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交谈,结合实际情况和生活中的实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探讨辩论中,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开展专题活动,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比如为学生介绍有关消防知识和违法现象,并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结合所学内容或者当下热点话题,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让学生从中获益。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家独立自主的生活状况拍成短片,也可以以“如何调节情绪”为主题设计成情景问答,通过表演和问答,表现和谐与温馨,从点滴中折射出人格的魅力,让学生明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可以针对“网络的利与弊”,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新闻,并进行筛选处理,编排成小品,在全校进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使他们认识到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从内容上来看,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很强的实践性。但一些政治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学生直接理解概念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政治理论能够回归到事实中去,学生就会在形象生动的具体材料中感悟理论的内涵,理解理论的深刻含义。因此,适度地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政治教学的实践性,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
来实施。一是在政治课堂中,实现课内外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学会用政治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视角,提高运用政治理论的能力。二是在政治课堂外,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鼓励和引导学生经常观看一些社会时事新闻,比如“新闻联播”,让学生经常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关心国内外的一些时事政治以及身边的一些小事,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去分析,去探究,做到学以致用。三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政治兴趣学习小组,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去分析时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机关、公司等进行社会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从而逐步认识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这样,采取多种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政治学科知识,接受了思想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又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实现了政治教学的良好功能。当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需要因材施教,顺势而为,不能机械地生拉硬拽,这样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注重正面育人教育,实现政治育人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学习知识和培养人格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而政治教学的更是如此。学生的教学成绩可以有差异,这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与学生的思想品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更不能因此将学生划分等级,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歧视。要知道任何人都需要鼓励和肯定,成绩只代表学生的某一方面,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对于那些成缋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充分肯定他们成缋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避免使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贬低他们,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3态度,尽可能地去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然,一些差生虽然他们的成绩稍差,但是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教师要予以正确引导,将他们的活跃思想引导到良好的轨道上来,从而将他们的缺点变成优点,促进他们努力学习。
在正面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到以理服人以外,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思想政治课程虽然在育人方面担负的任务更为重要,但在教育学生方面单靠政治课程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各个学科的积极配合以及学校思想管理的逐步到位,这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育与育人教育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发言,用所学的知识去辨别和分析相关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着教学活动的一切,学生只是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想在政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看待,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首先考虑学生在政治教学中能够学到什么,怎样去学,从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融入到政治教学中,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前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开展有关保护环境的研究性课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所实现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 实效性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127-01
初中政治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有效教学。新课改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向与教学思路,但是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误区需要我们去分析,寻找解决对策。
一 避免大量事例堆积,选择应有针对性
随着思想政治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更加注重开放性,为了能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往往会结合大量的事例素材,来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但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使得冗长的事例成为了课堂的主要部分。如在讲授“为坚强喝彩”时,教学过程中会结合教学知识点不断延伸各种坚强人物的事例,提出了大量的感动中国的坚强人物事迹,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某某是谁吗?学生回答也仅限于知道或不知道,然后教师再将这个人物的事迹叙述出来,或是平凡人伟大的壮举,或是伟大的人平凡的举动。这些事例再三重复,学生们能做到的也仅是麻木机械地回答各种低效的问题,最后教师在完成各种事例叙述后,以一句话进行总结,课堂就此结束。学生长时间面对未经过整合的材料,也逐渐丧失了新鲜感,最终导致各种先进事例和典型人物事迹丧失了其原有效用。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将大量的材料堆积在课堂上,尽管能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但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在选择事例时,应反复拿捏、慎重筛选,确保所选材料可达到丰富思维和促进积极思考的重要目标,成为通向目标的桥梁。
二 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应注意驾驭
小组讨论作为当前课堂教学较普遍的环节,初期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言论的课堂,同时还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在老师的一声令下,纷纷投入到了热烈的交流探讨中,课堂讨论氛围非常浓厚,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发言,其他人仔细倾听。但当教师选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雷同的,无任何创新可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学生本身并无较大关系,主要原因还应当归结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若不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那么学生也就无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当然所获得的答案也就没有较大差别,这就使小组讨论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显然,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问题结果,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提出切身感受到的问题才是当前课堂的迫切需求。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易使合作流于场面形式,失去原有意义。
