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种植技术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的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圆锥曲线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面,得到的交线被称为圆锥曲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就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圆锥曲线了。他用垂直于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是圆;把平面渐渐倾斜,得到椭圆;当平面倾斜到“和且仅和”圆锥的一条母线平行时,得到抛物线;当平面再倾斜一些就可以得到双曲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件展品来观察它的变化吧。
圆柱与圆锥体积比
转动装有圆柱与圆锥体容器的转盘,可以看到圆柱体中装满的溶液竟然可以装到三个圆锥体容器中。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数学上,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可以得出答案,而现在你只需动手转动转盘就可以得出当圆柱体与等高的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相同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的理论知识。
双曲线狭缝和双曲面
“转动横杆,横杆可以顺利的通过玻璃板上的曲线槽而不会碰到玻璃板且横杆能巧妙地穿越它”,在双曲线和双曲面展区看到这样的一幕,大家有没有觉得它很神奇呢?其实不然,原理很简单,这是因为横杆转动时会在空中划出一种被称为双曲面的立体圆形,从双曲线的顶端到底部沿弯曲的边缘划出的线称为双曲线,立板上看到的就是双曲线,而且也正好与直棒所划出的双曲线相符,所以它可以顺利通过平板上的双曲狭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电厂中大型的冷却塔就是利用双曲面的原理建成的,这样的设计对流更快、散热效果更好。
圆与非圆
将一个曲线图放在两条平行线中间,使之与这两平行线相切,我们会发现无论这个曲线图如何运动,它还是在@两条平行线内,并且始终与这两条平行线相切。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游戏吧。
井盖游戏: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井盖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呢?这就是利用了等宽曲线的原理。圆的任何一对平行切线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即圆在任意方向都有相同的宽度,也就是所谓的“等宽曲线”, 因此不会掉落。还有设计成圆形的井盖也是方便维修,因为圆形是不需要去对准某个角就可以盖上的。
方孔钻头:大家还可以想想,你看见钻头钻的孔是什么形状的呢?有没有方形的呢?答案是有的,任何曲线宽度等于正方形边长的等宽曲线都可以在该正方形内紧密无间地自由转动,你可以看到曲边三角形上的尖点可以走遍正方形的每个点,因此等宽曲边三角形的转动可以钻出正方形孔。
篇2
一、 实验的背景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学课程。
我省为了进一步规范、统一中学计算机教育,每年举办一次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有考试必然要制定考试大纲,有统一的教材。然而,我们应看到等级考试的要求较低,只是涉及基础类的东西,属于"扫盲"性质,如计算机的常识,Windows 操作系统,Word 97/ 2000, Excel 97 / 2000, 计算机简单的病毒知识,Internet 使用常识。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简单使用计算机所这个工具。
我们正走进一个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不象以前,只是个别单位或家庭拥有的东西,它的触角已经伸向校园及普通工薪家庭等领域,应用相当广泛。显然光靠教材里的知识是不能满足个人及社会的要求。为"考试"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这种做法面临着考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已到了非改不可得局面。
二、课程设置的尝试与实验
(l)我们先把课程的设置简单分为3类 1. 基础类课程: 即我们前面提到的等级考试及教材要求的内容。 2. 提高类课程:如计算机硬件与维修、计算机原理、多媒体技术、photoshop 图象处理、网页制作(Frontpage , Dreamweaver)、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具类软件(压缩工具、杀毒工具、下载软件)等。 3. 兴趣类课程:如Pascal 程序设计,C++ 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这部分知识主要是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赛相结合。这是对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
(2)具体实施
关键是提高教学效率,减少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时间,把节省的时间进行提高类课程的教学。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教学效率,在不影响等级考试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采取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教学效率:
1.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本学期,我校的校园网初具规模,每间教室均配有计算机,用大屏幕电视来取代显示器,扩大学生的视觉范围。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将那些难以言明的概念与抽象的动作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比如在讲授表格制作这一内容时,以前上理论课时,只能用口头描述或简单地在黑板上画图示意,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画表格,如何删除或增加若干行或列,如何对行或列的大小样式进行设置等。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教学时间,同时学生听完后,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容易忘记。如今,上理论课时可以结合电脑实际操作,不仅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且使学生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讲授更多的知识点,有时间进行提高类课程的讲授。
2.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
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的质量。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就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我的实践来看,1/3的课时来讲解,其余2/3课时进行学生的上机实践,让学生对理论课里要求的内容,有效地消化掌握,保证教学效果。
3.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教学;
我校现有两个学生机房,其中一个装有《网络教室教学平台》软件。上机课时,当遇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教学平台》软件,锁定学生机的鼠标与键盘,此时学生机显示的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内容。这样就统一管理学生操作,避免有些不自觉的同学自顾自的操作,提高了学生上机质量。
4.注意强化疑难解答
学生上机时,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提高学生上机的质量。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
5.增加学生上机时间
利用星期六下午及课外活动时间,机房为学生开放,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特别是提高类课程的实际操作。
6、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学习观
计算机习得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的获得过程、能力的培养过程,强调有目标指向的积累,强调每一过程累积效果的递级上升,从量变到质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懂得学习计算机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过程,切忌将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作为最终目标,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地计算机学习观。
三、实验效果
i. 等级考试中成绩良好。合格率达到97.6%,优秀率达到78%。 ii.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很高,校学生会组织了计算机所,提高了学生素质。多数班级及个人均设立了网站,学生创办的《百叶窗》网站获得省里中学生网页制作高中组一等奖。在市里的竞赛中频频获奖,如在2000暑假"益华杯"电脑知识竞赛中,吴祯祥同学获得一等奖,杨磊同学获二等奖,王修达、陈思梦同学获三等奖。 iii. 学生成为了家庭电脑小教师。把学到的电脑知识传播给家庭其他成员,受到家长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机房不足
我校虽然拥有两间学生机房,但只有一间为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初二年及高一年的上机课均在同一机房,在排课上无法实现每节课都能在机房的最佳效果(即一节课的1/3时间讲解,2/3时间上机操作)。
