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引言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此,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目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原则、观念与内容有了诸多的创新,突出地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随着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和对象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社会思想呈现出独立性、趋利性、多样性、非理性等新特点。[1]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渠道更多、程度更深。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结合社会改革的实际,推动和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要在改革中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确立新思想、新观念,实现社会思想观念的正确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工程,只有采用新的手段、运用新的方法,才能达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加快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并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才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理应对人才资源开发、对个体素质的优化及需求予以积极的回应。[2]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较以前更为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还是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方面。

(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实现的需要

伴随着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建立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如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服务,便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充实新经验新内容,并创造性地运用一些适合当今时展要求的新方法,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一) 转变教育者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

思维方式作为人们思维活动工具,是人们在抽象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工具,也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对象的思维工具。只有采取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质,提高认识科学性。转变教育者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方可认识到落后的思维方式有碍于教育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方可恰当地选和运用教育内容,方可正确地认识教育对象,方可从单向型的思维方式向多向型的思维方式转变,由被动式思维向主动式思维方式转变,教育者应具有系统性思维、立体型思维和超前性思维。

(二)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应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部分,深化原有被证明是科学的传统方法, 包括深化外来优秀的文明成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主要是教育的方针、原则方法和一般方法,是以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 证明它是科学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对它进行吸收和深化”[3]。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但也不乏通用的理论精华,像杜威社会性学校生活教育法、柯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拉思斯的价值澄清法等都具有借鉴作用。“实践证明,固守旧有的传统,一概排斥外来的文明成果,即使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也难以得到弘扬。吸收来的来文化若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是先进的思想也难以为本国人民接受”[4]。

(三) 充分利用高科技教育平台和教育方法技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现代化、最优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网络政工’, 积极创建教育互联网平台, 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 以‘灌输、引导、监控’为主要方式, 占领网络思想意识阵地, 积极探索校园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现途径,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重视心理教育,“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工作节奏得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大, 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越发软弱, 这些心理异常现象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阻力。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这种影响会不断加大。如何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是思政治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6]。心理咨询方法作为高科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仅需要精密先进的仪器设备,更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思政人才。教育观念实现由“堵”到“疏”转变,教师要实现由“我讲你听”向“双向沟通”转变,教育内容由“空洞无物”向“具体实在”转变,对教育对象上因人施教,教育形式单调呆板向生动活泼转变,在教育效果上实现由单一渠道向综合作用转变[7]。

参考文献:

[1 ] 王秀阁.新世纪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4月

[4] 宇文利.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和方向[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4)

[5] 吴宝权.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

篇2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1.生命教育的现状。我所在县城中学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农村。在家访过程中,发现有86%家长忽视对自己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或教育方式不当,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还有甚者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争执中,与其自己孩子与其被人打,不如打人。这些想法都会孩子带来不利影响。2008年起国务院规定,清明节做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放假,许多父母带孩子扫墓祭祖,这就引发孩子思考,“人为什么会死?”“人怎样活才有生命价值?”由于中国人在传统上忌讳死亡话题,认为孩子小不需要让他们知道“死亡”的问题,大人们总是随口告诉他们,等你长大后就会明白,或者告诉孩子们“人死后可以上天堂,过上幸福生活,人死后还有来生,你们要认真学习,将来考上重点高中和理想大学,这样才有人生意义和价值。”大人们用这种迷信的方式教育孩子,虽可以应付一时,但孩子们不理解“死亡与生命”的真正内涵,这与新课程倡导生命教育导向相违背,会让孩子误认为死亡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容易产生杀人、轻生等极端的念头,给家庭、亲朋好友以至同学带来伤害。

2.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由重“学科”转向重视“人”。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

针对目前初中生生命教育现状,探讨如何以思想政治课为主要课程载体实施有效生命教育,是我们政治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亟待我们共同探讨。

二、应对策略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生命教育观念:(1)中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面临一些新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可是,家长、学校、社会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导致过度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忽视对学生成长需要与生命体验、生命的关怀,以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得去尊重生命、不懂得怎样让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不但重要性而且唯一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使学生认识自己并欣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2)青少年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网络信息开放性强,传播快,学生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又受到不良的信息腐蚀和影响;尤其一些青少年学生,有的沉迷网吧荒废学业,严重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3)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经济实力,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和不法分子侵害。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父母给他们提供了衣食宽裕的过程中,家长在家中和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他们情感世界和情感变化,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正确对待生命和生命的价值。

