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10 17: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古代;儒家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文明也源远流长,这些都凝聚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的社会或社会团体通过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准则、行为标准来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进行控制和约束。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存在。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在封建统治中占居主体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其中对伦理纲常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政治思想灌输等方面较为注重,统治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

一、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主,以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结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能够发现,中国的古代人性格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当然这也与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比如“德治”和“法治”,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而提出的,“德治”是让被统治者从思想上接受统治者的统治,还要求在行动上服从于统治者,“法治”则是以通过法律、命令等的手段使得被统治者听从统治者的安排,酷刑就是“法治”的产物,若是被统治者不能从内心真正认可并接受统治者的统治,容易造成两者相对立的情况,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则能够达到一定的统治效果。

1.起源于原始社会

随着人类的出现,原始社会应运而生,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那时资源十分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在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分配方式,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体地位,随着生产条件的发展,集体生产被个体生产所取代,出现了私有制。原始社会时期通过社会规范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原始社会时期政治性较弱,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采用精神奖励的方式去进行分配。部落首领或氏族首领较多的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因为没有文字,所依靠的就是绘图、岩画、肢体语言以及口耳相传等。

2.发展于奴隶社会

公元前2027年夏朝建立,部落之间形成统一的社会,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更加完善成熟,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内部的统治,通过德政、礼制等手段使得奴隶服从于他们的统治,并制定法律和酷刑来约束奴隶的自身行为,借助来迷惑奴隶。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夏、商时代正式出现伦理、道德教育

。3.繁荣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出现,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全面瓦解,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依托儒家思想,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其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站在个人立场上思索家、国、天下的统一关系,以国家利益为探究主体去思考个人理想的实现问题。孔子所宣扬“君权神授”理论,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自身的统治,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利益相契合。

4.完善于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建立秦王朝,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国家完成了大一统,秦始皇开始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并统一单位、钱币等等,这些在全国推行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条件。汉代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新的诠释和解读,形成“新儒学”思想,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全国的统一思想,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和手段。儒家思想贯穿于封建的专制统治,与封建专制统治相融合,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统治者又为儒家思想的确立和施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现将教育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1.以人性的角度去论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进行道德教育。由于对人性认识的不同,导致道德教育的不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儒家思想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实际上就提出了人们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指出了人的后天差异在于“习”,在于后天的学习和教化。以荀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是自私的个体,只有通过道德教育才能够改变这样的本性。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提出了“道法自然”学说,认为人性无本善、本恶之分,只有通过后天的发展教育,才能形成性善和性恶。

2.以礼乐为基础,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礼乐是指礼仪规范和音乐舞蹈,仁义是指仁爱和正义,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人发展的最高道德准则,礼乐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仁义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礼乐与仁义相辅相成,其中“礼”讲究差异,“乐”讲究和同,“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仁者爱人”是他的思想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所提倡的人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礼”反映出了等级差异和社会地位,是外在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仁”既是一种审美理念,又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强调自我约束性。

3.以形成高尚的理想人格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其中人格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君子和圣人的品质为主,“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以上指出了君子所应该具有的品质。经过不断完善,儒家所塑造的“圣人”具有了以下品质:拥有圣明的智慧,明万物之理,集孝、悌、忠、义、直、礼、信、谦、勇等美德于一身[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和圣人都应该是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具的人,要重义轻利,做到有理想、有志向,胸中坦荡,待人和善宽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求做到自强不息。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能够维护封建统治。

4.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主要是个体的自身修养,不仅要依靠于外部的约束力,而且要提高自我认识,其中孔子“内圣外王”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内圣”从道德层面,强调个人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使自己的人格达到圣贤,做到“修身”,并借助一定的教育方法成为一名有道德、有品行、有德行的人。“外王”则要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慎独”以自我反省为基础,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教育方面,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侧重于人的内在认识,要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做到知行结合,以行为本,不仅如此,还要看教育对象是否对接受教育存在学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提高自身修养,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的道德认识。

三、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由于中国古代的等级划分、社会条件、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1.封建统治者灌输法

灌输历来是统治者为维护政治统治而普遍采用的手段,如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用这种灌输方式来顺应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宋代确立“三纲五常”纵横结构的政治伦理体系,更是把灌输思想发展到顶峰,故有人在评价此影响时,称其为“关键是很抓思想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环节”[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伦理道德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是仅仅从道德的教化方面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还不够,还要依靠法律等强制手段来约束受教育者的个人行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其专制的政治制度相匹配,其教育方法理所当然会带有强制性[3]。学校教育作为统治者灌输教育的主要载体,并将德育放在首位,课堂中以灌输“三纲五常”为主,为教化本性,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强制驯化,强制灌输,将封建伦理道德、礼仪等行为规范,寓于各项规定中,用以规范民众言行。