三 避免各种问题满堂飞,设置问题要慎重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并且在课堂中多进行有效设问来调动学生思维。但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不少教师将“学生答疑”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等了,认为给予学生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参与也就越多,自然而然就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出来,因此,让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课堂。就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提问仅仅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或者说一种载体、一种形式。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却能表达和反映内容。而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不局限于通过“提问”这种方式,也不在于提问的数量,而更多的是如何设置问题,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如果问题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究、辨别和验证;在设置问题时,若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的可能性和问题深度的把握;若问题设置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或严重低于其认知范围,特别是一些要求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若问题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这些问题无疑成了无用功。教师应本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原则,对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内容精挑细选,确保问题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为帮助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胆猜疑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四 结束语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也是新课标大力实施的本质所在。而提升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首先要认清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误区,针对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去反思,从而跨越误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感受思想政治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初中政治课堂才能有效率、有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本人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教学。
一、提问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例如,在讲《助人为乐》一课时,配合挂图,讲雷锋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心里如何想?”“当雷锋送老大娘到家,与老大娘告别时,老大娘心里又如何想?”“雷锋衣服淋湿了,为何还笑得那么甜?他心里想什么?”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教师提问:“本课中为何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全意爱着的中国’?”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又可适时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比较一下,若这个句子只出现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反问启发
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在讲“奴隶社会中,奴隶受剥削的根源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似懂非懂。用反问手法:“如果是奴隶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则学生茅塞顿开。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系列问题。这样层层反问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奴隶、农民、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激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三、举例启发
篇4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W生活化的意义
1、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当将学生放在主置 ,教师应当引导和辅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生在参与社会生活时总会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话,正是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日后更好的融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符合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去自主的参与生活、创造生活,从而了解体会到思想政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灵活体现书本知识
一般而言,课本知识总是有限的,死板的,完全依靠教材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加工与处理,使课本知识贴近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灵活体现书本所包含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消化理解知识的内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3、活跃课堂气氛,凸显教学意义
传统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照搬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洗脑,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易产生抵触厌恶心理。而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融入新的课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多,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也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凸显教学意义。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将课堂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从而更好的参与生活,获得完美的生活体验,因此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脱离其原本的生活、感觉,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所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当从初中生的生活入手,使学生去接受它,理解它,帮助学生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去适应社会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与人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经验,如何与老师交流、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与家长交流、如何与陌生人交流等等,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后选取学生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讨论,教师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对于生活的作用,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产生兴趣,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思想道德品质,有理想、有秩序的参与社会生活,从学习中参与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学习的乐趣。
2、将课堂教学与家长教育相联系
家长作为学习与学生之间的中间人对于促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对于学生而言,是与他们关系最亲的人,家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育的缺失。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来配合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开展。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的情况及时与家长反馈,然后通过家长对学生生活中的关心以及家长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道德上、价值观念上以及政治观念上的困惑。
3、积极开设课外活动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而服务的,积极开设课外活动并融合课堂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知识参与生活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之余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祭拜先烈,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爱国情怀,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再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通过这些方式将学生从课堂上融入到生活中,使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化。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结合
