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思路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管理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2-0003-01
名医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中医药命运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中医传承工作中,提高名医思维中隐性知识的传承效率是培养中医大家的关键问题,而夯实临床医师中医理论领悟与应用水平是实现中医从业者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问题。其中,名医医案不仅是名医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可以开拓思路,提供借鉴,反映规律,更是中医继承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名医医案的学习和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名医医案学习与整理研究现状
近代名医章巨膺先生认为:“中医书刊浩如烟海,但最有价值的资料,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首推医案。”既往的学习者通过名医医案的阅读,拓宽了临床思维,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但学习者主要是对显性知识的传承,参悟名医的隐性知识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传统的名医医案学习多为个人行为,学术传承面较窄。中医医案的整理和研究,经历了由孤善本保存、集结成书、文献整理到信息数据挖掘的探索[1]。目前已运用信息技术多角度对名医医案进行整理挖掘,旨在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并总结出新信息,以期揭示名医诊治疾病的共性和个性规律。主要方法有:频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决策树方法、模糊集与粗糙集分析方法、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等,已成为现今医案研究的重要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但有部分研究工作未遵循中医思维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及统计算法,引发了挖掘效率及准确率不高、结论得不到名医认可等多种问题[3]。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①医案数据的提供者与数据挖掘的操作者沟通不足,导致中医专业人员对数据挖掘的需求不明确,部分数据挖掘人员对中医专业的研究目的不清晰;②研究过程重视各种规则方法的使用,但缺乏完善的前期循证方法学设计,导致专业与方法的分离;③一些回顾性医案数据存在信息不足、噪音数据过多、数据编码不一致等缺陷;④部分研究对结果进行解读时,重视以现有知识作为标准进行衡量,或者强调以符合名医诊疗思路为标准,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发现。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在数据挖掘分析前要对病案进行预处理,使之能符合数据挖掘分析要求;结果解读应遵循“人
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原则对名医经验进行整理,重视定性研究访谈法的运用[4-5]。笔者认为,挖掘过程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专业人员,只有靠中医药专家的引导,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理的挖掘方法,才能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2 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
如何有机融合传统医案的专业解读与结构化医案的信息数据挖掘,以更好地解决学界对名医思维等隐性知识的传承以及名医经验临床验证的需求,是名医医案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提出将人、知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从企业向教育界等不同领域和行业迅速扩展延伸,展现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按性质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6]。在中医药知识中,不可编码的隐性知识极为丰富,且以名医经验表现得更加突出。名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程度决定了其传承的精准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按照知识的本体分类可分为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而名医的个人知识沉淀于组织中的质与量,是名医经验在组织中分享和应用的基本前提,影响着名医传承的广泛程度。将知识管理引入中医药传承领域,强调以人为本,充分遵循中医思维特点及学习规律,应用于中医医案库建设中,研发名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可为名医学术传承提供高效的工具。目前业界学者已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但实际研发的思路与实践尚未见报道。
3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中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特点
3.1 完成知识循环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中医医案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动态、持续、完整的知识循环。而以往中医医案数据挖掘系统着重于知识的沉淀和积累、知识的解析与转化两个环节。
3.2 融入质性研究思路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中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在以往中医医案研究的基础上,更注重按照中医思维规律和学习规律研究名医医案,采取质性研究中的漏斗抽样、扎根理论、团体焦点等方法解读医案,在“以人为本”和数据挖掘两类思路中取得平衡。
3.3 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中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在以往中医医案研究注重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通过以人为本、组织学习、知识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3.4 支持个人知识的组织化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中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通过集体学习,逐步培养运用者的集体学习和组织学习能力,将着力点落于提高组织中医水平,为中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方法研究提供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法和实施平台。
4 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中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研发思路
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医医案学习研究平台主要包括以下模块:①基于知识管理理念构建多重基础知识库。建立多个相互支撑的底层中医知识库,在医案中出现的相关知识点可以随时调用基础库的各种知识。②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网络图。应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理念,遵照学习习惯和学习流程,标注知识节点并进行链接,组成由知识节点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图,做为底层设计。③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知识发现功能。将名医病案进行相关标引,包括病名、证型、方药等,并开发病名与药物的统计分析、名医与药物的统计分析等分析功能。④研发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知识沉淀功能。设立学习者专区和名医指导专区,通过信息手段设立知识碰撞和分享平台,促进个人知识沉淀于组织。⑤建立基于贡献度的双重评价体系。对中医医案学习中的每一个案例,予以浏览次数、用户评论、专家评价方面的统计和排名;同时对参与共享、发表评论、回答疑问的学习者进行贡献评价,用信息手段体现知识分享和知识评价的机制。
5 结语
通过引入知识管理理念,遵循中医知识传承特点与规律,面向中医学习与研究需求,设计医案学习研究平台,为中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方法研究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法和实施平台,将对名医学术的继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礼.中医医案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0-61.
[2]章怡神,陆金根,顾仁樾.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8-9.
[3]谭定英,老膺荣,古求知,等.面向循证传承的名老中医个人医案数据挖掘研究初探[J].新中医,2011,43(8):162-164.
