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认知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认知实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一
实习是每1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1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1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1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1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1步。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xx年11月起,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二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量测绘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且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1.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学生在测,记,算,绘等方面的能力
3.充分认识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
4.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三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以致用是工科专业最核心最基本的学习理念,认知实习就是实践这个理念的最好方法。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和能力,将这些因素逐步融合成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四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大学学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参加的专业实习,它同以往的实习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不同点是它所处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段的特殊和重要性。这次毕业实习对于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仅在实习内容方面,而且在毕业前的学习方面,在职业规划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调整观念,正确认识单位和个人的地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社会公认的人才。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系同学各自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此次实习,我是XX有限公司的储备干部,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
篇2
【关键词】会计教学 新模式 虚拟创业 实训基地
一、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
(1)教学手段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依据。长期以来会计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教师过度重视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堂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就书本上的概念、意义、作用、类别、方法、例题一一进行详细讲解。“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成为会计教学的主旋律,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2)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实训课程相对较少。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等课程,即使在教学计划里有实训安排,实践操作与实际工作中有一定差距,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即使学生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科目之间各自为政,浪费教学时间。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
二、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1)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财务”是企业运作的核心,进而认知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有前途的,从而增强学科自豪感和职业自豪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重点介绍一些21世纪开始后出现的财富新贵的创业故事,比较传统产业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同,强调当今是一个充满着机遇的年代,只要有想法有创意就可以创造生意、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教学形式改变。改变大班上课的形式,应分小班上课,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应改变传统的教室格局,变排式桌椅为会议式圆桌,综合利用网络、电子邮件等现代手段,彻底消除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利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完成由“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精心组织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学生推向前台。建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完善的电化教育环境。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教师发送的信息,如教师的操作演示,播放VCD,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收。教师可以随时监视学生机的屏幕,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收到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控制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改变。首先,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法。其内容就是依据课程内容,选用或自行设计相关案例,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以虚拟创业为载体,组织专题教学。通过高端讲座,学生对“财经”“管理”有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考虑让他们虚拟创业,根据市场情况在网上搜集资料,选定自己觉得有前途、有利润的项目,设立企业。并宣讲自己企业的投资优势及发展前景,以吸引其他同学加入。最后由教师精选1/3项目,每个项目3人一组,以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此过程中,应以班级为小市场,以网络为大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为结算价格,以虚拟交易和真实凭证为载体,使学生可以站在老板的角度了解商务谈判、学会财务核算及相关筹划管理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总结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生产经营阶段为标志,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体系。如:在企业投资阶段,可进行预算管理、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在生产阶段,可进行财务处理、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在销售阶段,可进行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在期末阶段,可进行利润分配、股利政策、税负核算、财务处理、会计报表等方面的教学;在特殊阶段,可进行并购分立、规模扩张、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合并报表等方面的教学;最后结合ERP讲企业全面管理观,如人力资本管理、购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税务筹划管理企业文化与品牌管理等。
(4)实践环节改变。首先,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改进管理办法,不断丰富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会计实验室可以模拟一个集团企业、一个实业公司、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也可以模拟资金运动的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还可以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模拟一个独立的车间甚至班组的财务会计与管理循环系统。不仅让学生实习记账、核算、报账等这些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业务,而且也应该让学生在掌握了本企业资金的运转及筹措后,进行投放成本的预算、决策分析评价等。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践技能的同时,使高校学生毕业后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点来审视自己,适应社会。
其次,建立实训基地。近几年来,高校教学大量增加了商业案例,但是商业案例大多是由教师来收集。关于案例由谁来收集的问题,谁来主导案例的演示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库伯定律,学习是一个从发现到实验的循环过程。所以,“实训基地――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就是一个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习结束交回一份实习报告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历年来效果都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造成的,如现金、银行存款成本计算等等,它们的安全性、正确性对企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会计人员不愿让实习学生亲自操作,往往使得实习流于形式。因此,采用“实训基地一一收集现实资料教学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3
