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 问题 策略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之相应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代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诸如恐怖、焦虑、疑病及神经性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身心健康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是立足社会的可靠保障。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生学业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相对而言,也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导致的迷茫失落心理、无所作为的心理;由于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不足产生的破坏性释放心理等。对这些学生只要我们稍作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自我压抑、自我封闭、好奇猎奇、寻求刺激等心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越来越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别出大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此认识不够,几乎没有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有些学校即使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心理教育的工作重心有偏差。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咨询的数量,但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事后的一种干预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进行补救,问题产生之前的疏导或是预防则更具有长远性。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开展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以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目前,大多中职学校更注重强调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德育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成长心理的教育进行科学分析,忽视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思想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赞同程度,结果往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跟踪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机制,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是否具有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

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心理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可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进行,其次是建立了《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应由教务科安排专职的心理教师授课,保证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心理健康课及每月一次的心理活动课。在教育科研和心理辅导工作方面,学校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业务指导,由专兼职教师负责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检查心理辅导的工作情况。要求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辅导中有记录。心理辅导室根据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制定《心理辅导预约制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和《班级心理通讯员制度》等。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是前提。在职的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出资让教师接受再教育。同时,须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展班主任心理咨询培训工作,让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努力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和教育水平。在科研方面,应积极研究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以科研谋进步,以科研促发展。

3、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心理通讯员队伍

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是“以学生为本”,中职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成立的班级心理通讯员队伍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先是对班级心理通讯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再由心理通讯员向全体同学宣传心理方面的知识,以点带面。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4、构筑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篇2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01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生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随着社会整体节奏加快,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学校社会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自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文件以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部分学校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当前课程形式反思有利于更好贯彻部委文件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部分省市着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截止目前,大部分省市的学校开设了该门课程,配备了专业教师,设立了咨询室,并编写了百余种的教材或读本。这些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者联系的纽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起步晚,可借鉴的经验不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

2.1 课程地位尴尬

尽管大部分省市学校开设了该课程,但在有些学校该课程处境却不如人意。有学者对开设该课程持相反态度,认为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情绪、行为等不适合用课程的方式解决,因此将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没有实际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班会、品德教育中,避免课程化。另外,还有学校将该课程工具化,应付检查,或课时被其他学科不时挤占,课程实施无保障。

2.2 课程运作的弊端

在开设了该课程的学校中,其实际运作也差强人意。

首先,课程取向存在偏差。教学目标存在传统学科化、理想化倾向,表现在大多数教师对于如何开展了解尚浅,机械套用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使得该课程变成了纯粹的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讲授倾向突出,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学习压力增加。另不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习时间、活动等并不以学生为主体。众多教材也存在取向偏差或部分教材有传统化教材倾向。

其次,组织实施存在片面化倾向,表现在认为该课程就是测验,就是做心理咨询,就是讲课。这些认识导致该课程被人为破坏,甚至出现心理测验接连进行,过于随意。结果分析不当,或孤立的按评分解释,不顾及学生承受力,或没有反馈,或将分数公布。而认为该课程就是咨询的,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对象范围缩小,设备闲置。个别学校中该课程甚至由校医兼任。

再次,课程评价混乱。该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新兴课程,没有配套的评价理论指导,照搬传统学科评价方法,用量化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很难反映学生实际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评价也是有失公允。因为成绩并不和行为一一对应;个体动机、态度等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但其评价存在多元化,不能用单一分数笼统概括。

最后,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该课程大多由班主任、科任老师等兼任。这些人员对该课程理解尚未透彻,仓促上岗,很难保证课程的质量。

3 课程现状的思考

基于以上事实,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令人堪忧。造成现状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学校管理者认识存在诸多误区。面对新型课程,许多管理者认识还不够到位,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以下误解:第一,认为我国教育没有发展到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步,没必要单独用课程形式开设;第二,学校管理者在当下社会舆论压力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压力”下,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流于表面。第三,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课程是唯一的途径。这些认识不足或者矫枉过正的做法,必定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其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观念陈旧、僵化。当前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担任,对于此门课程的态度往往受到先前个体经验的影响,无形当中将之前的工作模式带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应呈现班会偶尔提及、德育教育化、医学化和学科化等形式。在该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被缩小了,对象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其三,课程评价体系单一。该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用传统学科评估方法来衡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成果是不适用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一面,与传统学科有很大不同。

其四,师资力量投入不足。现阶段该课程不如人意的原因和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几位专职心理教师要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量”超载”。此外,心理教师的待遇和评定等没有得到相同的对待,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另外,应对兼职教师定期、系统化培训。

4 启示

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参考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管理者要切实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将该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并真正实施。第二,更新教育观念。要立足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标。第三,建立客观、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避免评价者主观认识影响,同时注重评价体系的多元性,体现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差异性和主体性。第四,加大师资投入力度,保障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利益,吸引专业人才进入学校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55-58.

