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一思想政治;课程衔接;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本人多年从事初中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存在很大差异:(1)课堂教学方面,初中思想品德内容较浅,具有课时相对充裕、节奏慢、采用开卷考试、知识重复性强等特点;而高中思想品德则具有知识容量大、闭卷考试、课时相对紧、节奏快等特点。(2)教材安排方面,初中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具体,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稍加指点便可理解;高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抽象、含义深奥、高理论性,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生自学难度较大。(3)重视程度上,初中思想品德虽然作为中考项目,但是分值只有50分;高中阶段目前江苏省采用的等级分模式,学生选择性强,但也容易造成主观的不重视,甚至出现理科生不重视文科科目、文科生也不重视文科科目的现象。目前江苏高考采用的小高考是在高中二年级时进行等级科目考试,所以高一思想品德基础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作为任课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品德科目,同时也应当帮助学生完成从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向高中思想品德学习的良性转变,避免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政治科目学习的不适应。经过本人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总结,做好初中与高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吃透教材内容,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要想做好衔接工作,作为高一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首先自我实现知识的无缝连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普及知识对接方法,做好过渡工作,主要是吃透初高中教材的区别,明确知识点的重复部分,教学过程中大胆取舍,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避免总是重复初中知识点。教师也需要做到由浅入深,善意引导,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科目的兴趣,使学生觉得高中的思想品德课比起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加有趣,这也需要任课教师多关注课本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明确高中思想品德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与同事们的教学总结,认为教师在高一学生刚入学时第一节课就要对高中政治科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使新生知道:无论读理科还是读文科,无论要计入高考总分还是只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学习思想品德都是有用的,在作为大学入学的参考等级以外,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应当告知学生,思想政治科目实际上是一门哲学入门知识,其中的知识包含了社会学、经济学、科学史等入门知识,学好思想品德课可以增强个人的哲学素养,让学生彻底明白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高中学习的关键是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做到不完全依赖教师学习!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授学生以渔”:预习时做到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教材。教师事先准备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完成,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思考题进行解答;听课时在教材上圈划、批注、补充,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设师生研讨活动;学生课后复习,反复强化,做到随教随清,知识点不落下;引导学生解题时从题干入手,注意关键字,提取有效信息。其次,组织答案时做到:答题注意要点、段落、层次、逻辑四要素。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引进新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吸引力

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思维导图;用途;方法

思维导图突出了关键词,方便了记忆,节省了时间,并且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大脑形成了有效的刺激。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会使学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知识点上,大大节省了时间,顺应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学生可以从主干进行发散思维,整理出分枝,而且层次分明,节点相连,把知识都融汇贯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图形、颜色和代码激发了右脑,便于联想和想象。这种学习方式成倍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博赞被称为是“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他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的问题,从而想要寻求新的笔记、思维方式。通过学生学习心理学、希腊联想和想象记忆术和达芬奇的使用图画、代号和连线的天才笔记以及放射性自然思考的探索和研究想到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系统化了知识,方便了学生的认识。

二、思维导图的用途

1.方便阅读,做成笔记

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记笔记,方便学生的阅读、课堂学习。有时学生花很长时间来做课堂笔记,可是学习效果并不好,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好记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笔记,学习新知识。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温习学习过的知识,把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归纳出知识要点,提炼出知识框架,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图。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笔记,方便学生提炼出知识要点。学生在绘制中会围绕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真爱我们的生命几个要点来进行接下来的探究,拓展自己的认识,明确课堂学习要点。简单清晰的笔记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学习,促进学生简化学习过程,提炼出知识要点,更好地学习。

2.促进合作,发挥创新

学生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头脑风暴,积极地讨论,绘制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沟通和讨论中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就会油然而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来绘制思维导图会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去绘制一张本课内容的思维导图,提炼出知识要点。在沟通中学生的认识会逐步完善,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强化深刻,进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探究。思维导图这样的特性是教师和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展示时会激发不同观点的讨论,在矛盾的观点和不同的见解的辩论中,学生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达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自主探究,展现个性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系统化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使复习活动变得简单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在总结中归纳出学习要点和知识重点,促进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习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时,为了使学生系统化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建构了知识框架,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热点连接。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知识实现了很好的复习,达到灵活掌握的程度。