2.利用教材内容,寻找关于生命教育知识点,进行整合,对学生知识梳理,让学生明白生命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学重要途径。初中七年到九年级的课本教材和每年时事政治教材都涉及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在熟悉政治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下,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生命教育教学目标。

3.教师要联系时事热点,运用多种方式实施教学,激发学生体会生命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时事》初中版时政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新闻人物》《名师导学》《以案说法》等栏目,应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媒体介,引导学生学习,把它作为深化教学的切入点。

篇3

一、确立生本观念,构建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生本教育模式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的束缚,确立生本观念。教师要抛弃过去师本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教师组织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为特点,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一切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都是为学生好学、学好而设计的。这就是郭教授所说的实现了“教育必须转化为学习”,“学是教学的本体,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把“教为本”变为“学为本”“教皈依于学”。

在新课标精神引领下,笔者重整了组织教学的整体思路,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组织教学的立足点,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把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分化为多个具体的小的知识目标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和同学上,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有具体的目标和学习任务。

1. 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讨。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形式。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各种困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探讨问题后又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甚至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述出来。所以,生本模式的课堂,学习问题,人人可讨论,几乎堂堂有讨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

2. 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生本教育的方法就是全面依靠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以学生为载体,为学生好学而服务。教师的工作只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寻找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人要存在,就要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得以成长,发展自己。学生能分享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决策权,真正感受到参与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任务等教学活动都是“我自己选择的”,从而“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3. 设计个性化的梯度作业。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思维特性。因此在设计作业时,生本教育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选择权,引导学生根据自已实际情况完成各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数量、方式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乐趣。有个性差异的梯度性作业的设计,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目标知识,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完成,教师也充分享受到了个性化的梯度作业所带来的成果,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摆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共同进步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坚持生本教育,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意味着让学生猎取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环节中,都着重考虑如何从多个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生本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主张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代替学生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把课堂教学当作是学生潜能开发的主战场。组织教学、落实教学目标要求时,着重考虑怎样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创设特定活动环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七年级下册“做自立自强的人”,一般情况下,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这方面生活的体验仍是比较模糊的。为了让学生领悟到“自立须自强,自强者自立”的主旨理念,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而是以“自立须自强,自强者自立”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学会合作,依靠小组集体智慧战胜困难和挑战,从而加强对自信、自强的体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活动方案可以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各学习小组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建立“自立备忘录”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谈或写自己的收获体会,重点分析自立能力的重要性和树立自立自强理念对自己学习或以后生活的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把”做自立自强的人”与自己的真实的体验联系起来,通过参与、交流、体验使学生深化认识,体验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乐趣,真实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生本教育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真正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生成教学资源。所以,开展教学活动时把教学目标要求分解成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求每一学习小组和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学习和活动中承担相应的学习责任。真正做到在学习上,“人人有点,点点有思”,甚至要求“思思能成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让我们选择坚强》,笔者在课堂先播放一段视频《无腿女教师廖智舞动信念》,通过廖智在汶川地震失去双腿后还依然积极进取为主线展开讨论。学生在这样的素材和学习活动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感受和面对困难将采用的方法或设想。

三、转变教师角色,做好辅助学生的导引工作

生本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以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为主,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学生学习的导学、引领工作,为学生参与学习、开展活动、发展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行为,坚信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必要技巧,相信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进行自我评价,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自由表达思想。教师课堂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就是“导、引”两个字,具体操作时引导学生进行“读、议、练、结”。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

一、背景简介

现代社会当中突出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被提升到了更为突兀的地位,在两会上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之上。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和背景之下,如何尽可能的帮助大学生积极努力且尽可能好的就业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毕业生而言,就业指导过程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且非常重要的,主要是能够对大学生基本的择业观和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疏通,使得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以更加良好的心态和素质来选择合适的岗位。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简要分析

就业对于毕业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但是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和满意就业。其中,大学生自身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自身定位及评价的客观准确与否,都将对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结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之下,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而大学生又普遍存在着自身定位不科学、不全面、不客观的状况,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大学生不能够准确认识自身优劣,从而阻碍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而在这样一种不顺利的就业过程当中大学生的挫败、焦虑等不良心理将进一步加剧,从而也更进一步的加大他们找工作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分析

