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1-02

一、设计理念

旨在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文本及画面,以听声赏图、品词析句、创作交流等形式,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研读、品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教师关注阅读策略指导,渗透比较阅读的思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描写春雨、赞美春雨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体会“淋、滴、洒、落、飘”等词的妙处,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四、教学难点

丰富词汇,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五、课前准备

(一)课件。

(二)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赏读《春雨的色彩》,提炼春雨的美。

1.听声感受声音美。

(1)感受春雨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指导朗读。

师:谁来模仿一下春雨声?(沙沙沙,沙沙沙……)

【设计意图】春雨声,声声入耳。通过模拟声响,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感受春雨的悦耳,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2.赏图感受形态美。

(1)体会春雨的形态。

师:春雨听上去那样柔和,那看上去又是什么样儿呢?你们瞧,(课件出示春雨图)在你眼中,春雨像什么呢?(出示:春雨像_________。)

学生自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楼飞甫爷爷眼中的春雨像什么。(出示: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指导品读。

【设计意图】春雨图,赏心悦目。通过观察画面,想象说话,感受春雨的形美,自然引向文本的阅读欣赏。

3.读文体会色彩美。

(1)师:春雨的声音那样动听,春雨的样子那样可爱,小鸟们也被春雨吸引来了,它们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小鸟们眼中的春雨各是什么颜色,交流。

(3)师:春雨的颜色真丰富!你喜欢谁眼中的春雨?

(4)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小鸟们的对话。(准备头饰)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个性化表演读,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空间。

(5)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老师仿佛看见春雨落到草地上,落在油菜地里。(课件突出“落”字。)小朋友,你感受到春雨是怎样落下来的呀?(指导读好带“落”的句子。)

(6)师:春雨就是这样的温柔,你还注意到春雨有哪些轻柔的动作?(突出“淋洒滴飘”四个字。)

(7)师:春雨多像一位手法娴熟的魔术师呀!她让雨丝落向草地,淋在柳枝,洒向桃花,滴在杏花。落在油菜上,又飘向蒲公英花。(点击出示图片)这些植物因为有了春雨,显得生机勃勃,散发生命的色彩!让我们用美美的朗读来夸夸春雨!

【设计意图】品词析句,辅以多媒体的配合,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

(8)师:春雨听了你们的夸奖呀,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她落满了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赶紧去寻找她的足迹!

(9)(播放课件,展示雨后植物的色彩。)师:雨后的空气是那样清新,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瞧,梨花晶莹透亮,牡丹精神十足,迎春花娇小可爱,梅花散发清香,春笋冲破泥土,蘑菇撑起小伞,紫玉兰在枝头绽放,郁金香举起欢乐的酒杯……此时此刻,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补充积累描写颜色的成语。)

(10)师:春雨的色彩这样丰富,你最喜欢春雨的哪一种颜色?当回小诗人夸一夸春雨。

(出示:春雨是( )色的。

你们瞧,

春雨( )在( ),

( )就( )了。)

【设计意图】把春天各种颜色的植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鼓励学生想象,创造自己的语言,在生成中进一步感悟春雨的色彩美。

4.交流体会心意美。

(1)师:其实春雨本无色,但春雨滋润万物,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此时此刻,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出示:春雨,我想对你说……)

(2)师引读《春夜喜雨》。

(3)师:春雨就是这样默默地装扮春天,让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赏心悦目,它不仅声音美、形态美、色彩美,更是心——意美。

【设计意图】辅以问题情境,引入已学古诗《春夜喜雨》,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于春雨心意美的感悟。

(二)辅读《春雨沙沙》,发现春雨的美。

1.师:楼飞甫爷爷笔下的春雨是如此美丽,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出示诗歌《春雨沙沙》。师配乐范读)。

2.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小诗,用笔画出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交流。(师参与讨论。)

3. 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感受,老师结合板书,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春雨的某一个方面感受春雨的美。

预设一:声美——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预设二:形美——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预设三:色美——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预设四:意美——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4. 师: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相信小朋友一定能将春雨读得更加有滋有味!(生练读。)

