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篇1

“自然观的研究要求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人们关于自然界辨证发展的总图景。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人按照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自然界。窑洞景观的组成内容是人工自然辩证发展的结果,交汇着科学和技术,交汇着人、自然和社会,展现着丰富复杂的多重内容”。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性并且具备能动性。陕西永寿县和三原县窑洞村落位于渭北高原传统民居区域,这一带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气候凉爽而干燥,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木材资源匮乏。人们在此挖掘了掩于地下的下沉式窑洞,利用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而不是强加于自然,对其地域形成绝对控制。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挖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在四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在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基础上,将挖掘深度定为6-8米,土层具备保温隔热的作用,窑洞内部空间便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效应。在这里,生土窑洞的院子、土坯都是用生土夯打或土坯砌筑的,当地居民利用灰砖对窑脸及披水挑檐精心设计,整个村庄坐落在地下,并且融于大地色彩之中,充分体现了敦厚朴实的景观特色。在空间组合上也保持了北方传统四合院格局,有厨房和贮存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人类通过了解自然环境的自我组织性和能动性,在极大节约自然资本的前提下,造就了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人居环境的形成也就产生了对自然的影响,而在影响之余使得人居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了边缘带。窑居村落也存在这样模糊的空间地带,人们对两者之间的处理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应,也遵循边缘效应的生态性。下沉式窑洞的窑顶一般都碾平压光,形成窑口向四周降低的地势,以利于排水,并做打谷和晒谷场,形成了一个公共空间。而在这个公共空间的周边便是与自然植被形成的边缘地带,为保留边缘地带生态的多样性,人们没有圈地为界,而是自然过渡,形成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无界共存自然化的特殊景观。下沉式窑洞入口布置方式各有不同,从平面布置上分有直进型、曲尺型、回转型三种。这是由于当地居民对自然辩证法的遵循,在有植被影响入口设计的情况下,为避让植物而形成不同类型。由地面下到院落,步入坡道曲折变化,视野受到约束,再进到院落便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空间充满了明暗、节奏的对比变化。这样的边缘地带处理也造就下沉式窑洞独特的景观。下沉式院落的空间感也十分强烈,院落内不仅种植果木花卉,加之还用砖石等材料装饰窑洞洞口,从而使小环境变得幽静宜人。整个地上与地下景观形成了自然的呼应,窑院景观也在对自然辩证法的遵循基础上形成了生态的多样性。

二、科学技术观之于渭北窑洞景观

景观是人类情感思想在大地上的物理化呈现。而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景观设计实现的途径。渭北高原下沉式窑洞的形成,体现着当地居民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界较小影响的改造。土炕、灶台及烟囱形成了窑院中独特的排烟系统,出水井与渗水井组成了上下水系统。这些都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窑院中生活功能的解决,也创造了黄土地上特有的人文景观。在窑洞里,人们用夯土做土炕和灶台,将排烟管道埋设于窑壁中,使窑壁看来更为统一,而排烟口则不像中原地区的房屋置于屋顶之上,而是含蓄地隐藏于窑壁中。在空气动力学的验证下,窑院的气流是向上的,这样无论是炕还是灶台所产生的烟就很容易被排出,以至于形成了人在平地、袅袅炊烟缓缓直上、却不见房屋的人文景观。由于地处渭北高原地区,雨水不丰富,窑院居民的饮水变成这一地区的重要问题。人们挖地建房,使得更为接近地下水资源,开凿水井也更为方便。在上水系统解决的情况下,人们掌握了地下水循环原理,就地开凿出另外一个井,其功能主要用于渗水。出水与渗水的解决造就了可持续性的上下水系统,也凸显了科学技术在自然改造中的作用,而这一切人类智慧的物化结晶都是其人文景观的一部分。随着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对于眼前苍老的窑院景观环境,怎样合理规划,对原有景观要素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改造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则是当务之急。

三、自然而辨证的渭北窑洞景观诉求

辨证思维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既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渭北高原的窑洞民居相信也是当地居民认真考证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许会问自身的生存所产生的对自然的影响是否具有较大的破坏性?这样的改造方法是否适合人类本身的居住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我们得到生存,一方面我们破坏了自然,而怎样的方法可以弥补自然资本的损耗?这些问题都遵循着自然辩证法中核心思想,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窑洞建造和景观环境的布置不是简单的处理,而是一种与自然作用和谐共存的方式,它包含了环境处理与自然作用的方方面面。在对渭北高原地区窑洞的重新审视中,我们看到了民间的能工巧匠对窑院景观的处理进行了全面的衡量。无论是整体窑洞所采用的黄土,还是窑院的各种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布置,都体现着当地匠人对黄土地的情感。窑洞的窑脸是窑院中主要装饰部分,反映出拱形结构的特征和门窗的装饰艺术。简朴的耙纹装饰、草泥抹面、砖石砌筑窑脸,木构架的檐廊装饰都是其装饰的主要手法。护崖墙、女儿墙也是装饰的重要部位。窑洞的女儿墙是防止窑顶人畜跌落的维护结构,大多用土坯或砖砌成花墙。辩证观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看待窑洞景观的同时,为合理改造窑洞景观环境,和谐处理改造活动与自然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方法。现在的窑洞已是苍老不堪,它的问题出现在于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占地面积大、采光不足、上下水处理难题、抗震性不够都成为其结合自然发展的弊端,眼前我们不要过多地批评,而是需要设计者站出来,利用窑洞自身的优点,改善不足,造就一个新的适合时代需求的窑院。