金融危机的爆发毫无疑问是给大学生原本就景气的就业状况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是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也只能够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来尽可能的减小这样一种不良的阻力。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通过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其进行引导就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能够起到的作用简要分析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是其顺利就业的必要和基础保证;另一方面,现在就业越来越困难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都仍然将是主要趋势,科学的就业观能够让大学生在认识现实的基础之上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正是因为这样,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就一定要弄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特点,包括自身性格、能力以及理想愿望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特点,对于自己的正确评价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重要前提;二是就业特点,即当前市场环境下就业市场内的实际缺口和需求,认清我们国家当前就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专业在市场当中的价值,从而帮助毕业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所在。总之,就是要在正确了解自身和市场的基础之上来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当然,教育工作者在此过程当中也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指导,鼓励其到基础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因为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地方更容易让人认识自我并施展才华。

(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大学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过社会,因此在面对就业、学习和经济压力等一系列困难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困惑甚至是人机关系交往上的障碍,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毫无疑问是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巨大挑战,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疏通好引导就容易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就业指导在进行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形式可包括直接的心理辅导、间接的健康择业系列活动或者是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等,基于此来帮助大学生尽可能的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基本的法律意识和必要的诚信意识来,这样主要是希望能够提高其道德素质和认识,基于此来帮助大学生抵制在就业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不道德行为,尽可能的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道德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能够通过所学到的理念和方法来及时处理在就业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树立则主要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维护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共同抵制在就业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不法行为。

(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育本质上还是希望以人为本,针对于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就还需要进一步的重视情感这样一个因素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情感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当中的生命线,更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当中,首先就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来,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高度密切的关注大声的情感理想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过程,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及时的处理问题,最后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就业指导本身就应当存在的服务功能,也就是及时而主动的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使得大学生能够心无旁骛的就业,避免大学生在离校之后的后顾之忧,为其顺利就业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

四、结语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关系到我们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和形态。在新形势之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尽可能积极向上的面对现实生活,引导毕业生在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发挥优势,最终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获得理想人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

一、网络对初中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有利于改善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关系

网络的隐秘性为初中生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在网上没有现实生活中各种人伦关系的限制,使学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初中生的性情,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也变得平和。

2、网络增强了初中生学习知识和查找资料的高效性

网络中所涵盖知识的广阔性,使用起来的快捷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一个简单的搜索就可以找到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内容,这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初中生在网上搜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方便资料的搜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3、网络拓展了初中生的知识视野和思想空间

网络的全球性,使文化的传播彻底打破了知识的地域限制,真正使学生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对于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平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表达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看法,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思想空间。

4、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的业余生活

网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廉价性,通过网络看电影、听歌、看书都非常简单。对于囊中羞涩的初中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包括大部分的网络游戏,如果能处理得当,合理地支配时间的话,对于丰富初中生的业余生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对初中生的消极影响

1、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 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任其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时空里堕落,会造成初中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

2、导致初中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一般而言,人们在传统社会里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视域,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有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但运用它的一些初中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难以鉴别真伪,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三、积极应对虚拟网络的冲击,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网络文化背景中,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大众的传播模式,每个个体都可以选择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自我教育的观念,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参与整个教育过程。

2、优化教育资源,创造完善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要注重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建立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

3、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初中生的网络信息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信息素养是综合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技术,也包括网络道德。为了提高初中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学校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初中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

参考文献

[1]聂北茵 网络文化:到底怎样认识你——关于网络文化的对话[N].中国青年报,2000-09-03(3)。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8-03

为了使我国能保持持久的经济发展动力,能够从容面对发展要面临着的挑战与机遇,就需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时展需要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每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基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品德、人格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大的作用,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时期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新要求

(1)深厚的理论功底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课教师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基础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经济生活知识、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就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否则就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需求。在《经济生活》课程教学中,教师讲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认为需要严厉打击盗版。学生说正版太贵买不起,某教师就为他们讲了一点经济学上的知识:当市场上只有正版,大家因价格太贵而放弃购买,商家就会卖不出去商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1]此时商家为了获利一定会降低价格来刺激消费,当一个价格被大家接受,需求量就会回归正常甚至是增加,厂家才可以再度生产或扩大生产,这样一条完整的经济链才可循环往复。对于这些知识,初中的学生是没有接触到的,所以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之情,上课听讲会更加认真,课堂效率会更好。《经济生活》还有一些法律知识,里面有一个名词是“罚金”,由于备课不足,知识欠缺,某教师解释不了“罚金”和“罚款”不同,后来经查阅资料,才明白“罚金”是违反了刑法,由人民法院判决的一种刑罚处罚,而“罚款”是行政处罚手段之一。[2]由于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时,无法解答,说服力不强,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有牢固的理论知识。