2.社会教育法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占主体地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推崇的一种形式,它能增加教育者,比较快速地解决问题[4]。其中,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最好的环境,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教育下,有利于受教育者塑造理想的人格,通过已经拥有“君子”品质的人现身说教或感化,来激励受教育者去追求更高的道德水平,接受更多的道德教育。教育者通过以身作则来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从而起到社会教育的功效。

3.自我内化法

中华文化对伦理道德较为重视,但是单从外界环境是不能完全起到教育作用的,所以还要从自身出发,完善人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强调了自我内化的重要性,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督促等方式,达到约束自身行为的目的。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个人行为,并且用统治阶级制定的标准来约束个人行为,通过自我道德教育,形成统一的道德规范准则。

参考文献:

[1]祖嘉合.儒家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2]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二卷)〔M〕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2480.

[3]谭凤娥.论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7(1):30—34.

篇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的关联。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也是作为一种传播活动而存在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学的互通性下,采用新的教学观点和教育态度,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以媒介为载体的教学平台,并以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传播社会理念和价值观,这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良好实施,以及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的利用新媒体这一背景环境,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实施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各地区、各部门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战略机遇。在这一环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的实施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科学理念,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出发,并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环节之中,这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与此同时,因地制宜的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各个环节之中,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因素相联系,这样才能顺利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既定目标。2.2积极营造“对话式”的交互情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所强调的是参与度、渗透性的高度和强度,是在为教师和学生切实意义上交流平台搭建的基础上,以此来使学生和教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无限新媒体的表达空间,还需要将教育的内容向生活靠拢。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对话交流式方法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新媒体的真情互动,受教育者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倾诉欲望就会得到发挥,此时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民主化教学平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会得到转变,进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沟通。同时,从教育意义层面分析,积极情感的融入和便捷、有用、休闲教育情感的共同呈现,能够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强烈的亲和力和吸引力。2.3大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在面对各种媒体信息和解读和批判能力上,所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能力[2]。从教育学的意义上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以批判网络为主的价值观教育、以运用网络为主的技术教育、以认识网络为主的知识教育三个层面。当前,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教育内容老化、狭窄、向政治方向集中的问题非常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技巧上,传播方式单一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同时,作为心理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新媒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下,媒介观念、媒介法制、媒介道德和自我管控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的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这一背景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课程设置、专题培训、校园思想政治主体活动等方面大力的推进,并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主导,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语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改革

现今阶段,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所要教学的内容,是由当下阶段执政党执政方针的主要旋律所构成的,很多地区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缺乏一种必要的张力,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不高,课程本身安排不合理,如果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的话,会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的内容和形式上出现过大过空的现象,对时代脉搏不能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现阶段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现今阶段,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应试教育,在学校所接受的思想理论课程教学缺乏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引导,再加上原先学习对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的教学模式逐渐失去兴趣,出现一种厌烦的心理。针对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结合实际,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我国教育领域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延用一种“师本教育”的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迫的接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把“师本教育”转换为“生本教育”,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中学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进行一个主观的学习,形成一种互动学习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对“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一个全面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最终目的。针对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式。

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程度的互动环节,使得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互动式教学。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体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完成课堂教学,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要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师教学的课堂效率。

2.在原有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举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上课程安排时非常枯燥的,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是非常繁杂的,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学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际案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转变,实现一种课堂情景学习,使学生一步步的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去。

3.结合社会实际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与当地社会体制是紧密挂钩的,所以,中学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专题划分,通过专题讲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框架认识,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的对所接受信息对号入座,在某种程度上为将来的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的作用,通过提问、互动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激活,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对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锻炼。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运用显的非常重要。应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1.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中学老师要在课前结合学生的喜好,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教案进行教学,通过带领学生观看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视频,把一些难懂的重点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进行调动,从而加深课堂上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在课外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完成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现今阶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问题,所以,在课下,学校应该举办一些辩论赛、演讲性质的活动,使得同学从某种意义上完成实践的环节,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对当下的国情进行了解,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把情感融入课堂。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身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中去,给学生起一个示范带头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感性认知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人性”的认识。对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s

Methodolo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HE Heng

(Ya'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an, Sichuan 625000)

