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54-02
1 顶岗实习任务落实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内涵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行为规划和掌控
毕业顶岗实习是指导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了解专业、行业、产业、企业和职业,达到从业基本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落实顶岗实习任务是顶岗实习的始渠道,校内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应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中聘任,实习单位负责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对口的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岗位。校内指导教师要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依据实纲并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制定每个学生具体的实习方案和计划。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内容与任务、实习方法与步骤、实习纪律、实结与考核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制定过程中,在任务落实阶段,要让学生、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填写顶岗实习信息表(表1)。
通过此表格将各系学生信息、教师指导信息、学生顶岗的企业信息以及毕业设计信息全部统计在一起,有利于管理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毕业顶岗实习安排情况。
2 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微观探讨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细化的依据,有利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习作
各系(分院)具体负责对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资格的认定,本系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计划安排、顶岗实习的组织、总结及信息反馈,顶岗实习中具体问题的处理等。组织实施实习计划,包括确定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生的分组及实习过程的管理等。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考核标准,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将实习材料整理、归档和上报。对顶岗实习学生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在实习单位内聘请的实习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进行。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可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分散顶岗实习原则上由实习单位安排专人进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巡回检查、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指导学生的情况,填写《教师顶岗实习指导记录》(表2),学生要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3)。
通过表2和表3的填写能够清楚地看到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做什么,看到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怎样的指导,从而形成了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微观控制。能够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3 顶层设计组织与管理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形成的前提,有利于形成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在学院层面上,要有对顶岗实习单位的整体设计组织与管理,即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确定好二级管理的体制,号召以系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动员、培训和教育,明确实习目的、任务、计划、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技能、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等教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组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制订顶岗实纲、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实习岗位要求和教学要求共同编写“三书”,即计划书、任务书、指导书。顶岗计划书应在实习动员前一周发给学生。在计划书中涉及的企业或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在学生即将顶岗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三书”明确顶岗计划、目的和任务。系部要组织专人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负责实习的系部要密切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的全方位指导,检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及时解决。实习结束后,系部综合各个岗位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给校内指导教师以明确的评价,并将检查的结果和意见填写到表3中,让指导教师在学院的指导下再进行指导,形成学院整体齐抓共管的实习管理氛围。
4 顶岗实习成果的评价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均须填写《学生顶岗实习申请表》(表4)。
并经所在系部、教务处、学生处和招生就业处审批。同时学院要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之间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条件,落实实习指导教师等;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应对实习学生做出书面鉴定,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3)中实习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院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要求,特殊情况需请假时应征得实习单位的批准,并及时向学校指导教师报告。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监控与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等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五级记分制,学生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可获得学院的就业推荐表。顶岗实习不及格者,需重修合格后,方可领取就业推荐表。毕业顶岗实习成绩本身就是推优择岗就业的基础参数。
总之,毕业顶岗实习设置必要,责任重大。这一阶段是“校企零距离对接”的前沿。完善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就是把壁垒筑在前沿,通过顶岗实习任务的落实、顶岗实习运行模式、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成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的成文管理,让教师发挥主控性,让学生发挥能动性,为企业培养聘进来就用得上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3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类的工作岗位按工种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偏向技能型、应用型,这恰巧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职国贸专业培养出的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适应目前外贸类岗位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国贸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顺应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外贸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必要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能够将校内教学与企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高职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基本都有“工学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院校是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半年的“毕业实习”,有些学校则除了毕业实习外,还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不论是毕业实习还是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顶岗”学习,在此,我们统一叫做“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最常见的教学体系模式是“2+1”模式或“2.5十0.5”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安排学生半年或者一年的校外工作体验。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安排的“2+1”模式或“2.5十0.5”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2+1”模式或“2.5+0.5”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结束,马上进人毕业就业状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更早地进人社会学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却并没有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精神付诸于最佳的行动。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夕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它仅仅是提早了学生就业的时间,让学生早半年或一年进人社会工作,却并没有从整体上起到培养高技能型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不利于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结与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学生校内阶段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在人学后的前两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大三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目标开始明确,但却没有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机会。
