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科医学影像技术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5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16-03
胰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病症,它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实性――假状瘤,胰腺囊实性状上皮性肿瘤,胰腺囊内新生物,腹腔内胰源等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胰腺疾病十分凶险,并发症多,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CT、MRI、B超、介入检查成为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胰腺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新发现、检查方法、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胰腺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
1.1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依据病理变化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其中后者易并发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死亡率高达25%~40%[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CT上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坏死范围表现为低密度灶,胰腺周围脂肪消失,肾周包膜增厚,CT不仅可以了解胰腺的坏死程度,还可以观察胰外侵犯的范围,以及有无合并症。CT不但能在手术前明确胰腺炎的诊断类型,而且能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作出预后的判断。CT增强扫描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分辨急性胰腺炎因炎症水肿引起胰实质密度降低还是胰组织坏死引起低密度变化,这对于我们诊断急性胰腺炎时明确类型,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性作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由于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CT增强扫描时胰腺显示强化,表现为增强扫描区低密度[2]。
1.2 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最常见的是对血、尿淀粉酶的测定[3]。影像学检查以往一直认为CT是检查胰腺炎比较理想的方法,近年来,随着MRI快速成像序列的发展以及脂肪抑制技术的出现,使得MRI检查大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MRI对胰腺周围液体渗出、胰腺出血、胰腺组织坏死显示尤佳。邱德正等[4]报道:磁共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分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提供病变的范围、程度及并发症信息。研究组全部病例进行MRI检查时均以横断面检查为主,因为横断面有利于显示胰腺全貌,T1WI采用2DFLASH脂肪抑制扫描,脂肪抑制T1WI能比较清楚地显示胰腺轮廓、大小及形态,对于胰腺肿大的诊断十分重要,后者可以显示胰周脂肪垫的情况。该组共4例,显示胰周脂肪信号不均匀减低,两者对胰腺坏死和出血的诊断没有差别,出血均显示为高信号,坏死显示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采用TSE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胰周液体、渗出情况。有组37例研究显示胰周有程度不等的液体渗出,其中29例是在TSE T2WI加脂肪抑制序列上得到显示,另有9例因屏气不好,SE T2WI图像不清而改做HASTE加脂肪抑制序列,也能清楚显示胰周渗出。增强扫描采用2DFldsh T1WI加脂肪抑制序列,注射造影剂后,首先进行横断位动态扫描,动脉早期强化不甚均匀,实质期有18例显示胰腺组织坏死,表现不强化区,这些不强化区域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通过本组病例研究发现,对于急性胰腺炎的MRI的增强扫描、动态扫描没有明确的意义,但实际工作中我们仍然推荐动态增强扫描。MRI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了解胰腺的形态、大小及轮廓的改变,对胰周液体渗出十分敏感,可以通过胰内的信号变化及增强扫描了解胰内有无出血、坏死及其程度,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分型,使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对病因学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3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CT表现
岳辉等[5]报道5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表现:胰腺弥漫肿大,胰头宽径3~6 cm,平均4.3 cm,胰体宽3~5 cm,平均3.5 cm,胰尾宽2.5~3.5 cm,平均3 cm。胰腺密度减低,测试CT值为15.9~38.9 Hu,平均33.5 Hu。增强后胰腺不均匀增强,CT值为38.6~57.1 Hu,平均50.8 Hu,突出胰腺表面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的假性囊肿,呈单腔或分隔成多腔,囊壁厚薄较均匀,最小囊肿为1.5 cm×1.5 cm×1.5 cm,最大囊肿随胰腺表面。CT对于急性重症性胰腺炎的诊断及临床病理分型较准确,可作为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2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2.1 胰腺癌的表现