1.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从总体上说,经由感性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成分,比如爱国主义的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培育、集体主义的树立等。在这些方面的教育中,是可以通过中华民族的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体主义的力量等感性认识进行教育的。但如果细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个量变过程中的微小质变:一是由小学到初中;二是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在这两个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量的增大、知识水平的加深、知识面的拓宽,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方面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认识程度,也开始由感性占主导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或感性和理错、并存的状况。基于初中生处于这样一种思维认识水平,就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认识方面的差异性而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完全沿用小学阶段的以感性教育为主、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阶段的以理性教育为主,而是应当坚持做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感性教育向理性教育的转化。此外,以信心和信念的形成与坚定、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育与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终要以知识教育为基本形式和基本载体,从而才能获得自己丰富、深刻的实践形态,而知识教育又是以理性认识为主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感性教育为起点,经由感性教育向理性的转化,再由理性认识(通过解释和认识“为什么”)来达到认识的深化和固化。
2.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灌输的目标、任务、环境、内容、方式、渠道和对象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灌输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与初中生的认识特点相匹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发掘新内容、开拓新渠道、积累新经验、创造新境界。当然,在运用、创新和优化灌输教育的同时,更要探讨、运用和创新渗透教育,并注重由灌输教育向渗透教育的转化。但过去,多数只是把渗透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最多也只是下延到高中,很少考虑初中,这不能不说是较大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与大学的专业性学习较强、高中的理性学习逐步增强不同,初中的基础性学习较强。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渗透性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应是多方面:一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二是在其它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三是不同课程老师和其它工作人员间的渗透。不可否认,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承担,但其它课程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举手投足、衣着言词的影响是潜在的、无意识的。四是班级和学校教学环境的渗透。
3.直接说教性教育和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直接说教固然重要,但绝不能顾此失彼,视其为唯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间接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就像剂对机器、维生素对生命一样重要。如果没有间接引导,而是盲目地一味地直接说教,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会太好。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突出直接说教忽视间接引导,造成学生直接刺激过度而产生逆反心理;二是过分强调间接引导轻视直接说教,致使学生目标不明、分不清主次和轻重。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往往只是笼统地认为中小学以直接说教为主、大学以间接引导为主,至于初中很少单独论及。如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的关系一样,直接说教性教育和间接引导性教育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转化和结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鉴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少、理想信念正在形成、思想政治可塑性强,直接说教性教育形式的效果往往比较显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自立意识的增强、鉴别能力的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做好由直接说教性教育向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尤其在当今初中高年级学生的平均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已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做好由直接说教性教育向间接引导性教育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直接说教于间接引导之中、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寓外在教化于内在觉悟之中。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论述的三个方面的转化与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先转化后结合、或先结合后转化,而是要求根据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在转化中结合、或在结合中转化、或转化与结合并行,而不能将其固定化、机械化。
4.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4.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教师要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
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4.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说明了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通过“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证明人不能把贪作为人生的珍宝,以此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
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教育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4.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
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4.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
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用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来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
篇6
一、阅读
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约有1/3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属文科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理解。一但不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真是“书读百遍,词义自见”设计焦点问题来引导。
二、讲授
讲授就是教师把新知识系统地讲解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课备得好、准备充分,授课效率就高,反之亦然:教师的讲授要注意一向几个环节:
1.时间把握上
不少文献资料都提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说归说,真正落实还是不容易。课前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往往把一节课时间大都化在对教材的烦琐讲解上,出现了“连讲几节放一边,考前复习再见面”的错误方法。笔者认为:正确的新授课时限应是本节课的2/5左右。人的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机器,也有疲惫的时候,因此,把握效率最佳的1~20分钟时间进行新授,远比一节课40分钟的罗嗦讲解,学习效果要好。
2.方法得当
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教的没方法。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笛棵卡尔也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着也会象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得更深刻,“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这种才华。方法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教师怎能置之不理呢。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进行斟酌。如:识记的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理解的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等等。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l司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在某一次教学中,也不可能只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着教学。归根到底,教无定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主要之处详讲,重点所在精讲,次要部分少讲,跟教学无关的不讲。与学生为中心,新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驰相济,有的放失,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也绝不能唱独角戏,授课中随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习者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三、讨论
讨论,也称课堂讨论。讨论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补充,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的“阅读”和“新授”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知”,但还缺乏“行”。课堂讨论是从“知”过度到“行”,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讨论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讨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有效的训练。
