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管理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弱电 控制 管理 维护
随着近年来我国弱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弱电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多。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网控制与信号测量中弱电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增多。在电力系统管理中,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在我国现有的弱电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尚未应用科学化的合理措施进行维护与管理。
1 电力系统中的弱电控制
电力系统中弱电化是将小电流、低电压作为信号、控制与测量系统回路中的操作电源。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弱电参数包括交流额定电压(50V或100V)、直流操作电压(48V)、交流额定电流(0.5A或1.0A)。在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安装有运动设备的变电站或发电站中,需要通过变电系统将100V的强电电压、5A的强电电力转变为±10V的弱电电压、±5mA的弱电电流。电力网络的弱电化降低了二次回路中设备的绝缘要求,同时将降低了设备体积,减少了控制系统设备的数量。而信号回路中可靠性的要求较低,弱电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而控制回路中,需要直接与断路器操作相关,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弱电控制的实现方式需要用到弱电与强电的转换环节,通过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来实现控制操作。
弱电选线控制是一项近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我国已建成的发电厂与变电站,一般均由中央控制室进行强电集中控制。但是,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容量、多机组的电站逐渐增多,电站内的控制元件也随之增多,同时,控制的距离也将增大。如果仍采用原有的控制方式,不仅使运行监视感到困难,而且有色金属的消耗量,联络通道的投资也将增加。为了缩小控制元件的外形尺寸,并提高发电厂与变电站运行控制的水平,近年来采用了弱电集中控制,有时也称为弱电选线控制。
2 弱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在弱电系统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可以从管理系统化、设备专业化、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弱电系统管理中科学性与系统性程度不够。弱电系统是集成度较高的管理与控制系统,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传统的独立维护管理模式在处理整体弱电系统维护管理工作中不能够从整体考虑,仅仅由出现的问题决定解决策略,导致整体系统的维护不能保证科学性与系统性,效率低下。其次,管理维护中缺少专业的检测设备。当前弱电工程中的管理维护工作主要是手工操作模式,管理维护方案也较为单一,由具体操作情况决定。检测设备较为传统设备,不能够满足大型弱电工程维护管理中的专业化需求。最后,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中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我国的弱电技术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同时起步时间晚,在专业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3 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措施的重要性
要使二次设备能安全可靠地运行,除了采用可靠的接线方案,选用可靠性高的设备之外,正确地使用和经常有效的维护是必不可缺少的。大量的实际运行表明,在二次设备中发生的故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好造成的。特别是近年来在220-500kV变电所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弱电设备,对这些设备更需精心维护,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变电所的二次设备中,有一部分在户外,运行环境差,故障率高,是二次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对这些设备的正确维护也是提高二次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弱电设备具有精确度高、体积小、质量轻、操作方便、功耗小、外型美观等优点。但弱电设备的电气距离小、机械强度低、触点断开的容量小、抗干扰性能差,这是弱电设备的不足,以前国产的弱电控制设备在材质和制造工艺上也存在某些问题,影响了弱电设备的质量。目前国产弱电设备的质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弱电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除了产品质量上的原因之外,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维护不当造成的。运行实践表明,只要精心维护,弱电设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运行效果。
弱电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接地。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土壤相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如埋地的钢管、角铁等。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极)相连接的金属导体(线)称为接地线。接地线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载流的,但在故障情况下要通过接地故障电流。接地体与接地线总称接地装置。由若干接地体在大地中用接地线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称为接地网。其中接地线又分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接地干线一般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连接。熔断器是最简单和最早采用的一种保护装置,它可使电气设备免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的损害。当流过电气设备的电流大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时,熔体将被熔断,切除故障。由于熔断器价格便宜、结构及维护简单、体积小,所以在lkV以下的低压系统的电气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电力线路、电动机及其他电器的过载及短路保护。
4 结语
弱电应用和强电应用只是从电能应用的角度对电气工程进行的一种划分。事实上,在强电领域中有弱电技术的运用;在弱电领域有强电技术的运用。所以,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强电系统中的调节、控制、保护、测量等环节一般采用弱电技术;而弱电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发送,以及控制执行等环节,则更多的是采用强电技术。实际的电力工程系统总是体现强电和弱电技术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晶晶.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123.