(2)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科学技术也渗透到教育当中,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更提高了教学技术。在一些学校,学校内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随时随地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每个班都配备有投影仪,物理老师的实验工具、化学教师的一些化学用品,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更加直观的获取知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树立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学科,更应该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国家时事,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爱国情怀。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着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的、优秀的教师。

(3)高尚的职业情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话语深刻反映出了教师的伟大、无私。热爱学生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要做到的,这种爱支配着教师全心全意地去培养每一个学生。这种培养不仅仅是传授自己所有的知识,更是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这个职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所以,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出色的完成这种使命。在不少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仅仅只是一门副科,不受重视,但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牢记自己应具备的职业情操。每一名政治教师基本都会面对上百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包括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学生,他们一遍遍地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一些教师让学生站到门外,破口大骂,甚至是踹几脚,这些做法都违背了职业情操,教师不能当众羞辱学生,不能体罚学生,应对其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3]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关注、热爱、负责任地对每一位学生,做到无愧于心,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以德服人,忠于自己的事业。

2.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

我国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应只有本专业的知识,而应是个“全才”。在教学中,老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确实是很深厚,对知识的掌握很透彻,但是对于新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吸收和使用就不如年轻教师。作为年轻教师,他们的课堂气氛总是活跃的,但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如老教师透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太理想。教师自身知识功底的薄弱和知识更新的滞缓,有可能导致学生理解和吸收的不透彻。老教师总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专业知识,学生吸收较快。思想政治课可以说是一门动态性的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并使学生尽可能的吸收、消化。因此教师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但要精深,其他关联知识也要丰富,这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的缺乏

一本书、一支粉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教师的授课工具。有很多的学校,都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工具,靠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对于文科生来说,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对于理科生来说,一些现象的变化等不能生动直观的展示,只能依赖脑海的想象,影响教学的成效。有些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只是一个摆设,教师根本就不使用,有些教师是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技术,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及思想上形成慵懒的习惯。[4]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缺乏的表现,都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3)教师敬业精神弱化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爱的教师,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作为一个刚入校的教师,开始时都怀有一份纯真的感情,抱有极高的热忱,心里暗暗发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他们这个年龄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是正常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一定都能成为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可几个月之后年轻教师就有了消极的情绪,觉得是想的太简单,被一些顽劣的学生磨掉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对教学工作也是得过且过,少了敬业精神,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5]思想政治课教师带的班比较多,所以每节课至少得讲授三遍以上。久而久之,教师没有了教学热情,对课堂的管理也逐渐松懈,用爱心上课、用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也显得力不从心。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转型期,基础教育中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分析未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原因,并不断提升素质修养。

1.未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每位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都接受了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实习学校工作期间,新上岗教师也会通过与其他各位政治教师的接触,了解到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非常深厚的的基本原理和道德等基本知识,但是对于个人实践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则显得比较欠缺。现在学校教师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新教师对本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掌握还是很欠缺,如:法律知识、理学知识、历史知识、实践技巧等。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未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2.教学技术难以使用

多媒体教学,还没有全面普及开来。当前存在两种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缺乏的情况,一种是有的地区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充足的资金为学校提供设备,所以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依靠自己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完成每一堂课;另一种是地区经济状况允许,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而不选择使用。有些老教师不愿意接受这种新兴技术,认为自己按平时讲课的方式就可以了。有的教师则认为使用多媒体麻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外界诱惑导致教师脱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界的诱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正在教学的教师。很多教师不止是一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个体经营户,或有着其他的事情。[6]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位政治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但有些教师把班级分给别的教师,自己只带一个班级,上完课就离开了,集体会议也不参加,去经营自己的生意,这无疑是导致教师职业精神弱化的一个原因。

为了任何学生的发展是支配教学工作的永不过时的指导思想,然而在现实的学校教学中又是什么样的呢?经调查,班主任早已经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谁家是经商的,比较富裕;谁家是从事国家行政部门工作的;适时的请家长来学校谈话,在无形之中扩展自己的人脉圈,从而有区别的对待学生,这也是导致教师职业精神弱化的另一个原因。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对策

