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设计防火规范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消防设计防火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消防设计防火规范

篇1

关键词:消防 新规范 消火栓 自动喷淋 给排水 民用建筑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建筑类型多样化,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做好消防设计,国家规范主编部门遵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总结国内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经验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入调研工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规范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于2015年5月发行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归纳总结并合并了旧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单层、多层民用建筑消防均在该规范中做相关规定。

本文着重探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涉及水消防的内容,与对应旧规范的不同内容,及该规范部分与“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相关的内容。本文按章节探讨。

一、 建筑分类

对民用建筑进行了分类:

住宅、公建均以高度分类,不出现层的区分方式;

无商住楼的特别描述,无商住楼的区分方式;

无高级旅馆概念;

高层公共建筑的分类大部分按高度50米区分一、二类;

一类建筑还包括除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和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藏书超100万册图书馆和书库及24米以上部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米的部分公共建筑;

明确规定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按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二、 防火分区

1、 新规细化并总结了各类建筑防火分区,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2、 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 餐饮、商店等商业设施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且步行街两侧的建筑需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步行街两侧建筑的商铺外应每隔30m设置DN65的消火栓,并应配备消防软管卷盘或消防水龙,商铺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每层回廊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三、 平面布置

1、 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2、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

应设置与锅炉、变压器、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的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的地面高度不大于50米,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米。

5、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6、 住宅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应设置避难层。

四、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1、 消防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 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建筑内的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筑内的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五、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1、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

六、 消防电梯

1、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2、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3、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设置于消防电梯前室的管道井不能把门开向前室。)

七、 直升机停机坪

1、 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的公共建筑,宜在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2、 直升机停机坪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置在屋顶平台上时,距离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不应小于5m;

2 )建筑通向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

3)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八、 消防设施的设置

一般规定

1、城镇(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沿可通行消防车的街道设置市政消火栓系统。

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3的戊类厂房,居住区人数不超过500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2、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的相关规定与原规范一致:

3、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

3 )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 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应采取防水淹的技术措施。

室内消火栓系统

1、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场所与原规范一致:

2、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轻便消防水龙为在自来水供水管路上使用的由专用消防接口、水带及水枪组成的一种小型简便的喷水灭火设备)

自动灭火系统

1、该章节对设置各类自动灭火设施的实用范围,较之旧规范,更具针对性,本章节规范分厂房、仓库、高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分别阐述。

3、较之旧规范要求设置范围更多、更严格。

篇2

关键词:城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地下室;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15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商业建筑的地下室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几百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平方米,甚至十几万平方米;使用用途也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齐全而复杂,如地下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游艺场、礼堂、舞厅、停车库和仓库等。商业建筑地下室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消防问题。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是人员、物资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主要从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的火灾特点和防火分区划分面积的角度进行防火分区的设计探讨。

一、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火灾的特点

(一)毒气重

由于现在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内装修普遍使用了大量高分子材料的塑料制品,火灾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同时,由于地下火灾缺氧严重,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增加了烟气的毒性,从而造成有毒气体含量较地上建筑火灾中的烟气含量大,对人员伤害极大。

(二)火场温度高,烟气大,久聚不散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发生火灾,由于地下室绝大多数无窗,与建筑外部相连的通道少,而且面积小。发生火灾后,在封闭空间内,热烟气排不出去,热量集聚,散热困难,烟气流温度高,造成火势蔓延迅速。

(三) 视觉效果差,疏散困难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由于难于采用自然采光,火灾时往往断电,地下照明无保障,烟气浓度大,能见度低,内部格局复杂,外部出入口少,导向标识不易发现,再加上火灾时人们在地下的惊恐心理,使逃离火场难度加大,甚至寸步难行,对内部人员的疏散和消防战斗员的灭火救援行动造成困难。

二、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设计的难点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如果采用常见的处方式防火分区设计,在实际工作是很难行的通的,经常会遇到如下困难:

(一)防火水幕设置容易造成不合理

设计者试图利用防火水幕来划分防火分区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但是不适合用于高度≥8米,宽度≥15米的出入口位置,对于整体的防火分区划分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进行防火分区的设计者来说,试图利用防火水幕来解决问题是不恰当的,如此设计必然会造成地下室内消防供水负荷的猛升,这明显是效率低下的设计,也不符合火灾时应积极主动灭火的原则。

(二)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有障碍

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设计者试图采用防火墙来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必然会阻挡地下空间的视觉效果,对建筑的功能发挥产生不利影响。由地面至地下室顶棚的防火墙是建筑美学上的大忌,在技术层面上同样不值得提倡。

(三)防火卷帘划分防火分区不利因素多

设计者试图利用防火卷帘对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容易造成地下室空间闭塞空气流通不利,疏散路径隔断,一旦发生火灾,必将增加火灾救援的破拆难度和救援进度。同时,大量的防火卷帘悬挂在地下室的顶棚,会使人产生一种压迫感,从建筑实用性和美观性上来说,都是行不通的。

三、现行防火规范相对于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的发展存在局限性

(一)现行的处方式防火分区设计思路,单独设防,缺乏系统的综合考虑

当前,城市日趋拥挤,要求建筑具有全面复杂的功能,而处方式防火设计思路会把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所具备的防火分区、通风防排烟、火灾监控喷淋系统、消防给排水等功能部件割裂设防,而未能将建筑整体的各个防火部分统一规划思考,从而造成了消防设施工作效能的低下和建筑成本的巨大浪费。当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因为经济发展需要,用于作为营业性汽车库、大型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大型演艺厅、健身房等需要较大面积的公共人员密集场所时,防火规范中有关防火分区面积的相关条款限制了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全项功能的发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根据消防工作的现实需要,对营业性汽车库、大型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大型演艺厅、健身房等需要较大面积的场所的防火分区进行有条件的放宽。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是有出入的,在消防建审验收工作中应给予灵活运用,避免僵化。

