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1 17: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项目;知识管理;问题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00

1 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项目管理即对项目的管理,它具体包括一项工程、服务或者任何需要系统组织和管理的系统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分配,运用各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功用,实现超越预想的项目效果。知识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既包括对有形的知识如纸质材料、数据库等的管理和使用,也包括无形的知识如人的头脑、智慧和想法等。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近年来,随着项目工程的多样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资源类型和所遭遇的管理困境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这就迫使项目管理者能够统筹全局,重视项目管理的每一个具体层面,并将每个层面都进行优化。未来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项目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项目龋个人与项目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项目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2 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管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明确知识的不同类型,才能再次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管理模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 言传性知识

顾名思义,言传性知识也即可以用语言交换和传播,可以看到和互动的知识,它一般是依托于一定的文字或者语言载体实现的,比如知识文库、知识水平等等。言传性知识是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知识材料。因为它有形地参与了项目管理,通过显性的知识外表对项目管理发生着相应的作用。比如组织一项活动,言传性的知识包括各种类似活动的举办特点,部门成员提交的项目策划,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设计等等内容。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数据类型的区分上又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财务系统,属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我们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文档,属于信息范畴。

2.2 意会性知识

隐性知识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技术文件和报告等明确表达与交流的知识,是对隐性知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以知识为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知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大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特质,应该把隐性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点。隐性知识的交流是直接有效的,但其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3 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呢?这涉及到管理科学的方方面面,试举一下例子简要说明。

3.1 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在成立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相应的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比如网络在线管理平台、相关知识数据库等等。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是贯彻项目始终的一个基本平台,只有在这一平台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下,项目管理才能通过其中的知识管理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平台一般平台内嵌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工作流、智能表单等多个成熟模块,支持不同网站站点集群管理、信息公开、多媒体资源等集约化管理,矩阵式权限管理实现组织结构多维度管理,提供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等完善的服务。

3.2 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

项目的成立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在管理途中根据用户需要临时成立的项目组织,因此每个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环境,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是集中众智的有效方式,这也是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一个项目需要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下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高效发挥团队精神,更需要项目内部成员实现有效的沟通。项目在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中,由于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常常会遇到一些磨擦、矛盾、冲突和误解,这将影响到项目运转,甚至导致项目“死亡”。因此,加强项目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发挥团队和管理的最佳效能,才是企业未来更好的争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 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

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各种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融合到一起,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有效流通呢?众所周知,现在的项目运行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而流程的各个环节十分繁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设计将会导致知识的不同层次之间流通十分困难。因此,在项目成立之初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使各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能够充分得到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总之,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效益。知识管理包括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两个方面,在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等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管理;方式;经验

1前言

社会文化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文化资源的极大丰富,尤其是社会公众对于文化需求种类的多样化和质量的精品化,使得目前的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呈现出多样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1]。图书馆积极研究读者活动规律,有利于组织、管理好读者活动,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在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管理方法、资金、内容、形式等是组织和管理读者活动的关键因素,抓住这些关键因素就能实现项目管理方式在组织图书馆读者活动中的巧妙运用。

2项目管理内涵分析和应用情况概述

2.1 项目管理的内涵

所谓“项目”,是指为了创造特定的服务或者特定的产品而产生的一项有时限的任务。[2]项目管理,主要是指运用各种相关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等,为满足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项目管理不可避免地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相关应对策略。 [3]

2.2 应用情况概述

项目管理不仅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自身具备一个完整、庞大、系统的理论体系。人类社会历来重视管理,管理基本上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今天,项目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当中,尤其工业、商业、金融、工程、文化等领域。

在文化领域中,文化项目管理已经成为进行文化管理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项目主要是指文化服务项目和大型文化活动。图书馆读者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文化活动,它更多的是追求通过举办活动获得一种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文化影响,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工具应用于组织图书馆读者活动当中,需要对读者需求、社会需求进行充分地挖掘,而挖掘的基础主要是社会人才资源、社会信息资源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研究,同时需要实现共享文化成果、传播知识的活动目标。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广大读者是图书馆读者活动的主体,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广大读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便成为了活动是否举办成功的重要标准[4]。本文特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举办的“八桂讲坛”讲座活动为例,具体阐述项目管理在组织图书馆读者活动中的应用。

3项目管理组织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应用

3.1 “八桂讲坛”讲座活动背景概述

我馆为了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强区目标,特于2006年6月启动了“八桂讲坛”这一文化项目。为了办好这一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和积极作用,特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该文化项目当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3.2 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

(1)项目启动。成立“八桂讲坛”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有关“八桂讲坛”整体发展的重大事项,如策划方案、人员调配等;监督、审核、评价“八桂讲坛”的整体发展状况;确立项目总负责人,明确成员分工。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落实“八桂讲坛”策划方案、审议分项方案、组建团队、筹措资金、监督控制项目的实施。