[4]郭军.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前名老中医病案整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信息,2011,28(2):49-50.
篇2
(一)建筑施工的质量观念较差
施工企业的生命就是质量,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标准会受到质量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都面临着施工质量观念差的情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未能够体会到企业得以发展与生存的关键就是质量。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以及其它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不少的建筑施工企业仅仅注重施工的速度与利益,却不注重管理质量,从而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
(二)机械方面的问题
在机械方面,施工企业大都在组合和选择机械上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机械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设备破旧,不可以继续应用,机群配置比较弱,联合运行的效率比较低,选择机械缺少分析,机械性能比较低等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但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而且还不利于施工的顺利实施。
(三)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的物质保障就是原材料,这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企业只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才可以建设质量和标准都比较高的工程。倘若出现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那么就会使建筑施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当前,在管理和引进原材料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储存、管理、运输和采购等方面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再者,一些供应商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偷梁换柱,提供给建筑施工企业劣质的原材料,从而使得建筑施工项目质量面临比较大的安全问题。
(四)施工人员素质比较低
从建筑施工人员的组成来看,整体素质比较低,不少的施工企业仅仅注重利润,太过节省成本,聘用一些缺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差的人员,这些人员的技术级别比较低,在应用新材料、新机械和新技术上,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得施工队伍的知识面狭窄,老龄化和素质比较低。一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不高,他们质量安全观念不强,缺少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及缺少建筑施工的实践与技术管理经验,也不具有专业化的管理能力,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
二、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观念
应当增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观念,施工单位一定要实施一系列的教育形式,以增强管理人员与职工的质量观念,且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原则。可根据施工时面临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实施教育,尽管是亡羊补牢,可是依旧能够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还应当让企业的所有人员体会到质量的重大意义,进而增强所有人员的质量观念。
(二)加强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贯穿着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在施工时期,应当全面、严格和合理地监督、检查与验收施工生产的中间产品或者是一系列环节。因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动态性特点,其质量管理的内容与程序也会根据施工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然而,不管是在施工前期、施工当中,还是在施工的验收时期和保修时期,质量管理部门都一定要根据有关的合同规定、技术标准和法律等管理施工过程,从而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创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领导责任机制,优化配置施工人员
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与法定代表人应当对企业进行法制化的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具有终身责任和领导责任,将质量责任进行层层地落实。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优化配置,指的是施工企业合理地配置人员,对不一样的工作岗位安排不相同专业的技术人员,以保障每一个工作岗位人员的专业性,防止出现一人兼职和多职的情况,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企业应当定期地培训员工,以使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四)有效地控制影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这项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它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影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企业只有有效地控制这一系列的因素,才可以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搞好施工场地与施工组织的质量控制,它的控制内容是产品质量控制与工艺质量控制。应当创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在保障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方法,组织企业的质量管理职能,形成一种相互推动和相互协调的管理系统,进而实现质量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篇3
人本管理和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我的认识是分以下几个方面: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人本管理和团队、组织关系认知,人本管理和制度体系,人本管理和企业家精神,人本管理和激励考核体系,人本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我本次就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和组织关系与诸君共同分享,余留部分的下次再讲。
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人本,字面意思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一个企业对“人”这个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态度,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假设和基本的价值观。最近看到一位台湾的大老板说过的一段关于对他的理解工作和管理的话:“什么叫“以人为本”?!上班就是让你紧张、痛苦的,哪能让你舒舒服服、快快乐乐,那是娱乐场的情景!”诸君,工作难道就应该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生工作四五十年,岂不是很无趣?难怪现在工作人群“过劳死““亚健康”“压力症候群”等现象不断,很多优秀的职业人年纪轻轻就早早的“衰亡”的例子举不胜举。须知21世纪的管理已经不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泰勒使用秒表的管理模式了,人不会再在“饥饿恐惧”下被迫劳动。管理发展百年人性已经逐渐显现。我们不妨引用一案例西游记中美猴王在四处问道时,听一樵夫唱歌一首:“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古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计谋巧算,没荣辱,恬谈延升。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孙猴子差点以为这就是神仙了,差点拜樵夫为师傅!通过樵夫的口中我们可以看到樵夫是工作(伐木卖薪)的如此快乐!如果企业的员工在工作状态都能够达到这样的自我实现状态,那公司的管理已经做到是何等的境界!