(二)防火工作的执法工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不能大于500m2,且要求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条文中,并未对城市商业地下室的防火分区做出适当增设火灾报警监控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弱电高端自动消防设施和设备,从而可以适当增大防火分区面积的规定。为此,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大受规范的影响。

(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对公共人员密集的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诸如营业性汽车库、大型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大型演艺厅、健身房等做出明晰的规定

这就造成了在工程建设初期,消防执法部门无法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对该建筑的地下室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因此,当该类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如若试图在消防监督的过程中提出修改要求,整改难度势必增大,标准与规定之间的内在性差异,给建设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成本浪费。

四、进行城市商业建筑地下室防火分区设计的三项建议

1.作为防火建审与监督人员,应该时刻跟踪部局有关建筑类各项规范的更新以及修改工作。敢于将最新的规范条款应用到防火工作中去,做到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工作与规范更新同步。

篇3

关键词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直通室外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消防疏散设计直接影响到平面布局,是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重要内容。由于防火规范中相关条文规定有的比较笼统,很容易产生混乱,造成安全隐患。下面就现行版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的有关规定,再结合预计发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0年7月5日征求意见稿)分析比较一下。

1术语“安全出口”的定义

《建规》第2.0.17条对“安全出口”的定义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高规》第2.0.15条对“安全出口”的定义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这两本规范对“安全出口”的定义基本相同,根据以上定义,房间疏散门并不属于安全出口。

2关于大空间场所的疏散距离是室内任何一点计算到“安全出口”还是“房间疏散门”的问题

2.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

《建规》表5.3.13注1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此条规定非常明确,上述大空间场所的疏散距离是计算到“安全出口”,而不是“房间疏散门”。另外在此表注3中规定:“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2.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

在《高规》第6.1.7条中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

条文中的“疏散出口”并没有相应的术语定义,按照常规理解,“疏散出口”应包括“安全出口”和“房间疏散门”。

在规范后面所附的条文说明中是这样展开解释的:“……由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安全疏散距离不宜大于30m。”而按照第2.0.15条对“安全出口”的定义,“安全出口”应该是已经包括了“楼梯间”,似乎条文说明中的“安全出口”指的是房间疏散门。在此条文说明后面的方形大厅图示中, 30m疏散距离是从中心点标注到四个边中间的门洞,可以推断出图示中的疏散距离是室内最远点计算到“房间疏散门”。

无论是条文还是条文说明,并没有明确安全疏散距离是室内任何一点计算到“安全出口”还是“房间疏散门”,两者的差别很大,这就为执行这条规范带来了混乱。

另外《高规》中并没有规定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这与《建规》是不同的。

2.3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的相关规定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第5.0.2条规定:“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如果只看条文,根据防火规范对安全出口的术语定义,会以为疏散距离是计算到楼梯间。而在规范后面所附的条文说明中是这样展开解释的:“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要求,对距离进行规定。该条中‘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疏散走道的出口。”

条文说明非常明确,该条中的“安全出口”并不是术语定义的“安全出口”,而是指房间开向疏散走道的门。

2.4 预计发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0年7月5日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预计发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0年7月5日征求意见稿)把《高规》与《建规》合在一起,并做了比较大的修订。表5.5.15注1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当该场所直通安全出口时,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当该场所需通过疏散出口与疏散走道连通到达安全出口时,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45m。”

这里把大空间疏散分为两种情况作出规定,弥补了《建规》和《高规》的不明之处,比较合理。

另外一个变化比较大的就是在此表注3中规定:“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这与原《建规》的规定相同,但是与《高规》差异很大,可以说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大幅度提高。

3关于楼梯间首层至室外疏散距离的问题

3.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

《建规》第5.3.13条第3款规定:“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处。”此条规定还是比较明确的,基本无异议。

第7.4.3条第6款中规定:“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此条未限制扩大的防烟前室的面积和楼梯间门至扩大前室外门的距离,有的设计将首层近千平方米大厅设计为扩大防烟前室,有的楼梯间门至扩大前室外门的距离过长,存在消防隐患,不利于疏散,显然是不合理的。有关消防专家在一次讲座中建议首层扩大的防烟前室不宜无限延长、扩大,一般不大于15m。

第7.4.10条第2款中规定:“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经过长度小于等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此条规定比较明确,在条文说明中对“通道”作了说明:“受防火保护的通道,不应经过任何其他房间。”

3.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

在《高规》第6.2.6条中规定:“楼梯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仅从条文上看规定比较明确,但在条文说明中却说“允许在短距离内通过公用门厅”。“短距离”由于没有量化,在施工图设计中往往很难把握。有关专家在讲座中有的建议此距离一般不大于15m,有的说设专用通道或一般不大于30m。

第6.3.3.3条关于消防电梯前室首层疏散距离问题以及第6.2.2.3条对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的规定与《建规》的相关条文基本相同。但是《高规》中没有关于首层扩大防烟前室的规定。

3.3 预计发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0年7月5日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预计发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0年7月5日征求意见稿)关于楼梯间首层至室外疏散距离的规定,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相关条文基本相同。

4结论

篇4

依据《消防法》要求,结合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发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在建筑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建筑防火工作。

关键词:

防火设备;消火栓;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井

合适的建筑消防设计,是表现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是遏制建筑火灾,降低火灾损害的本质措施。合理科学的建筑消防设计,建筑防火设备应当对扑救火灾有利,同时要满足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同时将火灾影响控制在有限的区域内,体现“主动工作”和“应急防火”相结合的理念[1]。《消防法》要求,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2]。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建筑防火设计的本质是安全、规范和功能三者关系的协调。建筑消防设计在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时,不但要达到使用功能,更要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单位投入运行后的消防安全管理创造稳定的有利于管理的工作环境。在满足消防规范时,不能单一地运行规范,而是要通过全面分析建筑的整体布局、防火距离、防火分区、通风排烟、安全疏散、灭火设施等各方面的运行条件,摸索合情合理的策略,达到建筑防火在规范要求、消防安全和建筑功能的统一。在现实消防设计中,由于各标准和规范编写方面的不同和设计者对标准的理解差异,相近或相同情形会出现迥异的设计结果,造成不小的争议。本课题对现实设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与同行们进行学习交流,以期达到统一。

1消火栓设置位置

新修订的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7.4.7条规定,建筑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应满足火灾扑救要求,应设置在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前室和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同时便于火灾扑救的位置,住宅的室内消火栓宜设置在楼梯间和其休息平台[3]。笔者认为,室内消火栓设置在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在火灾扑救取用时受到常闭防火门的影响,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休息平台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箱对楼梯疏散宽度造成影响,这跟规范对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的规定存在矛盾,如果暗装,存在对楼梯间防火隔墙耐火极限的影响。对于室内消火栓若设置在楼梯间的平台等位置,由于消防人员在扑救火灾时,需要穿过常闭式防火门而导致楼梯间的防烟性能下降,特别是余压和门洞处的风速均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建筑内人员因吸入大量烟气造成群死群伤。

2防烟楼梯间前室不设防烟的要求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3条规定,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以上前室或合用前室应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方可满足楼梯间不设防烟系统的条件之一,但对建筑外立面的整体设计中很难满足可开启外窗的不同朝向,只满足一个朝向的多扇可开启外窗,也成为了不设防烟系统的条件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前室或合用前室内风压不够,影响防烟效果。此外,不同方向的开口面积都要符合规范,还是不同方向的总开口面积达到即可,从自然排烟和安全的烟气流动知识来分析,应不同方向的开口面积均要符合方可。

3单、多层商店建筑与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设计的区别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11条规定,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每一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选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h且无门和无窗洞口的防火隔墙进行隔段,他们疏散距离任意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直线距离不应该大于本规范5.5.17条有关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性走道两侧或尽端得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1]。而单、多层商店建筑的使用性质定性为商店建筑,其疏散距离应按照商场进行考虑,但对于类似于商业服务网点这种类型的建筑,其安全出口设置是否可以参考《建规》第5.5.8条规定的要求设置,规范对此未进行明确。笔者认为如果各间商店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楼梯等符合商业服务网点的情形,可参照单、多层住宅建筑商业服务网点进行防火设计,尤其是一些三线、四线城市临街的类似商业服务网点的小商店,如果按照商店建筑设计,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则应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增加了这类场所的建设成本。对这类场所的防火设计应区别对待,尽量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4消防电梯井设置送风和耐火等级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标准对消防电梯井的防烟、排烟并未做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消防电梯井顶部设置正压送风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火灾救援时既增加消防电梯前室的风压,又可增加消防电梯内的氧含量,对进一步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作用明显[4]。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未要求普通电梯设置电梯前室,但对于楼梯间前室合用的情形,对电梯井壁的耐火极限无要求,只对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进行了规定,这样导致楼层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对于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建筑来讲,低于楼板1.50h的耐火极限的要求。笔者认为普通电梯也应按照消防电梯前室的要求设置前室,走道通往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该前室还可兼做避难间使用。

5管道耐火等级

对于通风管道、消防水灭火系统管道等消防设施、设备的支架、吊架、建筑玻璃幕墙的金属支撑骨架在相关施工规范中,只是明确规定需要除锈、防腐,未明确要求防火措施保护。未做防火措施保护的支架、吊架、支撑骨架容易在火灾中首先失去稳定性,造成管道等设施、设备、幕墙脱落。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0.1.10条规定,消防用电线路明敷时,应该穿金属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笔者认为,规范对线路的防火保护未进行明确要求,应对不同场所的火灾类型进行统计得出人员在实际火场中疏散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线路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提出耐火极限和材料类别的要求,从而保证在火灾情况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发挥作用。

6内走道排烟问题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2条规定,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应设排烟设施[1]。对于内走道一侧设有可开启外窗,另一侧封闭这种情形,在设计排烟系统时,按照规范要求,超过20m疏散走道应设置排烟系统,但在工程实践中,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解,在设置排烟口时,在可开启外窗的一侧未设置排烟口,以可开启外窗替代排烟口。但是根据火灾实验数据表明,在同一防烟分区内不应该同时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和自然排烟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工作状态会互相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在机械排烟系统运行后转换成进风口,使其降低或失去排烟效果。

7结语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成为建筑设计规划的指导性规范,而不应被动地适应建筑设计规划,从根本上限制塔式住宅,剪刀楼梯等这类具有先天缺陷的设计,及时总结防火设计中的实践经验和火灾事故中的经验教训,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完善提供实验数据和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Z].