四、结论

篇2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从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自然辩证法;系统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项目管理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作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地管理。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在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某一具体规律、科学技术某一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中具体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它吸取了历史上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研究和认识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科学图景及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并研究和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1]。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想象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成果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1]。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体系[2]。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社会认识实践具有重要的自导意义,唯物辩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阐述了我们在实践中所用的方法、技术和逻辑过程。

(二)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意义

恩格斯指出:“一个名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度,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研究,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这一整套理论,要求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自然辩证法

(一)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一词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定义很多,国际标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ISO10006)》定义项目为:“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项目的目标[3]。

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对象通常是有着预定要求的工程技术系统。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和工程活动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整个系统的管理。完整的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项目管理应该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技术)、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等的管理。

(二)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

系统方法的一般步骤:阐明问题目标选择系统方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计划。系统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并将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4]。

1.系统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内在要求性

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系统性、产品固定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体积庞大、操作空间有限、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等技术经济特点,从而对立项的正确性和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的子项目,也包括管理项目的人——管理者。工程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技术素质、经营素质与方法等,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导因素。

(1)现代项目管理具有特征:“1)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化。这是现代项目管理最显著的特征。现代项目管理吸收并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具体表现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等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最显著的是计算机的使用。2)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由于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项目管理。3)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复杂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多,使得项目管理日趋国际化。”[5]

(2)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内容:包括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

项目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在某一工作区域内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都会对另一个工作区域产生影响。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很明确的、可以把握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由于存在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所以需要管理者对各种项目目标进行权衡。在各种管理中,要有整体和全局观念。任何一个子系统、子项目都不能脱离整体,一旦脱离整体,其组织就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2.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

系统不仅是整体的,也是开放的。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到管理者对项目的管理。如何处理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管理学中的SWOT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工具,其哲学依据就是开放性原理。SWOT是在进行项目选择时最常见的对项目优劣进行分析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左右框代表内因,上下框代表外因;Ⅰ、Ⅱ代表积极因素,Ⅲ、Ⅳ代表消极因素。框内内容表示:(1)上边的Ⅰ为内部积极因素,即自身优势(Strength);(2)左边Ⅱ为外来积极因素,即外部机会(Opportunity);(3)下边Ⅲ为外来消极因素,即外部威胁(Threat);(4)右边Ⅳ为内部消极因素,即自身劣势(Weakness)。

在承接一个项目之前,以项目团队为中心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理性,减少决策的失误。其方法是:(1)列出团队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并填入Ⅰ。(2)列出该项目提供了什么外来机会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并填入Ⅱ。(3)列出可能影响项目成功的威胁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威胁,并填入Ⅲ。(4)列出团队自身弱势以及怎样将影响降至最小,并填入Ⅳ。

SWOT方法就是如何利用内部的变化去适应外部环境。项目目标要能实现,就必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避免威胁。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体现在“度”的范畴里。“‘度’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话动范围。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双方的比例、事物发展的过程.都是有‘度’的,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它能保持事物的稳定状态,维系事物特定的质。此时,事物总体上处于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状态。”[6]协调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取得一个成功的项目,协调具有重要的作用。

协调可以使矛盾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解决它们的界面问题,解决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在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项目定义、设计和计划、实施控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协调工作。

三、结语

工程项目由于诸如市场条件越来越苛刻,项目变得越来越大,行业变化速度加快等原因,越来越需要更专业、更高级、更系统地进行管理,自然辩证法对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管理理论基础。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工程项目管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贯穿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2]沈杨.软件工程中的自然辩证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6).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俞慧玲.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J].水路运输文摘,2005,(2-3).

