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教学

Discusses the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in the artistic design curriculum importance

LUyun

【Abstract】 along with time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previously the sole tradition educational model has receiv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he computer has already gone far beyond in China's popular degree certain world advanced developed countries. Was following the computer hardware technology and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unceasing renewal, the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entered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started gradually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 educational model. The future teach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will be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through the computer network realization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study, but gradually will get rid of the platform, the blackboard, the classroom fetter. However, because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ill did not have a unified standard to the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Teacher to computer software, hardware as well as network knowledge grasping with computer class manufacture level also good and evil intermingle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artistic design curriculum this with the computer relation close teaching category, has made the essential elaboration to the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in the modern teaching process importance.

【key word】 the computer is auxiliary; Artistic design; Curriculum;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096-02

电子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软件、硬件以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使现代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正逐步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大工业生产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专业设计师职业的队伍在我国不断壮大,而各个高校也就顺应形势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艺术设计课程在诞生之初其实就和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主要谈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艺术设计这门专业课程的重要意义。

1艺术设计课程的现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要求

1.1艺术设计课程的现状。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各个高校顺应时代潮流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其中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纺织设计 等专业。

而各个高校的教师对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熟悉程度良莠不齐。有些高校的老教师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相当高,但对计算机的运用却只停留在运用office软件打字排版的程度而已,这无疑影响了教学水平。同时,有些高校的的课程设置也趋于老化,守着老框框不变,课程的设置严重与时代脱节。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新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安排的课时相当少,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因此,艺术设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还需要众多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

1.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要求

1.2.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形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即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功能,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生,使学生达到高效直观的学习目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可以是网络人机对话模式,也可以是借助其他媒体例如:大屏幕投影或液晶投影。

1.2.2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实际操作人员的要求。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课件制作软件和专业设计软件。没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就提不出好的教学设计,也就编制不了好的教学流程图。不熟悉相应的软件就不能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平的课件。对实际案例的选择、运用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中要体现高度深度。

2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概况

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国产的课件大师类相关软件。PowerPoint是制作幻灯片的软件,此软件制作的电子文稿广泛地应用于学术报告,会议等场所,有好多教师也在用此软件制作课件,就此软件来说,它的优点是做课件比较方便,不用多学,很容易上手,制作的课件可以在网上播放 。

Authorware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多媒体开发工具,由于它们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简便的用户界面及良好的可扩展性,所以深为广大用户的欢迎,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开发工具,教师用些软件来进行课件制作的人数也比较多。 此软件优点是可用于制作网页。

FLASH的优点是体积小,可边下载边播放,这样就避免了用户长时间的等待。FLASH可以用其生成动画,还可在网页中加入声音。这样你就能生成多媒体的图形和界面,而使文件的体积却很小。现在有好多做课件的老师正在加入到FLASH这个行列来。

我还接触到一些国产的课件制作软件,就其功能来说,比较单一,还需要不断完善,操作方面也各有特点。个人认为只要做出来得课件好,能为教学服务,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行,不管是用什么软件做的都可以。

3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

进行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讨论,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具体课程安排,适当加大实际计算机软件的实践操作课时。确定辅助方案软件设计制作的软件在正式应用前,由任课教师进行试用,并经过专家的评议,研究修正意见,经过多次修正后完善软件,最后进入最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制作出信息容量大、教学重点突出、感染力强的优秀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将教师从大量繁重的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大大缩短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保证教学的质量;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并有利于课程设置的优化工作。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笔记;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97-01

