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战略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应用、实际经营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求,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应了解市场需求及工商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体系。同时,针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能,对企业各部门职责等进行补充及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能力。对外贸易工作的开展、国内同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需求等因素都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制定相应对策,以严谨的对策执行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强化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与执行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需求,企业应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进行评测。通过定期、连续的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时监控与评测。通过评测工作的开展,了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评测结论及建议指导企业工商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三)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人才缺乏、工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问题是影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新时期下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应将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引进的标准及人才素质考核内容。通过科学的招聘评测引进工商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还应加强人才的培训及培养。以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
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调研中发现,虽然企业强化了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了工商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种种原因影响,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现代企业在注重工商管理人才引进及培养、注重工商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应加强工伤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将工商管理工作内容落实到各个岗位,并通过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篇2
一、利害关系者的引入
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是一个与股东(Shareholde)相关的概念。在进行定量分析时,通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假设前提,有时在定性分析中,也主要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随着人们认识不断地深入与发展,企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引入这一词语的目的,是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着眼点不能仅仅停留在股东身上,还应关注利害关系者的利益。这些利害关系者对企业的经营与营利、生存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任何一种利害关系者的存在,都可能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后果。利害关系者除了股东之外,还包括:
(1)经营者与企业员工。经营者也就是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权,能够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经营活动。同时,企业很重视招募与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从这一点可以反映出员工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与员工在企业中工作,主要关心的是企业未来的前途、提供个人的发展机会及福利待遇等,企业应尽可能满足他们在这些方面合理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用户。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户扮深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离开了用户,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不用说企业的发展了。可以说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至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都要对用户的需求、偏好、购买动机等进行分析。
(3)供应商。企业作为原材料、设备等的买主,需要与供应商讨价还价。购入的价格较高,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加强同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案。
(4)债权人。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增强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是获得借款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债权人的信任或不能通过债权人的风险评估,就难以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至少R能以合理的成本筹措到必要的资金,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债权人将资金交给企业,其目的是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润收入。然而,当企业无法按时归还利息与本金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宣告企业破产。这对于希望长期经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5)竞争者。竞争者也是企业的一类不容忽视的利害关系者。因为企业在市场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对竞争对手产生影响,有时影响可能十分巨大。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并做出相应的预测;同样,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行动也要有所估计有所反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要消灭行业中所有的竞争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永恒主题。就9们有些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的那样,竞争的终极不在于获得一整块蛋糕,而应在于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共同分享。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公司在软饮料上的激烈竞争,公众在关注这一商业热点,希望“坐收渔翁之利”的同时,无意中也被卷了进来;其结果使这一市场不断扩大,两家公司都获得了更大的一杯羹。
(6)政府。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但它却能直接作用于企业。例如提高利率,企业就会发现资本成本有所上升;提高所得税率,企业的税后利润会马上下降。另外,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制定的各种立法,如经济法、环保法等等,都对企业产生约束力,企业必须遵照执行。
(7)其他利害关系者。除了以上列举的利害关系者之外,还有包括工会、营销中介、公众与社区、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媒体等在内的其他利害关系者,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
二、利害关系音与企业战略的类系
