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
税收风险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对和处理)等手段,对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造成税款流失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控制。税收行业管理主要通过建立行业税收管理制度、行业税收分析、行业评估模型等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归类和分析,揭示同行业、同一税种税负的弹性区间和行业税收管理特征规律,以期达到控制行业税负,防止偷骗税行为发生,防范税收风险的目的。因此,两者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目标一致。将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应用到实际税收征管实践中,可使税收管理目标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2、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公平理论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主要着眼于公平感,而不是绝对的公平。公平感由三维构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分配公平指对资源结果的公平感受;程序公平则更强调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平性;互动公平关注的是执行程序中人际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即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广大纳税人特别是跨国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骨干、重点企业,通常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的程序、办税事项的流程、环节等希望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收征管和服务中更加公平、透明、高效。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透明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透明还包括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的纳税人,如对依法纳税的企业、操作性失误的企业、筹划性遵从的企业和恶意偷漏税企业进行分门别类的甄别,区划对待,税务机关采取相应的应对管理措施,进行必要的鼓励和纠正。这样更能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税收执法环境和纳税人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互补性和协作性。
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行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同行业同税种税负弹性区间。两者的共性特征是整合分析纳税人各种涉税申报数据指标,包括各项销售收入指标,各项财务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物耗、能耗指标等动态、静态指标,利用税务机关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一定的数理模型来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一个企业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或背离正常的指标体系,判断和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并为纳税评估、检查、审计、反避税等提供案源和线索。为此,将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有机结合,更能体现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监控管理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同时,也符合“两个减负”的根本要求和税源管理联动运行机制的根本宗旨。
4、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纳税人更具税法遵从性,纳税服务更具普惠性。
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一般可概括为自觉性遵从、筹划性遵从和对抗性遵从。从这几年的税收实际工作来看,广大纳税人随着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税收宣传和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增强,考虑到自身的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以及税收风险带来的税收成本等因素,往往选择自觉性遵从和筹划性遵从的纳税人越来越多。但采取对抗性遵从的纳税人还有一定的比例,偷、骗税等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对于依法遵从度高的企业,授予a级信誉等级,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在办理有关优惠政策审批、发票增量扩版等方面,应给予更为便捷的鼓励和扶持。对于采取对抗性遵从的纳税人,则应给予强有力的监管和打击。但不管是对税法遵从度高的企业,还是遵从度低的企业,纳税服务的普惠性原则必须坚持,政策引导和查漏纠错必须并举。在日管中,更应体现对存在税收风险的企业,通过及时预警提醒,下达管理建议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管理措施规范税收征管,提高税法遵从度,规避征纳双方税收风险。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促使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提高对税法的遵从性,纳税服务的普惠性。
二、实现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要从市局到分局到科建立起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要求下的专业化管理体制。根据不同的税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济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监控和指导。基层税务部门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形成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走势,对同类型、同税种、同行业的企业的全面纳税情况、税负状况和税收风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险隐患特征特性进行归类、剖析、评价、整改,探索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措施。其次,要在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整合和创新。目前无锡市局在跨国公司税收风险管理、流转税行业分析、所得税行业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制度管理基础和管理实践,要将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机整合再创新,形成符合无锡工作实际、基层工作实践的长效那*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管理制度体系。第三,要将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安排,既能体现阶段性工作措施和成效,又能展示长远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引领工作方向。
2、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合无锡国税现有的跨国公司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行业评估模型)、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涉外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逐步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统一平台。可分三步走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充实、完善跨国公司税收风险管理信
息系统和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设计科学、合理的符合无锡经济行业特点的预警监控指标和行业税负区间值,实施实时重点监控。第二步,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税制的统一,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进行归并整合成一个管理系统平台,这样既有利于管理的统一性,又能为明年的汇缴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为开展所得税行业管理铺平道路。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将现有的跨国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和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进行归并整合,优势互补,建立既体现风险管理特征又展示行业管理特性的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水平。第三步,在实践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融入风险管理特征与行业管理特性的行业风险管理系统再进行大整合、大调整,全面形成对各税种、各行业、全方位、有重点的税源税基监控系统。
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实例分析、应用推广。
其实,无锡市国税系统在这几年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应用实践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实例,如江阴三分局的毛纺化纤、纺织行业评估模型、宜兴局铸钢用废行业风险模型管理、无锡市局的涉外税务审计行业指南、市局稽查局的行业检查指南、跨国公司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税源监控与风险管理模块以及流转税行业分析系统等,基层税务机关在应用这些模型、指南、系统过程中,则是各侧重点反映的效果和程度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加强税源税基监控力度,减少和防范税收风险。因此,我们要在税收征管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练实施风险管理与行业相结合的、形成管理合力和效应的实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网上交流、演示剖析、点评讲解、推广应用,使整体税收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4、打造一支适应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员队伍。
篇2
关键词 税收 风险管理 税收征管 税源管理
中D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定义
税收风险管理,在百度上的解释是一系列用最小的税收成本来降低税收流失的程序。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将其程度降低到最小,保障人民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是税务部门新兴的业务,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采取不同策略应对不同纳税人的纳税风险度,使纳税工作得以高效进行。但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互相配合,分部协调,立足于实际税收状况。
因为我国每个地区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解不同、执行力不同,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措施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为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税收风险,将其分门别类,建立高效及时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存在于税收征管、税源管理、税务执法等不同体系中,也存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纳税人中。
二、发挥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
在现代化社会,税收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突出的变化。
首先,要建立税收征管风险管理体系。成立具有一定能力的税收风险管理小组,对日常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挥统筹,制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和发展战略,对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建立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特别是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等高风险纳税人的税收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划入日常工作安排中,而不是只是为了应对年中和年终的评估检查。并且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质量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风险指标。