(2)项目计划。“八桂讲坛”在以往图书馆讲座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策划和整合,是一个以丰富服务内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目的的公益性讲座活动。活动始终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以满足读者需求、贴近生活、讲究实际为原则,推出三个主题系列:“美好生活”“热点关注”和“广西文化”。这三个系列形成了“八桂讲坛”的内容架构。“美好生活”系列针对群众的生活热点,内容包括时尚潮流、健康消费、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等,引领公众紧随时代节拍,感受进步律动,提高生活质量;“热点关注”系列针对百姓关心的话题,紧扣时代热点,通过理性分析、客观评论,为听众读者释疑解惑,开阔视野;“广西文化”系列讲座的内容涉及广西民族精神、广西戏剧、广西艺术、广西文学等,通过本土品牌宣传、原创成果展示、名人名家介绍,增强公众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3)项目管理。1)团队合作。引进“团队管理”模式。在“八桂讲坛”的组织管理中,弱化部门概念,突出团队合作。在“八桂讲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据每期讲座主题,集结组成项目活动小组,负责项目计划和落实。2)项目调控。项目运作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经费、项目运作、人员状况等进行有效控制,根据项目的运作情况,及时改变思路、调整策略,确保“八桂讲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3)后期总结。每期讲座完成后,都要对讲座专家授课情况、听众人数与反馈意见等进行小结、评定,整理材料入档。每年对“八桂讲坛”的整体运作情况都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以2~3年为限,将举办过的讲座内容编印成册。

3.3 项目运作成效

(1)深入挖掘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围绕民族文化开展讲座活动,可以使读者听众进一步地了解与认识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实现保护与传承广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比如广西著名艺术家龙杰锋主讲的《歌舞剧〈刘三姐〉创作及赏析》,介绍了歌舞剧刘三姐的创作经历及取得的成就;广西文艺家梁中骥主讲的《一方山水一方戏》谈及广西桂剧的兴与衰;广西文化名人潘其旭主讲的《壮族文化特性解读》阐述了广西壮族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剖析壮族文化中的独特歌圩文化;广西名壮医黄瑾明主讲的《壮族奇葩——壮医药》展示了壮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法。

(2)努力打造精品讲座。严格把控活动质量,对每一期讲座的细节都进行精雕细琢,以建设精品讲座作为此项目的目标。精挑细选主讲嘉宾,这些嘉宾均为广西区内外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保证讲座具有较高的可听性与权威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讲、演、展等多种形式,直观,新颖,比如讲座《穿越时空的承诺:音乐剧〈桂花雨〉赏析》中,除了介绍该剧的创作历程与成就,还邀请了主要演员在讲座现场进行了面对面地访谈,并在讲座现场表演了该剧片段。

(3)突出广西区位优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广西成立,这都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八桂讲坛”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举办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等热点主题讲座。如邀请越南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潘氏金蓉女士做“中国—东盟文献合作的新机遇”的主题演讲;邀请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马来西亚旅游局华南区旅游推广部经理谢玉勤,以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为大家全景式介绍《马来西亚:亚洲魅力所在——马来西亚的文化和旅游》。

(4)资金筹措到位。图书馆维持讲座活动正常运行的资金基本上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解决活动经费问题是顺利举办该活动的关键,必须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活动资金。我馆的具体做法为:1)将该活动定性为公益性讲座,争取有关部门最大程度上的资金支持。2)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争取高校、企事业等单位的支持,与他们签订长期共同举办讲座的协议,资源互补,以求双赢。到目前为止,已经与广西—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南宁市企业家协会等多家单位签订长期共同举办讲座的协议。3)与出版社合作,由出版社邀请作者到“八桂讲坛”进行讲座及新书签售仪式。4)与电台合作,由电台邀请著名歌唱家来“八桂讲坛”进行讲座、现场演唱与CD签售等。5)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台、报纸、网络、电视台、电子屏幕、手机短信等信息,鼓励听众读者积极参加活动。现在广西电台、广西新闻网、广西时空网已经成为“八桂讲坛”的长期支持单位。6)及时整理每一期讲座的材料。在每年年终时,组织成员交流对讲座活动的想法, 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形成全面、详细的书面总结,并做成文档留存。依据讲座内容,现在已经出版《八桂讲坛录》第一、第二册,近期将出版第三册。2011年“八桂讲坛”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颁发的“首届广西全民读书活动优秀项目奖”。

4结语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属于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读者活动项目的管理就是确保策划方案有效落实的方法和手段。现代文化活动项目是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就“八桂讲坛”的运作而言,运用了策划学、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现代管理学、市场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手段,涉及文化、历史、地理、文学等多个领域。可见,要成功运作一个文化活动项目,需要汇集各类人才,整合多种资源,团结各方力量,扬长避短,有效合作。