在了解了企业的各种利害关系者之后,可以发现引入“利害关系者”这一概念的目的是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某些人的利益,还必须看到企业与各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多地关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各种利害关系者。可以看到,利害关系者的分析与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战略管理理论指出,企业在了解自身的内部实力的同时,还要对各种外部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根据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与直接环境,即影响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四个方面,它们对干企业来说是不可控的。
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使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如果不考虑国内外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可以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受到政府监控的。与一般环境中的社会因素相对应的利害关系者是公众与社区;与政治因素相对应的是政府;决定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可以预见企业对技术发展的贡献度将不断加大,同时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也对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的直接环境也就是企业所面临的微观环境。与一般环境不同,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施加影响。直接环境因素包括,企业的同行竞争者、买主的状况、生产资料的供应者、外部资金的供应者以及劳动力来源。可以看出,上述这些因素都是与企业相关的利害关系者。
如果将上述的分析用一个表格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种利害关系者与外部环境的各因素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见表1)。
因此,对企业利害关系者的分析与企业的战略环境分析几乎是一致的。当然,外部环境分析与利害关系者的分析其内容不可能没有一点的差别,两种分析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三、企业战略的隐性机制与显性机制
1.隐性机制的作用
既然考虑企业的利害关系者或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又如何解释没有考虑利害关系者、没有制定战略的企业仍能良好经营的原因呢?其实,存在着一种隐性机制,在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时,部分实现了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分析一下利润表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这一隐性机制(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到,企业制造用于销售的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在没有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大幅压低供应商的报价,而必须以市场价格向供应商购买,从而满足了供应商的利益。同样,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经营者的薪金、债权人的利息,都以符合员工、经营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否则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跳槽,债权人可以收回资金。另外,政府通过法律规定了企业需要交纳的各种税费,不满足政府的利益,企业也是无法生存的。
另外,虽然在利润表中没有明显地反映,其实消费者的利益也得到了满足。经济学理论指出,消费者或用户购买某种产品,肯定认为自己在以一定价格购买之后,处境有所改善,否则理性的消费者不会进行购买。换句话说,消费者在购买之后,认为自己得到的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至少收益与成本相同。
由上可见,在股东获得净利润268万元之前(其中150万元留在企业中),已经满足了消费者、供应商、员工、政府、经营者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即使企业没有直接考虑这些利害关系者的利益,这些人的利益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从利润表的分析中已显示得较为明了,这就是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隐性机制。
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尽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只要保证政府行使基本的维持法律和秩序的功能,许多不相关的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事实上也满足了他人的利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本文所提出的隐性机制,从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内在实质。
2.显性机制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隐性机制中并没有覆盖所有的利害关系者,如公众、媒介、工会等利害关系者并没有包括在内。在所包含的范围内,只反映了这些利害关系者的经济利益,其他方面的利益也没有得到反映。因此,一旦利害关系者的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或者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企业的隐性机制可能会失去作用,导致企业陷入危机。这时,就需要显性机制来发挥作用了。
显性机制就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或聘请的咨询人员,对与企业相关的利害关系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以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显性机制是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企业的战略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其中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是一个变量,需要用利害关系者的分析或战略环境分析来把握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石油燃料制品的价格大涨,消费者不得不考虑购买和使用轻型节油的汽车。由于准备不足,这一变化使惯于生产大马力、大排量汽车的美国制造商受到了沉重打击。如果在危机之前能够从用户、竞争者等方面仔细分析的话,应该可以掌握燃料价格的变化对汽车需求和使用的敏感程度,从而能够早做准备,及时对变化作出反应。虽然这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还是能反映显性机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波音公司在制定2016年远景目标时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顾客满意,体现股东价值,员工共同奋斗,完整一致性。其中,完整一致性是指波音公司所有涉及顾客、供应商、政府、地方社区等方面的业务,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即完整一致性必须体现在对各方面的关系处理上,考虑到其他利害关系者的利益。这四个原则充分反映了波音公司对各种利害关系者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指针,可以保证波音公司长期保持全球最大民用与军用航空器制造商的领先地位。
篇3
关键词 供应商 质量管理 问题 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对供应商实施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控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一)提高了产品质量。
通过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使得主体制造厂和供应商互相配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并满足制造厂对于产品开发的要求。
(二)降低供应商质量管理成本和主体制造厂的采购成本。
通过对供应商实施质量管理,供应商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与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供应商凭借制造厂的质量管理部门资源,降低其自身的质量管理成本以及制造厂的零件采购成本。
(三)增加了利润。
在实施质量管理之后,供应商的零件供应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提高了生产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了坚实的产品保障,使企业的利润得到保障。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因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不单只涉及到双方的关系,还涉及到了原料商、商等,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影响非常大。