建立税收征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在税收管理实现过程中,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逐渐融合,形成模式化的管理流程。主要有战略规划、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与传递、解决措施与反馈、风险应对复审、效果评估与反思等六个步骤。
建立信息管税,促进信息化发展。信息管税是现代化税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将人力与科技结合,实现税务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全面共享,也能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积极高效进行。将涉税信息在电子平台上公布,使民众能及时知晓涉税重大新闻、事项,提醒市民要诚信依法纳税,对周边纳税人进行监督。同时也可监督税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税务部门的公信力,降低税收风险,使税收管理实现透明化和社会化,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征税纳税环境。
三、发挥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要根据税源管理的业务特点和流程,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里面去,发挥其功能从税源管理上降低风险。税源管理应贯穿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作为连接各有关部门、有关业务的信息沟通渠道,奠定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
首先,应完善专业的税源管理体系,将税源分级分类,在考核时将纳税评估税款入库和纳税评估户数占比列为重要内容。按纳税人的不同行业和规模分门别类,实行专业化管理模式,设立相对应的部门和岗位,使税务管理专门化、高效化。
确定相关部门有关涉税信息的相关权利,强化有关部门的涉税信息处理能力,努力创造信息管税的氛围。在国税、地税、银行、政府等有关部门组织间实现方便快捷的涉税信息共享与交换,使各个部门能及时掌握相关有效信息,加强税源管控,全力协助公安进行税收执法工作、坚决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双向”税源管理控制体系。将原本单一地由税务部门管理变为税务部门管理与纳税人自控的税源控制方式,以内部为重点,内外结合。可以由税务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标准,纳税人参照标准主动修改自身问题,税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和纠正。这样不仅能从根源上防范风险,还能使纳税人更主动地接受管控,优化纳税服务,构建良好的征纳关系。
四、结语
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自下而上的管理工作,需要弥补上级部门与纳税人实地接触少的问题。所以要从基层入手,从具体业务方面进行管理,自下而上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科技和数据作支撑。并且对风险进行评估,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使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魏正武.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突出特征和核心内容[J].税收经济研究,2013,4(80):40-44.
[2] 朱广俊,张林海.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4,1(83):26-32.
[3] 刘成华,桑林.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关于税收风险管理“徐州模式”的调查[J].中国税务报,2012,12(06).
篇3
在税收领域引入风险管理,是适应税源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税收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税务总局2012年7月启动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提出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2012年11月,省政府转发江西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江西地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试点运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的地税部门、有的地税干部对风险管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风险管理的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制约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一、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风险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的认为风险管理削弱了一些部门的权利,触动了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认为风险管理是故意找毛病、挑问题,对风险监控部门推送的风险任务不及时应对甚至置之不理或应付了事;有的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监控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在工作上不愿积极配合;有的认为在纳税人报送的涉税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第三方涉税信息未能充分获取的情况下,还不适宜开展风险管理;有的认为营改增明年就要全部到位,现在推行风险管理为时过早。
二、如何正确认识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对传统征管体制的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风险管理的推行,必然导致新理念和旧思维的碰撞,必然会存在理解上的不一致和认识上的不统一。如何走出误区,正确理解和认识税收风险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1.正确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定位。
第一,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国际通行做法,是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有效举措,是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核心工作。第二,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收征管改革的突破口,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是要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到高风险领域和大企业税收领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推动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和税收管理体制变革。第三,税收风险管理是完成组织收入目标的重要抓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分析识别,有助于找准税收漏洞,有效实施风险应对,促进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在当前经济形式不容乐观、税收收入任务严峻的情况下,推行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对促进地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今年8月,江西地税对全省国税部门的增值税、消费税入库数据与城市维护建设税入库数据开展了比对分析,将未缴或少缴城建税的风险纳税人推送各地进行风险核查,截止10月22日,全省通过风险管理入库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计1.58亿元。
2.正确理解税收风险管理对提高征管能力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是理念,也是手段。税收风险管理是加强日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日管过程中,应用税收风险管理方法,按照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加强登记、发票、申报、征收等环节的管理,并结合精简审批、减少环节、下放权力等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的要求,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优势,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监控,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征管质效。税收风险管理还是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大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复杂涉税事项的管理层级,发挥各级地税机关的系统优势,实现大企业由基层的分散管理转变为跨层级的统筹管理,促进税收征管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管理不是故意找毛病,挑问题,而是通过风险管理发现存在涉税风险的纳税人,最大程度地降低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同时,对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地税机关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提高管理水平。
3.只有部门协同配合才能有效推进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工程,风险管理必然打破以属地管理为主的传统征管体制,调整税收管理机构和职能,整合人力资源,这就必然涉及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调整,必然面临矛盾和阻力,这就需要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风险管理是地税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需要内部和外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纳税服务、税政、征管、稽查、税源管理等职能部门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按照各自职责,落实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具体业务的衔接;机构、人员和岗责应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征管业务流程应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优化;征管基础和数据质量应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第三方信息应按照风险管理的需求采集。这些都要求层级、各部门加强配合、协调,建立“统筹协调、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收风险运行机制。
4.“营改增”不影响风险管理的开展。“营改增”使地税部门的管辖税种,相应的管户也减少,但不影响对其他应管辖税种和纳税人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重点税源企业、支柱产业、税收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以及风险较高的行业等。江西地税陆续将房地产、建安、驾校、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股权转让等纳入风险管理的重点,成效明显,仅2014年1~10月,全省地税系统风险管理税款入库45.9亿元。从近期的风险监控情况看,广告、设计、货运等“营改增”行业有很多的风险点需要我们去关注,“营改增”带来的地税部门管理手段弱化,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客观存在,部分企业应随增值税、消费税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没有缴纳,该预缴的所得税没有按规定预缴,这些都需要地税部门通过风险管理采取措施加强行业征管,避免税收流失。
篇4
