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篇1

我国国立科研机构每年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对这些科研成果及相应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却不尽人意。在调查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举措,为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

1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情况

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采取了挂靠式和独立式两种管理模式。挂靠模式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都挂靠在科技主管部门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管理科研成果的奖励、鉴定等,并在原有管理模式之下兼管知识产权管理。独立模式是成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一定的经费,并确定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智力成果的产生及知识产权的形成、转移、许可和转化都由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

笔者对我国64个国立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设有专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单位有7个,占总数的11%左右;由科技部门(如科研开发处、科技处、计划财务处、科技投资管理处等)管理的46个,约占总数的73%;由外事部门兼管的4个,占6%;由科技部门和外事部门共管的3个,占4%;由其他部门兼管的4个,占6%。关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配备,在被调查的科研院所中,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的有5个,占8%;配备兼职人员的单位有42家,占66%;个别单位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专兼职人员都没有的单位有17家,占总数的26%。有许多知识产权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科研机构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根据访谈中了解的情况,目前许多科研机构所从事的知识产权工作都是停留在专利统计、奖励申报和审查等流程性、事务性的管理层面。知识产权管理兼职人员往往未经专门学习和培训,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常因人员变动而难以保证。

1.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笔者调查,在64家国立科研单位中,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内部规章制度的有20家,占31%,这说明,有2/3以上的调研对象正在建立或根本没有建立单位内部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根据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制度所做的具体调研,除了少数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较好的科研机构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且内容比较全面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如制度建设滞后、修订不及时、偏重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授权等。以某科研机构为例,其关于科技成果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部分内容亟待更新。

1.3知识产权管理激励机制

1.3.1经费支持知识产权机构健全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有一笔经费(大约在10万至30万元),用于申请国内专利以及维持专利所需的年费。一般课题组支付专利申请费,科研机构支付维持费。有的研究院所每3年进行一次专利评审,如果某专利有效益,则继续支付专利维持费,否则研究院所就不再支付专利维持费了。根据调研结果,在对专利申请的激励方面,64个参与调研的国立科研机构中有48个制定了支持专利申请的经费补助政策,并且政策的规定比较具体,操作性强,基本上的得到了落实。

1.3.2科技奖励在对科研人员的奖励(主要是专利法规定的针对获得专利授权的奖励)方面,调研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获得知识产权都进行了奖励,一般是针对不同的成果方式事先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并定期兑现。

1.3.3利益分配在知识产权利用(主要是专利的实施)过程中,科研机构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许可使用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部分报酬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分配,不同单位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关于支付科研人员专利实施报酬方面不容乐观。许多科研机构都没有落实对科研人员报酬的支付,只有少数科研机构以变通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支付。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资金限制和部分科研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4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4.1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偏颇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呈现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利用的特点。之所以重视知识产权,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论文和专利数量正在成为科研人员升职、晋级、评聘的关键要素,也成为科研机构彰显其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出现了科研人员为求数量而将一些市场前景不明,价值不大的成果申报专利,或者将一个专利分拆成多个专利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专利统计、奖励申报和评审等事务性工作方面,而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等知识产权管理下游阶段的工作还远没有提上日程,导致我国专利技术应用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整体上来说影响了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这些简单化的认识曲解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意义。

1.4.2缺乏专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通常属于科技处的职能,科技处工作内容繁多,对知识产权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知识产权工作往往局限在成果管理的工作层面,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利用上中下游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的统筹考虑,难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此外,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人员中很多都没有法律背景,也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难以实现知识产权的高层次管理。

1.4.3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根据上文对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情况所作调查,目前2/3以上的科研机构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而在已经制定规章制度的科研机构中,除了少数几个单位制度建设比较成熟、可操作性强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完善。

2国外著名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2.1德国马普学会(MPG)

马普学会(TheMax-Planek—Gesellschaft,MPG)是德国也是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学术科研机构,成立于1948年,旨在推动科学领域的研究,下设80个科研机构和一些临时研究中心。

MPG在众多研究计划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研发成果,其中不乏有商业价值者。因此,MPG在1970年设立了马普学会专利办公室,后转制为嘉兴创新公司(GarchingInnovationGmbH,GI),负责对研发成果的管理和知识产权的应用。

GI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家、经济和法律专家以及专利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向研究所提供知识产权应用方面的信息;向科学家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建议;评估发明人的知识产权及其商业价值;聘请专利律师确定专利申请范围、谈判专利许可和优先协议;引导发明人与企业合作;在评价发明人思路、风险基金申报、支持的获取等方面给予指导;在知识产权应用过程中提供数据库、保护期限、商业利益划分、会谈和发明人联系方面的帮助等。