篇2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简写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能为患者提供一条快速、安全的输液通道。我科2007~2012年300例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300例,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20~75岁。置管时间为14~120 d,平均置管时间为70 d。300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1例因穿刺误入肱动脉后穿刺失败、1例感染予以拔管,不成功率2%。
1 置管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点
1.1 穿破血管 ①准确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血管。目前公认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PICC置管首选静脉。因为头静脉其前粗后细,导管易造成反折,增加置管难度。②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送管时不要过猛。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2横指处,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或血管损伤,过高则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回流系统。
处理:PICC穿刺针相对普通输液针头较粗,加上在外周穿刺,所以在进针时未碰见血管,可将止血带稍下移(接近穿刺点)以便膨胀血管,也可在穿刺前用毛巾热敷所选择的血管使其更充盈。
1.2 导管堵塞 穿刺时间过长,患者年龄偏大,血液粘稠度高,凝血时间短。
处理:在穿刺前可将导管注满肝素盐水后再穿刺。
1.3 送管不畅 导管前端触及静脉瓣。
处理:可将导管往外退2 cm左右再转一圈避开静脉瓣送管,在腋窝处扎止血带或导管接注射器,边推盐水边送管,但必须确定导管在血管内。
1.4 误伤动脉 穿刺过深,误入动脉。因肱动脉靠近贵要静脉中段及贵要静脉,穿刺前确定动脉的位置,固定好患者的手臂和静脉,尤其对于太瘦的患者要注意,考虑使用影像导引穿刺技术。
处理:退出穿刺针,局部按压30 min,再加压包扎止血,定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1.5 心律失常 导管尖端位置过深所致,进入心房或心室。穿刺前应准确测量长度,避免置入过长。
处理:当患者感到心口不适时,立即退出导管5~10 cm。待患者心电图转复为正常心律,情绪稳定,X光胸片确认导管位置后,再行穿刺。
1.6 神经损伤或刺激 因臂丛神经较丰富,穿刺时可损伤尺神经、肘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处理:当患者感到手臂发麻,发软、麻刺感或完全不能动弹,要立即拔针,通知医生,评估患者手臂的活动能力。
2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处理要点
2.1 液体输入不畅 导管只有一末端孔,如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且液体滴入不畅。
处理:将导管外抽1~2 cm,如再不行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
2.2 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处理:湿热敷30 min/次,间隔半小时一次,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1]。或使用紫外线治疗仪,在15 cm的距离使用,每次不超过15 s,1次/d。
2.2 血栓性静脉炎 与选择导管的材质、型号和血管的粗细有关(导管外周形成血栓)与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有关。
处理:不能急于拔管,以免产生活动栓子。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用弹力袜或弹性绷带包扎。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于患肢静脉点滴。
2.3 感染 与穿刺点、导管接头、静脉滴注药物污染、无菌技术及不及时换药有关。
处理: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穿刺点发红,变硬,疼痛,有渗出物,应抽血培养对比(外周取血和经由导管取血)并拔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4 导管阻塞 药物配伍禁忌,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肝素封管,导管末端位置不对或导管发生易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
处理:及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若无法缓解,用5000U/ML尿激酶,注入1 mL,保留30 min,回抽后,立即用20 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2.5 前臂水肿 加压时绷带缠绕过紧,关系或侧支循环不良引起。
处理:适当调整绷带松紧,防止穿刺侧肢体受压,适当抬高穿刺侧肢体。
2.6 导管损伤 不正确的固定导管、注射压力过高、置管侧肢体量血压、针或其他利器的意外损伤。
处理:体外部分的损伤可以用厂家配备的零件修复,如不能修复,要考虑原味更换导管或拔管。
2.7 导管拔出困难 血管痉挛或收缩、静脉炎、血栓形成、感染,导管易位。
处理:将导管末端保持在适当位置预防血栓的形成,拔管时动作轻柔、缓慢、逐渐拔出。如感觉阻力很大,应停止拔管,考虑行放射检查,确定导管的走向和位置在操作。
3 结果
300例患者行PICC置管术,由于术前准确评估,术中谨慎操作,术后严密护理,其中一例误伤肱动脉,穿刺失败;一例感染,给予拔管外,其余均留置良好,298例患者中穿刺失败较前减少96%,感染较前减少95%,管道留置时间较前增加92%。
4 结论
PICC技术穿刺程序简单,易于掌握,价格合理,既消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极大地减轻医护工作量,并降低感染的危险②,对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长期反复静脉输液、化疗患者尤为适用,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充分掌握PICC置管术的操作程序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山区;社区护理;孕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21-01
孕产妇护理干预及随访是人性化服务的延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孕产妇的高度重视。社区护理与医院的临床护理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在临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通过孕产妇社区护理干预,孕产妇自我护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住院分娩率均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据我县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妇幼卫生统计年报,采用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报表数据和现场问卷调查资料。观察对象:孕产妇从孕前服用乙酸开始至产后42天止;儿童从出生至6月龄止。
1.2方法:
1.2.1方法:比较增加社区孕产妇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2012-2013年为观察组(B组)2010-2011年为对照组(A)。观察项目:⑴;孕产建卡率、乙酸服用率、接受爱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住院分娩率、6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⑵;孕产妇保健、新生儿护理、婴儿母乳喂养等知识知晓率。⑶;采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性统计分析,计算资料用X2检验,P
1.2.2制定目标及质量管理办法:规范访视操作规程,提高访视人员综合素质。首先每年均对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保健知识培训,通过考试获得资质后上岗。