2010年全市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化税源税基管理,落实税收调控措施,优化税收服务举措,营造良好治税环境,大力推进文化国税、素质国税、创新国税和平安国税建设,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美好新××作出新贡献。围绕上述思路,在今年工作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好功夫: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要强化责任区管理,掌握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信息,在防止走逃企业管理、加大欠税管理和税负提升方面研究新的管理办法。大企业管理模版运用要加快,管理员讲评要求实效,专业化管理水平要提升,管户与管事要相互衔接促进,税收管理员岗位要试行竞岗。现有的模型参数指标要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评估模型要简单通俗化,便于操作。对评出的问题要研究长效管理措施,人员力量要到位,技术办法要跟上。四联动要有新举措。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真正在成效上下功夫,尽可能防范和减少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干部执法风险。在落实政策上下功夫。要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己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把国税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以及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制建设,深化税源税基管理,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供财力保障。在税收服务上下功夫。要帮助企业应对困难,真正为纳税人护航,做纳税人合法利益的忠实维护者。要在提高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做到充分运用质效系统,真正起到监控作用。要在开展项目化服务和重点企业服务性调研上下功夫,对重点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加强纳税人培训,任务要明确,责任要到人,务求收到实效。此外,通报通缴功能还要优化,办税服务厅资源整合和人员配备也要加强研究。在绩效管理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个人与组织的绩效目标,加强相互沟通,发现存在问题,指出努力方向,督促全体国税干部持续改进,共同进步。通过更深入研究和建立适合国税系统业务特点和要求的管理办法,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既要爱岗、更要敬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干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要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执行力,做好该做的事,做好能做好的事。要有创新意识,勇于争创一流。确保整个队伍在政治、经济、生活上都安全不出事,努力把××国税打造成文化国税、素质国税、创新国税和平安国税。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全局的高度想问题、谋思路、促发展,扎扎实实抓好新年度的各项国税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可归纳为“发挥三个职能、打造四型国税”。
(一)充分发挥组织收入工作职能,努力保持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今年上级下达我市的国税收入指导性计划是20.23亿元,增幅为7.5%。由于地方政府对财力的需求较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0%以上,国税增长幅度为22%。由于上半年仍处于政策调整的过渡期,经济增幅的回落将严重制约税收增长。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又要看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振奋精神,越是要担负起职责,不辱为国聚财的崇高使命。1.正确把握税收收入形势。今年组织收入的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和税收政策调整会带来税收减少,去年某些特殊的增收因素今年不复存在。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全市经济实现在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我们国税系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和经验,为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期目标。2.认真贯彻组织收入原则。要遵循经济税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在收入困难的情况下,要着眼于征纳和谐,高度关注税收政策的落实,决不能搞“延缓抵扣、提前做销售”等收过头税行为。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加强税收收入质量考核,逐步实现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3.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宣传和引导。要建立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间正常的沟通渠道,主动、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经济税源情况及增减原因分析,争取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对国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要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目标管理,认真抓好税收计划的制定、分解和落实。在关注收入总量的同时,更要关注收入质量,以税源质量管理指标为主,科学评价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4.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要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始终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二)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调节职能,全面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措施今年1月开始,一批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重大税收政策逐步实施。内容包括:增值税向“消费型”全面转型、消费税、营业税纳税期限延长、出口退税率调整、成品油税费改革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获免增值税、以及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为3%等等。另外,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上述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将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调控措施落实到位。1.加强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宣传解读。要在组织好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加强政策宣传,增进社会各界对税制改革和政策目标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企业的发展信心。要把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和实施细则作为宣讲解读的重要内容,让企业了解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确保企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转型政策,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强税收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报送,及时为上级局和各级党委政府反馈税收调整在基层的动态和企业的反映。2.确保税制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结合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简化程序,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及实施细则中有关调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结合做好年度“双定”工作,及时调整核定征收户的税款定额,把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政策真正落实到位。3.增强税收优惠激励的促进效能。要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的有利发展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各项配套制度,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利用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办三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福利生产企业发展,积极拓展再就业渠道,扩大企业吸纳劳动力容量。要用好职工教育培训费用的列支政策,鼓励企业在限、停产期间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延缓和减少对职工的裁减。要充分运用所得税预缴政策,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积极兑现落实促进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三农”建设的力度。4.强化出口退税的政策功效。要大力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分类管理基础上扩大“先退税后核销”的管理范围;鼓励有市场的企业带动同业企业扩大出口;支持船舶企业的出口,对出口船舶按照工程进度实行“先退税再结算”的办法。在防范了出口骗税的同时,加强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简化退税程序,加快退税进度,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
(三)充分发挥税源联动管理职能,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省局领导明确提出“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新要求。税收风险管理作为当前国际通行的税收管理理念,涵盖了税收征管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深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学习理解,准确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实质,抓住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把风险管理引入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深化税源联动管理,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税源税基监控的整体水平。1.建立税收风险监控机制。建立税收风险监控机制,必须从事务性的行政管理向以确定风险管理重点举措、风险分析识别排序以及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监控评估等转变。一是继续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功能,研究制定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和分阶段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二是注重规律把握,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进一步研究优选税收风险指标,健全、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三是科学合理确定风险级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要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应对策略,牵头组织行业评估、跨地区联评、汇算清缴会审、执法检查等管理要求较高的事项。2.提高联动管理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市局与分局的联动机制,重点推进基层联动管理工作。市局机关要加强对联动管理的指导、帮助、督查工作,对上级的信息要进行梳理整合,避免不做分辨、不分轻重缓急地层层累加。基层分局要承担起对各类异常信息的按户归集和税收风险分析,统筹安排管理措施,分解到岗,分解到人。联动成员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意识,落实好各项联动议事制度,整合工作重点,提高协同运作能力。同时,有效拓展内外联动,密切与地税、工商、金融、外管、统计及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资源共享度。3.继续深化税收分析工作。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从税源管理需要出发,进一步梳理税收分析事项,通过设定行业经济税收相关性指标,探索建立行业税收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实施税收风险分析,查找管理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点,促进潜在税源向现实税收转化。要进一步强化对重大项目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充实完善重大项目重点税源数据库,定期开展重大项目税收存量分析、重点税源质量分析。
篇5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管理;税收主体;征纳关系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3-0124-03
1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发展脉络
近些年来,我国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呈现出一个由基层实践探索到“顶层设计”、由“顶层设计” 再到基层税务机关持续探索的发展脉络。
1.1 确立全新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思路