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整体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欠佳。
4.2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属高职热门专业之一,每届学生数量较一般专业大,且由于外贸类的公司大多是小型公司,每个公司的人才需求的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像理科专业一样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为了使学生找到顶岗的单位,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与学校单位推荐相结合安排顶岗实习单位,且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单位类型及岗位要求把握并不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无法对学生作出严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只能模糊定义。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明确直接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根据笔者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安排的高职院校,其国贸专业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是可以提早工作,早点就业,早点进入社会。显然,想通过目前这样“顶岗实习”安排达到高职国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乐观。
4.3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之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但如上所述,由于国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较分散,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且并不一定专业对口,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上并不重视。一般会随机分配学生给相关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也只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了解下情况,偶尔也会下企业进行查看,但由于现场指导时间短,没有集中性指导,学生间缺乏交流,指导效果一般。
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是否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把关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播与指导,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在顶岗指导上的不重视,投人不足,使实习指导只停留在与学生保持联系的表象管理上。
4.4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欠佳
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以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但大部分院校在这两方面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
由于实习指导的分散性,校外指导的难度较大,资金投人要求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该方面的投入均有较大缺口,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大部分情况下不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是由教师一边在校内任教,一般兼职担任校外顶岗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上的欠缺,学校对指导教师无法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则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变成了对顶岗实习资料上交的表面文章。
5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目前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卜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处于顶岗实习实践的起步阶段,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还不够。但高职教育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各高职院校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审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是关键。在资金能到位的情况下,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改进:
5.1时间安排:大学末到大学中
要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与成长,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将以往定在大学末(毕业前)改为大学中。目前也有高职院校有这方面的实践,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1+4x0.5秋去、春回”模式,将大二的第一学期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学生顶岗的时间(匡希龙、王章华,2007),也有学校把该模式叫做"3111”模式(山颖,2008);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则采用“1.0十X+Y模式(王婷,2008),将顶岗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这些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顶岗与校内实习交叉进行,改变了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
国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在一年学习后对基本的外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可安排其在外顶岗实习。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及其他素质上的不足,明确接下来校内学习的目标,校内学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立竿见影。
5.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分别制定
理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安排,学生轮岗学习,其教学目标明确。但文科类的,由于集中安排不可实现,岗位适应期长,一般不适合轮岗,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要求不一,很难统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按岗位定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做相关的性格测试及技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以心理、技能测试结果提示的该学生适合的岗位走向为主导,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细心、安静的同学)、业务组(活泼、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跟单组(灵活、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进行目标考核。为避免学生因对岗位或自我性格的错误认识而选错组,可以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换组,但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换组之后其学习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改变。
这样的分组定岗、按岗定目标的安排可以改变以往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明确的现状,有助于后续的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明确化及顶岗实习考核的明确化,并且这样的分组顶岗还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5.3学生指导:分组定人指导、集中定时指导
“分组定人指导”指的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有助于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定时指导”指的是按一定的频率,如每两周回校一次进行集中交流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整学生回校的次数与时间。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国贸专业顶岗,或者说文科类专业分散顶岗实习,教师指导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集中回校指导是学生间交流提高的有效途径,交流后的教师总结也会更加地有针对性,有望提高指导效果。
5.4顶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教师指导质量两手抓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解决资金投人问题是根本,只有资金上充裕,才能合理安排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老师才有精力、有动力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在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学生实习的质量及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在学生实习质量上,应该通过校内及企业指导老师联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指导,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定时集中对学生指导。企业的指导老师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高,提高实习的效果;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组织的校内交流指导,则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的总结,对专业知识做更广的延伸,另一方面校内集中指导还可以让同一组的同学增加交流,促进学生对其工作岗位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校内指导方面,学校甚至可以安排不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以让学生对外贸岗位有更全面的理解。在教师指导质量上,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互相督促,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将起到使顶岗实习事半功倍的功效。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 工学矛盾 计算机远程教学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与技术教育的统一,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使学生获得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从而获得职业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是以学生获得职业为最终目标的一种教育,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完全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职业性与技术性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2.以实践性教学的顶岗实习为主,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强调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应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二、顶岗实习所引起的工学矛盾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是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突出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现在顶岗实习一般是在学生完成两年时间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再安排一年的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的工学矛盾