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癌症致死的第4位病因。为提高早期小胰腺癌的检出率,彭勇等[6]对21位胰腺癌患者进行高压注射造影剂后动脉期和实质期快速螺旋CT增强扫描。胰腺平扫:21例胰腺肿瘤大小范围为1.1 cm×1.2 cm~2.0 cm×2.0 cm,其中5例位于钩突部,胰腺轮廓完整,血管及周围脏器无受累,伴有不同程度胆管、胰管扩张。有6例侵及肠系膜上静脉,1例累及12指肠。王西昌等[7]研究总结认为胰腺有如下几点可以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①胰腺出现局限性肿块或全部肿大,主要为癌肿的肿大,破坏了正常胰腺的比例关系;②胰腺癌可直接侵犯或包埋邻近血管,CT表现血管的改变、血管增粗,有边界不清或包埋后血管腔受压、变窄,一般多以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受累为甚;③“双管征”,主要胰头堵塞或压迫胆总管,造成胆管下段扩张,癌肿的增大使正常胰腺缩小,造成胰腺分泌障碍,使胰管出现囊珠样扩张,亦可引起黄疸等症状;④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表示胰腺癌已侵及胰腺附近,但亦可表示侵及胰周血管。总之,对于胰腺癌体积较大者CT诊断不难,对于癌肿较小,胰腺体积及血管、胰管改变不明显时,多采用CT扫描即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可以帮助对血管位置的判断。
2.2 胰头癌的MRCP特异征象
MRCP检查是一种简便无痛苦的有效诊断手段,其对胰头癌诊断有特异征象,包括了分子影像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内容。鹏等[8]报道:35例胰头癌在MRCP上全部侵袭了胰头内的胆总管和主胰管,可见胰头癌这一病理改变的普遍性,这是我们的新发现,既往中外文献未见报道。胰头癌瘤体MRI上多数表现为等T1和等T2并略带混杂信号,少数低分化癌呈等T1长T2之表现。在中外文献的胰头癌MRCP的特异征象,在MRI上不能直观看到胆总管树和主胰管,因此单凭MRI影像胰头癌往往难以确诊。而MRCP可以清楚地显示胆管树和主胰管,因此它可以准确诊断各种胆、胰管的疾病,尤其是胰头癌。MRCP胰头癌的特异征象为:胆总管胰头段及主胰管胰头段或整个主胰管被癌瘤组织破坏中断,二者之残留近段多数有扩张并有信号增高,二者在正常情况下应与壶腹部相交,而胰头癌则不能相交,我们称这种特异征象为胆总管与主胰管胰头段破坏,胆总管残留段明显扩张,主胰管残留段多数扩张信号增高不相交征,简称为“不相交征”。只要MRCP上出现“不相交征”,就可以确诊为胰头癌。
2.3影像学对胰腺癌可切除评价
迄今为止,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目前SCT对胰腺癌的可切除评价的准确性可达95%~100%,而评价可切除性的阳性预测值仅67%~80%,在不可切除的原因中,血管受侵包埋是最重要的指标,有些病例血管的受侵包埋甚至较胰腺内发现更早、更显著[9],因而血管受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决定能否手术切除。严志汉等[10]研究:螺旋CT采用双期增强扫描,是目前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多排螺旋CT(multi-sliee spiral CT,MSCT)在一次屏气内能获得较大范围内的薄层高分辨图像,大大提高了Z轴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利于胰腺供血动脉的显示,在观察胰腺动脉解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胰腺供血动脉CT表现评价采用上述扫描方法,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总体上高于以往的研究。胰腺的供血动脉由多个相互连接、吻合的动脉网构成,熟悉动脉解剖,对于胰腺及肾周外科手术治疗非常重要,另外胰腺癌易侵犯周围的动脉,对侵犯程度的判断有利于胰腺手术前分期和可切除评价[11]。龙建新[12]报道,目前一般认为胰腺肿瘤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征象即无法切除:①肿瘤直径≥5 cm,但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胰周侵犯;②胰腺主要血管狭窄、包埋和瘤栓形成;③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血管,如肝门和胃部浸润,但单纯十二指肠受损除外;④出现远处或腹膜癌变征象,如肝转移或腹水形成;⑤区域性或远处淋巴转移。排除上述征象时方可认为肿瘤具有可切除的可能性。
3 胰腺肿瘤与胰源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3.1 胰腺实性――假状瘤
胰腺实性――假状瘤(sptpshi,SPTP)是近几年临床、放射科、病理科所关注的新的肿瘤实体,因组织发生尚无定论,病例非常罕见,其CT表现还未被人们正确认识,SPTP是胰腺一种少见的但多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据统计,截止2001年10月全世界共报道304例,SPTP好发于青年女性,偶发于老年女性和男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SPTP有如下几点CT表现可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①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CT平扫结构呈低等密度;造影后动脉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后扫描呈低密度;②囊性结构为主或囊实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CT表现为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或实囊部分相间分布;③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囊性部分在包膜下;④肿瘤绝大部分来源于胰腺,呈圆形、椭圆形可有分叶;⑤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厚约2~4 mm,均匀包膜内壁光滑,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边缘完整;⑥不论肿瘤发生在胰腺什么部位,都不伴有胆总管或胰管扩张[13]。崔华等[14]报道:2例均为囊实性肿块,以实性为主,呈状,强化明显,囊性部分呈裂隙状位于中央或呈类圆形位于病灶周围,且有少许分离,囊性部分不强化,分隔有轻度强化。包膜完整,内壁光整,厚度均匀,强化明显。有1例出现了胰腺受压萎缩及胰管轻度扩张,门静脉受侵后,出现腹腔静脉迂曲扩张及脾脏增大,与缪飞等观点不同。对于发生于青年女性,位于胰头部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包膜完整,应考虑本病,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获得术前病理诊断,对临床手术计划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3.2胰腺囊实性状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胰腺囊实性状上皮性肿瘤(solid-cystic 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SCPEN)较为少见,生长缓慢,术后较好,手术切除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目的。