2.上网速度慢
我校拥有一条64k DDN专线,当60台电脑同时上网时,就会造成网络阻塞,上网速度太慢,不能满足正常浏览的需要。
3.某些提高类课程无法让学生一一操作
比如讲到如何扫描图片这一内容。先是演示给同学看,只能有若干同学有机会实际操作。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49-0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教学机智从有痕到无痕,从偶然性到常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瞬息万变,错综复杂,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从而促进精彩的生成。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一、确立目标,主动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例如: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之中,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教学课程;整合
中职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所以,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其中,数学就是很重要的学科,因为数学是从事很多工作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土木工程来说,在设计图纸的时候,工程的计算,包括地基需要打多深,建筑的高度能达到多少等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所以,对于理论和职业并重的中职学校来说,学生必须学好数学这一门既有理论,又能实践的课程。而借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更好地教授中职数学的课程。本文旨在讨论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现状
(一)教学质量不高
在中职学校当中,一些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在职业方面偏重,而且,他们觉得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数学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数学的教学。除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专业,例如,土木工程、会计等等。有些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甚至连自己都弄不明白书本上面的知识,也许有人觉得这很夸张,但是事实是确实存在的。还有一部分的中职学校中,教师的数学知识是过关的,但是,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却没有认真地教学,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绝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表现出来的现状是教学质量不高。
(二)学生偏科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数学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不容易学习的一门学科。因此,偏科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在中职学校当中,学生多半都是在毕业以后就直接参加工作的,但是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在日后的继续深造当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都不能荒废。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当中,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原因是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而且计算复杂,思考得太麻烦,所以他们讨厌学习数学。
(三)教学课堂枯燥
在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学生最大的感触就是十分枯燥。因为,在黑板上呈现的都是各种计算公式和形态各异的立体图形,还有一些特别的数字。这些内容让他们觉得,数学课没有任何的趣味可言。其他课程总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欢乐的氛围。比如,语文,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挥斥方遒,畅所欲言;英语,学生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交流,感觉别有新意,唯独数学,除了数字还是数字。因此,枯燥的教学课堂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也要思考和探究如何让数学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不再是枯燥无聊。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
1.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以更好地为所学的专业服务。比如,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原本学习数学时,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既没有兴趣听,又听不懂教师所讲的知识,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在画工程图的时候,会更加地认真,这样会使学生学到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多元联系”的呈现方式。在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整合当中。学生学习并不是机械性的记忆,而是理解性的记忆。也就是说,学生理解了以后,才能记忆得更加深刻。我们以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为例。大家都知道,会计专业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所以,在中职学校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好数学。而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整合以后,就会对会计专业产生很大的助力。因为信息技术所呈现出来的是“多元化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这样的话,学生就会一边学习数学,一边学习专业,两不耽误,而且,学到的数学知识可以很快地应用到会计专业中,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
(二)具体事例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程当中,学生学习的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以第一章第一节为例。第一章第一节主要讲的是有关集合的知识。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集合是由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体就叫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集合的概念)。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来表示,他们的元素一般采用小写英文字母a、b、c......来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ΦA。一般,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第一个幻灯片)
2.根据集合所含有元素个数可以将其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集合的性质:(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2)集合的元素具有互异性。由数所组成的集合称作数集。我们用某些特定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常用的一些数集:所有非负整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所有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第二个幻灯片)
3.在上述的具体事例中,我们看到,当讲解中职学校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章第一节时,教师采用的是PPT的教学方式,仅仅用了两张幻灯片就把第一节的知识详细地讲解了出来。而且,学生可以很快地应用到专业当中去,在前文中我们以会计和土木两个专业为例,在此,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当学生通过PPT高效地学习知识以后,可以尝试自己也做一些类似的PPT,并且与教师的PPT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我在计算机班上“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安排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探究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通过亲自动手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改变a的大小,认识对数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对数函数的性质;还有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出了指数函数图像与对数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整合,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把信息技术大量地应用到学生所学的专业中去,而且最大化地为所学的专业服务。
