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篇1

一、当前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定价方式及其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市的物业服务收费实行的是《沈阳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等级考核评定实行办法》(沈价发[1999]202号)。《办法》确定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将住宅分为普通住宅、中档住宅和高档住宅,针对每档住宅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其中,中档住宅四个等级收费标准。该文件的出台对当时我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规范了物业管理的收费行为。但在几年的实际操作中,反映出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标准过于笼统,过多依据建设硬件的档次确定收费标准,忽视了软件服务,没有将服务项目、服务水准与收费标准相对应。二是透明度不高,业主对收费标准的确定不十分清楚,实践中,一些小区的业主认为如此之高的物业费却得不到等值得物业服务不愿再继续缴纳物业费,出现欠交甚至拒交的情况,收费率的下降,久而久之导致服务标准也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对物业管理服务造成纠纷形成的投诉,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处理办法。四是相应规章滞后,非诉讼阶段的纠纷投诉处理缺乏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

二、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及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的方案

1、质价相符的收费标准的建立方案

为有效解决好目前我市的收费体制问题,应建立实行“菜单式”收费标准。所谓“菜单式”收费标准就是将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与相应的收费标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业主可依据不同的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服务标准和支出相应费用。通过该收费标准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费的定价制度,让业主明白价格的组成方式,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明明白白交费。

采用“菜单式”收费标准,科学计算和分摊物业管理费是关键,物业管理费的实质是业主对物业管理方围绕共有物业的运行、维护、管理而发生的物化劳动以及相应管理收益的补偿,它是由管理费支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报酬组成。我市物业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管理费用定价依据的不足和管理费支出成本的不透明是造成业主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收获佣金过高,服务质量却很低劣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公布定价依据,加大成本支出的透明度,定期、不定期的公开支出项目、具体金额,让业主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如业主对某项费用收取、支出存在较大异议的,可会同物业管理企业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核。确定合理的物业管理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的分摊方式。目前,物业管理费的分摊有以下几个模式一是物业管理方按照物业管理方按照业主要求和共有物业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需要测算出管理费,再按业主拥有的物业面积(包括分摊面积)进行分摊。二是将管理费划分为项如治安费、清洁费、绿化费等事先确定标准,再由业主按时交纳即“以项核定、按项收取”。三是按业主拥有物业面积大小将物业分为大、中、小户分别确定管理费标准,再由业主定时定额交纳即“以户定额、按户收取”。四是按物业管理需要,先由管理方垫付费用,然后按户或室内面积分摊给业主即费用分摊。其中,第一种分摊方式是较为广泛采用的方式,但这种按业主专有物业面积分摊方式与物业管理费本质相悖。因业主共同拥有共有物业的所有权其享有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

2、投诉处理机制的建立方案

任何一个民事纠纷发生后都可以采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个途径解决,物业管理纠纷当然也不例外。这里所讲的投诉处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非诉讼阶段的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根据服务内容等级标准及物业管理合同,物业管理企业不达标或业主无故欠费,经双方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可向消协、社区、小区办、直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及时对投诉情况进行处理。属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应在相应的收费项目中按比例给相关业主赔偿,以约束物业企业,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使投诉者有章可循,处理者有法可依,应尽快制定《沈阳市物业管理服务投诉处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办法》应详细规定受理投诉的机构及其职权、投诉的形式、受理的条件、处理的期限、处理结论的效力等。

三、实现方案的对策

1、“菜单式”收费标准的建立和《沈阳市物业管理服务投诉处理办法》的实行是关系到广大业主和大量物业公司切身利益的事,也是当前我市物业管理中必须解决且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实体上的问题和一个程序上的问题。该方案的制定实施,应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和各方听证。

2、物业管理费是维系小区正常运转的经济支柱,不能正常收缴或收缴率较低不仅影响小区正常运转甚至影响到物业公司的生存,基于此,当出现拖欠物业费现象时,物业公司均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催缴,甚至采取过激手段。尤其在物业公司服务首先不到位情况下,这样做更激化矛盾,致使纠纷增多、纠纷升级,也给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纠纷带来难度。为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应对物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经理人定期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尤其是物业管理法规的专项培训。

篇2

1、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引进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其中,在商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引进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际调研、实战演练等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现代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适合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现代教学法,不仅要系统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它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它以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进入实践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所学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

1.2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注入式教学法中听课、复习、考试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师平铺直叙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教学法可以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对实际活动进行仿真和模拟,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事例。因而现代教学法能利用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他(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运用于何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注意加以弥补。现代教学法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3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现代教学法能利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九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1.4 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现代教学法的关键因素。现代教学法要根据工作过程要采用大量的案例、设置相应的情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这就要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项目和案例,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并依据商务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设想

要实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并重,而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养成创造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一种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考虑采用的现代教学方法有:

2.1 基于工作导向过程的项目式教学

基于工作导向过程的项目教学是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产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以工作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步骤确定为: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真实项目,充分锻炼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掌握了真实技能,培养了团队精神。

