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成像技术。临床诊断。合理使用。
随着医学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1].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s not only very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但是 而且 这个 最终的 后果 属于 医学的 成像 技术 诊断 是 不 明显地 不同的 从…起 这个 真实的 症状 属于 病人 这个 不断的 进步 属于 科学 和 技术 医学的 成像 技术 是 而且 不断地 改善 和 改善, 和 这个 精确 属于 成像 设备 是 而且 不断地 改进。本文通过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类别和原理,研究了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医学影像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医学影像技术也是最有前途的专业之一[1]。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X射线成像主要取决于射线波长的穿透。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如骨骼、形态、位置、性质、金属异物等。如果人体骨骼或器官有损伤或变形,可用射线扫描相关部位,然后在胶片上进行成像。从胶片的成像可以看到体内的病变,然后医生会根据病变的部位或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 目前的X射线技术比以前更加完善和先进。以前难以成像的自然组织和器官,如血管、心脏、膀胱等,现在可以通过X射线成像。目前,大多数X射线摄影和透视设备采用多主机系统,然后与各种摄影、诊断床等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和图像处理系统,X射线技术可以完成一些特殊任务和功能测试。
。CT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组织吸收的X射线的不同性质。它可以将人体的一个特定层分成许多立方体。X射线可以通过扫描这些立方体获得临床诊断信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主要扫描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区域,然后在连接的计算机中形成诊断数据或治疗措施。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在组织横断面扫描中的精度非常高。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与射线成像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可以定性地监测人体器官的进展,而且可以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信息。此外,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不仅具有非常快的扫描速度,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最终成像分辨率。摄影技术的扫描区域和工作区域的大小也关系到摄影和成像的效率。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与人体密切相关的磁共振成像。其工作原理是,当人体受到外部固定脉冲的刺激时,人体内会发生磁共振。一旦磁场消失,质子将发送MR信号以形成图像。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心房等器官的精细结构,也为各种心脏病的准确治疗提供了依据。
阴影技术有许多应用,如腰间盘突出、寄生虫、脑血管疾病、肿瘤、鼻炎、头痛、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用于诊断。通过CT的成像技术可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可以通过CT的影像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可以提高医生诊断病因的准确性[3]。
。然而,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有一个缺点,即在用X射线进行诊断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一些损害。一般来说,计算机X线摄影的技术很少应用于腹部器官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在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之前,医生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不能随意使用摄影和成像技术,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和成像技术。
。此外,高频超声成像技术还可以使用微型探头检查和诊断胃肠道疾病和胃肠道肿瘤。通过微型探头,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深度和范围,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降低肿瘤患者的治疗风险,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概率[4]。
。医生可以通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了解胎儿的生产情况。此外,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也将用于生殖医学和围产期观察。
超声造影剂注射到人体静脉后,它会随着毛细血管扩散到全身,然后通过相应的对比成像技术将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成像到计算机上。此外,超声造影剂还可以反映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总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们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突出的应该是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医学影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相关部门和医院必须更加重视医学影像技术,努力提高医院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我国的医疗事业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
[1]程磊。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28):212。
[2]马秀敏。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9(11):156.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医学图像;图像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696-02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Medicine
ZHANG Gui-ying
(Zunyi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unyi 56003,China)
Abstract: Modern medicine is increasingly inseparable from the medical image information, the support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systems,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nd medical equipment, ultrasound imaging, CT, MRI, surgery, Tongue like diagnostics and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 medical image;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1医学图像的种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医学图像信息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供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医学图像多种多样,如:B超图像、MRI图像、CT图像、PET图像、SPECT图像、数字X光机(DR)图像、X射线图像、各种电子内窥镜图像、显微镜下病例切片和显微镜下细胞图像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这些图像,不仅可以提高医学临床诊断水平,还能为医学培训、医学研究与教学、计算机辅助临床外科手术等提供必要支持[1]。