篇3

关键词:数学;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09-2

0 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处处都蕴含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本文分别讨论了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科技观以及数学与科学技术方法论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数学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人们进一步明确数学中的自然观,增强哲学素养,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拓展科技创新视野,熟悉科学方法特点。

1 数学与“两观一论”

1.1 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数学是一个系统辩证的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数学学科。数学作为方法运用于自然科学, 不断加深人们对自然界各个细节的了解, 特别是对力学规律的把握, 进而形成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另外数学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也具有指导科研的作用。数学以自然科学为中介, 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多方面。数学的各种理论常常为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突破提供绝佳的语言工具,例如微积分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偏微分方程对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的指导;随机数学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总之,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的内容。

其次,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了新的观点。16-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数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最充分的科学之一。笛卡尔开辟了“解析几何”的全新领域。我们所熟悉的x,y来自笛卡尔,正是这种代数对几何的应用铺平了微积分发展的道路。解析几何成了物理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常用利器。由此可见数学与自然辩证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随后,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耐普尔发明了对数,欧拉等人致力研究了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变分法、无穷级数、复变函数等。这些数学成就进一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通过上述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明确数学中的自然观,培养人文精神,增强哲学素养。

1.2 数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科技观

数学是科学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工具,正因为此,数学才能在科学技术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反过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又加速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促进了数学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科学技术在建构假说和理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逻辑证明和数学推导。科学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悖论和佯谬就是科学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

在数学发展史中,悖论曾引发了三次大的危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数学第一次危机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悖论,希帕索斯发现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导致了无理数的引入,从而使数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数学的第二次危机是微积分的发现,17世纪,牛顿、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现微积分,许多的疑难问题运用这一工具后变得简单。牛顿和莱布尼茨所创立的微积分理论都建立在无穷小分析之上,这一问题的提出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产生。第三次数学危机是1902年罗素的理发师悖论,1902年,罗素发现了一个悖论,它除了涉及集合概念本身外不涉及别的概念。罗素悖论曾被以多种形式通俗化,比如涉及某村理发师的困境。为此,数学家们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争论,并使数学在更加严密的基础上得到迅猛的发展。

从20世纪世界数学发展的态势看,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科技观要以数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它加速了科学与技术的转化,为人们分析和理解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方法。其次,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的作用还是为其他应用科学提供理论和运算工具。第三,由于数学具有集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特点,它提供了大量富有创造性并卓有成效的思想,为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 数学等自然科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科技观为指导,科学是数学的解释和模型,是构筑当代物质文明的最底层的基石。由此可见数学等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科

技观,二者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要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必须千方百计把数学研究搞上去。

1.3 数学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数学方法是创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认识手段,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借助数学的方法、观点和语言,有助明确概念的含义,揭示隐含的内容,能够确保把复杂的结构转化为较为简单的逻辑。数学方法的运用把某种精确性带给了科学和技术,没有各种数学方法的运用,科学研究工作将寸步难行。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要进行数量分析和计算,就离不开数学方法。数学可以使科学技术更精准,更有效率,更值得人们相信。很明显,数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数学是科学的后盾。数学推理为科学技术暂时没有认识到的内容――科学猜想,提供了研究可能。数学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二者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知识,为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智力提供更多的发明及发现。因此我们必须熟悉数学方法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将数学方法应用自如。

在当代,随着生态价值观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熟悉数学方法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将数学方法应用自如。数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度的抽象性。第二,严密的逻辑性。第三,应用的普适性。熟悉了这些特点,我们才能在数学的基础上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拓展科技创新视野。

2 总结

首先人们要想在数学上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度的概括,可以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进而获得促进人类进步和幸福的数学成果。其次,数学科学的发展,可以加深对自然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丰富哲学内容,为科学思想方法带来重大变革。总之,自然辩证法为数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数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 胡春风主编.自然辩证法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312-02

一、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教育功能

自然辩证法具有集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思想性、教育性寓于科学性、知识性之中的特点,在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科学技术素养和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有助于研究生树立宏观的唯物辩证自然观

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只是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以外的领域很少问津,缺乏对自然界的宏观反映和整体把握。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之一就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最本质属性和共同规律进行哲学探索。这是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都无法承担,也是任何专业的研究生在过去的学习中都很少接触过的。有助于研究生从宏观上综合把握自然界的真实本性,把自然界看做是一个系统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从而有助于他们树立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二)有助于研究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普遍带有简单化、单向性的特征,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简单而容易表面化,甚至会产生一些片面性认识或极端性看法。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对社会复杂问题的全面分析与正确判断的能力。在自然辨证法课程中讲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时,强调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对辩证思维的基本内容也做了全面阐述。在讲述科学技术方法论时,对单向性思维进行了分析,并与辩证思维进行了深入比较,使学生看到单向性思维的局限性,全面掌握辩证思维,进而提高他们对复杂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有助于研究生提高思想觉悟,强化科研道德意识