(三)整合时要注意的要点
1.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当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绝对不可以让信息技术占有过大的比重,而是要使用其进行辅助教学。在整合的过程中,还是要为学生所学的专业考虑,因为,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是主导,其他都是为专业辅助的。
2.信息技术作为迅速发展的一门技术,对于学生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大多数学生都愿意接触新鲜的事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都要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面。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整合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所学的专业,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性知识,这一点,教师要尤其注意。
3.有些教师在看到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后,便对信息技术情有独钟,只要在教学的时候就一定会使用信息技术,本来简单的知识被弄得十分复杂,反而使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学习。同时,因为数学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简单的知识被弄得复杂以后,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产生偏差。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时有发生,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整合的时候,要考虑是否会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产生影响。
三、合理化建议
(一)及时地更新信息技术设备
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当中,数学课本不会频繁地变化,但是信息技术却是不停地变化着,那么使用信息技术的设备也要及时地更新。信息技术设备不仅仅可以更好地辅助中职数学教学,还可以对学生所学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设备是有一定要求的,教师必须使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才能更好地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
(二)及时地交流经验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当中,虽然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是每位教师的授课方式不一样,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之间必须及时地交流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数学教材虽然不是经常的变化,但是教师经过长年累月的授课,一定会发现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课程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教师之间及时的交流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同时,交流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使信息技术在与数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时候更加完美,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不可以强制整合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整合完全是为了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如果整合之后不利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或者对专业没有太大的帮助,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整合。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要参加工作,所学习的专业基本上可以定性为未来要进入的行业,所以,在整合的时候,对于专业的有利发展是排在第一位的。再有一点,整合是以数学教学为主的,而数学教学又是为了专业服务的,所以,无论怎样分析,都是把专业排在第一位,只有对专业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整合。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学科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但是,最根本的教学还是在于教师,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在整合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际环境和学生能否适应。只有良好地进行整合,才能使教师授课顺利,学生理解知识不偏差。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最想得到的,当二者产生某些冲突的时候,可以暂时不使用信息技术,而采用别的方式,毕竟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技术,它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将信息技术适时地在数学教学课程中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曦,《浅析博客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促进》[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8
2.木沙·阿勒玛,《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J],《教育信息化》,2004.11
3.詹青龙、周明星,《中等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
4.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08
5.于阳,《浅谈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两种主导思想》[J],《中国信息界》,2011.4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31-01
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更注重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接收。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十分关键,既是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升华,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更高深数学学习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将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本文就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学生进行逻辑分析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就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点,而且还要提升自身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良好的课堂环境必不可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够有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然而在对知识的应用方面却并不理想。例如:学生可能对教材上的定理背诵的十分熟练,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去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就失去了勇气,不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数学题目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影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而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更加放松,学生更加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去应用数学知识,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多种数学知识的学习,其中基础知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并要进行实际的应用,学生在基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挫折,进而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自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教师首先要在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方面下工夫,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切线的定义时,先对学生进行这一概念含义的讲解,然后举很多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该概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一些例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有效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学生如果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信心倍增,这种信心反过来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有效分层