2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内容
在医学图像处理中,计算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义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存储、图像的传递、图像的处理和图像的输出,这些处理工作都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狭义的图像处理主要研究计算机可以实现的算法,包括:1)几何处理:包括改变图像的大小,旋转、移动图像等。2)算数与逻辑预算:包括图像的加减乘除、与或非运算等。3)图像数字化:将模拟形式的图像转化成数字图像。4)图像变换:为了方便后续操作,改变图像的表示域和表示数据,如傅里叶变换、余弦变换、小波变换等等。5)图像增强:改善视觉效果和图像质量,如对比度增强、平滑、校正等等。6)图像复原:修复失真图像以尽量接近原始的未失真的图像,如频域中的恢复方法、最大熵恢复、运动模糊恢复等。7)图像压缩:为了有利于图像的传输和存储,将一个大的数据文件转换成较小的同性质的文件,如自适应编码压缩、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小波技术的压缩等。8)图像分割:将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分割出来,为后续图像分析和理解打基础,如边界检测、区域检测等等,具体可以参考文献[2]。9)图像的表示和描述:对已分割的图像进一步表示和描述,以更适合计算机进一步处理,如颜色提取、纹理提取、区域集合特性等等。10)图像分类识别:根据提取的特征来分类识别图像,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模糊识别等。11)图像重建:将一组关于目标的某一剖面的一维(或二维)投影曲线,重构该剖面的二维(或三维)图像的技术,如投影重建、3D重建技术等。一般所说的图像处理指的是狭义的图像处理。
3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3.1图像处理技术在超声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过程中图像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图像平滑处理、图像伪色彩处理、图像纹理分析、图像分割、图像锐化处理,以及图像增强处理等图像处理方法[3]。在B超图像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噪声,噪声的存在对某一象素或某幅图像是有影响的,因此要平滑图像,去除噪声,为图像的后续处理做准备。为了使B超医生更好的识别B超图像信息,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图像中的不同灰度级,达到图像增强的效果,可识别灰度差较小的像素,这种用彩色差别代替灰度差别而组成的图像,即为伪色彩图像。B超图像中存在颗粒状纹理,其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引起的,一种是B超图像本身的斑纹,是无用的信息,另一种是由被检查者的组织结构引起的,是有用的信息。正常和有病变的器官图像组织颗粒分布不同,即纹理也不同,因此,对B超图像进行纹理分析,从而判别病情。图像分割是将病变区域分割出来,以便测量其大小,体积等,为诊断提供必要数据。除此之外,还要用到图像锐化处理和图像增强等计算机技术处理B超图像。
3.2图像处理技术在CT和MRI中的应用
CT的本质是一种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成像和数据处理的断层图像技术。虽然X线透视可使人们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但只有CT通过计算机在排除散射线和重叠影像的干扰并对X线人体组织吸收系统矩阵作定量分析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分辨率问题。计算机在CT系统中要完成图像去噪、图像的增强、图像重建等任务。没有计算机技术,CT设备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4]。在磁共振中,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三维重建等操作,磁共振成像也离不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支持。
3.3图像处理技术在图像引导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导航(Surgical Navigation)是近二十几年迅速发展的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技术之一。图像引导外科系统利用医学影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在术前对患者多模态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获得三维模型,制定合理、定量的手术计划,开展术前模拟;在术中利用三维空间定位系统进行图像和病人物理空间的注册或配准,把患者的实际、手术器械的实时空间位置映射到患者的三维图像空间,对手术器械在空间中的位置实时采集并显示,医生通过观察三维图像中手术器械与病变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病人进行精确的手术治疗[5]。它把图像图形处理、空间立体定位、精密机械和外科手术等结合在一起。医学图像自动处理算法诸如图像分割、滤波、特征提取算法在图像引导外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4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舌像诊断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舌象综合定量化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舌诊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医舌象诊断系统运用色度学、近代光学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学科技术,其中图像处理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在该系统中,要对舌象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图像分割等操作。建立颜色模型,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有关舌象的定义域,进行特征提取和纹理分析等,这些都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4结束语
现代医学越来越离不开医学图像信息的支持,在医学图像处理中,计算机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中,超声成像、CT、磁共振、外科手术、中医舌像诊断都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会在医学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医学领域也更离开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潘礼庆.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院出版社,2008:69-89.
[2]张贵英,张先杰.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研究[J].医学信息, 2011,24(1):533-535.
[3]李义兵,余大昆.计算机在超声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05, 18(9): 1035-1036.