5. 师生合作品读小诗。

【设计意图】引入的诗歌在内容上与前文相呼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由扶到放,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交流中再次深刻感悟春雨的美。

(三)推荐阅读《春雨》,延伸春雨的美。

1. 师:春雨细如丝,春雨贵如油,春雨美如画!你们听,这细细的春雨又下起来了。(师配乐朗诵赖松廷的《春雨》片段。)

2. 师:这是赖松廷爷爷笔下的《春雨》,喜欢的话,课后自己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一读,然后交流。

3. 师:不光作家爷爷喜欢春雨,诗人、摄影师、画家……他们也喜欢春雨。这不,小小音乐家也来了,你听!(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出示歌词。) 想唱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

4. 在音乐声中老师小结,并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走近春雨,欣赏春雨,春雨的美一定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之中。课后,请爱画画的小朋友,用笔画一画春雨,想当小诗人的,用笔写一写春雨,想当小摄影师的,用相机拍一拍春雨……让我们把春雨的美,种在心里。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诵读散文《春雨》片段,勾起学生课后阅读的欲望,让阅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学生在优美的歌词中再次感悟春雨的美,在轻快的旋律中走出课堂。

【课后点评】

(一)教者在选材上有自己的思考,《春雨的色彩》、《春夜喜雨》、《春雨沙沙》、《春雨》和《小雨沙沙》,这是一种主题阅读欣赏的结构方式。在文体上有散文,有古诗,有现代诗,还有音乐《小雨沙沙》,歌词优美;在文本的解读上,关注了春雨的声音、形态、色彩和心意,及其内在的联系。儿童在阅读中欣赏春雨,亲近春雨。

篇2

关键词:中专 古典文学 阅读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25-01

中专语文教学,是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活动。现在的中专学生,文学素养都相对较低。基于对他们认知实际的适应性,设计的课堂教学策略,大多是以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和量力套用来实现的。将现代多媒体教学理念和社会性实用性手段,转变传统课堂的枯燥性、无趣性,架构他们知识,提高他们能力,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能力。

1 古典文学特点

古典文学作品,是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显示国家智慧和民族博大精深理念的主要坐标。其永恒的魅力,就体现在阅读之中。阅读古典文学,可以培养和陶冶美的情操,在阅读中,倾注人的情感,抒发一种情怀,展现出一幅个人生活的精彩画卷。

在激发人的内心情情感的同时,古典文学作品还以其展现的故事内容,表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尽皆表现于文学美的特质之中。古典文学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也是以其价值来打动人,让人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尽皆付诸于古典文学的特质之下。

2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和现状

对于中专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远远没有语文口头表达能力来的重要。以“演讲和口才”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其中寄予着学生内心的情感,也是枯燥的语文课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从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阅读教学就成为一项被忽略和不被重视的教学,处于古典古典教学的底端。中专生的性格特点和自制能力,决定他们对静默的古典文学阅读教学兴致缺缺。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阅读教学远远达不到他们希求的轻松感觉。

古典文学阅教学读由以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延伸为主。课内阅读以教师从旁协助为主,选定优秀阅读作品,实施精讲精练,指导特们进行完备的阅读分析。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优势,锻炼他们阅读实践的能力。课内阅读,涵盖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义,课外阅读延伸出的内容,是以知识、实践和总结为主流,形成阅读感受,在对其过程指导方略之中,遭遇阅读难点等情形的制约,成为古典阅读诗篇中比较鲜明的一支。

3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思考

在针对中专的古典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学过程要与时代和社会形势变革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因为他们钟爱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就可以实现实现针对他们自身发展特质,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构玩中学、学中进步的教学体系。除了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计划外,还要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学习,对相关事项实施整合,利用网络有声阅读,来提升个人境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长期的积聚作用下,文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得阅读教学收到了显著成效。

阅读教学要从教学设计上开始着手,以阅读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理念为基准,让他们跟随教学目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在阅读中,以例证和举一反三的学法,对学生实施启而不发的教学,激励他们克服阅读中的难题,进而通晓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思想深意。在明确掌握思想主旨之后,善于从阅读的小问题中,发现主旨背后埋藏的深意。