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在提高人的抽象推理、归纳总结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知识在于积累,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需要识记大量的知识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推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而记笔记是积累、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对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做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的数学老师们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更多的同学对课堂知识点应用茫然,对题型较难的更是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而具体的解题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无不是一遍又一遍的讲解,这就说明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记忆不够。出现这种现象,源于我们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生习惯,没有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很多学生上课没有动笔的习惯,老师对知识难点讲解时没有作笔记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难点进行记录,作好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在数学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觉持续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笔记记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记忆的东西也会逐渐遗忘。那么作为小学生,他们很多东西都是在无意识中记忆,大多时候是凭兴趣感性地记忆东西。虽然每次课我们教师都在研究教法、学法等,力保知识传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也不能确保节节课精彩纷呈,吸引所有的学生,如果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只听不记笔记,那么很多呈现在课堂上的东西就会昙花一现。如果做好了笔记,那么学生可通过翻看课堂笔记,重先理解课堂上知识的难点盲点,从而有助于帮助掌握知识。针对当前很多小学生没有记笔记的意识,为了让他们了解笔记的重要性,做好课堂笔记,我们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围绕笔记设计课堂作业,让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又没有做笔记的学生揣摩出了老师的用意,上课时再也不能掉以轻心,时刻做好笔记准备。

二、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记好笔记、用好笔记,将有利于优化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成绩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当下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的复习与预习是很难在她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而抄作业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刚开始培养学生记笔记时要多花时间,多用心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

其次,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很多小学生在文字艺术方面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行书、草书没有太多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板书上要做到规范、简洁。老师们只要能提供一个规范的、清楚的板书,那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就有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这也要求老师在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要有课题目的,且前后关联,绝不敷衍了事;要求所要讲解的每道例题板书的格式都清楚明了,决不虎头蛇尾;要求板书字迹清楚,学生可以看得明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作好笔记。

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要严格地督促学生做好笔记。在学习生活上,教师对事情的重视程度在明显的影响着学生,特别对于小学生这样一种学习可塑造性强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采取在开学的第一节序言课上就强调做好笔记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笔记本,用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上对教师知识难点、盲点讲解时进行记录,而在第二节课一上课老师就要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准备好了笔记本;在以后的每次课上对知识难点、盲点进行重点讲解时,应该提示学生把笔记本拿出来做好准备。板书时,明确的告诉学生老师所写的内容必须记下来;针对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时,就以说“某某同学,请记好笔记,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应该让学生建立起一种概念:数学课是必须动手记笔记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切实的感觉到笔记的重要性

1、在课堂上对及时做好笔记的学生给予评价和肯定

所有的学生都不会拒绝赞美和表扬的,在每次课时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对笔记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把笔记书写整洁、准确、漂亮或者记录全面的同学的笔记拿在手里在教室里走上一圈,让其他同学看看。由此该学生获得的满足感是巨大的,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做好笔记的积极性。

篇3

为了提高美术专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学生在高考中的全面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设计基础课程的开设。而设计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构成设计,它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类。下面就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介绍设计基础课在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般认为设计课是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对高中生来讲过于高深,但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删繁就简,让学生掌握初步的设计知识。在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则是学好设计最为关键性的学科,是研究、探讨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平面构成的教学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1919年,包豪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整的设计学院,它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在设计领域探索和研究的成果。在当时包豪斯的课程中,就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教学里融合了各国前卫艺术的精华,提倡运用不同材质进行概念表现,鼓励学生对色彩、形式、想象力进行理性地分析与实验,使学生超越旧有的经验约束与视觉习惯,培养崭新的、理性的、敏锐的视觉认识能力。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经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达等领域广泛应用。

当我们给学生一个设计命题,学生的大脑就会涌现出五花八门的想法。但创意、想法再好,如果缺乏合适的造型和组织构成方式,整个画面效果也会不尽人意,这就叫做“心有余力而不足”,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的设计作业画面凌乱,主题不清的原因。那么如何在混乱与感性的思维之中寻找规律与秩序呢?平面构成正是追寻这种规律、这种秩序,探索如何组织构筑图形、文字等诸多元素成为一幅优秀设计作品的基础课程。如平面构成的骨骼知识告诉我们如何让一幅画面更具有联系和整体性;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让我们学会灵活地控制画面形式而不至于呆板等。因此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基础训练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有重要作用。平面构成是设计之舟,要想远航,要想具备熟练驾驭视觉语言的素质与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平面构成形式的基础训练才能得到。因此,作为设计基础的平面构成,自然就应该是设计课中极受重视的科目了。