很多图书馆基本上沿用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 往往只体现了管理者个人意志,而被领导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这种低效的管理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应图书馆读者活动的时代要求[5]。在项目管理中, 每个项目无论大小, 都应依赖一整套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方法来开展,这样才能够充分锻炼和培养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达到优化调配、规范管理的目的,才能确保图书馆的读者活动项目高质量地实施。因此,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对推动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书馆的许多读者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展览、读书活动、服务宣传周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个项目,利用项目管理的严密、规范等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使之能够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肖佐刚,左堃. 书海听涛观潮导引深度阅读——兼谈图书馆读者活动策划与创新[J]. 新世纪图书馆, 2011(8):196—197.

[2] 丁锐. 项目管理理论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50—51.

[3] 王德海,等. 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蔡晓川. 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当代图书馆,2007(4):59—61.

[5] 王宏峥,等. 图书馆现行组织结构分析与改进[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36—39.

篇3

关键词: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成本控制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复杂、多变的过程,而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是企业运转过程中最深入基层的最小单位,体现在施工过程中与人、财、物、施工质量、安全等紧密相关,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是管理的源泉、经济的起征点、工作要素的落脚点,最能体现施工企业管理的脉膊和方向,它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注重设计创新、坚持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安全生产为保障,以成本控制为契机,以质量保障为生命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从管理要效益的目标。

二、施工项目现场环节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是企业存在基础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成本控制可提升施工企业盈利水平,同时还可以完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二)强化现场管理,做好成本控制,杜绝资源浪费

建筑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施工过程不可预见事务多,稍有大意,便会引发质量引患、安全事故。从而造成停工、返工、窝工现象的发生,因此狠抓管理,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成本管理为支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保证施工项目有利润空间。

三、施工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问题制约着现场管理

1.人才匮乏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施工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引用高尖端设备,这就需要在施工现场操作这些高尖端设备的人具有科学技术和专业水平,然而实际工作中,具有这些工作技能的人并不愿意去生产一线,从而造成人才与专业设备不匹配,制约着施工企业的发展。2.现场管理人员的矛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现场包罗万象,在千头万绪的施工进度中,技术员、材料员、安全员、项目经理遇到事情通常自保,没有全局观,立场不统一,从而使现场管理人员内部矛盾升级,造成不和谐的现场氛围,制约着管理的提升。

(二)设计缺少深度和广度,变更频繁,影响工程成本

实践工作中由于设计人员自身业务技能存在天壤之别,加上同业主的沟通、理解、存在偏差,对施工现场认识不到位,客观上造就了设计缺陷,施工后期频繁变更,造成边设计边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成本。

(三)对合同主要条款及细则不清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首先,由于施工单位对合同认识不足,只顾承揽任务,导致在合同不全面、不清楚、不完整的情况下草草签订;其次,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法律,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合同管理上的问题,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合同签订后将合同束之高阁,没有履行合同交底或交底不全面,致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为赶进度,在合同条款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给后期签证、变更、索赔、结算等带来灾难性打击。

(四)成本管理意识差,成本管理责任制不落实

在传统的施工管理中,采取的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成本控制意识薄弱,项目管理人员多是以个人经验参于管理,造成管理粗放、方式单一,缺乏成本控制理念和办法。缺乏事前预防、事中跟踪分析,真正到事后出现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才意识问题的严重,从而引起人为管理不当造成停工、返工、窝工,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

(五)材料管理环节引发的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

主观上在施工项目中,材料占据比重大,其特点是,用量大,规格多、品种杂、使用周期长,入场时间、存放方式、领用标准等涵盖面多,给现场管理及成本控制加大了难度,客观上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收取好处,加大了施工成本。实际工作中员工职责不明确,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材料员严格对材料的选购,严把质量关、价格关,然而现实中材料员仅做了收货、发货和保管工作。

四、对施工现场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以人为本,完善用人机制

1.优化人力资源政策,重视人才引进对于专业技能高,业务素质过硬,掌握高尖端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方案,主要从工资等级、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等吸引人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2.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各项信息进行前期摸底,后期引导,不断提升统一作战的能力首先,注重项目经理的选拔、录用和考核,项目经理做为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扎实,施工经验丰富具有全面管理经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强,有大局观、是非观,在施工现场能够发挥个人魄力,领导好现场管理人员,从而提升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全员、全身心投入项目的施工中;其次,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各项信息摸底,了解搭班子成员的工作态度,办事风格,并根据施工背景、施工计划完善现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重点、协调方向,划分好责、权、利、同时制定好考核体系,引导现场管理人员合作意识、成本意识,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最后,重视施工现场会的召开,借助现场会这一平台,发现、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通过会议,使管理人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对会议中存在并解决的问题形成《会议纪要》便于跟踪、落实,形成统一作战的能力,为管理积累经验。