在创设的情景式教学环境中,对古典文学作品中,譬如戏剧成分的阅读上,让他们内心自设场景,获益匪浅。教师在设计古典阅读教学设计中,无论是针对中专生学生学习个体,还是针对全体学生,为了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中,尤其要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实施及时的师生互动和反馈。在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思考文学作品内中的深意时,还必须从认知场景出发,培养他们合作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

中专古典阅读,可以立足于课内阅读,将读书作为第一要务,即自大量的读书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不能在语文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训练一些只对考试有用的东西,而是要把握真正的古典把阅读使劲,进而提升阅读质量。在古典阅读中,读书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自然,读科学,读历史,读哲学。可囫囵吞枣,也可浅尝辄止,更可以精益求精。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教育,学会和人物、故事交流,学会体味作品背后的深意,学会在不断的阅读积淀中累积知识、语言、情感和经验,最终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思想,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让学生子啊阅读的地严重,体会愉悦、悲苦、幸福、感动之情绪。这样在中专生之间,就营造出一种美好且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课程,不但心向往之,而且解放了自身思想,提升了自身整体阅读能力。

例如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时,对里面的文章、诗词和阅读,要在反复品味中明晓道理,指导其中的意识,明白期间的美感。从真正意义来说,也能更明确阅读目的,反复品味阅读背后的深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人物就会产生感同身受之感,在万确成熟的环境里,体验到古典阅读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潜移默化的接受新知识、新教育或可达到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目的。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必须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创新的、不同寻常的道路,在道路实施中,教师要发挥领路人作用,在实施课外阅读延伸时,推荐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设置课程讨论,利用多媒体影像设备,综合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学能力。

4 结语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引导他们走向正规道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的固定套路上,寻求出一条适们自身发展的阅读空间。在阅读中,让他们获得灵动的、快意的情感。古典文学阅读,带给中专生以美的享受。使他们的审美意趣得到提高。在总结了现代中专古典文学阅读内容和教学现状的同时,思考教学中的弊端,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培养他们学习古典文学作品兴趣,实现自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3

一、农村小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文本钻研不深,读书不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科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不清晰,随意性大。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没有做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写字教学很少当堂完成写字任务。高年级阅读教学脱离文本随心所欲地解读,不注重对读书的教学设计,目的性和层次性不明确,读书指导不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走于形式。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中生怕学生不懂,仍是多讲多问。即使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但途中叫停,学生必须半途而归。

二、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而不少农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少,过时的多,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如何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故事诱导激趣,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都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孩子们渐渐被感染、被陶醉,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榜样激励,书中体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活动促训练,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

(1)组织阅读检查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口,课外阅读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助推器”。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本就狭窄的阅读空间遭到严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着学生的阅读冲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多推荐一些好的书籍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教学上以兴趣为基点,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关于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故此,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心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出对阅读的热情。如学了笛福的《荒岛余生》就会激学生们去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渴望。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时期,需要很多方面的精神食量,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还要读些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有益的科普著作。每一部书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教益与人生启迪,对他们自身的想象力、理解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在阅读世界里自由飞翔,享受阅读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2改善自身的阅读方法

初中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少,所以,教师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家知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传授浏览、略读、选读、跳读、精读等诸多阅读技巧与方法。这些技巧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同样需要。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做到掌握文章主要思想,还要能充分理解关键的信息,没有合适的阅读技巧是无法达成的。除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摘抄好词好句,时间久了无形中就会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叙述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向他人转述自己所看的故事也是一种锻炼自己口才的有效手段。