(一)以会计模拟实训室为主的集中式教学会计模拟实训是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次飞跃,通过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的模拟,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亲自动手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通过调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建立和配置“手工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进行集中式实践教学,并依托实训教材进行分项实训。在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在会计实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训教材是否完整、是否系统、是否新颖、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决定了实训的质量和效果,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应内容完整、系统、新颖、清晰、可操作性强、贴近企业实际、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训,确保实训切实有效,还要求整个模拟实训情景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训范围。对手工会计实训中所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从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和登账,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最后能编制出正确的会计报表,从而达到“从了解会计实务,到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实训目的。在进行电算化会计实训时,结合财务会计的模拟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使学生在掌握电算化会计处理方法的同时,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技术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账理”这一会计的核心。
(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核心的分散式教学分散式校外现场实训不同于集中式的模拟实训,它主要是采用分批和分次让学生进入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财务部门实习,深入到企业一线操作中去,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现场通过看、学和做来完成。这种方式,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训的真实情况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通过事前计划和事后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效机制。事前计划主要是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大纲可以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首先是要求学生了解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如所属行业、组织形式、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关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可以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订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二是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了解;三是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四是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五是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答辩,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也向用人单位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缺陷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习阶段往往都是将他们派遣到企业相应部门去实习,说得实际点就是帮他们打杂,学生在企业呆上几个月根本无法渗入到企业的实际会计核算工作环境中去,加上企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学生有的仅仅是感受一下企业会计工作的氛围,很少能自己动手建账和连续地做几个月的账,所谓的会计毕业实习仍然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上的思考。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由于缺乏教学实训基地,故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较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涉及公司很多商业秘密,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会计工作,多半是停留在看的面上,无法深入到面下,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很少,大多只做了一些凭证的填制工作,甚至仅仅是帮财务人员理理凭证打打杂,而登账、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则接触少之又少。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模拟实训中,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的实训指导老师应该既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的操作经验。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在建立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但很多还是停留在引用企业人才,这些人在实践能力方面虽很强,但教学能力又很差。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比较强,但又普遍存在着实际经验不足的现象。加上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实训教材的不完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使得现有的这些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三、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的有效途径———建立会计服务中心
会计服务中心是在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上,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资源、技术和师资的支持,以企业的运作模式来组织生产和运营。这一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和特点。
(一)会计服务中心既培养了学生也提升了教师的能力会计服务中心把校外顶岗实习和校内生产性实训进行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在会计服务中心中既可以工作也可以学习,完全可以使学生对某个公司的某月份账务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最后完成申报纳税的整个环节真实有机地完成。这一突破也改变了以往的综合实训的弊端即学生始终是停留在知识的线上,无法看到会计这个面,即使是替顶岗实习也不可能每个环节都能真正体验。这种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完全能达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中做、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中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做中学的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针对会计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开展会计服务中心的业务,以企业真实的票证、单证、账表等主要经济业务,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要领和流程,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上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会计服务中心工作和实训期间,请校内教师、企业专家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会计业务处理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实训总结,必要时可召开指导教师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实训生、优秀指导教师等,切实保证实训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之真正成为强化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会计服务中心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仿真性或验证性的模拟实训,真正开展实际会计业务,利用这一独特功能和优势不仅可以快捷、方便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有效专业的技能服务,也为企业输送优质会计人才,为企业的实际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在过程教学中也增加了老师的实践和案例教学。以会计服务中心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能有效地进行会计基本能力训练、会计专业能力训练、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训练及顶岗实践训练,并能在对各种能力要求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实训课程模块,这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会计服务中心真正的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方针工学结合的“工”是指生产实践,“学”是指课堂教学,它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学生在会计服务中心中学习和工作,改变以往的会计实践资料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单项性,将学生各方面能力训练与企业连续期间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达到以创业教学为导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兴趣在会计服务中心有针对地选择该企业会计核算资料进行专项训练,从而达到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前,就能形成有效的行业认知度。从而突破以往的纯理论教育困境,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的联合传授,使学生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学习会计的账理知识,从而达到“做中学”的目标;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真正地达到了“学中做”的目标。