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出现了滑坡现象。研究生作为时代的脊梁,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让青年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科学哲学这部分内容中,自然辩证法课程特别强调了科学共同体应有的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每个科技工作者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在伪科学、假科学还远未绝迹的当代社会中,研究生应强化自己的意识,自觉抵制经济体制转轨期间行业不正之风对自己价值观念的冲击,端正价值取向,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研究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创新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就自然辩证法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没有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主观方面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思想认识问题:

1.认识上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样一门课,为了学分而学。从很多访谈和问卷中反映出,相当部分研究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教师教的目标很明确,但学生学的目标不明确。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教师教的目标与学生学的目标都必须明确,并且应达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当前自然辩证法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思想上不重视。也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是政治课,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实际上自然辩证法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被称为“ 文科中的理科”和“ 理科中的文科”。自然辩证法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顾和哲学反思;二是科学技术的两重性及由此引发的争论;三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是未来科技战线的中坚力量、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人,甚至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人。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强化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为认识上的模糊和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上缺乏热情,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教学形式原因

1.有关教材的问题。尽管现存教科书都明显地具有各自的优点,有着独特的体系,但很多教材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避“实”就“虚”。过分局限在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规律的框框中,往往是堆积概念或单纯强调空洞抽象的结论。即使有些科学实例,又大多是简单而机械的附比,作为对某条原理或概念的注解。学生从中难以把握到辩证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的精髓及其发展线索,面对的只是单纯的材料罗列和流于表层的介绍。教材及教学中心应该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比教学目的就会发现,现存的许多教材过于空洞和表面化。

2.就目前来说,自然辨证法课普遍还是采用大班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给教学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尽管研究生的素质相对来说较高,但仍然给课堂的有效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篇5

一、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某一具体规律、科学技术某一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中具体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吸取了历史上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研究和认识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科学图景及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并研究和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想象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成果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体系。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社会认识实践具有重要的自导意义,唯物辩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阐述了我们在实践中所用的方法、技术和逻辑过程。

(二)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指导意义

恩格斯指出:“一个名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度,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研究,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这一整套理论,要求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自然辩证法

(一)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一词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定义很多,国际标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ISO10006)》定义项目为:“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项目的目标。

工程项目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项目类型,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的对象通常是有着预定要求的工程技术系统。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和工程活动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整个系统的管理。完整的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项目管理应该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技术)、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等的管理。

(二)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

系统方法的一般步骤:阐明问题目标选择系统方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计划。系统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并将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系统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内在要求性

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系统性、产品固定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体积庞大、操作空间有限、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等技术经济特点,从而对立项的正确性和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的子项目,也包括管理项目的人——管理者。工程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技术素质、经营素质与方法等,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导因素。

(1)现代项目管理具有特征:“1)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化。这是现代项目管理最显著的特征。现代项目管理吸收并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具体表现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等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最显著的是计算机的使用。2)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由于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项目管理。3)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复杂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多,使得项目管理日趋国际化。”

(2)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内容:包括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

项目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在某一工作区域内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都会对另一个工作区域产生影响。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很明确的、可以把握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由于存在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所以需要管理者对各种项目目标进行权衡。在各种管理中,要有整体和全局观念。任何一个子系统、子项目都不能脱离整体,一旦脱离整体,其组织就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2.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

系统不仅是整体的,也是开放的。系统的内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到管理者对项目的管理。如何处理系统的开放性问题,管理学中的SWOT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工具,其哲学依据就是开放性原理。SWOT是在进行项目选择时最常见的对项目优劣进行分析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左右框代表内因,上下框代表外因;Ⅰ、Ⅱ代表积极因素,Ⅲ、Ⅳ代表消极因素。框内内容表示:(1)上边的Ⅰ为内部积极因素,即自身优势(Strength);(2)左边Ⅱ为外来积极因素,即外部机会(Opportunity);(3)下边Ⅲ为外来消极因素,即外部威胁(Threat);(4)右边Ⅳ为内部消极因素,即自身劣势(Weakness)。

在承接一个项目之前,以项目团队为中心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理性,减少决策的失误。其方法是:

(1)列出团队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并填入Ⅰ。

(2)列出该项目提供了什么外来机会以及如何充友情提醒:分利用这些机会,并填入Ⅱ。(3)列出可能影响项目成功的威胁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威胁,并填入Ⅲ。(4)列出团队自身弱势以及怎样将影响降至最小,并填入Ⅳ。

SWOT方法就是如何利用内部的变化去适应外部环境。项目目标要能实现,就必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避免威胁。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体现在“度”的范畴里。“‘度’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话动范围。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双方的比例、事物发展的过程.都是有‘度’的,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它能保持事物的稳定状态,维系事物特定的质。此时,事物总体上处于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状态。”协调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取得一个成功的项目,协调具有重要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协调可以使矛盾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解决它们的界面问题,解决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是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在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项目定义、设计和计划、实施控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协调工作。