GI非常重视专利申请的审查与评价,认为专利申请的审查有利于对专利转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审查,从而可以促进专利的后期转化,同时也有利于对非专利信息和专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借此判断专利是否能反映技术发展的趋势。GI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MPG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而且通过专利技术许可和创办新公司等方式加快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实现了专利技术的经济效益。

2.2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ntreNationaldelaRecher—cheScientifique,CNRS)成立于1939年,是欧洲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下辖7个学部和2个国家研究所。

1992年,CNRS协同其他国家科研机构成立了法国科学发明和转化公司(FISTS.A),作为管理其科研成果的专门机构。FISTL6j的服务包括:评价和选择创新项目、制定和执行保护战略,并将新技术进行直接的或在线的产业合作研究、资金注入和技术转化合同谈判、帮助发现和管理初创企业等。

CNRS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知识产权的应用,包括:①制定创新法(InnovationLaw,1999),以此来鼓励研究人员成为企业家,并通过孵化器和其他鼓励措施对其进行支持;②建立信息中心,促进实验室研究信息的传递,鼓励向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让;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对科技人员与产业界的合同关系、知识产权管理和其他相关培训来增强实验室创新成果向私营部门的转化应用。

2.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成立于1938年,目前共拥有27个研究所及研究中心。

NIH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转化,专门成立了技术转让办公室(TheOffice0fTechnologyTransfer,OTT),对NIH的发明资产进行评价、保护、监控和管理。OTT的职责包括对每个研究项目进行评估、跟踪和管理,监督专利实施、谈判、许可证合同,提供合作研究和开发合同(cRADAS)政策回顾等。

在NIH中,OTr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受NIH主任管辖。OTT的办公室虽然设在NIH总部,但实际上所有的运作却是渗透到NIH每一个组成机构之中。OTr在NIH的每一个机构和研究中心都设有“技术发展协调员”,负责与具体项目科学家进行联系,了解项目情况。为了促进技术转让,OTr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都设有自己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如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技术转让成功后,OTT会给予大学一定比例的许可费收益。

在经费支持方面,与马普学会各研究所承担专利申请费用不同,NII-I的专利中请费用不需研发机构承担,而是由OTT统一负责,而且对于任何有商业应用价值的产品,OTr都会尽力促进其商业化运作。另外,为促进研发机构的成果产出,OTT还规定,成功实现技术转让后将技术转让费的15%或25%返还给技术研发机构,但不得超过15万美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际著名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都设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逐渐发展演化成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公司,配备了具有多种学科和知识背景的管理人才。一方面对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出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商业和产业转化与利用,促进先进科技在各创新单元之间的流动,既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发挥了知识产权的价值。

3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3.1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要积极开展对科研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明确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政策制定者也要从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制定政策,引导科研机构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评价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在机构科技评估和人员竞聘中所发挥的作用。

3.2加快建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管理的“作战部”、“参谋部”和“后勤部”,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从整体上规划和组织知识产权的创造、申请、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有利于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集中精力专职服务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3.3实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了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型科研合作方式的形成,科技成果产出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全球研发网络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能会涉及多国利益,因此要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法律背景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实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利于培养更高层次的综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3.4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依赖于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科技成果登记制度;评估、选择申请专利的种类及保护方式的制度;科技成果及专利资助和奖励制度;知识产权质量评估制度;科技保密制度;对职工调入和离职人员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制度;职工离职后的竞业限制制度等。此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3.5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知识产权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专利申请费、审查费、维持费和费以及对专利申请人和单位的奖励费用和用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办公费用等。充裕的知识产权管理资金能够激发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保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的总体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帮助企业化危为机”为主题,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强化领导,健全完善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

1、成立*市知识产权局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董宏伟任组长,副局长董欣、纪检组长叶贵安、副局长刘红、副巡视员周家齐任副组长,规划发展处处长陈保国、协调管理处处长李卓端、行政执法处处长赵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分局(以下简称为东湖分局)局长郑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为经济开发区局)局长姚勇、办公室副主任陈敏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规划发展处办公,统筹协调全局为企业服务的具体工作。(规划发展处)

2、完善局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调研服务制度。局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联系大企业和重点企业,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并限期解决、限时回告。对涉及跨部门、政策性强的重大事项,报请市领导协调解决。局领导联系大企业的分工见附表1,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联系大企业及“双十计划”、“助推计划”企业的分工见附表2。(规划发展处、行政执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3、落实大企业、重点企业服务便利直通车制度。在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行政执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设立“大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便利直通车”服务窗口,及时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划发展处、行政执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4、开通为企业服务的网络平台。在*知识产权网、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网、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网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年”专栏,开设网上提问、预约领导、政策解释、网上办公等栏目,充分发挥其功能。(协调管理处)

(二)强化保护,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4、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保护途径。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作用,开通“12330”举报投诉维权咨询热线,办好维权网站,在开发区、大型创业中心逐步设立受理举报投诉的工作分站,建立24小时接受举报的快速反应机制、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和网络,帮助困难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行政执法处、举报维权中心)