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现代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九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包含着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案例不强调难度,而强调有普遍的代表性,让学生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方法(特别是选择适当的案例)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在教师的有意控制之下,模拟真实情景,考察和测试学生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最终给予评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其体验到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技能,积累经验。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还可利用了录像设备,使同学能通过看录像体会自己的表演,或开展讨论,师生一起对各种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

2.4 现场调研

让学生直接到商务活动的现场,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探索,在思考中得结论。它是课堂教学、研讨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2.5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作为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某些从事营销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技巧和学习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工作的实际问题。如推销技巧、营销策划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推销练习、促销策划等演练环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可以通过网上广告、网上交易、网络促销等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6 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举办营销技能、营销策划等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老师的点评,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根据每门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选择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

实施现代教学法需要运用大量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案例,或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案例。

3.2 项目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一是项目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应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应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应具有一定难度;二是项目教学的过程,应与企业现实商务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三是项目教学的结果,应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并且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与学习的方法;四是项目教学的方法,应让学生有机会自行计划、自行组织学习行为,自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3.3 充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采用现代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情景设置、社会调查、实战演练等方面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参与,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以达到教学目标。

3.4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实施现代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把学生上课与否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之占学生学习成绩的比例达到50%,使学生能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能积极进行配合,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使现代教学法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3.5 正确处理现代教学方法之间、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教学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注意现代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运用,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进行营销的实战演练、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课程灵活运用,使其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目标。

3.6 加强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软硬件建设

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学院应加强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软硬件建设,如建立与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建立情景模拟实验室,添置各种实战演练的软件,购买各种情景模拟案例。这样,学院为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使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篇3

内容摘要:物业小区最基本的治理模式是由业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参与的最简博弈,结果是业主的控制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存在初始权利配置的不同情况,博弈结果有很多种,对小区物业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表明:合理调整初始产权配置,有助于加强业主对物业小区的治理。

关键词:物业管理 物业小区治理 业主 业委会 物业服务企业

物业小区治理的内涵

(一)基本理论范畴

治理一词,源于英文Governance,有时也译作管治。在政治学领域,治理通常指国家治理;在经济学领域,治理通常指公司治理;在社会学领域,治理通常指社区治理。综合起来,治理的本质就是(政治、经济、社会等)权利主体委托人运用权利从事(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管理,从而间接实现对权利客体的控制。

在物业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物业小区治理是指业主作为权利主体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本身(主要是指共有的物业)以及物业小区相应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物业小区的控制。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业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的委托、关系实现的,即是说业主选举业委会,并委托业委会聘请并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小区进行物业管理。

(二)与物业小区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物业管理是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物业小区管理是物业管理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

其实,在物业形式极其简单(比如农村农房)的情况下,业主自行管理物业。这时,就没有复杂的治理结构。此时,治理和管理本身就是一回事。然而,现代物业形式非常复杂,需要专业分工,业主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自行管理物业。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就需要授权给专门的物业服务企业对其物业进行管理。于是,治理和管理就分成了既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层面:

一是区别。首先,它们的层次不同,治理处于战略、决策层次,管理则处于具体、运行层次。其次,它们的目标不同,治理是实现业主对物业小区的控制,管理则是实现物业服务企业的目标。再次,它们的职能不同,治理是通过契约关系明确权责,实现监督和控制,管理则是通过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威关系运营达成公司目标。另外,它们的法律地位也不相同,治理主要是业主依法按物业产权决定,管理则是由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者决定。

二是联系。首先,它们都以物业小区作为客体。管理的对象就是小区物业及其配套设施,治理所控制的对象也是物业小区本身。其次,治理是管理的重要前提,管理是治理的重要实现途径。治理通过订立契约,明确权责,确定了对物业小区进行管理的基本框架,类似于“立法”;管理则是物业服务企业沿着这个既定的权利框架,直接达成企业目标,从而也间接地达成业主对物业小区控制的目的,类似于“执法”。

物业小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一)基本参与方

物业小区治理中涉及的最基本参与方分别是:一是业主,指物业的所有权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二是业委会(业主委员会的简称),由业主或者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产生,是业主行使共同管理权的一种特殊形式。三是物业服务企业,指为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提供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经济实体。业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小区治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责,享有不同的地位:

一是业主是物业小区的权利主体,是物业小区治理的权利核心。业主享有对于建筑物内专有部分的住宅、经营性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业主也享有共有权,包括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建筑区划内配套建设的公共场所、场地、设施的共有权;共有道路、车位的共有权;建筑物区划内配套建设的车位、车库的法定用役权。这种共有权包括使用权、收益分配权、危险和妨害的排除请求权。以产权为基础,业主还享有共同管理权,主要是指维护共有部位和共有物理性能以及保证配套设施运行的权利。

二是业委会既是业利的人,又是物业管理权利的委托人,因此它是物业小区治理的重要枢纽。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基础是业主对其物业的所有权,因此相对业主,它是人;同时,由于业委会并非专门的物业服务组织,所以它必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从事专业的物业管理和服务。

三是物业服务企业是物业权利两环节委托―关系的终点,是实现物业小区治理的关键环节。虽然物业服务企业本来是业主聘请来从事物业小区的管理,但其有独立的利益,所以可能会为自身谋利而损害业主利益。因此,能否最终实现业主利益,物业服务企业最为关键。