3拓展自身的阅读文本,反复质疑,扩展迁移

对书的理解掌握程度的反馈,可借鉴查阅一些资料,及时检验自己阅读程度和其他别同学的异同,或者自我评价测试,设计一些“词语的乐园”、“语法邀请赛”等娱乐性题目,与其他伙伴一起讨论。宋代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怀疑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辨伪去妄,也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课外阅读时,学生就书中的字、词、句、篇、章等产生疑问,也可对书中的写法、结构,或人物言行、思想性格,甚至是社会风貌等产生质疑,产生的疑问越多,也就会越积极主动去阅读。如读《三国演义》时,很多学生会质疑这些问题:赤壁之战为何称为“鏖战”?书中的曹操如此“奸诈”,为什么在课文中却读到他的“日月之行,苦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如此胸襟博大的诗句呢?历史中的曹操是否就如书中所写这般呢?作者又为什么要这样写他呢?通过质疑,进而主动探究,学到的知识远比阅读这本书得到的要多。

4开展多彩的知识讲座,拓宽语文课外阅读的视野

为更好地履行阅读,教师每周可用两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观看一些经典著作相配套的视频。多播放一些诸如《百家讲坛》类型的栏目,比如说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品读《水浒》等。又如,待学生读完经典名著后,播放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中的精彩片段,如《城南旧事》、《茶馆》、《雷雨》、《乱世佳人》等。观影结束后,指导学生及时整理思路,提出疑问,或者点评感悟,教师再与学生一起交流碰撞……然后再及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感悟写在本子上。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经典著作,并且领略经典的韵味,能更好地把握经典的现实意义。

5选择适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书籍

初中生的求知欲很高,自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但是缺乏相关的辨别能力。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思想情况、阅读水平、兴趣爱好等,认真负责地去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言辞规范的读物;同时,还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们推荐对自身有益的图书,除《自读课本》和大纲上推荐的中外名著以外,可以向学生们推荐由大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古诗文精读》一书,它把大纲上要求阅读的古诗文进行分类编辑,每篇都有作者简介,对照古文的译文,还有一些赏析,很适合学生去品读。这些诗文形神俱备,规定学生们每天熟读成诵一到两篇,让他们品味词句意蕴,思考鉴赏角度,既赏心悦目,又拓宽思路,也提高了古文修养。同时,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多激发学生的阅读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激励学生展开思考,在阅读中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吸收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等,再经过自我过滤,实现心灵的转变,在吸收中促进自我发展。

作者:刘喜春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长丰中学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主体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的角色逐步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以及提出质疑的能力。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了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由被动参与阅读转变为主动想要阅读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要从丰富多样的教材课文入手,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具体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到阅读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好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灵活运用如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环境布置、图画展示等创设情境的方法,合理地设计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音像设备辅助学生阅读,音乐节奏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放松身心,再配以朗诵及图像等,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强化阅读效果,这样也会使学生的阅读愿望更加强烈。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不仅要用恰当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各种阅读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朗读和默读,这是在教学阶段使用最多的阅读方法。其次,指导学生精读和泛读,精读要注重深研细究、反复品味读物,而泛读是让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不用追求深入理解。再次,为了合理利用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和浏览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吸收大量知识信息。指导阅读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阅读方法转化为阅读能力,逐步进入能够独立自主阅读的状态。

在阅读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阅读的不同目的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边读边理解,思考主旨大意,做好摘录和笔记,也可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后写出自己的感悟。对于阅读中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出解释,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探究,鼓励各抒己见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以师生平等的身份融入教学中,用亲切的态度、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民主化教学。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时,才会敢于思考、敢于分析、敢于发言,让学生的主体思想得到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合作形式,在共同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让生与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教师还要给每位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然后推选一名学生代表,让其归纳本组同学的见解和体会,并在全班进行发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提倡、鼓励、辅导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胆质疑,对于不理解的问题要大胆提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予作答,应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例如,笔者在教授《游园不值》一课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苔藓不美,踩上去还会摔跤,要铲掉。我肯定并表扬了这名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随后与学生一同探究这个问题“苔藓究竟要不要铲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终与学生达成共识,这苔藓虽小,并不起眼,但它同样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它同样告诉了人们春天的到来,同样是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后面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盎然的春意,就水到渠成了!