三、结语

工程项目由于诸如市场条件越来越苛刻,项目变得越来越大,行业变化速度加快等原因,越来越需要更专业、更高级、更系统地进行管理,自然辩证法对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管理理论基础。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工程项目管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贯穿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观;创新观;系统观

建筑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建筑学、艺术学、美学、哲学等多方面内容。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空间和环境的组织设计来为人们营造舒适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而自然辩证法则主要是对自然界的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尤其重视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矛盾这一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这一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将自然辩证法运用其中,这样才能使所设计的建筑更好的与自然共处,出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下笔者就从系统观、创新观和科学技术观这三个角度来谈谈建筑设计和自然辩证法。

1 系统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观认为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之间都有普遍的联系,且都处于一个系统中,要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事物,就要明确其在系统中的定位,并把握其与系统的环境关系。在建筑设计中,这种系统观主要表现在设计需要处理好建筑与内外部环境的关系。

在对建筑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时,需要对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与建筑施工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处理,要使这些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是一个良好的建筑设计,才能满足建筑的各项功能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中,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其设计的实用性,还包括对建筑设计的美观性、艺术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另外,所设计的建筑还要充分考虑到其地域性、时代性与文化性。要使建筑既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需求,又能够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系统观,将建筑设计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设计,并对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建筑方案。

同时,建筑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其还是外部大环境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还要从外部环境考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设计。就目前来讲,建筑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中要采用一些节能环保的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如光能、风能等,并积极研究新的节能生态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节能效益。

2 创新观

创新是促进时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观同时也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当前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创新更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任何行业不进行创新,就会迅速被时代抛弃。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后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随着西方建筑设计理念的传入,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且越来越多的新设计理念被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观的应用。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对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也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3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egrated 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作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师,必须要将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充分融入到自身的设计理念中。不但的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将系统观、创新观和科学技术观充分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跟随时展,更好的促进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促进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西岩.浅谈自然辩证法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

篇7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健美操 发展

一、健美操教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健美操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健美操产生到现在,“康体、舒心”正在成为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健康观念,推动着健美操不断时尚化、普及化,使其在当前体育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又独树一帜。这其中,健美操的健身价值(康体)及精神价值(舒心)又使其成为当前健美操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的健康运动,其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等的提高,能够促进身体各器官的良好运作,使机体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在塑形健体的同时,其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参与者能够增强信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操等,促进了精神的升华和娱乐,净化了人的心灵。这也是健美操运动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爱好者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其中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健美操运动的“健”与“美”作为发展的主要方面时,为广大爱好者从事到健美操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二)健美操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

体育运动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者为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要想了解健美操运动的相关决定因素,就得了解健美操技术。在一套完整的健美操教学中,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包括上肢基本动作:手型、手臂的基本位置、手臂的常用动作。上体基本动作:头颈部、肩部、胸部、腰部。下肢基本动作:髋部、膝部、踝部、腿部。基本步伐:起动步、走动步、跳动步、跑动步。而通过将以上动作进行发展组合,又可以发展成为以下具体动作,由上肢的基本动作编成了手臂基本动作组合;由上体的基本动作和下肢基本动作编成为姿态组合;由原地的步伐编成为起动步组合;由行走的步伐编成为走动步组合;由跳动步中的简单动作编成为跳动步组合;又由跳动步和跑动步的结合编成为跑跳动步组合,统称为基础训练内容。同样运用基本动作编排了成套健美操:综合步伐健美操、舞蹈健美操等。健美操技术动作的发展是健美操运动的核心,因此不断提升的健美操技术新动作就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完善参与者“健”与“美”的需要,这也就相应的促进了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与进步。

(三)健美操教学理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是人民的实践创造,人们的技术创造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时间经验积累,它可能主要是对已有技术的改良、革新,可能是对过去技术的质的变革,可能是把现有技术作新的组合。”[4]健美操理论从一开始产生就一直为健美操教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用,它对教学技术起着指导、促进和转化的作用。在学习结构比较简单的动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在学习较为复杂的动作,可采用慢速完整练习方法,即放慢动作的过程,在每个姿势中停几拍,以加强学生对动作的运动轨迹、动作各环节的变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学生正确完成动作的本体感觉,待学生建立了正确动作概念之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完整练习。对于要求协调性较高的动作,往往控身体各部分预先把它分解成几个局部动作分别进行教学,待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分解动作之后,再进行完整动作的教学。总之,健美操教学理论与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体。

二、健美操教学发展的外部条件

自然辩证法是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客观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推动健美操运动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等。这些动力因素不但可以为健美操运动提供更集中更充分的物质基础(人力、财力、物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给健美操发展以推动力,也能够影响健美操运动发展速度和前进方向。