1.2.3干预内容 ;:社区孕产妇管理增加了适合家庭护理方面的诸多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对每个孕产妇的家庭护理进行现场示教,根据孕产妇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重点知识宣传。要求保健知识宣传、护理方法和护理技巧示教到位,切实保障各项保健的顺利实施。主要细则:⑴;对新婚特别是初婚夫妇进行第一次家访,宣传相关孕前保健知识,对近期有生育意向妇女发放叶酸,并嘱其服用方法和时间。⑵;孕早期访视建卡,促使孕妇到医院进行HIV、HBV、梅毒检测和其它项目的检查。早期筛查高危孕妇,列为重点管理对象。⑶;知识宣教:包括孕期远离有毒有害物品和幅射,营养咨询;产前检查的目的和各项检查的意义、检查次数、项目的咨询;孕期用药,住院分娩、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咨询等内容及国家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政策宣传。⑷;评估护理前后产妇和新生儿身体状况,评估家庭环境条件,摒弃传统风俗,指导产妇体能训练,保证产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新生儿访视要求访视人员示教相关护理技巧,对新生儿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反应、黄疸,告知新生儿皮肤、脐部、臀部及新生儿沐浴的护理指导,并争取得到家人的协助和支持。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比护理前后两组孕产妇保健(见表1)和儿童保健(见表2)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提高,经X2检验P
2.2孕产妇保健:对照组2010-2011年产妇总数2151人,乙酸服用率63%、接受5次以上访视率73%、接受爱HIV、HBV和梅毒检测率69%、住院分娩率96%、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率54%。观察组2012-2013年产妇总数2026人,乙酸服用率96%、接受5次以上访视率92%、接受爱HIV、HBV和梅毒检测率99%、住院分娩率99.7%、孕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知识知晓率76%。2.3儿童保健:对照组2010-2011年活产数2165人,新生儿建卡率78%、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筛查率62%、婴儿6月经内母乳喂养率91%、婴儿6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率63%。观察组2012-2013年活产数2040人,新生儿建卡率93%、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甲低疾病筛查率99%、6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96%、6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71%。
3讨论
本文的孕产妇的访视从孕前发放乙酸开始,到产后42天;婴儿从出生至6月。经过2年来社区孕产妇的护理管理,我县孕产妇及儿童保健质量明显提高。对控制传染病、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 ;、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使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提高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和业务素质 ;、建立完善的孕产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起到积极作用。产儿科护理干预及随访是人性化服务的延伸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儿科护理”;是当前产儿护理界认同的最佳护理方法。通过随访,认真地了解产妇的恢复及婴儿的发育情况,可以针对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干预,使产妇得到护理人员家庭式的照顾和关怀,感受到人性关怀的温暖。另外经观察,由于2年来早孕前后6月乙酸的发放和服用率达到96%,我县尚无神经管畸形的婴儿出生。由此充分证明,积极开展山区孕产妇护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实现对院外孕产妇及儿童的全面、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落实孕产妇及其儿童保健,社区护理也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从而满足孕产妇及儿童的健康保健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定期组织本科室的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丰富其专业的理论储备。通过自学、讲座、进修等多种学习形式来营造科室内浓厚的学习气氛,不断吸收最新医学信息,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在科室内实行分层管理的制度,根据护士文化层次和学习能力来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其次,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种常规和专业的技术操作进行定期培训,在培训结束后马上进行考核加以巩固[2]。对技术不过关的护士不允许上岗,而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表彰,并予以现金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开展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本身就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必备部分,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细节、讲究方法。第一,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患者住院的整个阶段,从入院的健康指导到住院的健康指导再到出院的健康指导,其主要内容包含了疾病预防、用药指导以及饮食、休息等方面的知识。病房内应配备报刊架,提供各种卫生健康类的书刊杂志;走廊中设置信息板,保证及时更换;第二,依据患儿和家长的认知情况与学习习惯来选择对应的教育方式,如口头、文字、形象以及亲身示范等。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交流双向性,以重点知识可适当地重复,加深印象;第三,适当开展集体流,向患儿和家长介绍常见疾病的常识,为护患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经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有之前的93.4%提升到99%以上,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也由86.4%提升为100%,护理的并发症以及患者投诉率均为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同时逐渐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多、严格。我国目前的医疗工作仍处于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阶段,因此护理工作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医护人力的现状为护士资源相对缺少,这就致使病患基础护理的环节较薄弱,最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开展深化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医院应依据其自身情况,采取适当地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舒适的医护服务。这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5
【关键词】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43-02
说课就是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面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就教学课题全面讲述自己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当前,说课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南宁市卫生学校也曾多次举行说课活动。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中“住院患儿护理常规”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从“32说”程序对说课进行探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用的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叶春香教授主编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中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实际、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为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课程安排在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住院患儿护理常规包括入院护理常规、住院护理常规及出院护理常规等,是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护理内容。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掌握住院患儿的护理常规,为今后学习各系统疾病息儿的常规护理打下基础。