在整个委托―链条中,业主对物业小区的控制就转变成了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控制。这种控制以及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自治基本就成了物业小区治理最重要的内容。

(二)三方最简博弈

1.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博弈。一般而言,单个业主是无法对抗物业服务企业的。首先,单个业主掌握的信息量远远少于物业服务企业。单个业主无法准确地计算物业服务企业的成本―收益,更不能完整地知晓物业服务企业欺骗业主的方式和证据。相反,物业服务企业拥有组织优势,有一定的对业主的信息进行搜集、汇总、分析的能力。他们更清楚业主能力、人脉、偏好等等。其次,物业服务企业拥有更强大的应诉能力。相对而言,单个业主没有充分的时间应诉。同样的诉讼费用,对单个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负担轻重也不一样。再次,相比单个业主,物业服务企业有相对较强的能力、相对较多的渠道支付第三方寻租的租金。不管第三方是司法机构,还是行政监管部门,还是行业自律组织都更容易和物业服务企业结成利益联盟,而不是和业主。

单个业主对诸如滥用小区公共停车场、游泳池收费、保洁服务质量下降等等行为,可以采取对抗措施。但因为人单势寡,采取对抗而获得收益的期望一般不会很高;相反,因对抗可能招致物业服务企业或明或暗报复的预期倒是比较强烈。显然,单个业主的这一预期是公共信息,他和物业服务企业都知道。因而,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必要支付较高的服务成本,收获诚实的名声(即使名声不好,单个业主也会听之任之)。因此,单个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会是{不抗争,欺骗}。

如果仅限于物业管理这一范围,这样的博弈结果直接说明了业主购买物业管理服务受到了欺骗。但是如果限于物业小区治理这一个层面,这样的博弈结果则直接说明了业主失去了对物业小区的控制。因此,物业管理的很多问题不只是管理的问题,而应该追溯到治理层面。这样的治理结构不能达到业主的要求,作为权利主体,业主是不会接受这样的治理结构。

2.加入业委会之后的三方博弈。因为业主基本没有与物业服务企业博弈的能力,所以业主会选举产生业委会。一般而言,业委会委员都有较强的履职能力,比如有较宽广的见识、较多的法律知识、较强的谈判能力。在理想情况下,两者是利益一致的,共同避免物业服务企业的欺骗行为,三方博弈的结果就发生了改变:业主积极参与选举业委会,业委会对业主保持忠诚,同时积极监督物业服务企业,而物业服务企业则对业委会保持诚实,即{积极参与,忠诚(监督),诚实}是博弈均衡(见图1)。业委会的存在改变了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博弈的不利结果。这一结果证明了业主―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也保证了业主对物业小区的控制。基于这一治理结构,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改正。

不同初始权利配置对物业小区治理的影响

独立的物业服务企业一般只是从事单纯的物业管理服务,并不涉及其他经营项目。这种情况的物业小区治理内容和上述的基本模式十分接近。但是,附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只是其母公司的一枚棋子,它的经营侧重点完全由母公司操控,换言之它的经营是为母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在现实当中,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会依据市场情况、物业价值预判等确定是现时完全出销,还是部分出售,部分保留物业作升值投资并取得相应的出租租金流。如果母公司选择了保留部分物业,一般把产权划拨给物业服务企业。这样,物业服务企业摇身一变,也成了业主。业主群体的初始权利配置也发生了变化,业主分化为:普通业主(小区拥有物业的住户)和特殊业主(物管公司)。相应的,普通业主、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博弈将会发生变化,物业小区治理的实质内容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于业主分为普通业主和特殊业主两类,因此业委会的选举,物业服务企业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业委会的忠诚就包括了对普通业主忠诚和对物业服务企业忠诚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特别地,物业小区的章程一般没有明确是按物业套数投票,还是按物业面积投票。如果按物业面积投票,一般物业服务企业由母公司划拨的面积占有一定优势,并且很可能就是占有面积最大的业主。在这种情况下,业委会自然就倒向了物业服务企业。它与普通业主的委托―博弈,必然会选择欺骗;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委托―博弈,则会选择串谋(见图2)。于是,业委会不再是普通业主可以依赖的组织,而是物业服务企业的“伪民意”工具。在这种治理结构下,物业服务企业对普通业主的欺骗得到“制度性”保障。显然,此时指望通过物业服务企业改进服务是行不通的,因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再是管理机制,而是深层次的治理结构。

综上,物业小区治理最基本的模式是由业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构成的三方博弈。对业主来说最理想的博弈结果,是业主积极参与业委会,业委会选择对业主的忠诚从而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在监督之下选择对业委会的诚实。但是在很多情况,物业服务企业保留了其母公司留下的一定数量的物业,成了特殊业主。此时,普通业主、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博弈结果可能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委会串谋欺骗普通业主。启示为:要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就应该优化权利的初始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媛.业主委员会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善治路径[J].社会科学论坛,2008(6)