[3]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篇5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种类及形式风格也正发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贯通数个楼层和整个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存在着数个中庭的建筑形式也并不鲜见。如何从建审的角度把握好中庭的消防设计,既能节约建筑投资. 又能保障消防安全以及提高建筑物的有效任用面积.是摆在每个消防建审人员眼前的一个课题。

1 高层建筑物中庭的火灾危险性

(1)中庭失火后,烟火蔓延速度极快。中庭又叫四季庭或共享空间。其内部空间由于上、下各层贯通,极易产生烟囱效应。如在中庭的下层着火.烟火会在中庭内和与中庭相连通的楼层迅速蔓延扩火;如在中庭的上层着火,当着火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能及时、迅速向中庭外部排时. 就会向中庭周围的建筑空间扩散. 进而导致整个建筑全面受灾。

(2)中庭失火后. 消防扑救与人员疏散难度大。中庭火灾. 往往涉及到数个楼层,很容易发展成为空间立体火灾,迫使人员安全疏散与灭火战斗必须在多个楼层同时展开。灭火救救援投入人员多. 极易造成火灾现场混乱。此外. 迅速充满整垫个中庭空间的烟气和热量,使消防扑救人员难以确认起火点和组织有效的进攻,中庭顶部破裂散落的物体,也对人员的安全疏散构成一定的威胁。

(3)中庭的火灾预防难。中庭空间大,高度高,采用常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难以发挥早期火灾探测和扑救初期火灾的作用。设置的机械或自然排烟装置. 往往失去功效达不到预期的设计排烟效果。

(4)中庭顶部及每层回廊敷设有大量电缆电线. 大功率照明灯具,扬声器以及大量的装饰性彩灯等,遇有节假日及庆典活动时,贯穿整个中庭的宣传、广告的标语、条幅、气球等大量的可燃材料剧增,无形中增加了中庭的火灾危险性及火灾荷载。

(5)中庭是每个建筑的主要人员出入口及停留、休息处,容易形成人员的密集场所。绝大多数的人员对场地周边的疏散线路不熟悉,更不了解整个建筑的布局及疏散楼梯的位置。而中庭内的人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疏散,在火灾的情况下,人员容易惊慌,拥堵疏散通道和出口,如果在设计和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高层建筑中庭的消防设计存在的疑问按照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的要求,中庭与上、下连通层面积叠加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所采取的四条措施还有不明确的地方。

(1)关于安全出口的设置问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1条的要求,高层建筑中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既然规范要求把中庭视作一个防火分区,又要要求中庭也设置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因此从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上也只能把中庭的一层与联通各层的回廊作为另一个防火分区,才能满足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要求。这样设计,势必会使中庭一层面积减少,或每层回廊的面积减少,或使中庭的连通层数减少,以满足不超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这样要求的结果,往往满足不了使用单位当初所要求的大视角、大跨度、大空间的设计本意。

(2)关于中庭内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7条要求营业厅内任意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不宜超过30m. 中庭内底层人员的安全疏散距离,基本上能满足此要求。但中庭每层回廊内滞留的人员,如何能够安全疏做到中庭底层,是否每层回廊都应设置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两部疏散楼梯. 以及回廊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如何计算,《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中庭顶部采光用的玻璃、阳光板等透明材料. 火灾发生时,破碎的屋顶材料既影响灭火救援工佧,又会妨碍人员的安全疏散。

(3)关于中庭防火分隔物的问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分隔。笔者认为,规范规定采用的分隔物不妥。因为既然把中庭视作一个防火分区,就应要求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等同于防火墙的防火分隔物来分隔,亦即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或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来分隔中庭。

(4)关于中庭的排烟问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笫八章,规定了中庭采用自然还是机械排烟的高度、排烟面积以及排烟量换气次数等。但如何能确保天窗或高侧窗能够保证烟气的排出. 而不因为抽吸空气穿过着火部位,防止增大的气流向着火区提供有氧气新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明确要求。当高温烟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 由于冷却而不再上升. 烟气会呈伞状向四周蔓延扩散。因此,天窗或高侧窗如何能够保证火灾时及时开启,烟气是否能够上升到天窗或高侧窗有效地排出,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 解决对策

(1)如果把中庭内部空间作为商业营业面积使用,即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则中庭的安全出口的设置,必须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否则,中庭由于没有具体的使用功能,则可不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但应设置与其他防火分区相连通的疏散门,保证滞留在中庭的人员能疏散到未着火的相邻防火分区。

(2)如果中庭内部空间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中庭及其回廊内会有大量的人员活动,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置两部敞开楼梯,否则可不设置。中庭回廊向至中庭底层的垂直疏散距离可忽略不计,中庭顶部采用的通明材料,必须是不燃的并应具有0.5h以上的耐火时间,保证中庭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3)如果中庭内部空间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与中庭相连通的过道、通道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和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否则可使用乙级防火门和以背火面辐射热为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 (4)无论是闭式喷水灭火系统中喷头的设置高度,还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感烟探头的设置高度,都以8m为限,因此,笔者建议,高侧窗及排烟口的设置高度,也应以8m作为参考。并且还应根据中庭的平面布置,即可燃物品的摆放及火灾荷载的多少,合理设置挡烟设施及排烟装置。

篇6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疏散到地面时间长;二是人员较多,不易疏散;三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快,增加了疏散困难,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火灾案例分析表明,在火灾中有一半人数以上是被烟熏死的。

1.1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1.2火险隐患多

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2超高层防火疏散设计的措施

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结合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考虑防火安全。我国在1982年底,经国家经委和公安部联合颁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属于国家标准,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设计单位应对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不能上报审批或交付施工。在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布局要保证安全畅通。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对广场、空地和绿化做好合理规划,保证消防车可以顺利接近高层建筑。

(2)合理进行划分防火区。采取每层做水平的区分(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向上层和相邻单元扩散。同时,对各种管道及线路的设计要尽力消除取火及蔓延的可能性。

