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和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传统上人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纯上的知识的灌输者。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对于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总结教学经验,课堂上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课堂后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改进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组织教学活动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有序地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生的角度
1.缺少阅读时间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比较重,许多课余的时间都被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了,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白天的课堂上已经很辛苦,在晚上,课余时间也要加班加点的去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因此对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涉猎很少。同时由于电子游戏和网络的吸引力,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倾向于去玩游戏。
2.缺乏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阅读兴趣的消失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效果不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的调查表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是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阅读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很抽象的,不能够很快地体现出学习效果。因此就会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上或者游戏上。
3.阅读方法不正确
有些学生热爱阅读,同时会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素材,但是又由于他们在阅读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对阅读素材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对于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掌握不好。有些素材是需要精读的,比如,描写风景或者讲述认识哲理的素材;而有些素材是需要略读的,例如古诗词。学生由于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因此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角度
(一)阅读训练方法不正确
许多教师在看看阅读教学时,往往只强调短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长期语言素质的培养。比如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积累的语言,文字知识较少,因此在写作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写好作文,就会要求学生背诵精美的字词句,在写作文时直接套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认为阅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不如直接背诵句子,套用写作更好。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素材上往往很随意,不够专业规范,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发挥较多,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充分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地从阅读中汲取有用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这样就能够使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许多阅读的知识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述优美画面,壮观山河的优美句段的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师树立多读少讲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安排阅读课程时,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能够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积累读书的方法,培养学习乐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草原美在哪里”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在课堂下应当积极地上学生阅读课外素材,积累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堂的阅读材料后,推荐给学生相关的阅读素材,例如,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关于的一些诗词或者故事,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的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作培.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現代阅读:教育版,2012(20):226.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体对策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现行的课标中只要求小学生认写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但是由于各个学段对小学生识字教学的要求不同,加之教师不能按照教参的提示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积聚了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让小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目标,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做起。一是找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误区,二是运用好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此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讨出一条更为有效的识字教学之路。
一、造成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误区的原因
小学教师也都知道识字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时的重要目标,那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失误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教师不熟悉课标对小学生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
在语文课标中,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共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显然这些学段对学生识字教学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一、二年级学段的教学要求是让教师培养学生自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写好硬笔字,能借助拼音认识汉字,学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一点始终贯穿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然而随着学段的升高,在三、四年级学段就要求学生学会独立识字,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明确词语在课文中所表达的作用。进入高年级后,有些语文老师往往又会放任让学生自主学习识字,有时对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词语也不做强调,这样就容易造成错别字增多的现象。从上述的简析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分清重点,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否则就会影响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情趣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开拓意识,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学生能达到识、记、写的效果就可以了,不注意激发学生识字的情趣,只是让学生重复抄写,时间长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自然也就下降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3.教学中不能关注个体的差异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以及个人的心理素质等因素不同,这对他们学习汉字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观察、揣摩,这往往会对学生造成无所谓的心理。