4、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雷雨行动”和“天网行动”,重点查处反复性、群体性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和专利诈骗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我市企业做好参加境内外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行政执法处、举报维权中心、规划发展处)

5、努力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依法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案件的受理、处理速度,限期解决我市企业知识产权案件,帮助我市企业处理好在市外的专利纠纷与诉讼案件。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机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效率。(行政执法处、举报维权中心)

6、建立全市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系机制。以我市重点企业为对象,组织协调工商、版权、文化、技监、公安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定期为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行政执法处、规划发展处)

(三)强化激励,大力构筑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7、大力鼓励企业及时申请专利。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增加专利资助资金总量。提高对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资助力度,将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资助标准由每件资助2000元提高至每件资助2500元。扩大对企业申请海外专利资助的地域范围。在东湖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企业专利申请资助服务点,及时为提出资助的企业办理申请手续。(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8、建立专利申请审查、专利质押登记、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和参与“计划”的企业重大专利申请项目,市知识产权局将依据*市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强市议定书积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系,加快专利审查速度。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东湖开发区建立专利审查员实习基地,加强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建设,定期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员深入企业调研服务。(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

9、加大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实施工作的扶持力度。设立支持资金,引导、帮助重点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全程之中。扶持一些重点高科技企业组建专利联盟,提高行业的竞争力。(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10、完善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表彰奖励制度。制订*市专利奖评选表彰办法,每年交替开展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评选活动,提高对企业的表彰比例。完善*市强势企业评选奖励办法,继续开展*市知识产权强势企业评选表彰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对知识工作先进企业和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11、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专利技术转化”、“企校专利对接工程”项目评选工作,对入选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促进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速度。积极支持获得国家、省专利金奖及优秀奖的项目的转化实施。(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四)优化服务,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12、深入实施服务企业的专项行动计划。对大中型企业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工作“双十计划”,培育知识产权强势企业。根据市政府确定的“便利直通车服务”大企业名单,适时调整“双十计划”企业名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助推计划”,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培养专利创富、专利创业典型企业。落实对列入“计划”的企业专利申请费用给予全额资助等相关政策。(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13、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力度。继续大力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争取与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联合出台有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促进专利权质押工作试点的顺利开展,开始实施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工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划发展处)

14、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争取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知识产权评估推进工程”,选择6家企业,指导其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积极与资产评估机构联系,开展企业专利资产评估工作,推动专利权的资本化、证券化。(规划发展处)

15、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设立专项资金,开发高水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文献检索分析软件,在“计划”企业推广使用,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东湖分局、信息中心、规划发展处)

16、支持重点企业及行业建立专利应急预警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评估与应对知识产权潜在侵权风险,增强知识产权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信息中心、东湖分局、规划发展处)

17、加大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力度,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针对企业提出的专利文献检索需求,一般文献检索三周内完成。须出具检索报告的,45天内完成。认真做好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小企业数据库建设在两周内完成,数据库较大的企业在一个月内完成,最长不超过二个月。同时做好数据更新和培训工作。(信息中心)

(五)强化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8、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评定标准,对我市规模较大、信誉和服务水平较高的知识产权骨干中介机构,给予奖励。引进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知名机构,与本地骨干中介机构相互促进,形成高水准的专业化服务格局。择优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专利评估机构加快发展。(规划发展处)

19、完善专利转让交易中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作用,拓展其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帮助我市企业开展专利技术交易工作,对“双十计划”、“助推计划”企业优先提供专利交易方面的相关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全国性专利技术(产品)展会,帮助企业寻求专利技术转化、实施的机会。(规划发展处)

20、完善政府机关、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与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完善专利特派员制度,鼓励我市专利机构为企业知识产权事务提供法律支持及相关培训、咨询和指导。建立市区知识产权局与企业服务联络员机制,定期召开市区知识产权局、专利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服务工作会议,沟通信息,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规划发展处、协调管理处)

(六)强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21、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培训、人才培养和宣传工作。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推进计划,组织知识产权专家咨询服务团,深入大企业、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创业中心、孵化器基地等企业密集区进行咨询服务和培训,为企业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明白人。(协调管理处、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22、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企业和人物的宣传工作。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企业和人物,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协调管理处、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各区知识产权局、局机关各部门必须从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企业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的服务理念,深入企业做好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由局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办公室履行服务企业年活动的统筹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各区知识产权局、各部门也要制定本区、本部门“服务企业年”工作方案,并及时反馈工作情况。