(3)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4)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接。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

(5)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的不燃化或难燃化,以减少火照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做好建筑物的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

(7)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控制和智慧报警、灭火、排烟、疏散等。

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设计防火规范,包括各种正在制定,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包括各种正在制订,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加强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工种的配合,使防火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加强防火设计的同时,还必须健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审核工作,保证《规范》的贯彻执行。防火设计审核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计单位内部,从设计组到设计室以及院管理室都应建立防火设计审核制度,明确防火负责人。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消防监督机构,负责消防监督工作,各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根据此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把高层建筑列为重点审查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图,都须报审,未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批准的工程设计,不得交付施工。设计部分内部和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审核工作,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防火规范得到正确、前面的贯彻。防止由于建筑单位和设计人员不重视或不理解,使《规范》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留下隐患和造成难以解决的后果。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消防性能化设计;人员疏散;结构防火;排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4-011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4.056

由于时展的需要,我国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在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的防火规范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来打破传统防火规范的局限,进行建筑性能化的防火设计。

1 建筑设计中的消防性能化设计难点

1.1 人员安全疏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不同建筑设计中安全疏散的出口和距离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对于大型建设而言,其总容纳人数和规模都超过了规定的数量,需要疏散的人员数量较多,要对现行规范中的疏散时间、安全出口宽度和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人员疏散也是建筑设计中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一个难点,建筑内部出现疏散通道的汇合和分流,疏散通道线路和出口的分布比较复杂,使用的功能也比较多样化。

1.2 钢屋架的结构防火

对于一些空间跨度较大的建筑来说,一般都使用钢网架结构的屋顶设计。这就要求对屋顶的钢网架结构进行一定的防火保护。也就是要求一级和二级的耐火等级的屋顶承重构件必须能够保障1.5小时和1小时的耐火时间。而对钢结构的耐火级别进行定义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消防性能。在空间跨度较大的建筑中,由于具有空间敞开、建筑物高大的特点,发生火灾时屋顶很少受到火灾的威胁。因此,在选择钢结构保护材料时要确定合适的保护时间。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的外观设计,避免传统的防火要求和防火保护措施对建筑物的整体外观造成影响,也不要出现保护不足和过度保护的现象。

1.3 排烟系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建筑物的中庭排烟量有着比较具体的计算方法设计,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该方法进行计算,会出现排烟量过大的现象,不利于建筑物的施工和设计。因此建筑设计中的消防性能化设计在进行排烟系统的设计时要参照建筑设计的具体情况,对自然排烟口面积、排烟量和排烟设施的设置地点进行设计。

1.4 发挥普通消防设施的作用

一些现代大型建筑的设计中由于消防监控的空间较大、顶棚的高度超过了普通探测仪器的使用高度,因此普通的消防设施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

2 建筑设计中消防性能化的具体设计方法

2.1 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设计,就必须认真分析建筑物的特定功能、人员类型和人员荷载,并对火灾紧急逃生时的人员疏散情景进行模拟和设计,对建筑物的疏散宽度、疏散出口等指标进行定量考察。在设计时可以通过疏散模型,对人员进入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模拟和计算。以此来判定该建筑是否适合使用该疏散设计方案,并分析模拟的结果,搞清楚人员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滞留点的位置,以此为依据来对人员疏散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可以采取增加疏散宽度或疏散出口数量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实用性和自由度,也可以使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需求得到满足。

大型建筑物由于人员的密集程度较高,具有比较复杂的疏散线路,在设计时不仅要保障在火灾环境中具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安全疏散环境,还必须保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建筑物中的人员疏散至室外开敞环境或

地面。

2.2 对屋顶钢结构防火的设计

以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为依据,考察建筑物内的钢结构,考察的重点在于钢结构的性能变化,具体体现在弹性模量的变化和结构强度的变化。当火灾发生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结构的弹性模量和结构强度都会随之降低,改变钢结构的抗火承载能力。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受到的外荷载可能造成其所承受的内力大于钢结构的抗火承载力。

当出现以下任意一个条件时,说明钢结构构件达到了抗火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1)钢结构的变形达到了不适于继续承载的状态;(2)钢结构丧失了整体的稳定性;(3)钢结构的受弯构件产生了足够的塑性铰,造成了结构的可变机构;(4)钢结构的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出现屈服。

在建筑设计的消防性能化设计中,要进行科学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在温度要求、时间要求和受力要求三个要求中,钢结构的防火设计必须满足其中的一个,也就是将其中的一个作为钢结构防火设计的判定标准。

2.3 对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要进行相应的防排烟系统设计,主要的设计目的在于能够安全地疏散人员。也就是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口和通风口的设计,能够避免建筑物内的人员被火灾的烟气所阻碍。一般情况下人员可能停留的最高高度为1.8m,建筑的防排烟设计要保障烟尘高度高于1.8m,则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

在消防性能化设计中,对防排烟性能化的设计主要是以涉及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火灾规模为根据来对烟层高度等参数进行确定,从而确定合适的排烟口位置和必须的排烟量。

2.4 设计火灾探测系统

如果在建筑设计中,常规的防火设施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尺寸和空间结构来设计相应的灭火系统和火灾探测系统。对于大空间场所而言,比较实用的火灾报警探测器主要有空气采样探测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等,可以选择的自动灭火设施主要有自动水炮系统和雨淋系

统等。

3 建筑防火分区中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建筑防火分区中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规定,低层民用建筑的地上部分如果具备了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以达到5000m2。高层建筑的地上部分如果具备了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装修材料为难燃烧材料或不燃烧材料,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可以达到4000m2,一般为展览厅或营业厅。对于人防工程,展览厅和高级装修营业厅如果具备了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分区的最大面积可以达到2000m2。

