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的目标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的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的目标

篇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占85%。”这就证明,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转变旧观念,树立思想政治课三维意识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采用“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教材、多媒体等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资源。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思想政治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产生兴趣,而且还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很乐意地去接受思想政治学习,加深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理解和实践。“三维目标”能有利地转变旧观念,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创新新形势,搞活思想政治三维课堂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能放手的就放手,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因地制宜地来实行教学。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前,我们应该备好教材,要把握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性,重点解读,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全部理解和掌握。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增加难点或者减少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稳步推进,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情感教学融入教学,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三维目标”。

三、鱼水交融,整合政治三维目标

采取三维目标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比如说,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对这个问题由问出到学生的回答这一系列过程的衔接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集中精力把这个问题学习透彻,也能加深他们的记忆,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开展。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三维目标,设置必要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三维目标最终的效果。

加强学生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国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措施。高中思想政治三维目标的实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是一个高中学生能否走进大学,实现大学梦必修的一门课程。我建议,增加思想政治三维目标建设,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时代,培养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8.

篇2

关键词古代礼仪;教育;思想政治;德育;目标

1引言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逐渐演变成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但是本质上相差不多,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更加注重道德教化和对行为的约束,所以,从古至今都延续着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建立也是基于古代礼仪的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这就要求教育者需要根据古代礼仪文化进行对受教者的德育工作。古代礼仪注重“礼”的培养和教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活动,只有在懂规矩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有秩序地生产和发展,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前提条件。从目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来看,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这说明对于人们的德育工作并不到位,即使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了道德底线,但这并不是基本的伦理伦常和行为准则,通过对古代礼仪内容的宣传和教育,能够使人们重新全面地认识礼仪文化和树立行为的标尺,进而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这也是目前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工作。

2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内在联系

2.1内容统一性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中的“礼”是人类社会、天地、自然的基本法则,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规范,同时也是国家各项制度的基础,为人们规定了合理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一致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具有在内容方面的统一性联系。所谓统一性,是指二者表达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一致,并且能够相互融合和促进,共同传达同一个目标或者同一个理念,古代礼仪教育通过一定的社会规范约束了人们的行为,对社会进行控制,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使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层面的关系以及义务和权利等都能够拥有统一的准则和规范,这也是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内容,同样提倡受教的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一系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实践的内容以及方向,所以,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是统一的,并且共同塑造在人类社会中统一的伦理道德规范,使社会能够更加秩序化和可控化。

2.2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为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制定了标准的体系,同时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德育目标的树立有一定的根据和基础,证明思想政治课德育内容具有科学的内涵,并不是

凭空想象出来的空谈理论,而是根据古代礼仪进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德育资源,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展现我国礼仪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促进中国古代礼仪之邦的美誉能够广泛地宣传和感染更多的人们,使古代礼仪能够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将我国的文化发扬广大。因此,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相互之间融合了道德规范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目标,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不仅仅代表了古代文化的长久传承,也体现了道德规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内容。

3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意义

3.1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对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提供了借鉴

中国古代礼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特别重视礼仪文化,学习礼仪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是对礼仪文化的发扬和保护,古代礼仪的内涵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实现的可借鉴的重点内容。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树立学习了古代礼仪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大部分礼仪文化也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不仅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可取之处,同时也将古代的文化传承下去,成为现代教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古代礼仪文化的剖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结合现实和个人来理解礼仪建立的好处和必要性。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需要知礼仪懂廉耻,这也是学生通过德育逐渐养成的规律和习惯,所以,现代的德育目标是基于古代礼仪教育之上的,通过古代文化的借鉴,实现古为今用的效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效果。

3.2中国古代礼仪教育为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提供了保障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能够长期稳定地传承和发扬,并且在教育事业中一直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这说明古代礼仪文化具有科学性和可利用性,能够切实地使人们学习到良好的文化,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和道德修养,正是由于古代礼仪教育的重要价值,也为现代的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树立提供了保证,通过礼仪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不断感染和修正,同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使现代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也能够顺利地实施,并且在此基础上添加时代因素和现实需求因素,更加符合人们的素质教育目标。如果没有古代礼仪文化的存在,那么思想政治课德育资源的形成就会失去支持和保证,不仅仅不能够使人们产生信任和依赖,同时从内容本身就缺少科学的依据和参照,这对于教育来说毫无可信度可言,所以,中国古代礼仪教育的显著效果和传承性为现代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推进目标的快速实现和广泛地应用。