顶岗实习指导一般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负责。企业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担当职业培训任务,校内教师作为学术导师担当实际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学校要求校内导师每周下企业指导一次顶岗实习工作中实际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但是很多学校把顶岗实习当成了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学生基本在校内,教师指导这个环节属于脱管状态,达不到“工学结合”的目的。这种矛盾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制约着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顶岗企业的职业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的矛盾
顶岗企业在现实的劳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与学生所学课程相异的劳动技术,在学生参与这项劳动技术工作后,没有指导老师及时的指导与理论支持,达不到顶岗实习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目的。企业职业目标是学生遵照企业工作计划的进度完成任务,学校教学目标是按照学校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完成职业技能的实践,这就形成了顶岗企业的职业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冲突。
三、计算机远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计算机远程教学目前在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西部院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总认为它是函授和电大的教学方式。其实不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到底是机械式工作还是学习?顶岗实习与课程理论结合的冲突、顶岗企业的职业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冲突的解决,计算机远程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个可行的良方。
四、计算机远程教学的在顶岗实习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工学结合,实施起来,带来的首先是工学冲突和矛盾,只有“工”而没结合“学”,但“学”才是工学结合的精髓,否则只是机械式的劳动。通过计算机远程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
在每天的工闲时,由负责的学生利用网络上交当天的实习工作工艺流程等的具体文字、照片,校内指导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与各个顶岗实习点互连,让学生实时地收看和收听当天的实习指导及讲座,让实习指导有的放矢的,以达到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
这要求视频会议系统同时支持多个会议通道,能进行远程的Web方式管理,有较强的控制功能,保障无延迟的音视频传输,图像清晰,保证音视频的同步性。有教学指导录制记录功能,具备视频点播功能,学使学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有良好扩展性。支持屏幕广播、程序共享等多种协同教学的功能。
(二)利用网络的论坛和即时通信工具交流与讨论
校内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众化的网络交流工具,自建论坛和博客进行指导交流。尤其现在普及和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QQ具备了各种交流应用功能,同时手机移动QQ的便捷性使顶岗实习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解决了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缺乏指导的问题。
其中的QQ群功能具有多人交流的服务功能。QQ群除了可以交流讨论,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指导老师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实习通知、实习要求、实习内容进行广播传递,并把电子版资料共享到群空间供所有好友学生下载,还可以汇报实习情况,实习成果的展示,对实习报告和相关表格的收发,同时实现学生间、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间的信息交流讨论,学生最终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四、小结
利用远程教学的方法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网上远程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和顶岗实习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使师生交流更加平等友善。顶岗实习的远程指导使顶岗实习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及时和有效,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实习氛围,整合了实习资源,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交互式、协助式的学习,促进学生及时反思,提出问题并解决,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篇4
1.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实习初期对酒店安排的客房、餐饮等最基层服务工作岗位均能接受,但工作流程逐步熟悉以后,实习生们会发现酒店服务工作无非就是一种机械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本科实习生的失落感不断加强,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许多实习生不能正确看待实习待遇,尤其实习三个月后,他们对社会认识更加深一步,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报酬不对等。不少学生反映工作内容和正式员工没有任何区别,却得不到同样的报酬,自认为是廉价劳动力,工作积极性不高。
2.实习基地选择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不是一项短期行为,实习酒店难以落实、稳定,或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这与学校制定的初衷与目标将完全相反,势必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酒店、学校、实习生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都会与酒店方强调这些内容,酒店方在洽谈时(通常都是人事部门负责人)都承诺如何按照校企双方的要求来对待实习生,但在后期执行阶段往往由于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执行层面等问题无法将之前的承诺兑现,相应的考评机制也缺乏客观标准,并最终导致学生实习阶段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目标的要求。
3.实习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酒店目标与实习目标之间的错位。
酒店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作为酒店来说,它与学校联系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酒店以盈利为目的,需要服务质量稳定,要求保持员工相对稳定,而学生的实习则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为能掌握不同部门的实践知识,要求尽可能轮岗。这种酒店目标和实习目标的错位,导致实习过程中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的冲突,如果酒店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就会产生廉价劳动力的感觉,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3.2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顶岗实习酒店多,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往往一个教师负责若干家酒店的实习指导,无法兼顾各个酒店及实习生的所有需求。有些学生对实习认识存在偏差,或闹情绪、或与酒店闹矛盾、或擅自离岗。甚至有些学生以学校的名义向酒店请假或辞职,造成实习成为形式,如果学校与酒店沟通不及时,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二、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顶岗实习的对策
1.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1.1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的权利和义务,使其对实习情况更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的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明确工学结合实习的目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实习不是去赚钱,更不是去享受.而是到实践中去锻炼,强化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1.2企业实行“匹配式”管理。
酒店的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年龄层次、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架不同,实习目的也各有不同。如酒店忽视实习生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而不分层次进行管理,可能导致其产生对酒店管理和酒店行业的反感情绪。因此酒店有必要做好实习生“匹配式”分配与管理,即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同时也要配合校方做好实习生的心理管理。
2.实习基地选择相关对策。
