流调现状资料汇总方案》规定的表格分别统计,用SPSS 软件10.0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粉尘作业卫生学资料

该市共有接尘工人25 675名,主要粉尘浓度及接尘人数见表1。

2.2 肺尘埃沉着病流行病学分析

2.2.1 行业患病情况2000~2006年累计检出5种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共2 037例,分布行业见表2。

2.2.2 发病工龄及年龄

2.2.2.1 发病工龄:该市肺尘埃沉着病发病工龄为2~48年,平均17年。各行业平均发病工龄不同,其中冶金行业为13年,煤炭行业为18年,建材行业为19年,机械行业为24年。

2.2.2.2 发病年龄:该市肺尘埃沉着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其中冶金行业平均为45岁,建材行业平均为48岁,机械行业平均为53岁;主要肺尘埃沉着病的发病年龄不同,其中水泥肺尘埃沉着病为47岁,煤工肺尘埃沉着病为49岁,陶工肺尘埃沉着病为55岁。

2.2.3 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共检出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325 例,占16 %。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者病死率为41%,是非合并肺结核者病死率的313倍。

2.2.4 肺尘埃沉着病死亡率32 年共死亡349例,累计病死率为17.1%,平均死亡年龄59岁。硅沉着病病死率为21%、陶工肺尘埃沉着病为19%、煤工肺尘埃沉着病为15.9%。

2.2.5 煤炭行业肺尘埃沉着病发病情况煤炭行业肺尘埃沉着病患病率为13.7%,不同工种间发病工龄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3.1 肺尘埃沉着病流行病学特点

肺尘埃沉着病流行病学特点是:①患病率:鸡西市肺尘埃沉着病主要是煤工肺尘埃沉着病及硅沉着病,肺尘埃沉着病总患病率为7.9%,煤炭行业肺尘埃沉着病患病率为13.7%,远远高于全国肺尘埃沉着病平均患病率(5.76%)。②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情况:本次调查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率为16%,比1999年该市调查结果(43%)下降67%,这可能与大力开展防痨工作及职工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关。③煤炭行业肺尘埃沉着病发病特点:发病工龄最短的工种为纯掘进(13年),最长的为纯采煤(23年)。

3.2 问题与思考

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工龄短、患病率高、递增速度快,生产性粉尘对职工的健康危害相当严重。但某些企业,拉长了体检的间隔时间,甚至不体检。保障从事粉尘作业职工的身体健康,是当前各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同时也说明肺尘埃沉着病的防治工作将是该市今后职业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齐国兴.肺尘埃沉着病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71.

[2]刘群.煤矿工肺尘埃沉着病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8):889-890.

[3]马静,徐勇.职业安全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07,23(1):59-61.

篇10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泉州 362100)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卫生职业教育带来的新形势、新需求,主要从卫生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分配的现状入手,着重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对卫生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经费的调整、适应、协调三个方面入手,研讨由此引起的职业教育费来源、投入、方向、专业、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力图在卫生职业教育经费适应卫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引起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卫生;职业教育经费;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41

收稿日期:2015-03-20

卫生部门的产业结构是一定时期医学科学、卫生技术、医疗保健的特点和本质决定的,它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一个地区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专业布局及整体水平必须与该地区的卫生产业结构相适应,所以卫生职业教育将受到调整的影响,并需要与之进行协调和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卫生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是直接影响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等的重要因素,在卫生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根据调整需求抓住机遇,争取多渠道来源,把有限的经费结合调整需求,既要合理安排,又要重点保障,为保证卫生职业教育调整的落实和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资金,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卫生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

1.1 卫生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同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卫生产业结构出现的的问题进行调整,增加新兴卫生产业和事业条目,具有重要意义。

1.2 卫生产业结构目录调整的内容

2011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卫生服务从原来的“其他服务业”中改为归入新增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门类中,并进行具体条目修改。在保留原来“基本医疗、计划生育、预防保健服务设施建设”条目的基础上,新增“全科医疗服务”、“卫生咨询、健康管理、医疗知识等医疗信息服务”、 “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等条目。