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和组织抽样学校的相关领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座谈的方式进行。共收回调查问卷349份,座谈会材料36份,其中经过市(州)或县、区汇总整理的座谈会材料8份。本次问卷调查收回的小学问卷155份(城镇学校73所、农村学校82所);初中问卷147份(城镇学校70所、农村学校77所);高中问卷47份(城镇学校39所、农村学校8所)。问卷统计显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319所,占被调查学校的90.4%,其中小学138所,占被调查小学的89.03%,初中137所,占被调查初中的89.03%,高中44所,占被调查高中的93.6%。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105所,占30.1%,其中小学51所、初中38所、高中16所,分别占32.9%、25.9%、34%,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有62所学校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占被调查学校的17.8%,仅有9人有心理咨询证书;有288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占被调查学校的82.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88.4%、76.9%和80.9%。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为284所,占81.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5所、126所、23所,分别占87.1%、85.7%、48.9%;通过班队会活动的学校223所,占63.9%,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05所、85所、33所,分别占67.7%、57.8%、70.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学校192所,占5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9所、82所、41所,分别占44.5%、55.8%、87.2%;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的学校211所,占60.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所、94所、36所,分别占52.3%、63.9%、76.6%;通过其他活动的学校138所,占39.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2所、48所、28所,分别占40%、32.7%、59.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排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班队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我省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对学校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问卷调查结果: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学校262所,占75.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3所、98所、31所,分别占85.8%、66.7%、66%;有333所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必要的,占被调查学校的95.4%;我省中小学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出版单位主要有:长春出版社、东北师大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还有一个县选用的是县内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上:认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162所,占46.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6所、89所、37所,分别占23.2%、60.5%、78.7%;认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有318所学校,占91.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50所、126所、42所,分别占96.8%、85.7%、89.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解决的有241所学校,占69.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20所、94所、27所,分别占77.4%、63.9%、57.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的有107所学校,占30.7%,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5所、52所、20所,分别占22.6%、35.5%、42.6%,还有一所初中学校认为“不好说”。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小学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初中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高中认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被调查的学校认为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厌学、逃学、考试焦虑、闭锁心理、虚荣心强、亲子沟通等方面。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对比分析来看,我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我省90%以上的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高中的比例略高一些,在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中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低,小学37%、初中27.7%、高中38.1%,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高,且大多为班主任兼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小学24人、初中25人、高中13人,取得心理咨询证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就更少,小学5人、初中4人。尽管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小学占88.4%、初中占80.5%、高中占80.8%,但仅靠短期的、非系统的培训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三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小学和初中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四是93%以上的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必要,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学校的比例为小学96.4%、初中71.5%、高中70.1%。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单位比较杂,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我省中小学现在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而且大多数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发行的,这也是学校在座谈中所反映的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五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应引起高度关注,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有这样认识的学校比例呈小学、初中、高中上升的趋势。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学占23%、初中上升为60.5%、高中达78.7%;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小学占22.5%、初中上升为35.5%、高中达42.6%。六是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小学学段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初中学段有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各学段来看,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p#分页标题#e#

座谈会结果分析

通过对座谈会结果的汇总分析,大多数学校反映我省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困惑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受重视。行政领导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家长也没有这个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摆设,上级部门检查了、有活动了就摆摆样子,反之就不上。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是为应付检查准备的“课表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从座谈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校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少,由于学校缺编,不能招聘到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为班主任,工作量又太大,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专业师资,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班主任或从其他学科“改行”担任的,还有一些不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师被安排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又没有接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参加过短期的、不系统的培训,对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的特点、变化和规律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缺乏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目前尚无真正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现在学校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质量无从保证。这种现状对农村学校来说问题就更大,由于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方面的不同,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有较大差别,比如说对于农村比较普遍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一个较大问题,而与之相关的内容在目前几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未有涉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校没有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有的与其他办公室混在一起,有的仅是一个空房间,难以达到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社会和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由于家庭教育(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应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建议