4运用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践行策略

4.1宣传和弘扬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促进德育目标的实施

中国古代礼仪已经扎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无形中已经受到了影响和引导,这就是文化的巨大魅力和作用,但是,人们对于古代礼仪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所以,现代社会为了进一步将我国的古代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大力地宣传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使人们能够充分地理解文化,并且受到全面的启发和督促,这样对于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实现就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因此,宣传古代礼仪文化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们理解和认可思想道德规范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也能够激发人们对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从而更加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响应德育工作,这样所建立的德育目标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4.2提高教师对古代礼仪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与现实结合的能力

古代礼仪文化虽然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但是对于礼仪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界定并不是每个人都熟记于心的,对于教师也是如此,还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礼仪文化的复杂和繁多也为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各种礼仪的概念和分类,同时需要重点研究礼仪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所以,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培养,知识是无穷的,礼仪文化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要工作者,其个人的能力也决定了学生的普遍学习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和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实现德育目标,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将我国的礼仪文化和道德不断地发扬和传承。因此,教师的培养工作也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定期地测评,形成奖罚分明的政策体系,对教师也能够形成一种激励和促进,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礼仪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我国礼仪文化的广泛应用,也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4.3创建情境教学,形成礼仪文化的实际应用教学

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可以模拟相关的礼仪内容进行现场演练教学,可以是行为表演,也可以是语言表达的演练,这些都是对固定的礼仪文化的动态表现,能够充分发挥礼仪文化的实际应用效果,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规范和高素质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实现。现代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变化,增加了情境教学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探索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同样进行古代礼仪文化的真实模拟,尤其注重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表现,教师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纠正演练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体会礼仪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实际的应用,将理论切实地与实际相联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德育目标能够快速地实现,为现代学生创建了道德规范标准和行为约束,使人们能够逐渐按照规矩和伦理道德进行活动。

5结论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最主要的文化内容之一,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和整体的人民素质高度,是其他国家对其评价的标准,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这说明从古代就开始注重礼仪的学习和使用,这也是我国能够屹立于国际舞台的重要原因,只有懂得礼仪道德和规矩的国家才值得尊重和信赖。现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于德育方面,通过充分发挥礼仪文化的巨大作用,也能够进一步实现德育目标,所以,本文对于中国古代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社会长期坚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内容,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也为未来的更多学者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方向和条件,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能够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曲祖江.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迷失及其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张丽.高中政治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3]张晓丽.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教育的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黄成菊.从思想政治课的变迁看中学德育发展的方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篇3

一、构建“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的新平台

在原有“以知识为本”平台上构建的课堂教学,不顾一切地追求知识的获得,往往以牺牲学生许多方面的素质发展为代价。《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学教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高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全新“平台”,这一平台最本质的特征是“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因此,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必须构建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

坚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必须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二、体现开放性

“以知识为本”平台上构建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专制”与“封闭”。“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的新平台则要求教学要体现开放性。

一是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既注重知识,也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认知和情感的关系。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估,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争取更为关注的方式。”

三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课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做到依靠课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课本又不脱离课本。

三、贯彻时事政策教育中实现三维目标

时事政策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学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目标的需要。

在高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紧扣时事热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时政材料,拓展教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色。

篇4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在新课改的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中,作为三维目标中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被知识目标所掩盖,而这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是一些分高德低的人,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失败,更是我国教育的失败。

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1.考试升学压力

在中考、高考的考试制度下,社会评价体制往往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有差的标准,加之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在这些观念下,难以明确、具体地测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目标上,放在了如何拿高分上,考试升学这一目标成为最主要的目标。无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缺失与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2.教师个人素质

新课改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但由于教育与实践的脱节,许多老教师思想固化,并不能跟上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仍旧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内隐性与抵抗性,一味“灌输式”教学极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对教学的抵触,不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有的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把握度不够,在教学观念上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施认识不足,在教学的设计中,并未多花心思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一目标之上,认为将知识点讲透就是目标的达成,这也导致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缺失。

