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篇1

一、前言

初中属于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是最为重要的一门科目。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集结于一身的语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总是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效率高的课堂的一定是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课堂,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舒心。本文中,笔者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总结出几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希望能对今后的研究铺砖引路。

二、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所谓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锻炼学习能力、获取基本知识、培养人格品质、陶冶文学情操的重要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意味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意味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僵化的教学思想

不可否认,虽然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仍然有部分老师没有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思想,依然按照自己的传统经验进行授课。尤其是在教学目标、思路、方法等方面,固守传统、不敢创新。此外,他们依然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备课时按照自己理想的思路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感受,只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学习兴趣自然不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也不会好。

(二)古板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认为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万能的,能适应一切学生。因此,有些教师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专注于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死守着这些方法而不肯改革和变通,还以为自己拿到了万能钥匙。他们被一时的教学成绩迷惑了头脑,没有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固守着这些古板而老套的教学方法,当然不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否则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就会变得自信和开朗,并且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笔者上课时,时常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学习,适时地给他们指导、点播和鼓励,然后让学生上台汇报学习成果。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与笔者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在语文课程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合适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想与课文内容找到契合点,指引学生在课文中自由探索、翱翔。当然,课堂导入一定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讲故事导入,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导入,还可以运用激励性的话语导入等,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导入,必须要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三)转变僵化的教学思想,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学习、思考,努力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来代替自身陈旧僵化的教学思想。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取得想要的结果。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自身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经常组织教职工培训,把新鲜、活泼、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老师,同时还要加强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师在思想和能力上得以不断提升。此外,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活力的个体,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秉承科学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够做出成绩。

(四)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勇敢进行教法创新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有了科学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再加上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多年来,笔者一直在研究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习,真真正正地喜欢上语文课。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等。笔者最喜欢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到能力。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的几点策略并不是万能的,当然也不可以原样照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发自内心的想教好语文课,那么就一定会创造出各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蒋艳红.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J].科教文汇,2011,(05).

[2]蒋玲玲.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06).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解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解题能力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问题。从内容上看,解题能力包括对应用题、文字题、计算题等各类问题处理的能力。从小学生解题的行为实际看,小学生解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洁;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发展思维、提高智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下面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强化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逆向”是与“一般”“习惯”相悖的。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学雷锋,做好事,不收钱不留可谓‘名利双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太吃亏了吗?”有的说“邵逸夫做好事捐给咱们大陆那么多钱造图书馆建医院,对大陆来说不是挺‘实惠’的吗?”有的说“倘若当‘张亚奇’在路边苦苦挣扎时,有一位雷锋式的好人,热心把他送进医院,对亚奇来说,难道仅仅用‘实惠’二字能概括吗?不,因为雷锋为她挽回的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回的性命……”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从人生观上,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勤练多说

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注重方法

善于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对于提升解题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最常见的就是异种求同法,所谓异中求同就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它的人物加以比较来分析:如本文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这些人,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是旧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同样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但又同样愚昧麻木,最终被封建制度无声无息地吞噬,却又对自己的命运百思不得其解。找到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就会对鲁迅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出发”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动机有新的认识。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映,而是对学习对象作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此“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然而本人认为“仅从整体入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地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总的来说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平日的训练,所以在平日教学生活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促进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1 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彻底打破那种“理性的奴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语文学习向人生、社会、自然延伸。

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能力,即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大的学科,可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多种兴趣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去快乐地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形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新课程提倡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培养学生善于怀疑、善于批判的精神。在文本的学习、探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让学生向自己挑战。在文本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谈自己的感受,多说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求异思维。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邀游,不局限于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上(直线式思维),而要扩大思维角度,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想法确有创造性,我们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在深入领会贯彻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让创造的萌芽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3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4 探讨新教法和新学法

所谓“新教法”,就是与传统教学完成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传统教学下,“教室”是老师教书的场所、老师讲课的场所。课前,老师把教参的东西抄上教案。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学生抄写;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节节如此,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样的课堂老师主宰一切——主宰课堂时间,主宰课堂的空间,主宰学生的学习,主宰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学,孤独地学,厌烦地学,无奈地学,低效地学。而“新教法”侧完全不是这样,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谓“新学法”,是与“新教法”相辅相成的,有了“新教法”,就自然有了“新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5 培养科研型和创新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