2.陈小鸣.博弈与协调―试论业主与业委会、物管处、开发商的关系[J].企业管理,2004(11)

3.徐琳,郭宗逵.社区物业管理三方关系的合作博弈[J].商业时代,2008(6)

4.江华.业主的权利VS物管的权力[N].南方周末,2002-8-29

5.高丹桂.探析“Internet物业小区管理”[J].上海地产,2009(2)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1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意义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期间,进行相关经费的筹集、投放、报销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涵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1997年,为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和核算工作,财政部在原有《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基础上,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对有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颁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随后又在2017年再次《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新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原会计制度废止。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对财务信息、财务计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方法定额补助的管理方法的改变,这些改变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工作内容增加很多,财务的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成本管控等工作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控,为财务信息额准确提供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对资金挪用和资产损失可以有效的预防,还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资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财务控制工作、财务决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2.1对会计科目的影响

首先是资产类科目,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资产科目更明细化,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等独立核算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对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净资产类科目在施行新会计制度后,将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6个科目整合为累积盈余科目,通过与预算结余类资金结存科目对比差异,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2.2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1)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施行后,有效梳理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体系层次,并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完善与补充,把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预算收入支出表融入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将公共收益经济信息进一步凸显,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不但可以在预算编制期间充分了解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还可以了解财政补助的收支情况,不仅可以将预算年度内的收支安排良好的完成,还能在开展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的过程中,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预算执行报告。(2)对预算监督的影响。新会计制度施行后,将现金收支的平衡记账纳入了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不仅对预算管理中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同时还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使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了勾稽关系。既可以满足单位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要求,又兼顾了现行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要求,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具备了规范性,为事业单位会计主体预算、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和绩效管理得到强化。

2.3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施行后,在收入管理上增加了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科目,让资金收入内容更加明晰,利于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在支出管理上,将事业支出科目细分为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科目,同时增加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等多个科目,将原本单一科目细化,让支出会计核算更加明了。

3新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3.1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要想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应该以《会计法》为准则,要以法律来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才能在财务管理上,最大限度的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传统的财务观念要进行优化创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新财务制度的认知,最重要的是新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其真正的认知到。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让其加强管理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新会计制度为工作准则,对自身的工作任务要认真的完成。事业单位内的所有部门要加强工作上的协调,对内部的监管制度要进行强化,对于财务管理的制度要不断的完善。

3.2做好新旧会计科目衔接工作

根据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8]3号)文件要求,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新旧账务对接时间选在2019年度开账时,可以无需关注收入、支出要素,重点难点在原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基建“并账”后金额转入“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科目等。事业单位应该及时调整单位会计记账软件的科目信息,实现数据正确转换,保障新旧账套有序衔接。

3.3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严谨化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对自身财务管理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工作中,要注重对资金的核查和监督。要依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不相容的职位,要进行分离。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考核要进行强化,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工作技能考核,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要其加强学习,使其在紧张的环境中提升工作技能。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的要求。对于核算及审批的工作,要始终以与标准相一致为原则,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工作要做到透明和公开,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得到有力的提升。

3.4加强预算管理水平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能将本年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之间的差异与本年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通过“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体现,进而反向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需要认识到预算管理是建立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基础上的管理办法,并将预算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完善。其次在编制预算期间,严格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编制原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都贯穿绩效考核机制,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促进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Supplying the value added management 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prietor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of the building trad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value added management,indicates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value added management,interprets the great benefit from the value added management on the base of real cases,brings up the trend of value added management from building service enterprise.

关键词: 建筑业;项目业主视角;增值服务

Key words: building trade;Orien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prietor;value added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23-02

0 引言

目前,国内外的建筑市场调查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项目业主希望建筑服务企业能够提供增值服务,即在满足项目建设工期、成本和质量等目标的前提下,能够继续为项目业主提供各种有关工程项目的相关延伸服务。

另一方面,向项目业主提供项目增值服务,也是建筑服务企业的发展必然。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外先进企业的逐步涌入,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建筑企业欲在管理和服务上与“强者”争锋,保有和拓展市场份额,必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才能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目前,部分建筑服务企业已认识到基于项目业主视角的管理增值服务的重要性,积极提供相应增值服务,以拓展市场。

1 建筑增值服务的内涵和意义

在国际上,建筑业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建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建筑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更主要是服务的竞争。这也意味着“服务能力”是建筑企业发挥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能够提供超出常规业务内涵的增值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项目业主信任的能力和项目效益最大化的能力无疑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也指出:产品服务增值是重要的企业价值活动。

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建筑企业能够根据项目业主需要,在服务价值链上提供多种不同的增值服务,如搭建融资渠道、设计施工一体化、完善的全球采购网络等,在服务价值链的不同区段扩展出竞争优势,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建筑服务企业如果能够采用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以更加灵活和富有远见的经营方式贴近市场,增强向项目业主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就能实现建筑服务企业、建设项目、项目业主的“多赢”效果。