篇4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精度、高复杂性的要求,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这对机床设备不仅提出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而且也对其提出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数控机床就是针对这种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伺服驱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于一体,是高度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它本身又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机床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体现了当前世界机床技术进步的主流,是衡量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核心作用。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数控机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因此,其维护更是不容忽视。
一、数控机床
1.数控加工的概念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如穿孔纸带或磁盘等)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所以,数控加工的关键是加工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获取,即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对图纸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2)利用图形软件(如CAXA制造工程师)对需要数控加工的部分造型;
(3)根据加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生成加工轨迹(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轨迹);
(4)轨迹的仿真检验;
(5)生成G代码;
(6)传给机床加工。
2.数控机床的特点
(1)具有高度柔性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主要取决于加工程序,它与普通机床不同,不必制造、更换许多工具、夹具,不需要经常调整机床。因此,数控机床适用于零件频繁更换的场合。也就是适合单件、小批生产及新产品的开发,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节省了大量工艺设备的费用。
(2)加工精度高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到0.005~0.1mm,数控机床是按数字信号形式控制的,数控装置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则机床移动部件移动一个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而且机床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与丝杠螺距平均误差可由数控装置进行补偿,因此,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比较高。
(3)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加工同一批零件,在同一机床,在相同加工条件下,使用相同刀具和加工程序,刀具的走刀轨迹完全相同,零件的一致性好,质量稳定。
(4)生产率高
数控机床可有效地减少零件的加工时间和辅助时间,数控机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范围大,允许机床进行大切削量的强力切削,数控机床目前正进入高速加工时代,数控机床移动部件的快速移动和定位及高速切削加工,减少了半成品的工序间周转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5)改善劳动条件
数控机床加工前经调整好后,输入程序并启动,机床就能自动连续的进行加工,直至加工结束。操作者主要是程序的输入、编辑、装卸零件、刀具准备、加工状态的观测,零件的检验等工作,劳动强度极大降低,机床操作者的劳动趋于智力型工作。另外,机床一般是封闭式加工,即清洁,又安全。
(6)利于生产管理现代化
数控机床的加工,可预先精确估计加工时间,所使用的刀具、夹具可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号与标准代码为控制信息,易于实现加工信息的标准化,目前已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的基础。
3.数控机床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用数控机床之前,应仔细阅读机床使用说明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以便正确操作使用机床,并注意以下几点:
(1)机床操作、维修人员必须是掌握相应机床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或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且必须按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操作规定操作机床;
(2)非专业人员不得打开电柜门,打开电柜门前必须确认已经关掉了机床总电源开关。只有专业维修人员才允许打开电柜门,进行通电检修;
(3)除一些供用户使用并可以改动的参数外,其它系统参数、主轴参数、伺服参数等,用户不能私自修改,否则将给操作者带来设备、工件、人身等伤害;
(4)修改参数后,进行第一次加工时,机床在不装刀具和工件的情况下用机床锁住、单程序段等方式进行试运行,确认机床正常后再使用机床;
(5)机床的PLC程序是机床制造商按机床需要设计的,不需要修改。不正确的修改,操作机床可能造成机床的损坏,甚至伤害操作者;
篇5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22-0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艺术类院校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主要课程。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微项目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实施意义
从内容上来说,微项目学习并无确定的概念,但能通过项目分析进行具体的理解。因为项目是需要竣工的任务,而任务的成功必须质量、技术条件、数量、性质等方面的配合,并在时间和成本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微项目单纯上来说是将项目转变为一种微小、简化的状态。因此,为了更方便的了解和熟悉项目学习,必须从微项目入手,才能更加实现教学活动的突破,保证优质、高效的学习质量。微项目学习是将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主题任务,让学习者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这种教学法注重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锻炼其实践、协作和创新等能力。微项目学习活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所以说,微项目学习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二、微项目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
为了检验微项目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笔者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针对同两个班级采取横向对比法,并有组织、有计划地采用微项目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两个班级实施不同教学活动,同时学习完成后的学习结果进行后测,从而确定微项目学习对教学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信息含量很多,课时少,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教学的知识更新频率非常快,所以这就可以从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定项目,制作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项目,不仅需要从整体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而且还要找到与项目相关的实践素材。基于本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熟悉,认为应该从上机操作和理论讲授课程上着手,引入微项目的概念,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通过核心知识点、典型实践案例等来紧跟社会就业的需要。上机实训课以学生操作为主,这样才能熟记计算机知识,提升掌握技能的能力。笔者按照实验目标,将该实验过程主要运用在2个模块,分别是word和execl,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即便是一个模块也分别设计了很多个不同的微项目,并配备趣味性的问题,方便学生层层掌握课程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同时,项目虽小,但配合有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操作步骤等资料。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