Abstrac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ar confidenc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self-confident culture bridgehead system, however,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er confid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elf-confidence and self-confidence of the ma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osition significantly weakened theory class,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no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such as the infrastructure is weak curriculum, course content duplication, faculty shortage, it is difficult to keep pace with enrollment, teaching workload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there is no time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no time for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and social practice significantly out of lin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震动。部分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加之高职大学生学习基础差,功利性强,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复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或课堂教学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需要,是培育“四有”人才的必然要求。

1 实事求是原则方法

实事求是原则方法是指在课堂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实事求是原则方法要求讲实际,办实事,有求实精神,反对主观主义,杜绝教条主义,避免形式主义,去提高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把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遵循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实际,就是指学生的知识、思想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认清学生的实际,是寻找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依据。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根据高职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抓住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厘清事实,澄清价值导向,把理论实际知识讲透、讲懂,主动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解决解答高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作出自己的判断,实现师生间心心相印。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援引材料要广泛,要实际、要紧扣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热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心理的共鸣和近体效应。

课堂教学还要通过举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用事实说话的功能,克服照本宣科地讲解现象,举例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要有科学依据.做到科学可靠、真实准确,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选材要力求具体、生动、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举例也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应做到新颖、富有朝气,必须是新信息、新知识、新材料和“热点”问题的例证。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越是紧密联系高职大学生活的例证内容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民主平等原则方法

民主平等原则方法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师生要平等相待,尊重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和民利,创造条件让高职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后集中他们的正确意见,对正确的诉求加以采纳,对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同时针对高职大学生们的思想实际,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主导作用与高职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角色互换,让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思考、自我评价分析,融入到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协助分析解决所遇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高职大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而且还有利于锻炼高职大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表达的勇气。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创造民主性的工作方法,又要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求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高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民主平等原则方法还体现在师生双向活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向高职大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道德规范、思想方法、学习能力等的同时,促使他们通过本身的心理活动接受其传授的思想、观点、知识、方法和能力等。如果高职大学生失去了积极性,那他们就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引进和使用材料应考虑高职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可以课内分组讨论,还可以课外继续商量,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活力与效益。

3 渗透融合原则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求各种教育力量协调配合,高职院校教育途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教育、专业渗透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和教书管理服务育人。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相对独立性,其本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融合各种教育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对高职生的思想、行为、情趣、能力、知识等产生综合作用,发挥综合效应。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自觉渗透德育内容,在爱国教育中渗透自然美,在品德教育中渗透人格美,在人生价值教育中渗透社会美,引领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他们的崇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课堂教学渗透融合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助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高职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发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大学生以身作则,热爱本职工作,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和热情优质服务是他们努力的方向,通过渗透融入工作服务理念,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关心,切实感受到他们在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中全面发展。

4 激励感染原则方法

激励感染原则方法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教学中以高职大学生的客观需要和主观动机为根据的,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使学生受到一定感染感化、或环境熏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因斯坦曾表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③激励感染原则方法具有形象、生动、自然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感彩。它强调运用感情力量,寓理于情,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不觉得有外界力量强迫,使高职大学生保持信息接受系统的开放状态,在情感感染中不知不觉地比,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留意教师的每一句话和他们的行为举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就是高职大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常通过语言激励感染方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语言作为信息源的载体,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名人案例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激励感染高职大学生,对他们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程内容而异,因发生情况而异。好的评价源于认真地听取学生发言,发现思考新意,真诚鼓励性评价使被评价的高职大学生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达到师生的心理和谐,使他们都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课堂语言评价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不要吝啬鼓励,要锤炼自身的语言,努力使自己的评价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情感、智慧,给学生新鲜感,以美的享受,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激发全体高职大学生的灵感和无穷的学习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巧用行为示范来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家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大部分来自行为方式。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一些体态语言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上多用信赖、鼓励和赞扬目光注视学生,与其心灵沟通使其受到教育、启发、激励和心领神会。课堂上保持微笑也能酿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易激发高职大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热爱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赞许和鼓励。手势、鼓掌,竖大拇指等有效的体态动作可以增加传播信息力度,增强活动效果,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可以让高职大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的幸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言行举止就像一支无形的笔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和持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其主导作用的核心就是自身人格魅力在课堂上的展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有自身道德、心理和审美等高尚人格,要有宽容、真诚和乐观的优良品格,要有尊重、信任和关心高职大学生的良好品质,要有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对高职大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坚强意志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注释

①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8.