企业要实行人本管理,目的就是让员工快乐的工作,在工作中达到能够“没荣辱,恬谈延升,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的乐在工作、自我实现的境界,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那如何让人本管理的含义体现在具体的管理中呢,以下几中方法可以提供参考:工作丰富化、工作的自主性、工作场所的人性化、人岗能力的匹配度。从而促发每个人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愿,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境界。综合以上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总结起来就是:以人性本无善恶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价值观,以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去激励和约束人,达到员工好、公司好、社会好的“三好管理”。
篇4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必须以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科学的开展施工质量管理,以保障公路施工质量。因此,分析和论述影响公路施工质量各因素的管理对公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原因
1、前期设计方案过于粗糙
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施工的灵魂,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工程设计的优劣。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复杂,从设计规划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再到工程项目整体评估,设计文件,最后是工程项目的整体实施,这段时间内的工作量极大,周期较长。如果工程设计阶段要求不严,设计方案粗糙,甚至于方案中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如:设计方案与现场的地物地貌不相符,与施工结构物自身的使用功能相悖,待到整体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某些问题,再重新的修改设计方案,这样便会因为时间的紧促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工程设计不符合实际应用的状况,将会导致接下来的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及安全隐患,并会因此影响到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设计与施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不懂的施工的设计师永远都做不出能够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所以,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以及较高的自身业务水平。很多工程设计方案与现实施工情况大相径庭,可操作性极低,甚至于严重脱节,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因为设计人员的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原因造成的。
2、缺乏建设管理经验
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本身的资金来源也不同,所以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了建设市场距离规范化管理有着一定的距离。现今建设市场总体看来是重点项目,银行贷款项目,政府重视项目工程质量一般较好,其余中小型项目,地方筹资项目规范程度相对较差,公路建设市场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是影响整个公路建设质量的最大原因。工程建设项目的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管理制并没有完全的推广开,这也是导致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的主要原因。
3、施工队伍本身经验水平有限
某些施工队伍公路建设施工经历较少,本身没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机械设备,还没有足够的合格的技术监管人员,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经验就难保不出问题。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前期,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调配、施工现场准备不到位,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组织、施工进度规划、施工现场调度、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显现出力不从心或没有能力,这是导致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工程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
4、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公路建设实行四级质量保证体系“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有待于进一步的普及完善,现况下质量体系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政府监督网路的不完善。某些施工建设单位的领导及管理人员本身就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难度。
现场监理队伍制约机制不完善。政府交通的主管部门主要对监理市场起着宏观控制的作用,一般都是对监理部门以及人员资质进行管理,但是,对监理部门的行为,监理工作的运行,监理工作的成效等方面的动态管理缺乏一定手段,在法规、经济、行政等多方面都对监理部门的制约有着不完善的地方。
二、提高公路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策略
1、大力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开展好质量管理的宣传工作, 是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举措。施工方既不能将质量管理看做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 也不能将其想象得十分复杂深奥。由于具体施工的工人或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果一味地与其他讲大道理, 很有可能难以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质量意识的宣传与灌输, 要分清层次, 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 从而使原本十分复杂的理论逐渐变得浅显易懂, 而且更加符合大众的接受标准。因此, 对于质量意识, 要有一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循环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多次循环, 质量意识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可见, 要提高施工队伍的全员质量意识, 就要将宣传工作进行循环、循环、再循环, 深入、深入、再深入、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诚心, 质量这根弦就一定会绷紧在每位员工的脑海之中。
2、着重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一是强化质量问题的前期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质量管理显然应当与经济紧密挂钩, 但是, 这仅仅是一种手段, 却非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 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 那就是敲掉多少片梁、路基和路面返工多少次, 就意味着质量工作抓得很严, 表示质量工作做得很到位了。鉴于此, 一定要将确保质量和提高质量, 将精益求精作为施工的大提前, 措施一定要合理, 让各方都心服口服。二是坚定质量管理措施。质量管理的措施要强硬有力, 绝对不能讲人情, 也不能拖泥带水, 该否决的就要坚决否决, 绝对不能有什么通融的余地. 一些工程中, 质量管理之所以搞不下去, 其原因就在于己形成的指令被各种各样的人情所溶化了, 公路结构物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类似现象值得引起警惕。三是制定有操作性的质量管理措施。质量管理措施要具备可操作性, 过高或过低都不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目前, 业主方对项目经理, 对项目经理部, 对施工队都有了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但是, 仅仅有这些大目标还是不够的, 还应进行具体细化, 并确定工程管理中的各种质量管理小目标。
3、严格落实质量检验制度
一是确定质量检验的标准、内容及手段。检验标准主要有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也就是要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与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是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或部件进行性能检验, 从而让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除在施工过程之中, 使工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标准。检验手段则是通过仪器测试与试验数据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二是明确检验的组织形式。质量检验要坚持专职检验与群众自检紧密结合,日常检验与重点抽验紧密结合, 定期自检与不定期自检紧密结合的原则。专检人员一定要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等各环节开展严格检验。三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地把好质量关。不管是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定要求, 还是具体到关键部位, 直至每道工序, 都格外强调严格两字。对于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更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一丝不苟地加强管理, 该返工的一定要及时返工, 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及时停工, 绝不能姑息迁就。检查、评估、建议等, 都是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 各级技术负责人对于质量管理,一定要做到事先评估、加强检查、注重反馈, 纠正以往那种偏重于事后把关, 不管结果的不良习惯。
4、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重要作用