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国外文献报道亦多局限于CT和超声。不少学者认为该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如胰腺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肿块一般很大,但较少引起胆胰管扩张,其内密度不均,中央可见出血、坏死和囊变区密度高于水;CT增强囊壁和实性部分明显增强,而出血坏死区不强化。但亦有学者认为即使本病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亦不足以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而依赖于穿刺活检。本组 3 例CT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表现为胰头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其直径约在10 cm左右,边界清楚,有纤维包膜;其中1例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肿块囊壁及实性成份明显强化;3例均无肝内外胆管扩张,仅有1例伴有胰管扩张,但扩张程度较轻。3例患者术前结合临床特点均作出准确性的定性诊断。此外,本组1例MR检查的病例胰头部肿块在CT上类似肌肉组织密度,未明确显示肿块内出血及囊变区,但在T1WI、T2WI上却明显提示肿块内出血及囊变区[15]。
3.3 腹腔内胰源性假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胰源性假性囊肿多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6周内形成,由于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和胰管破裂、胰液外渗,使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和炎症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形成液体未能及时吸收,积聚并被纤维组织黏连包囊而成,脾门及脾内胰源性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沿脾门直接延伸到脾脏,侵蚀脾脏。胃脾韧带区胰源性假性囊肿:①胰腺假性囊肿沿脾门直接延伸到脾韧带;脾肾韧带与脾韧带是直接连续的,胰腺假性囊肿可以从脾门延续到胃脾韧带。②胰酶对腹膜的消化作用,胰腺炎并发假性囊肿是胰腺分泌物中的蛋白质溶解酶造成的网膜囊区胰源性假性囊肿;网膜囊为一潜在腔隙,与胰腺仅隔一薄层结缔组织和壁层腹膜,急性胰腺炎时该处最常受累。腹腔内胰源性假性囊肿常多发,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病变早期密度高,边界欠清晰,密度低,与水接近,CT值在12Hu左右,密度均匀。CT检查可以明确显示胰腺病变的发展趋势,观察腹腔内假性囊肿的变化,使用CT动态随访病人,可及时发现上述情况,为临床医生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如介入手术治疗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6]。
[参考文献]
[1]钟守先.胰腺外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4-307.
[2]徐光炎.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附3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3):159-160.
[3]邓少伦.急性胰腺炎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应用概况[J].广西医学,2001,23(4):852-853.
[4]邱德正,雷益,陈志刚,等.急性胰腺炎的MRI诊断[J].使用放射学杂志,2005,21(2):147-148.
[5]岳辉,陈志安,黄长群.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病理分型及其预后CT预测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4):271-273.
[6]彭勇,韩迎春,魏梦绮,等.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3(22):278-280.
[7]王西昌,王凯,魏正清,等.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7(21):768-770.
[8]鹏,席永昌,姜德福.胰头癌的MRCP特写征像的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7(22):810-813.
[9]朱捷,刘荣波,周翔平,等.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J].放射学实践,2002,17(5):436-439.
[10]严志汉,周翔平,宋斌,等.螺旋CT胰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1):854-856.
[11]朱捷,周翔平,刘荣波,等.胰腺动脉螺旋CT解剖的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21(3):260-264.
[12]龙建新.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螺旋CT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6-7.
[13]缪飞,展颖,王晓颖.胰腺实性――假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杂志,2003,37(5):417-421.
[14]崔华,姚晓群,杨小军,等.胰腺实性――假状瘤CTz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12(22):1477-1479.
[15]章士正,谭华侨,邓丽萍.胰腺囊实性状上皮肿瘤的CT、MRI诊断[J].中华放射杂志,2003,109(37):935-938.
[16]王涛,李琳,董加萍,等.腹腔内胰源性假性囊肿的CT影像研究[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5-137.
-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 下一篇:税收征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