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应确立全新工作思路,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与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保障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基本框架。同时,强调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优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关系、大企业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关系。
1.2 明确大企业税收主体管理制度
如建立定点联系企业制度,选择45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作为首批定点联系企业,直接组织实施相关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制定下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促进自我遵从;制定下发《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将遵从管理理念和思路落实为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完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及有关工作机制的意见,初步建立起总局内部各相关部门既分工又合作的协调运转机制。各地也确定了本地定点联系企业。目前,国税系统已有31个省局选定了776户定点联系企业,地税系统已有12个省局选定了295户定点联系企业。
实施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近几年来,国税总局共受理定点联系企业涉税诉求300多项,处理和回复200多项,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和迫切需要处理的涉税问题;先后组织开展对45户定点联系企业的涉税风险调查和评估工作,并向企业发出风险管理建议书,指出管理薄弱环节和涉税风险点,提出整改要求和完善税收风险内部防控机制的具体建议。其中11户内资企业和10户外资企业督导开展自查,发现各类税收风险点500多个,补缴税款134亿元。
1.3 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
总局组织开发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对45户定点联系企业的风险调查和分析评估;为了实现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正在抓紧建设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初步实现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分户主要涉税信息及数据的汇总、查询和分析功能。
1.4 建立专业机构和干部队伍
目前,总局、省和地市三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已有2500多人从事个性化服务和税收管理工作。为提高人员素质,适应新的税收征管形势和要求,对从事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税务干部举办了各类业务培训班。
2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强化对大企业税收的管理与服务,国税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确定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海南、四川、陕西、深圳国税局和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广东地税局开展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文件明确将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确定的基本原则:属地入库、统一管理;明确任务、分级负责;上下协作、统筹互动;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确定的主要任务:个性化纳税服务、各级联动税源监控、针对性风险管理、实施信息共享、建立风险特征库和税务遵从评价体系、建立协作机制。并要求在2011年4月末前在统筹机制建立、遵从协议签订、风险管理和税源监控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经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税企合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可,专业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机构和队伍建设有了一定基础,推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取得新突破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同时,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设计和组织协调不够,统筹协作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框架。二是针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明显不够。三是专业化管理团队力量还比较薄弱,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国税局、地税局工作基础和推进程度
不一。
此外,创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统筹工作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创新个性化纳税服务产品,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还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推进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强化管理手段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组建专业化管理工作团队,提供人才保障方面动力不足。
3 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3.1 创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统筹工作机制
应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遵循总局统一管理、实体运作、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造一种全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走上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之路。首先,在具体税收专业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可组建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局,优化管理效能。实施针对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个和风险管理,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促进纳税遵从。其次,应确立统一管理、实体运作、分级负责的纵向工作机制,其目的是发挥比较优势,配置层级资源。再次,确立各级各部门横向协作工作机制。横向上,以研究解决定点联系企业重大涉税事项为重点,跨部门、跨地区设立相关管理与服务“一条龙”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最后,应确立国地税协作工作机制,为建立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联合工作机制提供保障。包括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约束,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在合作机制框架下,国地税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沟通、统筹工作安排。还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税收管理经验,国地税共同制定联络员制度,定期沟通与协调相关涉税事宜。
3.2 创新个性化纳税服务产品,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旨在从税务机关的单向监管转变为税企互信合作,共同防范税收风险。为此,税务部门要努力创新个产品。首先,签订《税收遵从协议》,明确税企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对一些涉税问题可通过遵从协议初步加以解决。其次,充分利用信息管税平台,对大企业所涉问题及时、准确下达《税务风险管理建议书》,并结合企业自查及税务机关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征管建议。
3.3 建立三级税企联络员体系
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建立国、地税系统的省级、市级和所在县区分局三级税企联络员,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促进实现由事后管理和检查为主转变为防控和管理并重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并通过三级联络员建立个性化政策诉求响应机制。以纳税人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收集、受理、分析和梳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纳税人涉税诉求,及时回应。通过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解决大企业涉税诉求。
3.4 推进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强化管理手段
在信息管税的条件下,着手整合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整体框架应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大企业名册库;二是大企业司报表任务;三是大企业税收数据分析;四是一户式电子档案信息;五是税收风险特征库。
3.5 组建专业化管理工作团队,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篇6
2、深入开展税源调查预测,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深化征管基础建设,从早从紧抓收入,确保各项工作良好开局。
3、制订《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拟定20__年风险管理重点工作规划。
4、继续推进创新管理员制度、税收专业化管理和机关实体化运作。
5、推进普通发票网络开具试点工作;调整20__年个体定额。
6、下发《××市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问责暂网行办法》;补充、修订执法预警子系统本文来源:文秘站 38个参数类指标;认真做好省局执法检查整改落实工作。
7、继续做好中小工业企业税收规范管理工作;组织小规模纳税人转认定一般纳税人;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保护防伪税控纳税人合法权益。8、抓好20__年四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工作;修订《企业所得税管理评审办法》、《沟通评估办法》、《三个讲评办法》、《专业化评审办法》,以及所得税管理各项指标。
9、做好房地产企业专项检查分析选案工作;协助开展打击发票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筛选上报我市总局定点联系大企业名单。
10、组织出口退税政策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20__年出口退税形势调研分析,测算全年指标。
11、修改完善新版所得税年报软件;全面推广应用税收短信平台。
12、配设银行卡刷卡缴税pos机;调整车购税划解操作流程;加强车购税减征政策调整和改进窗口缴税方式的宣传;做好春运期间新增批量运输车辆缴税预约服务工作。
13、迎接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年度考评;完成对机关和基层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修订20__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14、加强创新工作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宣传。
1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订并组织实施各类业务培训计划;组织参与20__年公务员考录面试。
16、狠抓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召开行风廉政建设特邀监察员座谈会;组织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勤廉公示。
17、对全市民主评议行风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制定下发基层分局长述廉评廉活动实施意见。
18、做好20__年度人员考核评比和征管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竞赛能手表彰奖励工作。
篇7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当前世界经济所处的这个特殊的时期。虽然经过几年的恢复与发展,世界经济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有了变好的趋势,但是其还没有恢复元气,不能达到经济危机爆发是所处的水平,经济复苏依然不是很稳定。这段时期正是调整世界经济的重要阶段,我们要通过对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认真地反思,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其能够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并在反思中找出避免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的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由于危机后各国的经济恢复的程度不同,造成国际经济的不平衡状态加剧;