2.1选择管理正规,具有较高档次的实习基地。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由于笔者所在院校坐落于长三角较为发达地区,且酒店管理专业为本科层次,比起其他一些同类院校来讲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结合最近几年的实习基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国际五星酒店的管理和培训都相对更加完善,人性化管理水平也更高。所以今后的实习基地基本定位在国际五星级酒店,且一般要求在长三角地区,距离学校不远,也为指导教师在后续的实习过程中提供更为便利、更为快捷的管理提供条件。这样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2以合同的形式明确酒店企业的责任,并提出相应具体考核指标。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承担了与企业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报酬过低,都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工作与学习。酒店合同的形式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其等级可参考工作时间一年以内的正式员工),可以使实习生们更容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意感,为酒店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针对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合同的签署要尽可能取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以便相关条款在实习过程中更好的落实;合同内容还应对实习生加班、调休、专业技能培训、轮岗实习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并将上述内容加以量化引入到实习期结束时的考核,考核优秀的实习基地可以在下一年度的实习生选择、数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先权,考核不合格应取消实习基地的资格。目的是督促双方应以合同为依据,切实把学校和实习生的需求与企业的经营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谋求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
3.实习管理方面的对策。
3.1明确顶岗实习中学校、酒店和学生的责任。
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实习前,组建学校、酒店、学生三重顶岗实习管理机构,规范学校、酒店、学生实习期间的沟通机制,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以学校教学目标为总方针,以实习生为核心,兼顾实习单位的特点,学校主要履行学生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协助企业管理学生,去酒店指导顶岗实习,完成教学实践任务;酒店提供顶岗实习条件,按照教学计划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在履行学生劳动保护的前提下,主要负责学生在酒店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学生服从校企双重管理,遵守学校实习纪律和企业劳动纪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3.2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度衔接。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认真完成酒店及学校的任务及教学要求,完成顶岗实习日志、实习周记等。内容包括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单位指导、实习情况小结;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并召开实结会,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学而有所得,谈而有所获,知而有所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综合表现、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的综合评定评定顶岗实习成绩。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顶岗实习
一、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
1.顶岗实习企业接纳能力有限,实习期间实现多岗位轮换与理想状态还存有距离。我们的愿望是将营销专业实习基地固定于若干企业,将其建成技术岗位搭配合理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2.高职院校为顶岗实习企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尚需进一步开发挖掘与企业合作的内涵,丰富校企合作内容,为持续合作奠定基础。
3. 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细则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特别要明确实习期间的安全责任问题,解决分散难管问题以及指导教师与班主任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管理问题。另外,加之综合管理,宏观检查学生实习教师指导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4. 高职院校需要解决实习中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是:仍然有少数学生不遵守考勤纪律、随意换单位,学生家长的参与程度低或干预程度大,个别指导教师与企业、学生、家长四方沟通不够及时等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顶岗实习的四方协调机制。
(二)教师方面
1.学校指导老师:因教师人数的不足,加之学生顶岗实习的分散,指导老师检查一圈费时又费事,对深入扎实指导顶岗实习带来重重困难。
2.企业指导老师:因工作比较忙,企业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不够重视或疏于指导,有些出于个人利益不愿意学生接触。
(三)学生方面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过高。
2.部分学生吃苦精神较差:很多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工作任务繁忙,经常加班,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1个小时以上,一个星期最多只能休息半天,学生们的体力消耗与在学校相比要多出很多倍,然而报酬很低,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工作辛苦是部分学生经常换岗的重要原因之一。
3.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角色到顶岗实习单位的一名实习生角色,角色与环境的转变需要学生转变观念,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不能再像在学校一样工作与生活。而有的同学正是缺乏这种观念的转化,不明白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对专业期望值较高,认为实习企业工作同学校所学专业不搭边,因此不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方面的要求,违规、违纪现象时常有发生,这在无形中就拉开了同企业的“距离”,这是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又一问题。
4.部分学生欠缺沟通能力:经管类专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得人际交往的能力。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抱怨学不到东西,很累,觉得单位很复杂,人际交往困难。实质上,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从学校到企业,生活工作环境变了,要适应工作、适应环境,就离不开沟通。在实习中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与实习单位同事融合在一起的基础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解决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引导
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加学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认识,磨练学生的意志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关键是要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指导工作,如实习计划的编制、顶岗实习的课程标准、顶岗实习动员等。它们在整个顶岗实习环节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否顺利通过。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充满迷茫,是因为学生在定岗实习前对企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充满憧憬,但又担心凭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适应工作岗位,不知道怎么与同事相处等等。因此,学校应做好实习前的引导工作,降低学生的实习预期值,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顶岗实习前,学校相关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参加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感到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和社会背景以及怎么去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更高层面上认识顶岗实习。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顶岗实习成功与否与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有密切关系。很多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做好了动员、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布置后,实习过程中就很少与学生联系了,这就需要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习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兴趣和择业态度,所以,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也极其重要。实习指导教师应该从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中选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的,他们学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高等院校,他们大多重视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知识。因此,这样的实习指导老师很难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鼓励现有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通过企业的顶岗锻炼他们了解企业的最新思想和技术前沿知识,使其快速成为“双师型”教师。另外,指导教师可以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组成,学校指导教师应该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指导教师担任,企业指导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责任心,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能太多,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三)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的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的过程实施,这个环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实习质量的高低以及毕业设计的完成影响非常重要,甚至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也依赖于此。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不但要接受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学习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和行为标准,接受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管理。其间,学生要填写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实习结束后撰写顶岗实习报告,参加顶岗实习答辩,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至少要完成一种与专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训练项目并达到考核要求。另外,还可以构建基于工作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计划、实施、检查、反馈的PACD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学生顶岗实习成功的根本是领导重视,动力是学生肯定,前提是企业支持,关键是精心组织,保证是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