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法就是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分层教学法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目前分层教学法已经为广大数学教师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否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十分必要,然而将一部分时间归还给学生也十分必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掌握与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思考学生的思路才能打开。传统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关注于知识点的讲解,认为只有讲解更多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学生的成绩才能更好地提升,忽视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合理的配置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了正切的概念之后,应该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真正掌握这一概念。高中数学教师不仅在知识点讲解之后要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发起进攻。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不足,导致学生难以理清学科学习的思路,即使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科学习,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留出进行思考的时间,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与能力。
五、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方法,通过对特定方法的应用,能够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本人认为,教师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能够达到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教师如果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过于机械,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恩格斯说:“在一定的意义上科学的内容就是概念的体系。”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在现实中,由于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又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事实。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第二,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第三,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常常会通过观察和探究一些生活现象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概念,从而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如,等差数列概念的引入可通过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
腿……”让学生直接感受并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等差数列的本质。这样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列的概念,并以问题形式呈现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楼梯或路面的倾斜程度来引出概念。
“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坡度。
■
提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引出倾斜角和斜率的公式k=■。再如,在讲指数函数定义前,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纸来对折,观察折纸的次数与纸叠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折一次为2层,折两次为4层……以此类推可得出折纸的次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2x的关系。
二、分析概念含义,突出关键词,抓住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句、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句,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例如,偶函数的定义是:一般的,如果函数y=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O对称,并且对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值x,f(-x)=f(x),我们称函数y=f(x)为偶函数。定义中的“任意”的含义,定义域的特征:关于原点O对称;解析式的特点,都需要学生明白无误地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举例,从而发现问题。特别是举一些反例,例如,判断函数f(x)=x2(x>0)奇偶性,学生的解答大多是f(-x)=(-x)2=x2=f(x),f(x)=x2,是偶函数。
大部分学生解题时注重解析式而忽略偶函数定义中对于定义域的规定,一些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概念的形成,到明确概念,再到举出实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认知过程,即从具体― 一般―具体。例如,当我们学习完等差数列、学习等比数列概念时,用类比法记忆定义,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类比记忆,等比数列用“比”代替了等差数列中的“差”。
■
在运用两公式时,要明确题目中的条件,注意它们的特征。
三、概念的巩固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常需要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本质。因此,数学概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例如,讲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时,需要强调满足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巩固概念时可通过变式来加强理解巩固。如求y=x+■(x>0)的最小值。
变式一:求y=5+x+■(x>0)的最小值;
变式二:求y=x+■(x>5)的最小值;
变式三:求y=■(x>0)的最小值;
变式四:求y=3+x+■(x>0)最大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
篇7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课堂教学搞应付
中职就业班级没有升学的压力,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差,能力较弱。面对这样的境况,数学课堂教学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关心学情,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教师主体讲授,学生是“局外人”,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仍是一头雾水,而且基本没有课外辅导。
2.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
中职教师一般都是高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专业知识较为广阔,所以有些数学课堂教学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的能力与学习基础,而一味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将课堂教学演变为教师展示“实力”的舞台,缺少教师课前的学情分析和课堂有效引导。
二、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课堂需要运用智慧恰当引导
案例1:(关于三角函数周期性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题思考这节课可能涉及的关键词。
生:函数周期性、三角函数……
师:打开教材认真研究,并思考求t=10s时钟摆的高度。
生:20,因为函数的周期是1.5,所以钟摆在10秒时的高度和1秒的高度相同。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生1:什么是函数的周期?