(一)良好的社会对环境促进了健美操教学的发展

在和谐的生活环境中,人们都够有效的每天花一点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相反,若社会动荡,则人们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场体育运动中去,即使有再完美的技术动作和最高级别的参演人员,也不能使其在社会中得到发展。

健美操之所以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普遍性,主要得益于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健康与时尚,而健美操运动自诞生那天起就秉承了健康与时尚的主题,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前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最直接最方便的健康锻炼方式,它能够内在的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因此社会对健美操运动的影响,已成为健美操运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学校为健美操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

在学习健美操的主力军中,学生军可谓是独树一帜了。调查显示我国几乎所有普通高校都开设了健美操课程。愿意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特别的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素质及社会交往能力和形象提高的重视,自我锻炼的意识正悄悄形成。从硬件方面来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场地、教师、音乐设备等;从软件上说,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健美操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引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这都为广大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健美操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综上,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而我国的健美操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框架已初步形成,基本理论和教学训练的研究也在近十多年间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应对新形势及新发展的情况下,健美操教学理论及教学技术也应该随着发展。总之, 健美操教学的发展中处处蕴含着自然辩证法思想,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应善于将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教学。

篇8

1中国医药学伦理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分析中国古代医药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可见,一方面医药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客观物质、技术条件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及官方的干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国唐代,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同时还颁布了医药法规即医药管理的律令,以保证医药道德规范得以贯彻。宋代建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药局“太平惠民和剂局”。当时的“和剂局”按官府颁发的药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制药品,对确保人民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1]。

在中国古代,医药伦理思想主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人们在实践中确立了道德行为评价的标准,并将道德行为评价的标准作为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显然,在当时,人类已经在医药学的实践领域中产生和形成了伦理思想观念,并依据这一观念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第二、在中国古代的医药学家的思想中,儒家思想中的“爱人、行善、慎独”在医药伦理思想中得以光大,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药伦理理论体系。第三、医药实践人员的道德要求、医药学伦理思想和医药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得以摆正,并提出了仁爱救人,不贪财色;普同一等,一视同仁等一系列道德品格和行医作风要求,这些伦理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鲜明的继承性特点。第四、当时的医药伦理思想、道德规范与当时社会的法律制度紧密结合,或者说医药伦理思想融入到国家法律、法规及官方的管理规范之中,作为明确规定约束医药实践人员的行为。

中国近、现代医药,这时期的医药伦理思想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医药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形成,对医药学实践人员有明确的道德要求,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成为指导医药实践人员行为的根本准则;第二、医药道德思想及原则,规范紧密地与医药学的管理,法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医药学实践中有效地发挥约束作用。第三、从医药伦理建设的发展上考察,已经形成了一支专门队伍,并日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应对最新课题开展研究,切实发挥了伦理对科技健康发展的积极保障作用。

2当今药学中的道德问题

2.1一药多名,多重开发随着医药事业的繁荣,几家药厂甚至几十家药厂同时生产一种药品,各厂家又各用自己的商品名,一种一药多名的怪现象由此而生。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FDA仅受理了148种[2]。这样规模可观的受理数字,给药监工作带来很大负荷。

2.2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验中的弄虚作假2005年基础研究领域的作假“最高记录”是韩国黄禹锡克隆造假案,政府共拨给黄禹锡科研组研究经费113亿韩元,其中8.2亿用处不详。更为严重的是公然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上提交假论文,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无法估计[3]。在我国,药品基础研究领域也存在许多弄虚作假的问题。医用品、滥用,重大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也日益引起公众关注。

2.3开大处方,大撒网平时我们可见到不少医生给稍有炎症的患者同时开出几种抗生素,也有医生给感冒患者同时用感冒灵、感冒清等几种感冒药。造成了不必要的药品浪费,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有时还会使主药减效,甚至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卫生部近年调查表明,抗生素、免疫制剂、循环系统药品位居药品不良反应的前三位,而抗生素位居首位。

2.4临床药师少之又少,患者用药无人指导全国目前至少需要30多万临床药师,而截至2005年底,全国仅有执业药师近13万人。大部分是从事简单的药剂工作,真正从事临床用药指导的药师仅在少数地方实行。当前我们缺乏临床药师临床实习的场所,也缺乏合格的临床药师带教。

3自然辩证法对药学人员的意义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药学人员来说,培养一定的哲学素养尤为重要。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医学与哲学都是密不可分的。从服务对象来看,医学面对的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诸多因素的“自然人”与“社会人”合为一体的人,医学人才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充分理解、尊重、关爱生命,担负起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从工作过程来看,每一种疾病,每一个病理过程,每一种临床表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辩证综合分析,才能深入掌握。从工作性质来看,医学的目标是探求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真理,这比追求其他真理更具有艰难性,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真理观,是难以担当这个重任的。而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加深对的理解,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4加强药学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