运用讨论法而进行的课堂交往形式,我们广大教师其实早就在用,但它的实际境界却不尽人意。
首先,讨论以学生为本。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是天生的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还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从这一实际出发,讨论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少的一曲。教师在组织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去,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会子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另外,课堂讨论以本节内容为主如文中议一议或文中的案例等。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修订本),思想政治二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第三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我在“阅读”、授课两个环节的教学之后,让学生讨论:“当你发现购买的商品缺斤短两或者商品质量有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同学的讨论热情很高,以小组为单位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通过工商等有关部门,获得质量保障;有的说,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是有多少个同学就有多少种看法,讨论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进行,亡了烦恼,没了瞌睡,少了昏昏然;有的是激情,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试想,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怎么会枯燥无味呢?学生们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讲授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其次,做到有始有终。
“不打无准备之战”,在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问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实施办法等等,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不但老师做到胸有成竹,而且学生也应该做到成竹在胸。没有小结的课,永远是还未完成的课,讨论也如此,没有总结的讨论永远也没有个了结。因此在讨论完成后,教师应指出发言的正确意见和错误之处,肯定其优点,否定其不足,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给学生感到有始有终,且清楚明白。讨论小结可稍长一些,也可三两语,但绝不能不有。
再次,让讨论者有话可说。
课堂讨论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一环,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训练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渗透;第二课堂;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0-01
中学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学德育纲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学科,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德育教育重要的学科,我们如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1、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决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漩涡。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德育思想渗透: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
3、注重情感教学,实现德育渗透:如何实现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对每一位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始终以真诚、用爱之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思想政治课要上好,就要求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能上成说教课,而要投入丰富的情感,把自己高尚的道德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授到切实的感染。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活动中
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很多,我们主要采用辩论会和专题调查这两种。
学生辩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可以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开辩论会时,我一般提前一周把辩论的题目、内容和辩论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辩论中,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大量的具体事例和理论依据,个个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把学生们的认识逐步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教师要善于及时把握辩论的方向,引导辩论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同时,还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要从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中找出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观点去加以分析、论证。最后,要对整个辩论做好总结,
篇8
一、自读
在现实生活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信息是通过眼睛看这条渠道进入人的大脑的。这条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政治属文科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理解,一旦不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材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具体的、典型的、基本的事实出发,逐步引出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在“导读”中最可行的办法是顺着教材的脉络自然而然地运用准确的语言言简意赅地指出各段内容的中心,让学生明白后再自读,归纳出所要明白的观点道理;在学生阅读教材中,教师提出若干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引导深入挖掘,三言两语把问题表达得简明而深透,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能豁然开朗,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材的小结部分,从新的角度或逆向思路来阅读教材,从而把握教材所阐述的内容。
二、传授
传授就是教师把新知识系统地讲解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传授是否清楚、科学、合理,主要来自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备得好,准备充分,授课效率就高,反之亦然。我认为:教师的讲授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时间把握。不少文献资料都提出,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说归说,真正落实还是不容易。课前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往往把一节课时间大都花在对教材的烦琐讲解上。笔者认为:正确的新授课时限应是本节课的五分之二左右。人的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活的机器,也有疲惫的时候,因此,把握效率最佳的一至二十分钟时间进行新授,远比一节课四十分钟的嗦讲解学习效率要好。
2.方法得当。教师在备课时,教什么内容已是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教的方法。就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进行斟酌。如:传授识记的概念、原理,最好用“读书指导法”和“讲解法”,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传授理解的重点、难点,最好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传授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最好用“参观法”和“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通过直观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的能力。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3.突破难点。主要之处要详讲,重点所在精讲,次要部分少讲,跟教学无关的不讲。要以学生为中心,传授自己预先确定的,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尽量做到张弛相济、有的放矢。
三、交流
交流也就是课堂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补充、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是天生的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还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从这一实际出发,讨论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少的一曲。教师组织的每一次讨论,都要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尽兴发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
2.做到有始有终。“不打无准备之战”,在交流前,教师应提出交流的问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实施办法等等,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不但老师要做到胸有成竹,而且学生也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准备充分才会取得成功。当然,在交流完成后,教师应指出发言的正确意见和错误之处,肯定其优点,否定其不足,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让学生感到有始有终且清楚明白。讨论小结可稍长一些,也可三言两语,但不能没有。