篇3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3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人们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是十分关键与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仍然漏洞百出,与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让高校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让其众多的科研人才与雄厚的科研实力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减少知识产权流失率。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我国教育综合实力也在发展之中,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产权生产基地,它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很多高校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出台之后,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申请获得了质的飞跃。同时,高校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了向法律权力化发展的推动力。此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受到各界重视的同时,很多企业开始了与高校的合作,这就让高校科技成果有了转化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说,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在不断的提升之中,其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之中。但是,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率目前来看仍然较高,这是因为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无专人进行管理。这就让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发展与未来愿景的实现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较为欠缺。我国已经出台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高校具有法律约定的知识产权。因此,我国高校管理层开始密切关注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是,高校领导层并没有把知识产权提升到战略高度,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较为薄弱。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还没有真正跟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步伐,很多科研活动表面上看只是一种独立行为,似乎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毫无关联。因此,有些高校教师对于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感到漠然,也不能意识到要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知识产权的个人权益。当然,也有些高校教师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应该要申请专利。种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欠缺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知识产权流失率较高;

(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逐步形成一个较为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只是让下属部门比如说科技处等进行附带管理。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化,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其他部门的管理难度与工作量,有时会造成兼职管理部门的工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我国高校在科学技术攻关项目中获得的成就基本上占据了大概一半的比例,但是,高校申请的发明专利却只有百分之十几,很多获奖科技成果并没有去申请专利,这就造成了这些科技成果被白白浪费或者闲置在那里。因此,高校的这种知识产权导向机制就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着“重论文轻专利、重成果轻转化”的不良现象,这就让知识产权面临着流失的可能性。在高校的管理机制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教师的待遇和职称晋升等几乎都没有关系。一些教师离开学校后还直接带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些种种不良行为都让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同时,高校还缺乏对教师的完善管理制度,在当前市场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人才流动现象较为频繁,而这就造成了高校知识产权纠纷和流失。一些高校科技成果会随着人员流动而出现被盗或者流失的问题,有些高校教师甚至会出于私利而把科技成果低价转让给其他单位。

三、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应该尽快树立起先进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国教育部已经在2004年的时候就召开了专门针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会议,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应该尽快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让知识产权在高校的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实上,高校作为一个知识的集散地之一,它要想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就应该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手段。因此,我国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把知识产权列人高校科技工作体系当中去,并把此作为考核高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领导层应该从宏观层面上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调控与规划,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成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与实施者。这就需要高校领导不断培育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充分发挥出管理部门的协调监督作用,真正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做。同时,高校还应该强化宣传与培训工作,让高校教师切实体会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及时掌握各种知识产权流失的可能性渠道,真正从思想上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此外,高校还应该有计划的培养或引入一批知识产权专业工作者,让他们具备专业技能,同时又能够处理一些知识产权矛盾与纠纷。这就是说,高校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知识产保护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与保护能力。那么,高校可以开展一些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课程的教学,还可以开设一些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强化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活动,真正让高校领导层改变观念,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统筹规划来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篇4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已得到明显改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大大减少,一批涉及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得到查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各级各部门推广使用正版软件的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在促进我市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__年1-11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18件,查处假冒侵权商标案件236起,收缴假冒侵权商标标识2万件,涉案金额500多万元;查处盗版案件75件,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50多万元;查处盗版案件75件,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50多万件;查处侵犯专利权案件6件,涉案金额20__多万元;取缔非法经营单位24家;处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28件,移送公检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46件;市政府31家工作部门全面启动了软件正版化换装工作,软件正版率达到87%。

二、目前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还不顺,执法力量难以有效整合。知识产权涵盖面广,管理部门较多,无形中削弱了执法力量,增加了执法难度。

二是知识产权执法侧重于流通领域,对生产领域的侵权行为触及不多,因此侵权产品总是层出不穷。

三是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滞后,运用水平较低。

四是知识产权管理经费难以得到足够保证,对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五是知识产权执法法律强制力不够,导致执法不力,不足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三、今年发展对策

一是应加快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有效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权威性。目前,管理知识产权的部门多达上10家,而各部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单一,使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名不符实,因此,国家应从宏观考虑,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建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既有利于统筹知识产权事宜,又有利于各项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改变过去多头执法的现象,并继续搞好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工作,加大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县市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要加强县市的试点工作,将管理范围扩大到各县市城区及乡镇,要搞好各县市知识管理机构的设置工作,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在全面培训教育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培养一批精通国际规则,熟悉知识产权业务的高级人才。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与实施的主体。要把为企业服务作为一个重头戏,特别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将逐一上门服务,在知识产权管理、创造、实施与保护上为其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篇5

1.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创造主体。鼓励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申请及授权的专利给予专项补助,对拥有较多专利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运用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提升竞争力,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及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登记的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给予补助;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对获得世界、中国、省及市名牌的产品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

2.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开展大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竞赛,对发明成果申请专利的,给予三年全额补助。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和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创新活动,非职务发明成果,在本区转化应用的,给予专项扶持。