4.教师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情趣和服务意识
F代教育在飞速的发展,现代化教学的各项办学条件为教师的识字教学提供了极大了便利,然而有些教师担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耽误课堂教学时间,他们抱着传统的读写识记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想多动脑筋,这也大大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具体对策
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认识
课标是语文教学的标准,教参是教学的参考,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认为识字教学简单,所以就不把它放在心上,然后在小学阶段,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
2.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笔顺的书写顺序,有时还可以播放一些具体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从中感悟学习识字的相关方法,当然在进行识字教学改革中,教师还要注意因地制宜,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可以开展活动促进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提高学生识字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老师可以采用编字谜的方法,像学习“闪”字,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猜猜“一人走路忙,一头闯进门。”是什么字。有时教师还可以启发、鼓励学生自编一些儿歌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如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分辨清楚“请、清、情、睛”四字不同之处,就编了下面一首儿歌“有言才是请,有水才能清。有心才有情,有眼才是睛。”相信小学生读了这首儿歌后就一定能分清这四个字的区别。为了加深学生识字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用书写、默写等活动来促进教学。
4.教师要善于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
篇3
一、项目学习法实施过程
项目学习法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确定项目内容;设计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展示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下达某项任务,同学们分成小组集体制定完成该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由教师指点解决,但不包办代替解决。项目完成后,学生自己作出总结,教师对小组成绩予以评价。面对一个学习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要从认知上探求和理解,而且还要从情感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
二、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项目学习法,就是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的拓展内容设计成若干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按计划完成自选学习项目,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即任务、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价。以苏教版五、六年级的课外拓展为例,把拓展内容设计成适当的项目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并合作完成。
第一步:确定项目内容。根据语文教材的拓展内容和要求,在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布置合作学习项目。第二步:设计项目计划。参照美国哈佛大学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把小学高年级学生分好小组,每组都有项目负责人负责设计项目计划,包括怎样查阅资料、怎样调研,等等。第三步:实施项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施项目活动的计划,包括任务分配以及各项内容需要的时间,等等。第四步:展示项目成果。各组把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出来。第五步:评价项目成果。在检查评估阶段,小组间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三、项目学习法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项目学习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及锻炼了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项目学习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教师仅作主导。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制订计划、设置操作步骤、方案落实。项目评估等,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较强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项目学习法中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均与所学课程的相关资料紧密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通过实践,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内容中,从中若发现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发散思维,这就比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好得多。
3.综合能力的提高。项目学习法以任务为依托,旨在提高小学生包括语文基础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综合素养,让学生主动找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以课本为主,适当地拓宽知识面,寻找并查询相关资料;通过任务分工、团队合作等方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有效锻炼及提高。
4.深化了语文教学改革。在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当今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大势所趋。项目学习法正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习项目的设计和完成为主要教学过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小学语文的发展趋势。有力地深化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四、项目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尝试过程中的反思
项目学习法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改革工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1.项目的选取上要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现状,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能力为本。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性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学的评价要体现学习的过程,项目完成过程中的阶段成果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策略
一、把握略读教学的主旨
略读教学是精读教学的延伸。略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n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提纲挈领,给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交流的机会,精当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提升,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其次,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和延伸的作用。如:进行语言积累、拓展阅读、专项训练及单元主题、方法总结等。另外,要加强课内外联系,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二、明确略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可见,以培养略读能力和浏览能力的略读课,要以训练筛选和概括能力为主。根据新课标这一表述,可以确定略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一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也就是要把握课文大意;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交流感受;三是找出印象深刻的地方重点赏读。