施工单位常常对对工地的试验室不够重视, 以致于造成部分工地试验室不仅房屋简陋, 而且试验仪器也残缺不全, 完全难以适应公路工程施工的要求。其实, 工地试验室在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是处于十分非常重要的位置, 是企业进行质量自检的关键部门。因此, 工地实验室人员的居住条件可以简陋一些, 但是工地试验室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建设; 实验室人员的工资可以少开一些, 但是试验仪器一定要确保齐全完整。同时, 试验室人员的素质一定达到相应要求, 一定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施工中所使用的产品符不符合使用要求, 一定要根据试验室的检验结果来决定, 一切都要用数据来说话。工程质量出现不合格时, 宁愿自行进行返工处理, 也要比监理或业主检查出来不合格之后再进行返工要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军.新形势下探讨高速公路进度管理方法及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0(08)
[2] 吴海刚,田洪文.联络线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方法探讨[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10(02)
篇5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路径
前言
随着我国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越来越成为构成竞争力的关键。然而,知识资源是无形的,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无形的活动。如果企业不能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有效地利用,必然造成管理成本的大幅上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当前,企业必须以人本为核心,将传统建立在土地、机器设备、资本等有形资源上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特别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什么是“知识”、“知识管理”
知识,是人类大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和认识,它是经验的结果、意识的反映、观念的总和,是生命物质同非生命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文明表现。经济学中认为知识是人类劳动的一种产品,是生产要素和资本。
知识按性质可分为四类,即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和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前两种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称为“言传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后两种由于包含了诀窍、能力,要靠实践和体会来获得,可称为“意会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按从属知识可分为两类:个人知识与组织(企业)知识两类。知识的产生来自人的认识,知识是由个人产生的。组织知识是将个人产生的知识扩大并结晶于组织的知识网络中形成的。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內,形成永不间断的个人与组织知识的循环和积累,成为组织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管理组织中的知识。
二、推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知识管理在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学习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企业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等于占领了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发展组织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但是,个人学习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知识的存在形态毕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在鼓励员工个人积极收集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外,企业本身有意识、有组织地促进局部知识向全局流通,促进大量隐性知识向显性转化,扩大知识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执行的需要。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花费许多时间寻找或打电话询问,而最终却发现这个东西就在你的电脑桌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可以利用的管理工具也在不断丰富:电话、固定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企业有OA、ERP等,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工作,实际结果往往是这些工具降低了工作效率,因为它造成了资源和信息的分散。通过企业有组织地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比个人收集的效率要高,这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执行力都大有裨益。
3、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效益的需要。任何企业都需要考虑收益率,在产生同样效益的情况下,企业投入越少越好。但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存在一个难点,就是对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很多时候,企业管理是在做重复性的投入。某单位一份材料如果有5个部门需要,就需要分别沟通5次;某单位产生了好的经验,但其它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却要再从头走一遍弯路;某个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一旦离开企业,企业又得重新培训。另外,制度的重复性在企业也相当严重,凡此种种都是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相违背的。而通过对知识流的有针对性控制和有选择性传递,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三、打通“四条路径”,全面推进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知识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打通“思想路径”。我们要在加强对知识管理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电视、网络、报纸、橱窗等多用载体,加大对推行知识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首先要培养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作风,让领导干部具有较强开放和探索意识,能够结合工作实践乐于学知识、用知识;其次,要加强对知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宣传,让员认识到,知识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企业的财富,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个人素质,还是一种投资;再次,要加强推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员工养成重视基础性工作、珍视经验、重视积累的好习惯。最后,还要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工作的意义,要让员工认识到,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份内之事”,还要赢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同,鼓励职工乐于分享知识,营造推行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
2、加强平台建设,打通“执行路径”。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平台。企业要切实地规划、梳理出实际工作(流程式、单人或多人式)的放置与交流场所等平台实现与操作。知识管理的平台要涵盖知识流通和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新员工企业的过程要有科学且高效获取知识的平台;领导取得决策信息要有顺畅的渠道和;领导对任务下达到各级及执行情况要有随时随地监控的平台;员工在工作接手前要有取得相关岗位经验技能的渠道;领导对员工、员工对领导、员工对员工要有相互欣赏工作成绩的平台;员工工作告一段落时,他的经验、成果、总结、收集的资料等要有沉淀在企业并变成企业的知识的平台;员工有看法、有意见时,有了发表意见的场所;员工对前途、对理想疑惑时,有了得到解答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企业知识能够获得优化、固化,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知识科学地、安全地、跨时空的存贮、学习和应用。
3、完善激励制度,打通“机制路径”。任何工作的完善都不能忽略激励机制建设,推行知识管理也不例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知识管理会成为一厢情愿,也不可能在大范围顺利推行。首先,如果知识管理过多地从愿望、而不是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需求出发与实际相脱离,员工就缺少了知识共享的最根本动力,所谓的“知识库”可能很快就会演变为“垃圾库”。因此,企业要在知识管理的内容上强化与具体业务的联系。比如,企业针对职工取得技术资格的考试中提供帮助,企业针对个人解决岗位难题提供有针对性地培训等。知识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员工,只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激发起他们对知识自发的热情。其次,多数企业的激励制度仍然以竞争机制为主,这样的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导致员工或多或少地倾向于保护自己的知识,这是不利于知识分享的。因此,企业在装置长周期运行条件下,装置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职工的条件下探索鼓励职工释放知识。
篇6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路径
前言
随着我国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力越来越成为构成竞争力的关键。然而,知识资源是无形的,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无形的活动。如果企业不能对其进行有意识地控制和有效地利用,必然造成管理成本的大幅上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当前,企业必须以人本为核心,将传统建立在土地、机器设备、资本等有形资源上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特别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什么是“知识”、“知识管理”
知识,是人类大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和认识,它是经验的结果、意识的反映、观念的总和,是生命物质同非生命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文明表现。经济学中认为知识是人类劳动的一种产品,是生产要素和资本。