3.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持续创造能力。鼓励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知识产权的持续创造能力。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科技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府扶持项目的重要指标和条件,纳入科技计划评价体系。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4.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强化区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导向,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给予重点支持。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建立专利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开展专利工作试点,探索推进专利产业化的新模式。

5.促进企业商标应用。支持企业发展品牌连锁经营、专卖经营、专业经营等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趋势的自主品牌销售模式。强化企业合资、合作中的自主商标导向,引导定牌加工企业向使用自主商标转变。加强自主商标培育,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商标产品的比重。培育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旅游、餐饮、房地产、运输服务等服务商标。

6.促进软件著作权等工业版权应用。鼓励软件企业开展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知识产权确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培育动漫游戏、网络传媒、文化娱乐、广告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和工业品外观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网络工程等技术版权产业。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7.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建设,形成行政及司法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全区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与投诉。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强涉嫌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移送工作,依法惩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及侵权行为。

8.加强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以及参展企业的知识产权预警,及时控制和组织应对。建立维权援助工作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涉外知识产权诉讼;鼓励企业、行业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对维权确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和经费补助。开展知识产权罪案预防工作,始终保持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净化创新创业及投资环境。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9.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加强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工作机制建设,有效发挥统筹规划和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的作用。加强对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考核评价,促进区域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10.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加强服务外包企业在业务流程、网络传输以及人员变动等环节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提高企业应用知识产权资源的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平台,避免无效研究和侵权。加强企业、行业间的知识产权专业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涉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加强经济科技及文化等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科技、文化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审议,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会审制度,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或资源浪费。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保障公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2.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技术引进、应对纠纷等提供专业服务。鼓励企业构建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应用能力。

13.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知识产权、交易、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服务机构到我区发展。引导和扶持企业知识产权联盟、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社团开展知识产权服务。

14.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家、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知识产权培训,对参加省市局专业培训以及获得知识产权工程师、专利人资格的人才给予奖励。

六、加快区域知识产权发展

15.开展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争创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支持街道园区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16.促进知识产权区域协调发展。针对不同街道园区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提高知识产权产出较低地区的不同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

七、提高知识产权综合水平

17.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引进机制,将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进纳入我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吸引海内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力度。

18.加强知识产权基础研究。组织和整合我区知识产权资源,加强知识产权基础性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八、营造知识产权法制环境

19.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将知识产权宣传纳入五年普法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教育,在党政干部培训中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推进面向企业、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20.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强企业及区县间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在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研究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为我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九、加强组织领导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 困境 对策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更加深入与突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周期性经济衰退时期。为鼓励科技创新,美国近年制定了“拜杜法”,还先后4次颁布了《技术转移和发明者保护法案》。这些举措对美国摆脱经济乏力局面,维持大国优势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为缓解经济长期低迷状态,近年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基本国策,出台了《产业技术能力强化法》(陈昌柏,2006)。曾经说过:“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如今知识产权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高度,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高低的主要衡量指标即是知识产权。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份文件高屋建瓴,确定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具体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及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要求;凸显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具体规定了九个方面的措施和七大工作任务。

现代企业不仅是创造知识产权的原动力,而且还是具体管理、运用知识产权的实践者。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与国际地位。因此,加强并不断深化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高度的现实价值与时代紧迫性。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展开本课题的研究。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正当性

(一)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吴汉东,2009)。知识产权是国家授予的合法垄断权,知识产权一旦获得批准,就会在市场上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任何企业和自然人都不可以侵犯。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知识产权人依据相关法律制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企业平时知识产权管理到位,对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内容、法律状态以及与他人权利的界限了然于心,一方面可以从容地应对他人提出的行政撤销、宣告无效和侵权诉讼等纠纷;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取得、实施等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分类管理并完整保存,可以为维权提供详实的证据支持。如果发现有侵犯自己知识产权的行为时,企业可以利用法律武器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行为,并赔偿因侵害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二)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有效增加现代企业财富

知识产权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财富。它与有形资产一样,能给企业创造效益。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富积累。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就很难做大做强,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困境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可以跨越国境流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企业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不断占领国际化战略高地,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伴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我国企业在国外受到知识产权侵权指控的案例也大量出现,知识产权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知识产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比较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落后的知识产权管理严重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与美国、日本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现代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失

虽然我国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有若干年,但是在实践中,我国的许多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在四川省近期调查的212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占26.88%;将知识产权工作归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的企业占66.04%;而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仅占7.08%(张阳,2007)。由于缺少专业化管理,很多优质科研成果最终只成为低质量的专利,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被白白浪费。

篇7

知识产权管理实际就是企业知识资本的优化管理。通过技术层面对企业知识资本的整合,挖掘企业固有的隐性知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将知识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效益。其中制订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根本制度上的构建,也是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全新革命,其通过企业有系统地实施,而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以上综述,我们对知识产权及其知识产权的管理应该有以下认识:

首先,知识产权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种竞争力。知识产权表明企业对技术及其开发产品的拥有权,具有先入为主的性质,能提升企业的价值,因而进一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其次,知识产权也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竞争力。“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所遵循的一项国际规则,对企业而言,专利制度所保护的不仅是其发明创造本身,更重要的是给予其发明创造实施的市场垄断权力,直接影响着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需要建设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培植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使知识产权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每个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等因素都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一套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企业通常享有以下几项知识产权:1、企业名称。2、专利技术。3、专有技术。4、注册商标。5、商业秘密。为维护好知识产权,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一、要增强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企业范围内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覆盖到班组,要通过各种手段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如对现场作业中的发明创造给予充分肯定,让职工同志们充分认识这样的发明创造就是知识成果,是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获得企业和国家的肯定的,从而提高职工同志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决策者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改变落后的观念,增强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要依据知识产权法,及时取得相应的权利。

知识产权中除了著作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外,都不是自动产生的。专利权实行申请在先原则,而商标权采注册确认和申请在先原则,企业只有及时申请并获得授权或注册,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的主要内容更要得到管理上的重视,即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制度和体系。对在企业范围内的合理化建议、技改、科研及其他技术成果和发明创造,对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要积极申请。在作业过程中对工艺、设备、技术进行改造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员工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等的发明创造视其效果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培训和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广大企业员工充分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的实质及目的。

第三,要健全内部知识产权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企业内部健全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如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若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极容易泄露,而一旦秘密公开,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因技术人员的流动带走原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给这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鉴于此,企业应建立以下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专利申报制度;专有技术申报制度;计算机软件购销审批制度;职工在工作中完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奖励办法;职工应承担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义务,其中包括保护企业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不受侵犯的义务,以及泄露秘密应承担的责任。

知识产权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因此,设立专门机构或专门管理人员十分必要。

第四,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采取果断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双轨制”,即被侵权人可以向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如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投诉,请求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但无论采取哪种途径,企业在发现他人侵犯自己知识产权时,应及时收集证据。

篇8

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发明申请受理中职务发明占81%,这表明我国具有较高创新能级的发明专利申请绝对主体是企业和其他组织;同时也表明企业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主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具有高水平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企业,应当是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标志。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企业主动或被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规范》标准(以下简称贯标),只要能够通过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基于证据(抽样记录文件)的贯标外部审核,都会由于《规范》的高标准,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高了,那么《行动计划》确立的诸如拥有国外专利布局和全球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等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相当部分企业水平不高。如冯楚建等[1]发现其抽样的样本企业中仅66%建立了专利管理制度,55%建立了商业秘密制度,45%建立了职务成果奖励制度,36%建立了商标管理制度,27%建立了竞业限制制度。徐俊峰[2]也从其研究中发现,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其原因之一在于作为无形物的知识产权价值必须通过有形物的市场流通才得以实现;因此,被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的企业最高管理者忽视。实践中,相当部分企业甚至把专利法第16条规定的对职务发明人给予奖励的“应当”认为是“可以”,认为这种奖励已体现在薪酬中,并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彻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鉴于贯标可迅速、有效地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而具有高水平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企业又是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标志,所以,贯标正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且有效手段。

二、贯彻《规范》必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能够证明知识产权可作为一种有效市场竞争手段的案例很多,如苹果公司和三星电子在全球开打的智能手机专利大战,又如苹果公司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还有辉瑞制药“万艾可”(伟哥)专利无效行政诉讼,再有百度在线诉北京奇虎科技不正当竞争,等等。从表面看其诉讼标的都是知识产权保护,但其本质无一例外都直指企业想要争夺的目标市场份额。纵然证明或体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实例很多,但相当部分企业还是没有充分重视或存在操作失误,其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没有很好地执行《规范》标准。如2014年12月,北京小米科技在印度开拓手机市场因涉嫌对爱立信在印度布局的标准必要专利(SEP)构成侵权而被当地法院做出禁售决定(诉前行为保全)。尽管已获部分产品解禁恢复销售,但这场专利战也许仅是刚刚开始。从该案例可以体现《规范》标准8.实施和运行的重要性,即在立项研发阶段应当进行专利风险评估,通过专利布局、专利规避或专利技术转移来防范风险;也体现了《规范》标准7.4.3涉外贸易的重要性,即在开拓海外市场前应当对目标市场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防范。所以,贯标从表面看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而本质上却是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这与《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充分显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目标完全符合,也是贯标的重要性和真正价值所在。