(三)教材的重组
为了便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患儿住院护理常规,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点,笔者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将医生开具的人、出院医嘱单与本教材进行了重组,以入、出院的医嘱单作为主线,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执行医嘱并动手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笔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一,知识目标:掌握患儿入院、住院、出院护理常规;其二,技能目标:掌握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并能把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护理操作中;其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难点是如何与患儿进行沟通。
二、说教法
(一)儿科护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由于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实践能力锻炼少等,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解决这些难题,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次课除了采用启发式讲授法外,还使用了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四种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目标教学法:确立好教学目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二,问题讨论法:把对案例及问题的讨论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对比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护理学基础中“住院护理常规”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专科(儿科)住院护理常规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专科知识。
第四,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操作流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住院护理常规流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仿真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临床相一致的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
(二)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中使用启发式讲授法、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动脑、课中动手、课后能手脑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初中毕业起点),她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在学习中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动手能力,并对护理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劣势是中职学校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的学法具体如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任务驱动法。
第一,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培养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的难点知识讲给学生,使她们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程序按课前准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等4个环节完成教学。本次课用时3个学时。
(一)课前准备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完成任务。
2.案例准备:提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内容为一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及医生开具的医嘱,并提出问题:(1)说出医嘱中属于住院护理常规的内容;(2)结合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制定该患儿住院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图。
3.物品准备:给每组准备病历一份、入院登记本、诊断卡、床头卡、体温计、血压计、时钟、体重秤等。
4.评分表:包括自评、互评及教师总评,目的是通过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5.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篇6
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和考试现状
1.教学现状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形态科基础课,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每一位学生构筑医学知识体系的奠基石。但由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生源素质不理想,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差,自觉性也不高;再加上新生入学接触的第一门医学科目就是人体解剖学,内容繁多枯燥,名词生僻难懂等,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学质量就会对后续的临床课程以及日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产生较大的影响。
2.考试现状
考试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然而对于由本校老师出题进行的考试来说,教师在考试的标准、内容、方法、宽严把握、成绩评定等方面偏差很大。例如,有的教师出题容易,有的出题较难;有的教师考前辅导划重点,有的不划重点;有的教师监考很严格,有的监考则较松等。这使考试成绩偏差很大,很难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准。其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影响。由于试题中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所占分值较高,使得学生将复习的重点都放在这些方面,这些题目都是老师上课所讲的重点知识,导致学生对分数比值较高的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好,对分数比值较低的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差。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必需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与临床实践操作紧密挂钩,而且护士资格考试是否合格是考生护士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起步的关键。由此可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切入点,进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创新尤为迫切。
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解剖学的教学创新
1.重新制定解剖学教学大纲
凡是护士资格考试中涉及的,都制定了掌握的内容。在调整后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