3.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中不同教学对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民主有序的课堂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而在专制的教学氛围中,虽然有时候课堂看上去井然有序,但并非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自然的,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并不感兴趣,更别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因此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学生也更加容易被接受。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1.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材为基础,提高教学研究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教材的研究,特别是就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时代性、发展性等特性而言,教师更应着眼教材,把握教材,从教材出发,剖析时代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重视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深刻挖掘教材中隐含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根本,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

(2)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则应该教会学生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对知识、对人生的探索。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才会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健全社会评价体制

新课改下,教学评价更应多元化,在对学生知识考查的基础之上,更应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知识的学习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将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改变现有体制下只看分数的现象。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是集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地方,而家庭则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直接的作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也需要家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方面,学校要与家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达成一致,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所得到的认知是一致的。而这最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教书育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中学思想政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忽视应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只有当三维目标都能实现时,思想政治课堂才能称作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培养的学生也才会是健全人格的学生。

篇5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置;陈述;导教;导学;导测评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制约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所以,教师在从事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适当,

然后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术语清晰地陈述目标。这对其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研究常侧重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设计中虽有明确写明教学目标,但却是模糊的、缺乏可操作性的。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设计与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脱节。更有甚者,有些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逻辑错误。这些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而言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难以有效地具体指导教学实践。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正确设置和陈述及其作用进行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

(一)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为了解决目标模糊的问题,教师需要使目标更加准确,需要一个有组织的框架来提高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促进理解。在《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一书中,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并吸收40多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归结为四类知识的学习: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又将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划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等级水平。在实施教学之前,这四类知识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学生个体获得外在知识的过程要经历由低级至高级的六级水平的认知过程。由此构成了两个维度的目标分类表:

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前,应对所教内容按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用以指导学习、教学和评价。例如:九年级《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中“知识:2.2.4我国的人口国情”“能力:描述我国的人口国情和特点”。据此,我们设置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析图表等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国情和特点。”行为动词有“分析”和“描述”,意味着“解释”即属于“理解”的认知维度;名词“人口国情和特点”属于“概念性知识”。所以,这个教学目标放在维度分类表就是:

通过分类表,可以看出目标1是涉及理解概念性知识。一旦我们理解了“概念性知识”和“理解”的含义,就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些目标。所以,将教学目标的设置置于分类表的框架中就能增强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陈述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陈述常用的格式

(1)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2)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3)行为程度+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无论采用哪种格式,教学目标的陈述最基本要包括动词+名

词。动词一般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它是置于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类目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背景中考查的。名词一般描述期望学生掌握或构建的知识,它是置于知识维度的四个类别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的背景中考查的。

2.教学目标陈述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动词术语陈述目标

在教学目标陈述的格式中,通过不同动词术语的使用,关注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界定对学科知识怎样运用和应用学科知识做到什么样的认知水平。我们要避免使用不可捉摸的动词,而要力求使用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动词。修订的布卢姆目标分类对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及其更加细致的次分类别的各类动词作了准确的界定,而且这些动词是经过心理学严格界定的。如下表:

而未经过教学心理学严格界定的动词,只能传达常识性意

义,难以起到三个导向作用,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含糊其辞,难以评价。

(2)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在很多时候主语“学生”和“能”这些词语是可以省略掉的。但如果像“使学生树立……观点”“通过……使……”“培养……能力”等的陈述句,主语就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是违背逻辑的。因为“目标要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所以,教学目标不应该描述成教师做什么,而应该描述成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

(3)不要以“目的”代替“目标”

一些教师将两者混为一谈,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陈述不表示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不符合目标陈述的要求,不能称作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作用

教学目标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以可测量为原则、以提高质量为宗旨,力争发挥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作用,促进学、教、评三位一体。

(一)导学――指导学生主动、自觉、高效学习,有效自评

所谓“导学”就是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们能够学会什么。学生的学习一般是目标指导的学习。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他们如何学习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

对于中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向他们宣布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他们,当学完某个课题或者某个教学单元后,他们应该掌握哪些技能,会做哪些事,或会分析、说明什么问题等。清晰的目标可以向学生确切地传递教师的教学意图,具有交流的功能。学生看到教学目标后,就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之后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自己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提到的要求。所以,学生使用教学目标,可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导教――指导教学方法和过程,引导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把握教学的容量和难度