为了满足新时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修养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解决在思想政治教师当中存在着的问题,从其根本着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教育成效

仅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极力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个学科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仅仅具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各种知识。

(1)教师要自觉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教师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继承者的主力军,要像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自觉建立自身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一位教师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力求自我完善。尤其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将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的更透彻,时时注意国家时事,更应该在工作之余,多看一些相关专业的书,与其他科教师多接触、探讨。

(2)加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培训

教师教学业绩的优劣,既与自身的自觉性有关系,也与外界因素有关系。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培训,对教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应定期召开座谈会或培训项目,为教师全面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或教育管理结构可以定期聘请专家,为各个学科分别准备专场会议,为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建构提出建议,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提供一种机会。只有做到这些,思想政治课教师才能问心无愧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2.加大教育投入,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

针对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缺乏的情况,学校、地方和国家都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捍卫教育在国家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使现代教育技术尽早全面普及。传统教学能充分利用课堂,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形象、直观的图像、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入的理解。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但应该注意的是: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上,让学习者发挥其主动性。[7]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一味地依赖课件,更不应该只重视课件的观赏性,从而失去了教师自身的价值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前提。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就更应该发自内心的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要正确处理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关系,一视同仁。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学生的培养单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学生身心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点不成熟,所以有可再发展的空间,学生也会不自觉地依赖教师甚至是模仿教师,就要求教师要自觉监督自己,以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活生生的教材,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语与实际行为一致。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修养更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社会转型发展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应从经济发展、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进行有机结合,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制定课程改革方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整体素养,实现教育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坤.中学政治课教师应有素质及养成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7-9.

[2]徐金桂.徐金桂讲行政[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99.

[3]钱伟长.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89.

[4]金绪泽,魏冉.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152-155.

[5]贺景霖.河南省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17-120.

[6]邵志豪.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路径突破[J].社会科学战线,2015(8):277-280.

篇7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精神状态的有效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整体能力往往要通过校园文化来进行正确的判断。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是评判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想提高一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就应该努力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风气,也就是说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对健康舒适校园环境的构建,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于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不仅能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对整个校园环境进行净化,使校园变得更加纯净、和谐,让学生能够在优越整洁的环境下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有效提高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初中校园文化构建与延伸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校成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在整体提高初中生文化修养的同时,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初中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能对初中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就是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整个校园环境能得到净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文化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对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能使学校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带动学校的经济建设,从而有效地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也势必会给学校带来强大的竞争力,使其在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中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之所以能够全面提高一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主要是因为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能够让学校的全体成员在校园文化精神的带动与鼓舞下,便于形成统一的指导理念,进而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一个团结的集体自然是更具有竞争力的。

三、现阶段初中校园文化构建与延伸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很多校园已经完成了或正在进行校园文化的构建。然而,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物质文化的构建,忽略了精神文化构建在初中校园文化构建与延伸中的作用。很多学校没能真正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构建精神文化时,只是盲目地发展校园娱乐文化,将初中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当做是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殊不知在初中校园文化构建与延伸中,对初中生的自身修养的提高才是最重要和最紧迫的。因此,想要真正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就应该努力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2.构建出的初中校园文化过于封闭

虽然我国目前实行了新课程改革政策,但是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原有的阶段。因此,在构建校园文化时,依然将校园文化的封闭特点放在首位,拒绝其他文化对校园文化造成的冲击。虽然这样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将学校置于一种故步自封的状态。久而久之,初中生就会与整个社会隔离,学校的教育理念也会脱节,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初中生势必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一旦受到挫折,有可能一败涂地。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

四、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的具体措施

1.形成正确的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前面已经提到,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能对初中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对初中校园文化进行构建和延伸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这需要学校、学生以及教师共同完成,全面协调这三方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和老师的内心需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以此形成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构建的校园文化才是最适合学校发展的,也最有利于初中生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

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生长阶段,尤其是这一阶段很多学生都步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叛逆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日常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而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

