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专业课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的专业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的专业课

篇1

[关键词]专业导论课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成绩评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24-02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普遍面临着专业学习的迷茫与困惑,导致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在经过几年的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后,不少学生依然对所学方向及其未来发展定位缺乏清晰、完整与系统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导论课陆续走进了高校的课堂。起初,专业导论课程被部分高校视为“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教育方法”,[1]后来,很多高校将专业导论课作为专业基础课而更加重视。有教师对于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情况展开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开设是持非常支持的态度的,反应是很热烈的。[2]从笔者主讲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两年的情况看,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期待是非常高的,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然而,要讲好这门课所需的教材、教研成果等还比较缺乏。因此,笔者总结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期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对于专业导论,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教学的重视。

一、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导论课程的地位决定了其主要授课内容。笔者经过广泛查阅资料与调研,将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的内容确定为四个大方面:一是关于专业的一般性知识,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专业发展历史等与专业相关的一般性知识;二是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习实践等及其之间的关系、年度教学安排与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条件与特色;三是专业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包括专业最近几年就业的大体状况、主要就业领域与职业大类、主要职业的市场需求特点与晋升通道、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主要通道介绍等;四是专业人才的主要素质能力构成、要求与专业学习方法等。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工商管理专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前景、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课程、哪些课程是本校的专业特色、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主要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以及学生该如何在大学四年里安排好自己的目标等。

在还没有开始专业导论课之前,学院每一年都得花很多时间来零散地处理和解答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及其前景的质疑。学生们最大的问题与担心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泛而不精,虚而不实,我学来有什么用?未来我拿什么去就业?进入社会以后我能够干什么?怎样去干?”等。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之后,类似的质疑明显减少了很多,学生们普遍认识到了该专业存在的市场价值和自己未来的主要努力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在我校是放在大一年级上学期开课,16个课时,每周安排2节课,共连续安排8周。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一代,在经历了应试教育的折磨,进入大学以后,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的传授知识,调动课程的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他们就会上课睡觉、玩手机或干些与课程不相关的事情。专业导论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门专业课,如果讲得不好,不仅影响该课程的学习,更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后续的课程学习,甚至四年的大学生活,因此需要教师多下工夫。

第一,讲授内容要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最好请一些企业管理人士现场说法。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专业的一般知识、课程体系、部分就业择业内容都是由自己讲解,大概共讲解12节。其他内容聘请外校人员来进行讲座互动,安排2次,共4节课。一场讲座是请本地一位企业家或中层以上的管理工作者来做,另一场是请本校本专业毕业的几位从事管理工作的毕业生来与学生们进行圆桌交流。企业人士与师兄师姐们进入课堂,更能够带来一些真实信息,特别是关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能够说得具体、全面。那些毕业学生既十分熟悉大学校园,又有社会工作经历,他们的话学生们觉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而且,毕业生自身的工作单位与能力素质展现本身也具有良好的榜样效应。

第二,以启发式教育为主,从身边或最近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企业现象引发问题讨论,引出教学重点内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资讯搜集能力强,特别熟悉或关注企业品牌、产品和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新闻。所以,尽管他们只是大一新生,但是他们的一些表现令人惊讶。因此,每一个重要内容最好都是从启发式提问开始。如在讲到专业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时,先问学生:“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它往往会碰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从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中,引出《管理学原理》、《税收》、《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这样学生就好理解了。

第三,广泛搜集资料与学生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长期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章复印给学生阅读,下载一些比较经典的与工商管理或学生就业相关的视频在课间播放。如将《职来职往》等节目的视频剪辑播放给学生看,非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再介绍一些工商管理的经典书籍、企业家传记、相关电影等给学生,并请一些学生来共建资料共享平台,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第四,注意教师的身体力行与以身作则。90后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增强,对于教师的PPT,甚至是教师的整体着装形象等都有自己的看法与集体评价。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也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授不仅要注意自身形象,还要注意将PPT做得美观大方,简洁漂亮,有自己的特点。

第五,充分鼓励学生利用答疑时间与教师展开深入交流。大一新生从以应试为主的中学学习环境进入到以自主性为主的大学学习环境以后往往很不适应。在这个过渡阶段,更需要任课教师的热心帮助与扶持。专业导论课本来就是一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适应阶段发挥着独特作用。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答疑时间,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与教师开展深入交流,开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三、成绩考核与评定办法

该课程通常就考查课,但根据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也要给出充分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依据。笔者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定为各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程论文阅读、课程表现和课后的资料分享等环节;期末进行开卷考试,让学生回答几个大问题,主要考核他们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对未来的专业学习目标与主要措施的认识程度。

总的来说,专业导论课很有开设的必要,但是要上好这门课,帮助学生完成大一的过渡阶段和对于专业的基本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关注该课程,献智献慧,共同谱写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1-3.