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按照《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要求,真正建立“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从各个领导层面抓起,全体总动员,纠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从根本上改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真正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真正落实《实施意见》的要求,“对于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学校,要配备专职教师;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拔兼职教师加以培养”。省里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和培训时间表,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各中小学做到配备专业的、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充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在省培计划实施中尽可能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倾斜,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列入中小学校总体师资培训重点计划,并鼓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篇4

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较少,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杨忠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每个一级指标下再确定若干个二级指标。”钱兵将一级指标分为对学校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对学校的评估主要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教师的配备、资金的使用,在其他学科的渗透等;对教师的评估主要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培训的时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对社会的认识、学习人生处事态度,情感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等。方双虎和姚本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标准、基本设施工作标准、队伍建设工作标准、课程教学工作标准、心理咨询工作标准、心理测评工作标准、科学研究工作标准、评估督导工作标准等。

总的来说,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不仅缺乏理论基础。同时也没有实证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针对作者所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所存在在问题提出的,不具备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在事实上更多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价,多以工作量以及奖金来衡量。

二、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的说明:首先以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要素为基本框架,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其次以第三方评价模式为指导思想,由专门第三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构来执行,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专业性。最后根据具体指标的权重给予分数,可通过分数来判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根据每条具体指标及说明,学校有相关活动则得分,没有则不得分,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良好,75分以下则需要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结果,也是重在促其改进。通过评价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接着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最后再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具体指标及分数如下。

(一)背景评价

1.评价计划的制定:计划内容具体详实2′,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2′。

2.组织架构: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5′,有分管的校级领导2′,组织定期的教育技能培训2′,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小组2′。

3.规章制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3′,学校制定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2′,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的计算的执行标准1′。

(二)输入评价

1.人员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5′,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相应的资质2′,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比例2′。

2.场地设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场所5′,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备齐全2′。

3.经费预算:学校每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3′,经费使用情况符合预算2′。

(三)过程评价

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有固定工作时间及专职人员10′,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有保密管理措施5′,定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5′。

2.心理课程: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10′,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3′,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课程2′,能普及到全体学生2′,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2′。

3.全面渗透: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5′,各学科教学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课外活动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2′,建立与家庭的联系1′。

(四)结果评价

篇5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目前,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前景。然而,职高生所接触的事物逐渐多元化、多样化,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今很多职高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职高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才选择读职业高中,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尚未成熟,因此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够详细,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自己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这就给职高生造成了心理负担。而学校以及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没有重视到这一问题,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校的招生和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向学生具体地介绍各专业的特点以及就业方向,让学生不能安心地学习。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学校均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管理规定而安排某个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师,由于这些教师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并且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限,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总体而言,现阶段职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非常薄弱,对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认识度也不够深刻,亟需解决。

3.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体系不完善。目前,虽然有些职业高中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并且也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困难重重,本质原因是职业高中没有构建一条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的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人员与班主任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且校内的资源没有有效合理的整合,无法形成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辅导、跟踪的工作机制。

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对策

1.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班主任必须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的选择与就业方面的心理难题。教师在入校时就应该统一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解析大会,向学生更加具体地介绍专业特点,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并通过分析一些毕业生的工作实例来向学生展示今后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这就能够解决学生在专业选择与就业选择方面的心理难题,告诉学生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确保毕业生的就业率,让学生更加安心地、有目标地学习专业知识。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督促和支持职业高中学校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还应该对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转变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沟通交流,并告知学生家长配合心理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职业高中的心理咨询师应该科学地制订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而普及学生的心里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构建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随着对职高生教育的认识更深入,职高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只是单方面地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职业高中学校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性。该三级网络的第一级是校领导,他们主要起到支持、督促作用;第二级是系统延伸层,主要是班主任以及各任课教师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及心理健康活动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级是学生自助,主要是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心理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将会大大提高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解决问题。

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只有全面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轻松管理班级,为班级营造出团结互助、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内心更加积极向上,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蕾.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10):79-84.

[2]徐进.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308-309.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协调管理;冲突沟通;组织共赢