1.把握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的方式有:填空、根据给出的词语概括、给课文每部分拟定小标题,根据小标题概括、根据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概括等。
2.自主学习、交流感受要把更多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查找等,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读懂课文所呈现的信息。
3.印象深刻的地方重点赏读,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式。
三、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确写作顺序)──再读课文,品味赏析(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背诵积累,拓展延伸(选择积累优美片段,鼓励运用,阅读其他美文等)。除了这些在给大家看一个预习方案。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
四、梳理教材,适当剪裁
首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会有单元导读,里面让教师明白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写作方法。当老师领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后,就应该在精读课文中做好示范引领。再依照每篇略读课文前面的那段优美流畅的导语,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联系起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最后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仿佛有了领航的灯塔,在略读课文的海洋里自由畅游。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教学中,单元文章从八国联军入侵的贪婪到日寇的凶残,由抗战结束时对祖国团聚的向往到的举国欢庆,重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中最让人铭刻在心的一幕幕场景。所以上本单元的课文应该侧重的重点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依据这个重点,教师就可以在单元教学开始处让学生搜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和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查找我国在这期间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在上略读课文《最后的一分钟》的时候结合《我是中国人》《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别了,我爱的中国》等三篇文章进行教学,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这样就自然地回归到了单元主题。
篇5
新课程 小学语文 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A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19-02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1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1.1预习习惯的培养。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1.2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1.3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2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学了《三顾茅庐》,读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布置让学生课外阅读《诸葛亮的故事》。学生读了这本书,不仅知道了诸葛亮的一生事迹,也加深了对成语歌的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更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1.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1.1 预习习惯的培养。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如三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主要是自学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1.2 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1.3 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2.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3.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穷人》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但她心地善良,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
篇7
一、 精心研制作文教学目标,使之综合化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培养目标具有综合性,作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很重要的部分,理应在教学目标上呈现多样性,综合性,才能达到此育人目标。因此,在设立新体验作文目标时,我们努力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求得整体发展。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写话与习作要求,同时参考李白坚教授的“快乐大作文”研究成果,列出如下目标:
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我们采用先体验后写作的方式,推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体验式作文活动中加强自主探究性学习、合作交往式学习、探究发现式学习。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我们注重通过新体验作文及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践行“欲学作文,先学做人”“品质成就未来”的教育理念。我们结合作文教学的特殊性,重点培养学生九种能力与五颗“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交往能力、探究能力、自理能力、合作能力、领悟能力;爱心、责任心、好奇心、自信心、进取心。围绕这些积极品质设计相关的作文体验活动。比如,在设计二年级上学期写话《我的藏宝箱》这一课时,我们设立的教学目标分别从写话与培养积极品质两方面入手,设计如下:
1. 写话目标:(1)用两三句话写出亲手制作的藏宝箱的样子,里面所藏的东西以及自己的心愿等。(2)学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2. 培养积极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好的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新体验作文目标设置的综合性,将三维目标在达成过程中做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融为一体。
二、 精心研制作文体验活动,使之多样化
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解决难写、怕写的局面,让学生体验生活是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生活的各方面,从亲近自我、亲近家庭、亲近校园、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五个板块去设计系列体验活动,这些活动都便于实践,也便于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每个板块每学期至少有两次体验主题活动,5个板块共计10个体验主题活动。以小学六年12个学期计算,共计体验主题活动120个,进而编制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萃小学学生要体验的120件作文特辑》。每个主题活动下都设计系列活动,一般一个主题安排3个左右活动,如此计算,就有360多个体验活动。如此丰富的体验活动,能让学生在充分品尝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打开了他们的作文视野,丰富他们的作文素材。由于所有的作文都遵循先体验后写作的原则,学生课内外作文提倡采用“正在进行时”,这样就能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以二年级上学期为例,我们先后安排了这样十次主题体验主题活动,如下表所示:
从这份例单中反映出,我们设计的体验活动主要以生活体验、游戏体验、活动体验、想象体验等为主,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各个学科,全面涵盖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体验了,就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三、 精心研制作文训练文体,使之全面化
我们在研制新体验作文内容的时候,精心选择作文文体,在坚持训练记叙文为主的原则下,更多的文体进入学生的作文生活,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也体验作文体裁的丰富多样、新鲜有趣,从而创造新体验作文教学内容的新天地。具体如下:
四、精心研制作文训练序列,使之系统化
我们在作文内容上,强调一个主题下开展至少三次的系列活动,使每一项主题体验活动立体化、深入化、全面化。在文体训练上,紧抓各年级学生心理与思维、语言特点,也采用螺旋上升滚动式练习。在作文目标的确定上,从横的角度看,每一个主题中的作文教学目标,都通过至少三次的反复练习达成;从纵的角度看,作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反复出现,螺旋上升”。具体要求是,对一年级入学初的学生进行“孩子说,家长记”的说话训练,等到学完拼音后,可让学生写简单的拼音日记,说与写交叉进行。二年级在写话的基础上学习写简单的记叙文。三四年级练习写规范作文,就是教方法,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统一文体的练习,以仿为主;写自由作文则是让学生根据序列体验内容和习作目标进行自由选材、自主选择文体的写作,不断巩固所学方法,提高写作技能。通过四年的作文序列练习后,五六年级学生再次回到写放胆文,但此时的放胆文不同于低年级的随意,而是在一定立意下,有一定层次的个性作文,主张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在具体操作时,采用“一体两翼”式序列训练。“一体”指大小作合为一体,提倡提笔即是写作时;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提倡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两翼”指课上学习作文方法,课后进行举一反三式的练习掌握方法。
篇8
关键词:略读;三略三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079-02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由三年级每册的8篇略读课文,到四年级增至14篇,五六年级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达到了1∶1的比例。可见,略读课文在整套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对于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一直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是“三略三重”。下面以《卡罗纳》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三略三重”策略的思考与探索。其中,“三略”策略是:
1.教学目标求简明。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导致教学结果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我们要求略读课文中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展现阅读的重点,将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即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根据此标准,笔者将《卡罗纳》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认识5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③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和关爱。
2.教学过程求简要。崔峦老师指出:略读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粗”,建筑简约的教学框架。教学过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留给学生整块的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的时间和空间。在略读课文之前,有一段“提示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两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提示语”。
《卡罗纳》 的课前提示语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性命。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为我们提供了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自主阅读――交流谈论――积累拓展。根据提示,笔者将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①导入新课,回顾梳理;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③品读句子,体会感悟;④学会安慰,拓展延伸。
3.教师引导求简练。教师的引导最根本的是要做到“放开”。要让学生更多元地理解文本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开放的阅读,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使教学更突出,更集中。《卡罗纳》这堂课,我们就抓住“在课文中划一划,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家对卡罗纳的爱;然后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对这些句子的感受;再自己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句子。”这么一个着力点,在教学中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
略读课文教学的“三重”策略是:
1.重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会用课内所学的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读自悟。适当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抓住要点,忽视枝节,只把要点弄清,不必把每段每句都搞清楚。《卡罗纳》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主要教学环节: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归纳课文主要内容。②品读句子时,请学生再轻声读读课文,哪些句子表达了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在旁边写写批注。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只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2.重语言积累。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略读课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大量贮存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教学《卡罗纳》时,当学生充分阅读后,结合课文板书,笔者设计了一则小练笔,让学生仿写:
有时候,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带来阵阵暖意;
爱是__________,送来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我们留心感受,爱,无处不在。
写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好的句子说一说,再将几句话连成一首美美的小诗。此时学生已深入到浓浓的爱的世界中,写话、说话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写了几段,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重迁移延伸。教育家颜元认为,读书人求知识,不经过“习”,“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知”,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迁移运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相对于精度教学而言,略读教学在迁移运用的方面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因为略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习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运用方法、培养能力。在《卡罗纳》教学总结阶段,笔者提出:这篇课文节选自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小学生中的一百个感人的故事。小说在1886年发表后,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先后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请学生课后认真读读这本书,写写读后感。
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了阅读量。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表达能力的重点所在。只要正确认识,教学得法,它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小。因此,略读教学也能很精彩。
参考文献:
[1]高玉.略读教学策略初探[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5).