1、供应商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和供应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以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实现双赢。但当供应商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也会连带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由于三鹿集团对奶源供应商的监管不到位,使得奶源出现问题,对三鹿产品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不得不以破产告终。这个案例给企业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时候,企业怎样防范供应商质量问题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在依靠与不过分依靠之间找到平衡点。
2、建立信任机制。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加强对零件供应的质量,保证制造产品的最终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因此,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与战略伙伴之间,要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机制,前提就是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互相信任。信任能够减少供应链的交易成本,节约了时间,并在遇到紧急情况之下提供有效的帮助,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快速转变,为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运行提供可靠保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怎样建立主体制造厂和供应商之间的高度信任关系,这是企业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又一个难题。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战略分析
(一)供应商战略性细分。
供应商的战略细分是指企业结合供应商对自身的影响,把供应商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对各类群体采取不同的关系模式,可以是伙伴关系模式、正常交易模式或者是混合模式。
如果供应商提品的附加值高、客户化程度高,那么就是企业战略性的投入品,该产品提供的供应商就是企业的伙伴供应商。如果供应商提品是标准化的一般产品,则供应商提供的是企业非战略性投入品,该产品供应商就是企业非战略供应商。上述两种情况在实际中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都是介于伙伴供应商和非战略性供应商之间的状态。
(二)区别化的供应商管理。
在从战略影响的角度对供应商进行了详细分类之后,企业就要对供应商进行区别化的关联。对于交易性的供应商,企业要使用正常的模式与之相处,他们之间维持的是一种市场关系,企业可以完全根据价格作为供应商选择的主要依据。与这种供应商打交道,企业的讨价能力是最强的。对于战略交易供应商,企业要使用相对持久正常的交易模式与之相处。这种模式指的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并不淡出是市场关系,而是介于市场关系和战略关系之间的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在使用这种关系的时候,企业要先对供应商进行辨识和选择,然后在多个供应商之间轮流购买产品,在提高自身产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讨价能力,只要供应商价钱具有竞争性,未来业务就存在着保障。维持这种关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要有较高程度的信息沟通,建立互信和承诺关系,并建立一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对于战略性供应商,企业与其实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要与之建立高度信任合作关系,并开发供应商的多功能的截面,建立企业知识的分享截面,把知识和技术传递给供应商。比如在工程设计的时候,企业的设计师要与供应商的设计师进行协作设计,保证产品设计无缺陷和产品定制化标准。同时,企业还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关系性资产投资或者双向投资,使企业的界限越来越淡化。
四、结束语
对于供应商的质量战略管理,可以用客户化和附加值当做衡量供应商对企业战略性的主要两个影响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细分,能够帮助企业识别不同类型供应商并进行不同的关系处理方法。随着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密程度的加深,互相信任程度也在加深,对组织边界的界定也就越发模糊。在实行质量管理的时候,对于整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就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更加重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4班)
参考文献:
[1]吴晓芳,浅析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法[J]管理知识,2012
[2]董伟,新市场环境下企业供应商选择的战略性分析与研究[J]经营管理,2011
[3]范文斌,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市场环境变化与供应商选择间的关系探析[J]中国经济与贸易,2011
篇4
[关键词]工商关系;信息化发展;策略创新
引言
工商管理的模式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依靠人工管理的方式渐渐难以满足高强度高效率的管理要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推行信息化技术手段十分有必要。管理部门是一个行业的把控者,如果管理不能与时俱进,那么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但是这个创新发展的推进工作在前期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慢慢在管理工作中推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工商管理信息化概述
1.1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是指,将工作内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新的技术把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便于工作者管理和查阅的过程[1]。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在企业内十分流行的工作方式,借助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高效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在传统的工作内容中,多数要依靠人力,但人力工作难免会出错。当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时,工作者可以轻易查取某个资料中的重要信息。而工商部门推行管理信息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工商管理设计的方面有很多,面向的对象也是纷杂的,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管理办法,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投入量非常巨大,这并不是一个管理部门能够负担的。此外,在工作要求效率的今天,如果管理部门不能提升自己的办公效率,会使许多来处理业务的工商企业和商户业务堆积,甚至可能等待一天都不能办结,这与国家对管理工作中减负的要求相违背。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推行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1.2工商管理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很多,管理者可以从业务本身、管理方式和工作技巧上进行创新。如针对原本繁杂的办事流程,管理部门可以经过严格的分析和商议,简化一部分办事流程,在上一环中出现的资料信息,本环节完全可以删除,只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即可。在可以相互合并的业务里,删除重复项,扩大业务的管理范围,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工商管理面向的管理对象数量十分庞大,管理者应该善于整合现有资源,降低工作难度,提升部门的服务效果。管理层可成立专门的创新研究班子,将每个时期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记录,按期进行分析整合,广泛收集创新工作改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不断完善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的要求。
2信息化发展策略
2.1完善网络与硬件设备