三、基于微项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个班级相同的模块教学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一)微项目学习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性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发现,实验前这个班学生都会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兴趣,而且没有什么主动性。其中一个班级采取两个模块的微项目学习后,两个班级考试平均分结果显示,进行微项目学习的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均值提高到78.6,远远超过对照班的均值65.9。所以,这说明通过采取微项目学习教学法,学生们积极性的提高了,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反映出微项目的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二)微项目学习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前,两个班级的动手实践能力基本差不多,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后,运用微项目学习法的班级的实践操作能力均值升到79.12,采用普通教学方法的班级的实践操作能力是66.73,明显看出通过微项目学习的实施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增强。根据课堂的微项目学习实践,学生更加有兴趣有信心地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并能够对一些复杂性的情景环节,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报刊、网络)来证实自己的项目方案。
(三)微项目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微项目学习实验班学生的创新意识平均值比未采用微项目学习的班级提高了10.51。采用微项目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想跳跃性,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微项目学习后调查发现,认为自身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高的学生比率由55.65%提高到82.31%。其中90.79%的学生愿意尝试新方案、新创意、新点子。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医疗美容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62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1-0068-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1]。从2012年开始针对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专科学生的《医疗美容技术》这门课程,对部分学生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校2011级3年制大专班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88例(其中女生80例,男生8例)。
1.2分组:将上述医美大专班学生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男4例,女40例)。对照组44例(男4例,女40例)。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性别、年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授课教师、教学课时完全一致。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学生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医疗美容技术》课程总学时60学时,理论课时40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4学时的操作考核。教学以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主。操作考核为文刺和皮肤护理两项。
1.3.2 实验组学生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医疗美容技术》课程总学时60学时,4学时的操作考核。将剩余56学时围绕传统教学法相同的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分解设计为24个项目。
举例:抽取《医疗美容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项目,时间为2学时(90min)。项目名称:运用超声波美容仪进行美容皮肤养护。首先,利用视频或教师演示的方式介绍超声波美容仪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20min)。接着,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一人扮演美容操作师角色,一人扮演顾客,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操作。由美容操作师按要求完成超声波美容仪的美容皮肤养护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纠错,学生不懂就问,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60min)。最后,教师总结在项目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印象(10min)。
1.4 评价方法:在学期末,对两组进行期终总评及授课满意度调查。两组的试卷和调查表均为一致。
1.4.1期终总评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70%)和操作考核(30%)组成,总分100分。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min。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总分100分。操作考核为文刺和皮肤护理两项。比较两组学生的期终总评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1.4.2授课满意度调查表设优秀、良好、一般和不满意4项。共计满意度调查表88份。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将两组的期终总评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94.3±7.2)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80.1±8.5)分。显示实验组的期终总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2.2 授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分析:实验组学生授课满意度调查表中评优秀者有33例,占75%;评良好者有10例,占22.7%;评一般者有1例,占2.3%;无不满意者。对照组学生授课满意度调查表中评优秀者有23例,占52.3%;评良好者有8例,占18.2%;评一般者有11例,占25%;评不满意者2例,占4.5%。以上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于授课的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项目教学法已被学生广泛接受(见表2)。
3 讨论
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验组的期终总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的期终总评成绩,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学生对于授课的满意度要远高于对照组。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医疗美容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2]。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变为了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3]。项目教学法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或咨询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建构者和追求知识者[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汲取了知识,更从中感受到创造和获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发生转变,不再过于依赖老师,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盲目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代玉.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4):57-60.
[2]陈巧力,王慧玲,马文华.“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4):82-83.
[3]赵娜.儿科护理实训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106-107.