三、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首先选择一个中心词,围绕着这个中心词展开探究和分析,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在绘制过程中要使用丰富的颜色,并且要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起来,再把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连起来,以此类推。每一个中心词都是下一级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促进学生能够掌握要点知识,提炼出中心,掌握关键点。为了使图像能够给学生带来美感,在连接各个分支时尽量使用自然弯曲的曲线,而不是直线,并且在每一条直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就绘制成功了。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好选择颜色和图片,丰富自己的思维导图,使它更吸引人。例如在W习《关注经济发展》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几个知识要点来进行分析和探究,拓展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框架,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会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在应用时得心应手。

总之,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它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要培养学生, 使学生能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产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动手和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因材施教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日常的教学学科,也是一种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教材,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规避传统填鸭式学习的弊端,从而更好地做好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教学观点,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为辅

“自学为主,教学为辅”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提倡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课题参与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先简练而精确地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留给学生进行理解和把握的时间增长,最后让他们把自己当作教师向同学们讲解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习由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使学生增加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教育体制是以考试为导向的,这就决定了分数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知识储备,加强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1)基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将学生按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按组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2)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讲故事的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例子的方式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依靠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并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以有条不紊地完成既定的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开拓教学思路

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就是很好的方式,通过知识点迁移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让学生举一反三,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讲授“正常情绪”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诸如“自己平时会有哪些情绪”“当自己有情绪时,身体会有哪些表现”“情绪变化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等的问题,将思想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进行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理论结合实际,让知识发挥效用

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应对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态度。中学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学生都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形成的黄金期,人生观初步形成,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了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用实际生活例子,设置生活场景等方式将政治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从而帮助他们开阔思维,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

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学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即是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在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以向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转化和辅导后进生的工作,要求教师要对后进生有耐心,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除了要帮助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外,还要认真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应积极研究教学方法,从而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思想政治课基本知识。并要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辅导和转化学困生,从而切实搞好思想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如何取得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最佳效果[J].考试周刊,2009.

[2]吴素辉.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之我见[J].青年文学家,2007.

篇4

论文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1、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2、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3、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4、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篇5

关键词:师生关系;组织课堂;思维辩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10-01

近年来,世界各国就基础教育如何进行高效教学,都在进行深入的探讨,目前全国各地普通中学教学科研活动中关于高效教学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归教育本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优学习环境,这包括学校系统有序的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条件、实验室建设、学生运动场地、班级建设、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而言,教师更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悦身心的环境有利于活跃思想,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有利于课堂的小组互动探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在具体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面对许许多多预设之外的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断探索教育规律,从中做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如果相处的和谐民主,师生之间亲如一家,相处之中无话不谈,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良好的仪表和高尚的师德,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好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关心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他们的成长,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之间的友谊,这是教好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前提和基础。可见,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打造科学高效的政治课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严于律己,切实加强个人修养,以良好的个人形象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进而让学生心服口服,乐于与教师交往,乐于听老师的课,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政治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讲课要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愉悦和谐的课堂,才能起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组织教学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必须下大气力组织好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安定好学生的课堂情绪,在课堂开始之前督促学生做好课堂准备,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情景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集中精神聆听教师讲课。就初中政治课而言,既不像语文课那样以情感文字吸引学生,也不像数学课那样以公式练习串联课堂,而是以逻辑分析为主。这样的课堂,学生一旦走神或者没有听懂,就容易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或者因为学生没有反应而中断,所以组织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诸如及时出示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增强直观性、结合古今中外进行对比展示等等。作为政治教师,要在精心备教材、精心备学生、精心备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丰富自己的语言、如何增强课堂的有趣方面下功夫。在课堂上,教师要专心致志的讲解知识,要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新知识进行科学的导入,对知识点进行精彩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深刻体会,达到融会贯通,这是初中政治课名师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开拓学生的思维辩解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知识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辩解能力是他们学好初中政治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点。初中政治课所要培养的辩解能力,主要注重学生理解、归纳、分析和运用课本知识与辩解方式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学生的辩解能力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彻底。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解能力呢?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在相关的一些现象和矛盾冲突中,积极参会课堂小组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析、争辩、探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辩解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队伍中去,在快乐、激烈的争辩中解决矛盾。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些梯级的训练方式,以适合不同学生层次的不同需求。要科学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综合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做到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发言、敢于展示自我,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肯定学生主动参与的做法,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探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四、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

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且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对物质产生的反作用在课堂上体现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等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都有着一定的可塑性,具有潜在能力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和开发。所以说,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抱着对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剖析一些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树立标杆、弘扬正气、倡导正能量,切实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变得和谐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S1).