2.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完成以后,考虑的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可以提升学生成绩的都是好方法。
下面笔者举几个例子来介绍一下解剖学教师在讲课当中应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案例教学法。
例1: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腰3~5及腰5~骶1,是因为该部位( )。
A、椎间盘较厚 B、韧带松弛 C、血供差 D、活动度大 E、肌肉松弛
这道题是2015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一道题,在讲椎骨连接椎间盘的时候,可以引用。
例2:某肝硬化患者,近3年常便血,半月前突发大呕血,经检查发现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脾肿大,肝未触及。请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肝脏有何功能?有哪些因素引起肝门静脉高压,为何会便血吐血,腹壁静脉曲张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讲肝门静脉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用这个案例。这类案例很多,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可以是临床实践中看到的,还可以是护士资格考试中考到的。通过引入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普遍反映对此类案例比较感兴趣,不再觉得解剖知识枯燥繁杂,同时感受到了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学习目的也就更加明确。如果引用的是护士资格考试题的话,学生们对护士资格考试也就提前做到了了解,并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其次,问题引入法。
例1:譬如在讲浅静脉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你们体检时采血的部位在哪里呢?平常生病时,输液的部位在哪里呢,它们属于静脉还是动脉呢?这些血管的名称你们知道吗?教师在讲浅静脉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问题导入。
例2:为什么我们哭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教师在给学生讲泪道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问题导入。好的问题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和思考。
再次,利用歌诀、韵律激趣。
譬如学解剖学姿势的时候,有解剖学姿势歌诀:身体直立面朝前,两眼平视并足尖,上直垂于体两侧,下肢并拢尖朝前……再譬如学细胞的时候,有细胞歌诀:细胞虽小五脏全,形态多样功能异,细胞就像小整体,各部结构不相同,胞膜在外转运忙……最经典的就是12对脑神经的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类歌诀很多,有的需要记忆,有的辅助理解。对于内容繁多且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师应用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创作一些方便记忆,朗朗上口的歌诀,既降低记忆难度,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现在科技发达了,从以前的挂图到现在的网络、多媒体,一些图片以及视频更逼真、更真实,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却大打折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呢,在教师合理应用多媒体的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譬如,讲解口腔时,可提前要求学生上课时携带一面镜子,在讲课同时观察相应的口腔结构。这样使许多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概念、疑难的问题,顷刻间豁然开朗。再譬如,在讲解心脏时,教师让学生预习:你了解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用绘图的方法把它画下来。这样在学生提前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效果会事半功倍。
(5)分组讨论法。譬如教师在讲胃的形态结构时,可以多拿几个胃的模型,然后让全班学生每6个人一组,一组拿一个胃的模型,通过阅读课本,结合胃的模型,来认识胃的形态。教师给学生规定时间,时间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对着模型讲解胃的形态结构,这也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不同的组、不同的讲解给出不同成绩,好的要给予表扬,差的要提出批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体会到付出就有回报。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3.改革解剖学考试
考虑到新出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具有以下特点:全部是选择题,包括Al、A2、B1型题;注重实际运用、变通和应对能力,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试题范围更广,综合分析更难。为了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必须积极实行解剖学考试的改革。
(1)改变试卷结构,全部为选择题。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把理论考试中的试题全部改为选择题,试题取样广泛,命题的知识覆盖面大,而且答案明确。
(2)逐步完善题库建设。题库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出难题、偏题和怪题,所有考题均在题库中随机抽取。
(3)常设考试小组,对每次的理论考试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研究、统一阅卷、统一点评,保证理论考试的质量不断提高。
篇7
【关键词】孕产妇; 健康教育; 母婴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40-02
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孕产妇的规范化健康教育是对孕产妇教育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充分调动孕产妇自我保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遇到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 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提高母婴健康质量。
孕产妇的规范化健康教育是指从即将妊娠前至产后42天为孕母、产妇和胎婴儿所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健康教育。
1 孕产妇的规范化健康教育操作流程:社区专职妇保人员从新婚随访开始,对新婚随访中即将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开始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宣传讲解。对了解此内容后,自愿接受的夫妇可根据健康教育知识内容表,选择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识,然后社区专职妇保人员根据选择的健康知识及孕妇本人实际情况,开始制定适合的规范化健康教育流程表,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讲座班次、时间安排等。
2 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妇幼保健机构专职妇幼保健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到全程,并分阶段的负责各期重点知识的培训。各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职保健人员负责孕前、孕期、哺乳期的较浅显的保健知识的宣教以及全程督促和管理; 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负责孕期、分娩期、产褥期较专业的知识宣教并根据妊娠不同阶段的保健要求,连贯地安排教育内容,各级机构均采取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理解及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可开展小班互动式讲课;根据孕周、个人兴趣、需求相同的孕妇15~20 名组成大班,集中授课;建立全程分期教育,把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几个阶段的主要重点内容编写成专题讲座课,利用多媒体授课的方法,每周定期安排好授课时间表,并循环讲解,孕妇就某一门课程重复学习直到掌握,把孕妇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按需施教,注重技能训练,让孕妇感受到人文关怀。其次一些小内容,容易理解接受的可采用印制宣传单,宣传册、建立宣传栏,另外电话咨询、面对面讲解、家庭访视等其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可同时采用。