篇7
[关键词]3D立体影像;艺术课堂教学
当今,三维影像技术成熟,3D(立体)影像发展迅速,电影级别已经十分完善。社会对立体影像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电影级立体影像播放与片源制作软硬件技术门槛过高,商用立体电影播放存在三个问题:1、成本高 2、片源制作困难复杂 3、播放设备体积过大 4、维护费用昂贵。严重制约了3D(立体)影像的普及应用。此类型的3D影像技术多用在大型的场所,比如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和一些娱乐设施,很难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但是,随着3D影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立体影像技术。例如,红蓝显示技术、偏振立体显示技术、时分法显示技术以及裸眼3D技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偏振立体显示技术,可以较为完美的还原图像的色彩信息,保证观者接受到质量较高的的现实效果,接近肉眼在现实中看到的景深。偏振立体显示的技术门槛和硬件设备都较为容易达到,需要两台高分辨率的投影仪同时聚焦在幕布上,并且在每一台机器的输出镜头前安装一块偏振镜,利用光线投射时的波形震动原理,偏振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光线,观者通过佩戴偏振眼镜得到立体的画面。现在,这类偏振立体投影系统技术具有更为廉价、更易搭建的特性,让立体影像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更易普及。
如今,全国高校的教育资源都较为充裕,一些重点大学甚至出现钱多乱花的现象,这些学校可以采购先进的立体影像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省份,在教育资源上面的投入有限,很多高校没有资金添置这方面的设备,但是通过对学校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也是可以达到建立立体影像播放系统的条件。
1 3D立体影像在艺术课堂教学的应用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最被人诟病的方式,教师站在多媒体机前念课件PPT,n件的内容多为概述性的文字与画质低劣的图像。在这样的教学体验下,学生很难与美术、美学这样的词形成共鸣。当然,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信息传递是一方面,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更应该引导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引导和接受艺术作品传达的观念是美术教学的重点。现有的美术教学中,课堂作品演示播放方式较为单一,多数以平面投影、普通视频影像、平面图像展示为主,不能完全展示艺术作品饱满立体的视觉特性。此时,在课堂上对艺术作品传播的介质尤为重要。立体影像技术的介入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资源的拓展,增加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同时,艺术作品通过立体影像的呈现,可以实现作品的部分“逼真性”,满足学生与艺术品交流的诉求。
艺术作品的表达一方面是艺术家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观者(艺术接受的主体)。伽达默尔的阐述“对艺术作品的经验从根本上说总是超越了任何主观视域的,不管是艺术家的视域,还是接受者的视域。 作者的思想绝不是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意义的可能尺度。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观念看法的主观改造,通过抽象、隐喻、象征的手法展现在作品中。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观者的心理接受有关,这也跟艺术家通过作品分享的个人观念、艺术观点有关。艺术作品往往是暗示、隐喻着创作者的思想,尤其是在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中,观者需要认真凝视通过作品与大师们交流,饱含个人经历的揣测。好的艺术作品会带有艺术家强烈的“视觉压迫”,这种视觉上的压迫力会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强烈的艺术诉求,是艺术家置于作品中的主观引导。观者被艺术家设置的线索引导,达到心理和视觉注意力的集中,把自己的理解投射在作品中,跟随作品中的线索一步步地完成视觉接受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往往是观者与艺术品直接的交流才能达到,每次通过一种传播介质的转换都会降低艺术品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压迫力。在国外,很多优秀的艺术品陈列在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展示,观者可以与艺术作品最直接的对话。在国内,由于艺术资源的匮乏,好的作品往往都存在于大城市的美术馆,想要看到这些作品还需要到这些城市。正是由于这种艺术资源的匮乏性,立体影像技术对艺术课堂教学中对艺术品展示意义更为深远,通过对作品逼真性的展示,还原作品的颜色、技法、尺寸大小、观看距离等,让学生作为观者凝视这些艺术品,达到艺术作品传播的目的和观者接受的目的。
2 结论与展望
虽然,偏振立体影像技术展示的影像作品不能完全达到真实的效果,通过3D眼镜展示的图像在色彩还原度和深度会有所损失,只能做到尽可能的逼真。将原本二维平面的传播形式,转换成三维立体的图像,添加图像的视觉压迫力。这种立体影像技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改变美术教学方式,至少为艺术课堂教育提供一种作品展示的可能性,为学生的艺术感知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立体影像技术在高校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完整的技术系统支持,为立体影像在教学中的普及做出探索。