3.让交流有话可说。教师准备的课堂交流问题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而,学生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再展开讨论,这是提高讨论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课堂讨论的问题又往往是联系生活紧密的热点问题,因而,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说。课堂讨论时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独立思考、求异创新。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 素质教育
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此外,因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太强,照本宣读、满堂灌等方式依旧存在,使得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乏味难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开展政治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实现政治学习效率的提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自主学习的观念,只有自己探索实践后获得的知识才能更加深刻地记忆。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作用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一、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
1.教学内容的创新。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重点加强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启迪学生牢固树立立场、观点,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伦理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再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以身边的实例入手讲解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增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态度的创新。首先,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追求真实、探求真知、审视自我、关注人生、走向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明确政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学会知识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沟通和富于创造性的转换,使自己真正主动、生动、健康地成长!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通过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
3.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4.注重课后练习。培养创新意识课后练习时,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
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意志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除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推行创新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形势,使其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其责任感,使其主动地接受创新教育。另外,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创新的人格。
6.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有其合理性。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考试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需要走出以往的误区,要加大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只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加重要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教学模式中,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为祖国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晓波 论初中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议[J].民营科技,2009,(10)。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动情晓理体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16-01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充满情感的教育,离开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新课改强调初中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必须让学生先“动情”,然后才会更易于学生“晓理”。
一 先“动情”,后“晓理”的理论依据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人们在是非、真伪、善恶面前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当中学生对某种思想政治倾向或道德倾向产生了共鸣,有了强烈的爱憎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追求、赞成美好的事物,反对、唾弃腐朽的事物,并适时改造自己的行为。如果缺少这一中介因素,或不重视这一因素,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实现和完成的。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激励、影响、引导学生。
二 如何先“动情”,后“晓理”
1.“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漫画,播放影视片段等,激发学生的情感,直观明理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抽象和枯燥的概念、理论,其说明的道理也难以使学生理解和信服,不易产生共鸣。为此,我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漫画、影视片段等,创设或再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他们关注图片、漫画、影视片段等直观的情境。学生感兴趣,易被画面的情境所吸引、所打动,从而情感被激发出来。把道理寓于感性的认识之中,深入浅出,很容易达到了激“情”、体“知”、反“思”和践“行”的教育目的。
2.“听”,在播放乐曲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情理交融,悦情喻理
思想教育是对人的灵魂与精神的教育,而音乐这门艺术对人的情感和精神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乐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能激发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实践证明,恰当地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配合教学,实际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手段。如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我播放了一些励志的主题歌曲,歌曲激昂的旋律深深感染了学生,从而教育了学生,使他们更勇敢、更坚强地面对挫折。音乐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
3.“说”,创造言语的机会,让学生因“说”动情,动情晓理
“说”就是给学生创造言语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课堂设问;或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和身边的事,或组织演讲会、背名言比赛等,让学生抒感,在抒感中升华情感。如讲孝敬父母一课,我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活动:(1)说说历史上有关父母对儿女慈爱之情的诗句。(2)讲历史上孝敬父母的故事。(3)谈谈父母关心自己的感动之事。要求学生说、谈的内容都是与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积累、亲身经历有关,是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说中融进了感情,情绪得到渲染,心灵受到触动,因感受而动情,因体验而晓理,知恩懂理。
4.“动”,认真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因“动”生情,激情悟理
抽象的理论学生难以理解、掌握。遵循初中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品表演、辩论、讨论、小演讲、讲故事等探究活动。在体验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初中生的情感很直接、很纯真,开展活动,创设直观动情的情境,入情入理,入理入心,他们的情感也会因此而更丰富、认识会更深刻,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目的。
5.“走”,走出课堂,延伸课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育情达理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做中学”,生活是政治课教学的源头与活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接受德育熏陶,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刻板的程序,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走”出课堂,观看电视相关栏目、参观、开展社会调查等,对于那些来自生活或现实的生动的、具体的个案,学生的情感自然会更真切些。如讲授感受法律的尊严,我要求学生收看央视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的节目,了解收集自己生活中的案例等,让学生明白学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性。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中。
总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情”才会“晓理”,只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以情达理,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更好地实现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