(二)从源头上解决设计的广度和深度

1.与业主充分沟通,严格按设计流程展开工作接到设计任务后,不能盲目着手设计,首先要实际勘测,收集有关资料,与业主充分沟通,了解需求。从而对设计背景、施工现场总体布局、施工进度、资源计划、品牌需求等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确保图纸设计周密、详尽。图纸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有近60%的变更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给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鉴于此,在设计施工图时,严格遵守设计流程和标准,规范设计行为和质量,严禁人为压缩设计时间,避免边设计边施工,确保设计深度和广度。2.完善设计变更制度,注重设计变更审核建立设计变更问责及检查制度,分析设计变更的原因,对人为造成的设计变更要追究当事人及相关单位的责任,对变更造成施工损失的,对当事人及相关单位要追究经济责任。审核设计变更的真实性,规避随意变更设计造成的施工风险。

(三)重视合同评审,各岗位把握合同细节、完善合同管理

在合同签订前,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经理对施工合同进行不同测重点的评审,如财务部门关注付款时间、开票、收款、经营部门注重产品品牌、质量、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现场环境、验收、决算方式等进行有重点的关注和评审,在签订合同前,以法律为准绳全面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条理解合同条款,对于把握不好、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可以聘请专家给予指导,切实将合同细则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后期施工、验收、决算、收款提供有利的法律支撑和保障。合同签订后,组织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会议,将合同中主要条款和内容讲清楚,说明白,使每个管理人员都清楚明白,不至于由于合同条款内容不清引起重复用工和责任不清等情况的发生,使人人负起责任,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四)增强现场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定期开展现场成本控制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技能;其次,加强施工现场成本预测,首先应提高成本管理者的实际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人员的成本意识。加强施工场地管理,杜绝施工材料、劳务成本、机械设施的浪费;最后,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强化责任控制,将施工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效益挂钩。使全员,全方位集思广益使自身发展与企业融为一体,积极参与到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有效防止停工、窝工、返工等不利因素的产生。

(五)重视材料成本的控制

首先,对材料采购实行招标,使材料采购透明、可控,杜绝,从根源上禁止采购中的回扣、返点等;其次,在施工现场,以管理机制做保证,充分发挥内部协调,保证内部沟通无死角,各岗位通力配合,从而保证材料按时到场。避免材料过早进场影响库存及占用工作面,供应过晚影响施工进度;最后,在材料出入库过程中把好质量关、使用关,以施工标准,对材料品牌、质量、规格、型号等验收,符合标准给予验收、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前对材料的存放位置给予准确的定位,防止二次搬运,增加施工企业的成本。领用材料按照材料消耗量计划限额发料,此外施工现场的技术员还要监督工人节约用料,使材料从采购到使用形成一个闭环,达到受控、可控,杜绝各个环节的浪费。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应注重精细化管理,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对待每一件小事,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项目施工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繁荣,王有梅.基于战略管理的财务细化分析[J].财务通讯,2012(12).

[2]王芸.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

[3]李洁,肖思奎,左玮,牛力中.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J].会计之友,2016(22).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57?04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成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习得、综合素质的开发所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我国学者就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分别提出了:二因素模型、三因素模型、四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六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和九因素模型7种理论模型[1]。本研究采用余新丽等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四个因素(应聘能力、团队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征)[2]为基础。

创业能力是以人的智力活动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里活动机能,是与个性心理倾向、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个性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是经验、知识、技能经过类化、概括后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动作[3]。本研究认为创业能力是由机会开发利用能力、团队建设能力、个人组织管理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的结合,他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项目管理”不仅是一门有关管理的专业学科,不仅是对项目经理能力的培养,其实质上更是对如何“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的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过程是个人能力的一种检验,因此项目管理对大学生应对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普遍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样本来源于福州大学,随机抽样250名不同年级学生作为被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86%。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调查问卷》,量表分为三部分,共47题。第一部分为被试基本情况问卷(7题),第二部分为就业能力问卷(24题),第三部分为创业能力问卷(16题)。就业能力问卷主要测评被试的创新能力、应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四个维度;创业能力量表主要测评被试的机会开发利用能力、团队建设能力、个人组织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就业能力测评量表和创业能力测评量表采用五点正反计分:1-5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

通过前期试测结果显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量表各维度的设置及它们之间多维度、多层次的相互关系是合理的。

3. 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结果使用SPSS15.0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被试项目管理知识习得情况

通过统计得出,被试在是否学过项目管理或培训课程选项中,大部分没有学习过项目管理课程,占69.8%;上过或自学过项目管理课程的学生人数占样本总人数30.2%;在性别上,男生未学习过项目管理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比例为25.1%,低于女生的44.7%,女生上过项目管理课程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比例为17.2%;在学历上的对比中,本科生学过项目管理课程的有24.2%,未学过项目管理课程的学生比例为58.1%;在调查的研究生中,学过项目管理课程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为11.6%。