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立体影像技术出现,摆脱3D眼睛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裸眼3D技术。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带来传播媒介的更替,传播方式的创新,相信在未来的艺术教育课堂上,一件件艺术品真实的投射在我们身边,像在美术馆伫立凝望一样审视每一件艺术作品。
篇8
【关键词】 水芹;,,学习记忆;,,回避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小鼠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水芹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和避暗法及测定 SOD活性、MDA含量的方法,观察水芹提取物对小鼠学习记忆以及 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水芹提取物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氯霉素、乙醇3种化学药物所致记忆障碍,亦可提高红细胞中 SOD活性,降低肝脏组织中 MDA含量。结论:水芹提取物具有一定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提高 SOD活性,降低 MDA的含量有关。
关键词:水芹; 学习记忆; 回避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小鼠
水芹为伞形科植物,全草性味甘辛、凉,功能清热利水[1]。主治黄疸性肝炎,水肿[2],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3],并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该实验进一步探讨了水芹提取物(以下简称 Sf- E)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21±2)g,雌雄兼用,由延边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供应,合格证号(10-1022),训练前在实验室适应环境1 d以上。
1.2 药品与试剂水芹 Oenanthe Stolonifera(Roxb)Wall.exDC,采集于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经延边大学药学院刘永镇教授鉴定为正品。水芹乙醇提取物:根、茎,用乙醇浸泡3次,温度为40℃, 12 h/次,合并3次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减压浓缩,提取后备用。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仪器 GB-204电子秤,722分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造)。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
2.1.1 学习记忆实验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东莨胆碱模型组,脑复康阳性组,Sf- E(10,5 g/kg)药物组。连续 ig 9 d。
2.1.2 SOD活性和 MDA含量测定取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f-E(10 g/kg)组和 Sf-E(5 g/kg)组,每组10只。连续ig 25 d,1次/d。末次给药1 h后取血,测定SOD的活性[7]和 MDA的含量[7]。
2.2
行为实验模型 采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 (One tria passive avoidance responcse)-跳台法和避暗法[5]。
2.2.1 跳台法 实验装置为小鼠跳台反应箱,体积为30 cm×12 cm×30 cm,分为3室,底面为可通电的铜栅。训练时置小鼠于反应箱内适应3 min,然后通以36 V连续电刺激5 min,小鼠受到电击后的正常逃避反应为跳上橡皮台(安全区)。记录5 min内动物跳下橡皮台的次数作为训练期错误次数。24h后在底部铜栅通电的情况下,依前法将动物轻置于橡皮台上,记录3 min内的电击次数作为测验期错误次数,为主要观察指标。
2.2.2 避暗法 小鼠避暗箱大小为36 cm×12 cm×12 cm,分为前部明室和后部暗室两部分,两室间有直径3 cm 的空洞相通。底部为铜栅,后半部暗室通以40 V电压。训练时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开始计时,从小鼠放入至钻进暗室触电的时间,为训练时潜伏期,同时观察小鼠5 min内进入暗室的次数。24 h后进行测验,记录每只小鼠第1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5 min内进入暗室的次数。
2.3 红细胞中 SOD活性的测定 取小鼠血50 μl放入(50 u肝素)刻度试管内,2 000 r/min,离心3 min,用玻璃吸管吸取上清液,然后加入双蒸水0.2 ml混匀,再加入95%乙醇0.1 ml振荡30 s,加入三氯甲烷0.1 ml 置旋涡混匀器,抽提1 min ,3 000 r/min ,离心3 min,上层为 SOD抽提液,中层为血红蛋白沉淀物,下层为三氯甲烷,记录上层液体,取10 μl做 SOD活力测定[7]。
2.4 肝脏组织中 MDA含量的测定取5%肝组织匀浆液0.2 ml,加入8.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0.2 ml, pH3.5的20%醋酸1.5 ml。0.8%TBA1.5 ml,加双蒸水至4.0 ml,置95℃水浴箱加热1 h,自来水冷却后再加蒸馏水1.0 ml, 然后加入正丁醇-吡啶(15:1 ,v/v)混合溶剂5.0 ml.振荡1 min,离心取上层有机液相,于532 nm波长测定吸收度。计算组织中 MDA含量(F:TEP标准应用液的吸收度, f:样本的吸收度)。