想要完成信息化的管理,必须要做好基础设施的配置工作。针对工商管理的工作,需要完善电脑、打印设备、输出设备、远程控制等硬件设备,还需要完善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设备,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部门发展和业务办理。在网络的配备中,要便于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文件的传递和存储,能够大幅提高办公的效率和转化。另外,还要注意,对操作系统进行一定的网络防护,将信息的安全性也纳入发展的考虑范围之内,确保系统的稳定和资源安全。管理部分可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与升级,不断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针对较为机密的文件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进行存储。
2.2加强监管与业务分类
工商部门的工作管理有很多类型,从业务类型和面向对象上可以进行细化分类。业务分类对于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好处。首先,细化了业务可以准确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或科室,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层对部门工作的把握和布置,在汇总工作任务和工作量时能够一目了然。其次,细化工作分类方便了企业或商户进行业务办理,能够准确找到业务办理的对接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国家对业务办理“只跑一趟”的要求。最后,业务分类能够增加工作人员办理的专业性,有效避免了推诿和扯皮的现象,针对较难和有争议的业务,工作人员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部门树立良好的业务形象。
2.3提高业务人员的水平
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对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新的办公模式和办公流程,提升业务水平和办公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或商户进行服务。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代表了管理形象,是企业和商户直接接触的对象,如果出现业务中的办理事故会降低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信力。部门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摆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加强工作的监督,使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得以更好开展。对于工商管理工作而言,其信息的采集有一定的难度,管理对象数量过于庞大,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但工作人员仍需不忘初心,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确保工作能落实到位。2.4管理工作创新管理部门的工作创新和工作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足够时间的调研和充分的前期准备才可以开始实施的。对于工商管理部门而言,其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涉及的领域也很多,包括工商、金融、法律等,因此,创新工作有一定的推行时间,管理者可以先从工作能力突出和业务办理简单的部门开始推行,逐步完成整个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创新[2]。在工商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管理者也不能忽视了对工作进程与工作效果的研究,要定期对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收集一线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会有效提升对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2.5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
工商管理除了要做好本部门的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发展。首先,工商管理的信息采集要与市场管理进行有效沟通,严格管理辖区内的工商企业和商户,在出现变动和突况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讯息。其次,小型民商户的流动性很强,数量也极多,工商部门仅靠自己难以有效监管,这就需要结合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工作内容,双方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工作交接,能够促进双方的工作效率。最后,还需要与建设部门有工作上的交接,当城市有一定的建设规划时,不能盲目进行工商审批,而是要严格按照办事流程,避免因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3信息化创新方向
3.1建立完整的办公流程
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商部门应该对办理业务的流程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和说明。首先,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的培训,教会他们正确的业务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新旧办公模式的差异带来工作上的失误。其次,对于企业和商户等来办理业务的人员,部门应在办事大厅或官方网站上标注清楚业务的分类和办理流程,方便业务的开展和办理。最后,工商部门应该针对业务的相应管理办法,有效监管业务的开展情况,便于年终时对整个部门工作的汇总和管理。办公模式的创新,不仅是指对设备的更新,更是一种理念和制度的改革,需要从管理层到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3.2以电子商务为出发点
电子商务是现今发展较快的一项业务,恰好也与工商部门有着直接的业务关系,因此,工商部门在信息化的创新工作中,可以以电子商务为出发点开展[3]。一方面,考察网络信息化的可行性和实用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向电商公司进行信息化的学习和合作,借助有力的资源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很快,涉足的类型也十分丰富,这是对管理部门的一个考验,如果能够完成对电子商务的工商管理,那么整合传统的实体商户信息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另外,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是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工商部门无法像实体商户那样进行实地检查,就需要加强对其广告宣传的重视,这样的管理方向能够有效避免电商的虚假广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3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在对工商系统进行管理的时候,因为所有的信息和程序都是会发生变化的,要求系统对这些信息管理时要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针对一些可能出现有效期限的文件信息进行特殊管理,定期筛查,将超出有效期限的文件信息重点标注,分门别类进行管理[4]。在工商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细致、周全,仔细核查每份文件的准确性,才能确保工作不出纰漏。在推广无纸化办公的今天,信息的动态管理有较高的意义,要按照商户与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分析,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工商部门对这些信息并不只是进行存储,而是在任何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调阅相关资料、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故动态的信息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日后的工作需要做好基础。
4结语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已经应运而生。作为国家管理部门的工商系统而已,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系统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这要求工商系统不断进行创新改革,推广无纸化办公,将信息化的管理与现代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完善设备资源配置、做好工作分类、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将为企业和商户服务作为根本目标,与其他部门协同发展,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成吉.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52-53.