篇9
布置作业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作业设计时要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作业设计的“老面孔”。布置出适合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实际的作业,使广大语文教师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作业布置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一刀切、重复性、单一化、封闭性等弊端。根据语文学科的市实际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
不拘形式,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形式上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内容上以多生活领域的扫描,克服作业对学生心理的压力,缓解学生粗制滥造作业甚至抄袭的危险性。作业内容尽量涉及学生关心的话题,接近他们的生活内容,有望吸引学生参预,说出心里话,提高作业效率。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才能切实提高锻炼思维、增长智慧。相反,远离他们的生活、或者能够理解的话题领域,无异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一点效果,完全是徒劳的。
二、减少作业布置的“大一统”
人和人的兴趣爱好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一些大家都必做的一些作业外,要因人而异,设计一些能开阔学生思维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尽量避免作业布置的“大一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抄某些词或某篇课文,只会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遏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作业的设计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是为了用,另外学也不能光从书本课堂中学,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课改后教科书也很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如:社会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并且把自己的发现拍成照片给大家展示。有的同学还亲自帮人家改错。
另外,设置作业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不要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巩固上,应树立“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设计具有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结合所学的课文布置课外阅读作品。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让学生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做到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安排一些富有弹性的阅读作业。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考虑到各种层次的学生警示语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的阅读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挑选课外阅读的书籍。
五、通过让学生阅读名家名著,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机械性、重复性的不但不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使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使他们走进书的世界,去那里挖掘语文的魅力,学习文学知识。我一直深信,读有益的图书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这个思路指引下,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大量书籍,从一、二年级的童话,到三四年级的寓言、儿童故事,到五六年级我就慢慢引导他们读名著,看《读者》。我发现真的是受益匪浅,我班部分学生作文特别有深度、有思想,这都是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动脑生成的,而且根据学生选择书籍的倾向看来,喜欢童话集想象类的,写作文时故事情节特别生动,喜欢文史类的,事例很典型,喜欢美文的,用词很优美,喜欢哲学类的,思想很深刻。这样,学生的个性也很鲜明的显现出来了。
六、通过“作业自留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篇10
[关键词]课业负担;作业改革;无作业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62-02
长期以来,作业成了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大问题。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全被作业所占,内容也大多是机械抄写、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并让学生“悦”读,我们责无旁贷。基于这样的设想与理念,遂昌县实验小学开展了以阅读代替作业的“周三无作业日”改革行动。
一、阅读作业代替家庭作业
从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看书的样子很认真,但是毫无主见,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看看,毫无头绪。面对这些情况,解放学生的家庭作业,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让学生走向“悦读”,成为作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快乐周三,与“悦读”相约
如果你问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周中最喜欢哪一天?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周三。如果你问我们学校的学生,实验小学什么东西最吸引你?他一定会坚定地说:周三阅读日!在实验小学,每个周三,无论哪一科,都不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要将周三的时间彻底交给学生,让他们专心并有效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所以,每到周三晚上,总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实验小学学生,在新华书店的书柜边捧着书,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甜蜜;县图书馆那安静的大厅里,有他们孜孜不倦的身影;汤显祖纪念馆的书库中,也绽放着他们享受的笑容……还有的学生选择在家中享受书香,或是静静地待在书房里,捧一本心爱的书,徜徉其中,或是与父母一起坐在沙发上,共读一本书……总之,这一天,是“小书虫”大集结的日子,是学生最享受的日子,更是他们徜徉在书香中的最美时刻!为此,我们制订了遂昌县实验小学阅读体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制订了必读书目与自主选择书目,供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一二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完学校推荐的10本课外书,三四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完15本书,五六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完20本书。每个年级阅读书目的制订参照《2014年遂昌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书目安排》、名师推荐的优秀读物及本册语文书中涉及的重要作品或要重点了解的作家作品。
(二)精彩“读书节”,与书同行
“读书节”是我校的六节之一,是学生忙碌而享受的时节,更是书香四溢、墨卷香浓的时节。“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活动,将家庭引入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的行动中来。“个性读书卡设计”比赛,将学生的阅读、感受、书写、作画、排版等实践能力归总在一起,来了一个实践能力的集体大爆发。“白马书市”更是热闹非凡,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半新书籍,定上合理的价位,以班级为单位,在固定的摊位上售卖。顿时,叫卖声、讨价声混成一片。丰富精彩的“读书节”活动,让学生与阅读同行,与阅读共成长。
(三)别样阅读,与心灵共鸣
如果阅读只停留在看看书、写写读后感,而无法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那么,这样的阅读是乏味的。我们该如何通过阅读引领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悟生命的真谛呢?