一、管理:协调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负责者,要做心理咨询、个案分析、团体辅导、预防性咨询、发展性辅导与干预性矫正等工作,其职责是助人解除心理困惑与烦忧,但是协调也是其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这就意味着作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思考怎样处理好与校长的上下级关系,协调好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的关系;同时,既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主体作用,又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说到底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管理策略,使一个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部门、个人)消除分歧,达到关系和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二、冲突:协调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协调管理,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因为在学校组织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冲突是不同的各方相互之间作用的一种形式。在学校,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现代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具有工作目标多元化、科层结构层次化、岗位设置多样化、职责分工精细化的特征。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过程中,正如组织管理专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价值观点等,意见、想法容易不同;个体对组织有不同看法,对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不同意见;组织结构的缺陷,沟通不畅等;都有可能引发冲突[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按照美国冲突管理研究学者杰克曼(Drulanan)的观点[2],可以把常见的冲突分为三种类型:价值冲突——双方或各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有不同的认识而发生的冲突;意见冲突——不同方面在看待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方式时主张采取不同方式导致的冲突;利益冲突——在相互发生作用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不同追求进而形成的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具体内涵的不同,区分为人员冲突(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上有矛盾)、经费冲突(学校经费短缺情况下经费投入有争夺)、时间冲突(组织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有重叠)等类型。不管是哪种冲突,从实践活动来看,本质上主要还是认识的分歧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不存在着根本目标上或整体利益上的对立,这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冲突不是一个纯粹的消极问题,而是学校组织的一个要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现代冲突管理理论认为,冲突不仅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主观知觉性,而且,具有作用的两重性,即冲突对于组织或群体既有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也有建设性和推动性这样的正面属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不在于有冲突,而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冲突,对冲突做出如何反应。一味专注于冲突的消极本性,害怕冲突,回避冲突,消极对待冲突,会使冲突的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暴露无遗。坦诚地面对冲突,重视冲突对学校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冲突中我们就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地讨论,吸收各方面意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更合理的方案设计;也会引发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问题的认识,通过争论,加以顺利解决。冲突的顺利解决更让人们感到双方的诚意、尊重与合作,相互之间更接近了,学校组织的凝聚力更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切合学校教育的实际。从这些意义上说,冲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创新,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撞击,发展的动力,这也正是冲突的团体约束、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三、沟通:协调的策略

管理专家劳伦斯(P.R.I.awl-ence)提出解决组织中部门间的冲突有三种方式,即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或滑润歧义,或强迫决定。他认为,第一种最有效果,因为面对冲突,进行协调,可以使冲突双方不再各执已见,从而消除纷争;第二种方式只能减少双方的需要,犹如油可以减低机器问的摩擦一般,但实际上冲突只是暂时隐形,仍有再爆发的可能;第三种方式虽可收一时之效,但强制手段终难持久,非到不得已时不要使用。

管理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ebertA.simon)指出:“没有沟通,管理过程就不会影响个人的决定。”他十分重视冲突管理中的沟通功能,把沟通解释为一种双向过程,它包括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也包括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和优秀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融合管理专家对解决冲突问题的建议,建构几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冲突的协调策略:1.信息提供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要多向学校各个部门传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料,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及时通报等,以提高大家的认识,加强理解,消除歧义,达到齐心合力。这种策略可以看做是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2.协商讨论策略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面较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就要征得学校分管领导的同意,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邀请相关部门一起开会协商讨论,陈述问题,收集各方信息,共商对策,谋求共识,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分工行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

3.个别沟通策略

如果协调对象比较单一,协调内容又不是十分复杂,而且主要是一些认识上的冲突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平时相互之间多联系,互通信息,主动找相关人员进行谈心,交换看法,陈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解释工作中一些困难,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分歧,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寻求支持策略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通过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问题,就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呈报困难,请求领导出面直接进行干预与协调双方的冲突,召集各方人员或者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借助上级领导的行政力量迅速地进行协调,消除麻烦,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强迫决定,一般尽可能少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沟通。二是方案沟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要与学校的整个工作计划协调,根据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来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尽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渗透到其他各项活动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春雨润土,悄无声息”。三是活动沟通。

四、共赢:协调的灵魂

协调追求学校教育的共赢,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协调前要做好调研,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要求,掌握事实情况,摸清各个方面的矛盾与困难,理清协调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协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协调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讲大局,讲合作,讲奉献,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理顺关系,解决问题;协调成功后,一定要让在不同岗位、履行不同职责的人,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精诚团结,竭尽全力,以获得协调工作的最佳效果。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协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林西.管理沟通理论发展阶段略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

[2]D.J.D.Sando、H.van.derMerwe.Ananalyticalagendaforconflictandconflictresolutiontheoryandpractice..Mandesteruniversitypress,NewYork:1993,25~42.