平面构成与绘画构图中黑白灰的搭配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老师在摆放静物和学生作画时都考虑其在平面内(画纸)的构成协调,如不同明度的物体面积大小、高低等。一张合理的画面构图,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其黑、白、灰关系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效果的产生。

二、色彩构成是培养学生的色彩素养和审美享受的重要因素。

构成设计中的色彩构成也是我们学习基础设计的必修课。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处处与色彩发生关系,色彩设计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街道、建筑物、公共场所及工作环境,交通工具以及街道的标牌和霓虹灯的色彩,都需要考虑色彩因素。此外,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要考虑到色彩。新的色彩不单要求实用,更追求对色彩的审美享受。在商业领域中,对色彩的选择往往成为一种商品是否畅销的关键。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两大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数年以前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还远远超过百事,但随着百事公司更换产品包装及一系列的宣传广告,其产品从视觉上给人以全新的形象和美好的视觉感受,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甚至超过可口可乐。

色彩设计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教学中,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色彩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开设色彩构成课通过色彩的性格、用途及人们对色彩的普遍感受逻辑,向学生讲授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实际的认识,从而将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爱,升华到科学应用的境界,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色彩。学习色彩构成,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基础课中的色彩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造型的表达,还要求学生对物体所处空间的光源、色彩、环境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对色彩构成中的三个要素一明度、色相和纯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际色彩写生中运用色彩调和、变化、相互影响的规律,这样思路不仅清晰,画面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三、立体构成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整体控制能力的主要途径。

篇4

课改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订,以紧密围绕“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宗旨,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高度,坚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用实践检验真知,让真知服务实践,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受知识的力量。

新教材教学目标的变化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从单一的演示、操作到灵活应用,从知识技能的训练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简单地以复述、记忆为目标,以浅层学习为宗旨,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打造创新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任务,强调了全面提升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创新。

深度学习概念及特点

国内学者何玲、黎加厚在研究中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批判地吸收新知。在对新知识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能批判性地吸收新思想,不是囫囵吞枣,全盘吸收,而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以科学的认识、求实的态度对待问题。②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学习新知时,能通过意义建构,将新知识完全融合在已有知识结构中,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③实践应用。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在深度学习中将新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检验真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深度学习是对知识“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创造性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探索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能从多视角、多层次的开放性知识环境中,学到知识,应用知识,内化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深度学习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情况并非如此。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知识的吸收停留在浅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两种,就必修内容而言,涉及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交流等。其中每一章节的内容具体而又宽广,学习的方式往往以传统的“记忆、复述”为主,学习停留在浅层,一些知识概念仅要求达到“知道和领会”层面即可。这种现象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

(2)知识的传授停留在表层

教学目标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备课程度也应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在烂熟于胸的基础上,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

现在微课教学、翻转教学等教学模式都力争将知识反复、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授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先进的技术眼花缭乱,可又有多少教师能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主动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呢?不管是从知识的吸收还是从知识的传授来看,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都处在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演示上,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屡见不鲜。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而考试恰恰反映出学习的浅层性。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深度学习的实施

(1)理论性内容需要深度学习

如何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时代新人,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开拓视野,拓宽思维。

有了新知识,才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有了新认知,才有可能解决新的问题。仅仅停留在满足于了解、记忆、复述的表层学习,是不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学习必须要深入内部,研究透彻,才能让新知识融合到旧的知识体系中,让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2)技术性内容需要深度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类知识需要学生具备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技术性的操作知识需要深度学习才可以获得。陶行知曾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在问题解决中思考知识,检验真知,指导实践,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

篇5

关键字:语言表达 有效表达 引导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灵活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体现了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需要听听、看看、做做,更需要大量的读读、说说、讲讲。所以学生有效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于用流畅的课堂语言进行交流、用规范的技术用语描述操作过程、用科学的信息思想分析问题等等方面。