[2] 李鸿昌,龙肖毅,赵建军.对专业导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大连学院学报,2010,(1):88-91.

[3] 宋育红.如何给大一新生上好专业导论课[J].价值工程,2012,(3):246.

[4] 高海霞.工商管理类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心得[J].科技视界,2012,(7):34-36.

篇2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技能导向 课程体系

我院自1986年开设企业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多次改革,现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围绕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笔者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历届校友访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就是要以技能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所以说,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抓住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一次彻底变革。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课程体系显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而且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03年和04年级教学计划偏重项目管理,05年和06年教学计划偏重质量管理,其结果是学生就业面太窄,导致同学在校学到知识用不上,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只能是边干边学,这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较大

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原来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现在已不适应我院发展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精神。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三)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 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上述诸多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暴露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一大批能够应付日益复杂、国际化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

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工商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关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高,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技能为导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提高学生技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在课程结构上,打破过去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的模式,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发展,才有意义,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未来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模式,增加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表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了ERP实训室、企业运营管理决策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几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企业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目前已与浙江兴合集团特产公司、农资公司、下沙经济开发区康师傅集团鼎新工厂、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关系,这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另外本专业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内审员职业”培训考试基地资格,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有利环境,强化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是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首先要求做到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本专业,而是针对同类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当前本职业岗位对企业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本职业岗位对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管理类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企业管理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技能考证专项训练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是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3.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实训、校内模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要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习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行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管理学基础重点采取互动式教学方、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采用“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显成效

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都表明,高职院校采用“专才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够用、具有职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此,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围绕 “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有企业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又有某个具体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围绕通用管理能力开设《管理学基础》《管理沟通》这二门课,在学生掌握通用管理能力前提下,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要开设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时打破课程体系,开设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包括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客户关系管理模拟实训、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内审员职业资格培训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开设《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课程,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学会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市场预测及市场分析;学会在企业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现实环境中竞争的残酷性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懂得今后理性的去选择职业和岗位,这些课程不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杨守丽,张凤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2).

[3]戴玉英,陈增良,沈清,高越明.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

[4]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5]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省略/zhiye/070302/11453467.html.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教学;教学教改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0-03

实践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可是就夜大学生而言,众所周知,有各种实际情况制约,使得教学难以组织,效果难以保证。所以该教学教改研究既有其理论意义,更有其现实意义。

该项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市场调研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活动。主要在校区范围内,对所有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市场调研活动,并且调动本学期正在进行“市场调研实践课程”学习的全部学生参与,从问卷的设计到发放问卷、问卷收集、问卷统计、统计结果分析等,全程由教师主导,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在进行深入研究后,最终形成研究课题的市场调研报告。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实践,有效地满足学生对于强化岗位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渴求。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不论是对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尤其是提高了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突出培养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另外,改革后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够针对管理专业的夜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工作单位或管理岗位作为实践课的研究对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管理能力,又可以真正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开设目的

我们知道,要搞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所学与所从事职业的高度配合。为此,我们在夜大各管理专业开设了与专业密切相关“专业实践”与“市场调研”两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同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专业调研方法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机会并诊断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特点

“专业实践”与“市场调研”这两门课程是以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特色,是管理专业夜大学生的必备技能。这两门课程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集教师指导、监督、控制、讲评与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并撰写规范的实践报告于一体的实践课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专业实践”与“市场调研”这两门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夜大各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它是夜大各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前导课程为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管理、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等。

(三)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了解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及实践步骤。(由课程负责老师及小组指导老师详细讲解)

2.针对学生们自己的工作单位,就一个或几个管理专题(最好是与学生本人的实际工作岗位相关的管理专题),对本企业及本企业所在的行业中的其他同类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为自己所供职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建设的建议。

3.每位同学每周要与指导老师见面,并就实践内容进行沟通交流1~2次。(可以面谈、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或视频等)老师每周要做记录,学生有事有病需要请假,无故缺勤四分之一者,按学校有关规定不给予成绩。

4.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每位同学认真做好实践周记,按时交给指导老师。(内容包括实践情况、收集资料情况、学到的知识、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搜集资料描述、调查的计划、意见及建议等。周记可以是各种形式,如纸质、电子邮件等。)

5.掌握规范的专业实践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由小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6.提交完整的报告及实践总结,制作POWERPOINT。(报告主体部分要求5000~8000字,格式规范,按时完成)

7.集体交流实践成果,并用多媒体演示,开展班级内部的讨论。

三、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

1.课程动员。讲解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及特点;讲解实践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