三、用行政行为使贯彻《规范》成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抓手

行政主体及其行政行为对我国各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知识产权相关行政行为,如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新产品认定后增值税地方部分退税,尤其是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配套措施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技术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对强制性规定的执行,使国内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率从2008年(717144件)22%,逐步达到2011年35%。冯楚建等[1]抽样样本中86%的企业也同样认为具有相对强制性规定的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如果说知识产权大国建设需要行政行为的推动,那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更需要行政行为的驱动,因“强”比“大”更难。贯标可以大大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但其过程复杂,如包括知识产权管理诊断、制度设计、全员培训、制度实施、内审改进和通过CCAA贯标审核;而且,其企业内动员面广、需要耗费企业资源。因此,难免受阻。贯标受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那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参与以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为支撑之一的WTO(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因违反相关规则而付出巨额代价,最终无法实现我国经济创新驱动、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所以,行政主体非常有必要通过行政行为把贯标从手段变成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抓手,即制定相对强制性行政规范,该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可以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等等。否则,《规范》难免形同虚设。令人鼓舞的是《行动计划》(2014-2020年)已经指出:要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四、结语

篇9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制定着眼于“创新趋势”、立足于应对危机和支撑发展的新经济战略。其中,培育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积累和逐步产业化的态势,导致知识产权竞争出现了新的趋势。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数量激增。抢先在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技术领域获得技术突破并获得足够数量的知识产权,将是各竞争主体和各个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竞争中最突出的表现。就今年上半年专利申请量数据来看,世界主要国家专利申请回暖趋势明显,预计在各种政策刺激下,会出现知识产权数量的下一轮激增。

第二,有明确战略性目标的专利集合大量涌现。在一些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领域,单个知识产权所能起到的竞争加强作用趋于弱化,知识产权竞争变为集合一定数量、形成内在逻辑结构的知识产权集合,结构性的知识产权布局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突出特点。

第三,市场主体围绕知识产权的竞争与合作形式更加复杂。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与突破,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创新合作将会更加紧密,立足于互利、共享的联合模式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新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策略变化导致知识产权纠纷愈加频繁,成为企业争取利益格局的重要手段。同时,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将推动知识产权的高效运用作为新经济战略计划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新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一些专门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司也应运而生。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竞争可能更加激烈复杂。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快速上升,成为新兴产业的主要市场。发达国家既要抢占新兴国家的市场,又要与新兴国家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竞争,只能通过控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抢先布局来制约新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预见,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知识产权争议和摩擦将伴随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不断增加。

分析原因,新态势的出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突出特点密不可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要求高,可市场规模小;增长潜力大,但投资风险高;市场国际化,但是全球竞争激烈。基于这些特点,要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社会共同承诺保护知识产权的条件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有效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

一方面,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只有依赖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才能化解过高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创新成果实现高水平市场收益必然要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化的背景下,高水平的创新必须采取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创新模式。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以知识产权为利益纽带,才有可能实现公平的创新成果收益分享。再者,国际化发展和全球化竞争必然要求知识产权的前瞻性全球布局。各国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内容构成高度重叠,企业必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根据产业分工趋势和自身发展规划要求,将创新成果高水平地知识产权化,做好全球性谋划和布局,以此获得尽可能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

知识产权对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从政府层面来看,应进一步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对于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为产业培育和发展提供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给予创新主体和投资者以丰厚回报的预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资本与技术的结合。这就要求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是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纽带桥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知识产权将推动技术创新行为与市场竞争行为有效衔接,并通过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配置作用,有效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三,是构建产业优势地位的根本支撑。创新成果的多寡和质量,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水平和程度,知识产权的结构布局,决定了新兴产业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也决定了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有知识产权话语权,就会相应拥有产业链构建配置的话语权。

第四,为产业发展提供方向。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能够给出产业整体技术发展方向、产业竞争态势,乃至具体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方向,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第五,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度国际化的产业,要在创新环境开放、产业链全球布局以及创新资源全球配置的条件下获得竞争优势,相关企业必须在全球主要市场形成相对知识产权优势,才能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切实维护并保护自身利益,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第一,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根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设立由知识产权工作承担单位共同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大关键事项进行决策协调;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推进工作纳入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的重要议题,在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和保护计划中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专题,加强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第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通过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金融财税政策、市场环境政策、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政策、人才培养政策、服务业发展政策等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培育计划,强化对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和核心专利培育计划,强化对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业务支持和指导,做好重大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建立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加快建设遍布全国、功能齐备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开发方便使用的工具软件,支持企业挖掘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实效。

篇10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知识产品的所有人对其具有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最为本质的法律特征就是具有独占性,主要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给予权利人在一定时限内具有排他性的专有权利,以此来鼓励与促使权利人能够公开智力成果,从而鼓励人们广泛地传播智力成果。现实之中,虽然存在许多初具规模,而且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所了解的企业,但是却还是未能真正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虑。笔者认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要点在于根据法律创设出对企业合法、有利,而且又行之有效的制度。其重点是创设制度,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所作为,建立起适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一、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法律特征