        一、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操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种误区:过于偏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动作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思维的渗透;过于关注学生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专用术语的积累,从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语言”障碍。

        曾今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认识powerpoint》一课时,就曾遭遇这样的尴尬。

        师:powerpoint 和word 是窗口相同用法相似,我们可以在word 菜单附近找到它的踪迹。请你根据已学的word 操作经验,尝试启动powerpoint 应用程序。

        生:先按“开始”,再按“程序”,接着选“附件”,最后点这个“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桌面上就出现了这个。老师本意是通过迁移情境让学生掌握启动powerpoint 的方法,但学生不规范的表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它反应了学生中存在的信息技术学科基础薄弱、技术术语匮乏的弊病。很多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术语去表达操作,也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组织去表达观点。

        这种教育现象已引起了不少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往往高于基础理论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仍停留于表层。他们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文字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

        二、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1、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需要

        众所周知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人的成功要素中,有15%源于智力,却有85%源于沟通。信息技术学科表达不仅是课堂交流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生活的需要。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只会操作、不擅表达的人如何实现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表达能力的训练并不限于语言学科,一定意义上说,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都有训练语言表达的任务。信息技术学科表达既有所有课程的共性要求,也有其学科特质。

        2、有效表达能够促进学科学习

        强调学科表达是现代教育“轻视结果,注重过程”的重要体现。语言表达是注意、阅读、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能力的综合运用。 

事实证明,小学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小培养规范、准确、精炼、主动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课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导性的表述,让教师成为语言表达的典范

        课堂中教师清晰的示范讲解、仔细深刻的分析点评都是学生有效表达的典范。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及语言感染力,还应善于运用即时性评价,发现学生表达中的问题,组织评价,教给学生科学的表达方法。

        2、主动踊跃的表述,让孩子成为语言表达的主角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由于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表达的欲望明显弱于操作。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说。在课堂中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操作中的偶然失误,就忽略了他们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不能因为技能水平的差异,就忽视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努力呵护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时常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进步,才能使学生由最初的“不敢做、不想说”到“敢做、敢说”,再逐步走向“能做、能说”。

        3、精确性的表述,让信息技术课堂彰显学科规范

        信息技术学科中术语很多,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强调术语的规范和积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单击、什么是右击、什么是快捷菜单、什么是对话框等等,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术语表达的规律,形成相对稳定的术语表达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学生要循序渐进,让规范表达成为一种习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要有一个持之以恒、逐渐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逐步深入、及时纠错、不断完善、长期坚持,最终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

        4、全程性的表述,让思想在交流表达中升华

        课堂中流畅、规范、精彩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上机实践表现兴奋,却唯独缺少细致周密的审题和静心思考的习惯。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操作前的讨论与分析,要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使每一项操作的目的更明确、流程更清晰,这就体现了在操作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而后有步骤,有目的的操作练习。

        人们都说操作中“说”的过程,实质就是对技术操作逐步规范的过程和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过程。所以,在操作中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这样,学生就能有机会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疑难问题,也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直面学生的问题,让师生能在共同的交流碰撞中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操作后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展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所思、所疑、所获。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口头的表达,也要重视书面的表达。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记录有关的操作过程、技术要点。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传统的表达,也要重视现代化的表达。信息技术表达并不局限于课堂内,学生也可以通过qq 等进行表达,可以是传统的对话式表达,也可以是作品表达,从而彰显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和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中药学;选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3-02

中药学专业主要开设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必修课程,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然而,中药在现代化研究过程中,具有药效物质不明、作用机理不请、质量可控性差等问题,随着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引入和发展,给中药研究带来了有利的手段,但同时也造就了复杂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的问题。化学计量学方法非常适合于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大量数据有效信息的提取,将化学计量学引入中药复杂体系研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既然现时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该切合实际需要,适时地为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开设《化学计量学》选修课程。