2.由各位指导老师进行分组指导。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选定实践主题;制订实践计划;设计调查问卷;走访相关企业,并收集一手、二手资料;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整理资料;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及制作POWERPOINT。

3.集体交流实践成果,并用多媒体演示,开展班级内部的讨论。

在课程动员环节中,学生以大班为单位进行,各位指导老师进行分组指导,学生从选题、实践到撰写实践报告环节,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这样即可以保证每位同学有同样参与的机会,又可以有效训练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团队合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指导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按教学大纲及实践指导书进行。起到讲授内容、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实践、指导学生撰写报告等作用,指导老师应与各小组学生每周1~2次定期见面沟通交流,共同讨论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实践课,并由教师指导,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实践报告的撰写。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四)学生收集资料方式

1.实地走访一个或数个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

2.设计与本研究专题相关的调查问卷,掌握第一手资料。

3.到较大的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网站等,掌握更全面的资料。

四、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注重学生实际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具体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总成绩为以下四项按一定比例计算并相加。

1.过程控制。每一环节都设计相应的评价表,从不同的方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予以记录、评价。考核应注重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如:日常出勤情况、周记或日记是否认真、日常表现、参与度、个人实践效果、集体实践中的表现、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报告中承担的比重及内容等多角度评测学生。

2.学生相互评价,保证全体水平的提高。要求每一位学生尽量同等机会、程度的参与,为保证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以及每个学生水平提高,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

篇4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工商管理

专业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学科。管理学课程应用覆盖面广,各行各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标准,尤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相关社会经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较为缺失。因此,提高对管理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优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加大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拓宽教学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形成高素质、宽口径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就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其他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进而开发并建设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特征与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围绕工商管理行业需求所设置形成的机构,专业群内部具有相通的服务对象和相近的管理技术。所以在教学中群内各专业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应用和实习中还可以共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总结,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商管理行业发展与趋势,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最终研究设定的机构,它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会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2.投资与理财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财务会计。3.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包括国际货运综合实训、物流实务、物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集装箱运输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实务、门店运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区域市场开发、服饰配色、现代广告学、创业综合实训。5.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旅游学概论、客源国分析、导游演讲与口才训练、现代旅游英语口语、长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凸显实践性和创新性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依托和利用专业群建设资源和成果,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与方向。2.构建产学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重点投入对相关管理课程的使用和传授,包括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专项设计,以减少不必要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针对合作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对课程教学的选取做好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导向。3.增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的共享平台,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的就业特点,构建特色的职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要贴合未来工作选择的需求,以适应并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

五、结语

篇5

    该项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市场调研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活动。主要在校区范围内,对所有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市场调研活动,并且调动本学期正在进行“市场调研实践课程”学习的全部学生参与,从问卷的设计到发放问卷、问卷收集、问卷统计、统计结果分析等,全程由教师主导,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在进行深入研究后,最终形成研究课题的市场调研报告。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实践,有效地满足学生对于强化岗位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渴求。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不论是对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尤其是提高了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突出培养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另外,改革后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够针对管理专业的夜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工作单位或管理岗位作为实践课的研究对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管理能力,又可以真正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开设目的

    我们知道,要搞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学生所学与所从事职业的高度配合。为此,我们在夜大各管理专业开设了与专业密切相关“专业实践”与“市场调研”两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同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专业调研方法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机会并诊断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特点

    “专业实践”与“市场调研”这两门课程是以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特色,是管理专业夜大学生的必备技能。这两门课程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集教师指导、监督、控制、讲评与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并撰写规范的实践报告于一体的实践课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专业实践”与“市场调研”这两门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夜大各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它是夜大各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前导课程为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管理、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等。

    (三)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了解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要求及实践步骤。(由课程负责老师及小组指导老师详细讲解)

    2.针对学生们自己的工作单位,就一个或几个管理专题(最好是与学生本人的实际工作岗位相关的管理专题),对本企业及本企业所在的行业中的其他同类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为自己所供职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建设的建议。

    3.每位同学每周要与指导老师见面,并就实践内容进行沟通交流1~2次。(可以面谈、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或视频等)老师每周要做记录,学生有事有病需要请假,无故缺勤四分之一者,按学校有关规定不给予成绩。

    4.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每位同学认真做好实践周记,按时交给指导老师。(内容包括实践情况、收集资料情况、学到的知识、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搜集资料描述、调查的计划、意见及建议等。周记可以是各种形式,如纸质、电子邮件等。)

    5.掌握规范的专业实践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由小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6.提交完整的报告及实践总结,制作POWERPOINT。(报告主体部分要求5000~8000字,格式规范,按时完成)