四、鼓励课外阅读

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正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满足求知欲。在课外阅读阶段,教师要适当引导,多向学生推荐与课内阅读相配套的读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从旁进行引导。课外阅读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和专长,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增长课外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天赞.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与责任感教育的整合[J].基础教育研究,2009.(21).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大胆尝试 同类比较 海量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开发自主性,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探究性阅读”和“自主课堂”成了解决传统教学中“要我学”的陈旧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传统课堂语文教师都是传经布道者,学生要么是虔诚的信徒,要么就是判经离道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狭小得令人不敢想象,他们创新思维和扩散思维遭到有效地扼杀,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说学生会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只能自欺欺人了。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或许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某事感兴趣,就会很乐意的去做,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特别敏捷,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新一轮教学改革风起浪涌之际,语文教师要不落后尘,我的做法就是少教多学,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教师只在方法上多做引导,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我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正好是周末,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都要精心准备一个教学设计,周日上学交给我,然后由我圈定出优胜者,第二天优胜小组上这一课,学生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可感兴趣啦,周末查资料,忙得不亦乐乎。我最后圈定出来的一组是这样设计的:①你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传说?②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能背诵多少?③月球上环境和地球一样吗?月球上有什么?④人类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我国的登月计划叫什么?⑤你认为人类该怎样开发月球?学生们讨论交流、争辩质疑,气氛相当浓厚,我除了偶尔引导几句,就是倾听学生们的讨论,我没想到学生们能准备那么充分,课后,那些没能取胜的小组,坚决不认输,他们纷纷要求准备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我笑着说:“要是你们再次败给他们,又怎么办呢?”学生说:“用事实说话吧!”我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氛围是否浓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把营造氛围当作首要任务,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环境里驰骋想象,那么他们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就十分深刻。

如:在《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我让学生预习《贝多芬》,感受“命运在敲门”的激动;一曲国歌之后,我带领学生走进《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一课,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制作课件,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胜出的那一组,除了课堂展示之外,还要帮助后进小组,充分显示老师的胸襟!因为能充分展示自己,学生都能积极准备,竞争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同类比较,提高鉴赏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林清玄的《光之香》,我要求学生从这三篇文章中找出共性:它们都有“形散而神不散”,语言都很优美的特点;再找出不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叙事性的散文是通过某事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性散文是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感情的,哲理性散文语言含蓄隽永,言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接着,我就要求学生从课外读本上找到同样的例子,这样就巩固了学生所学。

古诗文也同样可以运用比较手法,如:杜甫《春望》与张岱《湖心亭看雪》,同是写“悲”,老杜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而张岱则是对历史走向的无奈。

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进行比较,如教材中收录的鲁迅作品有: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藤野先生》,序言《呐喊自序》等。这些课文,体裁不同,主题迥异,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一个多面的鲁迅形象,进而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海量阅读,培养扩散思维

阅读教学的训练核心是创新思维,思维的工具是语言,离开语言就谈不上思维,所以思维训练必须以语言训练为基础。语文课外阅读,就是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我的做法是:

1.海量阅读

我努力为学生营造课外阅读氛围,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阅读:手抄报比赛、建立图书角、精美文章剪贴、古诗文朗诵会、文史知识竞赛、读书随笔展览、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心得、把读书笔记当作作业检查等方式,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注重创新性

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为学生积极搭建创新舞台,如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自办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调动每个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养成习惯

我在我的教学班级设置了几个语文兴趣小组:古诗文兴趣小组、小说散文兴趣小组、影视兴趣小组、创作兴趣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通过创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作习惯和扩散思维。

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交流合作,探究分析,语文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活动。我们语文教师也就能从以前的焦头烂额中解放出来,我们可以放手搜集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资料,让语文教学继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情趣导航,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享受

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途径之一: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途径之二: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二、课内课外结合,增强学生阅读的动力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支教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现状之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现状之二: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现状之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可采取如下对策。

对策之一: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阅读成为中学英语愈来愈重要的教学内容。从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就可以看出,阅读所占用的篇幅越来越大,从八年级下册始至九年级全册每单元Section A 3a部分逐渐加长,且每单元后都增加了Reading部分。而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因为没有教师有效的指导,缺乏归纳、概括、探索信息的能力,逐渐失去阅读兴趣,害怕做阅读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将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弊病多