[3]万涛.不同类型团队冲突管理研究的构思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篇7

1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当前许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够重视。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不需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使个别教师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于学习任务的紧迫性,也不能抽出专门的时间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虽然个别学校都在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而且课余时间较少。许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义较为严重。许多学校都设立了高中生心理咨询室,但是实际上这些咨询室并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辅导。有些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也是单纯的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便草草了事。这些形式主义导致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并不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效用。

3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

专家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许多内容都是普通人难以掌握的。许多学校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所以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而是由普通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个别学校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让思想政治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一职,即便有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二如何对高三女生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应当加强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充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必要在学校领导班子中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负责人直接担任组长,以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且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由学校管理层到年级再到每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配合以学校团委、学生会,对学生展开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并且这个机制可以将全体学生都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体制管理之内。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高三女生当中,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和家长甚至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有疾病的表现。更多的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因素,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即使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愿告诉他人,不愿接受心理医师的辅导。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针对高中女学生具体的心理特征,定期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可以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进行,通过宣传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勇气寻找心理咨询人员来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女学生羞于针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直面交流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邮箱、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健康留言板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许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咨询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仅仅要引进较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专业的教师,还要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

4积极开展心理普查工作

篇8

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一个小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给这位学生以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这位学生课上捣乱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见了,而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很容易就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根据几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我们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

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篇9

一、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中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率较高。特别是对学习产生的焦虑,也就是说,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长期处于对学习的高焦虑状态,这无疑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中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有的校长常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混为一谈,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其实,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区别的。德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人格:德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因此,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要牢固树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

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功能上讲,应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而不是治疗,而且应倾向于心理潜质的挖掘,是一种发展性的心理教育,而不是矫正性的心理教育;从内容上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与调节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方法上讲,积极发挥教育的系统性、目的,并给教育中的认知与体验以足够的重视。

二、减轻学习压力。重视有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消除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学习,这和他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及教师、家长的期望、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甚至是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相关。虽然在大的方面,学校无法改变,但从学校角度,可以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帮助学生悦纳自我,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愉快的成功体验中成长,并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树立信心,则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或减少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要明确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它的表现及预防办法是什么。

概括地说,学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因此,学习心理的辅导,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辅导,教会学生学习。

三、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根据积极自我意识的构成,中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①自我认识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物质的我;二是认识社会的我;三是认识精神的我。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三种自我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多看重物质的我,要重视社会的我,更要重视精神的我。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应当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③理想自我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理想自我进行构想,正确对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一致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努力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中学生的学习焦虑、人际焦虑、自责倾向等八个维度,都和学校教育相关,而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的领导作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至少有三方面影响:第一,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表现为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影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第二,教师领导方式影响师生合作,影响教学效果,表现为影响教学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配合;第三,教师领导方式影响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为领导方式对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和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教师的归因、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奖励与惩罚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有时,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称赞,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教师的一个过错,也可能使学生刚刚燃起的进取之火熄灭。因此,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利用人格的魅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改善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每个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篇10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们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在组织落实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严密非常。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在高一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例如,在讲如何有树立自信时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树立自信呢?我们将自信比喻成三条腿小凳(即自信的三个条件)小凳无论哪条腿出了毛病,小凳都不会站稳,这三条腿就是:A:认识自己的能力。B: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欣赏。C:运用能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不断成功。一个人树立自信,不但与自己有关与别人态度也有关系,我们要学会欣赏、承认别人的能力,帮助别人树立自信。

在讲如何帮助自己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时心理告诉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外界环境影响接受较快,但遇事想一想,进行一下辩证性思维就会找出正确答案,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是要冒一定的风险,决定是否冒这个风险要分析一下,利用批判性思维做出聪明决策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学生反映用心理课讲到的观点,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顺利。学生反映通过心理课对于少年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困难面前能树立自信。上课时能用合格听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能退一步,让一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用老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同学之间如何建立友谊,要讲原则、方法;现在做事常常问一问为什么,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动……。

2、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专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针对高二年龄段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心理健康、性心理等讲座。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面临高考,择业等问题,开展心理讲座:《高考前的心理调节》、《考场快乐行》、《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等。《考场快乐行》的讲座主要内容是学法指导,着重在对学生考试心理与考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考试动机的激发与考试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的讲座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考试焦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介绍排除考试焦虑的方法。在现场,主讲老师还教授学生系统的放松训练方法。经过辅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消除了考试焦虑现象,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升学考试。我校历年高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把心理教育同家庭教育、学科教育相结合。

我们利用家长向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对家长宣传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常识,考前心理常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压力来源,并与他们及时交流学生心理状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我校还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上水平,我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反思与建议:

1、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而且要纳入高中学生必修课中,可分年级制定不同的课时、教材及要求。

2、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有专家指导。建议建立心理教育网,实现资源共享。

3、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层的台阶。

4、继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争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