篇6

一、时政资料引用的必要性

1.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看

(1)是由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性质决定的。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我们要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引进时政资料,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运用时政资料拓展教育空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全面提高学生各种基本能力和素质。

(2)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要坚持的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等。这些理念都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现时代特征,将书本知识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时政资料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2.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

(1)素质教育的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要求我们将知识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教育的社会化要求“教育为人生做准备”。初中思想政治课不仅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帮助学生提高评价与分析、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利用多种方式沟通的能力,使其面对工作技能的不断变化应付自如。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在运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时事,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获得。

(2)素质教育要求将学习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挖掘潜能、增强后劲上,致力于培养学生摄取信息与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活化”,“投入运转”,具有很强的生成力。这是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需要运用时政资料引导学生摄取信息和表达信息,培养将课本知识“投入运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从中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看

中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考主要考查四大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思路已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中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考政治科测试的重要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命题以重大时政、社会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相关的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时政资料,训练学生的时政思维,为中考打下基础。

二、在时政资料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时政资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综合考试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时政资料的运用要有选择性

针对如何做好时政搜集工作,使其充分发挥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经过探索,提出以下几方面,仅供参考。

(1)多方面出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引进时政资料,使教学内容密度大,信息量足,时代感强,形式丰富多样,从而满足学生的“胃口”。在引进的过程中要精选,配合教材内容,对所选资料整理、分类、筛选。要注意材料的代表性、实效性及教育价值。为此我们需要从各种媒体中搜集最新、最快、最典型的时政消息和人物专访,做到内容详尽,种类丰富。

(2)对已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可按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

(3)对照教学的不同需求,将各种时政材料结合到教学要求中,生动、具体、直接地为教学目的服务。

(4)按照题型的不同,把时政材料作为例题分析指导,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解题能力的效果。

2.时政资料的运用要适度

要保持其辅、补充性,不得越位,使时政资料为教材内容服务,不喧宾夺主、不哗众取宠、不堆砌材料。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时政资料,弥补教材的不足。绝不能丢开课本运用时政资料,把政治课上成新闻课、故事课。

3.时政资料的运用要到位

要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政资料的运用就一定要到位,为此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抛砖引玉式。一般应用于新课导入和新知识点的过渡上。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带着由时事材料引出的问题进入新课和新知识的学习。

(2)佐证解释式。一般应用于新授课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时事材料印证或提炼总结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或运用教材的理论观点解释说明材料中所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弥补在教材中所举材料陈旧脱离现实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简单的机械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3)线索贯穿式。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只引进一则时事材料,并贯穿始终,一例到底,层层剖析,逐步梯进。这样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清知识的思路,把握住知识脉络,从整体上认识掌握知识。

(4)“解剖麻雀”式。主要用于单元复习、综合复习课。同一则时事材料既可以对多个知识理论观点分析,又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主要锻炼学生横向比较、纵向联系的立体思维能力,学科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篇7

近十几年来,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各地对政治中考实施了开卷考试,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思想,无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多数有责任感的政治教师们都想上高质量的思想政治课,希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互动等方面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然而,也有不少教师仍沿袭传统教学,只有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调整。从中考答卷中也不难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审题能力不强,缺少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思维不活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文字表达能力不强,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变“理性”到“感性”为“感性”到“理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因为问题而产生,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容易激起学生思想兴趣的往往是对事实材料、社会现实情况的分析,并由此而得出结论,这不仅易于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而且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材正文的间隙有不少小字材料、插图、表格等,还有一些“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讨论总结。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未能对其予以重视和充分利用,要么抛开不管,要么在学完基础理论后只是让学生随便看看。也就是说,采用先从“理性”上把握,后从“感性”上认识,这种学习形式不仅违反了对知识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而且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此我认为,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大胆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然后再从“理性”上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归纳。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使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活动开展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变机械直接的提问为灵活有效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设置了不少问题,但这仍改变不了从前教学中机械的直接提问所带来的弊端。所谓机械提问,也就是用一些问答题的形式提问,而无其他题型运用;所谓直接提问,就是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少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很容易直截了当地回答出来,显然这样的提问不适应当今中考政治考试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提问更有艺术呢?首先,提出的题型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判断说明、材料分析说明、活动探究等类题型,这样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地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其次,为提高提问的效益而设计的提问,对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具有有效性。例如,要考查学生对“人口与计划生育”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这样提问:“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那么这个题目对你要考查的目标是无效的,因为根本考查不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深浅程度。如果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只要控制人口数量,就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此提问,情形就将大不一样。再次,提问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已学知识的识记巩固,还能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点。