1.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2.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常常为了赶进度,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简单完成书上的任务,没有起到阅读理解的真正作用。

3.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并没有一套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易操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

4.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材中的阅读虽然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提高语言技能依然不够,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二、以目的为导向,以任务为形式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以感知课文为目的,可以设置以下任务环节

1.解决不懂的词句。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找出不懂的词句,通过词典等手段解决,初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2.解决读课文时语音的问题。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学生在跟读时解决发音问题,为学生朗读课好铺垫。同时,教师可以领读,进一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问题。

(二)以理解课文为目的,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回答问题。教师可先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之后回答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阅读情况。问题可以设置中心句、Yes――No questions,when,where,who,how,why等简单问题。

2.翻译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翻译。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在翻译的过程中再次找出不理解的句子。逐词逐句翻译,及时勾画问题,互相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待到讲解时提出。

3.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然后回答问题。这时可以设置关于内容、语段、语篇等多方面的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以熟悉课文为目的,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

1.精讲知识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举例示范,适当辅助部分习题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学生复述课文。在课文结束时,最后回归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汉语意思对文章进行复述,以达到真正的理解和熟练知识点的目的。

(四)以提高阅读技能为目的,可以开展拓展性训练

1.合适的练习是阅读课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体现。针对课文设计不同的拓展性练习,包括对知识点的应用,文章的续写、改写、缩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

2.设计小复习环节,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复习,落实到学生的笔头上。课上可以让学生整理知识点笔记,课下可以给学生留作业,以此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标。

篇10

关键词:远程 资源 应用 效益

远程教育资源指由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网络教室、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资源组成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多维化教育教学资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小学阶段围绕语文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一个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阅读来积淀,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这个道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巧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大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制作视频、音频课件,课堂上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信息量非常大,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教材中的许多人、事、物、现象等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和不熟悉的。只靠教师传统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化难为易。

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利用下载的远程资源,先播放了课文情景朗读,学生边看、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此时,学生处于极度投入的学习状态,情感在不断升华。之后我及时抓住导学契机,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学生自由谈学习收获,进而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一瞬间变得活跃起来,纷纷高举小手,争着发言,有的甚至把整个课文内容复述了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得大部分学生知道了《晏子使楚》这一故事的历史背景,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到了齐国的大夫晏子去楚国访问时,被楚王三次侮辱,而晏子三次反驳、斗智的感人场面,学生兴趣非常浓厚。

再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教师提前布置让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了解北京和华北地区的雾霾、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沙尘暴、东南沿海的赤潮、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情况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了“保护环境”的队会活动,学生们俨然就是一个个环保小卫士。由此可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独有的视听效果,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现代信息条件下的网络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能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结合教材,选择与教材联系紧密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增大阅读量。所选材料首先应该与学生学习的课文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展。其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难易适合。

例如,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播放情景朗读导入新课,接着用目标导学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批注并质疑。然后借助语音视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在精读的基础上,播放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大会上两次激烈的赛马场面,运用直观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全过程。对课文中孙膑说的“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一目了然。师生在人机互动中运用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考等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骏马腾飞的动人情景,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之后的思维拓展练习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高举双手,争着为齐威王出谋划策,准备在第三场比赛中打败田忌,接着,请班上的一位学生上机操作,点击课件,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打败田忌。此时,掌声不断,听课的教师也不时地发出赞叹声。于是我及时表扬鼓励:“你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孩子,新世纪,你能行!”

再如,教学《三味书屋》一课,我在课前一周就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夹,课堂上让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取资料,为学生理解这篇比较抽象和难懂的课文打下基础。又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时,我在教学设计中借助于PPT课件,课刚一开始,我就播放2008年第二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场面,会场上人们欢呼跳跃,一片沸腾。听到解说员热情激昂的解说,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激昂的音乐中入场的情景,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奥运会场。学生们也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情感,个个处于极度兴奋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有的学生欢呼起来,有的学生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高举双手,呐喊着!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奥运的课外阅读材料目录,组织成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课外阅读小组内开展阅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