篇5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显性教育,更要重视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启迪与影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特点,作用,对开展隐性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高校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近两年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深入发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那些能够通过无意识接受的形式,引导受教育者获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其中,无意识又称潜意识,具体是指人脑不经过信息加工,直接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一种非认知的接受过程。

隐性与显性是相对的,在《辞海》中对“隐”的解释是:隐蔽、隐藏。隐性教育中“隐”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施教的“隐”和受教的“隐”。施教方面的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以及教育情境。当受教育者明显感觉不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时,无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情境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会使受教育者感受不到自己正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而整个教育过程实质是将受教育者被迫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施教的“隐”关键是施教目的的“隐”,主体、内容、载体、情境的潜隐可以是相对的,都为教育目的的“隐”服务;受教方面的要素指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主要强调情感性因素、意志性因素、无意识接受等,大抵涵盖了所谓的非认知心理。受教育者的非认知心理与施教目的隐蔽性是对应的,显性教育的教育过程是以认知的传授为特征,而隐性教育的教育过程则是以非认知心理接受为特征。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潜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目的并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那样直接和外露,教育者并非单方面地灌输思想,也并非引经据典地直接予以劝导和教育,而是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向隐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无声地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于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无意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

渗透性。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总是寓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总是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并渗透在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田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一个独立性的实体存在,不需要寓于任何外在的社会实践方法。而隐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一样,它的开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渗透到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全方位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意向,将其投置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之中,教育内容就会按教育者的教学意向在受教育者毫无察觉地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进行。整个教育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层次对受教育者施加全面的、综合的影响。

非强制性。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受教育者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更没有意识到自已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由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隐藏于各种活动中,教育者没有给受教育者以任何明确的、直接的外部强加意图,使受教育者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

同化认知。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化认知能力。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排斥认知教育,反而是以认知教育为起始点和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反刍课程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同化认知那些蕴含其中的主流价值观念。

建构心理。现代社会复杂多变,影响思想、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五花八门的思潮、千奇百怪的现象――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势必增加。为扭转这种局面,除了一些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外,配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坚强意志、健康心态等。

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作用是最重要、最显著的。所谓陶冶情操是指“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意义、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提高个性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情境氛围,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陀主要通过美的陶冶、情感陶冶、氛围陶冶三个途径来实现。

规范行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客观实际的物质精神以及环境力量,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起着制约和规范的作用。首先,学校的校容、校风、校貌、校纪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和相当的约束作用。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班集体的群体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学生个体行为。最后,良好的人文环境产生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人的行为在客观上会造成“规范”和“约束”的效果。

三、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科学准备与设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因为各种隐性教育因素向教育聚焦的局面并不会自发形成,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者、管理者、服务人员、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等)以及校园建设者协调规划、统筹实施,共同发挥各种资源的合力教育功能。

(一)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计、班级教室设置以及各种自然景观、人文物质景观的设计与布局等。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是学校内部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外界事物的力量的总和,是学校为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建造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文化,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具有优美自然景观、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学校有必要精心设计校园物质环境,赋予建筑的设计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身处其中,既受到美的享受,又有思想上的启发;同时,布置多种多样的文化设施,发挥各种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如学术报告厅的庄重、课堂教室的严谨、体育场馆的朝气、各种雕塑的寓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此外,重视教学设施的布置和美化,充分挖掘和创造教学设施中美的因素,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逐步内化为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精神层面

1.隐藏在显性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这涵括了隐蔽于各种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或其他学科教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个知识结构简单搭建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教师的学识、思想。人格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H3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学识修养无疑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影响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研究和开拓课程本身的教育资源,也要将自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和人格感召力,增进德育的现实效果。

各类专业课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学科特有的内容、科学研究方法等因素会对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无形的影响。例如人文学科传递给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学科通过展现科学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艺术学科则是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启迪和提升。内隐在各类显性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意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无形的课程,体现在校园风气、传统精神、价值体系、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心理影响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之中,反映了校园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蓬生麻中,不扶而宜”。因此,建设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其内涵主要包括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及敏锐的时代精神。因此,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自由、民主、科学的学术氛围,同时重视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

(2)团体活动

实现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团体活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之中,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影响,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更是由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细致研究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3)网络媒体

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大众传媒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媒介,并开始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应当看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网络技术和控制权上的优势,借助网络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上的渗透,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此外,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推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在交流和对话中推动学生主体化、社会化的发展。如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会和平台。高校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情感需要来建设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并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与完善。

(三)制度层面

校园制度是在校园活动领域中,围绕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规的校园规范体系。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及领导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及评价机制,学生宿舍生活及一切活动的安排方式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点与价值观念。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民主合理,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性质和方向。制度的建立,可以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建立起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对行为规范的尊重,锻造出自律自治的精神。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获得学生心理认同后的规章制度,才能被学生自觉地遵守,因此,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真正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凸现对人的真诚理解与全面关怀,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最终把外在的制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律行为。

总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需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逐步完成的。应当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同时,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使二者在相互联系和发展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协调一致地发挥教育功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育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06,(1).