形式一是课本剧――触动心灵。如读了《水浒传》后,让学生自导自演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学生表演武松打虎的那场戏,将打虎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动作个个凶猛;而武松也不示弱,三闪之后,一劈、一跳、一按、一打,动作招招迅猛。学生在其中加入适当的想象,这让阅读更加丰满且立体。
形式二是绘本画――深入心灵。在学生读了一本书之后,教师引导他们用绘本画的方式,将自己所读到的东西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也画进绘本里。这既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得,让他们以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储存知识,又是一种展现和锻炼学生归纳、梳理、提炼知识的动笔实践过程。当学生把自己画出来的绘本分享给同伴时,那种快乐、成功、自豪的体验就是他们阅读的最大收获,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形式三是动手做――愉悦心灵。读完《亲近科学》后,让学生根据书中所介绍的步骤去做一做小实验;读了《蚊子的血能不能造出恐龙》后,去收集一些恐龙的资料,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恐龙的样子;读了《植物大百科》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种的植物,亲手种一种。让读书变得好玩、有趣,愉悦学生的心灵。
二、课堂作业代替课外作业
遂昌实验小学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坚持“为了学生的幸福而教,为了人生的幸福而学”的办学思想,坚持“尊重儿童天性、培养儿童灵性、发展儿童个性”的教育理想。学校寄予“白马少年”们“一尘不染、一马当先”的美好祝愿,希望“白马少年”心灵干净,精神洁白;希望“白马少年”学习上奋斗不止,追求无限。“白马少年”贵在于真。“最真”白马少年的含意:一为“真我”,为原人之初也。他相对独立,灵性十足,个性鲜明;二为“真性”,热情阳光,充满着希望与朝气,犹如初生,满怀憧憬;三为“真为”,策马奔腾,一往无前,无所畏惧,自信非凡。学校探究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三真”n堂教学模式,让“白马少年”能自觉树立学习的目标、自主地进行学习的探索,并能在不断的体验、对话、交流、合作中,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像上等马特有的气质一样,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实施“周三无作业日”,必然触动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作业代替课外作业。下图是我校“三真课堂”的操作模式。
(一)课前体现“真我”――预习性作业
为了让学生课前体现“真我”,在学习中能够自觉追求,教会学生预习承载了这项使命。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在自学的过程中,融入的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源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也真正w现了“真我”。学生有了预习,将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把握重点难点,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课中展现“真性”――探索性作业
课上教师根据课前学生自主预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课中探索性作业,我们采用“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四部曲。即课堂教学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无须做全面的讲解,这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练习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完善及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
(三)课后实现“真为”――建构性作业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掌握方法,能自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学习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扩容增加和优化发展,是对其学习的全方位促进。在拓展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从而实现“真为”。拓展性学习的具体形式有:设疑式扩展,即在教学后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以问题为生发,进行生生、师生的合作探索,实现知识的扩展;练习式拓展,即在教学后进行相关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内化、巩固,加深认识,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阅读式探究,即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提升知识的视野,形成相关的学习能力。
三、实践作业代替笔头作业
在作业的改革与实践中,我们还尝试将实践作业代替笔头作业。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假期中布置实践性作业。“寒假白马少年体验行动”是我们实验小学大队部多年来一直坚持为队员们量身订制的“体验大餐”。我们采用“菜单式”的活动安排,让队员们都能参与寒假体验活动。我们分别以“白马少年过文化年”“白马少年过健康年”“白马少年过文明年”为主菜单,通过精心组织,使队员们纷纷参与活动当中,让他们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寻找岗位,享受快乐,体验成功,而体验性作业以及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笔头作业。实践性作业的形式有很多,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队员们充分利用寒假每天坚持体育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更结实。队员们还积极组建假日小队,参加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给长辈或亲朋好友送一条新春祝福语,或给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圆一个微心愿,传递爱心和温暖。寒假是广泛接触社会的好时机,队员们在假期里,以家庭、假日小队等为单位走进社会参与实践活动,探寻家乡特色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除了假期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我们还尝试在一二年级布置日常的体育课程作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一二年级布置课外家庭体育作业。如一年级的跳绳作业,从刚开始的每天跳绳50个,到后来的150个不等。当然,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布置不同的跳绳要求,做到以生为本。体育作业的布置以及阅读作业的布置,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为作业改革注入了新的切入点,也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