向项目业主提供增值服务也是项目业主的需要。尽管项目业主是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和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并且在资金、信息上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是整个建设项目的管理核心,但由于现代建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得建筑产品越来越复杂,参与项目企业越来越多,例如建筑幕墙的生产商就会涉及玻璃原片生产、玻璃钢化加工、玻璃中空封装、铝型材生产、铝型材加工、五金件生产、采购、幕墙安装等等多个企业的参与,甚至形成全球生产体系。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任务无疑产生了巨大增长,单靠项目业主的经验和技术是难以解决的。建筑服务企业如果从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以建设项目价值最大化为准则,向项目业主提供管理和技术的增值服务,无疑能够获得业主的肯定和长期合作的愿望。

2 建筑服务企业增值服务改进与提高

各种建设项目对应的价值服务链并不一样;各个建筑服务企业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项目业主对项目增值服务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建筑服务企业应以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以项目效益最大化为准则,结合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向项目业主提供增值服务,拓展自己的价值服务链。一般来讲,建筑服务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

2.1 树立服务观念和意识,确立以业主为中心的项目管理原则 以项目业主为中心,不仅是建筑服务企业项目管理的原则,更应该是建筑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原则。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唯一职能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创新”。项目业主的需要以及他们的认知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决定着项目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一个典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包括立项决策、计划和设计、建设、移交和运行等阶段,其实质是将项目业主的需求和意愿实体化、具体化。建筑服务就是在这实体化过程中围绕项目业主的目标,对多种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可见没有项目业主的需求与意愿,任何形式的建筑服务都无从谈起;没有项目业主对项目的确认和肯定,具体的建筑成果也无法实现其经济属性。项目业主在建筑项目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确立了其核心地位。因此,建筑服务企业必须树立服务观念和意识,确立项目业主的核心地位。

2.2 在服务价值链中明确利润获取点和企业定位 以项目业主为中心,围绕“项目业主满意”提供建筑服务,并不意味着完全遵从项目业主意志,放弃项目利益。项目利益依然是建筑服务的基本法则,需要清楚认识和把握到“项目业主满意”和“项目盈利”的关系。只有通过良好的项目管理和增值服务,才能获得项目业主的肯定和认可,减少相互间的摩擦和不信任,抵御经济上的多种风险,并以此规避损失;另一方面,获得项目业主的肯定和认可必将有利于后续项目的承接和良好口碑的获得,为项目和企业的长期利益的稳定获取奠定基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推行的经验也证明了:谁能提供项目业主满意的服务,谁就能赢得最后的利润和胜利。而服务是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强,越是能为项目业主提供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增值服务。如果能在融资、设计施工一体化、采购、交钥匙等服务价值链上提供增值服务,就能拓展出竞争优势,获取较高的利润。但如前所述,不同的建筑服务提供商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不同,所擅长和提供的增值服务也有所不同,因此建筑服务企业应明确本企业和实施项目的利润获取点和企业、项目定位。

2.3 与时俱进,改进建筑服务手段,拓宽服务外延 建设项目本身投资、质量、进度、安全控制目标优化与完成是工建筑服务企业的基本责任。而增值服务来说,建筑服务企业应注重现代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为项目业主提供创新增值服务,最大化项目业主和项目价值。如依据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业主争取建设工程示范项目、试点项目以及更高层次的科技进步奖项;在充分挖潜的基础上,提供“绿色”、“节能”等服务,提升项目影响力,增加项目外部效益等;向项目业主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和帮助项目业主建设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平台和展示平台,提升项目关注度,增加项目正向溢出效应。

另一方面,建筑服务企业也要与时俱进,拓宽服务外延,寻找、培育和创新建筑增值服务。如国内某大型建筑服务商在承接西非某国家道路建设过程中,积极和项目业主沟通,以优惠条件向项目业主提供贷款、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务等增值服务,取得了业主的信任,获取了该国铁路、电网、通讯网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合同,该建筑商在西非的义务重点也由公路建设转变到综合服务上来。

3 基于项目业主视角的管理增值服务案例分析

某大型粮油加工仓储物流项目是集粮油储存、中转、集散、加工和物流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加工中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规模巨大,一期投资约13亿人民币,建设工期原定26个月。

作者所在单位承担本项目的设计任务,针对本项目,我们成立了专门小组,积极和项目业主沟通,提供增值服务。

①定期安排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从设计角度提供意见,减少施工出错概率;②无偿提供设计优化服务,节约项目资金;③依托设计院和设计院所在学校实力和人员,为项目业主编制进度管理纲要,帮助业主进行进度管理;④为本项目提供进度信息控制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服务;⑤支持和帮助项目业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并帮助业主获取科技奖项,提升项目知名度;⑥依托设计院所在学校对项目运行、维护进行培训。

最后不但项目稳步推进,顺利进行,而且总进度工期比原定计划缩短了6个月,减少投资近1亿元,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项目业主满意,项目业主的上级部门满意,而且增值服务提供单位也确的了满意的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获得项目二期设计任务;在项目所在总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由于设计优化减少了投资,设计单位也获得丰厚的报酬,实现了“共赢”的效果。

4 结语

提高建筑服务企业管理水平,认真推进项目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是建筑服务企业的立身之本。同时,建筑服务企业也要拓宽视野,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建筑服务企业和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更富个性和更有竞争力的项目管理和增值服务来满足项目业主需求,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依靠增值服务实现建筑服务企业、项目业主和项目本身的共赢局面,将是新形势下建筑服务企业的有效战略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建声,李金平,郭志涛.面向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增值服务研究[J].建设监理,2007(5):24-27.