[2]刘晓婷.大连市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3):1-38.
[3]韩佳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6(1):228-229.
篇5
一、权变制胜出奇以绝-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转换到商战中,正者,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不是坐以待毙,就是被拖垮。
因此,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学会度势控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使“正”又转化为“奇”。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要乘势而行,努力使聚焦策略不断取得战果,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呈鼎立之态,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避实击虚乘虚而入-善于运用虚实策略
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因而也更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构架精干,管理层次少,运行机制更为灵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适应性和承受力、应变力也较强,在经营上更有弹性。
所以,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观察竞争对手,分析研究市场态势,采取避实击虚策略,避竞争对手长处之实,击竞争对手短处之虚;避市场饱和之实,击市场空缺之虚。注意寻找大企业不愿或不能进入的,企业自身有基础而又能发挥专长的市场空档;注意抓住当前一代产品开始衰退,后一代产品尚未投入之时而出现的产品空档;注意捕捉一些大型企业往往求助于社会分工协作,希望其他企业帮助从事加工业务而派生的介入空档。中小企业要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实”。
四、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善于运用穿插策略
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往往分布着大、中、小不等的企业,它们在同一市场中竞争赛跑,企业之间实力很不均衡,起步又不一致,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但是,市场不怜悯弱者,不相信眼泪,它遵循的是适者生存、强胜弱汰的规律。在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肯定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企业似乎在大型企业的巨大压力中生长,而小企业更是在大、中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时时有被碾碎的危险。
因此,明智的企业应学会运用穿插策略,利用市场竞争的“空隙”,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如在市场竞争中无意与大型企业正面碰撞,应采取迂回战术,避开锋芒,不能硬碰蛮撞。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才能在大型企业包围圈里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五、抢占先机以快取胜-善于运用快反策略
市场往往是以快取胜的。谁先研发出新产品,谁先满足需求,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在市场角逐中掌握主动;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先把它投放市场,谁就能控制市场制高点,其他企业若想拿下这制高点,就得花几倍、几十倍的力气,投入几倍、几十倍的费用。先处战地,捷足先登,靠的是速度,中小企业发展自己,必须运用快反策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重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脉搏,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市场要有一种特有的嗅觉,增强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及时捕捉先机;
要注意发挥其灵活善变、船小好调头的长处,做到兵贵神速,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六、虚拟经营共享资源-善于运用借势策略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高校
1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就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我国一直以来都将课堂教学作为本科生主要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占据绝对的比重,就算是实践性较强的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很多学校并不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作用,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重视,使得老师在教学时也不会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也一直被延续下去,与之相对的实践教学模式仅仅存在于教学工作的表面,在实践教学工作上一直存在形式主义,教学形式只偏向于完成任务,并不存在系统的规划。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转达的作用过于看重,对实践教学的态度不认真,重视程度比较低。并且在学校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的影响下,一些配套的设施也得不到落实,而单一的课堂传授模式不容易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脱节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效果低下。
1.2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设备投入较少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校内外,而一定的环境与设备基础支持是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层应注重对专业性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建设好校内的实践教学设施能够便利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理论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需要拥有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持,有了这种模式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实践训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先养成一个好的基础,为后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有利于以后的社会实践与工作的进行。但现阶段学校的综合性大学商学院在整体上由于不属于主流学院以及学校经费的限制,使得管理类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所需要的经费严重不足,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得不到落实,因此很多学校由于这些原因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往往采取合并、缩减规模、模拟等方法代替,甚至有一部分学院取消实践教学。