3.借助丰富的课外活动推动初中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延伸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 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我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基于不同侧面及思想传播目的,对校园文化的诠释也会有所不同。本文所提及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为学生带来的精神财富,这离不开良好校园环境的营造。物质与精神并行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校园文化逐渐得到拓展和延伸,通过物质来承载,借助精神来传播思想,所有参与者都会在整个过程中获得全新的精神体验,使自身精神文化和思想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校园文化基本特征概述新时期,校园文化主要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广泛性。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特征均得到彰显。对事,新思维与新元素的融入对已有元素和内容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价值观念与信仰,帮助我们重新梳理和构建思想体系。对人,校园文化缔造者不仅仅包括教师和教育主管人员,还有学生,以及各类在校园内工作的其他社会人士,比如厨师、清洁工等,他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第二,目的性。从宏观上看,传播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播教育思想和彰显不同时期的教育品质;微观上,不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不同磨难,有些是时代造成的,有些是学校自身发展方向和教育定位所决定的,但无论如何,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并且这种“目的”与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性格。第三,时代性。校园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显而易见,它随宏观层面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实现民族的长足发展,需要学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一旦社会环境或国家发展方针出现变化,学校教育“环境”自然会发生变化,包括要求、目标、理念等。由此,校园文化的形成也必然伴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因为“校园文化”注定是为“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服务的。2.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农村校园文化”不同于标准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它也具有基本“校园文化”的特征,但由于其形成环境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理解农村校园文化时不能仅凭经验。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建设逐渐向世界标准靠拢,这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发展环境,但并未彻底改变其体貌特征,因为农村与城市存在本质区别。最明显的是,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生物良好生长与健康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将其纳入农村周期性循环发展过程中。而若想使原本自然的、科学的、健康的、绿色的发展环境被维持,就需要有一批批、一代代继承者去传播这种人性化的发展理念,并加以践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包括知识、技能、思想、价值观念等。这就是农村校园文化与城市校园文化最本质的不同,文化中渗透着“自给自足”,文化中渗透着“自然和谐”,文化中渗透着“万物运行规律”。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更侧重于精神,当然,也需要由物质来支撑。精神力量或境界的形成需要有来自思想层面的能量作支持,从事物形成规律与发挥逻辑角度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趋同的。基于目的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都是以培养新时代优秀中学生为主要目的,为他们“晋升”为优秀大学生做铺垫。在宏观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合格人才。当然,“社会”不同于“校园”,构成元素与涵盖内容具有很大区别,而为了实现无缝衔接,就要将社会中有益的元素移植到校园里,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营造发展的环境。基于内容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都是以传播或输出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教育观为主要内容来培养新时代初中生,使他们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和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讲道德的人才。建设“校园文化”重在“文化”二字,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必然需要有坚定不移的“观念者”去践行。所谓“观念者”,就是那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环境下被熏陶出来的,具有传承和开拓精神的“思想者”。基于方法与形式视角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在理论层面同样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更为关键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角色,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内容实践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去检验理论内容的可行性,这也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元素和基本框架。众所周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假大空”教育,特别是在我国农村中学里,因为无法有效实践,所以很多理论内容很难得到验证。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只能以为依靠说教式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极为一般。

三、农村初中校园文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1.善于发挥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功能鉴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的特殊性紧密关系,笔者认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支撑,而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又可被看成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践行,同时,通过丰富特色文化内容与优化特色文化建设标准,可对初中思想政治理论的正确性与可实现性做全面验证。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推动校园文化在高校里进行,采用知识讲授和思想教育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实际的思想意识水平出发,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2.调动师生“建设”的积极性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只有将二者有效衔接,充分融合,发挥互助作用,才能实现最终的育人目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两类主要群体,教师和学生有义务和责任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将农村特色的元素引入校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从深层次出发,将农村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关联。农村初中教师应结合学校实情与学生学情,不定期开展农业节和传统文化节等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文化活动里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或者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不仅可以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深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3.同时强化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建设校园文化必然会涉及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要对校园建筑进行专业的设计,合理的布局,体现独特性,还要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学校各个宣传专栏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适当加一些绿色植物来体现生机勃勃的感觉,重视绿化的作用,完善教学设施,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校园文化的内在美。要根据时展的要求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突出文化的内涵。