(2)经济危机造成我国的一些产业、区域、企业的不平衡加剧,政府为了维护复苏的成果调整了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3)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市场在内外因作用下经济波动性加剧;
(4)由于没有做好经济前景的预期,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
(5)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通过大印货币来救市,造成了全球性通账预期。那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要如何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深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理念
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离不开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基层的员工的执行,要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深化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于税务风险认识,提高税务风险理念。那么,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就必须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高处出发,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在第一章总则中也明确提出“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就应该时时关注我国的微观经济环境,根据国家税收制度的变化来制定企业的长远的管理决策目标,根据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特点来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制定出一个可行性较高、吸收好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税收风险防控方案。只要该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就一定能有效帮助企业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只要企业的领导层都能十分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的防范,在工作中做好相关的引导,整个企业的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一个企业除了管理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广大的员工,他们才是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真正的主体,因此,企业要大力提倡广大员工有税务风险防范的意识,使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企业要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的税务风险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将税务风险防范观念落实到员工的日常的工作当中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要熟悉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能够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这就需要企业经常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以便于全面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一个企业,只有从领导到全体员工都树立了牢固的税务风险意识,才能直接有效地避免税务风险。
二、要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系统
所谓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指的是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税务制度等进行分析之后,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找出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税务风险,分析这种税务风险一旦发生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措施,最终,在实际应用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要构建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系统,就要做好税务风险的处理工作、总结税务风险、修正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三、构建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监督机制
除了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流程,企业还要做好对这些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工作。如果说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那么对于这些制度的有力监督才是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弱点和找出管理重点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就要依据成本效益和风险导向原则来制定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具体流程,在实施中有具体的监督管理岗位进行监督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合理和全面。
四、设置专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模式
有些企业的涉税事项不但过多而且比较复杂,有较大的税务风险隐患,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管理岗位来进行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当然,企业也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立相关的税收风险管理机构,挑选一些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比较好的财务方面的管理人员,纳税申报、发票缴销、税务自查及税务评估等涉税工作都有专门的办税人员来负责。通过与这些税务工作人员进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研究、指导企业的各种涉税事项、进行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造成不必要的一些纳税损失。
总结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被管理者,首先要清楚政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的一些相关的宏观导向,充分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做到深化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理念、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系统、做好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监督工作、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岗位模式,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做好企业的信息沟通工作。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税务机关、客户、供货商等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够把握好国家的涉税信息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税务工作,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蔚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税务风险管理[J].首席财务官,2010,03:88-89.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3]周洲.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篇8
大企业不同于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一旦其发生税务问题,其带给企业自身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损失也可能是巨大的。一般认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包含外部税务风险和内部税务风险。外部税务风险主要是由我国当前税务机关针对大企业的税务征收存在的漏洞而带来的。我国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税务部门就在不断采取措施防范大企业的税务风险,但是由于实践时间比较短,所以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则主要由其自身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等原因带来的。本文在涉及一定的大企业外部税务风险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大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分析当前大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并根据这些漏洞相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为大企业更好地规避税务风险保驾护航。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大企业整体规模大、员工人数众多、营业收入巨大;大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往往也比较复杂,拥有大量母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税收征收事项比较复杂,大企业每年带来税收贡献的同时,对大企业进行征税也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对于跨国家、跨区域、多产业链条、宽领域的大型企业,适用的税率、税收征管的对象等方面都是一个难题;企业本身有一定的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因为大企业的税收数量庞大,大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会关注税务问题,对国家颁布的一些税收政策也比较敏感。首先,因大企业的税收在国家税收安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税务风险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我国税务机关的重视,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大企业的检查管理力度;其次,税务风险管理是大企业进行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瞬息万变但又错综复杂的市场条件下,大企业要想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进行正确有效的的风险管理,而税务问题作为直接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一环,在考虑企业风险管理时不能被遗漏;再次,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大公司的盈利能力,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本质就是更好地研究国家对于大企业的税收政策,在保障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确保充分合理地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企业利润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很多企业都有非常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但是却很少有相应的税务控制系统,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企业一般就是被动接受税务机关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税务缴纳工作。我国的大企业很少能够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上升到提升企业的战略定位、增加企业价值的高度。总体而言,大企业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主要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对税务风险的战略性定位,公司的管理层对于税收只是被动接受,而没有将其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公司执行层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考虑。税务问题涉及到大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包含投资、销售、采购、生产,这些具体的经营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公司的执行层员工负责落实,如果员工税务风险不够,最终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够还体现在缺乏全面的税务风险意识上。全面的税务风险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如果没有按时足额地缴纳所有的税款,则会给企业带来需要补缴税款、影响声誉等一系列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包含企业没有充分了解与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多缴纳了税款,导致企业不必要的现金流支出。