所谓“导教”就是目标中暗含要教会学生的知识、技能、认知策略是什么。一旦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教师就可以选用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如:讲授法、发现法、小组讨论法等。这就解决了“教师怎样教给学生?”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中采用动词+名词的结构方式,名词指出了知识,解决了“我要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动词指出认知过程,解决了“教到何种程度才可以?”的问题。科学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让教师控制了教学的容量和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解决教师教学中常常存在的“难度无数、拓展无度”问题,具有很好的导教作用,即目标决定教学。

(三)导测评――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引导教师实施有效的学业评价

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选用的条件。新的教学论主张对照教学目标测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在前面我们提到教学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而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内在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原本这种变化是不可观察的,也不可能直接测量的,但在陈述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用了外在的可观察和可测评行为动词术语(即布卢姆区分认知领域的六级目标)来陈述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那么教学结果的测验题就已蕴含在教学目标之中了。所以,有了可以操作的水平不同的具体目标,测量和评价就有了可靠的标准,起到导测评作用,即目标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例如:七年级下册《走进法律》,在《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中“知识:3.2.4犯罪”“能力:结合典型案例能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据此,我们设置教学目标“学生能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能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行为动词有“对比”和“区分”,“对比”意味着“比较”即属于“理解”的认知维度;“区分”意味着“分析”的认知维度。

从导学来看,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他们通过学习,最低限度要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和犯罪,两者的不同点、相同点是什么和有什么联系,在实际的例子中能区分开。这是“理解”和“分析”水平的要求。

从导教来看,老师看到目标就知道目标中暗含的是“概念教学”。教师可以侧重教概念的“关键特征”,使用典型的正例和反例,设置情景探究,将这些概念嵌入一个较大的概念框架之中,让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这个框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具体例子如下:)

展示材料:

材料一: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北京醉酒驾车导致4车连环相撞,4人受伤,最后被拘役6个月,处罚金。

材料二:某交警大队查获一名男子酒后驾车,该男子被扣6

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问题探究:

完成下列表格并回答:为什么同样是违法,处罚却不一样?两者有什么区别?

采取这种发现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分析、

理解、解构问题,在对比中找出概念之间的差异,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进而更加明白“犯罪的本质特征”,达到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了目标。

从导测评来看,这个目标涉及“概念性知识”,其测验题原本是较难以编写的,但目标具体化后,就变得容易了。目标陈述本身暗含了测量方法,方法就是让学生辨别和选择,而且评估的任务不是与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上课使用的完全相同。那老师就可以给予若干“一般违法”和“犯罪”概念的正反例,让学生进行识别。例如:

李某是某中学的三好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进入网吧,

结识一帮社会不良青年,开始逃课。为了解决上网的花销,开始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但仍不思悔改,多次进行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刑。

根据材料回答:李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通过这样的反馈来进一步验证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否真的使学生达到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

所以,只有目标的陈述具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作用,才能

实现“学有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日常的学科学习,“教有依

据”――有效地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评有标准”――有效地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学、教、评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2]皮连生.学与教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想教育;提高

高中阶段是学生对事物的各种观念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重要的成长时期,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培养刻不容缓。因此,我们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科学地设计政治教育方案,不断地提高完善自身的素质,最终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我们通过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来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和促进良好的道德风尚,帮助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目前高中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过于追求分数与升学率

虽然许多学校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综合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所处的竞争社会状态,许多学校只是停留在表面状态的素质教育,而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多时候都是在追求分数、升学率,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分数和升学率,而减少了对实际教学效率的真实研究。这样的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也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学生也对政治学习没有合理的认知,学生也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政治教育中,而只是认为只要背下来这些知识点和答题结构,成绩上去了就可以了,就不会认真了解思想政治内容背后的重要含义。这样最终也就导致了高中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二)学校所安排的政治教师不够专业,自身政治素质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可能由于资金的问题,聘请的思想政治教师本身可能不是专门研究政治的教师,也会有些学校的政治教师是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行”之后的教师。所以,这类非专业的教师,自身对政治的理解就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综合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也相对比较低,缺乏一定的政治研究教育经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另外,政治教师本身虽然结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自己的教课内容和教课方法进行了改动,但是还是不够彻底,还是掺杂着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处于一种灌输式的教育状态,教学只是教师讲,学生记录,课堂的教育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参与率过低,学生也就失去了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政治学习的效率不佳。