知识按性质可分为四类,即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和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前两种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称为“言传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后两种由于包含了诀窍、能力,要靠实践和体会来获得,可称为“意会性知识”(TacitKnowledge)。按从属知识可分为两类:个人知识与组织(企业)知识两类。知识的产生来自人的认识,知识是由个人产生的。组织知识是将个人产生的知识扩大并结晶于组织的知识网络中形成的。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內,形成永不间断的个人与组织知识的循环和积累,成为组织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管理组织中的知识。
二、推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知识管理在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学习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企业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等于占领了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发展组织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手段。但是,个人学习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知识的存在形态毕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企业在鼓励员工个人积极收集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外,企业本身有意识、有组织地促进局部知识向全局流通,促进大量隐性知识向显性转化,扩大知识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执行的需要。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花费许多时间寻找或打电话询问,而最终却发现这个东西就在你的电脑桌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可以利用的管理工具也在不断丰富:电话、固定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企业有OA、ERP等,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工作,实际结果往往是这些工具降低了工作效率,因为它造成了资源和信息的分散。通过企业有组织地对企业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递比个人收集的效率要高,这对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执行力都大有裨益。
3、推行知识管理是优化效益的需要。任何企业都需要考虑收益率,在产生同样效益的情况下,企业投入越少越好。但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存在一个难点,就是对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很多时候,企业管理是在做重复性的投入。某单位一份材料如果有5个部门需要,就需要分别沟通5次;某单位产生了好的经验,但其它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却要再从头走一遍弯路;某个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一旦离开企业,企业又得重新培训。另外,制度的重复性在企业也相当严重,凡此种种都是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相违背的。而通过对知识流的有针对性控制和有选择性传递,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三、打通“四条路径”,全面推进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知识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打通“思想路径”。我们要在加强对知识管理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电视、网络、报纸、橱窗等多用载体,加大对推行知识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首先要培养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作风,让领导干部具有较强开放和探索意识,能够结合工作实践乐于学知识、用知识;其次,要加强对知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宣传,让员认识到,知识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企业的财富,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个人素质,还是一种投资;再次,要加强推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员工养成重视基础性工作、珍视经验、重视积累的好习惯。最后,还要教育员工正确地认识工作的意义,要让员工认识到,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自己的“份内之事”,还要赢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同,鼓励职工乐于分享知识,营造推行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
2、加强平台建设,打通“执行路径”。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平台。企业要切实地规划、梳理出实际工作(流程式、单人或多人式)的放置与交流场所等平台实现与操作。知识管理的平台要涵盖知识流通和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新员工企业的过程要有科学且高效获取知识的平台;领导取得决策信息要有顺畅的渠道和;领导对任务下达到各级及执行情况要有随时随地监控的平台;员工在工作接手前要有取得相关岗位经验技能的渠道;领导对员工、员工对领导、员工对员工要有相互欣赏工作成绩的平台;员工工作告一段落时,他的经验、成果、总结、收集的资料等要有沉淀在企业并变成企业的知识的平台;员工有看法、有意见时,有了发表意见的场所;员工对前途、对理想疑惑时,有了得到解答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企业知识能够获得优化、固化,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知识科学地、安全地、跨时空的存贮、学习和应用。
3、完善激励制度,打通“机制路径”。任何工作的完善都不能忽略激励机制建设,推行知识管理也不例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知识管理会成为一厢情愿,也不可能在大范围顺利推行。首先,如果知识管理过多地从愿望、而不是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需求出发与实际相脱离,员工就缺少了知识共享的最根本动力,所谓的“知识库”可能很快就会演变为“垃圾库”。因此,企业要在知识管理的内容上强化与具体业务的联系。比如,企业针对职工取得技术资格的考试中提供帮助,企业针对个人解决岗位难题提供有针对性地培训等。知识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员工,只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激发起他们对知识自发的热情。其次,多数企业的激励制度仍然以竞争机制为主,这样的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导致员工或多或少地倾向于保护自己的知识,这是不利于知识分享的。因此,企业在装置长周期运行条件下,装置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职工的条件下探索鼓励职工释放知识。
篇7
关键词: 士官院校 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学改革 新思路
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士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不断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士官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新方法、新路子,成为当前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一、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规范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实践,积累了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在课程建设、教法改进、队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以及教育对象本身特点的变化,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从现有情况来看,大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学没能体现能够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过于突出教员的主导作用,弱化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知识传授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联系学员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不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地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
(二)课程教材未能配套
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大多严格按照总政治部要求,使用总政治部宣传部统一编写的教材。但是,这一套教材是针对学历教育班次和生长干部班次编写的,尽管教材理论体系完整,内容逻辑清楚,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士官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尤其在2008年总政治部下发了政治理论课士官班次教学大纲之后,大纲与教材之间存在较大区别,教员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课程内容多、教材与大纲不匹配等问题,使教材仅仅发挥了“读本”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三)手段方法不够丰富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让士官学员们感到“解渴”。虽然,政治理论课教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改革,但是,诸如专题式、讨论式等授课方式尚未全面展开,讲授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如何结合各课程的特点,进行更充分、更系统、更科学的改革,是研究的重点。
(四)考核方式不尽合理