(三)会计服务中心全方位地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问题依然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必然影响到高职学院的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继而影响到高职学院的生存发展。通过探索会计服务中心在教学和会计服务当中的运行模式,对实践教学中的内容设置、组织形式、角色转化等方面均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也在与企业的合作和服务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诚信机制。学生在会计服务中心锻炼,完全可以培养其技术技能,毕业后立即就能上岗,彻底改变毕业即失业的现状,真正地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学校凭借会计服务中心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壮大,这样不仅赢得学校的良好口碑,还真正提升了高职学院的竞争实力。在积极寻求校企合作项目的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承揽各种各样的会计培训等,会计服务中心在全面向社会开放的同时,通过有利和有效的经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也缓解我国高职教育资金不足和资源分散等矛盾。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职 会计 课程体系 建议
会计是一个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学内容非常多,职业能力也有较复杂的一面。在高职短短的三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要把一个对会计一无所知的高中生培养成一个出去就能上岗的职业会计人,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安排什么样的上课形式,如何去考核评价学生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高校能培养出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体系的人才,也决定了这种人才是否适应企业单位的需求。在当今会计专业办学层次多样化,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呈现普通的财务人员严重供大于求,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的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科学与否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前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走出学校,走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去了解社会、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调研活动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面向:一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活动;二是直接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三是直接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每次调研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调研计划,有明确的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并充分考虑调研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访谈法、专家座谈法、企业参观、学术(行业)会议交流等多种调研方式。
1.面向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进行的会计岗位设置、人员能力要求和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
这种调研活动要经常开展,每学期至少要展一次,调研范围应该是包括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单位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企业和单位,调查对象可以是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财务负责人,也可以是普通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要了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和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会计岗位在职人员的职业体会等。调研活动可结合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等活动一起开展。
2.面向高级会计师、会计专业副教授及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市场调研活动
在对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高职院校要初步拟写会计专业的职业面向,岗位描述及课程设置。并将这份资料提交给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会计服务公司的总经理、单位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以及既具有会计专业副教授职称又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专业人员等高层财务人员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并集中这些高层次的会计行业人员进行座谈,为会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出谋划策。在专家座谈会,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调查表格,对入会专家自身的从业经历、职业岗位变迁及个人职业感言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变化和每一岗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3.面向近两届会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求职情况的调研活动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学生,学生本人以及其本身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会有一个磨合期,刚毕业的一两年是磨合的较为激烈的时期,表现在学生的换岗换单位的频率较快。单位在挑选学生,学生也在挑选单位。而刚刚毕业出去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输送出去了,客户是不是满意?产品是不是适销对路?用人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的第一个岗位是什么?多长时间会换单位?学生对自己的学校所学和工作所需有什么样的体会?他们认为那些课程或那些能力在他们的首次就业或早期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校内的学习生活有何反思?这些都是我们要调查的内容。通过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根据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如有必要也可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是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要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深入细致地进行岗位描述和职业能力分析。
1.岗位描述
如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就业及毕业后近两年时间内的职业岗位是出纳、会计及审计(助理)三个岗位,并具体描述了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
2.职业能力分析
结合上面的岗位描述,要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定性分析,明确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而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一般一个专业可确定2~4项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是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延展与提升;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在确定职业能力时,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早期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尤其对于毕业生的品质、能力、性格要求上,各用人单位尤为重视,他们认为毕业生责任心要强、能吃苦耐劳、而且要具有团体合作精神。而在社会上,与企业、事务所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其他单位与个体,他们更看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等有利于他们的软件。所以高职会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报税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其中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的早期就业中,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就是这两个能力。而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学生职业纵向升迁和横向的职业迁移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可以看作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拓展能力。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即按工作任务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和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即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
在职业能力分析中,现代人普遍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也应考虑进去。
三、对应岗位和能力,科学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按岗位和能力设置专业学习领域