[2] 朱耀华,赵华朋.浅议德育中的隐性教育[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沟通;管理;说服;激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的基本方法是:管理、沟通、说服和激励。

一、管理以及管理的理论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在管理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管理方法管理原则,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监督和实施,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类管理方法,就称之为管理机制,那么,就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带有强制性,学校的受教育者必须要严格的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的纪律和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打击不良风气,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实行管理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最有效率的管理,只有学生能够从心里自觉性的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这种水平,管理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率,也就是说,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思想品德的开始,所以说,教师在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努力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及自己批评自己的这样一种能力。在各个方面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只有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动力,才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育与管理二者相结合

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主要还是依靠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也同时又管理的相配合,在实行严格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是建立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始终要贯穿深入细致全面而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没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或者缺少了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无法达到教育目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是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所以这方面没有耐心和爱心也同样是失败的,不可能取得成就,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尽管对学生做的很多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还有学生难免要触犯规章制度,触犯法律,危害社会,破坏集体和他人。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严格的管理制度相结合,严格的行政管理和必要的纪律处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于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同时也要必须严格行政管理制度,都要认真执行纪律,最后还是为了很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者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的行政管理结合起来。

二、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分析关于沟通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它的整个认识,沟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的传递,思想观念的交换,信息使双方能通连的过程,沟通原理的运用本来就是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信息情感的互动,双向交流的实践活动,双方通过对思想,政治,品德等的障碍,促进团结统一,凝聚人心,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沟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态,那么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这要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沟通增进理解

沟通能够帮助人们既站在自身的角度和立场,也兼顾站在对方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认识问题,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也有利于缩小双方的角色差距与思想隔阂,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群体和个人产生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促使群体成员保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相容,形成共同目标。

2、沟通促进保健心理

人际沟通是人所特有的社会需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信息沟通成为现代人的必须,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善于交际,沟通的人见多识广,精神充实,生活丰富多彩,工作主动积极,并且进取心强,沟通环境好的集体往往呈现出团结和睦,促进团结统一,凝聚人心。同时还会有奋发向上的氛围,相反,不善交往,缺乏沟通孤陋寡闻,行为消极,这种缺乏沟通的集体,则上下级之间、相互之间就会不断的疏远以及冷漠,戒备,误解等不良的情绪弥漫。

3、沟通深化认识

沟通并不是简单的把教育者的思想统一于受教育者,又或者是把受教育者的思想统一于教育者,而是在双方通过沟通互相交流的整个过程中达到一种双方的共识,共同思想意见,通过整个很好的沟通过程能够使得彼此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桥梁。而且同时能够推动双方感情心理交汇,思想方面能够达到共同的的交流,从而做到相互鼓励以及相互启发,在认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深化。

三、说服

首先说服必须要建立在双方共同尊重彼此的为原则,说服不是压服,压服跟说服从本质上都是有区别的,压服是指学生感到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按照说服者的意愿去做,压服的结果只能是表面上的不深刻的效果,也就是治标不治本,压服者的动机可能没有错,但是手段不正确,往往结果导致目标的偏移,从而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而说服它本身含有感化感情在其中,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这就是充分说明了教育者必须要尊重受教育者,在整个说服的过程中不以理压人,不盛气凌人,一味的横加指责,这样不但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而且会给学生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整个说服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要与学生处于同一位置同一平面,能够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能够给学生说话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说服的过程,逐渐引导学生在各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当然话说回来了,尊重对方不能够就形成了一种迁就,它是有尺寸有限度的,尊重对方的最终目的是说服教育对方。同时,教育者要正确的把握说服的时机,教育者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说话时机,在恰当的时机发言,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否则于事无补。

四、激励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职能,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有益方法,激发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创造性是完成学习工作的首要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没有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努力奋斗是不会成功的,激励就是激发人们的行为的一切动机,恩格斯曾说过,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机,都是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激励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普遍的方法就是奖励,奖励就是对学生正确思想和行为了一种认可,也就是鼓励和促进激发积极性的手段,奖励有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这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奖励都应该始终贯穿着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身心关怀方面的激励,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关怀信任,切实为使受教育者能够感到温暖,从而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激励方法手段,都应根据不同的接受对象,不同的生活处境加以运用,以能够达到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251.