现有的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常常是在对学员理论课结束后采用书面答卷的形式命题闭卷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查找能力,把知识点的考察作为考试和评分的主要指标。这样的考核方式束缚了学员的思维,不利于学员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很难真正综合评定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情况。
(五)教学领域不够宽广
现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受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制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学领域狭窄,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的教学过程。大多数士官院校虽然开展实践教学有一段时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实施方案,但从开展情况来看,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地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效果不够明显。
二、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思路
基于上述所提到的士官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士官政治理论课要着眼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出政治可靠、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就必须在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上下功夫。其中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内容创新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核心,方法改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动力,领域拓宽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保障。
(一)更新教学理念
理念更新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前提。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想把握好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首要的就是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士官学员的主体作用,把政治教育与知识能力教育结合起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士官政治理论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士官学员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必须以育人为根本,确立士官学员的主体地位,尊重、理解和关心学员,充分调动学员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相信学员,在发挥好政治理论课引导作用的同时,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一切为了学员,将解决学员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于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员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论课的终极关怀。
(二)创新教学内容
内容创新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国防建设的迅猛发展,士官学员的学习内容、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层出不穷,政治理论课应积极面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社会的现实和适应士官学员发展的需要,在做到核心内容贯穿始终、基本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更新那些不相适应的内容,吸收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推动新形势下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也不应该完全套用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应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基本内容完整的基础上,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注重对各章节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炼,并及时对学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此外,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突出时效性,及时根据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解决士官学员新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的需要,增加反映社会实际、时代要求和理论发展的新内容,这也是做好“三进入”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进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士官学员成长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如果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沿用原有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员喜欢上政治理论课有难度。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有贴近学员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积极有效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才能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宗旨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注重发挥学员的教育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传媒,倡导“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增强其多样性,开展对话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动力。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应以学员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侧重从认知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学习)、情感方面(包括对政治课的认同态度,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技能方面(包括运用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多层次考察了解学员。应该允许教员自行决定考核的模式,在成绩评定上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相结合。推广开卷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增加理解、分析、运用的题目,可以让学员对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某些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建议或看法,也可以让学员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利与弊,等等。重视和明确学员平时考勤和表现成绩或实践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在对学员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估时,还要结合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评估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拓宽教学领域
教学领域拓宽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保障。课堂教学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领域,但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努力拓宽教学领域,打破过去静态的封闭型的教学过程,显示动态性的教学过程。通过改革,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理论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政治理论课课堂不再只是教室、黑板、教员、多媒体,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乃至社会,从而扩大教学活动的场景,最终形成三位一体(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从而缩小学员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缩小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字:建筑工程;实训教学;仿真系统;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兴吉(1963-),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54-03
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职高专以及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研究型人才的显著特点,也是检验素质教育成效的关键性指标,更是基层单位的迫切要求。
然而,目前在许多院校的建筑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一是由于建筑资金或场地原因,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相对滞后使一些实验实训项目无法正常开出;二是由于仪器造价较高以及操作的复杂性,使得本该是由学生操作的实验只能作为演示性实验开出;三是已开出的部分实验实训项目由于是建立在以实验室为中心、以某一具体工程部位为依托基础上的试验,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中施工第一现场的真实而全面的状况;四是实训内容定位不准或者缺乏手工操作者的配合,让学生承担起不应承担的角色(瓦工、木工等),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工业流程与质量检测技能,学生失去实训兴趣与激情;五是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工地的流动性、建设周期长、安全性问题,企业不欢迎在校学生下实训,因而校外实训基地基本上处于徒有虚名,达不到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以上问题造成学生的工程意识薄弱、实践能力差、无工程全局观概念,进而使其对实际工程工艺的掌握和问题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