三、面对目前高中政治教育出现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案

学校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尽可能端正对分数和升学率的态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现在学习以及将来学习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建立正确的认知,以减轻学生升学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学习是帮助他们完善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播放一些关于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通过观看这些相关资料引出相应的政治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作为一种对学生自身的教育,也是对后代教育的传承方式。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创建良好完善的师资队伍,帮助教师不断进行培训与学习,提高教育质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不断地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再次,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将现实生活发生的事件还有新课标的要求与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不只是完成升学的任务,而是需要我们运用在生活之中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课下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内心真正想了解的思想政治知识,将其作为教学反馈,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例如,对于一些可以设置情境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自己分配,谁是导演,谁是编剧,哪个学生作为主演,哪个学生配演。也可以在课上进行有关思想政治故事演讲比赛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较为新颖的节目,来吸引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政治来不断帮助加强法制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面对高中教学目前的状况,我也列举了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我对这方面的认知也是局限的,对此研究仍需要不断完善,也需要学校教师不断地革新自己。

作者:黄丽萍 单位:河北省任县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陶华.论新媒体时代下高中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5(19).

[2]郭美燕.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推进高中政治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41).

篇7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英语是高校的主要课程之一,英语课堂也是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师生交流

大学的生活多姿多彩,并且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丰富,很多高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建立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对有需要的同学提供服务,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进行问题的排解与疏导,使其在积极健康的状态下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这个作用,通过授课的方式,传授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积极与同学生进行沟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2、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很多大学生平时并不会主动关心政治生活,而通过英语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关注政治问题,了解时事动态,从而有助于学生们政治素养的提高。另外,在英语成绩提升的同时,学生的道德修养也得到提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阳光的思想观念,做一个爱国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青年,及时纠正一些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减少校园暴力或其他犯罪事件的发生,对于学校秩序的维护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3、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对于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不够了解,常常因为性格问题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正常交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从而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懂得扬长避短,体谅他人。此外,一些学生分辨事物对错的能力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他们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错误的事情,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少走弯路。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因此一些学校纷纷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希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教学实践,但在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方面:

1、重视度不够

当前的高校大部分还是比较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对于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英语教材直接引用欧美国家的原文,本意是增强教材的专业性,但确忽视了不同国家文化、政治的差异,也忽视了外国不良思想对学生们的危害。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围绕的还是英语知识点,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也很难真正重视起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

2、主次不分

既然是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课程肯定还是英语本身。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主体不明、主次不分的课堂状况。比如说,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英语课变为了政治课,学生感觉莫名其妙,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又或者是名为政治教育,但实际内容和思想政治完全没有联系,和以前的英语课堂毫无分别,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方式错误

传统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容易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完成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的方式不当,不仅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内容兴趣欠缺,还影响了英语知识的教学。比如有的教师不懂得如何将英语与思想政治的内容相结合,直接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把不相干的英语知识点和思想政治的内容拉到一起,又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政治说教,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原因

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和管理者,因此教学中出现问题,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中的失误,同时社会观念对于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主要的目标还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来配合教学的概念,所以当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增加政治教育的内容之后,教师往往无法明确教学目标,分不清教学重点,所以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

2、教学经验不足

实施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并不是人人都有政治教学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能很好地找到英语和政治的联系,所以教学手段比较生硬。而且,就是教师对于政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以前没有尝试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才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3、社会观念的影响

现今的社会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评价主要还是依赖于其专业考试的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政治素养关注度不高。人们常常会认为通过四六级考试或者专四专八、托福雅思才是高校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目标,而英语教学也应当以帮助学生通过这些考试为前提,所以整个社会对于英语是否关系到政治生活,英语教学是否重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也影响了高校教育的进行。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的言行和素质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想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一方面是专业素养,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学生做好榜样。另一方面是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使用语言暴力,要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完成教学,在课后遇到学生时,可以使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以此带领学生去做文明有素质的青年,达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从侧面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根据需要挑选内容积极健康的教材,这样教师在传授课程的时候便可以借助教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以及正能量的英文电影,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不仅学习了英文,还学习到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为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用英文创作思想积极的文章,对于自己创作的文章,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种形式的传授方法比课堂上讲授的方式更加深刻,学生可以依次建立更加完善的思想体制,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