[2]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赵言舟,高德论.思想政治工作新论.长春出版社,1989.285-287.

篇7

关键词: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符合一定阶级和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而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通过比较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地科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1.注重隐性教育

在美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此外,美国高校还十分注重向社会服务和环境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是让学生参与各种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服务经验和感受,从而把服务经验和课程内容、公民责任等方面的个人成长联系起来。

2.宗教灌输教育法

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仍然是美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美国宗教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势力每时每刻都以上帝名义向大多数美国人灌输符合现代资本主义需要的宗教信条,其中包含许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原则。据调查表明,94%的美国人说自己相信上帝,86.5%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

3.运用灵活多样方式进行教育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流派众多,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也多种多样。美国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授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价值澄清法。不先入为主地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对各种冲突的价值观评价分析和批语思考,进行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以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二是道德认识发展法。通过社会生活中一些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道德认识发展阶段,激发学生从"两难"问题冲突中进行选择,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三是社会学习法。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办了各种通俗杂志,出版大量历史传记和历史小说以及电影、戏剧、电视剧、纪实影视片。这种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强化心理咨询教育

美国是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起源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学校心理辅导发展最完美的国家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有行政拨划的专项费和和正规的工作制度,集中了一批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同点

1.美国注重隐性渗透式教育,中国侧重显性灌输式教育

美国的渗透式教育是以美国社会和个人主义文化为基础长期发展的结果。美国的渗透式教育主要表现为,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个体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应文化的渗透式的影响,注重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种较为宽松的教育气氛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实行较为弹性的管理,反对强制性的教育,使得个体在发展中和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中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上则更强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注意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往往过多的是通过课堂直接讲授思想政治理论,不注意用间接和渗透的教育方法,对个体存在的差异与个体的主动性也有所忽视。

2.美国注重宗教方法的传承性,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美国是一个有着宗教传统的国家,宗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源泉,它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美国非常注重教育,把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建立人们的、填补人们的心灵空间,用上帝即宗教的震慑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规范人们的道德操守以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宗教在美国社会里起到维系社会、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保证了美国社会制度的稳定。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是分离的,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大。

3.美国注重学科方法的多样性,中国对学科方法研究比较单一

美国在道德教育与企业管理中,允许使用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一个学校,一个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一个教师,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管理对象,使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美国在教育、管理方面理论与方法的多样性特点,反映了西方个人本位、自由竞争的社会本性。在方法的运用上,中国比较单一,主要利用专门的渠道和途径,进行直接、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比较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总结美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成功经验,认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改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方法体系,进一步做好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

1.重视运用隐性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显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教育者能够将教育内容快速、系统、完整的传递给受教育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显性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有的学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灌输,但是在方式上缺乏灵活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加强心理咨询建设,构建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

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不太完善的阶段,在一些高校里虽然设有一定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功能类似的机构,但是这些中心或机构大都由于缺乏学校的重视或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建立高效、系统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和管理机构,这种情况与美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咨询高度重视的情况正好相反。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鼓励社会实践

我国的社会实践只注重进行理论性的"大"而"空"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制灌输不但没有收到成效,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教育脱离实际,教育方法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而美国的社会实践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很好的效果。美国学校通常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如社会问题研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社交、体育、文娱、宗教等。另外,在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学生们还积极走向社会,进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 1 版,第 4 页。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 1 版,第 173 页。

[3]于超.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4]冯益谦.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1)

篇8

【关键词】韩剧热;中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一、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韩剧的思想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温馨的家庭伦理剧;二是浪漫的青春偶像剧;三是凄美的爱情悲剧。许多电视剧工作者对我国的“韩剧热’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的从传播学理论来研究,有的从电视制作工艺方面来思考,有的从心理学方面研究,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韩剧电视画面与音乐制作精良,男女主角靓丽青春。浓郁的文化特色、精良的制作(偶像派明星的力量、唯美的音乐与画面、生动有趣的台词、引人入胜的剧情等)是韩剧热播成功的一方面。