1.3教师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类院系的主流专业,是很多商学院一直以来都会开设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生源与就业形势是过得去的,并且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教师需要比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且由于学科特性,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老师需要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有很高的熟悉程度,最好的选择是在各种类型企业都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任职,而中国的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到学校的,很多老师对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不了解,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实践教学效果不高,因此现阶段高校面对的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就是缺乏对理论与企业实践经验都具备的教师。
2高校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对策
2.1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
要转变现阶段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需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学校可以开展讨论活动对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进行自由探讨,并向教师宣扬转变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传统,让老师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老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校要将实践教学真正地落实到日程教学工作中,将实践教学的位置提高。另外,资金支持是落实相关基础设施,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要增加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经费支持,还要规范教学模式,完善制度,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积极性,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对校企合作进行加强
学校加强与各大企业的合作,并建设实习基地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便利的实践环境。进行这项工作需要校领导的支持,校领导要采取行动与企业领导进行友好的交流与会晤,定期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学校及时掌握企业需求的信息。校领导与企业领导的交流也能够保障校企合作的持续,对于已经建成的校企合作基地来说,学校要做好基地的维护工作,将校外基地培训规范化,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学校要想完成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必须本着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原则,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建,将实践性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配置。在实际实施实践性教学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的教学评估体系,以较高的实训基地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合格的校外实践机会。并保证学生通过校外实训能够获得对企业管理的独特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3对工商管理的师资团队进行加强
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加强,教师是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完成者,只有教师对企业的运营模式有深入的了解,并具有足够高的授课能力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专业授课教师只有进行有个性化的理论教学才能对学科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拥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就自然会了解企业实际的运营模式,而现阶段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往往存在教授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结合自身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多与各种企业进行联系,交流帮助老师了解不同企业的实际运营模式,让教师认识实际的同时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另外,在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学校要激励老师到企业中从事一部分工作作为副业,对老师自己开设公司的情况或者参股公司的情况持鼓励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专业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工商管理实践领域,掌握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具体环节与流程等,并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最终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学校为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还可以聘用一些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或者授课教师,并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让教师与专业人士互相学习,提高教师对企业实际运作状况的理解程度,并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具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之后,需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学校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只有完成了考核模式的革新才算真正完成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教学成果的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责任,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不但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与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卷面成绩、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另外,考核内容需要不断改变以刺激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方登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文教资料,2020,(32):177-178.
[2]董晓东,金玉然,宋伟,等.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8):74.
[3]李武武.论工商管理专业互动教学的实验室建设[J].科技视界,2013,(03):27.