篇6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能够面向社会直接就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社会适应、社会协调以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最为明确的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务院、教育部就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其中都明确地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改进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院校、企业双方共同搭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平台。实践证明,只依赖于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的,顶岗实习能够使学生进入企业真实环境,以“准员工”的身份全面了解企业工作流程,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不仅可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机整合,让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上升高度,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对实际状况的过程式体验,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有效增强未来走向社会的岗位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平面设计专业特点
平面设计是近年来国内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专业,并逐渐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专业的角度看,平面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以“视觉”作为沟通方式,以二维空间作为表现范围,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形式规则进行编排、组合与搭配的形象创造,借此来传达某种讯息、概念或思想。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早期的平面设计主要涉及包装、书籍、宣传品、海报、产品广告等各类以印刷加工为载体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平面设计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价值也更加强大,各类新兴的广告、软件及影视制作等领域均需要具有平面设计专业技能的人才。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基于商业价值与大众需求的艺术性创造活动,是有特定目的进行的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市场实践。它既是一个工作,也是一种职业;它创造的既是一件作品,也是一种产品;它的创造者既是设计者,也是生产者。设计最终要面对市场,因为真正的设计是一种需要,是以人为本、替人设想,为实用而服务。因此,从事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需要掌握熟练的表现技能和生产工艺流程,需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市场消费敏锐的洞察力。这些无疑都对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高校的设计教育必须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以满足社会对兼具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市场型设计人才的需求。
2.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平面设计作为一个实用的艺术门类进入各类高校的教学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特色学科,其内涵上也有着与一般专业不同的要求。目前,顶岗实习虽作为教学计划的必修科目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中得到广泛开展,但由于其专业实践的特殊性,在其运行和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1)实习岗位数量有限,实习企业实力不等
多数高职院校都有着多年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经历,也有着多年合作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但企业与学校对于顶岗实习意义的认识始终有待进一步统一,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直接为企业服务的顶岗学生,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刚从校园走出的学生,尚缺的就是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派学生顶岗实习,其目的也是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岗位适应性。这就导致企业为顶岗学生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性质有所局限,再加之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差异,学生受到锻炼的程度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任务的有效开展。
(2)专业目标不一致,岗位适应能力差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虽然学校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特别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但在学校里接受的知识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始终会存在一定差异。企业安排的岗位往往起点较低或形式单一,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专业操作的岗位,而且多数学生从学校步入企业,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应对真实环境工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部分学生就会对这种状态失去耐心,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信心,从而影响顶岗实习目标的全面实现。
(3)形式大于实质,学生难于监管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很多院校的实习管理师资力量有限,对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也不够重视,使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监管的难度。有些学生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缺乏自信,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那么在脱离学校环境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出现学生既没有兼顾校内的基础学习,也没有获得理想的校外实训效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基础平台建设
1.学校完善基础条件
篇7
关键词:顶岗实习 现状 对策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专业技能有了进步,自身素质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但从目前我校的顶岗实习来看,效果并不是尽如人意,企业、实习跟踪老师和毕业生怎一个“烦”字了得。
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用工反馈信息不大理想
目前我校采取的是就业式顶岗实习,即联系到企业有用工计划,组织学生按规定的招聘程序招聘与用工计划等额的学生到岗工作,学生实习结束后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的一种实习方式。但从厂房的反馈情况来看,企业的人事部门有点“烦”,源于企业是被动接受。江阴长电科技公司人事部的陈经理无奈的说:“用工需求大时,歪瓜裂枣都得受。这样造成学生觉得反正最后有单位要的思想,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发挥,少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旷工、怠工等不良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积极性。”
个别就业专职人员在选择顶岗实习企业的问题上显得有点草率
所有的生源学校都需要联系就业实习单位,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个别就业专职人员觉得能联系到实习单位就不错了,因此出现“抓到筐里就是菜”的现象,尤其在学生顶岗实习的高峰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专职就业人员很容易会忽略了对企业的深入考察,只是从表象上看看企业还行,但当学生进厂实习后,才发现与宣传时的不一致,就觉得是被忽悠、有点“烦”,认为是上当受骗,满腹牢骚,抱怨学校骗钱骗人,便出现消极怠工或纷纷离厂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并给下年度的招生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学生实习期间稳定性差
由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短期跟踪、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派老师实习跟踪管理,造成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即使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
学生期望值太高
一些学生觉得待遇太低从实习单位返回学校的情况。其次是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从我校的实习基地用工反馈情况来看,企业比较重视的是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当前中职学生所忽略的。当前实习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自身的状况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关系,甚至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下年度顶岗实习单位难找的结果。