2. 项目管理知识运用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被试学生对于知识应用意识是比较欠缺的,有57.2%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项目管理知识,也不会有意识的运用项目管理知识。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管理知识的有意识运用更多是通过项目管理课程授课的强化来实现。

3. 项目管理课程与课程知识的运用程度

从表3中可以得知,没有学过项目管理知识的学生中,有43.26%基本没有在生活中使用过,仅0.5%的学生会在生活中应用到项目管理知识;在学过项目管理的学生中,有4.2%的学生经常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偶尔会用到项目管理知识的学生有19.5%。可见,项目管理课程的培训会对大学生日常生活里项目管理知识的使用率有影响。在卡方检验中,我们发现卡方检验说明上过或者自学关于项目管理课程或培训与生活中有应用到项目管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巧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加强项目培训的重要原因。

4. 年级与项目管理知识运用程度

根据表4的数据可知,不同年级在项目管理知识的运用频率上存在着相关。根据卡方检验说明年级与生活中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与技巧的使用率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随着年级的增长,项目管理知识的运用率会更高。

5. 性别比较

本研究首先以性别为自变量,对被调查者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行t检验。结果男性和女性在创新能力、机会开发利用能力维度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且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在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其他维度的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5。

6. 是否上过项目管理课程比较

为了研究上过或自学过项目管理对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差异,根据调查者是否上过或自学过项目管理课程,对被调查者在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各维度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如下(见表6和表7)。

根据表6显示,上过和没上过项目管理课程的同学在就业能力中的创新能力维度上的得分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 =0.05

根据表7显示,上过和没上过项目管理课程的同学在创业能力中的机会开发利用能力和个人组织管理能力维度上的得分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5)。

综合表6和表7分析表明,在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要比从未上过的学生要高。上过或自学过项目管理课程的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团队意识也较强,对待工作也更为积极,更能适应未来的就业与创业。

为了研究不同的项目管理知识运用程度对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知识运用程度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各维度影响的单因素方差,结果见表8(无显著差异项未列出)。

通过对表8的分析表明:项目管理知识运用的不同程度在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知识运用程度在就业能力维度中的创新能力(C)、应聘能力(Y)、团队协作能力(T)和创业能力各维度中的机会开发利用能力(J)、个人组织管理能力(Z)上的五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其他一个维度上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未在表8中列出)。整体而言,不同程度运用项目管理知识的学生在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方面的差异明显。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提升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做事情具有帮助作用;项目管理知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创新能力、应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提升创业能力中的机会开发利用能力、个人组织管理能力五个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项目管理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具有正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爱兰,金戈,马文菊.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篇5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 项目成本控制

1、施工项目管理

1.1施工项目管理内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1]。

1.2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3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3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3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

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

(3)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2]。

2、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2.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3.1技术措施

a.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b.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c.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3.2经济措施

a.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b.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c.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d.间接费及其他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

4、结语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我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协调好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建筑工程单位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大施工项目的管理力度。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保证企业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对项目进行研究,基本工作以及项目安排都是由项目经理有组织有计划的对项目进行安排、协调与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以及经营理念,帮助公司实现产业与利益的最大化,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在于可以合理统筹各管理环节之间的合作,使管理变得更具科学性、程序性、全面性。

二、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控制工作是否合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的基本内容,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成本控制及原则基本包括:动态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等四个方面,这是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

在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计划、分析、考核、计算,这些环节都是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而做的准备工作。动态控制原则主要是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方案。但是,动态控制原则仅仅是根据施工计划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不涉及竣工之后的盈亏就差。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相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来说,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成本控制管理。全面管理即对整个企业、整个员工团队、整个过程的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实质性的管理方案、管理内容。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可以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有效防止各单位与各部门之间工作责任的推卸。全面成本控制即随着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而进行,全面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体现出很强的有序性与严谨性。

3.成本最小化原则

成本最小化是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企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成功其核心在于成本控制最小化。其中成本控制最小化的原则在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信息和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估计预测,为成本估算提供资源。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预算的基础,通过制定成本计划可以明确生产费用、成本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率,做到真正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即对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进行控制,控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差异。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施工预算制定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只有加强施工预算制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控制与预算直接的关系,编制施工预算书,将施工预算书的科学性作为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不能将施工预算书简单的理解为各种数据的汇总,而是应当明确认识到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对施工项目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施工预算制定应当按照“按照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的原则,对现有施工预算过程加以改进,充分发挥编制施工预算的指导意义。按照施工预算及施工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控制,严格控制各部门的成本数量,按照施工预算计划,将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思想。