3 结果
3.1
Sf- E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影响
3.1.1
跳台法Sf- E(10 g/kg)组可对抗训练前10 min,ip东莨菪碱(3 mg/kg)所造成的小鼠学习记忆获得障碍,表现为跳台法错误次数与东莨菪碱组相比显著减少,经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 跳台法实验观察结果(略)
3.1.2 避暗法Sf- E(10 g/kg ,5 g/kg )连续 ig 9d,可对抗训练前10 min,ip东莨菪碱(3 mg/kg)所造成的小鼠学习记忆获得障碍,表现为避暗法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并且潜伏期显著延长.结果见表2。表2 避暗法实验观察结果(略)
3.2 Sf- E对氯霉素所致小鼠记忆巩固不良的影响
3.2.1 训练前10 min,ip氯霉素(200 mg/kg)使小鼠在避暗法中的错误次数显著增加,Sf- E(10 g/kg)组连续ig 9 d,可对抗氯霉素所致的记忆巩固障碍。结果见表3。表3 Sf- E 对氯霉素所致小鼠记忆巩固不良的影响(略)
3.3
Sf- E对40%乙醇所致小鼠记忆再现困难的影响
3.3.1
经训练的小鼠,于测验前30 min ig 40%乙醇(0.1 ml/10 g),结果表明,40%乙醇可使小鼠跳台法错误次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Sf- E(10 g/kg)组和脑复康组连续 ig给药9 d,对小鼠记忆再现成绩优于乙醇模型组。结果见表4。表4 Sf- E 对40%乙醇所致小鼠记忆再现困难的影响(略)
3.3.2 经训练的小鼠,于测验前30 min ig 40%乙醇(0.1 ml/10g),结果表明,40%乙醇可使小鼠避暗法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期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f- E和脑复康组连续 ig给药9 d,可使小鼠避暗法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显著延长,与乙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记忆再现成绩优于乙醇模型组。结果见表5。表5 Sf- E 对乙醇所致小鼠记忆再现困难的影响(略)
3.4 Sf-E对小鼠红细胞中SOD活性和肝脏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Sf-E连续ig 25 d,1次/d,末次给药1 h后取血,测定SOD的活性[7]。取肝脏组织进行匀浆,用 TBA法测定 MDA含量[7]。结果见表6。表6 Sf- E 对小鼠红细胞中 SOD活性和肝脏组织中 MDA含量的影响 (略)
4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Sf- E可对抗以上3种化学药物所致的记忆获得、记忆再现、记忆巩固三个不同阶段的障碍,使记忆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提示Sf- E可能具有易化记忆的作用。
东莨菪碱作为中枢胆碱能受体的拮抗剂,可降低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胆碱能系统活性,对记忆获得产生阻抑效应。Sf- E训练前给药均可对抗东莨菪碱引起的记忆获得障碍,这可能是通过增加乙酰胆碱来提高中枢胆碱系统功能,改善记忆障碍。
已知蛋白质是长期记忆形成的内在基础,记忆的巩固与脑内新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5]。Sf- E对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所造成的记忆巩固缺陷有改善作用,说明 Sf- E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有关。乙醇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在行为实验中可导致记忆再现障碍[6]。Sf- E能明显对抗乙醇所引起的记忆再现障碍。
细胞氧化代谢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引起机体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由基是一类高度活性的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发挥其氧化剂的作用,损伤生物膜成分或生物大分子,从而影响膜的结构和功能。自由基氧化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丙二醛,丙二醛与蛋白质、肽类或脂类聚合、交联形成脂褐素堆积溶酶体中,引起细胞的衰老和死亡。SOD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保护机体细胞和组织不受自由基的损害,延缓机体衰老过程。本实验结果表明,Sf- E能明显提高小鼠红细胞中 SOD活性,显著降低肝脏组织中 MDA含量[7],说明 Sf- E能提高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增加机体清除有害物质在细胞中的积累,具有良好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总之,Sf- E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氯霉素所致的记忆巩固不良和乙醇所致记忆再现障碍,有一定改善学习记忆的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提高红细胞中 SOD活性降低肝脏组织中 MDA的含量有关,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512.
[2]黄正明,张志明.水芹注射液抗肝炎的药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 16(5):303.