篇9

【摘要】通过对护理实践的分析与研究,从主客体、对立统一和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深刻揭示自然辩证法在护理工作中的指导性,进一步体现出哲学这一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发挥的特殊重要性。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 护理 应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在护理实践工作中,自然辩证法以多种形态贯穿于护理的各个工作环节,直接指导作用于护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掌握和运用好自然辨证法,就解决了护理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找到了通往护理工作快车道的钥匙。

一 主客体在护理中的应用

在辨证法中,主体是指事物在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方,客体是指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受动的、被动的一方,它是相对于“主体”,相对于能动的、主动的一方而言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内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发展机制。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和患者的关系似乎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护士是临床认识和行动的主体,他在临床思维中起主导作用,他决定着患者疾病治愈的成败。在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又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一般客体。在许多情况下,患者能够有意无意地参与临床思维。护士在对一名患者进行护理思维时,患者的感受和主诉、体征、各项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检查等都可为护士的思维提供素材,引导方向,对护士的护理形成一定的作用这即是患者主体性的体现。同时护士对患者的主诉、体征、各项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检查进行认识、理解,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活动,评价出患者相应的护理等级(如分级),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和处理措施,因此,患者应成为护理思维的第一客体。客体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用药物、导管滑脱、胃管不通等护理意外,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护理临床实践中护士是思维的主体,其中也有患者主体性的一面。疾病发生在患者身上,他的体验叙述的准确性都是主体的,他对护士及护理风险的认识也是主体的,而且有时会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此外,护士也有客体的一面,在访视病人和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也观察护士。护士的言谈举止或多或少反映在患者身上,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睡眠,增加护理难度。因而在护理过程中,思维的主体与客体是交互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过硬的护理基础理论和技能,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同时注意患者的客体性和主体性,处理好医患关系,既要注意研究疾病的客观表现,又要注意对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正确引导。

二 对立统一规律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在临床护理中,患者的各项生理参数可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波动,我们称之为生理平衡; 若超出了正常范围,但在各种措施支持下(如药物、技术等)机体仍能耐受,我们称之为病理状态下的平衡,这就是护理思维的平衡性,即哲学中的统一。平衡观点存在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患者的疾病过程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平衡可向平衡转化。患者的各种生理参数都存在升和降的过程,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护理思维的趋势性。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进行液体输入速度控制时,要对参数进行微调,而不是粗调,使各种生理参数在趋势中发生小变化,不要发生大变化而影响患者的安危。例如在遵医嘱进行控制性降压时,一般认为动脉收缩压不低于60mmhg为宜,若能维持在80mmhg 以上更为安全。因为脑、 肾在80-100mmhg范围内由于自身调节功能,其血流维持恒定; 心冠状动脉也有自身调节能力,在灌注压下降的情况下,心肌可按代谢需要改变血管阻力, 同时周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可减轻心脏负荷, 减少心肌耗氧量。但血压低于60mmhg 时,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消失,脑血流量随血压降低而减少,心肌可出现缺血现象,肾小球滤过率也急剧降低,造成严重并发症。所以护士在遵医嘱进行控制性降压时,应熟悉有关理论基础和生理影响,维持机体的相对平衡状态。正如古代哲学家孔子所说“过犹不及”,既不能过头,又不能不足,应做到相对平衡。

三 以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作为物质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各个系统、 器官及其功能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的整体运动中。任何一个器官、系统若不与其他器官或系统相联系, 都不会产生任何作用。然而,人体又是一个具有功能的高度复杂的开放系统, 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耗散结构[1],特别是在手术病人护理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及物的影响,机体还存在着有序与无序、平衡与不平衡的不断相互转换,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比如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心电图监护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早搏等),护士及时发现上报其主管大夫前应简单分析其发生原因:(1)是不是心电监护仪本身的问题,例如电源,电极片接触是否良好,患者周围有无手机等其他干扰物品。(2)从患者方面来讲, 患者精神紧张或原有心脏疾患(如术前有控制不佳的房性、室性早搏等),在麻醉手术的应激刺激下,心律失常表现出来,甚或加重。(3)从护理角度考虑也有原因,例如液体输注问题,药物配伍问题会不会导致心律失常。(4)患者体温过低或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亦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所以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拟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另外,如果护士在分析原因时不及时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未能及时通知患者主管大夫,只施行简单的对症处理,则可能造成心律失常控制不当或进行性恶化,严重者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跳停搏等严重后果。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的广泛应用,知识和信息成为最主要的资本,它正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并深刻影响着医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然辨证法对医学教育的发展都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护理学中自觉、自动的应用自然辩证法,会有力的推动其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祖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我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广博精深,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已形成了中医药各学科系统完整的中医科学体系,并以其人性化、绿色、自然的医疗特色为世界瞩目,曾掀起一次又一次中医研究的热潮。正如曾经说的那样:“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让中国融入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医是一门科学,必须迎接现代化的挑战,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加速发展。即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新成果、高发达科技手段如以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深层次的微观世界来研究中医学,继续揭示中医药学辩证诊断及治疗机理,实现中医现代化。