(二)存在组织机构设置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展开完备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因此需要同财务风险管理一样,设置相应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但是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很少有企业设置了税务管理部门,甚至连税务管理岗位也没有。在少数设置了税务岗位的公司,对其职能定位也和税务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税务岗位的基本职能是进行税收的申报、发票的收集和缴纳。在具体的人员配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的税务岗位一般是由财务岗位兼任,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涉及的点有所类似,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财务管理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容易导致工作内容自己负责、自己监督的局面,从而加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大企业没有设置专业的税务机构,使企业缺乏对税务风险信息的实时把握,这些都会最终导致大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加大。
(三)各部门与税务机关缺乏针对税务风险的有效沟通内资占主导的一般大型企业少有或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这样就缺少了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与税务机关之间针对税务风险进行沟通的组织机构保证。由于对税务风险的战略性地位的认识不够,企业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的时候没有将税务风险考虑进去,缺乏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同时在公司级战略转变成部门级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业务部门由于缺乏对税务制度的敏感性,也没有及时将有关的税务信息沟通给税务部门,容易导致税务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事中控制。另外,大企业针对税务风险的沟通不畅还表现在企业和政府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畅。目前,我国的整个税收制度还处在不断的完善之中,税务机关会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税种以及税率做出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在国内税务机关和企业之间还不存在很好的沟通机制,纳税资质认定、税务信息登记、关联关系及组织架构等涉税信息没法进行良好登记以致连企业连上述基本信息都不掌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就难以获得实现。这些变化不能及时传达到企业之中,就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
(一)经营复杂性带来的税务复杂性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对的税务风险通常是与一些重要的战略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大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企业的兼并重组、注销和破产等等。由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或者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战略性决策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研究国家相关的税务政策,没有将行动的税务风险作为战略部署的考虑因素,采取行动后,可能面临严重的税务问题。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税务风险一般而言,大企业需有较好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对于企业的经营过程的税务风险掌控度,但目前对于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主要受如下制约:(1)大企业税务内控机制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且缺乏强制性设立要求。截至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法律来指导大企业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其他相应的规范性文件都只是指导性规定,并没有足够的强制执行度。(2)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某些问题。一般而言,在我国大型企业有比较完备的财务机构的设置,却往往缺乏税务部门的相关设置,内部控制系统往往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设置,同时又由该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管,然而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是有区别的,税务风险管理需要进行事前统筹,而这是财务风险管理所不需要的,因而许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尚不具备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在一些内资控股的大企业中(含原铁道部企业),大量存在即使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内控部门,也只是从属于风险控制部门,缺乏独立性,并且组织混乱,有的归属内审部门,有的则是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联动,统筹不足,导致企业整体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低下。
(三)国家税务相关政策地区差异带来的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机关的很多条例都是指导性的规定,在不同的地区适用的时候,不同的地区往往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对条例做出具有地区特色的规定。这种规定就使给大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的可能,大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往往跨国家和跨区域,对于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因为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的不同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企业的财务或者税务部门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做出行动之后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税务问题。特别是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增值税条例,不同的地区对于可以纳入成本扣除的项目都有不同的规定,大企业应该重视到这一问题。
(四)制度建设不足大企业由于行业复杂,决定了其对于税收政策的调整、改变比较敏感。企业从意识到问题到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还需要税务机关的服务,但是当前我国的税务机关还没有针对大企业税务问题的专门和特色性的服务,而大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迫使大企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一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税务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就会给大企业埋下税务风险的隐患。同时,税务机关相应的制度体系建设、服务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大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具体生产经营项目多,信息化应用程度高。而基层税务人员常常疲于应付税款的核查、催报、征缴等日常事务工作,难有余力建立纳税模型、风险指标模型,无法准确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更无法及时准确反馈至企业,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纳税风险控制能力,规避风险。
四、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应对机制设计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对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其中一个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优惠性,尽可能降低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但是必须意识到,利用税收优惠性的前提是企业必须符合合法性的原则。合法性的原则包括:在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应将税收因素考虑其中,尊重并符合税法的规定;在具体的税务条目的处理、税务的登记、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务相关档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2)成本收益的原则。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系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要是不考虑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整个体系的构建,可能会给企业的收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对税务风险体系构建的成本和收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3)及时沟通的原则。前面提到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企业税务部门与政府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由于我国的大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在具体的规模、组织结构、涉税事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尽可能实现对税务风险全过程的监控,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在涉及到税务问题上的及时沟通,以及企业税务部门和政府税务机关之间的及时沟通,以了解国家最新、最准确的税务政策信息,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提前进行综合考虑。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机制(1)在企业上下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从以往的实践情况来看,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具体的税务执行部门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应有重视,或者没有及时了解国家税务相关政策的变化造成的。所以进行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强化全公司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必须从战略意义的高度来认识税务风险管理,关注国家在税务政策上的变化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决定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企业的管理者还必须加强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促使全公司形成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文化和环境;另外一方面,必须强化公司每一个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因为税务风险往往来自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尤其是税务经办人员要有比较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尤其是税务经办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企业内部的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企业不发生税务风险的最直接保障,必须对员工开展定期培训,特别是在国家的税务政策发生改变时,以提高其识别、管控、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2)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随着税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我国的大企业应依据自己的不同发展状况和税务风险管理对其影响程度,设置不同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可以设置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也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在财务部门内部下设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配备也应予以保证。