其二,认为韩剧是真正贴近百姓生活的,具有平民化的特点。韩剧受到欢迎的原因除了文化的相似性之外,韩剧的内容大都离不开家长里短,是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不加修饰的本土化让中国观众大饱眼福。

其三,韩剧引发的韩流商业文化迎合年轻女性消费心理,这又促使了年轻女性再次观看韩剧的热情。韩国服饰文化、美容化妆文化、饮食文化等已经成为潮流的标志。随着韩流而兴起的韩版服饰、韩国美容化妆产品等,深受女性欢迎,这也进一步促使了女性再次观看韩剧的热情和浪潮,

其四,中国宽容的文化态度。当今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中国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必然带来与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一方面我们将自己的文化走出去,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思想,正是在中国的这种宽容的文化环境中韩剧更能走进中国青少年群体中,彰显其艺术魅力。

最后,“韩剧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韩两国共有儒家文化心理,韩剧中的‘儒家文化’是使中国观众喜欢的根本原因,所反映的‘儒家文化’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共鸣和认同感。

那么,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哪些,韩国的做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参考价值,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二、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道德伦理课直接教育以及各学科教学渗透教育相结合

韩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韩国政府始终把德、智、体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并强调德育第一,韩国宪法也明确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韩国中小学除道德课的直接教学外,其他各学科教学也非常强调道德教育渗透。由此,通过各科教学渗透道德教育,克服了单纯理论道德教育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在韩国,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把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政府部门每年都要从本年度财政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为支持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经费。近几年来,有些学校还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为必修课,明确规定不获此门课程学分的学生将不能毕业。学校还通常会与当地的社区联系,认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

3、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代传媒进行隐l生教育

韩国学校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课堂教育,更重视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化。韩国的大学几乎都是城市中最漂亮的建筑群,学校把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拆迁的历史文化建筑移植到校园内,这样既保存了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提高了本校的文化品位,同时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起到了一举多得的社会效果。

4、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法

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建立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制。首先,韩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在韩国,父母要主动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道德伦理为主。其次,学校要成立家长联谊会,通常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再次,社会也尽可能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加以控制。

5、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整合东西方思想文化资源

韩国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韩国形成了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价值观也不断涌入韩国,日益影响着韩国青少年,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韩国政府更加强化了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观的教育,以试图实现一种融合东方传统和现代西方价值观的道德教育观念。

通过对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我们可以发现,韩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第一,跨学科进行道德教育。专门设置道德教育课程与跨越课程的整合主张并不矛盾,在其他相关学科中贯穿到的知识进行道德学习,可以赋予道德更为强大的发展潜能,而我国许多学校却往往忽视这一点。第二,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德育课也可以制作成以吸引学生兴趣的电视剧或短剧的形式授课。第三,重视社会服务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实践活动制度。对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与常态化,从而为培养思想品德良好、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郑永廷,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姚瑞荣,“韩剧热”过后的思考――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齐珂,韩剧的诱惑――试析韩剧热播现象[J]中国电视,2005(1).

篇9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隐形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85-01

1 隐性教育的特点

在日常的生活中,隐形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其可以让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通过遇到各种事情和物件体现形态进行教育,因而对隐性教育法的特点做出一些简要的研究。

1.1 教育过程的非强制性和愉悦性

一方面,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以社会、学校、家庭生活的各种因素为学习内容,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直观思维和情感体验来使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另一方面,由于隐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隐藏于各种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给大学生以任何明确的、直接的外部强加意图,使大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由上可以看出来隐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轻松,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相对而言是不抵触的。

1.2 教育效果的独一性与长久性

大学生的隐形教育是通过生活中的体悟观察起到教育作用的,在此,高校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与平常的教育方法是根本的不同,不像其他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只注重当下的教育水平,应付高校的年终考试。隐性教育就具有着独一性,和长久性是特点,对其学生的教育非一日之功,教育时间的长使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对其教育的理论也就更加深刻,影响也就更加长久。

1.3 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与暗示性

在教育方法中与显性教育相比较,隐性教育中关于教育的主客体、教育的目标与教育的内容都是比较隐蔽的,即将这些因素都隐藏与教育主客体的日常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教育主客体的日常接触来形成一定的诱因,让其受教育者自觉的通过一定的思考,自我意识的接受教育的内容。

1.4 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接受教育的自主性

对于教育的各种方式,隐性教育就是一种自主性的教育方式。在对高校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变成了服务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教育的内容和准则就成为了生活中需求的信息,这样让高校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不在感到那么的被动。学习实践的过程已经成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活动进过,在一定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好好的满足了高校学生的自主和自尊的需要,在一定形式上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教育和规范。