然而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一些会展仓库、仓库式超市、商场、大型展览馆的面积往往要达到上万甚至十多万m2。而且要求上下通透、物流通畅、交通便利,如果按照规定,使用防火系统将其空间进行分割,必然会影响建筑的空间艺术和功能。因此通过性能化设计,可以采取“主动、动态”的建筑防火分区办法,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火灾动力学原理来计算火灾发展和蔓延的各种因素,例如燃烧空间的状态、起火点的环境、氧气的供给、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从而对防火措施的具体作用进行证明,科学地划分相应的防火分区。这样一来不仅能对火源进行控制,也能够根据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以及空间、时间、物流和人流的差异来科学地布置消防设施,更好地发挥消防措施的作用,也减少了对空间的实体分隔数量。

4 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消防性能化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和消防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现行的防火规范对于一般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性能化设计技术则可以打破传统防火规范的局限,使建筑师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追求建筑设计和防火功能之间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邹炜峰.消防工程性能化设计理论的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12,(3).

[2] 吴新宇.建筑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0,(7).

[3] 朱晨光.建筑物性能化设计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27).

篇8

关键词:多层建筑,消火栓系统,设计,供水方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飞跃式的发展,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座座就矗立在了我们广阔的土地上。消火栓系统作为最基础的灭火系统,它是否可以有效的、及时的扑灭火灾,严重影响着人民的人身安全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财产安全问题。各种建筑的消防设计更是建筑体系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消火栓给水系统分类及组成

消火栓给水系统分为室内消火栓系统及室外消火栓系统两大类。根据系统压力来源不同又分为常高压系统、临时高压系统。水压和流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均能满足灭火时所需压力和流量,系统中不需设置加压设备的消防给水系统为常高压系统。系统内最不利点周围的平时水压和水量不能满足消防时所需要求,火灾时需起动消防水泵,才能保证系统流量和压力对消防时的要求的为临时高压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通常为常高压系统(也有例外的情况,需根据建筑情况具体分析),室内消火栓系统通常多为临时高压系统。

室内消火栓临时高压系统由市政水源、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火栓增压泵、消火栓横向及竖向环管、消火栓及消防高位水箱等几大部分组成。

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形式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确定不光要考虑安全、经济两方面的因素,还要结合建筑物的形式、高度、体积、可燃物多少以及扑救火灾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确定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方式。

1、消火栓系统由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方式

当市政的给水管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系统所需要的设计水量、设计水压和灭火设施的要求时,系统可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建筑内部消火栓。其适用范围如下:

1.1 建筑高度不太高,建筑体积不太大,如:单层厂房、单层仓库、地下及半地下建筑等。

1.2 城市具备压力较高的专供消防系统的管网或在市政较高压力范围内的市政供水设施。

2、设消防增压泵供水的消火栓系统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室外的消防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流量不能够满足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消防水压和流量要求的情况。此时,需要增设消防增压泵并更具实际情况配以适当体积的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消防增压设备等。

三、消火栓系统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室内消火栓的设置

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3.3条规定可知,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而楼梯间作为明显易操作的部位是否可以设置,笔者认为,防烟楼梯间一般不可以设置消火栓用于防烟楼梯间外的灭火。理由如下:当防护场所发生火灾时,防烟楼梯间内的消防水龙带需穿过防火门抵达防护场所进行灭火,此时,由于水龙带的阻隔防火门将无法正常关闭,慢慢的防烟楼梯间将充满烟气,影响其安全可靠性。故防护区域内的消火栓应该设置在防护区内,不可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内,破坏防火门的关闭,影响防烟楼梯间的正常使用。

2、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是否计入总数

消防电梯前室是消防队员从消防电梯进入火场的重要通道,为方便消防队员能够利用消火栓迅速开辟进入火场的通道,设计时必须在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消火栓,但是此消火栓是否计入总数,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其争论点主要是消防水龙带破坏消防电梯前室防火门的密闭性是否可行。在实际灭火时,通常消防队员会乘坐消防电梯抵达着火层,利用消防电梯前室内的消火栓驱赶烟雾,用消防水进行电梯内降温,然后携带消防水带找到着火地点,进行灭火。从整个实战经验来看,消防人员采用的消防电梯前室内的水带破坏楼梯间的防烟性能是被认可的。但是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3.2条的条文解释可以看到,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无特殊要求,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故笔者认为,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尽量保持不计入总数的原则设计消火栓位置及数量,在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可以放宽一下规定,采用计入原则进行布置。

3、多层建筑漏设水泵接合器

在多层建筑消防系统中,如果不按照规范要求去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当室内消防水泵发生故障或消防水量、水压不足时,消防人员就必须要从室外铺设水龙带,携带水龙带至室内火场,严重的耽误了最佳火灾扑灭时间,导致火灾持续蔓延,加大财产损失。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2.5条,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室内设置消火栓且层数超过4层的厂房和仓库或室内设置消火栓且层数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其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距水泵接合器15m~40m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接合器的数量,应按照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来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按10L/s~15L/s计算,其布置地点应设置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