(3)在大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要改变当前大企业税务部门仅局限于事后控制的局面,努力向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控制转变。必须依靠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企业税务部门的管理者纳入到战略制定的员工之中,提前介入,事前管控;另一方面在公司重视建立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联动,加强互动性。它既要求大企业及时填报相应涉税信息,同时也要求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报送的信息开展核实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树型管理体系。(4)尝试建立统一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条件的大企业应该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完备体系,涉及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价以及应对等步骤。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要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应该是一个包含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税务部、风险管理部、战略以及监控组的综合组织结构。这些部门进行不同的组织职能分工,一方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做好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风险管理部加强内部各个部门关于税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二是要有专业的人员配置。需要配备税务业务强的专业员工,不仅需要他们完成税务的常规工作,还需要他们收集信息、分析评估、参与到企业的重要决策上,使税务因素真正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的人员配置结构及工作内容见图1。图1显示出大企业在进行税务部门的人员配置上有着相应的分工,重点要突出税务信息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意义。
篇9
关键词:税收;大型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大型施工企业因其项目点多面广、纳税环境复杂多变、税务管理薄弱,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显现,税收违法成本急剧加大。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也已成为大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有效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其关键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本文主要是参照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下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结合大型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对大型施工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一、目前大型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目前大部分大型施工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大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司领导层及项目管理层税收遵从意识不强。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基于短期利润考虑,施工企业员工,特别是公司领导层及项目管理层纳税观念淡薄,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不重视,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加大。
第二,内部税务管理机构或岗位未设置或者设置不合理。一是大多数施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或税收管理岗位。二是有些虽然设置了税收管理岗位,但其职能定位主要是报税,而没有相关税务风险管理职能。三是在税收管理岗位的人员,一般是财务人员兼任,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税收专业素质。四是同一个人经办税务事项全过程。
第三,缺乏必要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一是无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机制。施工企业往往没有及时识别、科学分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对于项目投标决策等重大事项未做专项的事前税务风险评估。二是无具体税收业务控制流程。对于企业重复性、固定性的税务事项,暂未形成规范的业务操作控制流程。三是无常态的税务风险应对机制和措施。目前施工企业主要是被动承担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未形成主动应对税务风险的机制,未建立起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措施;税务风险管理重心在事后管理,主要表现为税务危机处理。
第四,未建立健全的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一是未建立税务法律法规资料库及企业税务案例库。二是难以及时掌握税收制度变化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三是项目部有关的税务信息,不能够及时传达到公司本部。四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税务信息交流不足。五是同税务机关的沟通不畅。
第五,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缺位和持续改进机制尚未形成。一是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往往只重视财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税务风险的关注度不够,有的甚至忽视。二是施工企业在面对税务机关的每一次稽查,都抱有“过一关算一关”的心态,未考虑充分吸收每次税务稽查的经验教训,来持续改进企业的税务管理,防范类似的税务风险出现。
二、大型施工企业构建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第一,树立“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理念,营造良好的企业税务文化。构建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税务文化,特别是诚信纳税文化。只有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基础上构建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效地降低税务风险。笔者认为,要建立良好的企业税务文化,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及项目领导层应提高纳税意识,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在税务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主导和典范作用。二是税务文化建设应纳入到企业文件建设体系中来,以企业“诚实守法、合法经营”的企业文化理念促进企业税务文化建设。三是增强企业员工的税收遵从意识,共同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建设中来。四是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税收筹划,有理有节、合法合理地减少公司税收成本。
第二,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和岗位,配置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大型施工企业而言,在项目众多、税务业务复杂、基层财务人员税务知识缺乏的情况下,要提升税务管理效能,防范税务风险,保证税务信息通畅流动,应在公司本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和岗位,配置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主管公司税务事务,指导项目部或分子公司税务工作。在岗位设置上,还应考虑不相容岗位分离。对税务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岗位培训,鼓励其参与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税务专业资质考试。
第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实现企业对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有助于企业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减少企业非主观意愿造成的税收违法事件的发生。一是建立动态的税务风险评估分析制度。结合大型施工企业外部环境、行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情况,科学评估分析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确定税务风险控制点,为制定对应风险控制措施奠定基础。二是在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针对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高税务风险领域、日常业务流程中税务风险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项目部一级的涉税事项,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流程控制机制;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项目部一级的税务指导;对于公司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重要的合同签订、经营模式的决策,应加入税务风险评估环节。
第四,建立有效的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信息管理体系与沟通机制,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确保税务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条件。一是建立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税务风险管理有效运行。二是建立税收法律法规库和案例库,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对于初次进入的经营地区,应注意及时收集相关的地方税收政策信息。三是做好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特别是对施工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税收法律法规的研究。四是及时收集公司涉税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按照税务管理需要,进行税务信息的内部传达。五是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编制企业税收业务手册。六是加强同地方税务部门的沟通,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第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和持续改进。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评价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及时发现税务风险缺陷并加以改进,是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对于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检查发现的税务问题,施工企业都应高度重视,结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改进。一是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建设,应纳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监督建设范畴,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中予以明确。二是对企业在内部监督或税务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纳入企业税收案例库管理;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还应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合理地予以规避。
参考文献:
1.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Z].2009-05-05.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EB/OL].,2008-06-28.