三、变教给学生“金子”为教会学生“点金术”

篇8

 

相对于其它学科的受重视程度,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受忽略的地位。这样的教育现状当然是错误的。在笔者看来,“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只有实现了德育,学生才能有信心、有方向、有毅力的全面提升自己。而德育主要场所就在思想政治课堂,当然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实现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探寻、体验知识提供动力。那么实践中我们该怎样构建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呢?

 

一、转变观念,以生为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带领他们走上获得知识的“道路”上来,但是教师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课堂中要降低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力,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思品课有一个华丽的转身。所以,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做课堂的参与者、助学者,引领者,为课堂的高效发展创设条件。课堂上学生能做的交给学生去做,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去探寻,去尝试,去体验;在探索中辨真伪;在争执中辨是非;在困惑中顿悟……课堂上的教学基本结构为:课堂导入、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总结提升,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主体的全员参与。课本知识可以提前交给学生按照预习提纲去预习,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展示、把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解决,这样让学困生也能找到价值和成就。

 

二、积极引导,引发思考

 

“单纯的说教”会令学生厌烦,同样也会令教师厌烦,教师的“口若悬河”如果引不起学生的丝毫兴趣,教师的挫败感更重。所以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投生所好、以学定教”,立足学生的学情、身心特点生活实际等,否则脱离了这个基础的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将是曲高寡合。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我们应多了解学生,善于观察他们,与他们沟通,捕捉有利于教学的学生素材资源用于教学,更能在课堂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从众心理的时候,我在投影中展示了我校学生“把校运动裤改为小脚裤,留着‘潮头’的相片”,学生看着场景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有些同学还是他们认识的,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有戏了。我这样设计的问题:①你怎样看待这些同学的行为?②你会加入这种行为吗?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热闹非凡,意见大致分为两派:“支持”和“反对”,我又组织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结果“支持”派越来越少,最后以失败而告退。我又乘胜追击,抛出了“怎样做一个‘真正的潮男(女)’”的问题,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益,同学们积极动脑,积极参与。总结出:由外在美到内在美;由兴趣爱好到学习等提出了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符合当今时代初中生特点的方案。我有感于,给学生的思维一个适合的土壤,就能生根发芽、开出异常美丽的思维之花。“关于小脚裤”的学生素材用于课堂,端正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开导学生,比教师的千言万语更能让他们认同,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达成了三维目标,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思品课比较高的境界了。

 

三、巧用教材,积极整合

 

教材是教学中最直接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教师用的最多的教学资源,但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资源。有的教师认为,我堂堂大学本科教初中学生还不是信手拈来,教材大概看看,上课还不是小菜一碟,这样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只能做成小菜。要做成质量上乘的大餐,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精加工处理,化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通过加工处理成为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应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钻研,知识、重点烂熟于心,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才能恰到好处地掌控课堂,也才能在课堂中催生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八(下)的《财产所有权》这一课时,怎样在45分钟完成这么多的内容,简单的按照课本的知识罗列完成的效果肯定平庸。明确了本课内容的重、难点,我精心地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整合为:财产所有权为主线,延伸出:①财产的归属;②合法财产;③含义;④为什么法律保护;⑤法律保护的手段;⑥如何维权。整合了的知识一目了然,按照这样设计,上课思路非常清楚。学生也感觉那么多页的内容预习起来没头绪,在老师的整合下知识体系清晰和简单,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这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上我采取买电脑、用电脑、出租电脑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连连看来区分财产所有权中的四种权利,用形象的事例来区分,更直观、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我也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判断,去感悟。正是基于对教材的充分理解,达成高效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需求,也是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践中有了高效课堂“以生为本”的观念转变,以及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我们离实施高效课堂的距离也就近在咫尺了。咫尺之距需要我们把这些观念和设计融入课堂教学,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把握好细节,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作者:

篇9

1.1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传统的思想教育中,推崇的是“以知识为本”,老师是传播知识的机器,学生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已。在创新教育中,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都是知识的主人,教师应该遵循人性本身的思维逻辑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1.2民主和谐的师生原则,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上,老师和师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如此才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才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3主体性的教学原则,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充分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1.4实践性的发展原则,实践是创新的源头,也是检验创新的重要标准,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富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任务,鼓励他们探索中创新。

2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其次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

2.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思维。在创新情境的环境下,学生会对新奇事物产生求知欲和探知欲的愿望,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精神。初中思想政治的课程设置中,以短小的故事为引导,并配以简短的插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身份地位,积极耐心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要客观的进行评价,积极的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分析和认识问题。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可以产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引导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根据课程内容的某个知识点,讲述充满趣味的小故事或者耐人寻味的话语等,如此种种,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可以会有些偏差或误解,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错误的观点就很容易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因此,在鼓励学生自主想象大胆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思维,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更是为了让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生而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时,对于以讲授思想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课而言,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教学课程要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齐心协力。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观点时,教师可以从对比的观点入手,通过讲解或播放改革开放30年前后的录影带,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发表自己的方法,强化这一观点在心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篇10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学法;创新;融合

G633.2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充分发挥各项情感因素,不断充实教学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正因如此,在诸多教学手法中,情感教学法因其独特的发展特性在具体授课中拥有一定优势。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塑造学生性格、提高学生修养的具体课程,不仅涵盖了理论道德,也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只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感情的讲解,才能促使学生关注自身思想建设,更好的把握课本内容,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价值含义

在初中思想品得教学课程中,情感教学法具有独特的发展意义。一方面,情感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形成了既贴合教材需求,又符合学生发展情景的新型教学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升思想品得教学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因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于高中、大学等专业的政治课程,具有生活化、实际化的发展特点,因而蕴含着一定的生活情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够借助于这种思维感情,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强化情感的融入,让学生在认知思想道德上,获取更多的情感认知。逐步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深度。在具体的时间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情感教学内容的深化程度。尽量减少“照本宣科”的说教形式,减少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难度和机械难度。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教育重点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此项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将具体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1.在初中生中间奠定情感基础

顾名思义,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相互结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他指出:“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从这一教育理论中不难看出,教师要不断增加自身的亲和力,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抽象概念,促使学生将生活实际和教材相互连接,形成客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当前形势下,初中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理解误区,教师要通过各项契机,不断加强对学生及自身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日常课堂中,教师除了要像学生的朋友一样,以一种平等的状态和学生探究具体的学习知识,还要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课余生活中,和学生常聊天、多谈心,使学生能够对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这样一来,教师不但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还提高了思想品得教学的教育质量。

2.在课堂设计中融入学生思想

为了改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现状,在具体的情感教学法中,课堂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将情感教育渗透的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课堂的设计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运用清晰、真挚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投入真实的情感,增加课程的变化性。在社会文化进程中,通过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社会价值观”的内容上,当教师讲到“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进行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亲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们的付出。除了要采取声情并茂的讲解,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仔细讲解他们在生活中如何感受父母的辛劳,通过这种交流方法,使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教师要始终运用一个细心、关心和耐心,以情感教学作为发展导向,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强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法的应用

尽管情感教学方法具有诸多发展优势,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劣势,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相关工作者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入和强化,具体分析如下:

1.构建一个“柔软”的情感世界

情感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一种具有“柔软性”的教学手法。在这样的情感世界中,教师除了传递知识,还要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号召能力,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改革创新”之上,正确把握情感教学的契机,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更加科学的发展趋势。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思想品德讲座、演讲竞赛、社会实践等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演出、在郊区郊游等方法,在具体活动中,融入一定的发展观念,使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达到较高的情感深度。引发教师和学生的深刻共鸣。

2.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形式

在情感教育的推行下,教师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清晰”的知识脉络,把考试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自身的价值认知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各项思想品德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把一些细碎、零散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重温问题等形式,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之下,设计出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和教育深度的发展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逐步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课程的主动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默契,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民.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的策略[J].当代教育之窗,2011(10).

[2]蒲鸿志.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23).

[3]沈晓丽.浅析思想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法的实施[J].群文天地,2011(22).

[4]贾雪芹.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情感[J].才智,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