    7.集体交流实践成果,并用多媒体演示,开展班级内部的讨论。

    三、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

    1.课程动员。讲解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及特点;讲解实践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

    2.由各位指导老师进行分组指导。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选定实践主题;制订实践计划;设计调查问卷;走访相关企业,并收集一手、二手资料;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整理资料;分析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及制作POWERPOINT。

    3.集体交流实践成果,并用多媒体演示,开展班级内部的讨论。

    在课程动员环节中,学生以大班为单位进行,各位指导老师进行分组指导,学生从选题、实践到撰写实践报告环节,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这样即可以保证每位同学有同样参与的机会,又可以有效训练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团队合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指导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严格按教学大纲及实践指导书进行。起到讲授内容、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实践、指导学生撰写报告等作用,指导老师应与各小组学生每周1~2次定期见面沟通交流,共同讨论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实践课,并由教师指导,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实践报告的撰写。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四)学生收集资料方式

    1.实地走访一个或数个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

    2.设计与本研究专题相关的调查问卷,掌握第一手资料。

    3.到较大的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网站等,掌握更全面的资料。

    四、管理专业夜大实践课程的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注重学生实际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具体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总成绩为以下四项按一定比例计算并相加。

    1.过程控制。每一环节都设计相应的评价表,从不同的方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予以记录、评价。考核应注重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如:日常出勤情况、周记或日记是否认真、日常表现、参与度、个人实践效果、集体实践中的表现、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报告中承担的比重及内容等多角度评测学生。

    2.学生相互评价,保证全体水平的提高。要求每一位学生尽量同等机会、程度的参与,为保证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以及每个学生水平提高,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高职教育 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都存在着严格而明确的分工。分工是企业构架中的螺丝钉,没有分工,没有管理,也就没有生产活动。为实现有效管理,企业按高层、中层、基层实行逐层分级管理。基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士兵,代表的是公司业务体系中的一个端点,负责具体的一项独立业务;中层管理者代表企业的一根线,负责管理监督基层员工的工作。作为监督管理者,他将一些相似的同方向的点汇总成一根线(即业务线);高层管理者负责将不同的线按照不同的目标组合成不同的面,以实施有计划地综合管理。罗伯特.卡茨认为,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技术性(technical)技能、人际性(human)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且根据不同级别的高低设置不同的技能等级。就像大自然中的蚁群一样,蚂蚁分为蚁后、雄蚁、工蚁、兵蚁。

就整体知识架构体系而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与本科及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就像金字塔结构(上、中、下)一样结构严谨、分工细致。因此在三者之间,既有不少的共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1. 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不一样。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的知识体系“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其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管理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拥有一定的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能从事某一种职业的专业技能。

2. 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都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企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通晓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过三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作为工商管理人才,不管级别高低,都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只有通过管理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从而调整心态和行为,主动配合管理,出色地完成任务,为自己营造一片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3. 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不像其他工科专业,都不具有自身专业特征。工商管理专业包括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及战略管理等骨干课程。三者的课程设置也依次从高职版到本科版,最后到研究生版本,从下至上,内容逐渐加深。在工商管理教学培养中,宽泛的知识面必然导致对专业核心知识深入不够。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业后,感觉到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在求职过程中通常一片茫然。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选择一个具体的专业方向,可解决本专业知识太广不太精的问题。

4. 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都要求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战略管管理等通识课程,而学生普遍感觉相关课程缺乏整体性、一贯性,对每一门课程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整体化设计,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务之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应侧重于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高尚的职业素养。而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则更强调于工商管理知识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5. 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不一样。由于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较差,综合知识水平与本科及研究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艺与技能,实训教学应模仿工作现场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得到磨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则侧重于学生的管理技术开发与探索研究型技术的训练。

6. 三者的工商管理专业都要加强与社会合作,但是专业要求层次不同。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产品开发为基础,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管理,解决企业实际的难题,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对于本科及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来说,为提高学生的科研攻关能力,往往需要校企深度合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扎实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协同创新能力。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要兼顾学历与职业技能要求,大力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建立一套具有实操性、科学性的专业技能教学评价模式;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则注重严谨的理论逻辑结构,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创新研发型的高端工商管理人才。在不久的将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和本科及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的有效衔接与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志峰,梁世翔.高职专本衔接学制的类型与课程结构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82-85.