3 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的相关内容编制成表册,由孕妇本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所需教育内容,再由社区妇保专职人员安排受教时间及班次,制定适合孕产妇本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流程表。
具体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3.1妊娠前教育:如何预防畸形儿的发生、叶酸补服方法、孕期用药安全、健康的饮食
3.2护理:孕期的变化、孕期的清洁及按摩、的护理、的支托、哺乳期的保健与护理
3.3孕早期的健康教育:定期产检的要求、推算预产期、常见的妊娠剧吐、先兆流产等疾病防范常识及护理措施的宣教
3.4孕期的健康教育:妊娠的生理过程及孕妇的心理变化、孕期常见症状、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胎儿自我监护方法、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和并发症
3.5孕晚期:孕妇下腰痛、产后抑郁症的认识与预防
3.6临产及分娩知识宣教:详细讲解临产的先兆、胎膜早破的识别与处理、分娩方式的选择、产程的分期与时限、配合要点、以及如何减轻分娩阵痛的技巧、正确认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
3.7产褥期的教育:会阴护理指导、产后饮食指导、积极提倡科学“坐月子
3.8产后康复与保健: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
3.9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新生儿哭声及大小便的观察、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及病理现象如黄疸、红臀、湿疹、鹅口疮、脐炎、新生儿腹泻的观察及护理、脐部护理、婴儿沐浴、新生儿扶触的好处及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常识、新生儿心理护理
3.10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和意义、母乳喂养的正确示范、挤奶手法、饮食指导促乳汁分泌
小结: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区卫生医疗的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成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孕产期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收效高的预防保健措施,对孕产妇及家庭实施全面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其保健知识知晓程度,能帮助孕妇及其家庭了解有关孕产期母亲及胎儿健康的知识,了解妊娠分娩过程中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培养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增加其自觉主动接受保健的意识。使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产后卫生和新生儿护理的每个阶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及时改变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和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护理能力,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及畸形儿、低体重儿的出生,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实现优生优育。因此,在社区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及接产医院形成三级健康教育保健网,使孕产妇分阶段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成为常规内容,是实现孕产妇保健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护生带教;模式;质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37-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普及,新护理观的推行,人们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1],所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后备人才是当前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大量不同学历的护生涌入临床实习,又给护理带教增添了繁重的任务和困惑。我科自2007年起,一改以往传统的、单一的带教方式,根据各院校实纲要求,结合调查不同学历护生的学习意向,大胆革新了带教模式,通过3年实施,发现新型的、多元化的带教模式大大提升了带教质量,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互动和积极性,为护生由学校学习为主转入临床工作为主的衔接阶段,作了良好的铺垫和充分的锻炼。现从模式和效果两方面进行探讨,汇报如下:
1 详细的入科宣教
1.1 模式:护生入科室第一天,由护士长作详细的入科宣教:
1.1.1 病区环境介绍;床位的设施与安排的要求;护士站物品的摆放及目的;治疗室的设施与要求;处置室垃圾分类放置的标准等。
1.1.2 科室人员结构:从主任,护士长,各位带教老师相应的职称与各自的优点所在,重点介绍科带教秘书.各医疗组诊疗重点,各护理组人员合理搭配。
1.1.3 介绍专科疾病,收治病种,相应症状、体征、护理常规等。
1.1.4 思想教育:告知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工作流程 、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严审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菌技术观念。养成不懂多问,多沟通交流等好习惯。
1.2 效果:护生从课堂学习环境进入临床工作环境及不同科室之间的轮换,往往对各环境因素产生陌生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给护生操作与沟通等方面带来很多障碍,而入科宣教的细化,解除了其思想上的顾虑,大大缩短适应新环境的时间,融入新的团队,进入护士角色,培养她们既胆大又细心的从医品质。
2 “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2.1 模式
2.1.1 护生在本专科实习阶段固定一名老师带教,跟班实习的方法。本科护生带教选择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本专业5a以上工作经历.大中专学历护生带教选择护师及以上职称,本专业工作5a以上经历。
2.1.2 要求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有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和专科护理技术,团队协作能力好。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沉着稳重。对待护生态度和蔼,不使护生产生惧怕心理的高年资护师[2]。“一对一”老师不仅从工作上教导护生,而且从生活中关心护生,从精神上鼓励学生,形成姐妹式师生关。
2.2 效果
2.2.1 “一对一”带教,“放手不放眼”的教学,使护生在碰到问题时随时询问相应老师,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一种归属感, 姐妹式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跟班实习中老师也能根据实纲要求通过不同班次,全面而系统的对所带护生进行完整的示范和,进行每个操作细节的指导与评价。
2.2.2 带教老师的选拔直接影响带教质量的好坏,优秀的老师所体现的“师德”所展示的“师魂”职业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实践欲望及实习态度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引导[3]。
3 科带教秘书的指引与督导
3.1 形式:
3.1.1 科带教秘书为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本专业10a以上工作经历,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对护生管理严格要求.