针对岗位和能力,按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技术的繁简程序从易到难依次安排12个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会计基础》、《会计相关法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审计与稽核》、《小企业会计实务》、《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文案写作》、《顶岗实习》。
其中《会计基础》和《会计相关法规》是入门课,专业基础课。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专业工具即账户和专业方法即借贷记账法。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内容以及每年组织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法规汇编的内容,开发编排《会计相关法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知会计工作应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工作应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支付结算制度规定,明确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这两门课侧重于对出纳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小企业会计实务》是专业核心课,是针对会计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会计分析能力的训练。
《审计与稽核》、《应用统计》、《财务决策》、《会计方案写作》是专业纵向拓展课,是针对审计及较高级别的财务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这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即会计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这是学生在毕业前到合作企业或自行寻找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和工作。
2.按通用能力和横向拓展开设通识课和选修课
按通用能力要求安排有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会计专业英语、word高级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商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口才与沟通等课程;按职业横向迁移和纵向拓展要求安排有:经济数学、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策划、管理基础、证券投资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基础、ERP模拟实战、flash制作、图像处理(photoshop)、茶艺等课程,由学生自行选修。
3.根据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
会计职业是典型的以岗位工作任务逻辑展开的。在会计实务中,每个企业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财会岗位设置为一人一岗,或者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等。因此需要按照会计岗位分工,设置会计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能应用。三部分实训内容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简单技能逐渐过渡到复杂技能.呈阶梯式上升,基本技能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专门化方向,技能应用是实践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三者相辅相成。具体设置如图1。
1.基本技能实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收银出纳技能实训与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通过各项训练,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技能。同时强化训练最基础的财会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2.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实质上是专门化方向训练,是指学生在学习基本会计技能基础之上,再学习较复杂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财务决策等。通过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中,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即核算能力和报税能力的训练。通过会计综合实训、企业ERP实施,让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发展及形成结果全过程,从会计循环的角度进行理解,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通过财务决策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3.技能应用
技能应用就是安排学生进有关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仓库、车间班组等实际会计工作环境.从最基本的会计岗位做起,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实习时,要求每一个参加的学生都必须按所在单位会计部门的要求.在各会计岗位以跟随或以助理角色或以正式顶岗等工作方式.完成实习过程;并要求学生以所在单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及学校所学的理论,遵守操作规程,在所在部门领导或其指定人员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工作。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自我评估报告。此外,在前面五个学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相关的职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是专业调研、专业实习、社会认识等。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先提出实践计划,交给老师审核备案。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习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杨忠智.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财会月刊(综合),2006,(4):73―74.
篇5
关键词:五年制;一体化衔接;培养模式;总体架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84
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一味追求“高大上”,而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又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至出现了一方面社会对优秀人才求贤若渴,一方面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结构中,学术型大学比重过大,而应用技术型大学比重过小的现状,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当前,会计专业在各类高校中普遍开设,且招生规模也不小,但会计专业特别是普通地方本科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不太乐观,也出现了上述的“怪现象”,以致某些省份教育厅已经开始限制高校会计本科专业的申报。因此,如何顺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要求,打通高职本专科会计人才培养渠道,改革和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 当前会计专业在高职专科和普通地方本科培养人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高职专科
1.1.1 偏重专业教育,忽视素质培养
高职专科会计专业重视“才”的培养,即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人文素养、道德情操、职业素质等“德”方面的培养还十分欠缺,以致学生一次就业率虽然较高,而工作时间偏短,频繁跳槽者居多。
1.1.2 会计专业知识技能专一、复合度不强
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都是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经济、管理、金融方面涉及甚少,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既会做账,又懂管理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只能选择做会计,做其他就得从头来学,就业面窄,学生缺乏长远发展的后劲。
1.2 普通地方本科
1.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缺失
普通地方本科很多是在国家扩招时成立的,由于定位于本科层次的培养,没有很好地考虑自身特色,会计专业设置重复度高。在日常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依旧照搬或部分照搬老牌重点本科大W,不重视实质性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缺乏自身特色,高校之间的同质化日益严重。
1.2.2 与重点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存在比较劣势
985、211等重点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和生源优质,学生会计学科知识扎实,而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与社会联系紧密,需求广泛,学生动手能力强;因此这两部分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相对较高。而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与重点大学相比,在学科知识上缺乏优势;与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在动手能力上略逊一筹,其就业期望值又相对较高,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造成就业紧张。
2 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一体化衔接培养人才的概念和必要性
2.1 概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有关管理制度的保障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定培养方案(包括教学计划、内容和课程体系),再通过培养途径的有效实施(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从而对培养对象的效果进行评价的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而高职专本一体化衔接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调整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从而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有效衔接。