生2:f(x+T),T为周期。
生3:f(x+T)=f(x),T为周期……
师:函数的周期性在环境与工程专业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检测噪声的强弱,学好函数的性质能解决很多问题。
这样的课堂设计将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作出适当引导,从开始学生对周期概念的模糊认识,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材料,让学生感知周期特征及周期的运算。进而给出周期函数的感知定义,这就是教师在用智慧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2.课堂中善于捕捉生成的信息
案例2:抛物线y2=12x上与焦点的距离等于9的点的坐标是。
生(思考一段时间):首先画出函数的图像,然后求点M的坐标,并过M点作出垂线……
师: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想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初中学习过的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度,从而知道M的纵坐标。
师:想法很好!直角三角形有了,能否求出其边长呢?请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师(一段时间后):抛物线的焦点问题在工程科学、光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学好它一定能为专业发展服务。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善于捕捉生成的信息,领会学生的想法,做出有效点拨。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无视这种生成,而一味将自己的做法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有其他不同想法时,教师往往用一句话了结,给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泼冷水”,这是不可取的。
3.课堂需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案例3:F是椭圆
x225+y29=1的右焦点,P是其上一点,定点B(2,1),求PB+54PF的最小值。
这道题是比较常规的题目,学生能容易把握,但如果经过适当的变化,就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变式:F是椭圆x225+y29=1的右焦点,P是其上一点,定点B(2,1),求的最值。(填空并给出正确可行的解答思路。)
篇8
一、适当地选择CAI教学,突出职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CAI即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动化的教学技术.在CAI中,计算机用来向学习者提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并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完成各种教学功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以书本为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是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仅仅用这种单一的讲课方式,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数学教师要适当地选择CAI教学.
CAI教学能融合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过程,既能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图象,又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知识的渠道,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在课堂学习时, CAI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教学课件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反馈的信息加以针对性的处理.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其它基础知识.所以CAI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
2.在课后,CAI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二、创设引入新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结构的数学发现过程,学习是指形成这种系统化的数学活动过程,而不是系统化的最后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认识基础和特点,通过选择生活实例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预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浸润在接近真实的情境探索知识的来源,最后水到渠成引出课题.因此,要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设置问题的难易度确定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另外,设置问题,还需要教学机智来辅助,要善设疑问,抓准时机,点拨激励,把握课堂情绪脉搏,使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品尝到撷取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知识后,提问:若有10米长的木料做窗户,长和宽各为几米才能使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让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最值知识进行计算,巩固公式,学以致用.这样,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生动背景和真实事例,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如此途径获得的数学知识,是伴随数学的实践应用而生成的,自然也会将相应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去,从而使学生从一开始接受数学知识时就生成了应用的意识.