一、化学计量学的学科内涵

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ICS)定义了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的学科内涵:“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方法将对化学体系的测量值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科”。它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方法及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选择最优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解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物质系统的成分、结构与其他相关信息[2]。化学计量学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新的算法层出不穷,基础及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迅速成为化学与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

二、化学计量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是十分复杂的化学量测体系,具有化学成分众多、药效物质不明等特点,随着先进量测仪器与技术的应用,中药复杂化学体系得以逐渐阐明,但随之而来的是获得的海量量测数据亟需整理挖掘。此时,要从错综复杂的海量数据中更加有效地提取出有用信息,必须借助于化学计量学的方法与技术,将化学计量学引入中药复杂体系研究,必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下文简述了几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典型应用。

1.主成分分析法(PCA)。PCA旨在运用降维思想,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化成另一组彼此正交的低维变量。PCA被广泛用于光谱、色谱及其联用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如徐永群等[3]测量了黄芩的红外光谱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PC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来自15个产地的黄芩样品分为6个产区,相同产区内样品的化学成分相似,以此提出了黄芩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

2.聚类分析法(CA)。CA是对一组尚无明确分类的样本按相似程度的大小加以归类,属于无监督学习方法,其目标是在模式空间中找到客观存在的类别。张铭光等[4]通过测定广藿香裂解色谱指纹图谱,应用算术平均最小法对13张指纹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总结出样品间相关系数与产地的关系,此方法不以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有限成分的含量作为主要指标,可作为中药广藿香的质量控制方法。

3.判别分析法(DA)。DA则属于一种有监督学习方法,它利用一组已知样本为训练集,经训练后得到一个判别模型,从而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DA法可分为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张亮等[5]采用RP-HPLC法测定了六味地黄丸缺味药模拟方的浸出物,借助Bayes判别建模,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苏薇薇等[6]分析了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化橘红样品的HPLC量测数据,借助DA法可快速、准确地对样品进行分类。

4.人工神经网络(ANN)。ANN是一种通过模仿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的信息处理技术。它借鉴人脑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过程,以数学网络拓扑结构为理论基础。其结构和算法已有多种,包括BP(反向误差传播)、ART(自适应神经网络)、MDL(自适应线性机)、FANN(模糊神经网络)等,其中以BP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得最为广泛,如乔延江等[7]借助ANN法建立了中药蟾蜍的质量评价方法。

5.支持向量机(SVM)。SVM是建立在统计学学习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机器学习算法,具有小样本学习和泛化能力强的优点。其基本原理是把训练集数据从输入空间非线性地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在此高维空间中求解凸优化问题,得到唯一的全局最优解。张录达等[8]测定了中药大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SVM法建立了大黄样品真伪识别模型,对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检验精度分别达到了100%和96.77%。

本文简要综述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一些典型应用,而且随着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因此笔者相信,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教学中,开设《化学计量学》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培养他们的数据解析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生旺.中药制剂分析(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梁逸曾,俞汝勤.化学计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徐永群,孙素琴,冯学峰,等.黄芩产区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法的快速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3):505-505.

[4]张铭光,袁敏,袁鹏,等.广藿香裂解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聚类分析[J].中草药,2003,34(8):749-752.

[5]张亮,刘展鹏.六味地黄丸缺味药的Bayes法和PRIMA法定性识别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1):29-32.

[6]苏薇薇,林海丹,方铁铮,等.中药化橘红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辨识研究J].中药材,2002,25(8):554-561.

[7]乔延江,吴刚,王玺,等.中药蟾蜍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分析化学,1995,23(6):630-634.