2.2 必要性
2.2.1 国家政策强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我国《现代职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也提到要构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重点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新技术人才。因此,做好高职会计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衔接,就可抓住这一契机,打通专本科层次的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会计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2.2 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现今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和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需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迅速相互传递。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对不同层次的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会计职业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2.2.3 就业压力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会计人才需求调研,会计人员不仅要会做基本的账,还要会做较复杂的账,并且要懂得一定的资金运营、纳税筹划、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需求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培养中都不能完全满足,以至于这些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下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会计专业招生规模和长远建设。所以,必须深入研究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3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专本科一体化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架构设想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当地,面向本省,辐射全国,培养能适应本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既具有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税收和财务管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毕业后能成为大中型企业会计骨干或小型企业会计主管及会计骨干的生产、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3.2 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培养规格上突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会计人才。即培养生产、管理一线能吃苦受累的、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忠诚度的、具有娴熟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会计人才。
3.3 培养方案
3.3.1 学制
采取五年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专科三年,本科两年。具体而言:专科三年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部分人文课程,第三年进行综合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专科考核合格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即第四年在校内学习提高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其他经济、管理、人文课程,第五年即最后一年进行就业指导、第二轮的校外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从而完成五年制的学业内容。如图1所示。
3.3.2 课程体系
建设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长远职业发展需要为核心,以技术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两方面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1)人文课。如思政、语言、法律、历史、哲学、艺术、礼仪等,语言和思政课程为必修课程以外,其他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修。根据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由易至难,分别在第一、二、四学年开设,大约占总学时的20%。
(2)专业课。分为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每门课程里都设有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其中基础课和核心课为必修课程,拓展课为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在专科阶段完成,并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挂钩。核心课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与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紧密挂钩,选修课与职业拓展能力联系,并涉猎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专科阶段课程对知识和技能要求可较本科阶段稍低一些。这类课程在第一、二、四学年开设,大约占总学时的50%。
(3)职业素质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忠诚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这类课程不必拘泥授课形式,不分校内校外,每学年都应开设,寒暑假也可利用,主要以拓展训练为主,逐渐增加难度,可单独开设,也可融入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作为该课程考核依据之一,其中单独开设的学时大约占总W时的10%。
(4)综合能力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课程,主要是指专科阶段的校内综合实训和专本科两轮的校外实习,以及专科阶段的实习报告和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这类课程在第三、五学年开设,大约占总学时的20%。
3.3.3 教材体系
教材应为课程服务,需体现会计职业和专业方面最新前沿知识,需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可自编讲义。
3.3.4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一方面要注意专本科知识和技术的难易度的过渡和衔接,另一方面要偏重传授与会计职业和行业紧密相关的、最新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实用技术相结合的会计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应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领悟创新创业内涵,并充分运用于校内外的学习工作之中。
3.4 培养途径
3.4.1 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适当选择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研一体化、边讲边练、边练边研、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切忌教师上课“演独角戏”,而是让学生成为上课的“主角”,教师充当“导演”或“配角”。
3.4.2 教学方法和手段
会计知识如果仅凭教师单纯讲授,会显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创造或利用各种条件,以学生为主导,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导向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情境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研究讨论教学、小组学习教学等,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5 培养评价
3.5.1 一般课程考核评价
每门课程考核应本着知识、技能、素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核学生某一方面的会计职业能力高低,不一定要采取闭卷的考试形式。
3.5.2 综合能力课考核评价
校内实训课程侧重考核学生会计知识运用的综合实践能力,校外实习课程侧重考核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校外实习需会计行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实习之后,学生还应根据实习感悟,密切联系地方企业关心的会计应用技术,提炼归纳成专科阶段的实习报告或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并进行相应的汇报或答辩。汇报、答辩必需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要求校外专家必须对毕业设计的应用性给出科学评价。
3.5.3 会计职业证书和会计职业学位
专科阶段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获得免修2-3门课程的资格。本科阶段毕业时必须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同时设置会计职业学位,要求只有通过全国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所有课程方可拿到会计职业学位。
3.6 培养保障
(1)指挥组织上,分别指派一名行业专家和学校会计专业核心教师共同牵头,由若干会计行业能手和会计骨干教师成立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协调领导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2)条件保障上,加强会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结合会计教学和企业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和实践研究;有条件可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项基金。
(3)监督评价上,应适当增加社会第三方评价意见,并作为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评价依据之一。如用人企业评价、学生家长评价、会计职业教育专家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周灌中.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5,(12).