2.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需要认识到当今经济环境中,信息产生和使用时能够发挥的影响作用,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也能够有效的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是符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多元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建立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作用。

3.完善合同管理环节

篇7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在工程开工前,编制施工质量计划,在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基础上,预测施工中可能出控制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坚持以质量标准为尺度;坚持质量的全面控制。

一、编制好施工项目质量计划

在工程开工前,编制施工质量计划。在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基础上,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编制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的重点、控制的程序、控制的方法等相关内容。质量计划作为质量监控的标准,一定要保证其严格性和严肃性。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1条规定:施工现场必须有“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检验制度”等。

施工准备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为此,应严格按照以下四项原则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精心策划,充足准备,在工程施工中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技术资料、文件准备的质量控制。在编制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时,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对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等都绘制成工程控制网,作为施工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编制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即施工组织设计;准备施工中所需要的与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

(2)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核的质量控制。要充分熟悉有关的设计图纸,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特点、设计意图和工艺与质量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应全面细致地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采购质量控制。根据工程设计图,规范标准、施工合同的要求,严格对建筑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进行采购。对供应商资质、信誉进行全面检查调查,充分了解供货渠道、供货方式、设备的技术情况等信息。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质量的最主要阶段,施工单位要执行以下施工程序:

(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必须采用样板、示范操作形式。单位工程开工前,由企业技术、质量部门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项目部编制基础、主体、屋面、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装修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交底。

(2)测量控制。测量放线人员,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照标高,做好复核工作,报监理批准后,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测量复核工作做到:建筑定位测量复核、基础施工测量复核、皮数杆复核、楼层轴线复核、楼层间高程传递复核,定期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3)材料控制。根据质量要求,建立科学的材料管理制度,必须有详细的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予以标识,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进场关;确定材料的抽样和检验方法,按照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对进场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时索要材质证明文件。

(4)机械设备控制。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紧固、上油、除锈及维修,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机械寿命,降低消耗、提高机械施工的经济效益。

(5)计量控制。计量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把计量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为做好计量控制工作,做好三件事:建立计量管理的专门人员;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

(6)工序控制。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为达到工序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序管理方面做到: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对检验批、分项工程的检查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并做好原始记录;对合格检验批及时提交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纪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性。

(7)特殊过程控制。工程特殊工程包括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基础)、防水工程、钢筋焊接等。特殊过程施工前,都要有工程师编制特殊工程作业指导书,作为特殊工程施工的依据。在操作人员上岗前,施工员、技术员,做好交底及记录,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领。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点的实现,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在施工当中,如果发现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召开分析会,找出发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用对策表写出对策,在明确操作要领和掌握新标准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施工,同时要加强“三检”制。

(8)工程变更控制。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的改变。因此,要加强对工程变更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控制:管理和控制那些能够引起工程变更的因素和条件;分析和确认各方面提出的工程变更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分析工程变更引起的风险。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1)最终质量检验和试验。在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邀请建设、设计、监理、质量监督机构的现场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初步验收,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从每个分部、每个分项地对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决不走马观花。同时对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进行核查,不仅检查其完整性,还要检查其准确性。对主要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进行抽查,检查要求按照有关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

(2)技术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特别是永久性技术资料,是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也是项目施工情况的重要纪录。完善施工过程的各项检查纪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也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性。因此,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整理资料,做到及时、准确、齐全,要及时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勘测设计单位对技术资料进行审查、签证认可,能够满足竣工验收和备案的要求。

(3)产品防护。竣工验收前,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杂物,应进行全面的清扫,屋面、墙面、地面、管道、门窗表面应洁净,同时确定专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已完工程。

五、质量问题的整改

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发出的《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和监理单位发出的《监理通知单》、《工程暂停令》,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回复。

篇8

(浙江国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丽水 323700)

摘要: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每个施工项目的关键,提高项目的质量是每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施工项目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工程的使用,还关系着项目的使用年限。本文主要对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理论做了相关的介绍,并且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来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使用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84-01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近几年,随着媒体不断曝光项目的质量问题,被曝光的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只有对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建筑水平,提高自己的建筑质量,可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处于长期不败的地位。

二、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概念及其特征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符合合同、设计文件及一些规范的规定而确立的质量的方针。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还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变异大、质量隐蔽性等特征。工程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使用的材料、机器、施工的工艺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等,甚至它还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由于工程项目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受天气影响非常大,因此生产环境的变化大,在施工过程中很难把握生产环境,而工程施工过程是连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它的质量问题是隐蔽的,往往到了验收的环节才被人们所发现,这样就导致了整个项目出现问题。

三、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

1)质量目标,它通常与质量息息相关的,质量目标一般而言可以进行预测的并且可以对以前的经验进行借鉴,然后对以前的质量管理经验进行改进,然后再提出质量方面的要求,这样就更能满足需求,解决以前质量经验存在的问题。