对中职学生来说,教师选取的范例要突出职业特色,所涉及到的数学内容要广而浅.这些例子能使学生注重生命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数学应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通过设计一些类似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感知专业中的数学知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巩固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亲身实践了数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体会了数学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主地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另外,机电类专业学生可以增加简谐振动、圆的渐开线等问题;计算机专业可以增加二进制、逻辑用语应用等问题;电子商务、外贸类专业可以增加概率统计模型、彩票、市场统计、风险决策等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与情境设置中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更易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境体验能促使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与他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事实上,通常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学生很少会在实践中主动地去应用.
三、尝试进行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尽管年龄相当,但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教师就是要承认并且重视这种个性差异,在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的基础上,在达到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分层达标”,一般可分为好、中、低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途径和方式,达到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除了提出恰当要求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的个体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等方式,使学生经常感受学习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
1.学法层次的不同要求.中、低层次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探索、模仿,让学生从中寻找规律;基础较好的应以再创造和再发现学习为主,引导举一反三.
2.知识层次的不同要求.对中、低层次的学生依据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纵、横向联系,内在分析,达到综合、广泛地落实.
3.练习、作业层次的不同要求.把练习和作业分为基础和提高两层,基础层以模仿、巩固单一知识点为主,三层次的学生都完成;提高层以综合、灵活地发展智力和能力为主,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做,鼓励中层学生做,低层学生思考.
篇9
摘 要 目前,在体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微课程的设计研究,这种单边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微课程的实施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研究从“实施三阶段、运用三结合、传输三平台、结构五环节、制作六流程”的实施模式,对体育教育学科微课程实施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科微课程 运用 实施
一、体育教育学科界定
《体育教育学科》是一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综合,牵涉到多个领域,包括体育社会学科、体育自然学科、体育管理学科、体育教育学科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体育学科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体育教育学科的研究与探索。作为最大群体的学习者来说,学校的学生就是这一学习的主体对象了,研究主体研究和实施的对象均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当前,高职院校对体育学科知识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体育实践学科是一门对运动技能从初步到提高到巩固到熟练掌握与学习的过程,其在体育实践课程计划中的比例到达了90%左右,根据这一趋势,本文着重考虑微课程在体育实践课程中的实施。
二、现有体育微课程技术运行模式模型
从当前高职院目前设计的体育微课模式来看,均停留在设计操作模式层面上,呈现出单边模式的体育微课开发,即只单方面重视设计制作微课程视频,而缺乏应有的体育微课程运用体系。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以微课程设计制作作为微课模式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微课制作流程、微课拍摄程序,而对于体育微课的实用价值、运用效果缺乏研究。所以,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今后不仅要从设计上下工夫,还要从微课程设计的源头,即微课程的目标进行双边模式的研究。
三、“实施三阶段、运用三结合、传输三平台、结构五环节、制作六流程”微体育实施模式构建
(一)实施三阶段
第一阶段:体育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手机拍摄简易的微课视频,其内容上都是以初学者能自主掌握的为准。即泛微体育课程的传输学习。第二阶段:体育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并结合自身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程度,运用高端制作媒体设备,设计、拍摄精微体育课程,为具备体育基础的学习者传输精微体育课程,以达到教和学的相互互动。第三阶段:根据体育学科系统性的需求,在研究组成员、微课专家、多媒体技术人员的合作下,制作和设计体育微资源库即核心微体育课程,通过核心体育微体育课程的传输,为有一定体育基础和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体育微课程。以供学习更深层次的掌握体育科学知识。
(二)运用三结合
体育微课应与多种形式结合运用,以期发挥其应有的优势。1.与体育传统教学结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相关体育理论或实践技能时通过微视频或课件等形式,将提前制作的微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和运动技能。2.与学生课余时间结合。课后教师将动作难度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3.与学生自主在线结合,广大体育教师把制作的微课程上传到资源网站,学生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进一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三)传输三平台
为了使设计的微课能顺了到达学习者的手中,课题组研究了微课移动传播的信息的三平台,一平台,通过学校网站设置专门的体育微课传输平台,以保证体育微课资源共享。二平台,通过学校各种多媒体教室传输平台,以保证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运用微课技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三平台,通过移动电子终端传输平台,如智能手机、itouch、平板电脑、psp等,以保证在平台上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能轻松地实现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
(四)结构五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体育微课程根据体育项目技术的实际需要,依据体育技术教学时间、情境、任务以及师生风格等因素不同自由灵活地进行组合,构成多元结构模式。如教学实践充裕时,可采用“五环节模式”,即“教师讲解+在线学习+情境学习+互动学习+上传评价”,以达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线上学习、教师课堂精讲、师生课内交流、教学情境训练、成果汇报评估的模式。
(五)制作六流程
为保证微课运用顺利实施,研究设置了制作六流程模式,即:流程一(微课的设计、界面设计、选题);流程二(教学用具、后期加工);流程三(教学设计、准备、资源包、结构设计);流程四(录制视频);流程五(反思与修改);流程六(上传到平台)。
四、结论
(一)微课程技术在体育教育学科中的运用尚在初级阶段,体育微课程设计制作能否满足现代学习者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伴随微课程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仍然需要加强与教师、学生、媒体信息技术人员联系,及时对学习者、研究者应用微课程技术的效果进行跟踪回访,以便获取更多信息。