3.1.2 综合实纲要求,秘书对入科所有护生进行“提纲契领式”讲解实习计划、授课安排。如本专科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护理难点疑点,健康教育等;示范专科护理技能操作,让每位护生动手练习,列为出科考核内容。
3.1.3 根据实习进度、不同层次护生,有针对性的指引同学去查阅文献,探索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3.2 效果
3.2.1 科教带秘书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护生以榜样作用,培养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严格的教学管理与带教质量高低有直接关系。
3.2.2 通过集中指导,使护生明确本专科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要熟悉了解的方相关知识,实习起来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目标明确,提高效率,便于总结和提高。
3.2.3 传统的“灌注式教育”制约了护生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教育”所带来的主动学习,提高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获取新技术新知识的同时,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依从性[4]。对未来护理事业充满信心,肯定了择业的信念。
4 跟医疗组查房
4.1 形式
4.1.1 入科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安排护生跟随医疗组查房。医师选择优势病种查房同时对护生进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讲解。
4.1.2 护生提前准备书面资料预习。查房期间紧随医师思路,进行如询问病史、收集资料、查体、诊断依据、对症用药,诊疗效果,医患沟通等多方面的实践学习,同时将收获与问题记录下来,过后及时查询及总结。
4.2 效果
4.2.1 护生对各项护理的实施,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跟医疗组查房,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融会贯通,巩固了疾病发展机理、疾病转归、病人相应主诉等多方面知识。
4.2.2 一定的医疗信息,为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提供了知识的源泉,也领悟了医护相互协作沟通的重要性。
5 考核与评价
5.1 形式
5.1.1 护生长每周对带教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掌握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变异因素,同时询问各老师护生进度,进行双方的反馈与指导。
5.1.2 带教秘书出科前对专科知识重点及专科技能操作考核与打分。
5.1.3 “一对一”老师随时检查与督促护生的实际操作细节与护理文件书写等。
5.1.4 护理知识小讲座或护理查房时,让护生与老师对相互学与教进行点评,发放“背对背”满意度调查表。
5.2 效果
5.2.1 全科重视带教工作,为护生提供有机会学,有内容学,有压力学的浓厚实习氛围。
5.2.2 不同阶段的考核与评价使护生对所学成果有肯定认识的同时意识到不足之处,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成为优秀的,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护理后代。
5.2.3 “背对背”双向考核,对护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我们进行讨论分析,改进带教方案,进一步提高带教质量。优秀的带教老师予以表扬及奖励。
6 总结
实习过程是护生有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5]。如何保证实习效率,提高带教质量是尤为重要。革新护理带教模式:优化并运用多元化带教模式,是将社会具体情况与临床护理以及教学原则多方面相结合,制定出的实用的带教方案,并在实际中得到有效验证。我科自从实施和推进该新型带教模式以来,带教质量明显提高,真正收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使老师和护生对职业充满了热情,发挥了护生的最大潜能,明显提高了护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后备护理人才储备能量。
参考文献
[1] 饶丹.临床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全科护理,2009,7(1):174-175
[2] 浦菊芬.“一对一”带教模式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769-5770
[3] 王慧敏,磨琨,戴霞. 新模式下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71-874
篇9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篇10
1 概述
1.1 定义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大规模的),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上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s课程动辄上万人,甚至最多可达16万人[2]。Open(开放的)指只要有兴趣的,想学习的,就可以通过邮箱注册参与学习[3]。Online(在线的),指学生在线观看视频,网上完成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4]。Course(课程),指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5]。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作反转课堂或反转式教学(flipped instruction)[6]。最早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到2011年,由于萨尔曼?汗(Salman khan)和他创立的汗学院(Khan Academy)对“翻转课堂”的发展起了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其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将传统“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彻底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完成课前练习、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利用大量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等[7-8]。
“慕课”和“翻转课堂”发源于美国,并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两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于面向社会学习者或小团体授课而非全日制在校按班级授课制的学生。所以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照搬到我国护理教学有点“水土不服”。但是,如果吸纳“慕课”和“翻转课堂”各自的优点,组成“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提高护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1.2 “慕课+翻转课堂”的优势 “慕课”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教学,绕开了课堂。“翻转课堂”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交流性,巧妙地利用了课堂。“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继承了“道尔顿制”的优点,弥补了其缺点。最显著的优势是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交流讨论。学生方面,可以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学习准备情况、时间安排注册需要的课程[9]。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不受限制打破了传统的禁锢,让求知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学反馈方面,教师除了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料外,还设置了测试模块,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通过测试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等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使学习者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提供依据,同时为评估课程效果以及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10-12]。师生交流方面,课堂中,良好的师生互动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将学习上有相同困惑的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小型讲座,及时地给予指导[13],使得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 “慕课+翻转课堂”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传统护理教学模式 我国护理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复习。这一教学方式中,学习的中心是教师,教师教学的中心是传授护理学知识和护理操作方法,优点是条理清晰,讲解较系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其主要弊端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者的状态,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思考的习惯,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护理的对象是人[14],随着广大人民健康模式观念的更新,整体化和系统化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需求,对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5],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重知识记忆,轻实践应用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如何调动护理学生对护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问题[16]。