[2]叶勤.产品服务增值扩展战略的兴起与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21-24.

篇6

关键词:电力调度业务;知识管理;DKM系统;PK知识管理模型

作者简介:周睿(1984-),男,江西吉安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程师;刘嘉宁(1974-),男,广东台山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广东?广州?510600)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129-02

电力调度系统是对电网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的责任机构。各专业的工作组织严密、技术复杂,各级调度管理职责明确,是供电企业生命线的守护者,担负着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任。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性需要调度员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然而作为知识型员工的调度员队伍,在调度专业的日常生产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和流程。这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缺乏共享传承机制和规范的分类管理、信息传递的层级化、业务处理孤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调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电力调度系统的长远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将知识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业务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所以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业务展开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根据这一思路,结合对电力调度业务的梳理,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东中调”)建立了基于DKM系统的子体系——基于生产(Processing)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PK融合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全面考虑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内容更新等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针对电力调控的业务流程进行量身定制。不仅注重对知识本身的收集、存储和再利用,并且将这些知识活动与调度专业的生产结合起来,针对调度生产流程,对预案管理、反事故演习等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研究,构建相关功能模块,使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

一、PK体系的两大优势

综合来讲,PK体系具有两大优势。

1.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业务流程通常指为完成企业某一目标(或人物)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或作业的集合。核心业务流程是对整个企业性能起主导影响的业务流程,该类流程执行频率高,对营运绩效的影响大。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应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对象,因其是直接影响企业营运功能的作业要项。知识管理对“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与业务流程的相互优化上。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将知识流贯穿于工作流之中。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管理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对生产中所需的、创造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使得生产业务流程化,并通过知识讨论与对比,对核心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实行精细控制,使其量化、信息化、具体和明确,最终通过知识共享和再利用,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的过程;另一方面,业务流程的输入又使知识管理得到不断的自我更新。生产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过程,知识是否能够很好地支持生产,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都能够通过生产体现出来,整个过程为知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输入。

2.系统化知识管理,低成本、高效率

电力调度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知识也多半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法,而且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利用率低下。而PK体系作为DKM系统中的子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知识积累伴随着整个业务流程,避免了信息的流失,全面考虑知识存储、数据更新、内容共享等知识管理各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也使得知识管理更加规范,知识可利用率也大为提高。

二、PK体系的运作流程

下面将结合广东中调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PK体系的运作流程。

篇7

关键词环境管制;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067-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11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民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兴起,各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加,环境管制标准也日益提高。有关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此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各种新论也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在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上还远未形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政府加强环境管制对污染密集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从微观层面客观评估我国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为协调我国环境管制和企业竞争力关系、并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对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差异较大的结论:一些学者如Robison[1]、Kalt[2]、Ederington & Minier[3]、Triebswetter & Hitchens[4]、Tewari & Pillai[5]等人的研究认为,政府加强环境管制将显著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率、并损害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另有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管制造成的成本增加对企业的影响虽然为负,但影响很小,不至于降低企业竞争力。例如Walter[6]、Wheeler[7]、Levinson[8]、Grossman & Krueger[9]等人发现环境管制带来的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与劳动力成本差异、基础设施完备状况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成本差异相比,环境成本的差异并非是决定性的,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Joshi等人[10]对于环境成本的估量,表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环境管制除了可见成本(在会计账目中分类为环境成本)之外,还有隐藏成本。基于企业会计账目的环境成本统计结果会低估环境管制带来的成本增加。以钢铁企业为例,环境管制带来可见成本上升1美元的同时,还会引起9-10美元的隐藏成本上升。不过,这些研究虽然对环境管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大小、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大小有不同意见,但都赞同加强环境管制会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并进而对企业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按照这种思路,在环境管制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府加强环境管制,实施了比其贸易伙伴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产业会相应地增加生产成本。假若没有保护措施和机制,这些产业在市场上将会因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这些产业很可能因此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经济学方法在分析环境管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时,往往假设技术条件、市场环境等不变,这时成本优势就成为影响竞争力的唯一因素。但现实中市场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短期成本往往不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原因。管理学家Porter教授[11-12]认为从动态角度来看,环境管制不仅不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增强企业竞争力。他乐观地认为政府加强环境管制与竞争力之间没有必然的冲突。他将环境管制引起的压力类比为市场竞争压力,认为设计适当的环境管制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些创新不但可以补偿企业为环境达标而付出的成本,还可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可以实现“双赢”。波特教授的这些观点被称为“波特假说”(Porter Hypothesis),自提出之后便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

篇8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实施使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集中了起来,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受传统支出方式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转变,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这一现状,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传统支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制度的改革也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积极影响