二、对策
为了学校更好和谐的发展,搞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切实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工作:
1.采取准就业式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技能以及工作表现,对学生再进行考察筛选,实习结束后确定正式录用学生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学生有了压力,在工作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把工作完成好,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企业信息库,择优筛选岗位
在企业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行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在劳动条件上能确保学生的安全,专业上尽量对口,能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的一些岗位需求密集型的企业,这样学生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能够互相促进,帮比赶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学校安排专职教师进行实习跟踪管理。
3.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工作
选择责任心强、对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比较熟悉、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负责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全程式跟踪管理,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同学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实习单位的工作规程,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4.关注学生顶岗实习初期情绪
学生到岗实习时,企业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厂纪厂规培训,严肃工作纪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须向学校实习跟踪教师请假,并征得企业管理人员同意。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操作要规范,不得随便拆卸机械零件或点击不熟悉的按键,以防造成人为事故。我们的实习跟踪老师要配合企业在生活上照顾好学生,思想上要做好安抚工作,指出这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并用自己刚工作时的实力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适应性。
5.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待学生适应一段时间后,实习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带任务进入岗位实习,并按照老师的要求采集用于教学的真实案例,在真实环境下学习专业课程,使学生有压力有动力,这样学生能够结合顶岗岗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最后学年度的学习任务。实习跟踪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6.切实做好学生权益保障工作
在与实习企业的合作中,校企双方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顶岗实习是职校生毕业前的一种特殊学习形式,也是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更好地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效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度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我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以务实的精神进行改革和探索,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会展专业;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训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项岗实习,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或者前两年半校内学习,最后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其实质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来造就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学校教育紧贴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急需之才。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地处上海的某高职学院(下文简称L学院)为例,L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然实践教学占总培养学时的比例已经高达60%,然而从专业整体上分析,教学环节依然沿用传统的“2.5+0.5”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五个学期共计两年半,第六个学期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体现的是传统的学科教学课程体系的特点,过于僵化而缺乏灵活性。已经暴露出其不适应目前会展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缺陷。使得L学院会展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L学院已经与上海会展行业协会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也与在沪部分会展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或者初步合作关系。不妨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强化顶岗实习环节的内容。考虑到L学院实际情况,在学制不做根本性改革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假期时间资源,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分阶段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前介入企业的会展项目的运营环节。
具体的做法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国内外会展行业及相关职业岗位有总括性的了解,培育职业意识。大一结束后的暑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会展企业进行第一次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为六周。目的是让学生完成职场的初步体验,获得对会展职业的感性认识。第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学年结束前要通过《会展策划师》、《会展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大二结束后的暑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会展企业进行第二次校外顶岗实习。进一步熟悉会展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职业要求,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10个教学周),校内将开设拓展类课程以及求职类课程。学期结束前安排专场实习招聘会,邀请会展企业参加,基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实习单位。学生随即进入毕业综合实践教学阶段,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上述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性的校外顶岗实习,是所有会展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在校内学习期间,学校还应该开拓更多的会展项目资源,既可以为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提供方便,也可以创造更多的校外顶岗实习机会,为师生搭建参与会展项目运作的实践平台。
通过精选品牌会展项目,校方主动与会展主办单位联系,谋求与其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来为师生提供“实战”的平台。通过与品牌会展活动的主办方合作,专门为在校生提供一些诸如现场接待、礼仪服务等实际岗位工作机会,既锻炼了学生,又为主办方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又提高了产学结合程度。作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重要补充,可以鼓励任课教师将课程内容尽可能地与企业的真实会展项目对接。比如要求每一门课程对接一个项目,那么课程的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校内理论学习的意义所在,在“做中学,学中做”。总体来讲,会展专业的顶岗实习可以考虑采用“矩阵式”模式,其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图1)。其含义是:纵向来看,根据培养计划方案设计,会展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总共需要完成四次校外顶岗实习,以工学交替的形式,递进式积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横向来看,学生还有机会参加特定品牌会展活动的实际接待工作,增强职业认同度,积累行业实践经验。
三、问题与对策
(一).平台搭建
高职院校在为学生搭建校外顶岗实习的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首先表现在会展企业以及品牌会展项目的筛选难题。很多会展主承办机构规模都不大,单个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数量有限,因而需要高职院校积累足够数量的合作企业,制度性的顶岗实习安排才有可能实现。能够吸纳较多学生的场馆类会展企业,是提供学期内校外顶岗接待实习的理想合作对象。这需要院校完善学生的选拔、岗前培训、定岗期间管理等制度,以实现和主办方的长期合作。
(二).风险控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又是会展企业的实习员工。但是他们的法律身份不是劳动者,不受《工伤保险条例》的保护。虽然顶岗实习前学生、学校、企业一般会签署三方协议。但是仍然还存在实习生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风险,如实习报酬风险、人身伤害风险等。校方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有义不容辞的管理责任,这些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往往对校方也有较高的期待和信任,一旦发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学校就是他们的保护人。因而学校不能把学生一推了之,而应该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化解潜在的风险。具体措施有,安排专人与学生和合作企业联系,必要时实地走访,关心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做到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努力化解学生与用人企业之间因工作产生的矛盾。
(三).企业观念