2.2 “慕课+翻转课堂”主要应用的科目 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及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17-19]。对比国外,“慕课”和“翻转课堂”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多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在高校护理教育的应用并不多见。仅精神病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科目有少量相关文献报道,且多用于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20-22]。
2.3 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护理教学模式设计
2.3.1 护理学生应用“慕课+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应用“慕课”,学生完成注册后,在课程开放的周期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护理学相关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操作视频观看、指导性地自觉阅读护理前沿文献,针对性地系统复习知识点,理解性练习操作,参与互动讨论并积极思考,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并获得相应学分[23]。在这一课前学习阶段,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教学计划,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总结出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参与护理课程学习和讨论,学会提出问题,利用有用信息参加经验和技巧的交流和学习。通过面对面师生交流及在线讲座了解护理发展前沿、学习操作的经验及技巧。并在课后,学生通过微博、QQ群等公共社交网络开展互动学习活动,共享学习资料,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让参加者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交流、反思和分享,以此来实现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提升,促进了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移,这也是“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所在。
2.3.2 护理教师基于“慕课+翻转课堂”所设计的课堂模式 护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的角色,而非课程的主导者[24]。课前,教师将教学视频和课前练习上传至网络共享平台,并提供在线咨询,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资料的准备非常关键,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后时间,有研究表明,在课下大量的课前准备学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其出现休息时间不足,学习压力过大等影响[25]。所以,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料以时长10~15 min的教学视频为主,这样既能最大化包含课堂重点知识也让学生不感到乏味。课中,侧重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和课堂讨论交流,授课教师总结出学生课前训练中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重点讲解,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发言。通过团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自身的感受和领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共同探究护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小组交流结束后,教师应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点评,指出每组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不断反思和进步。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6]。课后,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习掌握情况、对课程的满意度和相关建议等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考核并结合学生自评、他评及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3 运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3.1 师生角色转变的挑战 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推动者。Zaid Ali Alsagoff教授表示翻转式教学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创造鼓舞人心,面对面的课堂学习[26],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学生的角色也由之前的被动接受知识者变成自主学习者,要求学习者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能熟练地操作和应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27]。而且,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从课上转移到课下,多数学习内容和问题的解决都由学习者在课下自主完成,无形中也对学习者产生压力,对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意志力是极大的挑战。因此,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适应角色的改变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3.2 学习时间重新分配的挑战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增加了师生互动以及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时间,而减少了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师生、生生的讨论和交流占用到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在规模大的班级内,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受到影响。且由于学生不同水平差异,成绩优异或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为互动的主角,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这就可能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再者,若课堂人数较多,受时间的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频数将会减少,难以达到翻转课堂所追求的深度互动。因此,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帮助学习者有效规划学习时间,以期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3.3 信息技术支持的挑战 “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课件和教学视频的好坏与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一线教师并不通晓教育技术,对视频制作软件,资源的搜索加工处理更是较少涉猎,在录制教学视频和课件制作方面存在困难。而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的资源作支撑,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多地区的宽带网络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远远达不到每个学生都可配备计算机。部分学生无法观看视频教学资源,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受限制,不利于“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该教学模式推广中的一大挑战。
- 上一篇:初二英语教学设计
- 下一篇:基层税收风险管理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