[2]周雄文.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讨[J]. 中国冶金教育,2008( 5) .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46-03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面对新的要求,培养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来探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构问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

1.忽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来看,重视专业技能(某一专业的业务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方面)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平衡事务的能力,缺乏受挫能力,缺乏变通能力,影响了人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缺乏创新教育,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强化,环境适应性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变通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各高校来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过低。以我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时仅占课程结构的5%。这种课程结构的设置导致学生缺乏对实践问题的了解和把握,不能很快的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与就职的企业单位需求形成差距;教学内容陈旧,教材老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老套,更新慢,跟不上现实的步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大多数教师是学院派老师,缺乏一线的企业实践经历,也缺乏企业实训的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导致所授知识与企业现实严重脱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

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手段主要用PPT来进行教学,一般是老师在台上讲,而学生在下面各行其事。如今,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如何吸引学生,将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已成为一个难题,教师就必须要思考新的教学手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的一个途径。

4.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生不爱学习专业课程,主要表现在旷课,上课不听讲,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不会特别关心课程的进度和授课效果,更多的同学关心考试前老师是否会划范围,考试后老师是否会抓人。个别老师关心的也是学生的成绩如何,成绩的考核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而不是关注本门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直接导致了教学的无效性。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变革,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思想融入整个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便于本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工商管理专业是个很宽泛的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岗位很多,例如可以从事营销类、财务类、运营类、人力资源类、物流类、行政管理及其他,也可以在任何行业就职,因为管理是无所不在的,要清楚基本的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还要明确核心能力的作用,如何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贯穿职业核心能力的思想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改革思路如下。

1.对初入职学生的能力要求。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求职的学生,可以从职业核心能力及岗位作业能力两方面来做分析。经调研可知,企业更看重的不是专业技能所体现的岗位作业能力,而是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品德,诸如诚信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核心能力层面的要求;至于岗位作业能力方面因其工作性质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初入职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一般涉及到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其能力要胜任基本岗位要求。例如,营销类岗位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及公关能力;财务类岗位看学生是否具有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运营类岗位看学生是否具有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成本分析能力及流程控制能力;人力资源类岗位看学生是否具有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及职业规划能力;物流类岗位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行政管理类岗位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办公室事务管理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及信息与档案管理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首先要清楚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这依托对该专业所从事工作领域的把握和分析。为了传播核心能力思想,需要向学生介绍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和测评体系,鼓励学生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测评考试,获取职业核心能力相关证书,提升就业实力;在教师中宣传和普及核心能力的概念,明确核心能力的构建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义和关键作用,鼓励教师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师资的培训,参加测评师的考试,取得核心能力授课资格,开设核心能力的通识和选修课程,同时将核心能力的思想融入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基于核心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基础,以开展教学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校际交流与学习,循序渐进地逐步完成改革。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的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充分把握职业核心能力的作用和培养途径,要开发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本课程体系的学习,学生既具备了职业核心能力,又具备了本专业所需要的从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开发着眼于两大课程体系、三方面能力来进行。即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两大体系,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大能力。

1.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分析。课程体系将进行以下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一要分析课程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在调查和分析相关企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能以及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基础上,明确从业者应具备的主要知识、技能和能力;最后根据上述要求,设置理论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实训体系,其中理论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要着眼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应体现以从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性特点,要着眼岗位技能的培训。

2.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分析。理论课程体系着眼于以下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等科学的方法。主要开设思想品德修养、哲学、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为必修课,其他如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美术等课程,设立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的训练是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员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围绕着不同岗位开设不同的课程。财务方向,有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税法等;营销方向,有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渠道、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服务营销等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融入每门专业课中,每门课程都要按照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体验核心能力的作用。

3.实践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分析。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包含如下三部分内容。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以体验式的情境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处事之道。主要包括户外拓展训练、心灵之旅等项目。专业实习训练: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实习训练设计了专业实习、创业训练、ERP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环节,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实践基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训、与人交往能力实训这两部分的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实训是希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人交往能力实训是希望提高学生的情商,这两项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体验职业社会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希望本文所建立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爱花,张兵.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概念体系改革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1,(4):149-150.

[2]韩凤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经济师,2011,(01):156-157.

[3]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01).

篇8

【关键词】区域特色 高职 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39-02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对此,可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递进发展为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此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进步。由于本文主要讨论商场管理方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具体到零售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以本土零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构建以工作内容为载体,以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一、工商企业管理(商场管理)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针对本土零售业的几种主要业态,包括超市、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可通过企业调研及行业专家研讨会,归纳出在零售业中专业人才适应的职业岗位递进、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见图1及表1。

图1 专业人才适应职业岗位递进图

表1 工商企业管理(商场管理)专业的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

序号 专业人才适应的职业类别 工作能力要求

1 一线服务人员

(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等) 1.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陌生人沟通。

2.完成简单工作的能力:具备本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包括销售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理货能力、岗位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理解并能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能够与同事有良好的配合,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工作有计划及条理清晰。