企业应该树立人力资源投资意识,将校企合作视作培养企业未来员工的最佳平台,积极介入合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引入行业标准,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企业应该认识到,稳定了员工的输入渠道,其实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的。(作者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1.事前控制—实习前
1)生离校前系、教研室、班级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动员,从实习目的、实习纪律、实习心态、实习安全等多角度强化教育,并帮助学生分析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2)到达实习单位后的入职培训教育。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必须接受实习单位的培训教育,才能允许进入工作岗位。首先是酒店对实习生进行的入职前总体培训。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没有进入岗位前,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对实习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内容包括:酒店基本情况介绍;了解酒店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参观酒店,熟悉工作和生活环境。其次是部门岗位培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本部门的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安全守则、劳动纪律;客户服务流程及岗位技能培训等。
2.事中控制—实习中
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首先会表现出对酒店工作环境不适应,比如对于老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说话的方式、企业领导的领导风格不适应;作息时间不习惯;实习酒店的工作内容、劳动强度与学校的学习生活差别较大,适应工作存在困难;面对酒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式,表现出消极怠工的逆反情绪,并对管理人员产生心理反感等。这些都将促使学生产生厌烦、动摇情绪,此时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思想工作必须要跟上。辅导员要经常性地保证与企业指导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总结报告等作业文件等进行阶段性检查并给予指导,企业指导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现场工作,注重学生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3.事后管理—实习后
1)校企共同评价。顶岗实习考核的评价主体是校企双方,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2]。评价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专业水平、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顶岗实习日志和总结报告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依据是企业指导教师、学生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学生实习表现的综合评价、指导教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实习报告与总结等。2)实习后的总结表彰。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倾听实习学生的实习心得、实习收获、对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等。评选优秀实习生,并对优秀实习生进行表彰,宣传优秀实习生的事迹,以激励低年级学生向优秀实习生学习,树立良好学风。
二、顶岗实习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1.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为顶岗实习提供组织保障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领导、企业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实习过程管理,制定顶岗实习细则,与学生、酒店签署顶岗实习协议,分配实习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成绩评定等工作。
2.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为顶岗实习建立制度保障
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了完善、详细的符合学校特点的《外语与旅游系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外语与旅游系顶岗实习实施细则》,建立学校与实习单位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包括实习单位与系里的信息通报制度和学生负责人与辅导员的信息通报制度),系里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管理制度,使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3.建立多管齐下的管理网络,为顶岗实习提供强力保障
为了使各项实习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建立多管齐下的管理网络,如校内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巡视、检查,学生负责人定期汇报,辅导员网络监控管理、企业指导教师现场管理等方式。
4.积极推进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配备的稳定性
具体包括三支队伍建设:生活导师主要由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企业导师主要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安排学生实习岗位、食宿,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实习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专业导师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组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实纲、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负责解答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对顶岗实结报告、实习日志等作业文件等进行阶段性检查并给予指导。
5.建立信息通道,保证顶岗实习各方沟通顺畅
利用网络平台,介绍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要求;通报顶岗实习情况,将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的事迹、学生在酒店获得的奖励和表扬等及时进行宣传;辅导员通过邮箱、QQ群、电话等形式及时将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学生,将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报告系里,定期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学生的工作表现,获取实习单位反馈信息,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问题,根据实习情况及时调整实习指导方向;系里定期不定期抽查顶岗实习酒店,一方面检查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实习酒店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整。
6.校企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保证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顶岗实习评价考核的主体是校企双方,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是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通过对近几年顶岗实习的学生及相关实习基地进行调研,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实习工作表现、工作业绩(此部分由企业评价)在总成绩中所占份额,结合实习报告和实结、辅导员掌握的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实习成绩。
三、顶岗实习的效果
1.增强职场工作能力,明确今后学习目标
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树立服务意识,逐步认识到工作任务中制度、规范、礼仪、安全等因素的重要性。他们以真挚诚恳的态度、细致周到的服务接待顾客,在工作中树立了强烈的岗位责任感和良好的服务意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掌握了岗位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了沟通和人际交际能力,丰富了知识阅历,开阔了眼界,使他们对工作有了切身的体验。同时他们了解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短板,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未来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2.顶岗与就业结合,实现高质量就业
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是校企双方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学校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角度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从吸收优秀人才的角度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则从争取在实习企业就业的角度努力工作。三方瞄准一个目标,实现高质量的顶岗实践。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 校园环境网络 构建 平台 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形成是通过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及技术要求,按照信息标准的统一及各种信息资源的集中,促使可靠、安全、易维护及可扩展的综合平台得以构建。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2012年7月已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而该专业具有办学历史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等特点,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综合实训基地,在省、市、县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定为设计创意教学中心,并获得广泛的关注。所以依托数字化校园网络,立足顶岗实习,建立用于实习的数字资源,强化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监控完全可以实现。
1 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能够将个人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对合适的岗位需求进行选择