2)质量策划,它是根据设定的质量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设定的必要的作业过程以及相关的资源。企业的领导以及管理部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进行质量策划,有高层的参与,使质量管理工作能更加的系统化,以及可以对出更高的要求以实现质量目标。

3)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保证工程实施中的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它可以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主要是为了让公司的领导能够提供一些帮助从而使工程质量能够达到质量的要求,外部质量则是为了让用户信任公司提供的产品,确信工程师达到质量要求的。

4)质量控制,它主要是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工程实施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

5)质量改进,它主要是致力于提高有效性以及它的运行效率,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

四、目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建筑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分为人员因素和材料因素,在人员方面,由于整个项目人员的普遍素质底下,经验不足,缺少培训,人员的分工不明确。材料的质量也就出现了问题,而材料使用不当,用量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为了加强工程实施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形成科学的质量实施体系。首先,我们要组建综合素质高的团队,特别是项目经理,他必须是佼佼者,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对项目质量管理有独特的见解,不是靠裙带关系成为项目经理的,在用人体制方面,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原则。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完善整个选拔体制,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从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带动整个项目团队的实力。其次,我们要培养技术型人才。企业必须培养一定数量的技术型的工人团队,以此来保证技术的稳定,提高施工的效率。其次,必须建立完善的机械系统以及形成规范的施工控制方法。企业必须对机械设备的配套、作业方法、施工组织等作出周密的安排然后保证相互间的协调,然后通过成熟的施工技术管理及制度,克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最后,我们必须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过程质量保证必须从材料质量抓起,通过对整个进货渠道的规范和监督,保证材料的质量,确保工程实施项目的质量。

五、结束语

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投资情况,最重要的是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质量成为了所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工程施工项目的好坏,也会影响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管理是每个企业所必须的,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解决工程施工过程是的质量隐患问题,可以提前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广林,《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初探》,质量控制,2010年7月.

[2] 黄杰敏,《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项目管理,2009年8月.

篇9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冰利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但是由于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不少施工单位都存在为了抢工期赶进度的情况,为了抢工期,而对工程的一些项目上降低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甚至对一些问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对安全存在着威胁。

2.企业对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单位力不从心,由于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上,存在着企业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企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对于项目的管理,缺乏科学化的管理,随意性较大。对于一些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甚至会错误的解决一些问题。

3.监理公司管理不足

由于我国实现工程监理时间不长,监理单位的整体业务水平跟不上国际要求。监理公司管理混乱,缺乏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监理单位存在着“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的现象,严重影响监理工作质量水平。

二、加强对水利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作为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贯穿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的监管对提高整个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1.健全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各个项目都应该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将质量层层分级,逐级签订质量责任书,落实到个人,各项目的负责人负全责,从而加强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控制。质量保证体系要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为目标,从将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以及项目交付使用阶段组织起来,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形成一个任务明确、相互促进、全方位的质量管理过程,从而使得质量管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加强对各阶段工程质量的控制

对于各个阶段的工程施工,除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

(1)施工准备期的质量控制优选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各方面情况全面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在签订完工程协议后,项目经理就要取得相应的设计图和技术方案,并且安排专人统计和管理相关文件;对与图纸和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点反复进行测试,对于发现的问题做出记录.并且及时与设计、监理人员沟通,最终解决问题;项目负责人对图纸进行审核。做出图纸会审记录;对参与施工的工人,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增加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对保存培训内容记录;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要求,选择分包人与供应人,分别做出评分并做出记录。

(2)工程施工期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门根据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劳动力以及机械水平,编写详细的施工设计,并且负责项目技术的工作人员要完成与包工程或是分包工程的负责人的书面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设计的变更提出的要求,也要在执行前与相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在项目开始前将测量控制方案交与项目负责人批准,将测量记录进行存档。严禁施工过程中擅自更改和移动测量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测,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3)工程验收期的质量控制在工程结束后,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反复的检验与试验。项目技术负责人按照竣工材料收集并整理相关记录;按照合同规定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监测出来的质量问题,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移交相关工程竣工文件;完成检验后,对工程采取防护措施;工程交付后,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和文明施工条例。安全撤离现场。

3.实施质量计划并且及时验证和评定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质量计划。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项检查制度,确保工程的质量。各个工程的质量管理人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并按照规定对工程进行控制。随时记录发生的质量问题,按照问题找出责任人。并且做出整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工程的质量计划进行验证。对于几经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意见,多于重复出现的问题,该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并接受相应的处罚。工程完工后,还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与评定。

4.完善对工程质量的改进工作

(1)加强对不合格的控制对于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机械和配件,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在各种原材料和设备进场前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做出处理,从根源上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场;加强工序管理,在存在不合格的施工工序情况下,严禁转向下一道工序,保证工程质量依次进行;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施工工序,相关部门要做好不合格审批,做好记录,并按返工、降级、拒收和报废四种程度进行处理。