当今世界的高科技信息、使人类生产生活包围在多层面、多元化、综合渗透的复杂体系之中。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及新医学模式层出不穷。如: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基因组工程及纳米科技和克隆技术等都是高科技产物。而因此产生现代医学结合高科技的尖端医疗技术,同时也产生了如全科医学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和循证医学等新理念。相对而言,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中药理论正在并不断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充实和验证,使中医药面临挑战和压力。这是中医药与科技发展相互联系的时代要求,是现代社会人们生命健康期望安全、低毒、高效、绿色疗法、回归自然的要求,是自然辩证法原则的体现,符合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因此,传统中医药学必须将其优势特点与现代化科技结合并在其促进下,使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高效保障。这个结果的实现就是中医学现代化。这种趋势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符合当今医学发展的新模式的要求。如:全科医学、循证医学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理念和模式,使人性、社会医学、科技有机统一起来,让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得到发扬光大。中医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中医现代化需要医学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蕴涵着自然辩证法。

中医学正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由古至今各阶段发展起来的,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八卦运气学说等揭示并运用了朴素的自然辩证法。因而在中国、在世界上建立了延续至今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系统的理论体系,闪烁着中华民族睿智的光辉。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医学产生存在发展的源泉。马克思说:“哲学使人智慧”——它使中医学平衡了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哲学使人卓越”——哲学使中医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医学是具有哲学属性的典型医学模式具有医学层次的哲学认识,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事实上,每种医学模式(包括中医学)应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自然辩证法准则:医学发展中形成的每种医学模式都不可能超越摆脱这个时代哲学对它的指导和规定作用。

中医学要发展、创新、建设新的医学模式——中医现代化,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化,仍然有必要依据哲学指导中医学发展创新。摒弃那些歧视中医学的偏见,或全盘否定中医学的错误,真正维护中医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继承弘扬中医特色,走用现代科技振兴中医之路。不能离开继承谈发展创新。作为中医学工作者,要自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哲学的自然辩证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只有用辩证、联系、发展和新事物螺旋式上升曲折前进的全面的观点,从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认识角度,领会中医现代化创新发展的本质,就不会停留于把西医理论简单移植到中医学上,进行西医病名与中医病名单纯的对号入座,或用西医的某些纯生物医学观点同化中医学的整体观,混淆西医的“病症”与中医的“辩证”。或简单的“中西医结合”,即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取代中医辩证诊病以把中医纳入西医轨道,用实验室手段孤立教条地验证解释某一中医学概念,得出中医理论“非客观存在”、“虚无臆想”、“直观经验”等,以此否定中医学,认为中医学不科学。例如:中医针灸学的经络,曾一度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否认其客观存在。因为他们一直只停留在解剖室的“死体”上去寻找,实际上经络存在于完整的活体上,具有规律的经络感传效应,(值得我们自豪是,这一结果已经被我国医学科研人员所揭示。)如今在这些国家正在逐步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中医现代化提倡“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以中医特色为主体,避免对中医体系的歪曲和削弱,创新出符合现代社会价值(人们高期望值)的中医学现代化模式。即中医学的传统科学体系需要应用现代科技研究补充和发展。在进行高科技微观的研究同时,不忘宏观整体辩证观。在科技的推动下如: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微观科学证据有力补充和充实中医诊疗中的一些感性认识、使传统的阴阳学说、八纲辩证、经络脏(藏)象等概念更趋科学的标准化。(如果从发展观讲,科学尤其是医学不仅要提高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更在将来的实践中辩证地进行补充和发展着)从而摆脱人为的感性因素,使中医在处方、用药、诊疗等方面加强准确、规范。能够把历经几千年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人体生理、病理、诊断、用药、预防调护等综合系统的辩证理论体系通过现代科技及哲学,提高科学的再认识中医学的能力,认真分析中医学理论阐述的关于人体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建立平衡统一于一体的医学模式的规律,与现代系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相比较研究。面对现代社会疾病表现形式多样复杂新病种出现了疑难杂症等生命科学的许多未知领域,中医学不仅要分析把握中西医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医学新模式对社会文化、公众生活关系的影响,更需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丰富中医科学实践,在世界普遍联系的整体医学观上开拓认识领域深层次和未知现象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