一、3DBest实训系统与建设理念
尽管前言所述问题诸多,但每所院校尽其所能建设建筑工程类实验实训基地[2-4],也尽力弥补全国每所具有工程类专业院校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共同面临的问题。3DBest(3D Building Engineering Simulation Training)实训系统采用“工学结合、手脑并用”教学企业模式,其实验实训基地的架构与实训教学模式具体做法见图1[4]。
3DBest实训系统立足于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三维全景建筑物、建设场地和建造过程,以虚景模拟训练为主着眼于全局性,以实景单项训练为辅着眼于局部,充实校内实验实训建设内涵,克服实训室资金或场地、仪器台套数、实验实训项目不真实和非全局、实训角色定位不准和校外实训基地不易管理问题,努力做到六结合:一是偏重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二是实训室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三是虚景(视频)与实景相结合;四是项目综合实训与单项实训相结合;五是验证性实验与技能实训相结合;六是校内项目实训与校外项目实训相结合。同时其突出工程建设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突出实用性以及示范性、突出趣味性。
二、3DBest系统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初期目标岗位是施工员、技术员、造价员等,最终目标岗位是建造师和造价师等,因此学生必须懂技术、懂经济、会管理。而学生顶岗实多数从事计算机绘图、测量放线、钢筋翻样与算量、资料管理等工作,3DBest实训体系注重夯实学生基本技能,特训中端技能,面向高端技能培训。
为此,3DBest实训系统依据人才培训计划和岗位目标技能的掌握要求,围绕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实验实训中心:制图与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课程、建筑力学与混凝土结构课程、建筑材料与工程测量课程、施工技术课程、项目施工管理课程、工程投资分析(工程预决算)课程。3DBest实训系统具体的建设内容见表1所示。校内实景建设内容各学校可以随意增加内容。
三、各实训仿真软件功能
(一)制图与房屋构造实训仿真软件功能
该实训软件为工程制图与CAD和房屋构造与识图(房屋建筑学)两门课服务。
该软件是针对于本校与其他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学生不能建立三维的空间想象力,阅读二维平面图时不能在头脑中建立三维的建筑构配件,同时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名词很多,学生学完该课程时,不能掌握所有应该掌握的名词。
目前所有院校实训时通用做法:阅读大量建筑施工图,有条件的院校让学生手工制作真实建筑物模型模型。前者一般无法考核实训效果,后者耗费大量时间和实训费用。
规划中的“3D建筑模型制作与剖切系统”在计算机软件中,根据建筑施工图模拟手工制作建筑物模型搭建3D建筑模型。同时剖切任一计算机中的建筑模型,根据剖切面绘制2D的建筑施工图;而且虚拟人员可以在建筑随意漫游,计算机系统不断改变建筑内外景象。虽然AutoCAD、Sketch系统可以模拟建立3D模型,但不直观,学生掌握难度大,彻底改变学生学完有关课程后,不熟悉有关建筑构配件名称以及不能建立空间想像能力。同时,也节省了制作真实模型实训经费和减少实训周期,增加实训趣味性和使学生具有阶段性成就感。
根据经费情况和实训需求,再配置建筑物实物模型、沙盘,效果将更好。
篇9
关键词: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投入使用年限久,影响面广,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因此,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资金相对并不充裕的今天,必须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加以有效的控制。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既包含着思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也有其他的内容,象发挥咨询、顾问、参谋以及控制作用,还有在工程法规和行为科学、技术美学等等其他多方面的内涵。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式和保证体系的问题。
一、公路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影响质量的因素比较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⒉容易产生质量的变异。不同于工业产品有固定的自动流水线,规范的生产工艺,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等,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变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如果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⒊容易产生第一、二类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类判断错误,即将次判好;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会产生第一类判断错误,即将好判次。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⒋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公路施工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者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品一样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强度,以确保公路工程项目一次性形成符合标准及要求的质量。
⒌质量问题的暴露性。公路施工项目质量受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质量问题非常敏感,这是由于公路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即:公路建筑产品的使用者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以及公路建筑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很快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公路工程项目的主管及从业单位必须树立高度的质量责任感,以优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树立政府、企业的社会形象。
⒍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公路施工项目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二、公路建设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为4MIE因素,事一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格予以控制,是保证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
⒈人的因素。人是施工项目建设的实施者,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人的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身体素质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施工是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等等,都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⒉材料的因素。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
⒊机械设备的因素。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不可少的设施,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是否符合项目施工的特点,主要性能是否先进和稳定,操作是否方便等,都将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
⒋方法的因素。方法这主要是指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操作技能等。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往往会影响质量、拖延进度、增加投资。
⒌环境的因素
影响公路建设施工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即工程技术环境,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
三、加强公路建设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建议
⒈充分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首先,必须把相关的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等条文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并结合岗位责任制进行落实。随着全体人员进入现场工地,接着要让大家对照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精神,从该项施工项目的实际出发,将质量条款一条条列出来,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岗位职责都了然入心,并制定出针对本工程施工的详细的一份质量管理计划书,来确保这一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按期顺利得到落实。其次,质量教育也要跟进,随着一个个单项工程的开工,在之前,都要注意做好对全体人员要进行一次必要的应知应会教育,考核也要随之跟上,要让项目的施工设计与质量管理同步,严格技术规范的落实,按照先教育、后考核,再持证上岗和进行挂牌作业的程序进行。第三,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在单个项目开工之时,必须把相关人员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项目管理的质量问题,围绕施工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如:工程的原材料方面、设备和施工方面以及检测的方法等方面,都认认真真进行一次严格细致的检查,只要检查无误后,才能进行项目开工。
⒉采取有效的全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由于设计、材料、施工、检验是影响工程的四大直接因素,在组织项目施工期间,要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⑴严把好设计质量关。对于那些没有经过施工实践的关于路基、路面和桥涵的设计的一些图标、资料文件里面存在不尽合理和遗漏、错误部分,由于事前发现不到,只有一些可以通过加强对对文件的开工前会审控制解决或边施工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一系列解决措施。第一,处理好那些需要按程序办的,那些需要进行依照设计重大变更报批手续的问题。第二,不属于重大变更的问题,一般要及时采取三方(设计、施工和监理)现场会审来解决。第三,那些过程中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尤其是设计和漏掉的问题,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及时经过监理工程师,报到建设和设计单位,让他们用书面形式加意解释或补充。⑵从严把好材料质量关。施工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必须严格把握好材料的质量关,对材料的采购和各种测试和鉴定都要严格掌握,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过程。⑶严控施工的质量关。在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施工单位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及时把那些重点或突出的问题找出来,还要围绕这些问题,又内部的质量监督部门,拿出书面的质量整改措施来。尤其是那些对施工质量关系重大的要害问题或现场中普遍性的问题,必须严格按质量管理要求来进行处理。要加强质量问题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根据情报和预测来分析存在的施工质量隐患。⑷严格检验判断关。能否严格质量的检验检测事关工程质量大局。不允许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者采用的仪器设备质量不好而导致检验判断失准。要注意建立高素质的质量检验队伍,及时进行相关的检验培训,加强仪器设备的经常性检修,消灭各种检验环节的质量问题的存在。