(2)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项目经理部门针对其他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做出分析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纠正。对于已经存在的质量问题,做好分析并记录;针对检查时发现的质量问题,由相关技术人员判定程度,并制定措施纠正;针对重大质量问题,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做出判断。得出解决办法。

(3)加强预防措施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项目部要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工程质量,对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问题做好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制定措施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并且项目经理要针对这些预防措施,定期的检查其有效性。

5.加强企业管理层对项目质量的控制

(1)控制内容健全施工企业的领导机制,加强对各级施工组织的质量管理。施工企业作为施工主题,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文件管理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组织学习并落实。要求人人重视工程的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健全人员考核制度,对于操作型工人,做到持证上岗;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在交付后,定期对工程质量作出检查,对于因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控制方法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根据组织机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思想教育以及规章制度方面了解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对检查内容进行评估,并且将对工程质量的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明确监理的工作目标,详化细则

根据工程的要求,对监理的工作进行详细分工,写明监理的工作进度、人员配置、实现监理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类依据。对监理的工作内容详细分工,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不断加强监理在施工中的监督作用,从而让施工企业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篇10

关键词:基于项目管理;知识团队管理;管理模式

一、知识团队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知识团队指由知识工作者构成不定期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团队,以一定任务为导向,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知识团队的组成源于时代和企业对知识的需求。

(二)特点

知识团队作为特殊性的专业队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知识技能多样性

知识团队是由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高水平知识员工组成的,每个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团队所需要的,所有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基本达到互补状态。因此,个人无法完成一项任务,团队合作就可以,这也是锻炼员工团队协作能力的较好方式。

2.任务导向性

项目运行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而知识团队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却不是像企业其他职能部门一样有专门分工,而是以整体项目为基础,搜集资料,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整合后完成项目任务,这也是知识团队最基础的目的。

3.知识工作创新性

随着企业市场的转型,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需求也成为市场行为中决定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想要有更多的客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产品或服务上的创新性,以此来吸引更多客户。而创新产品和服务等就是知识团队的工作,知识员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专业知识或技能转变为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能在研发的过程中探寻新的理念、规律、工艺、方法等,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因为客户和社会提供更多福利。

4.团队动态化

知识团队的存在并不是不可消除的,其是服务于项目的,许多企业都是采取项目成立,知识团队成立,项目结束,知识团队解散的方式。知识团队一般人数不会过多,并且是根据项目具体要求来选择知识团队成员,项目结束后,全员离开知识团队。5.收益递延性知识团队的收益是在项目结束审核后才能得到的,在项目期间收益无法确认,企业在将项目交给知识团队后,也无法确认收益,因此具有递延性[1-2]。

二、知识团队管理模式现状

(一)团队成员多以自我发展为主要目标

知识团队的员工来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但都是同样的高知识分子,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普通员工相比,能入选知识团队的员工对事业的满足感和追求感更突出,且热衷于有挑战和创新性的工作,将挑战自我当成一种人生乐趣,因此在工作中他们坚持独立思考,追求自主权,且希望在工作中拥有最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对于工作环境,其也希望在更自由的环境和时间空间及氛围中工作。

(二)团队工作过程较难监督

知识团队的员工日常工作时大多是思维层面的活动,抽象且隐蔽,在想法未落实之前都是思维活动,且是来源于工作人员不时的创意和想法,具有不确定性和跃进性,因此在团队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过程很难做到全面监督或监控,若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可预估的问题也没有蓝本可参照,这也导致不能依据阶段性的成果判断员工们的劳动付出和工作进度。

(三)工作成果无法预估

也正是因为知识团队工作时因为不定期的想法和创意导致无法确认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也难以根据此独一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完整产品和服务价值需要项目结束时才能实现,时间漫长,在中途出现问题也会延长项目完工时间。而且,一个产品或者项目是团队共同完成的,不能对个人的付出进行考核和评价。若是出现项目中蕴含丰富的社会效益时,其会远超于项目的经济效益,成果更难预估[3]。

三、基于项目管理的知识团队管理模式

(一)强化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交流

知识团队基本特点中还有个信息共享的特点,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交流,也包括外部的信息交流,内部信息交流便于员工成长,不断创新更优质的管理模式,外部信息交流便于企业提升自身的商业竞争力,并为企业争夺到更多的网络、资金等资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后,能够促进知识团队的自我进化,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利用知识团队本身的优点,结合其他信息系统,将项目管理的优势最大化发挥。

(二)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

知识团队工作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质等保障作为工作基础的,企业需在项目确立之时就准备好信息、材料、资金、技术等资源,并做好额外预算,做好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后,知识团队员工会根据项目管理的数据知识库提取有关内容,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更优质的方案或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