2 专柜店长 1.出色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保持上下级的顺畅沟通,能够及时发现下属店员心态变化并积极沟通,具备向上级准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2.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除能出色完成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外,能够处理专柜各项事务(账务整理、货品进销存管理、报表制作、人员简单面试及招聘、销售计划制订与实施、陈列等),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发现专柜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 品牌区域经理 1.具有全局观念,能从大局出发: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问题,具备长远的眼光及意识,从公司整体战略上考虑问题。

2.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与其他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往的能力,能够处理公共危机事务。

3.出色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同时管理多个地区的各项事务,协调并解决各个地区出现的问题,汇总并分析每个地区的数据,提出今后的工作计划及问题的改善意见。

4.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准确地传达并实施公司战略,将公司下达的指令准确地传达到负责的各个区域,监督负责区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4 店长助理 1.出色的协调能力:能够协调店内各项事务,处理各部门提出的问题。

2.出色的执行力:准确传达店长的指示和决议,并监督执行,为店长解决日常琐事,提高店长工作效率。

3.出色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协助店长完成店铺各项任务,收集及分析各项数据并提出改进方案及工作计划。

5 店长 1.统筹管理能力:对店铺所有事务负责,能够统筹制订计划及分配任务,洞察周边环境制定及调整策略。

2.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并团结员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6 楼面管理人员 1.出色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能保持上下级的顺畅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楼层员工心态变化并积极沟通,具备向上级准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2.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能够处理楼层发生的各项事务(各项单据流转、顾客投诉及退换货处理、召开员工班前会议、工作交接、日常设备设施检查等),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良好的组织及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各项员工活动(员工培训、员工生日聚会等),协调楼层与后勤物业部门之间的工作。

7 楼层经理 1.统筹管理能力:对楼层所有事务负责,能够统筹制订计划及分配任务,对楼层各品牌进行统一管理。

2.团队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并团结员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3.较好的谈判能力:能够与楼层各品牌进行日常促销活动的谈判,能够通过谈判获得促销资源从而提升销售业绩。

二、具有区域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

从上述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可知,零售业涉及销售、商品、服务、营销、仓储配送、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分析、公共关系、团队建设、法律、商务谈判等多方面多学科知识,应该说是最需要复合型职业化人才的行业。要培养出符合零售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化人才,必须从理论课程的基础层面、专业层面、结构层面进行分析考虑,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分别对应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层面:基础素质课程模块

基础层面的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基本人格,包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部分课程是专业知识的基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良好,智能统一、全面发展的零售人才。在基础层面的课程体系中,分设人文素质、通用技能两大类别,其中包括思想政治、体育健康、人文综合、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就业与创业等模块。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专业层面:专业技术课程模块

专业层面的课程设置是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直接表现形式,要能够直接反映出专业的特点,符合本土零售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作出动态的调整,紧跟市场发展的方向。按照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专业核心技能要求,专业技术模块包括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两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基于零售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所需基础知识及必须具备的通用管理能力、经济常识而确定,主要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拓展等。

专业核心课程将满足专业核心技能的需求,根据商场管理职能部门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分为4个技能领域,即商场营运管理技能、客户服务技能、专业商场策划及商业文案写作技能、店铺开发与设计技能。主要有零售市场调研与分析、商场营运与管理、销售与服务礼仪、商场促销设计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与ERP、客户服务管理、商业形象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商场策划、店铺开发与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注重与就业实际需求的衔接性,强调岗位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三)理论课程体系的结构层面: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零售行业的特性,要重点强调知识面的宽和厚,知识的复合性。结构化设置是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职业拓展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考虑学生的隐性知识需求,安排一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如物业管理、物流基础、东盟经济地理、保险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越南语、泰语等课程。如此,结构化课程既实现了专业教育功能,又重视课程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延伸性和深入性,尤其是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目的是更加突出他们的能力、兴趣特长及个性化发展,最终能更具针对性地满足本土零售企业多方面、多角度的人才需求。

三、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很少考虑区域经济的特色,导致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同质化。对此,在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特点,高水平地设计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工学结合实践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实践,包括社会认知与企业认知实践。社会认知实践,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基本情况的了解,组织学生通过青年志愿者、假期社会实践等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企业认知实践,即邀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等,内容涵盖企业运作及管理等方面,使学生对企业和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所具备的条件有一定认知。同时,可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实践内容,实行单一课程的实训,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相关技能。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可以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并采用独立实训项目等形式来完成。

第三,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为完成毕业论好准备。通过毕业实践,学生也可以为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琰.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17)

[2]朱长丰.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王梅.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项目(2009A039)