篇7

1.“听”——学会倾听是交流的前提

交流是双向的,要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才能促进自我的成长,而倾听则是交流的前提。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呢?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1示范的倾听。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个榜样。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要停下其它动作,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如: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教师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有同伴榜样可以效仿。

1.2思考的倾听。以往强调的听主要是指听教师讲授,但这种单一的倾听可能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权威。倾听不仅是听老师,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有三步曲:一判断同学发言的正误,二吸纳合理的对自己的想法有促进的内容,三对那些不合理的自己存有不同意见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待进一步的交流。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问其他的学生:“你同意刚才发言同学的看法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对同学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要赞同,但是要做到理解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能把别人的话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也不要随便断然否定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意见时尽可能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不指责别人、以交流彼此想法共同学习知识为目的的方式。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及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到彼此的共鸣以及分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还能从他的同伴那里获取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去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样“发言”和“讨论”同时进行,结果弄得谁的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以前的专为找茬而听别人的讲话的情况。而当他们讲得精彩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心与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2.“说”——关注思考过程加深理解

数学不仅注重内部思维,更重视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调动学生表述、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和思维过程,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2.1表述算理——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除了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从过去追求结果到如今关注思维的过程,表述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不论是算理还是法则,只有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才能知道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而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教学9+2,不仅要使学生利用“凑十法”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还可以让学生口述“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再加1等于11”的大意,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2看图说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渠道。让学生观察直观图,说出图中已知有哪些条件,相应的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口述的条件和问题的呈现顺序也体现了其对信息结构化的能力,比较符合生活数学的情境。

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所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即有条理分析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把这个分析的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为分析复合应用题打下较好的基础。

3.“读”——拓宽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3.1阅读课本,做好预习和复习。教材的例题编写和之后“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此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进行大量的书本之外的练习,结果并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如果能让学生在讲课之前做好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寻找答案,在讲课之后重新阅读课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往往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如一年级下册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口算的时候,课本在练习中出示了6道口算很具有典型性,如:“45+3,45+8,45+30,45-3,45-8,45-30”,学生对这6题如果能表述其算法、正确算出得数,那么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就基本掌握了,接下来再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的学,我们要选择“巧学”而非“苦学”,要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写”——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篇8

关 键 词:创意 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 理性思维

创意,或者说创造力,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被提高到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个人到集团都在要求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意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也蕴育着巨大经济效益。

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已经从技能、技巧等具体知识的培训转到了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创意思维的培养上。然而,目前我们的创意思维的培养却因为人们对于什么是创意以及怎样去创意的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着偏差而收效甚微。其问题在于:一方面,把创意当成天马行空似的玄想或灵感光临的被动等待,使创意变成了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神秘事;另一方面,让看似好的创意远离具体的设计课题而变成了为创意而创意的游戏。为了让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在现代设计比以前更加复杂和更综合的语境下,必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重视科学理性思维。

因为,第一,创意应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灵感突然爆发,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创意的内在要求。第二,现代艺术设计比以前更加复杂和更综合。这使艺术设计实践不仅是艺术创造行为,更是科学的,理性的抉择。科学理性思维也就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科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意是理性的选择结果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笔者认为,创意不是灵感的突然爆发,而是理性的选择结果。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者索耶在他的著作《人类创新的科学》中写道:“灵感源于积累而非灵光乍现……实际上是将过去的观点全都推翻了。许多人认为创造性是一个人智慧的突然闪现,这种‘魔术般的’爆发是一种不同于我们日常思维的精神过程。但我们深入研究发现,当你展示你的创造性时,你使用的大脑部分与平时琢磨怎么绕过交通堵塞没什么两样。”①

今天我们把创意放到了一个非常绝对的地位。似乎只要有了创意就可以解决一切设计问题。但创意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有创意?似乎没有真正被思考。事实上,我们更多地只是从结果这一端来看创意,而忽略了创意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积累、选择和判断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创新思维是信息重组。创新思维是没有预成的规则的,它要突破思维定势,对巨大的信息流进行筛选,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关系做出判断,进行新的组合。可以说,“选择是灵感思维和创造性功能的灵魂。”②如今的设计也是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像广告策划一样,设计是一个对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理性判断、明智抉择的过程。创意就是在这些过程里通过积累、选择和判断产生的。策划大师叶茂中曾经说过,策划80%是靠腿,20%靠脑。