2 卫生职业教育变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

2.1 卫生职业教育变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卫生职业教育是最直接连接卫生产业的教育类型,对卫生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十分敏感。一方面,卫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又是卫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推动力,需要通过发展卫生职业教育打造一支稳定的技术型、技能型精良人才队伍的支撑。

2.2 卫生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设想

一是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制定正确的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卫生职业教育导向模式,加强卫生产业结构和卫生职业教育的宏观指导;二是按照医学科学和卫生技术的发展趋势,调整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三是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革卫生职业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四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五是为保证调整的落实和正常运转,还必须为卫生职业教育的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3 卫生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研究

3.1 改革卫生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保障卫生专业结构优化经费

专业设置是卫生职业教育与卫生产业的接口,卫生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重点保障学校适应卫生专业结构而进行卫生职业教育专业优化的经费。要预算安排足额经费,确保改革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经费投入要以就业为导向,保证其进行广泛的调研、论证的费用,正确处理保持专业相对稳定性和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要以稳定卫生职业专科层次应用型教育为主体,结合学校优势,明确发展方向,重点优化和提升卫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以某国家示范医学类职业院校为例,在经费上重点保障优化卫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资金,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适应卫生专业结构调整——按结构调整后的需求增设卫生职业教育专业,如检验预防、医学影像专业;二是从地域结构调整——基层单位、边远地区需求定向招生,并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等;从人才年龄、层次结构——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函授教育等等。

3.2 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专业建设新思路方面投入

根据卫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增条目,学校主动从经费上划拨专项资金,鼓励学校院系展开专业建设论证,主动适应调整的新形势,努力拓展新思路。结合产业结构的需求,改造老专业,设置新专业(或专业方向),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敢于对老化专业舍弃或转换,并相应对转换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和培训,使之与专业转换协调发展。做强传染病、儿童、精神卫生专科护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大临床基层全科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等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探索卫生咨询、健康管理、医疗知识等医疗信息服务的专业设置等。

以某国家示范医学类职业院校为例,学校财务预算方案结合优化专业结构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聘请行业专家学者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论证;诚挚邀请广大教职医护员工出谋划策,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并为各专业建设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护理、临床、口腔、药学、检验、医学影像、生物制药等专业论证会,听取各专业“一年计划”、“三年规划”、“五年愿景”的方案;结合学校示范后建设,进一步打造办学特色和亮点,确立了各专业结构优化的规划,并提供重点经费保障机制。

3.3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卫生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经费投入及绩效考评力度

目前全国基层卫生人才十分紧缺,加快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在加强学术内涵建设的经费投入上,一定要积极跟上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推进步伐,抓住机遇,争取教育部、教育厅等各级专项资金为学校内涵建设注入资金和活力。学校要建立内涵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保障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围绕调整后的卫生产业结构,适应人才需求,根据城区功能,优化专业布局;做大骨干专业,打造特色学校;明确专业内涵,强化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联合办学;壮大师资队伍,建好实训基地,并从财务管理上要加强经费使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项目结束后的绩效考评力度。

3.4 创新办学思路和模式,开创社会服务和提高自身创收能力新局面

卫生职业教育要创新办学思路和模式,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增强财务实力;同时力求能提供社会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以某医学国家骨干示范院校为例,在创新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道路,并获得双赢。如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与医学前沿技术—干细胞研发中心共建科研信息中心;引进企业合作,共建药品食品检测中心;根据市场需求,与本地区各大医院共同出资举办护工公司;争取项目资金,建设SPF动物实验室,为本地区的医学人员提供科研实验平台等等,这些创新的办学模式既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效应,又提高自身创收能力。利用地域优势,加大与台湾地区院校的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台湾高校的优质资源到校授课,学生分批赴台湾高校研修学习,去体验不同的教育理念等。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学校科学设置专业,扩大招生创收;学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争取专项资金;鼓励多种形式创收卫生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前沿医学教学设备,既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又利用先进的医学教学设备筹建医学知识教育基地等。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层培训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的预期价值是通过卫生行业和卫生职业教育两者结合研究,能引起高校财务人员对行业政策、行业结构的关注、解读、调研、创新,根据各行业结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费投入,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各种财务决策提供服务,发挥高校自主办学的作用,致力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