篇9

摘要:从传统创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创业教学改革思路。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提出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理论教学平台、虚拟对抗平台和实操锻炼平台,实施“全过程立体式”课堂评价方式,构建“三师一体”创业教学师资队伍。并从理念转变、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实践改革”(项目编号:kg2013712)

作者简介:赵毅,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企业成长、区域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59-03

一、传统创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众所周知,当前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与产业经济和行业企业结合更为紧密,其以区域经济内在需求为依据,不断调整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手段,使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依托高职院校丰富的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创业教育提供更接近社会实际的创业实践平台。而职业技术教育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非常接地气,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往往强于理论水平,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发掘创业型人才方面优势明显。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更适合开展创业教学及活动。[1]

但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了普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实践证明效果甚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传授式创业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

由于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最容易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授课老师早已习惯这样一种流水线式的知识传授方法,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采取了这类教学方式。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与创业教育对创新的内在要求格格不入,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重理论的识记训练,而忽略了强调主动思考、训练灵活迁徙的实践操作。这类教学模式对创业人才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

(二)传统的单一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

当前创业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沿用了平时成绩加期末笔试成绩的传统方式。这一传统评价方式容易局限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过于强调记忆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评价,从而导致学生陷入本本和教条,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成效,阻碍了学生创业素养的全面提升。[2]

(三)传统的创业教学师资,不利于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

在创业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在创业教学中发挥着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优秀创业师资的匮乏一直是阻碍高职院校创业教学的主要困境之一。[3]据调查统计,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创业教师是由学校就业指导老师或者辅导员直接兼任,缺乏具有一线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教学理论素养的专业师资。

因此,创业教学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必须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评价学生创业成果,重构多元化创业教育教学师资。笔者结合多年创业教育教学和创业实践指导经验,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为研究对象,将翻转课堂引入创业教学中,颠覆传统传授式课堂教学形式,实施全过程立体式评价方式,打造一支“三师一体”的创业教学队伍,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实施创业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创业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一词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它是对传统传授式教学过程的颠倒。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4]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构建翻转课堂理论教学平台

当前创业教学普遍采用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SYB和KAB体系的教材,缺乏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因此,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出版项目化教材《小企业创办》。同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各级创业精品教学资源库资源(比如精品课程网站、微课等)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学校实训室条件,实现学生对模块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困惑,与教师、团队成员和其他同学开展研讨,在解疑答惑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实现从传统的传授式课堂向翻转课堂的转变,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构建翻转课堂虚拟对抗平台

利用《创业之星》创业教学实训软件,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真实感受到注册公司的仿真流程,同时利用软件的沙盘运营对抗功能,每个团队运营一家企业,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进行对抗,使学生更深刻领会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整合、团队合作、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内容。

(三)构建翻转课堂实操锻炼平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拥有宁波市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校园商品展销会”和中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等创业实操项目。利用这两大平台(春秋学期交替使用),学生可组队完成从产品选择、采购、布展,到营销策划、现场促销、库存管理等一系列完全真实的初级创业历程,体会一把当小老板的酸甜苦辣历程。

三、实施“全过程立体式”课堂评价方式,全方位科学评价学生成绩

由传统的单一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优化为全过程立体式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学生三大能力的提升。

(一)在理论教学平台实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理论教学平台的主要目的在于教学研讨,是在自主信息化学习基础上的知识巩固和答疑解惑。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参与者。每次研讨,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也要对其他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得评价尽可能客观化。

(二)在虚拟对抗平台实行教师评价和系统自动评价有机结合

在虚拟对抗平台中,教师根据各团队成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同时,软件系统则根据各团队的虚拟经营业绩进行自动评价。

(三)在实操锻炼平台实行教师评价和业绩评价有机结合

在实操锻炼平台中,教师根据各团队的项目运行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运营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还需要结合各团队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四、推行“三师一体”创业教学队伍运行机制,多维度提升学生创业技能

构建以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兼职创业导师+校内创业学生导师为核心的“三师一体”创业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的主要人员是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中有志于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组成,主要解决学生课堂教学、竞赛指导等任务;校外兼职创业导师是在学校校外兼职创业导师库中选取有创业背景的企业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而校内创业学生导师则由已经开始在学校创业园从事创业活动的在校学生担任,主要通过自身创业经历给初次接受创业理念的学员们一个榜样作用。整个“三师一体”创业教学团队的运作则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主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学生创业管理条例来规范。

五、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改革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将翻转课堂这个教学新事物引入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中便是一种积极的摸索,而新事物的摸索往往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否则现有的体制机制可能会对新事物的发展起到“中梗阻”式的反作用。笔者认为,要想成功推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必须实现师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政策制度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实现教学资源的相关配套:

(一)转变师生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传授式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教师和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正确认识和把握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精髓,教师要实现从创业知识点的传授解读者向创业知识和实践领域的答疑解惑者的转变,学生要实现从被动地聆听和囫囵吸收创业知识向主动自主学习创业知识点并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研讨中的转变。

(二)出台教学改革政策支持

翻转课堂的实施涉及到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师资来源和薪酬组成等问题。因此,需要学校加强教学改革组织领导,抓紧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在学校政策层面上给予相应支持,出台相应改革政策,积极推动翻转课堂的成功应用。

(三)大力实现教学资源的辅助配套

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室的布局,形成知识点网络学习教室和知识研讨教室两种形式。因此,需要得到学校教务和设备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以试点的形式对部分传统教室进行升级改造,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资源和可移动拼装式研讨书桌等,为翻转课堂的应用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费水蓉,陈东旭,陈烈强.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3(12):99-101.

[2]鲁丽丽,陈一琳.高校全程学业评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2):20-22.

[3]赵毅,蔡简建.高职院校四维联动创业教育路径探究——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9):74-76.

篇10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 实验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高校新专业数量持续增加。开办注重实践性的工商管理专业,成为不少地方高校推进学科建设的优先选择。其中开展工商管理类实验教学成为新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需要思考和克服的问题。文章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验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实验教学师资的选用与培养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实验教学目标是高校师生通过实验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它是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指出,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①。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并由多个实验子目标组成紧密联系的目标体系。

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近些年,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往往以下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某二级学科为依托。如,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专业培养的特色方向,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相应的实验教学目标必须符合这种宽基础、重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环节更有利于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包含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的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业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其他类型的管理工作。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的选择

具体而言,实验教学目标要通过达到一系列实验项目目标来实现。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内容体系分为经营决策模拟系列实验、人力资源开发实验和室内拓展训练三大类②。

1.经营决策模拟系列实验。该实验为综合类型的管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运用经营决策模拟沙盘和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运营,在初始资源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交易系统进行真实的商业谈判和商务合作,通过招投标中心互相竞争与协作,按照商业规则进行竞争和对抗,使模拟运营更贴近真实。经过N个周期的模拟运营,让学生感受经营过程、市场变化、资本变化和交易洽谈及招投标的策略,最终比较各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人力资源开发实验。该实验主要是针对专业特色方向,通过模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让学生在分析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环境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的基础上,制定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职业生涯等管理策略,探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规律。实验过程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为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室内拓展训练。室内拓展训练在实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具体而言,该实验结合室内的器材、灯光、音响等教学手段,教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融入到训练中,通过尝试和纠错,达到目标;通过教师点评,学生分享体会和心得。该实验项目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必备的物质条件,是完成实验内容、实现实验目标的必要前提。地方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往往面临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合乎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实验室、院校内部分实验教学设备共享不畅等问题,以致实验设备数量、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场地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乃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大打折扣。

国外高校校内同一个实验室或实训室往往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经济管理实验或实训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适应性,使用效益比较高;与此同时,国外高校还在校内建有集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及经济管理技术推广示范于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或经济管理类研究中心(或所),建立有助于开展经济管理创业实践训练的创业教育机构及有助于开展经济管理职业实践技能培训的商务模拟公司③。

国内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在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多种措施多方筹集实验设备经费,还必须注重统筹规划、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实验室建设思路可以考虑确定为:以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为基础,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扩充与完善实验设备,并根据新专业特色方向和学科进展情况购置新的教学软件。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到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等多种职能的实现。如,工商管理新专业实验室可以以现有管理类综合实验室为基础,在同一硬件基础上实现多个软件功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在高校实验室发展市场化的今天,工商管理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也可引进企业资金,进行合作建设,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互助共赢。

四、实验教学师资的选用与培养

实验教学师资的选用和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工商管理类实验常常涉及战略管理、运作管理、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再造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需要实验教师对这些学科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系统掌握并加以综合运用。同时还要求实验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经验,熟悉企业经营的现实。否则,实验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学科发展等局限,其工商管理新专业在建设之初,往往面临实验师资缺乏的问题,高学历、高素质、强能力、懂管理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因此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首先,地方高校应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校内高水平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中。如,我校通过设立实验技术开发基金的方式,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理论、实验技术与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及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④。其次,应通过在职进修、短期培训、专题研讨、企业兼职、与企业合作研究等形式不断增强实验教学师资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另外,地方高校可借助工商管理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契机,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加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参与实验平台搭建及改造工作,以便深入了解实验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也可在此过程中积极参加所购买软件企业的专项培训,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http://.

②详见“河南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内部资料.

③乔兴旺.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