当今这个世界正从物质型经济快速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企业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要强化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一定要了解与把握知识产权具有的鲜明法律特征。企业知识产权包括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植物品种权及商业秘密等,是人们用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凝聚而成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最为宝贵的知识资源。知识产权通常具有以下三大法律特征。

第一,专有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是指他人在未经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不得享有与使用这项知识产权。权利人所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知识产品,从而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大力推动知识产品进行的转让,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应当说,积极引进知识产品,不但能使企业避免重复的劳动,而且能使企业利益间接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主要是指根据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能获得的知识产权,只能在本国的范围内受到法律的保护,而要获得其他国家的保护,那就必须根据其他各国的法律规定或相关的国际协定,依据特定的程序而获得。企业运用地域性条件,能够合理地避开地域的限制,并合法地使用他人提供的知识产品。当然,权利人所在企业也可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地域价值,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

第三,时间性。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主要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规定的有效期限。在期满之后,知识产权就将自行终止。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时间性为非权利人所在企业无偿地使用他人拥有的知识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机会。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

总理指出:“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树立我国国际信用、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励国内自主创新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鼓励科技创新。”但是在目前,不仅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而且能够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仍然在企业中普遍缺乏。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经营管理层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较为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还不重视,未能将这项关系到提升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工作进行认真研究与部署,对国际规则的了解也较为贫乏,难以很好地运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企业发挥知识产权的功效不高

由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及经验严重不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十分欠缺,因而很多企业仍没有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实施的主体。重论文和轻专利等现象还十分突出,即使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的财富价值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但是也无法很好地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功效。例如,2005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9.3万件,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申请量只有1万多件。这与我国几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就很少了。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3.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一般都没有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而且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建设较为薄弱。绝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大量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作措施不够到位、工作实效不够明显等困难,远远未能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与全方位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途径

1.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企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认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并对研究、创新、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并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导向性作用。

一是要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准确认识,将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到一个战略新高度,并与生产经营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切切实实地将专利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踏踏实实地促成成果的转化,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让现实说话。

二是要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之中,让企业真正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着力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全面致力于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并全力加大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库的建设力度,从而形成自有的智力支持系统。

三是要将专利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实施培训学习,使企业科技工作者真正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专利保护知识。要通过健全完善齐全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利用专利制度的水平及专利保护的能力。

2.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门部门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设立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专门部门,或者是在法务部门中明确由专门人员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业务,应当要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一些国际知名公司,比如日立、丰田等企业,都在企业内部配备了拥有数百人之多的知识产权机构。知识产权专门部门的事务主要包括了申请、登记、缴费、专利检索、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处理纠纷、实施教育培训、确定规章制度等。对于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不能简单地大一统,而是要在详尽了解各类知识产权制度利弊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形式,从而确立起多角度管理机制。比如,专利保护的力度比较强,但是保护的期限却很有限,但是商业秘密在期限上却没有什么限制,但不足是保护较弱。鉴于这种情况,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部分技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还应配合公开的专利管理,从而实现技术垄断及市场独占。又如,在对一些代表企业形象进行设计时,不仅可以注册商标,而且也可以开展著作权登记,同时还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假如是知名商品,还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权等实施保护。所以,知识产权管理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只要是技术类的,就都申请专利;只要是标识类的,就都申请商标,而是应当采取分层交叉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管理的优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绝不是越长就越好,对已失去技术优势的专利,或是显然已被淡化的商标,都应当及时停止缴纳年费,从而规避不必要的支出。

3.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一是要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企业应当建立一整套与此相关的工作制度,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基础建设,从而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统一的考核制度之中,建立起工作激励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是要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继续坚持将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发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与前瞻性技术,从而切实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加快出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行动计划》的步伐,逐步构建起适合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三是要积极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实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惠政策,要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型企业实现产业化,尤其是要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相应配套技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积极应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商会有义务在这些方面给企业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4.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融资难与对接难是制约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两大瓶颈,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是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确定知识产权的合理价值,就难以在知识产权买卖双方之间形成合理预期,知识产权交易就难以达成,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也就无法顺利实现。

企业应当对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定期开展评估,这是由于无形资产可以说是企业总资产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无形资产作出合理的评估,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企业资产情况的变化,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根据我国《担保法》和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之规定,专利权、商标权与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能够进行权利质押的,可以在其上面设定权利质权,从而对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作出评估,这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等商业活动。此外,准确而及时地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对于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及使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评估主要由专门机构作出。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时,应考虑各种因素,比如,专利评估就必须考虑到这一专利是属于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中的哪一类,该专利离保护期满的时间长短,近期市场中是否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同类产品或技术等。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目的,从而为实现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春茂.知识产权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2]杜晓君.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4).

[3]顾永东.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