3、结合课外活动开展教育

除了在英语课堂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英语课外活动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如校内开设的“英语角”活动,各大登陆英文网站,英文报刊与杂志等等渠道,都是学生在课后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2]这些网站或者书籍中常常都含有时事政治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观看这些内容,然后写出读后感,让学生自己体会政治内容,最后在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让学生在课后排练以“爱国”等为主题的英语短剧,参加各个文艺晚会,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这些方式,完成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篇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素质 教学水平 教学方法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课堂

正如,俗话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也许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但是从中也不难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味地按照课本对学生进行说教。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这样的课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课堂上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认为教师讲得枯燥,倒不如自己看书。甚至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正确认识,认为只要自己课下背背就行,所有课堂上根本不会用心去听。面对这种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先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抓起。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所以,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方法,不断地改进高中政治教学。

二、把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融入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当中,多渠道学习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些转变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同时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所以对高中学生的各种教育都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在学校里面,除了思想政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外,在学校和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班主任及有关的工作人员也要相互配合,给学生营造一种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氛围,更好地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走出学校,家庭要主动学会配合学校的工作。教师也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在家庭或生活的周边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想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

三、改进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的各种动态,更新自己头脑里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第一,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一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少了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无用的。所以,一切的改变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思想意识,一定要在教师的思想中树立起来。第二,教学模式的改进要依据具体的内容而定。如果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应用一些材料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念和一些理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适合高中政治教学的。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检验标准。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解知识、概括知识和应用知识等的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重要的阶段,思想政治的教学既要培养符合学科内在特点的能力,也要注重学生对当前高考考查能力的培养。所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第四,要遵循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宗旨。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是学生思想转变的一个跳点。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要的理论和基本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提升学科的学习能力。教师不管选择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讲清楚、讲明白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点真正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网络。

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

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的负担很重,很容易出现一些学习疲乏的现象。而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又是比较枯燥的,传统的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是一味地空谈理论,根本激发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思想政治的课堂,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一些概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转换成朋友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来探讨相关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根基。其次,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营造很好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此外,教师要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调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理论。

综上所述,要真正地改进高中政治教学,必须从多个方面做起。在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把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落实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找适合所教学生群体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再与当前的教育背景相结合,更好地顺应如今的教育趋势。同时,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更好地改进教学的方法还有待我们这些广大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只有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寻找适合目前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政治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探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那么如何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

1 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

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从第一节课及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要善于解答学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向往。其次,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实例来说明。而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的结合实际事例,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从实践中悟出哲学道理。

3 必须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整个学校的日常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篇10

(1)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脱轨。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成熟,在面对突况时无法正确区分对错。而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灌输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内容乏味。同时,当前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并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反而降低了教学成效。

(2)过于传统的教学理念。现阶段,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出现脱节现象,没有提高对情感交流、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视程度。目前,大多数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追求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讲解;严重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与个性差异。过于强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针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思考中缺乏独立自主性,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没有满足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3)过于陈旧的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手段得到飞速发展。尽管如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实际了解,无法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中接收到大量的教学内容,却无法及时消化、思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缺乏实时的沟通交流,阻碍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开全程动画教学。相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而言,不规范的课堂秩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对学生开展学习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导致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失去意义。

2.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措施

(1)结合时事政治内容开展教学。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较为广泛,喜欢吸收新鲜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当下的时政热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将时政热点有效融入教学知识中,两者相辅相成,优化了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此外,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中传授知识,难免过于单一化。所以,要求教师定期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积极提出不同意见,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与表达水平。

(2)提倡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占据较大比重。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具体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差异展开分组,引导学生积极整理教学材料,并和组员之间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针对思想政治的复习进度展开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复习方法可以提高其整体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复习方式与适当的复习进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其记忆能力。此外,初中思想政治的考试内容注重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以此为根本,提高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理解能力,使其逻辑思维得到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要片面地解读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贴近生活现实,在学习中形成独特的思维体系,对初中思想政治展开系统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