4、防火分区的消火栓是否可以借用

防火分区的消火栓是否可以借用,设计专家一直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坚持防火分区间的消火栓不可以相互借用;一种是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可以相互借用。认为不能相互借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要保证火灾中的防火分区内的烟气不能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中;一种是不能让着火区域的防火分区内的火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内。在常见的设计中,各个防火分区大多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割,当火灾发生时,相邻的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卷帘会自然落下,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这样相邻的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无法穿越防火卷帘相互借用。笔者认为,虽然规范没有这样明确规定不能相互借用,但是考虑上述情况及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7条的规定,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应该以防火分区间的消火栓不可以借用,满足单个防火分区任何一点均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为原则进行设计。而实战中,在突发状况下,消防队员可以灵活考虑是否借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多层建筑消火栓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都应严格按照《高规》中的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室内、外消防栓、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及消防水箱等位置和数量,为消防队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提供便利。最大地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篇9

【关键词】 汽车4S店 火灾危险性

1 汽车4s店的火灾危险性

1.1 火灾负荷大

汽车4S店火灾负荷主要分布于四个区域:办公区、展示区、维修区和库存区。通常,办公区与展示区为一个防火区域,维修区和库存区为一个防火区域。办公区和展示区主要燃烧物质为办公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及展示车辆;维修区和库存区主要燃烧物质为待修车辆、零配件、油漆、溶剂等。这些物品布置相对集中,易燃物多,燃烧值高。

1.2 建筑耐火等级低

大部分4S店为钢结构建筑,由于防火喷涂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以及验收过程中技术检测手段的局限性,许多建筑并不能真正达到规范要求的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有的单位甚至使用泡沫夹芯板作为屋面和墙面的建筑构建,从而大大降低了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

1.3 安全疏散困难

根据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汽车4S店维修车间应设置独立的人员疏散出口。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工作人员和零配件的出入方便,擅自破坏封闭楼梯间的行为非常普遍,有的4S店将人员疏散出口封闭,有的将人员疏散出口改建为零配件仓库,有的安全出口被车辆、零配件等堵塞。同时,维修车间内维修车辆和维护车辆混存。一旦发生火灾,车辆和人员的疏散速度和通行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

1.4 火灾损失大

汽车4S店内零配件存放相对集中,汽车价值高,维修车辆和维保车辆油箱存有大量汽油,一旦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相当大,如果发生爆炸、倒塌等二次事故,还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5 消防设施器材配置不符合要求

一方面,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汽车4S店应设置室内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基本的消防设施器材。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维修车辆使用零配件较多、车辆维修部件较大、维修保养车辆过程中的临时用电问题、零配件搬运问题等原因,室内消火栓、灭火器被遮挡、挪用现象非常普遍,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维修车辆超过15个车位的修车库为一类修车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部分的汽车4S店为了节约投资,将修车位设计在15个车位以下,从而规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一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维修车辆数经常超过设计车位数。

1.6 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设施

一是销售展厅和维修车间的防火分隔措施。销售展厅主要功能为办公和车辆展示,使用性质为民用建筑。维修车间主要功能为车辆维修保养,使用性质为工业建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之间应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在实际使用中,汽车4S店为了突出客户至上的服务和经营理念,展示维修服务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可信誉程度,在展厅和维修车间之间建有休息区,客户在休息区和车展区能够直接看到修理区场景,之间通常采用大面积落地式玻璃窗进行分隔,达不到必要的耐火等级和防火分隔要求。二是烤漆房与维修车间的防火分隔措施。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为维修车间服务的一个车位的喷漆间,可与修车库贴邻建造,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在实际使用中,4S店通常采用成品组合式烤漆房,出入口均设置在维修车间内部。三是车辆有机溶剂清洗区与修车库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超过3个车位的有机溶剂清洗工段与修车库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没有采用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时,修车库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0m2。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4S店都达不到规范要求。

1.7 消防车通道不畅通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修车库应设置宽度不小于4米的环形消防车道。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汽车4S店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将销售车辆和待修车辆停放在消防车通道上,占用甚至堵塞消防车通道。

2 火灾隐患成因分析

汽车4S店作为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其火灾隐患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2.1 规范制定的滞后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后,对纺织、造纸、发电等特殊行业,结合其特殊的生产要求,制定了专门性的条款。但对汽车4S店这种经营方式,没有专门的条款说明。因此,现行的消防设计和消防监督过程中,将汽车4S店的展厅认定为民用建筑,将维修车间认定为工业建筑,使汽车4S店这种特殊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现行规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2.2 经营模式的制约性

汽车4S店是一种特许经营模式,经营布局必须根据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设计,尤其是要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4S店的安全设计自很少,导致4S店的安全布局与规范要求之间产生必然性的冲突。

2.3 消防监督的局限性

我国由于消防监督人员相对缺乏,实行抽样性监督检查模式,使4S店的安全隐患具有实际存在的可能。汽车4S店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钢结构的防火处理、消防产品的安装调试等,需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自觉依法执行。消防部门在施工和验收阶段采取随机抽样模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些隐蔽工程和施工效果的安全检查存在技术上的缺陷。

2.4 安全管理的随意性

经济效益永远是企业追求的第一目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汽车4S店为追求经济效益,在建筑防火材料的使用、维修车位的控制、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往往会忽视甚至放纵火灾隐患的存在和形成。

3 对策

3.1 加强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

严格控制汽车4S店在施工期间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形成,对后期经营中火灾隐患的控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是严格实施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的见证取样和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样工作,杜绝易燃、可燃材料的使用,确保安全疏散、室内消火栓、防火涂料、防火门、防火卷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二是应用技术手段,加大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和钢结构防火处理的现场检查力度,形成施工、监理、消防检测等单位的多阶段质量控制体系;三是严格要求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维修车间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展厅与维修车间之间相连通的门必须采用甲级防火门,对小面积的窗户,可采用甲级防火窗,对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维修车间内的有机溶剂清洗和喷漆工段,当超过3个车位时,必须采取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小于3个车位且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m2时,如果采取空气净化、电气防爆、可燃气体报警等手段,本着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可以对防火分隔要求作适当放宽。