[4]严婉瑜.浅析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J].纳税,2019,13(03):256-257.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管理学科;工商管理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企业发展,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来进行企业行为管理和经营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当前,在工商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热点问题。我们应当重视这些热点问题,分析、研究这些热点问题。
一、当前工商管理领域的主要热点问题
(一)工商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相互脱节
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必须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却是:工商管理理论未能融入企业管理的实践。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为工商管理理论不过是坐而论道的纸上谈兵,不愿应用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认为只要凭冒险、钻营、投机、低价竞争、偷税漏税就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分一杯羹,根本不屑于学习工商管理(尽管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存活时间逐年缩短,但中小民营企业仍然对工商管理不感兴趣)。由此造成了工商管理的理论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相互脱节,工商管理难以应用于企业实践[1]。
(二)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较为薄弱
当前,国内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较为薄弱:许多企业在运营中实行粗放式管理,许多企业缺乏战略规划,许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大搞末位淘汰,导致大量员工流失,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工商管理能力薄弱,导致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下滑,最后倒闭、破产,被市场竞争淘汰[2]。
二、分析、探讨当前工商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一)工商管理必将与企业管理实践相互融合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内没有自负盈亏、独立发展的企业实体,亿万老百姓也没有听说过“工商管理”这一概念。改革开放后,企业在国内快速发展起来,企业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但企业的工商管理却没有跟上。——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缺乏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毋庸讳言的事实是: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是在高考落榜、中考落榜,无法挤进体制内的“铁饭碗”才被迫下海的);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存在着大量市场空白点与大量廉价的生产要素(包括廉价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能源、矿产品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工商管理,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经济利益。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了粗放型、低水平的企业管理实践(但这是一种缺乏理论指导的、带有盲目性的企业管理实践[3])。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各国企业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段粗放型、低水平的企业管理时期;我们还可以看到:实施粗放型管理的国外企业,其存活时间都未能超过10 ~20 年,它们都被应用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实行精细化、高水平管理的企业所淘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所实行的粗放型、低水平、没有理论指导的企业管理实践,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不可能继续维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认为:工商管理必将在不远的将来与企业管理实践相互融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必须更新工商管理观念,必须主动应用工商管理。
(二)通过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来促进工商管理向前发展
工商管理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工商管理只有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着重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
要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具体来说,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 规划企业的远景。通过规划企业远景,来明确企业发展的未来目标,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核心价值;从而界定企业的当前业务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 根据企业远景,设计企业战略。为此,必须锁定企业当前和今后的事业活动范围,明确企业经营活动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后,要进行全面的战略分析,选择适宜于企业的战略,最后进行战略管理。
③ 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分析企业的竞争对手,研究企业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现有的财务资源、组织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经验、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等等,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④ 根据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运用SWOT分析法,为企业选择适宜的战略;并将此战略付诸于战略管理[4]。
⑤ 在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对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管理。包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实行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等等。——这样,便把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内部行为管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就可以切实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
⑥ 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工商管理进行灵活调整,从而稳步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
⑦ 及时总结企业工商管理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将它们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丰富工商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工商管理向前发展。
结束语
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又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相互脱节;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又影响了工商管理的发展。因此,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并且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健.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0(31):58-59.
[2]庄若涵.企业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2):46-47.
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1 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2 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1.3 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2.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2 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 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2.3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3.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3.2 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3 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 0 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J].河北企业,2019(7).
篇9
【关键词】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工商管理
1引言
近年来,工商管理行业成为推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的效率,就要对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能够有效地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工商管理学科演进过程与前沿热点问题的关键,推动工商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
2工商管理学科在理论方面演进的可视化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考察,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发现了该学科在理论上的缺陷,从而对该学科理论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清楚地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理论的演进过程,有利于加深相关从事人员对该行业前景的认识,从而推动相关行业的顺利发展。2.1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框架。在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应抽取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关键词,并对此进行有效分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对该学科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某文献被使用的时间和次数,并可以进一步得到以下四个关键节点:第一节点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工商管理学科理论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的各方面管理之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众多适用于企业管理的相关软件[1]。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管理者能够迅速、准确地作出决策,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成为企业优化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持,并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分别是管理科学和运营战略。根据以往的企业管理方式,传统的运营管理只是对产品的生产、上线、销售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营管理理论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升级,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对运营系统、战略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第四个节点是供应链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运营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能够稳固地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之中,对产品的生产、运输还有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进行了科学性的管理,在此背景下供应链模式逐渐形成。