四、渗透校园特色文化,创建思政教育机制

1.提高文化建设创新性,丰富思政目标机制在农村初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创新性的体现与发挥始终受到目标性的引导,当目标内容足够丰富,科学建设意识足够强烈时,目标机制的功能性便开始发挥作用。事实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目标机制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特色文化建设行为本身,也需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因为二者在诸多层面均存在着紧密关联。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目标机制的有效性,就是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有效性来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创新性的进一步生成。由此可见,若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得到充分优化,使其在初中教育中、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育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就必须将文化育人理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中。具体而言:第一,将校园特色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范畴,丰富目标内容;第二,结合现实需求细化目标,明确责任;第三,将校园特色文化内容集中体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2.发挥文化导向性,优化思政主体机制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在校园文化对学校成员潜移默化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过程中,以及学校群体间具有的“从众”心理的影响基础上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在农村校园中,校园内学生们的思想与行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师生们生活在这个特定环境中,他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或通过其他方式感受的,都传递着某种价值观信息,会对她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机制的优化中,就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发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导向性,在校园文化中注重向教育主体渗透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念,使教育主体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形成主体意识,不断完善和优化主体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根本保障,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3.突出文化建设的激励性,强化思政动力机制作为一种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自带自我运行与调节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被理解为一项独立存在的系统。这样,必然有一种“动力”时时刻刻推动它稳定地向前发展。这种动力又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群体是在校初中生,个体之所以能够心甘情愿接受各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他们认为在学校教育制度和规则下来进行学习是正确的以外,个人内在品质成长过程中也的确需要精神和思想层面内容的安慰,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需求”,其目的是使自身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得知,个体自身发展需要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个体成长始终伴随来自其他层面的需求,比如满足感、存在感、认同感等,它们不同于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更多体现着个体对获得尊重与自我实现的渴望,特别是在他们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更多褒奖和奖励时,一旦外部环境满足了他们这种需求,他们的行动力或学习动力便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笔者认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动力与激励进行关联,突出校园文特色化建设所具有的激励性来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4.提升文化建设的育人性,完善思政评价机制在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评价”始终伴随活动发展的进程,同时,“评价”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可见,良好的评价机制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渗透思政教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带有一定的育人性,具体活动也以此作为根本目标,这与思政教育功能相符合。基于此,通过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育人性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措施。具体而言,通过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所具有的育人性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完善评价形式;将文化育人的评价要求渗透到评价方法中,可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强调及突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功能性与有效性,其目的在于确保评价机制能够得到长久、稳定、科学、高效的应用,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提供机制保障。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无论是形式、方法,或是内容、教育目的,它们都能在相互促进中实现互补。而对于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来说,若要实现建设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首先认清和理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明晰各元素和内容间的关联,以此作为渗透策略的基础,从而使农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成为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进而完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李聃、和勋《中学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回顾》,《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30期。

[2]林玉琴《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与深化》,《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篇9

文献标识码:A

一、心理引导原则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

心理引导原则重点在于“说服”受教育者,使其心甘情愿学习知识、追求进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在于要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那么心理引导原则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更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就要借助心理引导原则开展工作,当心理引导原则运用得恰到好处时,就可以保证初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通过案例简析心理引导原则对初中思想教育的意义

1.促使教育者找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

平时在进行德育时,要紧握心理引导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的心门,也能够让老师找到教育学生的方法。因为初一年级是个比较特殊的年级,此时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正是“三观”的形成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尤其重要。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大部分都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在乎别人的说法,更不在乎老师的教育。面对这个问题,心理引导原则为教育者们提供了很好的抓手,让教育者知道怎样让学生听进自己的话,从而引导他们“三观”的形成。

2.促使教育者更好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接受德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记得某次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提醒我,在准备案例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可以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边的,也可以是引起社会轰动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共鸣,他们才能够从心里接受教师想要传达给他们的内容。

因为只有对案例有感触,学生才会愿意?硖致壅飧霭咐?,阐述自己对这个案例的观点、看法。这样教育者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就案例进行深一步的引导,让他们愿意思考教育者的观点,从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有效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因为初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就课程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知识性内容,更多的是“讲道理”。但是很多学生会认为,“这些道理谁不知道?”所以他们就不会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会觉得这些东西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老师也只不过是个老师而已。

我在实习过程中班里有个学生好胜心强,爱跟别的同学打架,后来我从班主任口中得知他是个愿意被关注的学生,我想,他的种种行为应该也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所以后来我开始关注他,上课让他发言,并给予他鼓励。之后我又找他谈了一次话,大致意思就是,想被老师和同学关注很正常,但是要运用正当的方式。他也表示同意,之后也很少与同学起矛盾。所以,当教育者能够把握受教育者心理而对症下药的时候,二者关系就会变得亲近,也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使受教育者更好地认识社会环境

篇10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 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 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 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 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课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