由于中职学生在成长经历、爱好、性格、智商及情商等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学校及企业在顶岗实训环节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将其多元性的实习岗位需求进行考虑,促使教育教学中公平及人性化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在不同的岗位中,学生所挖掘出的潜力是不同的,因此,应运用体验实习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会有2~3个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在其中对合适的学习岗位进行挑选,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开展。当选择之后,经过一年的定岗实习过程,学习自身所感兴趣的岗位,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职业教育人性化的目的。
1.2 对学生就业机会的需求得到扩大
通过体验实习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及了解各个岗位,对学生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进行增强,将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多岗位经历进行体验,之后通过学生选择,在一年时间内实施顶岗实习,促使自身技能得到有效完善,进一步在求知过程中被招聘单位所关注,使得学生的就业机会得到扩大。通过实习的体验,使学生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体验,深刻了解各个岗位的状况,使得各个岗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得到熟悉,最大程度上将一线技术人员招聘需求被用人单位所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及中小型工程项目,更加侧重于员工自身技能的运用,因此对多个岗位职能进行熟悉的员工容易得到企业的关注。
2 顶岗实习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分析
作为学校对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通过将学生专业技能及理论实施的检验及综合运用,也是对现阶段激烈的就业环境及岗位竞争中的需求得以了解。结合现阶段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情况,顶岗实习主要分为两种:就业型顶岗实习和实习型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对不同的管理责任进行承担。
2.1 就业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对就业型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招收,该类学生在校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后,通过企业招聘直接进行工作。对于企业方面,虽然学生在该过程中仍需通过试用期或培训期,但学生仍处于为企业劳动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职工,顶岗实习则是就业。对于学校方面,虽然学生已经到企业实施顶岗实习,但仍然处于未毕业状态,也未对毕业证进行颁发,因此仍处于学校学生的身份。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仅作为企业职工,而且还拥有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由于在实习前企业已经对招工手续进行办理,而学生作为一名企业职工,也应根据企业的分工及要求进行定岗劳动,因此,在管理学生方面,企业应进行直接负责,而学校进行间接负责。其原因是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学生仍属于在校学生,但实际的日常生活却在企业中渡过,已经在企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中完全融入,因此应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负主要责任。学校在该过程中通过网络可与企业管理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表现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在网络中通过运用疏导教育及企业相互配合的方式促使对学生的管理得到落实。
2.2 实习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实习型顶岗实习学生的招收数量较少,该类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前,企业并未对安排就业进行确定,只是对顶岗实习进行安排,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留用状况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只对极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留用。在该过程中,学生只存在在校学生单独的身份,虽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业中渡过,且必须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当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属于企业职工,且企业具有有限的学生管理能力。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只能对学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负责,其余都属于校方进行负责。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并不完全属于企业职工,只拥有学生单独的身份,在日常管理中仍需要校方作为主导进行参与,网络的利用尤其重要。对于企业方面,根据学校实现协商后的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安排,而对于学校方面,主要对企业进行配合,利用网络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监控,以更好的实现实习任务的目的。
3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的建立
3.1 准备阶段
(1)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明确的顶岗实习计划进行编制。在学生正式上岗之前,应先通过网络对顶岗实习计划及你选哪个岗位进行拟定,其中主要包括: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任务以及怎样在顶岗实习中将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等。由于初次对顶岗实习进行参与的学生无法单独对完善的实习计划进行制定,因此应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参与来共同实现。
(2)实习制度的建立。不仅对学生进行实习制度的建立,而且对企业进行制度实施的约束。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跑腿打杂阶段,几乎很少人在实质工作中进行操作,所以导致企业不仅无法对学校负责,而且还无法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负责。通过对学习制度的构建,确保在顶岗实习中作为企业、学校及学生自身义务里的权益的保障。
(3)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委派。大多数学生进入企业后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应运用具有丰富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实现过程中进行辅导,学校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及监控。在企业内运用常驻的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
(4)安全教育的落实。作为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使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掌握,可以利用网络进一步将学生的防范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避免自身伤害事故出现,最终顺利圆满的将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完成。
3.2 顶岗实习阶段
制度的构建。无论学生所处在体验实习阶段还是顶岗实习阶段,都应对实习过程中的制度进行建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顶岗实习中落实组织管理工作,通过对实习小组的建立,并对小组中的组长进行选拔的方式,定期对小组长会议进行召开,定期组织小组长通过网络学习;条件允许时,还可对全体学生大会进行组织,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实习工作。
(2)与企业进行自动的沟通及协调。网络让双方的沟通可以实时化,同时校方代表应及时与企业进行相互沟通,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生产工作得到实施,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3)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指导及检查工作,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和指导,避免有做样子的事情出现。
(4)负责实习学生的生活、思想及安全,对学生的工作、身体健康及生活等方面状况进行关心,促使学生自身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3.3 体验实习阶段
在之前的实习准备过程中,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之间通过网络已经对顶岗实习的岗位问题得到明确。当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后,应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协调,在岗位中进行实习。通常体验实习阶段的时间为6个月。学生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前,应与实习准备阶段所制定的实习计划相结合,通过对该岗位工作的训练,当评估检测达标后即可转向下一岗位的顶岗实习中。
3.4 顶岗实习阶段
当学生通过体验实习过程后,则开始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主要是指,在体验实习中对自身感兴趣的岗位进行选择或对实习评估值最高的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该阶段时间为一年,虽然时间较长,然而通过网络的应用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可以实时化,能够促使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中对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得到有效的深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方式的运用是需要学校、社会、学生及家庭各方面的相互努力,与媒体、网络及报刊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促使各级维权组织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进一步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权益问题得到保障,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兴娜.关于顶岗实习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2]吴松,邹劲松,何小波,胡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3]杨成美,张国保.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学院+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半年总结
- 下一篇: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顶岗实习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