1.5 教育途径方式的间接性与渗透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教育的形式是间接的,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是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直述道理,而是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借助一定的教育载体间接地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使大学生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教育者所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的效果。

2 隐性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隐性教育的方式中主要是根据教育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隐性教育的以下的三种方式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

2.1 教育者人格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

在隐性教育中,虽然对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做出了一些简要的要求,但是对其人格的要求还是存在的,教育者的人格整体形象包括其观念,教育形式方法,心理素质与知识的广博等相关的内容。在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研究:第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各方的素质培养来增加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完善自身素质,才可以形成一定的教育气场,然后与受教育相互的接触,通过平常的交往去引领和指导受教育者。第二,高校的根本就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并给与帮助,让其学生对教师形成信任感和尊重感,从而对教师产生依赖。第三,高校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作出带头作用,以自身为标杆引导学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2.2 与微观环境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

在这里饿微观环境指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在的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一些社会小环境,主要指的是日常接触的社会组织层面的社会环境。在隐性教育与微观环境想结合的主要方法有:第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这种隐性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个体之间彼此的异同点,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个体日常生活学习的环境中的过程。这种教育方法与一般的方法比较没有那么系统,但是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做更容易达到预计的效果。第二,将教育内容与日常的管理相结合。这样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了教育管理的准则和要求,另一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接受价值理念教育思想。第三,对待校园文化建设要跟随校园文化的方向,并与之融合。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久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思想的沉积,这种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对文化载体的起到重要饿作用。当一个学校要使其校园文化气息增加时,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对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然校园文化体现在周围环境上,通过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2.3 与宏观环境因素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

相对于微观环境来说,与宏观环境的相融合产生的隐性教育具体方法主要有:第一,把教育思想寄托在物质环境上,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融入教育思想,形成环境育人的教育方式。第二,教育思想与校园整体建设相结合,体现制度育人的局面。校园整体环境的建设要时刻的体现出文化制度的规范作用,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第三,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要体现教育思想,这样可以让良好的文化环境成为隐形教育方法成长的重要土壤。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三种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在其日常的学习中三种教育方式同时对高校学生起到了隐形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中之,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 交往 实践 对话 榜样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与超越,反映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观。在探索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同教育方法的选择,对于教育效果和价值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和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法。

一、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实施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人的各种能力的发挥也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发展的程度,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使自身的社会关系得到不断的丰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更具有说服力。

运用实践锻炼法,应遵循以下几点:(1)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2)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背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3)精心规划、认真组织、严格执行、全面反馈活动的开展情况。(4)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受教育者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对话交流法

对话交流法,就是让教育主体在对话交流中展现个体的精神文化世界,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建构和拓展其自身意义,使其能够通过对话交流达成彼此的融合,推动彼此的成长。对话交流法,摒弃了“上传下达,你讲我听,居高临下、单向施教”的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弊端,营造出一种“交流、对话、民主、平等”的双向互动关系,通过对话交流可以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真正理解。

对话交流法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1)显性对话交流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讨论、辩论,最终使教育者说服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观点。(2)隐性对话交流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需要进行明显的交流和对话,而是通过主体间认可、反对、思考、质疑等一系列情感的自然流露,实现主体间情感的交流、灵魂的碰撞,进而取得思想共识的教育方法。

三、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它把抽象的说理教育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去效仿和学习。

运用榜样教育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榜样必须是真实的,是经过主观努力奋斗产生的,而不是教育者根据人为的需要塑造出来的,要经得起现实的考验。(2)榜样要有层次性和代表性,要深入实际去调查研究,选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

四、角色体验法

角色体验法,是受教育者通过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要求等,形成对不同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以此促进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角色体验法,强调的是受教育者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亲身体验,在体验过程中逐步社会化,并形成对各种社会要求、规范、原则的更加深刻和准确的认识,最终调整价值判断的标准。

角色体验法的提出,弥补了受教育者角色体验机会的缺失,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角色体验机制主要有挂职式体验法、参与式体验法、模拟体验法、互换身份体验法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依据受教育者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生理情况等选择不同的角色体验机制,推动受教育者在体验角色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五、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觉反思等途径,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手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想上道德信念的形成―是一个积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并不是教育的消极对象,而是为在自己灵魂中确立某种东西的积极斗士。”他还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对外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学习和接受,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内化和吸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岳伟光,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金生.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3]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