[2]何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01).
篇6
【关键词】澳洲会计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教材建设 考评体系
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富有特色且在国际上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作为澳洲最大的科技大学之一,其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在澳洲位居前列。鉴于此,本文将以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为例,探讨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中澳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差异以及澳洲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
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隶属于商学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26人。这样的教师队伍,其职称结构符合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作为一个国际化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定位。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在教育理念、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和考评体系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澳洲会计专业会计本科教育的特色。
(一)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科廷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教育理念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让这些未来的会计从业者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能独立地处理相关问题。为此,在科廷科技大学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中,除了明确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外,还对学生应提高的能力有详细规定。例如,在决策分析课的教学目标中,除了规定学生应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过程、意义全面了解外,还明确提到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团队合作(teamwork)、沟通(communication)等能力。在会计教材建设方面,其会计教材的内容几乎包罗万象,不仅包括主要知识点、案例、相关历史等常见内容,还包括与该课程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国际上对相关问题的不同观点等诸多内容,容量大得惊人,如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教材本身就有两本书,每本书厚达一千多页。学生欲将教材看完一遍就很不容易,何况要精通相关内容。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科廷科技大学一学期一般只允许学生选修4门课程。
(二)密切联系实际的教材建设
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教材建设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体系、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教材的更新速度等方面。
教材的体系方面,除有与中国类似的会计基础教材外,还编纂有大量与会计实践密切联系的教材。如报表分析、经营论、决策分析、商务沟通等,报表分析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实际解读能力;经营论则是培养学生对企业运作的理解以及协调企业各种资源的实际能力;决策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各大公司成功以及失败决策背后的实际原因;商务沟通主要用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
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大多数会计教材每章附有若干最新的实际案例需要进行讨论,有的会计教材甚至整本内容就是以一家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为主线来编写的。
教材的更新速度方面,几乎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一般每学年末,会计学院会召开有教师、实务界人士、学生等参加的联席会议来讨论会计教材的修订,社会上相关内容的最新动态基本上都可以在教材中得到及时反映。教材更新速度快,授课内容会将新出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及时添加进来,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的需求脱节。
(三)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科廷科技大学的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活泼,主要包括课堂授课(lecture)、辅导课(tutorial)、讨论课(seminar)、演示课(presentation)等。
课堂授课时间较短,教师一般只将教学大纲(syllabus)中规定的本周内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概括性串讲,对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提示;辅导课安排在每周的讲授课之后,对每周教学大纲中规定需要完成的题目(assignment)进行讲解,并回答学生关于重难点的提问;讨论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既包含讲授课程内容,也包含解答学生提问和讲解每周作业;演示课一般由老师预先布置讨论题目,学生围绕题目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集体分析、交流和讨论。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展开辩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与教师争论,教师也很欢迎这种行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上课时间较少,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查资料、做项目以及小组讨论。科廷科技大学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持续严格的考评体系
科廷科技大学所有课程的考评都贯穿于整个学期。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平时考核、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随堂考试(quiz)、小组课堂演示(group presentation)等。课后作业:一般从开学的第二周开始就开始有作业了,直到学期结束。如技术类课程的作业一般是编程或写实验报告;管理类课程的作业主要是写论文。作业一般要求上交纸质版而不是电子版,并且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装订,教师签收之后会把回执交给学生,以表明教师收到了学生的作业。每项作业都有最后的上交日期,逾期不交,教师有权扣分,甚至记为零分。教师要求作业不仅同班同学之间不得雷同,而且不得照抄课本,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否则以零分处理。一般两周之后教师就会公布课后作业成绩。期末考试:学校统一出题统一考试,为闭卷考试,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这需要学生平时大量阅读,积累相当的会计专业知识,唯有如此考试时才能在短时间做到思路清晰、灵活运用,从而作出分析和决策。
由于平时考核和课后作业特别多,所占分数超过50%,所以学生平时的努力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不仅有利于杜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舞弊行为,有利于督促学生的学习,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考评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二、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其与澳洲的差异
1.教育理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中国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依旧秉承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理念,即传授知识是学校的主要目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目标方面,虽然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一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会有一个总体性要求,但大多数能力培养的目标都比较空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很少涉及相关课程对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不像澳洲将每门课程能够培养的具体能力明确列在教学大纲中。