⒊从格执行好质量控制程序。⑴建立起一整套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序。每个工程项目的开工报告要在开工之前,都要编制好,并及时上报,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这样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先经过工程施工单位质量进行的自我检查合格,然后再报给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查检验,都合格了,然后才可以进入后一道施工工序。不允许存在任何不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的现象发生,这样确保有一个有序的工程质量检测过程。⑵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工作环节。施工的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是项目经理部门的一大重要工作,要做在每个工程开工建设前面,还要把施工的工艺方案编制设计仔细,突出出每个工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开展好技术交底工作,就是力求每个施工人员,对项目施工设计的意图、各项技术标准以及具体操作细则,也包括每一项质量目标,都要明白清楚。通过这一环节力求把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的措施,都一一得到落实好。⑶对试验路段必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在试验路段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来进行。对每个工程环节都严格按这一规范来操作和施工,以此对每个施工工程的各项技术方案、各项关于控制质量的措施以及具体实施方法都确定好,从而确保全线施工项目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仿真实验教学;价值链;管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24-02
一、引言
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当前,各高等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通过各类的教学实践与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然而,在实验教学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不稳定,实验形式较为单一、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等等。本文考虑到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的思路。
二、仿真实验教学创新
(一)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要以本科教育自身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要满足现实的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上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认为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专业级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就业创业实践三方面。该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工作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本文所探讨的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来实现。
(二)实验教学环境
在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借鉴价值链理论,建设实验教学环境的思路是: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管理结构变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一个仿真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运行环境,重点建设“四项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个环境是指建立企业经营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商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中心等仿真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四项内容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实习基地与跨专业或跨学科实习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仿真实验环境,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实验室硬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基于价值链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综合实习平台。平台揽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外包服务、生产、公共服务几大类服务,可以虚拟多个制造企业、服务机构, 几百个角色, 上千的训练任务。
(三)实验教学流程
实验教学的流程对于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实训准备、企业创立、互动经营、业务招投标、研讨总结。实训准备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并组建各自的团队;企业创立阶段,各实训团队根据自身所在实训平台的位置创建相应的企业,并确定最初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等;互动经营阶段,需要各实训团队分析市场,制定自身的策略,与其他团队进行对抗,也是运用不同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业务招投标阶段,模拟现代企业的招投标活动,包括设计方案、唱标答辩、签订合同等环节;研讨总结阶段,既是对各团队经营业绩的总结,也是对个人体验与收获的总结。
(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相对应。结合上述实验教学的体系、环境和流程的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设立实习训练;企业经营实习训练;业务运营技能训练;业务专项技能训练;IT服务企业协同训练;软性能力提升训练等六部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现,除了要求专门的实验基地环境外,还需要专业的教学软件的支持。学生对于相应技能的学习既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的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线下的交互沟通实现,并且线下的交互沟通更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三、仿真实验教学保障
上述实验教学创新思路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保障措施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组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
以往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团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必须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并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采取专、兼职的形式,从各个学院选拔人员来组建。对于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改进实验教学的待遇,提高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实实验师资队伍;(3)制定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4)实行“核心团队”+“流动团队”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组织协作能力。
(二)构建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对跨专业实验教学的制约,使得现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要巩固现有实验教学成果,开展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必须强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结合基于价值链的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明确学校层面、实验中心层面的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实验教学各组织成员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实验教学管理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得实验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涉及实验课程的规划,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明晰成绩评定的标准,以及做好实验档案的管理工作等。(3)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跨专业学生管理、跨专业成绩管理等工作的进行耗时耗力,而手工操作的方式成为教学规模扩大和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瓶颈。因此,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势在必行。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是借助教学软件进行的,这也为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2] 高小强,王庆.创新实践教育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