“提起创造性思维,人们往往会忽视逻辑思维,认为它的‘理性’与‘创意’格格不入。实际上,逻辑思维的分析、推论对设计的创意能否获得成功时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逻辑思维中常用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方法,艺术设计可以得到理性的指导,从而使创意具有独特的视角,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引起受众的共鸣。”③

创意既然是理性选择的结果,那么,在强调创意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则必然是其内在要求了。

二、当代设计学科的新发展要求设计具备科学理性思维

当代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求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要求设计师具备很高的科学理性思维能力,这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

1.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表明其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一般来说,艺术设计似乎更多着眼于艺术性的思维逻辑和形式美的创造。然而,现代设计已经变成了关系的设计、事理的设计和交互设计、从产品设计演变到服务设计。“艺术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④“……设计立即变成了一个比不久之前更为复杂和更加多学科的活动。”⑤

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体系的建构清楚地显示出现代艺术设计学已经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什么人因工程、知觉理论、消费心理、材料科学、传播学等。然而这些学科已经融入我们的设计教育,所以,我们也必须重视对科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新统一

“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新统一”,曾经是包豪斯的宗旨。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意识到:“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用情感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⑥柳冠中先生关于设计学的“事理学”理论(将设计视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即为事理学),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实践中认识的能力,从对‘物’的设计提升到对‘事’这个系统上——这是中国设计教育应思考的方法。”⑦

然而,在我国依然存在着艺术院校的设计与工科院校的设计的严格区别,一些大型企业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工科院校,或许直到现在他们才开始意识到:“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着与工科院校学生不同的优势”。一方面,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表明其多学科的综合性新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与科学结合是必然趋势。所以,李砚祖先生说:“设计的当代成就和未来是由艺术与科学统合的程度而决定的。”⑧(转第39页)(接第59页)可见,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思维模式必须予以改变,培养具备科学理性思维的设计人才是提高我们艺术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虽然,理性的功能主义和国际风格被后现代设计所诟病,但是当代的艺术设计事实上却并没有也不可能抛弃理性思维。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发端的包豪斯基础课程就开始了这样的思维。在由纳吉和阿尔贝斯所执行的基础课程中“采用感应的方式去设计,让学生去调查、探究和实验”⑨远不像我国当前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所理解的仅仅是“三大构成”的简单的视觉形式的训练。

过去有些观点认为,艺术是形象思维,艺术设计也是形象思维,甚至开玩笑说学理工的人的脑子是方的,因为他们要求准确的数据,严密的论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与创造力不甚相关。现在看来是应该改变这样的错误认识的时候了。当代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求设计师具备科学理性思维。

3.艺术设计的新领域正表现为艺术思维与科学理性思维的结合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一样,艺术设计不只为具体的设计课题提供形式解决方案。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高科技条件下,艺术之美才得以彰显。不管是物质还是非物质设计,都不可能只依靠设计师直觉和灵感。就拿视觉传达来看,从任务确立到市场调查、信息摘取,从数据分析到设计表达等环节都必须是客观的、科学的、理性的。图形也不是随意生成的,而是“非常理性又不排斥感性的形,即是具有科学特征和语言特征的符号系统……图形符号的样式和表达方式不是由艺术感觉决定的。而是由信息本身和理性的规范决定的,这里不是不要艺术及感觉,而是这种艺术和感觉必须与科学和理性结合。”⑩如今,各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前沿探索无不是基于艺术的感觉与科学理性的结合。从产品的设计到服务的设计,从物质产品到人机界面,视觉传达的不仅是形式和色彩完美的图画,而是像地图一样合理科学的信息表达系统。室内设计和建筑方案也不是去研究如何画效果图,而是集中与灯光、空气、时间和几率的研究和表达。陶瓷设计研究在理论层次和技术层次上揭示瞬间与光亮……这些在以前都是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而今天却是艺术设计必须面对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科学理性思维对于现代设计的必要性。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出真正有创意的设计人才就应该改变旧有的观念,把科学理性思维纳入到艺术设计思维之中。只有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创意能力的问题。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创意设计。

注释:

①[EB/OL].ks.cn.yahoo.com/question/1306102205965.html. 2007-06-12/ 2007-09-25.