篇10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管理;
一、我国大企业的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许多企业正朝着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不断深入发展,并呈现出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点,我们将这类企业定义为大企业。通过税收管理实践,可将大企业的特点概况为:一是具有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二是生产经营流程长;三是购销业务量大、市场覆盖面广,经销核算具有规模性;四是企业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五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六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
二、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目前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有的税务机关对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有的存在认识偏差,单一地从量上把大企业理解为收入规模大或资产总额大,而忽视其管理科学、运行规范、国际化经营、多行业经营等特质,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性和难度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大企业税收管理就是为了进行办税服务上的优化、深化、个性化,而忽视了应对复杂问题、防范税收风险、提高自觉遵从的作用;有的则认为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以往分税种分行业管理的延伸,未能真正理解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2.管理职责有待明晰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虽已明确总局和省一级大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是与基层税源管理部门的关系。也即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关系,两者应如何处理和操作,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管理合力。二是与同级征管、稽查、税政、纳税服务等部门的关系。由于管理对象的交叉,两者的具体职能和业务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的划分和梳理。三是大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问题。大企业管理部门虽已组建,但人数少,素质参差不齐,能否真正实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达到优化服务、提高遵从、强化行业与风险分析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3.管理手段有待完善
虽然征、管、查各系列都有众多的应用系统,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而言,这些系统在信息采集、运用分析等方面都远远不足。如各应用系统都没有对接纳税人财务管理系统,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财务数据,也无法充分运用企业的海量信息;一些大企业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报送到税务部门的往往只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其他信息残缺不全;由于我国实行属地管理,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即使采集信息完整,也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这些因素,导致税务机关难以全面真实地掌握大企业的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和实体功能。国家税务总局虽开发建设了大企业简易信息平台,但该系统属过渡期平台,在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分析和增值利用方面都有欠缺,仍需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4.管理模式有待调整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影响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格局上,大企业管理自身在体制、空间上愈来愈强的整体性、集中性与税务机关仍然相对固化的属地管理所造成的局部性、分散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造成税务机关与大企业之间在职能、信息、手段上的不对称、不平衡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方式上,大企业在经营战略转移调整前,往往都经过精心的税收筹划,对税收规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税务机关仍沿袭以事后评查为主要手段的税源控管方式,仅靠企业报送的有限财务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和就账查账,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在管理内容上,大企业因其自身的特质和规律而对优化服务和强化企业风险内控有着强烈要求,而在目前的征管格局下,由于大企业税收收入的特殊地位,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仍以管理监控、评估稽查、预测分析为主,未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
三、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专业化管理理念
引导和教育税务干部转变管理理念,认识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大企业特别是定点联系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源分析、纳税评估、风险防控、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等事项由大企业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要树立税收风险理念,改变传统的以事后惩罚为主的管理方式,树立事前预防、事中发现和事后管理相结合、相并重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做到最大限度地预防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以非对抗手段解决遵从问题。要树立以大企业为中心的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施业务创新,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套餐",有效促进纳税人自觉遵从意愿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2.明确定位,进一步健全岗责体系
明晰岗责是避免大企业管理部门和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同级相关部门职责交叉的最好方式。应对日常税源管理事项和重要的专业化管理事项在工作内容、涉及范围、流程操作上进行原则性的界定,凡专业化管理事项,由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日常管理事项,由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凡政策法规事项,由归口税政部门负责解释,大企业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一些特定事项或争议事项明确启动部门和工作时间、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应进一步明晰大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大企业管理的部门责任、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考核监督等内容,形成大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3.统一平台,发挥信息管税作用
一是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对接,对采集的数据范围和质量进行明确,接受大企业的各类涉税报表和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相关数据。二是从企业集团的户籍管理入手,理清企业集团成员户数及其运营关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逐步建立企业集团分级数据分析体系。三是建立外部信息资料库,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地税、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四是建立大企业税收分析预警指标库,完成大企业税收分析模型,加强对其生产经营规律、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指标和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分析,科学设置申报预警指标,及时发现纳税异常情况,提高大企业防范税收风险的能力。
4.调整方式,提升税源管理质量
根据大企业组织形式固定、财务核算集中统一的特点,可以根据其主营业务进行分类,组织专业人员对具有典型性的一个或几个企业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重点调查、审核分析,总结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模型,得出其行业信息特征和涉税关键环节,由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建立行业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从指导思想、纳税服务、风险防范、税源管理、税收监控等方面进行明确,进而统一和规范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模式,加强税收管理和执法的公正、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杜宁,刘德元.稳步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N].中国税务报,2011-12-16.
[2]吴国平.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税务研究,2010 (2 ).
[3]房建新.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河北国税,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