[3]张红英,朴惠善, 李牧子,等.水芹甲醇提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44
[4]张红英,金莹,朴惠善,等.水芹甲醇提取的抗心律失常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3,6(2):32
[5]宋哲洙,李明洙,张红英,等.90~08(14)对小鼠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J].新药研究基金会报,1992,5(2):109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一、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方法
1.建立历史课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基地,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要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平台,搭建与互联网相通的多媒体教室,广大历史教师更应认清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重大作用,从根本上转变落后观念,改变固有的教育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方法和步骤,并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教学新模式。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诸多网校的出现,网校的建立和发展壮大正是基于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比较成熟的结果,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比较著名的CSC历史教师备课系统、武汉华软历史教学系列、人教文博历史教学系统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历史专业教学软件。
3.建立校园局域网进行教学
受技术和地域的限制,我国个别地区的互联网速度还很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因陋就简,利用校园局域网,使信息技术教学与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这样,师生既可以通过卫星电视了解到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教和学,减少了信息时代带来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负面作用。
4.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网络信息时代,人才的标准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还在于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而通过计算机获取知识已经是人们增长见识的主要途径。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自己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应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教学失败,所以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时尚忽略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引入无疑给教学工作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这并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的价值所在。是否应用信息技术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取决于知识本身。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从教学实际出发,认为只要应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那些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结构,效果不佳,质量不高。
2.情境创设生拉硬拽,不注重教师的引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对学生的感观刺激很大,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在情景设置时生拉硬拽,找到一些与授课内容不贴切甚至毫无关系的内容,让学生看后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样恰恰忽略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也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重形式,忽略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只是辅助手段,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应用多媒体的数量,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屏幕切换过频,给学生眼花缭乱的感觉,繁杂的音乐让学生注意力分散。一节课时间往往浪费在多余的画面和嘈杂的音乐中,致使教学重点、难点没能得到解决。
4.教师缺乏引导,学生不愿思考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个别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互动取消,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后,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实践活动空间,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学习方式。时代赋予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使命,难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多层面思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认识历史,评述历史。
参考文献:
篇10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VI设计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设计项目作业,化理论知识为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VI设计能力。
一、VI设计项目的确定
在VI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对象能够成为Ⅵ设计对象,这是项目教学的第一步。而项目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大量的真实项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这是一个难题,但教师也不急着给学生定题,只要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再根据相关的资料来确定一个项目。
在刚开始做项目设计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比较迷惑,他们可能只会关注到一些企业。这主要因为VI设计有几十年的发展史,现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企业方面。比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像荷兰壳牌、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而看看中国,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当学生只看到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除了企业本身之外,凡需要与人、消费、市场沟通的对象都可以成为VI设计的对象。社会的日新月异,品牌的概念也随之扩展,VI设计也不能止于企业、商品,还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种文化、一个人等等。在这样的导向下,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拓宽,于是他们会自己去寻找一些创意项目。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也融入了项目之中,创立以自己名字为命名的品牌或者公司。虽然这样的项目在当前是子虚乌有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值得鼓励的。
二、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调查
项目调查分析是完成VI项目的重要过程,项目调查分析做不好就会影响项目定位的准确性,甚至导致Ⅵ设计的失败。因此,教师在项目设计教学法的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对本组的项目对象进行有效、准确的调查与分析。不单单是前期调查,在整个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小组调查分析和再调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好处,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更加团结,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比如,有一个小组他们毛遂自荐为一家小企业进行VI设计。在前期的调查和项目设计的调查中,他们这个小组就做得非常的充分。他们用书信广告的形式向该公司推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使得该公司接受了他们的设想,也接受了他们对该公司的调查分析。这个小组虽然没有向该公司索要报酬,但是该公司主动提出要负责他们在整个VI设计中所需要的一切费用。这一切都保证了这个小组调查的有效、高效,使得整个VI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自由,应该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确保其VI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后期制作。圆满完工
在对项目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要塑造一个怎样的对象,如何突出其特点、优势,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非常重要的。接着,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草图分析,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做标志设计的时候,要把概念化为视觉符号。最后要进行VI手册的制作。
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VI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美术设计。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组织整体特色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必须能使人感悟到组织精神的个性与内涵,传达组织的经营理念。VI若缺乏美的艺术表现力,则不能唤起公众的美感愉悦。因此,VI设计是一项艺术,必须遵循一些美学原则,比如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寸,色彩与联想,情感与心理等等,通过一些独创性的符号立意来凸显个性,在公众中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建良,VI设计与实训,石家庄市: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 上一篇: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
- 下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