2.教材建设重理论轻实践。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专业教材的建设必须紧跟会计实践的步伐,然而,目前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教材建设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教材的体系方面,从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材体系中很难看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而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报表分析教材,直接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分析威尔豪斯集团(The Warehouse Group Ltd.)的财务报表。与实践密切相关教材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虽然部分学校的实训课程教材给学生也提供了一些实际会计工作的经验,然而实训课程教材的内容太少,且很多都是“过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实践经验而言还是太少。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中国会计教材一般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结构框架清晰,重视对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推导的训练,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整个编写思路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规律。然而,现行会计教材大多是对财政部会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复述和例题说明,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脱节严重。教材的更新速度方面,进程缓慢。许多学校多年使用同一本教材,内容比较落后和知识较为陈旧。一些新的理论和概念、新的做法和实务,会计教材没有得到及时反映。即使有些教材谈到了新的会计方法和理论,但也过于空泛和简单,缺失与实际会计工作的具体衔接。
3.教学方式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学。中国的会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般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仅听讲,缺少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没有参与思考的机会,只是将书本中的知识生硬地记忆下来。这样记忆下来的知识容易忘记,不太可能灵活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学生不经过自己的思索就得到了老师的答案,就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4.考评体系重结果轻过程。目前,中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考评体系重结果轻过程,应试教育倾向严重,考评体系基本上以考试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标准导致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关注考试的分数以及取得的名次上。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心态使得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知识,其能力也没有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最终导致上岗后自己的能力无从应对工作带来的挑战。而且这种获得高分的强烈愿望使得考试作弊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这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诚信风气的形成。很多学生千方百计地要通过各种考试,取得各种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辅导课,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澳洲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教育理念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会计教育并不能解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应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会计工作各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不再局限于培养能够通过各种考试的专业知识雄厚但实际能力不足的专业人才,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具有较高会计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识别和提升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2.教材建设上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材的体系方面,应增加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教材,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案例应用等等。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通过增加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教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提高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应充实最新案例。如可在教材的各章开篇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教材的更新速度方面,应及时更新教材,使教材内容能够反映最新的会计实践内容,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变化的知识,学到能够马上发挥出能力的、与企业能够直接衔接的会计知识。
3.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教师只是充当学生的帮助者或顾问的角色,对专业知识,只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具体细节由教师和学生以相互探讨、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教师只给出问题分析思考的程序,由学生根据案例由浅人深,自我分析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教师给出论题,将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专长的学生组合成若干组,自由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观点,以期互补,激发学习动力;模拟实验,在既定的特定整体案例中,按会计基本程序进行实验操作,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分组实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组合(7至9人为一组),自选企业、自拟大纲、自编计划,开展务实性的实习,实习完成后要求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问题,不再以统一的答案为标准。这样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考评体系上加大平时考评的比重。应加大平时考评的比重,以克服单独通过期末一次考试来确定成绩的考评方式,使考试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考评内容方面,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考评形式方面,应坚持分散考察和集中考察相结合。传统的考察方式中,期末考试集中了整个学期的所有知识点,这就造成了考察的不及时和考察的质量不高。将知识点分散之后,对于各个知识点不仅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而且可以对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及时考察,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综合评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课堂参与的成绩,如参与课堂的讨论、案例分析等;二是小组作业和平时作业的成绩,通过小组作业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三是平时、期中和期末的章节考试,章节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刘家松副教授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参考文献
[1] 徐筱.中澳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J].武汉:财会通讯,2013(1):111-112.
[2] 吴涛.中澳会计教学比较及其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会计之友,2010(12):124-125.
[3] 贺欣.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启示――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8(7):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