(二)寻找信息技术与微课设计之间的共性,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运用深度融合,使体育学科微课程制作运用达到最佳化。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2] 胡铁生.我国微课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0(03).
[3] 李巧芬.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数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伴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今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这也深远地改变着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趋向。数学课程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自然学科,它对个人思维、生活等影响深远,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内容。此种方式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提升了相应的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情境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创造相关教学内容的情境,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从深层次地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年龄段的学生常常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相关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手段,有效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提升数学学习的教学质量。
1.2 显著优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阐释出数学课本中的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在突出教材重点的同时,也是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关联特性,客观上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6和-6,,-1.5和1.5
让学生从数轴的角度上思考上述三组数字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思考上述三组数字有何特性?以及每组数字中两点间存在何种规律?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规划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图案提示,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以数轴原点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多媒体课件时形象地了解原点两侧和原点距离的关联性,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广泛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
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这会拓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方便快捷,学生能够进行兴趣化的学习探究,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中职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中职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数学课堂信息技术使用方式单一,对多媒体课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学校购置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创建多媒体教室,构造校园网络,但客观层面上却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教学效果。
中职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操作出现了形式化问题,没有融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征。有很多中职数学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新课改的关键途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构成,但却因此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进而产生本末倒置的不良教学现象。
中职数学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客观上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从现实的操作情况分析,现在中职数学教师具备着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使用多种软件,但不能够有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无法维护课堂教学纪律。
中职数学教师设计课件内容过于复杂,阻碍师生正常的教学交流。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拓展课件内容,在限定的教学实践中,将会减少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减弱多媒体教学效果,让学生无法体验到教师授课的艺术美感。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出现“高成本、低效率”的现象,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初衷相违背。在课堂教学中,中职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肢体表达和语言阐述等方式,展现出课件教学效果,但会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2.2 对策建议
2.2.1 创建适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数学教学环境
不同学校创建校园资源库,要充分考量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搜集教学资源并整理相关内容,并将其上传到资源库指定的位置。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要设立专业化的信息指导部门,有效解决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困惑或问题,采取定期讨论的方式,根据相关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完善高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
2.2.2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将课堂教学中正确利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深入到教师群体。培训是重要的解决措施,要在相关培训中让教师深刻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有效整合授课、课堂和被教的关系。另外,应定期进行教学后的教师小组讨论和教学总结,在实践中反馈,不断地完善教学的践行能力。
2.2.3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
①教师在授课中要重视情境构建。要善于发现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以此作为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点;②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中职数学教学在构建学生逻辑体系时,也要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让相关教学能够成为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教师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成绩。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延拓方面。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鉴于此,中职数学教师要能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优势,有效探讨相关教学方法,以期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沧州061723)
参考文献:
[1]陈雪萍.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J].考试周刊,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