②陈明.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阐释[J].甘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P96—98.

③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232—233.

④同上P20.

⑤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⑥詹姆斯·W·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M].李为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0.

⑦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J].北京:装饰,2005.1.P006—009.

篇9

二、数据库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1.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公安管理等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管理与执法人员。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数据库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授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网络犯罪现场勘查与取证、电子物证分析、网络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提供基础。

2.信息时代数据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安信息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驱动警务变革成为现代警务发展趋势,这对整个公安工作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使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全球网络化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所不在,促成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字世界疆域扩大和数据内容纵深发展,数据挖掘等非传统手段的使用能力,极大地体现了公安战斗力的强弱。其次,数据间各种联系对公安工作蕴藏着巨大价值,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将为公安工作提供巨大助力,极大地影响着公安工作模式。第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中,网上“打、防、管、控”办案,网络犯罪现场勘验,发现、收集、固定、保全电子数据证据和分析检验,开展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情报研判工作,也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3“. 互联网+”时代的公安工作新特色。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对于公安工作“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公安工作中,要求公安工作者转变思想,顺应信息化潮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以互联网、行业网为基础搭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应用系统,以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是公安应用成效的核心。

三、公安工作数据库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可以表示信息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库中可对这些数据按照组、列规则存放,并对其进行安全、规范、去冗余等集成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超过任何一门语言处理能力。理解数据库存储原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相关工作之必备能力,也是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必备能力。数据库课程是培养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对象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为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有必要将该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输出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若干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代数和集合运算数学理论基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内容繁杂且有较大跨度,但实验实训中实际结合的案例少,导致课程与实际解决问题脱节。

(2)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繁杂导致理论学习较困难,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二者相比,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多且不好学,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该课程。

(3)考核方式方面。数据库课程兼具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反映不出真正的掌握情况。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升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解决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向导,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调研并确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调研阶段,主要依据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对数据库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写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上述不同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构建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将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数据库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大二阶段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习。之后,可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具体学习内容为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达到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方案并落实教学。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及课程性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尤为重要。依照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部分。课程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案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则为培养创新能力而设置,要求学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了解前沿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将锻炼和提高能力。

(4)实践总结并改进方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中进行代码分析,利用演示加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测试课程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善。

篇10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为线索,以科技发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史实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创造出无数的奇迹,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认识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而为学习本课做一个必要的铺垫。

栏目二“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设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得出科学技术力量无穷以及“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在丰富的想象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栏目三“议一议”,设置此题目的是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从小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栏目四“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谈自己亲自参加的科技活动的体会来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栏目五“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爱科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法建议:

1.做好课前调查。为了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各类调查。调查主题要围绕科学技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

2.将教材中设计的爱科技活动与各学校的科技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力量,懂得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我们同学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些资料真让人激动,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板书: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悟理

1.师: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用我们调查的结果就可以证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论述了这一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

2.学生分组边读课文全文边讨论。

讨论题:

18世纪末到现在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3.学生汇报。在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学生汇报的发明的照片、图片、实物等,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提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时,教师可以演示蒸汽机的照片或图片;再如:学生提到几张光盘就可以储存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本厚厚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几张小小的光盘。

4.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什么体会?

板书: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三、深化观点

1.想一想:

展望新世纪,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小结: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学生。

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4.议一议

师:对于学科学的问题,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看看是否有道理?

5.电脑演示教材“议一议”的内容。

6.小结: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从小开始逐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7.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有哪些收获?

8.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例如:参加科技小制作组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谈参加这些活动的体会与收获,激励全班同学都来参加科技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自如地应用各类科技产品,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使之造福于人类,让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老师提议今天课后我们开展一次爱科学活动。

2.学生阅读教材P45“活动”的内容。

3.课后开展各类活动。(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安排这些活动,活动中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