(1)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传统支付模式下,很多事业单位设置多个账户来储存财政资金,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对资金账户的管理不善,形成了颇为复杂的资金管理结构,严重降低了资金管理的效率。同时,在资金使用方面,还易出现对资金使用的控制力度不足而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消除了事业单位多余账户,制定了明确的账户设置规定。同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支付方式也由单位自行支付转变为财政部门统一支付,精简了资金管理结构和资金支付环节,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强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①预算编制方面,事业单位在编制好预算后,需要向财政部门进行报批,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上报的预算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执行预算。这种预算管理制度下,事业单位会提高对预算编制方面工作的重视,加大预算编制方面的精力投入,并不断细化预算,使编制的预算切实满足事业单位的经营需要,改善了传统预算编制不合理的现象。②预算资金支付方面,传统模式下,财政部门会把预算资金直接拨付给财政部门。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减去了财政部门把预算拨付给事业单位这一过程,而是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直接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支付,或授权给预算部门进行支付。这样一来,就加强了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力度,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完全掌握在财政部门手中,使预算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

2.消极影响

受传统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管理层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也缺乏良好的经验,导致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事业单位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也让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监督的难度

目前还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导致财政部门在监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造成了资金监管力度不足、资金使用不合理、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挪用公款的现象。一方面,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财政部门无法准确掌握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信息,如购买的商品等;另一方面在审核、监管方面也只依靠事业单位单方面提供的凭证,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事业单位为了获取利益而虚拟相关凭证的现象。

(2)加大了支付周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如国库支付信息系统是开展集中支付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目前来看,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建设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信息阻塞的现象,如事业单位在请求付款时,并通过财政部门审批以后,付款资金无法立即到帐,从而加大了资金支付周期,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3)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传统支付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很多财务基础工作的改变。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能快速的适应这种改变,仍然存在很多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习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财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详细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制度改革以后,事业单位没有及时的对财务人员展开有效的培训,同时也没有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进行财务部门岗位结构和工作环节的调整,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无法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并进一步加大了财务人员的负担。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的应对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想要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必须不断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改善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1.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各方面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想要应对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首先就需要转变传统观念。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要系统的学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涵,加强理财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及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了解。帮助其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思维。

制度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快传统财务制度的改革,使其不断的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并建立配套制度,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如在财务部门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在事业单位申报资金使用需求的各环节中,都拥有相关员工对其进行负责,来提高资金使用需求申报的效率。再如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也需要进行改善,使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匹配。

2.加强预算管理

(1)加强对各部门经费审批的控制,制定好相应的审批权限,并且,控制好各部门经费数额,必须保证在事业单位年度总预算数额之内,从而避免各部门经费支出超出预算。(2)做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对各部门资金使用进行实施控制,明确资金使用动向、使用去处、具体数额等,并汇报至相关负责人,由相关负责任来核算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从而避免预算超支现象的发生。(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以考核结果来进行奖励或惩罚,从而提高各部门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

当前形式下,想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开发出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兼容的财务系统,并且和财政部门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开展。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加强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的掌握,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培训,并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相关软件和系统。(2)提高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快核算型财务到管理型财务的转变。

三、总结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下,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想要应对好这些影响,首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快速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博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80.

[2]杨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革[J].财经界,2012,(12):195-195,197.

[3] 梁沛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3,(19):68-69.

[4]张兆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52-53.

篇9

Management Strategies

Zhang Yu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Xi'an 710014,China)

摘要: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趋势越来越强。另外,由于人们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密切关注以及政府、公众对环保的重视,使得企业在竞争的同时,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首先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内涵,分析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结合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管理对策。

Abstract: With rapid growth of world economy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articipation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y China's enterprises is in the trend of growing. In addition, close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and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public, which is resulting in a deepen reseach of reverse logistic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reverse logistics, analyzes the strategic value of reverse logistics and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mplement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关键词: 逆向物流 战略价值 对策

Key words: reverse logistics;strategic value;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009-02

1逆向物流的内涵

逆向物流是与传统供应链反向,对原材料、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进行价值恢复或合理处置而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流动,以及相关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从逆向物流的定义可看出,逆向物流是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直到最终处理,是对产品和物资的有效利用[1]。一般来说,逆向物流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回收对于环境的促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退货,将已销售的商品或未使用过的商品退回给供货方。

逆向物流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向物流共同形成物流网络。逆向物流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逆向物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已废弃或有缺陷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对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的处理;其次,逆向物流的流动对象包括产品、容器、包装材料及相关信息,是将以上对象从供应链终点“反向”流动到相应的节点;再次,逆向物流是对需要处理的产品进行回收、分类、拆卸、再制造、报废等处理。而且,由此可看出,逆向物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按照退货协议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其流程与常规供应链流向相反;回收逆向物流则是将废旧物品回收到上游各节点企业。

2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分析

逆向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国外企业的一项竞争战略。美国每年的退货额为1000亿美元,相关的处理成本为370亿美元,一位逆向物流专家的调查研究显示,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7%,而逆向物流成本占总物流成本的4%,在例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出版业等行业,企业很关心自己产品的最后处置问题,目前,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将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增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2]。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战略意义:

2.1 降低物料消耗成本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资源枯竭的威胁加剧,企业获取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减少物流浪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各工业国纷纷制定政策,循环使用材料。在我国,通过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人们可以用以旧换新的方式换购新电池,而企业也通过回收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既节约了资源,对环境也起到了保护作用。由于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低且来源充足,降低了企业的物料成本,增加了企业效益。而且,随着未来资源供求矛盾的突出,逆向物流的优越性也会越来越显著。

2.2 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因为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等恶劣气候变化,使得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为了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加重,各国纷纷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环境行为。在美国,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产品不允许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德国的包装条例强制企业回收用过的包装材料,企业对环境的贡献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另外,逆向物流也被专家认为是公司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体现,许多企业为了提升公众形象而采取逆向物流战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浪费。

2.3 激发市场空间据统计,零售商退货率平均为6%左右,而直销行业和邮购业的退货率为35%左右。由于大量的退货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逆向物流。企业在产品回收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消除客户不满、确立企业的信誉。消费者也能通过此过程对产品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另外,通过对产品退货率及退货情况的统计,企业对经销商、零售商的销售情况更加了解。所以,逆向物流系统能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激发市场空间。

3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现状及障碍

3.1 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现状当前,我国企业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逆向物流市场发展滞后,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我国逆向物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20%左右,而美国通过有效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再造,逆向物流成本仅占物流总成本的4%。目前,我国每年有250亿元的废弃物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其中包括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每年被扔掉的废干电池多达60多亿只。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外延式、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型转变,从重视经济增长数量向重视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逆向物流必将获得足够重视,获得新的发展。

3.2 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障碍

3.2.1 管理阶层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不足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影响企业逆向物流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大部分管理阶层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缺乏公司政策、疏忽管理等。一些企业对回收的意识淡薄,认为产品售出后就不再承担责任。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逆向物流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这种对物资有效利用的忽视,使得大量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闲置和浪费[3]。没有认识到逆向物流活动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对逆向物流的管理,将逆向物流活动长期搁置,延长了产品的退货处理速度,也增加了企业的仓储和处置成本。

3.2.2 企业传统的退货政策对逆向物流的阻碍过去,企业对产品的回收和退货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政策,顾客退货时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这些繁杂的退货步骤延长了处理的时间,降低了退货效率。而企业制定如此严格的退货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还会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从战略角度来看,一个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的进行退货管理、减少资金的积压并和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和谐的战略伙伴关系。

3.2.3 缺乏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企业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的收集信息,对退货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反馈退货原因。还可以提品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各类信息。而系统功能也可提高退货的处理速度,提高退货效率,节约运输成本。

3.2.4 资金和人员的匮乏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以及处理设施的配置、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本回收周期很长。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高投资、高风险是影响其逆向物流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而逆向物流管理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大量高水品、高专业能力的人员,这些人员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物流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不同行业之间复杂的退货过程。

4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管理对策

4.1 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绿色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绿色物流,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要认识到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不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所以,首先要运输合理化,通过有效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的状态;其次,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实行托盘、集装箱、运输工具标准化;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和车辆实载率,减少污染;加强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物流的技术水平,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

4.2 企业逆向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的一部分,物品在进行回流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如果某一节点企业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而且,由于“牛鞭效应”,上游企业所获的信息会出现严重失真的现象,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为了减少“牛鞭效应”的风险,实现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企业要与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退货逆向物流。因此,企业应该在供应链的范围内构建逆向物流系统。

4.3 建立逆向物流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为每个逆向物流的客户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使客户从回流商品中获得收益。也就是通过规模经济,降低逆向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逆向物流处理中心也可与地区的其他物流配送中心相配套,共同使用仓储等硬件设施,仅在人员配置上相对独立,这种方式可减少逆向物流的投入。

4.4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逆向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比如应用电子标签对物流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自动采集回流物品信息,并进行归类整理;对回流原因编订代码,统计回流率、再生利用率以及库存周转率并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另外,EDI信息系统使制造商与销售商共享退货信息,使退货在短时间内分流,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4.5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如对于从事逆向物流活动的企业,征收较低的车船税、过路费;在贷款方面对实施逆向物流的企业进行倾斜,建立逆向物流补助项目;在环保方面,对包装容器生产商达到一定回收再利用水平的企业,可免除包装废弃物的税收;鼓励和资助非赢利性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成立,组织逆向物流设备、软件的展览,促进物流企业交流,组织考察学习等。逆向物流是物流领域的新视野,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重视逆向物流活动,处理好逆向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逆向物流系统,减少退货物流和回收物流的产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远.逆向物流.效应分析与推进策略.[硕士论文].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04.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图一)。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经验等。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遇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对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但由于学校固有机制、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及生师比偏高等原因,师资队伍双师质量还有待提高,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是集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于一身的人才,这是高职企业管理情境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稳居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然而出于对西方教学方法的盲从或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或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各类案例,如通用、IBM和海尔、联想等,这对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针对性不强,不利其日后管理知识应用。我们认为,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普通而典型”为原则,以国内企业案例为主,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