3.2 准确把握汽车4S店的经营性质

汽车4S店可燃物较多、人员密集,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应作为公众聚集场所进行管理。对展厅部分,应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审核验收,对维修车间部分,应作为工业建筑进行审核验收,并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要求。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经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篇10

【关键词】防火分隔 耐火极限 防火卷帘

2003年衡阳市“11.3”商居楼特大火灾坍塌事故,就是因为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超过了耐火极限;1996年沈阳商业城特大火灾事故中,防火卷帘没能正常发挥防火分隔作用,则是火灾损失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经历这些惨痛的火灾之后,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置身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当无法控制外界火灾危险源时,当突然面临火灾袭来时,建筑如何实现被动防火? 从建筑使用功能 上考虑,设计师总是希望将建筑的内空间设计得通达四方。但通畅无阻的内空间,则为某一局部火灾的蔓延与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从设计上将一栋较大面积的建筑,有机地划分成若干个小的防火区域,这就是防火分区和分隔。

1.防火分隔的作用及其种类

防火隔离的定义最早可见GB 5907―19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有关内容:防火分隔是使用耐火建筑构件对建筑物进行分隔,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把火灾限制于起火区域内的措施。其中可以选用的耐火建筑构件包含耐火楼板、防火卷帘以及耐火隔墙等等。使用防火分隔措施便可以在高层建筑内部划分出防火分区来,而防火分区便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或者阻止火灾在同一建筑物内向其他部分发展或蔓延的局部区域。倘若高层建筑内有火灾发生,那么防火分区的存在便可以起到降低火灾造成损失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撤离以及消防员进入建筑进行扑救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防火分隔根据其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的空间发展蔓延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竖向防火分隔,可以用于阻止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物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火灾蔓延;第二种便是水平防火分隔,主要用于阻止火灾在水平方向上的发展蔓延。国内外均有不少竖向防火分隔在高层建筑中成功应用的例子,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现有防火分隔的不足以及新技术的提出

目前在防火设计中我们所采用的比较多的水平防火分隔构件一般是防火卷帘和耐火隔墙,但是这些构件自身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防火卷帘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连同整个框架可以满足耐火完整性以及耐火稳定性要求的卷帘。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中的规定,要求防火卷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降落。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可以见到因为防火卷帘无法完全降落而造成火灾发展和蔓延的案例;对于个别严重案例,有些防火卷帘由于上层高温烟气的作用出现了整捆脱落的情况,完全失去了防止火灾发展的作用。同时,对于许多带有中庭的高档商场以及购物中心,若是安装了防火卷帘将会建筑整体的美观造成影响。

耐火隔墙是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耐火完整性、耐火稳定性以及隔热性要求的承重或非承重墙。耐火隔墙最大的缺点便是不具有通透性,对于那些要求美观的场所,比如会展中心以及大型商场等,一般难以很好的使用。同时根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环廊四周使用了防火分隔措施,就需要划分出相应的防火分区。若是采用耐火隔墙来作为建筑的防火分隔措施,那么很有可能会使该建筑物在视觉上的壮观和华丽有所丧失。

3 现行规范对防火分隔规定的缺欠

3.1 没有考虑防火分隔作用的可靠性、防火分隔在火场中承受轰燃产生的冲击作用和起到的防烟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4条规定:“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其他部分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防火分隔也有类似的规定。显然规范在规定用其他设施代替防火墙的防火分隔作用时,只考虑了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要求,而忽视了可靠性要求和在火场中承受轰燃的冲击作用和起到的防烟作用要求,实际上是降低了防火分隔的要求。

首先,防火墙做为防火分隔措施其可靠性是一项重要的性能要求。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设施有很高的可靠性,但现行规范规定可以代替防火墙的卷帘、水幕、门、窗除了固定式防火窗外其可靠性都是很低的,至少与防火墙相比是很低的。不用说这些防火分隔设施由于本身结构的复杂而不可避免的故障发生率,即使是不考虑设施本身的故障发生率,就是人为管理使用的失误因素也是根本无法完全避免的。

其次,防火分隔设施在火场中要起到防火分隔的作用,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还有轰燃时热气流冲击的机械力的作用,否则它就起不到防火分隔的作用,而轰燃是绝大多数室内火灾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再次,防火分隔在火场中的作用不仅是起到阻挡火势的蔓延,还有阻止烟气的蔓延作用,而且还是防火分隔的一个重要作用。而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在防火烟能力上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比防火墙低得多。

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规定: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3小时;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5小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小时;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承重墙耐火极限为0.5小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首先,这里对防火墙耐火极限的要求比承重墙、甚至比承重多层的柱还高,显然是不合理的。忽视了建筑物对防火分隔作用的需要是以建筑物结构安全为前提的,试想建筑物要是坍塌了,防火分隔还有意义么?其次,规定防火墙的耐火极限时不考虑承重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也使规范在这方面的规定自相矛盾。因为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附录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建筑构件由于承重,而使其耐火极限降低,并且对承重构件规定了比非承重构件高的耐火极限。

4 对改进防火分隔规定的建议

4.1 把构件在火灾中可能承受的轰燃产生的冲击力对构件整体性和稳定性,做为评价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防火烟性能的重要条件。

改革防火分隔设施耐火极限试验方法,把防火分隔在火灾中可能受到轰燃产生的机械冲击力,所需要具备的机械强度纳入试验范围,规定防火分隔设施所应具备的机械强度要求。规定防火分隔的防烟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