该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能够使企业更清晰地了解到顾客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缺陷进行改善,从而推动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经营者利用信息技术,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中间商,在此过程中,经营者和中间商通过科学的运营系统对物流状态进行有效的掌握,一旦出现问题,双方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提高产品的运输效率[2]。2.2演进的路径。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文献的使用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发现工商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由这些关键点可以进一步得知工商管理学科的演进路径。20世纪60年代,为促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运营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企业还要根据内外部环境调整运营策略,顺应时代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各大企业为了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营,对内部管理结构进行了合理的修缮。20世纪80年代,组织理论得到了各企业的重视,并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直到90年代以后,工商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为充分发挥该理论对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积极性作用,相关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逐渐扩大其发展体系。2.3战略管理演进的可视化。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影响下,各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国有化企业不断壮大。为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企业根据社会发展形势转变经营战略,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促使经营战略逐渐趋于成熟[4]。
3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可视化现状分析
现如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管理行业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工商管理学科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第一,我国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点,并在不断的推行之下又建立了工商管理科学组,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条件。第二,国家一直提倡培养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人才,众多学者响应国家的号召,陆续地投入工商管理的研究工作之中,并创造出了大量的理论文献,推动了工商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工商管理行业也会受到工商管理学科负面因素的影响,如较短的发展历程、师资队伍不足、学科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成果较少,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借鉴,再加上一些相关专业的学者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导致该学科在学术方面缺乏一定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学校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方针具有一定的缺陷,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率[5]。
4工商管理学科前沿热点的可视化
4.1前沿问题。关于工商管理学科前沿问题的有效分析,在此项研究中前沿是指被引用文献中的主要内容。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得知文献的引用情况,并对工商管理学科前沿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竞争”与“创新”在前沿问题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如果一个企业想要稳固地占据在某个发展领域之中,就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在某领域之中的竞争力。第二,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形象的重要力量,在前沿问题中企业文化的多样性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第三,企业的团队能力也是前沿问题中的一项重点考察内容。一个企业团队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团队能力涉及人才、管理、文化等各个领域。企业内部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待工作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自己的有效看法,对企业决策提出有利的建议。另外,团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沟通,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促进企业快速发展[6]。4.2热点问题。工商管理学科中的热点问题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被关注的重点内容。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可以总结出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度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根据数据显示得出,这些文献中被引用频率最多的是经济学方面的内容。经济学内容中主要涉及企业发展的过程、资本、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引用频率排在第二位的是企业“吸收能力”方面的内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反省与改进,还要结合外界先进的经济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创新,从而将这种经济理论应用于本企业之中,促进企业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问题也受到了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决策与管理具有融通性,企业决策是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而管理模式是决策的重要体现。因此,良好的决策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从而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
5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为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的演进与前沿热点问题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数据,并得出相关的发展理论,从而为推进工商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颉茂华,扎力嘎胡,陶娅.中国工商管理学: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历史使命[J].财会月刊,2021(05):114-120.
【2】刘曼.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营销界,2020(12):167-168.
【3】邱雪林.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评《工商管理学》[J].中国高校科技,2019(08):99.
【4】王怡果.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30.
【5】张静,黄超平.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热点和演进历程的可视化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2):45-48.
篇10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商管理;企业;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若想在竞争中拔得头筹,企业应对自身及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综合竞争力,其中,企业的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抓好自身的工商管理水平,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制度,企业也要重视科技创新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自营项目的产品科技及产品技术含量,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实现产品技术提升,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改变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由传统转向现代化的标志和体现,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改变旧有的工商管理模式,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有部分企业已经将科技床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其他企业起到了借鉴的作用,为本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实力。(三)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盈利,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企业转型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过程,从国内外各企业的失败中我们可以汲取很多经验,无法适应时展而转型的企业并将遭到市场经济的淘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工商管理中的获益将会持续而长久的作用于日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二、企业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
(一)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战略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更多企业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总结出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加强企业工行管理水平,企业只有改变旧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废除旧时代的生产及销售模式,才能有效的在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对科技创新有一个全新并且全面的认识,对此,企业高层领导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科技创新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力度,提升工商管理水平,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战略对策,实现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专业化的工商管理队伍
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过:“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这句话指出工商管理者才是创新的发动者,所以,要推动企业的工商管理创新,这就要加大工商管理中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要有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考察工作,并根据所收集资料对企业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要提升员工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员工的实践练习,只有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工商管理团队,才能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目标及方向。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可以通过对工商管理中创新科技的提高,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中创造客观的经济利益。企业应从自身现状着手,汲取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同时借鉴其不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战略对策,并加快建立专业化的工商管理队伍。企业要拥有适合自身的科技创新模式,二者相辅相成让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中,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林语.赵婧.陈雨菁.唐燕.准时制生产方式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影响研究.时代经贸.2013.
- 上一篇: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一体化
- 下一篇:财务会计认知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